《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1
寒假中,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把《朱子治家格言講記》這本書認認真真地看了一遍,受益頗多。蔡禮旭老師深入淺出地把這部經典做了詳盡的解讀,并大量引用《三字經》《弟子規》和《了凡四訓》等經典書籍,也使我又一次對這些書籍中的經典句子有了深刻的理解。經典是相通的,它引領我們去摒棄生活中的假、惡、丑,做一個具有真、善、美品格的人。這本書成為寒假中的一份精神大餐,蔡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家庭、家教、家風課。
給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朱子治家格言》中說: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期簡樸。教子要有義方。唐太宗教子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能夠在生活中抓住每一個機會點引導孩子,做到了言教。這也使我想起了我的表弟。他是我舅舅五個兒子中最小的。由于小時候比較嬌慣,他養成了好逸惡勞的習慣。從小就知道向父母伸手要錢,長大之后甚至去偷別人的錢,舅舅也曾一氣之下把他送進了派出所。等成了家之后有了自己的孩子,本以為會好些,結果一家四口的生活依然靠舅舅的工資來接濟。前幾年得了中風,舅舅又拿錢為他治病。去年又得了腎衰竭,在受盡病痛折磨之后離開人世。在病重期間,幾次貸款,負債累累,在他去世之后,八十多歲的舅舅還要為他還十萬元的貸款。看著白發蒼蒼的舅舅,住著又破又黑的老宅,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現在學了經典之后,我想,舅舅如果不嬌慣表弟,不使他養成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有多好,表弟當年要是能有機會接觸經典那該多好,一切都晚了。用文中蔡老師的話說就是: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我們班有個孩子叫王子豪,他的學習一塌糊涂,但道德品質卻很好。上一次學校開展的`“親子共讀寫讀后感”活動,我方才明白孩子的好品質從哪里來。家長在體會中這樣寫:人分四等,一等人有才有德,二等人無才德,三等人有才無德,四等人無才無德,既然學習搞不好,讓孩子做個有德的人吧,和兒子商量了后達成共識,讀《中華德育故事》。書中教導我們做父母的要按道理教導兒女,做兒女的要孝敬父母,做學生的要尊敬老師,太多人生的大道理都在經典中。我會和兒子一起認真把經典讀下去,讀好書,做好人。
重義輕利,福在其中。《格言》中說: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一個人能讓父母、祖先安心,這是做人的基本。《弟子規》中說“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一個大家庭能夠和睦友愛,那該是多么令人羨慕。正月初二回家時,我去找同村的好朋友玩。他爸爸弟兄五個,家里總是很熱鬧。在朋友家聊天時,我看她媽媽總是心神不寧,有時還對我說:“做人不能太計較,一家人過日子要相互提諒”細問之后才知道,矛盾在于弟兄幾個給小輩發壓歲錢產生了分歧,她每年都去給其他幾個弟兄家的小輩發錢,而大哥和小弟家從不給其他兄弟家的小輩發。今年又該發錢了,錢在自己口袋里裝著,心里很矛盾,發吧,別人家不發,自己像在顯擺;不發吧,心里過不去。我說:“你年輕的時候為這個家付出很多,一家人的重擔都落在你們兩個身上。三弟、四弟、五弟一個個成家之后你們才分家,是你為自己積德,娶了兩個好媳婦。吃虧是福。”這時,朋友的媽媽又露出了笑臉:我們家老三、老四過年總是到我家來吃飯。從經典中,我懂得“善有善報”,并以此去勸慰別人,自己也收獲了快樂。
蔡老師在書中多次提到這樣一句話:一兩歲的孩子,平均一天笑一百八十次,成年人平均一天笑七次,人愈活愈笑不出來。究其原因,是因為貪求的東西愈來愈多,最后求不得,就覺得苦。生活的壓力,欲求不滿的苦惱,讓現代人的快樂越來越多,再也笑不出來,甚至抑郁的人越來越多。作為教師的我們,如果把生活中的煩惱帶進課堂,板著臉給孩子們上課,這樣的課堂是沉悶、壓抑的,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讓我們更多地把笑聲帶進課堂,就會感染孩子們,使他們在課堂上更有激情,課堂效率也會更高,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學習圣賢教育,“學貴力行”。21世紀的社會問題要靠中華文化,中華文化在那里?
