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典論語格言說說60句精選
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出處:論語本篇文章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些論語格言說說,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3、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6、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
7、君子信而后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后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8、言而必有信,期而必當,天下之高。——論語
9、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11、君子周而不比(勾結),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1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13、"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14、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1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16、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17、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
18、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
19、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20、可與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1、導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22、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23、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24、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憲問》
25、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陽貨》
26、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
2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
2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譯文: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出處:論語
29、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出處:論語
3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譯文:做事勤敏,又好學,不以問及下于他的人為恥。出處:論語
31、或曰:"以德報怨"。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2、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出處:論語
33、寬則得眾。出處:論語陽貨
34、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35、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36、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出處:《論語衛靈公》
3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出處:《論語子罕》
38、食不語,寢不言。
39、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
40、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41、天生德于予,桓雎其如予何?
42、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君子不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不好而不采納他的好話。)出處:論語
43、言必信,行必果。
4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出處:論語微子
4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出處:論語學而
46、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4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48、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49、士不可以弘毅,重而循遠。
5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1、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52、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
53、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論語
54、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論語
55、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矣。
56、真正的通達是:品質正直,懂禮義;善于觀察別人講話的臉色;常考慮如何謙恭待人。
57、講信用要符合于義,話才能實行;恭敬要符合于禮,這樣才能遠離恥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58、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
59、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60、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遠者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