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范本
我院以“青春九十年報國勇爭先”為主題,組建科技支農服務團隊深入寧河縣天津至盛祥源農業科技發展中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服務團隊由學院生物資源與功能食品研究室王穩航老師、食品加工與保鮮研究室劉霞老師、研究生輔導員韓靜老師,劉璐等碩士研究生共七人組成。
此次服務對象天津至盛祥源農業科技發展中心以東盛農莊為基礎,核心基地占地面積4980畝,欲建設成為特色種植、特色養殖、觀光旅游、加工、貯藏、物流、產品配送四位一體的生態農莊。在實踐服務活動中,我院師生首先對其進行了實地考察,在中國三農事業天津發展中心姚文田主任、該中心總經理周沖先生一行負責人的陪同下調研走訪,深入田間地頭,就現有農蔬品種的種植、生產、銷售等問題進行了討論,并聽取了該中心今后的發展規劃方案,提出了合理化建議。最后又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當地的天尊閣和木版年畫工作室,深入了解了當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整個實踐過程,我們深刻認識到應該把自己的知識應用到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更讓研究生明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要用科技服務農村,回報社會,把自己的知識用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來到至盛祥源農業科技發展中心,我們團隊受到了中心人員的熱情接待,首先我們與發展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進入會議室,負責人闡述了發展中心的基本發展情況,和現在制約發展的一些因素。發展中心以“東盛農莊”為產業基地,計劃采取種養結合,林畜結合,蓄水結合的方式,種植優良果蔬,引進新的果蔬、糧食品種,同時結合優越的地理位置,便捷方便的交通,進一步發展農副產品深加工及觀光旅游,將其建立成休閑度假的綠色農業產業基地。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不少問題,鮮活農產品的冷鏈技術,如何進行有效的種植和采摘,如何進行保鮮,如何進行深加工開發,和基地的土地規劃建設等等都有待技術支持。他們希望能夠吸納先進的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儲藏關鍵技術、儲藏保鮮技術,想得到學校等科研院所的支持,并有意設立試驗用地,科研辦公用地等,供我院技術人員進行科學研究。三名老師和工作人員熱烈討論,對中心的發展問題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例如結合當地東豐臺木版年畫、天尊閣等文化旅游資源,建設觀光旅游產業鏈;運用特色產品推廣品牌戰略,發展冷鏈物流產業,發展冷藏冷凍類食品,在保證農蔬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減少食品損耗。此項系統工程在業內屬于前沿領域,是我國正在推廣的一項技術產業。同時,我們在食品的保鮮、加工和管理方面為該中心提供了技術咨詢,為他們講解了保鮮冷庫的分區建設、產品粗加工的`概念等,并就用地、電、水等能源方面的資金運營、成本核算問題等提出了合理化建議。雙方就建立科研實踐基地等方面達成共識。
座談結束后,我們在中心人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生態農業至盛示范園區,園區擁有肥沃的土地資源、豐富的地下河水資源以及清潔優質的地熱資源,經過合理的規劃建設,一定可以將這里打造成良好的產業園區。目前還有部分土地沒有得到開發,大棚中的果蔬產量不是很大,雖然土地面積大,但是需要良好的管理和建設才能為發展中心創造效益。在考察過程中,團隊與中心人員進一步進行了溝通,又為發展中心提供了一些發展思路,我們在交流過程中也對專業知識上的應用領域有了更好的認識,同時也看到了產學研結合的重要,科研的關鍵不在于研究多少技術和理論,最終轉化為生產力才是目的。
實踐的最后,我們了解到豐臺鎮深厚的文化底蘊,其天尊閣和木版年畫就是典型的代表。天尊閣是歷史上道教三大閣之一,里面供奉了一些道教的神,當地的老人還為我們講了很多關于天尊閣的傳說。木版年畫歷史悠久、品種繁多、內容十分豐富。是一種主要反映五谷豐登、生活富裕、婚姻美滿、子孫滿堂、安居樂業、幸福長壽、吉祥如意這些美好祝愿的一類神祗畫。我們參觀了木版年畫項目第五代傳承人董靜老師的工作室,增長了見識也目睹了老一代藝術家的風范。
此次實踐活動受到了天津至盛祥源農業科技發展中心的熱烈歡迎,實現了傳遞科技、服務社會的初衷,使我院師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也使大家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做到“受教育、做貢獻、長才干”,將理論科研學習轉化為服務“三農”發展的實際行動。團隊成員在服務社會的同時鍛煉了自己的能力,得到了一筆豐厚的實踐財富。今后我院將進一步深入實際,充分發揮廣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