如果我們都能拍著胸脯說:“在我這里”。乃國之幸也。讓我們從正己開始,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2
利用寒假的時間我讀了蔡禮旭老師講述的《朱子治家格言講記》,剛看到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這本書太厚了,不由得產生恐懼心理,每一天空閑的時候我會拿起這本書讀一讀,感覺就是在聽蔡老師講座,慢慢地就被書中的治家格言深深地吸引了。到現在讀完了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明白了很多道理,同時也感覺到教育好下一代的重要性。這是春節期間最好的禮物,最豐盛的美味佳肴。 《朱子治家格言》又稱《治家格言》,《朱子家訓》。為清代學者朱柏廬著,是我國古代的家教經典。《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僅500多字,卻是講求道德修養、行為規范的準則,是勸人勤儉治家、安分守己的一篇家訓。蔡禮旭老師利用講故事的方法結合《三字經》、《弟子規》、《了凡四訓》、《大學》進行講述,告訴我們要用自己的內心去找問題的根本,與圣賢教誨相應提升靈性,提升智慧,真明理的人了解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有真德行、真智慧、不只掌握自己的命運,還掌握后代子孫的命運。
一、改變命運從早起開始
《朱子治家格言》講到,“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從事上看要早起,從心上看,是生活有規律。早起就是規矩,而且早起也是盡孝道,早起就是學道,要道法自然。天地有它的次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能早起,那他一天就能夠多很多的時間出來,他的時間會寬裕,他的整個生活,一整天的規劃就不會很凌亂。一個人勤勞,他會負責任;他很勤勞,他會體會別人的辛苦,他會感恩別人;他常常做事,他能設身處地體會別人的不容易。這都是因為勤勞對他整個心靈的改變。
曾國藩先生也講到,看一個家庭能不能興盛,可以看三個事情:第一,看子孫睡到幾點?第二,看子孫做不做家務?第三,看子孫讀不讀圣賢書?這是曾國藩先生對家道能不能興盛的判斷。
這句格言是教孩子勤奮,有責任心。現在的孩子問題在于沒責任感,懶惰。原因何在?我感覺主要問題處在大人身上,春節期間大家都會家庭聚會,同學朋友聚會,晚上會睡的很晚,早上起床差不多都到了中午時間了,一般都是一天吃兩頓飯,讀到這句格言,我明白了一個人不能早睡早起對一個人的影響好大,甚至影響到一個家族。第二天早上我就聽到鬧鐘一響,馬上起床,開始做飯,打掃衛生……。“教子要有一方”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家長要言傳身教。教人首先正己。正確的觀念,教子對一個家族,家庭是最重要的,對一個國家也是最重要的。所以為父母者把孩子教好,也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二、吃虧是福 學會包容
讀到“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國課早完。即囊槖無余自得至樂”一家和和氣氣,長輩慈祥,晚輩懂得順從、恭敬,整個家是一團和氣。現在的人物質享樂比較好,結果享樂了,家庭卻出現很多的問題,因為人的貪心愈來愈曾長。現在功利主義盛行,就在大年初四湖北一位兒媳婦因發壓歲錢與小姑子發生口角,心生怨恨,加之常因瑣事與公公、小姑子不和,她攜帶3個震天雷鞭炮和打火機,從側樓樓梯進入公公譚某屋內,趁家中無人,縱火泄憤。屋內門窗、衣物、電線等被燒壞,萬幸的是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看到這個案例,再想想我們現在整個社會現象,良好的家庭氛圍確實是很重要的,同時從這個故事中得到啟發,我們以后家里親人之間哪怕有什么樣的摩擦都應該懂得包容。人得一時之氣,等大家都冷靜下來,對方也會感覺到自己理虧,可是假如忍不住一沖突,可能小事就變大事,所以整個家庭倫理的和諧是非常關鍵的興衰的關鍵。別人要懂得學吃虧,不要計較,一計較就刻薄。這些故事都告訴我們,相互忍讓才是生活之本。
三、學會感恩 孝敬父母
最大的恩德就是父母的恩德,知恩才能感恩,進而懂得回報父母對我們的“十恩”。從母親懷胎,父母就很操我們的心,“懷胎守護恩”母親生產的時候那疼痛是世間最痛的,“臨產受苦恩”“生子忘憂恩”“哺乳養育恩”……現在為人子女就要盡孝,給孩子做好榜樣,報恩,感父母的.恩而不能只做表面。要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父母之身就是照顧好父母的生活,食、衣、住、行。養父母之心是指會讓父母操心的事都不能做,不能讓父母感覺好像被冷落了,再怎么忙,回家要陪爸媽坐一坐。看到這里感覺自己做的很不好,一個星期回家一次,就是買點東西,給點錢。然后就是吃過飯,自己看手機。以后要多做讓父母高興的事情,兄弟姐妹要團結,讓父母安心。做到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
“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磨煉了你的心志。”人在逆境中提升最快,人在順境中反而容易享樂、墮落。“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長了你的見識。 “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要自立”’“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謝斥責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慧” 。讓我們大家學會感恩,人生就會越來越幸福。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3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朱子治家格言》里的這句經言,既明白如話,又有較深遠的教育意義。
