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總結范文精選
總結一: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是人們非常關注的熱點,作為教育者應轉變教育觀念,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挖掘本地資源,從目標、內容選定,評價措施等方面,切合實際制定本校的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發揮教師、學生、社區等方方面面的作用,大膽實踐,不斷嘗試。善于創新。總結完善使新課程改革取得更深層次的發展。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實踐是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新課程給領導和教師帶來了全新的課程理念。在新課程的指導下,教學的過程不只是機械地實施教學計劃,而是一次探究實踐創新的過程,是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過程。作為綜合實踐課老師,應積極主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時抓住這一契機。教學中積極開發學生實踐能力,適應社會,走向社會,注意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合作,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學習,從而提升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綜合實踐課和其他學科相比,沒有現存的教材,沒有固定的模式,美哦亞傳統的經驗,沒有專業的師資,這種全新課程,作為實施該課程的老師,意味著更多的困難,意味著更多的挑戰。但是綜合實踐活動它基于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也是適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又呼應世界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為了生活經驗的獲得和社會實踐的形成開辟了渠道,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空間,也給學校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本著,目標明確,整體規劃,大膽嘗試,完善提高的原則,使每位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健康成長。
一、樹立教學新理念,培養復合型人才
教育思想觀念的樹立是關系到綜合實踐課程成敗的關鍵,因為教育方針是確立教育思想觀念的集中體現。它要求教育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當今必須用科學發展觀重新審視教育方針。可以使我們對教育方針有新的認識,科學發展觀的實質是宏觀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科學發展觀內容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和要求,要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近幾年片面追求升學率,對教育方針,素質教育宣傳少了,以至產生了錯誤觀念,注重應試能力,放松了素質教育,人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新的課程改革必須注重學生個性全面發展。我校總結好的生源轉移,升學壓力加重,生成空間縮小的具體問題,著重加強教育觀念的更新,面對新的機遇,明確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積極投入教改,加強對綜合實踐課的領導,制定目標,以改革為契機,行知實驗學校為動力,謀求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開創新的育人環境。為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而努力。
二、制定合理明確的課程目標
綜合實踐課程師一門新的基礎教育課程 ,具有與傳統學科課程、活動課程不同的課程理念,包括課程的理論基礎,課程的觀念,課程的性質等。為此,我校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如學習新課程改革的有關文件,請專家作講座,組織全校教師專題討論,赴江蘇洋思中學等地考察學習等。從而正確認識設置綜合實踐為必修課的重要意義,把握課程內涵,更新觀念,明確課程目標,在實施該課程目標中,根據我校特點,明確以下目標:
1、引導學生從社會中,自然中,生活中選擇感興趣的問題去調查研究。例如,農村環境保護問題,農民種糧積極性,收入問題等在調查探究中,讓學生增長見識,獲得親身參與實踐調查的積極體驗和相關經驗,從而增強為改變家鄉面貌而認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
2、讓學生體驗自我與社會,與自然,與家庭生活的關系,感悟自我與社會、自然、家庭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3、堅持學生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加強多方合作交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并指導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創造,發揚團隊協作精神,從而形成善于發現問題和能解決問題的能力,萌發創新意識。
4、合理安排時間,保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學習潛能得到充分發揮,不加重負擔,對綜合課程時間優化,又要位學生提供充足的自由支配時間發展學生興趣,形成健全個性。
三、挖掘課程資源,豐富活動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具有開放性,科學性,實踐性,它強調學科間的整合,知識的綜合運用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因此,應緊密聯系社會發展和現實生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課程資源,選擇學生感興趣,有現實意義且具有一定挑戰性的課題。把環境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當代科學技術教育,心理與健康教育,多元化教育內容融為一體,有計劃的實施。本學年,進行反邪教,崇尚科學的教育,和本校課程學習“四會”,在班團活動中安排學校教育,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分別開展青春期教育講座,社會的公益活動,全校為加強國防建設知識學習,組織全體師生參觀嘉興軍用機場,通過講解、觀看、調查,增強了學生地國防意識。
