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活動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區域活動總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區域活動總結1
根據小學教研室的安排部署,10月x日新集鎮六所兄弟學校在東營小學進行了區域教研活動。我作為數學學科主持人,全程參加了活動。下面,把活動過程簡單總結如下:
本次區域教研,行仁莊小學和大羅村小學共同承擔數學學科的作課任務。月會后,我積極與行仁莊小學劉慶濟校長溝通,結合學科特點與學校實際情況,確定了“如何評價一堂課”這一研討主題。確定這個主題主要是為將來的省、市教學評估做鋪墊,確保學校教研活動的開展。另外,這個主題有著很強的開放性、可操作性,在模式創新如火如荼的今天,深入研討這個主題,對我們的高效課堂建設能夠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應該說,如果笑聲、贊美聲、驚訝聲、爭辯聲、否定聲充滿課堂,游戲、挑戰、競爭融入其中,學生一定會快樂地徜徉在數學的殿堂。在確定主題、確定人選的基礎上,我及時與授課教師溝通,在選課上下功夫,爭取突出主題、強化主題。
10月x日,數學學科教案下發到相關學校,確保聽評課教師人手一份,為教研活動做充分的準備。同時,在總主持人李連鳳主任的協調下,數學學科兩位授課教師在東營小學進行了首次試講。我們深入東營小學,相關領導與學科主持人、作課教師一起進行了實戰前的拉練。在聽課后,與作課教師面對面交流,提出了具體的、有指導性的意見。教師們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進一步完善預設的教案。
10月x日,新集鎮六所學校在東營小學進行了為期半天的區域教研活動。數學學科的教研活動嚴格按照活動程序進行,全體與會教
師圍繞活動主題,結合兩位老師課堂教學實際,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從不同角度對課例進行了評價。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把研討活動推向深入,達到高潮,可以說是思想的碰撞,智慧的嫁接。真正做到了“研有所獲,研有所用,研有所長”,充分體現了研討的實效性。
實事求是地講,主持區域教研活動,對于我自身而言,是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是一次豐富閱歷、自我提高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講,參加區域教研活動,是一個展示、交流、研討、學習的平臺。從學校的角度看區域教研活動,解決了師資匱乏、專業引領力量薄弱、教師教研積極性不高的實際問題,開創了片內學校最為廣闊也最為實際的交流空間。
區域活動總結2
兩年來,我區采取了“起步穩、抓長效;勤指導、樹典型;倡合作、促提升”的工作模式,推進三級校本教研工作,使校本教研工作真正意義上向有深度、有高度、有廣度方面發展。具體做法如下:
一、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加強管理
一名教師無論多聰明、多博學,多優秀,他的精力是有限的、看問題的角度是不全面的、經驗及教訓也是單一的!我們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那么,只有把不同水平的教師個體放在團隊中,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才能提高區域教學水平!我區教育局、教師進修學校、基層學校的領導尤為重視校本教研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校本教研工作規劃》,下發了《區域校本教研工作實施辦法》文件,教育局領導將各校實施校本教研工作情況納入學年目標考核中;各校校長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組織教師研討,明確強化校本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研訓部門則分三個層面具體落實校本教研工作:
第一個層面:校級。以學校為單位,分學科分年級進行校本教研,學科教師人數少的學校可以跨年級進行校本教研活動;每周進行一次活動。
第二個層面:片級。我們根據各校地理位置及辦學規模、水平分了三個區域,即東片區、中片區和西片區;我們確定名校為片區組長,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片區組長所在學校的學科主任或學科組長與學科教研員共同承擔組織片區校本教研工作,學科教研員參加每一次的片區校本教研活動;片區活動每學期至少開展2次。
第三個層面:區級。由學科教研員負責區級校本教研工作。各學科教研員要及時了解掌握每所學校及片區的校本教研工作開展情況,以此確定活動主題和推薦展示觀摩活動的學校或片區,每學期各學科至少召開一次觀摩展示活動。
二、基礎扎實、分步推進、適時指導
第一,從學科教材入手,進行校本教研工作;第二,從課堂教學入手,進行校本教研工作;第三,從學生能力習慣培養入手,進行校本教研工作;第四……每一步校本教研工作的實施,學科教研員都全程參與其中,針對學科特點提出科學的指導性建議,明確下一階段工作目標,確保校本教研活動效果。
倘想達到最高處,就要從低處開始。我們為什么先把“教材”作為抓手,進行校本教研活動呢?原因之一:教師每天都上課,每天都用到教材,掌握和熟悉教材是教師一項重要而又深刻細致的工作,無論教師的教學水平高低、教學年限長短,教師對教材本身都有一定的認識和看法,有言可發!教師可談經驗、說教訓;講困惑、提建議;在自然、寬松的氛圍下教師暢所欲言,集思廣益,對教材都有了更深層次、更透徹的理解!原因之二:近幾年各科教材都在不斷地更新,新教材如何使用,教師怎樣能更好地用好教材?只有通過校本教研這項工作才能夠更好地落實,也只有通過校本教研工作,才能使不同層次水平的教師都有提升:新教師學會如何能完成教學目標,怎樣更好地突破重難點,基本的校本教研過程能使新教師盡快成長起來做到會上課;一般水平的教師,他們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高,能上好每一節課;骨干教師、名師探究細節問題處理技巧,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做到每節課都是高品質的課!