過來的周六(12月15日,也就是要趕在冬至前),除了有工作和特殊事情不能來參加的外,我們族親,共有10人參加去上墳祭祖。在我老家昆明北郊滇源小鎮,一直沿襲著每年清明、冬至兩個節令前都要上墳祭祖的習俗,而很多地方,卻只保持了清明節前的一次掃墓。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有人虔誠地祭祀祖宗,一輩一輩,血脈永續,香火不斷,后繼有人,家族興盛,人丁興旺,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美好心愿。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重視祭祀活動,有淵源流長的.“祭祀文化”,上至天子、君王(主要祭祀天、地,自然神,或者戰爭,國家的重大事件等),下至平民百姓(主要祭祀祖先神)。
滇源小鎮這里的普通人家,清明、冬至前,都要到家族的“墳堂”舉行“墓祭”。邀約好族親,準備好掛紙(白色、水紅色)、香、紙錢,炊菜(含肉、茴香、青菜、洋芋、粉絲、豆腐、豆芽、海帶等),新鮮米飯,香蕉、蘋果,蛋糕、芙蓉糕、桃片糕,各種水果糖,茶、酒等祭品。吃過中午飯后前往,把掛紙掛到墳頭上,把香插在墳墓周圍,把各種祭品擺在墓前,跪拜叩頭,祈求祖先庇佑后代子孫,獻祭各種祭品,然后邊“潑水飯”(各種祭品分一點出來,盛進冷水一勺一勺潑出去),邊燒紙錢。一切程序完了以后,族親們一起坐下來,分吃一些祭品,意為和祖先們多呆一會,一起分享祭品,不要忙著走,以示誠意。
除了清明、冬至兩次“墓祭”外,滇源普通人家還有每月初一、十五在“家堂”、大門、灶心敬香的習俗,虔誠的人家,這兩天還會堅持茹素。另外就是“七月半”鬼節時,七月十二“接祖”后,一日三餐或四餐、五餐跪拜、供獻、燒紙錢,至七月十五“送祖”時,燒紙錢、紙衣物等。還有中秋用月餅獻祭天神、月神。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除夕、初一都要有豐盛的食物獻祭。
一年四季,滇源普通人家的各種祭祀活動,可謂勤,可謂誠。真正體現和落實了“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的經言。
孔子就是一位非常重視祭祀,也非常精通祭禮的人。《論語》里,孔子就說了“祭神如神在”,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的在那里,“吾不與祭,如不祭”,如果我不親自參與祭祀,就如同沒有祭祀一樣。曾子也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曾子說:“喪禮能慎重,祭祀能虔誠,社會風氣就會趨于淳厚了”。孔子及其弟子,在《論語》里都多次談到了祭祀及其重要意義。
我覺得,祭祀祖宗,一是可以讓久末見面的族親聚在一起,互相問候,交流感情,增進親情。二是在準備祭品和參加祭祀的過程中,可以提起和表達自己的恭敬心、感恩心。三是追思祖先的光榮傳統,可以總結出優良的家風,讓后代子孫傳承和發揚。四是讓孝道、孝思文化傳承,想到對過世的祖先都要恭敬,對活著的人更應該孝敬和珍惜。
“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所謂“經書”“經典”,也是“圣賢書”“善書”“寶書”,是幾千年歷史長河中大浪淘沙,留存下來的,高度智慧的結晶。經典根于人性,超越時空,是最普遍的價值觀,意義無窮,讀“經書”,特別是“子孫”(小孩),從小就接受經典的熏習,所謂“蒙以養正”“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可以規范言行,讓子孫終身受益。
《三字經》里也在告訴我們:“人遺子,金滿籝,我教子,惟一經。”與其給子孫留金銀財寶,不如教子孫經典智慧。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4
今年五年級課外背誦古詩文的目錄中有一篇《治家格言》,以前我讀過也背誦過。今年再讀再背,還是有很多感想,有很多收獲的。《治家格言》又稱《朱子治家格言》、《朱子家訓》,為清代學者朱柏廬所著,是我國古代的家教名篇。全文僅五百多字,卻以警句、箴言的形式講述了許多為人處世、修身治家的道理,其中主張的勤儉持家、不貪便宜、公平厚道、誠實待人、與人為善、力戒色欲和浮華,反對見利忘義、等觀點至今仍有積極意義。《朱子治家格言》是中華傳統美德的.智慧結晶,開學初,經香港路小學骨干教師整理以后更加適合我們小學生學習。
一、在平日中生活和學習中,養成良好習慣。
《朱子治家格言》中講的掃灑庭除、關閉門戶等看似簡單的小事,恰恰是一個人做事態度和品德修養的外在表現。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學習習慣很重要,如果不端正態度、沒有高度的責任心、就不能養成良好的習慣,我們要擺正心態,腳踏實地地把學習中的每件事認真做好,逐步培養嚴謹細致的習慣。同時,要養成“未雨綢繆”的習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防止“臨渴掘井”。
二、團結同學,建立一個和諧的班級
《朱子治家格言》勸誡我們要溫恤親鄰,兄弟叔侄需分多潤寡,居家戒爭訟,是指要注意搞好與鄰居、親朋之間的關系。在一個班級中,同學之間要相互團結,互相謙讓,多為他人著想;作為一個教師,則要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上,考慮各個方面的利益,為班級、為同學建立一個和諧的學習環境。
三、做事要明辨是非,三思而后行。
《朱子治家格言》講到:輕信發言,安知非人之譖訴,當忍耐三思。意在勸誡我們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我們在遇到問題、處理問題時,要結合實際情況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問題、特別在處理班級事物中,這就需要我們班主任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多調查研究、多聽取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妥善處理同學糾紛,不要輕信片面之詞,不可草率行事,更不能玩忽職守。這樣才能做一個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的好老師。
四、生活簡樸,做一個廉潔自律的教師。