其次,挖掘學生中資源,引導學生從活動中,實踐中自己提出大量感興趣的課題,探究實踐為之課程化。組織學生春游,去蘇州樂園活動,各年級分別組織,調查、訪問、考察、采訪當地人,從調查染整長環保,羊毛衫廠的編織工序操作,農民種糧積極性現狀,食用菌的栽培技術等系列活動,收到了比預期好的效果。提出了好的建設性建議,和技術更新等措施,引起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我們認為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生成性很強,實踐操作性范圍廣而寬。在實踐和開展過程中,老師和學生應根據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靈活選擇和確定。學校的計劃作為一個“框架”,但應留出足夠的生成“空間”,有教師和學生或小組個人去發揮主動完成調查專訪等,尋求人們關注的熱點,真正體現了學生個性發展的特色。因為農村是廣闊天地,可就地取材,挖掘深層次問題,這是我們學校的先天條件。
其三,挖掘好教師資源。首先應挖掘校園,社區的教師資源,應讓有一技之長地教師,師傅,有特長的家長等組成實踐課程的智慧隊伍。其次是教師的集體智慧。組織各年級的教學骨干,安排好具體的可實施操作方案,結合本校特點訂出活動次數,體現學校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使教師相互配合,切磋提高。這樣,既分工又合作,既集思廣益,又體現綜合的要求,使更多的教師參與到綜合活動中去,加快樂綜合活動師資的培養和活動的深入開展提供了條件。
四、體現課程特征,提高課程活力
綜合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應注重以下幾方面特征,讓綜合活動真正充滿活力。
(1)教學關系體現人本性
教師與學生建立一種新型的民主平等合作關系。教師應放下權威的架勢,與學生互相溝通,把學到的知識通過活動傳授于學生。和學生一起開展探究時間,樹立為全體學生服務的觀念,杜絕以成人的眼光對待問題的探究,教學實踐中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做活動的主人,教師只能以參與者、組織者、幫助者和學習的促進者。這樣才能使學生活動有聲有色,受到學生的尊嚴,真正體現學生施展才華的關鍵。”
(2)活動時間應靈活使用。
綜合活動在時間上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往往有時活動持續時間較長,加上農村學校居住環境不一樣,可在課表上安排步驟、組織協調好,做到時間上不拘一格,充分利用校園、社區資源,利用休假日等,充分挖掘時間,體現課程活動管理的靈活性、開放性。讓學生有自主的活動空間。創設多樣化問題情境,開放其思維時間空間,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相互爭議、以理服人。培養遇事好問,勇于探索精神。鼓勵學生大膽設想,養成對問題、新知識,好奇心與求知欲,萌發創新意識、真正在活動中學到一些新知識、新能力,提高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上進精神。
(3)活動方式提倡多樣性
綜合能力是復雜多變的課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學生主體能力的生成和發展,是一個動態變化、發展的過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給學生一定自由度,參與活動的條件,并讓他們主動實踐和親身體驗。活動中強調有利于調動探究的積極性,運用多種方法、多種心理的投入。例如實踐操作,專題調查研究、親身體驗、專訪人物等。注重自主探索發現,從不同的角度對生活、社會問題、科學現象作分析研究,自己發現問題加以總結,得出相應的措施及改進意見。所以應多形式靈活機動,培養獨立活動能力,也有體現幾人合作的團隊精神,在活動中互動交往把創新的機會交給每位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和智慧,解決一些社會的實際問題,寫出小論文等,在廣闊地天地中尋求人生的價值。
五、探求合理科學的評價機制
要提高綜合實踐的效果,使之不斷提高參與活動的質量,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真正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評價方法。應根據學生在綜合實踐過程中各種表現進行全面評價,做到目標多元,形式多樣,方法靈活。注重挖掘和發展學生自我評價潛能,每次活動自我總結。如做了什么?有哪些收獲?碰到什么問題?有什么決策和建議等。有記錄、有體會,收集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料不斷積累,相互間討論交流,形成共識,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及綜合素質能力。教師應從學生發展角度,不斷修改調整其評價策略,及時正確地給學生肯定和鼓勵,獲取學生的主觀認同,另外應注重內容多樣化、形式多樣,不局限成果與水平,強調過程中情感、態度、興趣、欲望,創新能力,協作能力方面的進步。重視形成性評價,對開放性實踐活動可請廠長、農藝師、家長、領導參與評價,真正體現多種形式共存的合理科學的評價體系,完善對學生在整個參與過程中的合理、公正、公開的評價手段和方法。
作為校管理人員,也應更新教育觀念,不單從分數、升學率等方面評價教師,應注重對教師鼓勵性、研討式的評價。尊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組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方面,全面公正客觀的評價。注重素質評價,不歧視綜合實踐課老師的辛勤勞動成果。以免影響綜合實踐課程改革創新和發展。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一方面為教師提供一個更大的教育創新空間,另一方面,自主性、綜合性、體驗性、開放性等特點對任課教師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要求我們教師和管理人員必須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學的管理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使綜合實踐落實到直處,才可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素質的提升。作為教育者應充分認清當前課程改革的形式,更新觀念,加強學習合作研究,大膽探索和實踐。結合農村學校條件生源等條件的劣勢,重視綜合實踐教育,提高綜合素質,辦好特色學校做出自己的努力。
