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幼兒園小班新生家長會發言稿范文
在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發言稿,發言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你知道發言稿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新生家長會發言稿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敬的家長摯友:
首先我代表幼兒園的全體教師,向各位問好!各位能選擇我們幼兒園,將自己的寶貝送到這里來,這說明對我們的信任,為此,我表示誠心感謝,一個人一個單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是華蜜的,反過來這種華蜜感又能轉化為一種力氣,并以這種力氣匯報給信任他的人。
尊敬的各位家長,今日我們開展一個親子活動,主要是為孩子們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充分地盡情地表現自己,家長與孩子相互溝通與教師共同共享美妙的親情和歡樂!孩子的天性是美妙的,教育的任務就在于想方設法地愛護和開發他們身上這些美妙的東西,而我們幼兒園的主要任務是為孩子鋪好人生的第一塊基石,一切工作都是為孩子一生打根底的,這也正是我們校長“為孩子一生負責”的教育理念,我們是如何做?我認為:
第一是“以人為本”這是我們學校的特色。
首先是對員工的敬重。因為幼兒園是須要愛心、耐性和良心的地方,所以如何真實地體會老師的感受,充分調動他們的踴躍性、主動性、個工作熱忱,先讓老師有自尊,有好心情,才能用真情去愛孩子、去造就孩子。我校員工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是加強集體凝合力,形成幼兒園踴躍向上的整體風貌和濃郁獨特校內文化根底,處在這樣一種校內文化中,老師將感到一種心靈的自由,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產生必須的滿意感、華蜜感和成就感,這將有助于發揮主體性和機靈才智,進一步激發工作熱忱和締造水平,更有利于以人為本、來了解孩子、敬重孩子、把孩子當成有思想,有靈魂的人,敬重啟迪和開發孩子的思維,講究溝通藝術,讓孩子在幼兒園安康歡樂每一天。
一句話,只有老師歡樂,孩子才能歡樂!
以人為本還包括相互敬重,比方老師之間、家長之間,相互敬重,孩子們生活在溫馨的環境之中,確定是輕松開心,強壯成長,假如教師們之間相互不信任,家長之間時時吵架、鬧別扭,無疑會損害他們幼小的心靈孩子會表現的抑郁、孤僻、任性,更不行能有探究的欲望,締造的愛好。所以怎樣去關注每一個兒童的原有水平,怎樣追求每一個孩子實際的開展水平,實實在在可能到達的開展,這是我們的教育目標。
其次:幼兒教育的任務
也就是家長們所關注的,咱們幼兒園教什么?孩子學什么?
我們幼兒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是為幼兒一生開展打根底的,為每個孩子奠定生活的根底,做人的根底。做事的根底和終身學習的根底——奠定一生開展的根底,這要從生活說起,因為幼兒園的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都有自身的價值。
有的孩子剛來幼兒園,連飯也不會吃,因為在家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在院子里跑著、追著喂上一口飯,可來園以后,經過教師的細心照看,耐性造就,向別的小摯友學習,很快這個孩子就會在差不多的時間內,既不冷又不熱,連飯帶菜,干的稀的,自己吃完了,原來挑食的,此時此刻各樣飯菜都吃,原來邊吃邊玩:有的一邊吃、一邊脫鞋,脫襪子,此時此刻會主動的的吃飯了,吃完飯還知道整理一下餐桌,把碗送到盆里,這個“專注”不就是一種良好的的行為習慣?還有的孩子原來不要說穿衣服了,就連穿鞋都只知道伸出腳來,讓媽媽、教師給穿,此時此刻不光會穿還相識正反,左右,系鞋帶,會穿褲子了,還知道把內衣塞在褲子里,不露肚皮,這不就是造就了實力?為做人,做事打下根底了。
幼兒的開展是全人的開展,幼兒作為一個完整的人,他的身體、心理各方面都在開展,所以我們的教育也應當是三點并行,而不是單點進入,什么是三點并行呢?就是學問點、實力點、情感點。單點進入就是只注意學問點,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應當各種內容的有機結合,比方:孩子須要傾訴,像須要喝水一樣重要,特殊是星期一,尤其是托小班的孩子他剛剛從母親懷抱分別,含著眼淚進教室,這個時候教師就應當拉拉手,摸摸頭,有可能的話抱一抱和孩子溝通說說話,很快就平靜了,這就是情感教育,也就滿意了孩子的需求。
幼兒教育有五大領域,包括安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并且各領域之間有機結合的。比方:語言、各個領域都與它有著聯系,像畫畫,原來是藝術領域的,畫畫很重要,但畫完了以后表述就更重要了,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小女孩在畫畫,她畫了半個圓圈,然后用筆點了幾個黑點點,就再也不畫了,而是坐在那里掉眼淚,教師走過去問他,小摯友你畫的什么呀?孩子指著畫說:這是爸爸這是媽媽,這是爸爸摔在地上的碗,爸爸媽媽吵架了,可
見這個孩子人在幼兒園可心里還想著昨天晚上家里發生的事情,這個時候,就須要心靈的安護,看這個美術活動,又是表述活動,更延長到了情感教育活動,單單說畫畫,要用一般成人的眼光去評判不光不能說畫得美麗,而且誰也看不懂那叫什么呀!半個圓圈,幾個點點,可事實上這里面有動手實力、語言表達實力,想象力、締造力,還有情感教育在里面。這些都為孩子的成長打下了根底,可有的家長會不理解,她甚至會說:我的孩子在幼兒園什么也沒學會,畫個畫都是一塌糊涂的。再比方:教師放個蘋果讓孩子們視察,有的說是個蘋果,有的說是個紅紅的蘋果,有的說這是一個特別好吃的大紅蘋果這里面有視察力、想象力,表達實力。教師讓孩子視察一副圖片,讓孩子說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只能看著說,上面有樹,草、花還有爺爺,可有的小摯友就會說有綠綠的樹,青青的草,漂亮的鮮花,還有勤勞的爺爺,更有的小摯友會把它編成一個完整的好聽的故事,這就是一種實力,為小學寫作文打下了根底。同時造就了孩子開闊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很強的理解實力,這不也為他以后上小學做數學文字題的審題實力打下根底了嗎?他做起奧數來不也就得心應手了嗎?可是有的家長不理解,兩歲的孩子送來就問你們都教點什么?認不認字?一天做幾道算術題?背幾首唐詩?有沒有珠心算?昨天我接了一個電話,一位家長問我你們幼兒園是不是在教英語?你們能不能每天早上站到門口見了孩子就問所學英語,會不會說,不會說就不許進校門。吃飯前背英語,背不會就不給吃飯,我問他你的孩子幾歲了?說還不到一歲,他在竭力找尋這樣的幼兒園。我說,會幾個單詞,認幾個字,背幾首唐詩,那太簡潔了,心理學上稱之為“聯結學習”刺激反響學習類型,我每天把他關到屋子里,什么也不干,背一個單詞給塊餅干,背一首唐詩,獎兩塊糖吃,那不成馬戲團訓練小狗了?