“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 在現在社會中,各種思想觀念不斷涌現,其中有些積極向上的觀念值得我們學習借鑒;但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錯誤的觀念,我們要堅決抵制。首先要約束自我,保持廉潔自律。其次,要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拒絕奢侈生活。“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不要過分追求金錢和個人利益,勿貪意外之財,堅決不搞有償教教,懂得體會家庭和睦幸福帶給我們的快樂,如《朱子治家格言》所說“家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余歡”。再次,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嫉妒別人,也不要幸災樂禍。不要結交不良朋友,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則可相依。注意言行舉止,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5
近日,孩子在國學班上開始學習《朱子治家格言》,媽媽也從未學習過,于是就跟著孩子學讀,不僅孩子很受啟發,媽媽也很受教育。這些古老的文字里散發著淡淡的馨香,真是字字珠璣,句句箴言。
細讀家訓,反觀自己,且聞且思,受益匪淺。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黎明即起床,打掃衛生,務必要保持內外整潔,一個干凈衛生的環境會讓人有一種留戀的感覺、欣悅的感覺。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晚上早點休息,關鎖門戶,讓心靈得到安寧和休息。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我們平日里吃的一粥一飯,要備覺珍惜,常常想想得來的多么不容易。農民從把種子種下去,施肥,澆水,拔草,頂著炎炎烈日,皮膚曬得黑紅,背上的汗水浸濕了他們破舊的衣衫。等莊稼成熟收獲后,拉到市場上去賣,有的車子旁邊還有一個頭發蓬亂,熟睡的孩子。告訴自己一定要珍惜一粥一飯。感恩上蒼,感恩每一個為一碗飯付出的人。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我們身上穿的半絲半縷,每一件衣衫,哪個不是經過很多工序加工而成的呢?我們珍惜衣服,就是在珍惜別人的勞動,憐惜別人的辛苦。可是,很多時候,我們買了一柜子的衣服,還要買,甚至有的不穿(我在批評自己,因為我就是。),這樣怎么能心懷別人呢?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我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要先計劃好,不要等不好的結果來了再去補救,那樣就來不及了。就像沒有下雨的時候,要事先想到如果下雨了要怎么辦,就像臨渴的時候去準備打井,一切太遲了。這也告訴我們要做一個理性的人,避免一些感性的情愫。計劃可以小到一件事的計劃,大到為自己的生命做一個計劃,免得空度一生。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對自己要勤儉節約,對客人要大方待之。現在我們很多人都是待自己不薄,雞鴨魚肉,珍饈美肴,不在話下。而對于別人,錙銖必較,眼睛瞪得大大的,看得真真的,生怕吃一點虧。
想起小時候在老家的時候,家里來了客人,母親做面,等盛到碗里端給客人的時候,表面上和我們的一樣,碗下面常常窩著一個荷包蛋。而媽媽碗里常常把肉啊、豆腐、雞蛋撿給我們這些孩子。自奉簡約,寬厚待人,自小就印在腦海中。
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
飯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碗具要干凈整潔,不求華貴。而飯食呢,要簡約,田間的蔬菜勝過山珍海味。這里的勝過自然是指功效而不是口感。很多人,吃飯吃肉,要品種多,天上飛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唯恐漏掉一個。很多人漸漸吃成了將軍肚,那是男同志,女同志腰里如同帶了一個汽車輪胎。一定要告訴自己,要飲食知量。
以上是自己邊讀邊思的文字,意在激勵自己,反省自己。朱伯儒給后代所留的家訓,關乎做人,做事。個別地方不適合我們這個時代,但對于人性里的東西,沒有歷史時間的隔膜,都是相續相通的。
細讀家訓,反觀自己,且聞且思,受益匪淺。
新學期,老師布置同學們讀《朱子家訓》。一開始我把讀《朱子家訓》當作是一種任務,但是在認真閱讀《朱子家訓》之后,我發現,“任務”是我們對它的誤讀。雖只有寥寥數百字,卻通俗易懂,幾百年來,為世人所重視。
在今天看來,《朱子家訓》更是一部家庭教育,培育子女完善人格,接受傳統文化的讀本。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即昏邊息,關鎖門戶,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大意是:每天早晨黎明就要起床,先用水來灑濕庭堂內外的地面然后掃地,使庭堂內外整潔;到了黃昏便要休息并親自查看一下要關鎖的門戶。對于一頓粥或一頓飯,我們應當想著來之不易;對于衣服的半根絲或半條線,我們也要常念著這些物資的產生是很艱難的。而我們現在的小學生處處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沒有想過打掃打掃自己的房間,整理整理自己的書籍,生活、學習完全離不開大人們的呵護,更不要說是節約了。現在想起來真是覺得慚愧。
“宜未雨而綢繆,忘臨渴而掘井”。意思是:應該還沒下雨時就把東西收到,不要等到口渴了才想起挖井。就是說凡事要早做準備,不要等到事情急了、來不及了才動手。讀完這段話,我也是有體會的。以前學習,直到快考試了,才想起把書本拿出來翻翻,從來沒有想過平時就帶著復習復習。所以,每次考試的時候總是慌急慌忙,不是這里出了問題,就是那里出了差錯,考試成績自然也不理想。
讀完《朱子家訓》,真是太多的頓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更要從小珍惜時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時間在不經意間溜走,或許不少人會認為時間還有很多,而把事情留給明天,下一個明天,再下一個明天……但時間過去了無論怎樣都不會回來了。所以,現在就用功學習吧,別等老了再來后悔。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6
《朱子治家格言》為我們提供了人生處世的寶貴精神。
