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傳統文化的格言200句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格言吧,因其不僅凝聚古圣先賢的人生智慧,同時也具備簡練生動的表達方式。從句法結構角度說,格言是從句法結構角度說,格言是相對完整、相對獨立的句子,可以獨立用來表達思想。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格言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傳統文化的格言200句,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
2、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4、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5、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6、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7、精忠報國。——《宋史·岳飛列傳》
8、茍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9、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10、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1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 ——《管子·牧民》
12、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
13、寧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14、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言語應該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
15、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16、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7、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1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9、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20、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2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22、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23、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朱熹《答鞏仲至》
24、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烏江》
25、眼前多少難甘事,自古男兒當自強。——李咸用《送人》
2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27、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28、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29、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30、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3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32、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生書》
33、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34、譯文:不該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堅持不干,叫“忍”。對小事不忍,沒忍性,就會影響大局,壞了大事。
35、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36、譯文:小人對自己的過錯必定加以掩飾。
37、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38、譯文: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39、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40、譯文:君子致力于根本,確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產生。
41、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42、譯文:君子認為說得多做得少是可恥的。
43、三思而后行。——《論語》
44、譯文:每做一件事情必須要經過反復的考慮后才去做。
45、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46、譯文:壞事做得太多,終將自取滅亡。
47、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48、譯文:人都有可能犯錯誤,犯了獵誤,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4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50、譯文:評價一個人時,不能因為一點過失就抹殺他的功勞。
5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52、譯文:人家一次就學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學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學一千次,也肯定會掌握的。
53、您額上的皺紋記載著您的坎坷,您古銅色的臉龐標志著您的堅貞。您的一生就是一首瑰麗動人的詩篇。
54、媽媽,不論走到哪里,我的眼前總有您慈祥的面容,慈愛的目光。
55、經歷過這么多的風風雨雨,您似乎更年輕了,不但是外貌,而且是心靈。媽媽,我愛你。
56、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5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58、侍于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59、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60、父慮后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61、母親的心是兒女的天堂。
62、讓自己的兒女們光宗耀祖是父親們的主要缺點。——伯羅索
63、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64、還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65、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66、娘痛兒,路樣長;兒痛娘,線樣長。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哭一場。娘想兒,長如江;兒想娘,扁擔長。
67、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68、河里孩子岸上娘。
69、汝今也有兒孫在,只恐兒孫照樣看。
70、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71、挾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為也;為老人折枝,是不為也,非不能也。(莊子)
72、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何鑄
7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74、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75、于父母兄弟六親中,應生孝順心,慈悲心。
76、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77、飲食及寶,未足報父母之恩,唯導父母向于正法,便為報二親也。
78、供養于父母,及家之尊長,柔和謙恭詞,離粗言兩舌,調伏慳吝心,常修真實語,彼三十三天,見行七法者。
79、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顏元
80、世界上仕么事都可以等,唯獨盡孝不能等!————比爾蓋茨
81、小孝恭禮敬中孝義忠信大孝仁天下。
82、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83、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國。
84、你要聽從生你的父親;你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箴言》
85、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論語》
86、孝有三:大孝敬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7、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孔子
88、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89、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孟子·離婁上》
90、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91、要聽你父親的訓誨,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箴言〉
92、親人不睦家必敗。——(美)林肯
93、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蘇霍姆林斯基
94、家是父親的王國,母親的世界,兒童的樂園。——愛默生
95、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
96、故親生之膝下,以養父母日嚴。圣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圣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
97、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98、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99、只有健康的、建立在無條件愛的基礎上的家長同孩子的相互關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機。——羅斯·坎貝爾
100、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101、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
102、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孝道教育、圣賢教育、因果教育、經典教育。
103、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盧照齡
104、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
105、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106、馬先馴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準南子》
107、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
108、小信誠則大信立——韓非子
109、進學不誠則學雜,處事不誠則事敗,自謀不誠則欺心而棄己,與人不誠則喪德而增怨。——程顥、程頤《二程集·論學篇》
110、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論語·子路》
11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戰國思想家
112、內外相應,言行相稱。——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113、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屈原,戰國詩人
114、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周,戰國哲學家
115、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漢朝經學家
116、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韓嬰,漢朝詩論家
11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暢泉,晉朝隱士
118、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
11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120、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121、宜未雨而綢繆,勿臨渴而掘井。
12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123、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124、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125、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艷裝。
126、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
127、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128、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
129、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130、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131、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
132、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133、居身務期儉樸,教子要有義方。
134、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135、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13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137、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138、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139、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140、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勸孝歌》
141、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朱柏廬《治家格言》
14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黃鶴樓》
143、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管子·五輔》
144、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145、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146、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147、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管子》
148、樂人之樂,人亦樂其樂;憂人之憂,人亦憂其憂。——白居易《策林》
149、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傳》
150、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51、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15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53、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王勃《上劉右相書》
154、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荀子·勸學》
155、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麥孟華《論中國之存亡決定于今日》
156、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157、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158、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59、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
160、人必先自愛也,然后人愛諸;人必先自敬也,然后人敬諸。——揚雄《法言·君子》
161、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舊唐書·魏征列傳》
16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16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164、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65、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
166、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167、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168、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169、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70、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17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17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73、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174、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資治通鑒》
175、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呂氏春秋·用眾》
176、圣人擇可言而后言,擇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勢解》
177、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178、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大戴禮記·子張問入官》
179、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宋史·王安石列傳》
18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18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82、為善則預,為惡則去。——顏之推《顏氏家訓·有事》
183、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石成金《傳家寶·俗諺牧民》
184、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85、志當存高遠。——諸葛亮《誡外甥書》
18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18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18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189、志小則易足,易足則無由進。——張載《經學理窟·學大原下》
190、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91、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誡子書》
192、有志者事竟成。——《后漢書·耿弇列傳》
193、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論語·里仁》
194、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195、一諾千金。——《史記·季布欒布列傳》
196、待物莫如誠,誠真天下行。——宋·邵雍
197、篤誠(春秋左氏傳)敬業樂群。——禮記
198、養真(陶淵明)君子誠之為貴。——禮記
19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學而》
200、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禮記》
【傳統文化的格言】相關文章:
傳統文化的格言08-12
中華傳統文化經典格言03-31
保護傳統文化的格言12-05
傳統文化相關的格言08-12
贊美傳統文化的格言10-10
關于傳統文化格言08-11
中華傳統文化的格言警句04-05
關于傳統文化的格言警句08-06
傳承傳統文化格言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