總結二: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要讓學生聯系社會生活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讓學生親身參與實驗、考察、訪談、網上查找資料、討論等活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使學生養成探索自然,親近社會,發展自我的個性傾向和能力,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把學校環境中的學習與社會、家庭環境中的 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從而養成學生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健康積極的個性品質。
本學期的教學我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出發點,強調知識的聯系和綜合運用,注重過程,強調開放,重視師生互動。注意做到以下幾方面:
綜合實踐活動應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直接經驗,實現對傳統學科知識結構與邏輯體系的超越,建構一個更貼近學生真實學習世界的全新課程領域。
綜合實踐活動應讓學生從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課程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應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實踐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實踐并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作社會調查、參觀、訪問,更重要的是要為學生營造實踐情境,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特別是學生能夠面對生活世界的各種現實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地去探索、發現、體驗、重演、交往,親歷親為,獲得解決現實問題的真實經驗,從中培養實踐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設計方案,自己收集資料,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因此我在在教學中著眼創新,以培養今天的學生適應明天的社會生活為己任,盡可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在積極探索、主動實踐的'過程中,不斷地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具備初步的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將來成為創新人才奠定基礎。
總結三:初中綜合實踐活動總結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把綜合實踐活動課列為三類課程之一,提到了應有的高度,因而,綜合實踐活動成了本次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自2002年秋季起,我校開設了以地方文化為核心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一年多的綜合實踐活動的親歷和體驗中,我校師生做了一些實際工作,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現就我校前一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做如下總結:
一、主要工作
1、注重統籌規劃,實施分層管理。
綜合實踐活動要集中體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因此,學校應對綜合實踐活動進行統籌規劃。我校在課改之初就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小組,召開了綜合實踐活動動員大會,制定了《南渡初級中學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具體確定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任務、活動主題,以及活動方法和步驟,并邀請了楊裕前等有關專家來校指導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
我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分層管理,即學校管理、年級管理、班級管理三層管理模式,各年級根據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結合本年級實際情況制定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班級則根據學校和年級計劃再制定出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另外,我校還把綜合實踐活動與地方特點有機結合起來,作為校本課程加以開發。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確定則緊密結合本校的特點,充分開發和利用鄉土資源和校本資源,同時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不斷修改主題的內涵,完善學校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體系。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年來,我校確定了“以認識計算機病毒”、“我們鎮上的水泥廠”、“保護水資源,從我做起”、“走進廣告天地”、“遠離噪聲,享受安靜生活”、“傳遞我們的美——板畫設計”、“趣味拼圖”等活動主題。通過研究專題的征集,又確定了小組活動的一系列研究性專題,例如“尋訪家鄉的名人”、“特色家鄉菜”、“家鄉的方言”等。
2、重視點面結合,鼓勵教師參與