“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此句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卻難,看似是家務清潔之事,其實是教導人勤奮向上。現在不少人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不求上進,貪杯晚睡,吃喝玩樂,睡到太陽曬到屁股還不愿起床。其實我也一樣,有過幾次能“黎明即起”溫書讀課呢?不說早起聞雞,就是連件衣服,鞋襪也要母親洗曬。懶惰在我的身上越來越嚴重。一頓飯菜,沒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襪要講時髦。還學著別人穿戴首飾,飾發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禮儀處世,以勤儉持家,以詩書為高尚:“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教人不貪念:“莫貪意外之財”;教人正直從善:“勿恃勢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這些格言警句雖然離我們有一定遠的時間,重了一點家庭色彩,但讀起來并不過時,這就是中華美德,最能煉就人的意志,培養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讀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為膚淺,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內在含義,我認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體會到的,對格言的教誨,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還須堅持不懈從格言中吸取營養精華。為祖國的富強胸懷大志:為官心存君國。
這是我迄今為止讀的唯一的一部治家格言。初讀時就覺得朱子的思想迥異于現代人,當細細品讀真正走近先賢時,才感悟到圣賢的智慧與偉大。此格言內容十分豐富,包括作息、飲食作客、用具、交友等諸多方面,是如何做人的行為規范,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很衡定在了道德水準較高的基礎上。
朱子是儒(理)學大師,自然就把他的思想寫進了家訓。勤儉、尊卑、寬容、孝道、順時聽天等理念蘊含其中,施惠勿念、不生妒嫉、忍耐三思等美德洋溢字間。讀盡格言,未發現一點讓子孫光宗耀祖、添產置業的想法,有的卻是諄諄的教誨和告誡。
朱子對子孫的`愛,是大愛是真愛,愛在了根本。人生在世德為先,有德的人福壽才會綿長,有德的家庭,才會人財興旺。無德之人,與人為惡、造業甚多、不會久常。倘若我們能按照朱子的家訓去規正自己一言一行,那么人心就會向善,家庭一定和睦,社會才能和諧。
當今社會,很多人的本性喪于世俗、良知失之貪婪。爾虞我詐,強取名利成為了“時尚”,寬容,友愛的理念蕩然無存,貪婪和欲望把人變得瘋狂。如果這種狀況不能改變任其發展,我們社會的未來將是怎樣的丑陋不堪啊。
我們不妨霸氣的與朱氏子孫分享朱子留給后人的那份真愛,讓她在心靈安家,讓她融入生命,讓這愛的陽光溫暖每一個人,并使之成為我們民族的一種精神力量,以此帶動道德的回升,復興傳統文化,誠若如此,我想朱老夫子絕不會對我們的無理稍有慍色,反而大加贊賞,因為這正是他殷切期望的。
如果此治家格言能夠成為人類的行為指南,那么我們的生命即使不能像群星那樣熠熠生輝,也會偶有光明閃爍。偉哉,朱子。我由衷地感謝您,感謝您對后人滿懷希望的忠告,感謝您告訴了我們怎樣做人。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7
孩子學習伏羲文化后,自己有幸接觸《朱子治家格言》,讀后頗有感觸,下面說說自己的認識與感受。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對于這兩句話,感觸尤為深刻。孩子的姥姥姥爺、即我的父母是地道的農村人,他們做事勤快且有安排,在印象中父母每天早上均是四、五點起床,在七點左右,已將孩子的吃喝及家里雜事基本都處理好了,然后下地做農活,因忙農活而忽略上學的孩子、因收秋而臨時準備農具、因家中大筆開支而到處借錢等在農村司空見慣的事情,在父母身上從未發生過,在父母的影響下,我們姐弟均努力學習,考上大學參加了工作。仔細品讀兩句話,凝聚了父母的.一生,父母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在品讀老祖宗幾千年前總結的經典時,我恍然大悟,這是教子治家的寶貴財富啊,勤儉持家、努力學習、鄰里和睦、家庭和諧……,同時使我深切體會到,稱職的父母,一定會培養出稱職的孩子來。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8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盡管我只是涉略了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卻讓我受益匪淺。利用寒假的時間,我重新精讀了一下《朱子治家格言》,就讓我懂得了很多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
我仔細細數了一下其中的文字,發現古文極為精煉,僅僅五百二十二個漢字,卻極為精辟的概述了人生之中修身養性,治家的合理理念,蓋稱為家教的不治之作。里面的的描寫也極為細膩,小到打掃門戶,戶外灑水,內外整潔,整齊劃一的外在行為活動。還有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的.內心檢點。而這,正好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要知道,現在的社會生活好了,鋪張浪費的事情就多了。小的僅僅是浪費一點點糧食,但是如果浪費的人多了,就比如中國十三億人口,每人浪費一粒米,加起來就是十三億粒米,如果每一千粒米為一碗飯,那就是十三百萬碗飯,夠解決多少貧困人口的糧食問題了啊!而更大的是,有些人浪費的并不是自己的,有些人甚至挪用公款來維持自己萎靡的生活。這就是一種更加不正確的生活作風。我們要堅決抵制,我們要時刻謹記一飯一粥,來之不易,養成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還有就是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這句話的意思是:只要堅實潔凈,泥土燒制的器具也可以比金玉材料更加好;只要飲食適度,家常便飯也可以比美味佳肴更加好。其實就是叫我們要學會約束自我,控制自己,保持廉潔自律,勿要因為一些金錢物質等財物而丟掉了屬于自己而真正寶貴的東西。在朱子看來,還是精神方面的東西顯得更加高貴。就比如朱自清不吃美國救濟糧的崇高精神,在面臨死亡的威脅的時候,在物質和精神之間他毅然選擇了精神。這讓我深受震撼。而這一片篇《朱子治家格言》讓我更深層次的明白了這一點。