三、典型引領、合作共贏、總結提升
扎實推進校本教研活動與選樹典型具有相互促進、共同提升的辨證作用,“典型引領”是推動、提高校本教研活動質量的關鍵所在。各學科教研員在典型的宣傳上能找準結合點,教研員根據每學期校本教研工作的重點,精心選擇、適時推出校本教研工作,開展效果好的學校在區域內做展示觀摩活動。通過展示活動,極大地激發教師參與研討的'熱情,把向優秀典型學習作為自X的行動,作為一種境界、一種精神追求;在向優秀典型學習時,教師們能對照剖析自己團隊的現狀,揚長避短,既看到成績,又認識不足。幾年來,在區域內,我們根據工作重點、分層次進行校本教研展示活動。每次展示活動上,團隊呈現的科學全面的教材分析、激烈精彩的爭辯場景、教師嚴謹的教學程序、真實有效的課堂、凸顯學生主動探究為特征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使參會教師收獲滿滿,難以忘懷。常常是校本教研活動結束了,教師參與研討的熱情仍在。
總之,在上級領導指導下,我區扎實有序推進校本教研活動。在省、市學科等諸多評優活動中,我們充分發揮校本教研活動的優勢,注重教師團隊對教材的研習,均取得理想的成績。今后,我們將繼續探索落實校本教研工作有效之路,堅定信念、堅守品質、堅持長效地實施三級校本教研工作,提高區域教學水平!
區域活動總結3
時間過的真快,一學期匆匆而過。本學期,根據我園的實際情況,以上級教研精神為引領,開展有效常規課堂教學以及游戲區域的創設、游戲活動的設計、組織等研究活動,提高了教師開展“有效教學及游戲”的整體水平,有效地促進和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
一、加強常規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針對幼兒園教研計劃,重點對師幼日常工作學習規范等進行更為規范的管理和研究,并把成功經驗轉化為制度,保證幼兒園常規工作更加有序地開展。
本學期初,我們就制定了針對性強的常規管理研究措施,從三個層面進行研究。首先,針對新教師(大部分為非專教師),我們通過老教師示范、同級部觀摩、個人實踐等流程,手把手地讓她們了解幼兒一日活動流程,各環節的操作要素及注意事項。在學習與實踐中一步步提高新教師的工作能力。
其次,我們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兩兩結對常規調研,通過觀摩針對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常規管理問題進行交流與分析,商討行之有效的正確做法。
再次,我們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開展全園性的研討活動,分別請大中小各年齡段的老師進行全園分享,通過年級組、班級、個人等不同的層面,闡述了常規工作中各部分環節銜接的整體性、保教行為的規范性、幼兒學習的多樣性及突出游戲的主導性。在根本上提高全體教師組織一日常規工作的能力。
二、加強課程管理,工作扎實規范
本學期,我們根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結合幼兒園“天趣”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取長補短,提高教師教學活動設計能力和課程實施水平。
1、結合第二輪園本提升的課程建設要求,開展了園本“童謠”課程、“形體”課程、“天趣園”課程的研究。每一個子課程分別通過一課三研,觀摩研討、骨干引領等形式,針對預先提出的研究重點,讓教師們通過觀摩、學習、研討,解決課程教學研究中的實際問題,使《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學習真正與實踐相結合,幫助教師們更好地轉變教學行為,把教育教學理論落到實處。
2、本學期,我們還結合“無錫市錫劇傳承特色學校”的要求,將幼兒錫劇教學融入孩子一日生活。一方面,我們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錫劇內容,利用午間、離園等時間段,播放通俗易懂的、比較熟悉的優秀錫劇唱段,讓幼兒對錫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知道錫劇是我們無錫特有的戲曲類型。另一方面,我們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與學習能力,選擇適合各年齡段學習的優秀錫劇唱段,通過集體教學、游戲鞏固、個別表演等形式,豐富幼兒的藝術情感,讓孩子們喜歡聽錫劇,喜歡唱錫劇。通過師幼共同的努力,在無錫市第二屆“小小紅梅獎”比賽中,我園幼兒表演的《雙推磨》獲得銀獎,為全市幼兒表演中最高獎。