我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普通層面上的綜合實踐活動,即以綜合性實踐為主的學科或學科整合活動;二是深層次的綜合實踐活動,即以研究性學習為主的小組活動。前者的綜合實踐活動列入課程表,每周開設三節綜合實踐課,在具體實施中采用彈性課時制,一般每周安排半天時間,學生全員參與。有時需外出活動,如參觀工廠、遠足登山、慰問敬老院老人等,則由學校統一安排集中時間。研究性學習為主的小組活動的時間主要是以周六上午活動為主,同時還充分利用中午、下午放學后等時間,一般由六到八名學生組成活動小組,共同確立一個研究專題,并進行具體的分工,在有關學科教師的引領下,開展研究性活動,由于此類綜合實踐活動需要的時間、空間較大,經常要走出校門進行參觀、采訪、調查等,因此,在時間的安排上要給予相當大的自由度。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參與不可忽視。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有利于建立民主、合作、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由于綜合實踐活動具有活動空間的廣闊性和活動時間的延續性,因此,它需要大量的教師參與,學校不應指定專門的教師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指導老師,而應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對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引領和指導。我校在這一方面做得較好,尤其在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確立、方案的設計、成果的展示和評價等方面,我校十分重視鼓勵教師參與引領指導,要求教師的引領要貫穿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例如,我校在開展“我們鎮的水泥廠”綜合實踐活動過程時,教師首先指導學生上網或進圖書館,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水泥生產流程,其次,教師還出面與水泥廠聯系參觀時間等事宜;再次,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準備分析樣品的儀器、藥品等。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引導學生對參觀調查、采樣分析得來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或小論文,另外,還引導學生著重對活動過程中的認識、體驗和收獲進行及時的總結和反思等。
二、主要成效
1、教師角色的轉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設一年來,我校廣大教師的角色得到重新的定位。許多教師都深深地體會到,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決不在于灌輸和傳授知識給學生,而是要與學生一起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及研究性學習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教師由傳授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生活動的參與者和合作者。
2、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年多來,我校通過“趣味拼圖”、“參觀水泥廠”、“家鄉方言和文化”、“特色家鄉菜”、“尋訪家鄉名人”、“設計校園平面示意圖”、“交通標志與安全”等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動手實踐,大大激發了學生探求人與自然、人與生活密切關系的濃厚興趣。通過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考查,我們發現學生的動手實踐和自主創新能力較以往有了較大的提高。
3、建立了新型的師生間關系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老師不再“居高臨下”地使用講臺,而是始終處于學生中間,引領著學生走向生活,不斷給予學生新的內容,讓學生有新的發現,進行新的開掘,在實踐中達到一種新的境界。在活動中著重培養他們的動手實踐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和開拓創新能力。通過兩個多學期來的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我們發現,我校的師生關系正逐漸變為融洽、和睦的新型師生關系。由于綜合實踐活動中,給予了學生平等、自主、和諧的權利氛圍,我們感到現在許多學生在課堂上較以往更喜歡動腦子,特別是大多數同學都敢于提問,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甚至通過實踐中的發現,還激發起向老師、向權威挑戰的勇氣。
4、獲得的榮譽
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一年多來,我校共有一百二十多人次學生在各級各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競賽中獲獎,如在學生網頁設計、研究性學習小論文評比、勞技小制作小發明等比賽中,我校有多人分獲市、學區一、二、三等獎。在課改調研活動中,常州市丁偉明副局長親臨我校,對我校課改工作給予較高評價。我校作為溧陽市首批課改實驗基地學校,今年又順利通過了常州市課改先進學校驗收組驗收,并得到驗收組領導較高評價,成為溧陽市初中中唯一一所常州市課改先進學校。
三、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我校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確實取得了一些明顯的成果,但與一些兄弟學校相比,我校作為一所年輕的農村初中,我們覺得遇到的困惑也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也很多,具體表現在:
1、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張學生要深入社會,走進生活。強調課程的開放性,而現有的大班額制,如要學生全員參與,我們感到會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和管理上的困難。
2、綜合實踐活動強調與地方文化的結合,這必定會影響學科知識的教學質量,學校和教師必然要承受社會,尤其是家長的壓力。
3、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制度因校本課程的差異而標準不同,在評價過程中我們感到操作較困難。
4、校本課程的開發追求的是差異性和個性化的亮點,往往會忽視課程組織的共同、平衡的原則,各校校本課程的質量,我們感到會有有良莠不齊的情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