實話實說,這篇《朱子治家格言》讓我明白了很多東西,尤其是在家庭方面。就比如勤儉節約的美好品德在這篇文章中很好的體現了出來。我也確實開始慢慢地踐行在生活之中,首先保持勤儉節約的作風,拒絕奢侈生活,這些東西要從我們這一代人做起,從現在做起,首先提倡的就是光盤行動。我也學會了懂得體會家庭和睦幸福帶給我們的快樂。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9
當朝廷以千鐘之祿請你出仕時,你只淡然一笑,留冠博帶于烏臺之上,著布衣草履于鄉野之間,朱伯廬的《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美文欣賞。你深諳程朱理學的要義,何曾沒有"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抱負?但你沒有忘記父親墳頭的誓言。"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這是你說的,但輔弼異姓并非你的理想。你深知"學而優則仕"的傳統,卻違背了這樣的傳統,你選擇了更為靜謐的那一條。相較于那些降清的明末遺老,你是幸運的;至少在心靈上你是釋然的。你既不是積極入世的狂客,亦不是消極遁世的隱者。你就是你,一個睿智而豁達的文人。于是當歷史的興衰成為了教科書上的幾行數字,當曾經的帝王將相成為了孤墳碑祠…你的思想卻成為了風檐下翻飛的`書紙,成為了圭臬,成為了亙古。于是歷史湯湯的洪流中又多了一位獨上高樓的智者;于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又多了一紙不朽的著述。
《朱子治家格言》上曰:"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比《朱子家訓》稍早一些,明萬歷年間成書的《菜根譚》上有更深刻的句子:"藜口莧腸者,多冰清玉潔;袞衣玉食者,甘婢膝奴顏。蓋志以淡泊明,而節從肥甘喪也。"前幾日《南京零距離》的《孟非讀報》上曾談及全國公務員一年花費在吃喝上的開銷達到了20xx億!20xx億,如此天文般的數字是怎樣的概念呢?是夠這一年全國的適齡兒童享受真正意義上的義務教育!"鷦鷯巢于森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家藏萬金,無非一日三餐;廣廈萬間,無非臥榻一張。可我們常常忽略了這一點。我們忙于各種事務,疲于各種應付。肥甘辛辣間,卻忘了真味只是淡。我們何曾潛心研究過《朱子家訓》,寒假作業一公布,我們總是習慣性地列其為"事務"或"應付",讀后感《朱伯廬的《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美文欣賞》。我們并未衰老的心性也正在逐漸被世俗所固化。誠如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所言:"我們已走得太遠,以至于我們忘了為什么而出發。"我為什么而出發呢?一學期的忙碌竟讓我心虛!回想四個多月來,屁股能與板凳"親密接觸"達十分鐘以上者,不是上課就是開會!然而我并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上課,也不是為了拿獎學金而開會!正如我不是為了大快朵頤而生活,也不是為了肥甘辛辣而奔忙!我回想起了兒時母親數次帶我出診時的經歷,我回想起十年前在《大自然探索》雜志上一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孩子絕望的眼睛…我也曾懷揣著一個救死扶傷的理想,只是愚蠢到忘了在外界紛忙的環境中,給心靈留一分寧靜。食堂二餐廳的'墻上掛有《朱子家訓》,我覺得掛在餐廳也最為適宜。當我們品嘗一粥一飯的時候,不妨想想它的來之不易;當我們咀嚼大魚大肉的時候,也不妨多思忖一下我們來到這所大學的目的。朱用純曾與徐坊、楊無咎合稱為"吳中三高士"。靜觀滿紙樸拙的訓誥,知道非寧靜無以至遠。寧靜,是一種不受功名利祿左右的淡泊的心態,它能將一個人送到他所能到達的最遠的地方。一直奇怪《正氣歌》的最后兩句:"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讀書可以在陽光下,正大光明;可以在雨簾中,詩意綿綿…可作者偏偏選擇風檐之下。后來讀到《風賦》才明白,仁者如風,溥暢而至,將博愛與寬厚平等地贈予身邊的每一個人-也許學醫的人更該這樣。"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需加溫恤"…這些質樸的格言早已超越了文字,幻化為賢者心靈的法則。我細數著風檐下翻飛的書頁,凡五百零六字,雖稱不上醍醐灌頂,但多少能讓人產生"簌簌涼風生,加我林壑輕"的頓悟。仿佛小心地拾掇起,先哲額上滾落的汗珠。風檐下,我輕輕地合上這一頁書。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10
前幾天,我得到《中華美德書》一本,欣喜之余,美美品讀,《朱子治家格言》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為我們提供了人生處世的寶貴精神.
“黎明即起,灑掃庭院,要內外整潔;”此句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卻難,看似是家務清潔之事,其實是教導人勤奮向上.現在不少人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不求上進,貪杯晚睡,吃喝玩樂,睡到太陽曬到屁股還不愿起床.其實我也一樣,有過幾次能“黎明即起”溫書讀課呢?不說早起聞雞,就是連件衣服,鞋襪也要母親洗曬.懶惰在我的身上越來越嚴重.一頓飯菜,沒好吃的全都倒掉,一件衣服不漂亮的,也不穿,穿鞋襪要講時髦.還學著別人穿戴首飾,飾發穿耳,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禮儀處世,以勤儉持家,以詩書為高尚:“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教人不貪念:“莫貪意外之財”;教人正直從善:“勿恃勢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這些格言警句雖然離我們有一定遠的`時間,重了一點家庭色彩,但讀起來并不過時,這就是中華美德,最能煉就人的意志,培養人的情操,最普通的人生美德.