3、繼續充分發揮課程實施小組成員的作用,以點帶面,形成研究階梯。我們提供舞臺,讓參加區級以上課程小組的成員定期不定組地組織園內本課程小組的老師,傳達上級的要求、政策、方向等,讓外面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及時地在園內傳遞,以點帶面,擴大經驗的傳遞面。同時,每個課程小組還不定期組織現場觀摩和研討活動,通過分享交流等多項活動,來提高青年教師的實踐組織能力,并讓學歷和專業素養較高的年輕老師,和園內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結對,讓她們雙方在共同的研究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三、創新教研模式,促進教師發展
本學期我們根據教師實際需要,結合《專業標準》及《指南》的學習,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園本教研活動,使教師通過集體交流、班級觀摩、個別發言等各項活動,真實的'體驗,深度的反思、學習、交流和增強教師的創新意識,使每個教師在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提高。
1、學思結合,學會分析
本學期,我們以《指南》的學習為導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揮好集體教研與個人成長交替互補的作用,在組織集體教研活動時,注重提升教師的個人業務素質。如在定期開展教學主題系列研討“教師的提問與回應策略”中,我們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輻射作用,盡情發揮她們的教學特長,為園內新教師提供一個學習觀摩的平臺。同時,通過研討,老師們知道了教師的回應策略應從方向、方式與方法三個方面考慮,方向就是教師的提問與回應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提,教師要做到心中有目標;方式是指教師給予的點撥有來自教師自身,也有來自幼兒;方法是指教師的語言、眼神、肢體動作等。通過這樣的研討,讓教師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行為,在學與思、教與研中達到經驗的共享,進一步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
2、學科結合,提升理念
本學期,我們重點開展了“童謠”教學的學科研討,通過個人設計、觀摩研討、反思交流等途徑,探索童謠教學中目標定位、環境創設、環節設計、重難點把握等容易產生的問題,如何在傳統意識的影響下,對童謠教學內容進行適宜的修改;教師如何從幼兒的角度出發,設計教學過程,突出重難點;如何引導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習和創編童謠等。通過這樣的研討,提高了教師對學科的認識,鍛煉教師的教學能力,形成了合作研討的良好氛圍。
3、游戲研究,回歸本真
本學期,我們集思廣益,依托于全體教師的理論學習、模擬教學、活動觀摩等,創設班級走廊公共游戲區域。在實踐中,教師的材料提供不再單純地追求美觀,而是選擇適宜而豐富的材料,更多的是考慮對幼兒游戲的促進作用,及易于取放的特點,并利用多種渠道來制作游戲材料。通過一學期來的開展,教師們的游戲組織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而孩子對游戲也更加感興趣,語言表達能力、自信心、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促進幼兒自主、個性化成長。
教研工作是一所幼兒園生存、發展和進步的靈魂。“科教促教、科研興園”是幼教發展的新理念。“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短短的12個字充分概括了教研的方向與精髓,唯有我們在這浩瀚的教海中乘風破浪、勇于開拓,才能在課程改革的礁石上激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為我們教學經歷錦上添花!