有的家長說我們為什么不讓孩子寫字?我說這也是有科學道理的,因為六歲前的孩子小肌肉、小骨頭還沒有發育好,要是強畫強寫,強迫孩子像小學生那樣正規的寫字,實際是摧殘孩子,是犯罪,所以托小班孩子上課只能上10——15分鐘,中班15——25分鐘,大班20——30分鐘,并且這些課只能在創設的環境里,在輕松開心的嬉戲中,在活動中進展,不能給孩子一點壓力,讓孩子輕松開心地學習,探究,有人說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是有季節性的,什么時候該施肥,什么時候該澆水、什么季節該采摘都應當遵守規律,不能拔苗助長,雖然有的家長對這些都很不理解,也沒有關系可以漸漸來探討,只要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我們必須要堅持下去。
第三:當心翼翼地呵護孩子的求知欲,造就愛好。
愛好是兒童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愛好,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愿望。舉個例子:安康領域的體育活動,不是要造就孩子跑多遠,跳多高,而是要造就一個終身參加體育活動的愛好,感到體育活動簡直是生活的一局部,很好玩,一天不參與就會不安適,一有時機,并且締造時機參與。這就是一種愛好,一種看法,對一個人的安康,終身開展是受益無窮的,再比方,藝術領域里的音樂,我們幼兒園孩子早上入園時間吃飯、午休前后,都給孩子們放輕音樂,孩子們一聽到音樂就搖頭晃腦,做動作,這也是一種愛好,這些孩子長大后觀賞高雅音樂是沒有問題的,前幾天,法國文化年開幕式的音樂會確定是最高雅的,但我是聽不懂的,堅信會有許多人聽不懂,這可能和從小沒有受過這方面的熏陶有關系吧。
小孩子們最愛玩的沙子、石頭、積木,最喜愛到大自然中去玩,我們教師也時時帶孩子去大操場玩,去農村、去果園、去迎澤公園、濱河公園他們用小桶裝滿了沙子再倒出來,再裝滿,弄的滿頭大汗,可樂此不疲。要叫成人看那有什么意思?可那就是孩子的天性,是求知欲,是愛好。在沙地里,他能挖河道,壘山頭,拿積木他可以建房子、造,開火車、變汽車,到果園他們可親自摘蘋果、采酸棗可獲得收獲的樂趣,也能體驗到自尊、自信有勝利感,這些對孩子的一生開展都是有益的活動,我們就盡力給他們締造條件,搭建舞臺。
第四:好習慣、好人生
首先安康是人華蜜生活最根本的前題,在安康領域,其次條就講到習慣的造就,在這個年齡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行為習慣、文明禮貌、遵守集體規那么,主動認錯,相互謙讓等等。對終身開展都是很重要的。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一位記者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請問您是在哪所大學學到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老者安靜地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用過的東西放回原處,飯前便后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后要休息,要細致視察大自然。
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那么從根本上說,這些也就是幼兒園最須要交給孩子的,與人共享,誠懇、自我約束,善待他人,酷愛自然,敬重生命,勤奮好學,這不就是衡量一個民族,一個公民素養,最簡潔的標尺嗎?教師素養很重要,好多人都說媽媽給奶奶洗腳,孩子看到后馬上端水給媽媽洗腳的廣告最好。那說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素養同樣重要。
最終,我還要再一次誠心的感謝各位家長,是你們把一個個天真浪漫的得意的孩子送給了我們,特殊讓我們感動的是我們的家長們素養都特別之高,一位位都那么通情達理,哺育的孩子又是如此的優秀得意,對幼兒園教師又是那樣的理解和支持,今后我園決不會搞成教育的孤島,教師和家長就是教育幼兒的合作伙伴,教師家長幼兒應當形成一個團隊,全部的人都應當有主子翁意識,大家的道德境界就會提高,孩子的成長環境,就會更富有傳染性。家長摯友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探討怎樣為孩子營造一個志向的成長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