讀后《朱子治家格言》,我的理解甚為膚淺,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內在含義,我認為不是一天、半天就能體會到的,對格言的教誨,不是一天、半天就做到的.還須堅持不懈從格言中吸取營養精華.為祖國的富強胸懷大志:為官心存君國.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11
《朱子治家格言》為我們提供了人生處事的寶貴精神。“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此句為格言首句,看似普通,做到卻難,看似是家務清潔之事,其實是教導人勤奮向上。現在不少人追求舒適安逸的生活,不求上進,貪杯晚睡,吃喝玩樂,睡到太陽曬屁股還不愿意起床,其實我也一樣,有過幾次“黎明即起”,溫書讀課呢?不說早起聞雞,就是連件衣服,鞋襪也要媽媽洗曬,懶惰在我身上越來越重。一頓飯菜,沒好吃的全部倒掉,一件衣服不好看就不穿,在學校同學們比誰穿的衣服品牌好,誰的貴。哪里有想到: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朱子治家格言》教人以厚道待人,以禮儀處事,以勤儉持家,以詩書為高尚:“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教人不貪念:“ 莫意外之財”;教人正直從善:“勿恃勢而凌逼孤寡,匿怨而用暗箭.”這些格言警句雖然離我們有一定遠的時間,重了一點家庭色彩,但讀起來并不過時,這就是中華美德。讀了《朱子治家格言》后,我的理解甚為膚淺,還需要深入理解格言的`內在含義,雖然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我們必須堅持不懈從格言中吸取營養精華,從我做起,將這傳統美德傳承下去!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12
精通儒釋道等多種典籍,被譽為中國文化國學大師的南懷瑾(1918—20xx,著有《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等),在講解《朱子治家格言》時,談到自己八歲就會背誦這篇文章了。并說當時“一個家庭的孩子,不背這篇文章不行的”“影響中國三百多年到現在,全中國老百姓都受到影響”。
《朱子治家格言》開篇告訴我們:“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黎明即起”:強調的是要早起。早起是惜時、勤奮的一種方法、一種表現,被尊為一種好的生活習慣和好的生活方式。相反,睡懶覺則被視為一種陋習、惡習。我們俗語責備睡懶覺的人說:“太陽都曬到屁股了還不起床?”有鄙夷之嫌。
“一年之際在于春,一日之際在于晨,一生之際在于勤”,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關于“惜時、早起、勤奮”的至理名言了。
“清晨時光貴如金”“一天之中最美好的時光在黎明”,還有民間諺語說到“早起三朝當一工,早起三年當一冬”,都在告訴我們早起的價值和重要意義。
早晨叫醒你的就不應該是鬧鈴,而應該是夢想。
你也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
從健康角度來講,早睡早起是順應自然規律的一種生活智慧,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賽過人參補身體”“早睡早起,沒病惹你”“吃人參,不如睡五更”。
“早、掃、考、寶、書、蔬、魚、豬”是曾國藩家的“八字家規”,其中一規就是要“早起”,并談到看一個家族是否興盛,主要看三個方面:一是子孫是否早起(早起);二是看是否做事(勤勞);三是看是否讀圣賢書(讀書)。可見“早起”是被曾國藩家看重的一個重要品質,世世代代警醒和引以為戒。
在當今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興盛的時代,人們娛樂無度,與“早睡早起身體好”的古訓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的現狀下,借古鑒今,來學習和強調“早睡早起”這一古訓、古德,具有更加重要的現實意義。
“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朱子告訴我們早起以后,要打掃房屋、庭院,從內到外,做到干凈整潔。
是中國人都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世人往往容易犯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毛病,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殊不知,“掃天下”是要從“掃一屋”開始的。老子在《道德經》里反復告誡我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荀子在《勸學篇》里也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中國的古圣先賢都在告訴我們要成大事者必先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否則就是在建“空中樓閣”,失去了根基。
況且,居家環境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直接反映,很難想象一個連自己住家環境衛生都臟亂差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會表現得有多優秀。他可能就是一個思維混亂,生活無序,工作、學習、生活都一團糟的人。
“你的房間就像你的人生”,掃除力是近來流行的心理學概念:掃除可以讓房間變整潔,還能塑造良性的“心理磁場”,有助解決煩惱、成就事業。
美國哈佛商學院研究發現: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居家環境往往干凈整潔;而不幸的人通常生活在凌亂和骯臟中。由小家及大家,成功的企業往往窗明幾凈,瀕臨破產的企業肯定有骯臟的角落。也就是說,你居住的房間正是你內心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缺乏掃除力的人,要么欲望無窮,什么都想占有;要么心存恐懼,什么都舍不得扔。貪婪和恐懼充滿內心,愛與幸福就沒有應有的位置。
所以《朱子治家格言》一開篇就告訴我們:“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是既必要又實際,既通俗又易懂。引而廣之,其實不僅外在環境要整潔,更要注重我們內心的清虛干凈——“掃地掃地,掃心地”。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13
中國自古重視家庭教育,但是說來慚愧,《朱子治家格言》卻是我迄今為止讀的唯一的一部治家格言。這部格言內容豐富,涵蓋了日常作息、勤儉持家、和睦鄰里、尊師重道等諸多方面,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從我自己粗淺的理解來看,全文提倡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概括為兩個詞,就是“自重”、“自持”。在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早睡早起不僅對身體好,還能養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氣神,對個人的生活,影響深遠。當今社會的誘惑太多了,好看想要更好看,有錢想要更有錢,可殊不知,知足才能常樂。《朱子治家格言》教導我們,“勿謀華屋,勿營良田”,很多事,除了滿足欲望之外,還要考慮應不應該,合不合理。“勿貪意外之財,勿飲過量之酒。”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即使掙錢,我們也不能掙不干不凈的錢。我們自強不息,努力奮斗,財富自然而然就來了。做人要謹慎自持,喝酒不可貪杯,有多少人因為酒后失態而一失足成千古恨,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