區域教研活動總結(篇4)本學期的教研工作,繼續全面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借助創建“江蘇省優質幼兒園”為推動力,緊密結合市教研室的工作要求,主要從優化課程審議、完善園本課程,加強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等幾方面開展工作,現總結如下:
綠色環境生存綠色課程,綠色課程又能創設綠色環境。這是開發構建綠色園本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遵循我園幼兒處在農村社區的特點,我們根據不同季節,綠色植物的生存關系和特點,創設了大、中、小各班一年四季綠色教育課程規劃,提練設計了一整套實施課程的活動教育方案,形成了綠色教育課程化,操作過程活動化、情景化、方案化。此外,我們利用園內的環境創建了幼兒一日生活觀察活動課程,晨間讓幼兒觀察記錄自己種植的各類植物,參與管理和照料;餐后散步教師帶著幼兒在園內觀察、欣賞獲得更多信息,下午幼兒參與種植,澆水,除草等操作實踐活動,這也成為我們幼兒一日生活綠色教育的管理模式。我們覺得這些課程的開發能促使幼兒的持續發展,活動始終處在幼兒與環境的互動中,活動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是互動對話的過程。在今后的教育過程中我們還將在已有《親親熱熱一家人》、《圖形寶寶》、《真好玩》等主題活動的基礎上,進一步積累優秀活動案例,編制以綠色教育為特點的幼兒園主題活動集。
課程審議,這是我園堅持的課程管理方針。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整合理念的引領下,我園啟用《幼兒園多元活動課程》。雖然新教材靈活度較大,但在使用時存在著地域、周邊環境等差別。所以,我們在開展教育活動前,采取先集體備課再回到個體反思的研討方式,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其具體操作方法是在每個主題實施前,由教研組長負責組織,以年級組為合作單位分組進行課程審議。
其次對周內容進行審議時加強教師的自我反思,進行課程前期預習。為了使課程審議活動更有效的開展,每位教師在審議前先對本周活動有個大概的認識和安排,針對自己的“問題”重點在年級組中進行審議,這樣讓每位教師有話可說,有話想說,避免在以往的課程審議中一部分新老師只是被動接受的現象。其中,“我的問題”切入可大可小,大至對主題目標、課程容量、課程進度,小至對一個課案、一個環節,甚至一句教師的指導用語提出質疑。最后由年級組長對每位教師的個人審議情況進行梳理、匯總,以便審議時能針對主題中存在的焦點問題展開討論,增強審議的實效性。
當教師對審議中的問題達成共識后,則要將這些觀點落實到具體的教學活動設計中,再次回到教師的個體反思。我們要求教師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以審慎的態度解讀教材,對其進行合理的加工、重組、改造。為滿足不同層次的教師專業成長的需求,在備課要求上,我們因人而異、區別對待,采取了“梯隊式”管理策略,即對不同層次的教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對于新上崗的年輕教師重在“扶持”,要求其必須備詳案,以苦練基本功;對于老教師則重在“放手”,只求備簡案,做到“心中有教案”;學科組教師重在“彰顯”,要求精備一科,以使她們在個人專長領域潛心鉆研,凸顯“學有所長”。教育是一個不斷實踐驗證的過程,當教師把活動設計中的理念轉化為具體的教育行為時,又會碰到新的問題,而這些新的問題又將成為下一輪審議的主題。于是課程審議在此過程中逐漸成為了一個周而復始、螺旋式上升的、研訓一體化的教師培訓過程。
1、加強園本培訓:外出學習的老師回來向園內教師進行二級培訓;園本培訓結合觀摩研討、結對幫教、技能展示等方式,豐富教師的專業活動。
2、創新學習方式,營造同伴互助學習氛圍:“多讀書、讀好書”,教師輪流擔任主講,用課件、投影或文字資料等不同的方式把自己看到的好書向其他教師介紹,并把自己的感想、體會與大家分享。
首先以問題研討為中心,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本學期在開展教研活動前,我們是否可以先進行教師問卷調查:圍繞“在教師專業成長中最需要解決哪些問題?”“你最喜歡的培訓方式是什么?”“你與同事經常交流的有關教育教學的問題有哪些?”“你是否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哪些問題和困惑?”等中心問題展開自我反思與同伴交流,引導教師關注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與困惑,從日常教育教學事件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小問題”,并在解決“小問題”的過程中提出有教育意義的“大問題”。通過“問題交流會”梳理出教育問題“癥結”之所在,獲得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提升教育成效。
其次繼續開展一課多研與集體備課相結合的教研形式,共同探討如何選擇、分析教材,制訂教育目標;探討如何根據《綱要》精神及幼兒的年齡特點、知識經驗和需要,選擇適合幼兒的活動內容;探討如何以預設的課程內容為依據,挖掘課程內容的拓展點等。并在此基礎上研討教學活動中碰到的具體問題,提出解決的策略,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建立“教師專業成長檔案”,對教師實行動態評價管理。評價內容包括教師的文章發表、公開課、進修培訓、課題研究、工作業績等內容。通過“教師成長檔案”管理,使教師主動參與專業成長的評價和規劃,從而有效地激發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
區域活動總結4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概念與活動方式