《朱子治家格言》彰顯出了中華文化無比寬廣的胸襟和卓爾特立的價值觀,是儒家文化的深度總結,倘若我們能按照朱子的家訓去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家庭會更加的和睦,整個社會也會更加的和諧。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14
朱子一生,潛心學問,淡泊名利,以弘揚理學為己任。其最膾炙人口。家喻戶曉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僅以寥寥百字,集儒家做人處事方法之大成,含義博大精深,影響深遠,讀完頗有所感。
克己修身
〝克己修身是做人。做事。執政的基礎和根本〞。而〝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這句話便是告誡我們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灑掃庭除。關索門戶看似是小事,卻體現著個人為人處事的態度以及品德修養。俗話說:〝一日之計在于晨〞,黎明即起便是要求我們珍惜大好時光,明白人生短暫;內外整潔則是告訴我們建立秩序的重要性,整潔的環境更有利于我們的讀書學習生活;親自檢點則是告誡我們做人要有責任心,高度的'責任意識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勤儉節約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則是告誡我們要〝節約資源,惜福報恩〞。粥飯思不易,絲縷念維艱,這是對于勞動的尊重。勤儉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代代相傳。兒時我們便吟誦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而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資源的不斷減少,我們更應該節約資源,將勤儉樸素牢記在心,合理利用資源,讓人類發展得以延續。〝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我們不應過分追求金錢和個人利益,勿貪意外之財,懂得體會家庭和睦幸福所帶給我們的快樂。三思而行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當忍耐三思。〞意在勸誡我們要善于分辨是非,三思而后行。遇到問題,要結合實際情況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問題。處理問題。〝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不要一味的怨天尤人,學會自省,不斷檢討自身,不嫉妒他人,不取笑他人,不貪財,不算計,低調做人,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風范。
廉潔自律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遇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為人正直,不貪意外之財,不飲過量之酒。對于貧困的人,我們不能落井下石,而應雪中送炭。對人刻薄,終會收到他人的反擊;不守倫理,終會遭人所棄。對于貧富一視同仁,不搬弄是非,不說三道四,嚴守道德規范,我們的社會風氣將越來越好。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家身。保持堅定的信念,堅持自己的初衷,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總結領悟,不斷提升自己。《朱子治家格言》不僅僅是家訓,更是一部鞭策個人行為的箴言,在以后的生活中會不斷鞭策我自律。自省。自悟。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15
南懷瑾先生曾在《國學與中國文化》中提到,《朱子治家格言》影響了中國三四百年,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政府沒有花什么錢,都是老百姓自己培養子弟出來,影響一個國家,影響整個時代。南懷瑾先生8歲便會背誦此書。而他的父親也以身作則教導著南懷瑾先生,由此可見,此書之于百姓意義有何重要。
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的《朱子治家格言》,以格言警句的形式凝結了中國幾千年來代代相傳的家庭教育精華,在問世后的數百年間,更成為了中國童蒙養正的必讀精華,對教化人心、保留和傳承中華美德產生了持久、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給了我深刻印象,這句和唐詩《憫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半絲半縷,皆是勞動所得,這些物資來之不易,更應該把他們視若珍寶。勤儉,不但是節約一點物質財富的問題,而且關系到人的精神境界。
最近出現的新聞“男子見義勇為反被拘留14天”引發熱議,網友們對這種判決紛紛表示不滿,甚至有人發言認為,如果不能保護見義勇為,就不要再呼吁見義勇為。這讓我想起了《朱子治家格言》中的一句:“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讀后感·如果做好事是為了讓他人看見,就不是真正的善人。做了壞事而怕他人知道,就是真正的惡人。它告訴我們,行善,是內心的修行,不應該帶有其他的目的。我也相信,正義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林語堂曾說:“讀書的意義是使人較虛心,較通達,不固陋,不偏執。讀書不僅能夠讓我們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從其中看到解決各種各樣的'人生的方向。人終其一生,無非就是在不斷探知自己的人生到底應當有什么樣的意義。”而《朱子治家格言》正是如此,它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它的智慧與精辟入理,字字珠璣,其讀書的意義也一覽無余。
僅僅54句,522字便精辟地講解了修身治家之道,以勤、廉、謙、仁、善為主,勸人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蒙學經典,它在尋常的瓦舍評書中,暗藏著齊身的秘訣;明事箴言,它在簡樸的青磚白墻上,鐫刻著治家的追求。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相關文章:
朱子治家格言02-04
朱子治家格言翻譯06-21
朱子治家格言160句06-29
朱子治家格言 15篇11-10
朱子治家格言全文分享09-20
《朱子治家格言》原文及解析07-17
有關朱子治家格言(精選90句)07-26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07-16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07-19
《朱子治家格言》讀后感(通用5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