幼兒園區域游戲是當前幼兒學習的一種途徑,也是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教育活動新形式。區域游戲立足于幼兒,能讓幼兒充分體驗和探索,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也是對幼兒進行個別化教育最佳手段。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幼兒創設一個與他們發展相適應的區域游戲環境,能給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內,設置各種活動區,讓幼兒按自己的興趣和意愿選擇活動內容和方式。所謂活動區(或活動區域)就是利用活動室、睡眠室、走廊、門廳及室外場地,提供并投放相應的設施和材料,為幼兒創設的分區活動的場所。如把活動室劃分為若干個區域,把幼兒活動材料按類別分別放人這些區域,并設有屏障構成若干個相對固定的半封閉區域。
目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方式大體可分為三種。
1.把區域活動視為分組教學的一種形式。教師重點在一個區域指導一組幼兒學習新內容,其余的幼兒或者在其它區域作自己喜歡的事,或者按教師預先提出的要求復習(包括應用)以前學習過的內容,然后交換。
2.把區域活動視為集體教學(上課)的延伸。其因指導思想的不同分為三類:(1)考慮到集體教學不容易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故在集體教學之外,利用幼兒的其它自由活動時間,在相關的區域對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兒作些必要的輔導;(2)有些內容的教學(如有些主題活動)需要多種活動形式配合或補充才能完成,才能加深印象,促進幼兒理解和應用;(3)有時由于教學設備的不足,做不到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教師只能在課上演示,課后把操作材料投放到有關的區域,讓幼兒自由操作。
3.把區域活動視為在集體活動之外為幼兒創設的一種自由活動的形式。幼兒可按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活動的內容、材料和玩伴,通過游戲和自由交往獲得課堂上得不到的有關經驗。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創設與指導
1.圍繞目標創設活動區域
認知發展理論認為:兒童的知識構建,必須由兒童通過自己的操作活動去完成。因此,活動區域的創設不僅僅是多增設一個區,而更重要的是創設能鼓勵幼兒自由選擇、便于操作、大膽探索的環境,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活動區域的設置要體現這一目標,在觀察了解幼兒的基礎上力求使區域活動的內容、材料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并根據這一目標決定活動區域的種類。這要求教師既要對各類活動區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認識,也要準確了解幼兒的興趣、水平和需要。活動區的預設和生成是相輔相成的,計劃應有彈性,根據孩子的需要與興趣的轉移應該隨時調整。記得玩娃娃家時,許多幼兒喜歡做飯,我們靈機一動,何不開家“小飯店”?于是在我們的提議下,幼兒從家里帶來許多“鍋碗瓢盆”和飲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們的“小飯店”和”海陵早茶店”開業了!許多幼兒爭著當小廚師、服務員或小客人,這里每天人頭攢動,“生意興隆”……活動區域的大目標明確后,可根據幼兒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的教育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幼兒之間的個別差異,擬定各區的具體目標。其原則如下:
(1)活動區域的活動材料要緊扣目標。根據目標提供操作材料,以便吸引幼兒,使幼兒能自覺、主動地去獲得感性的知識,促進幼兒的發展,達到教育目的。
(2)同一內容,各年齡班級制定的活動目標各不相同。幼兒園各年齡班級幼兒現有的活動能力和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種活動區域的同一種活動內容在各午齡班的活動目標是不同的。這樣既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幼兒的探索愿望,同時也能充分發揮材料的教育功能。
(3)活動區域的目標盡可能與正規性活動目標相聯系。在制定各活動區域的具體目標時,最好能聯系教學活動,使非正規性活動與正規性活動結合起來。當然這種結合必須是自然而不是勉強的,本質而非形式的。
2.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提供材料
有關研究發現幼兒的競爭性、侵犯性和破壞性行為在空間小、活動材料貧乏的情況下出現的頻率明顯高于空間大、活動材料豐富的情況。因此,在活動區域的材料提供上應根據幼兒發展規律和發展水平做到多層次多側面,盡量要豐富多彩。
(1)圍繞同一教育目標提供多種材料。幼兒對新鮮、變化的事物較易產生興趣。因此,應根據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標時所設計、提供的材料力求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樣,以滿足幼兒反復操作的需要。
(2)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知識層次及時變換與之相應的材料。在活動中要讓幼兒保持新鮮感,樂于動手動腦,提高學習興趣,更主要的是要適應幼兒不斷發展的需要,開發幼兒的“最近發展區”。
(3)根據不同發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讓每個幼兒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應及時觀察、分析幼兒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情況,根據幼兒個體發展差異,為幼兒設計、提供多層次、不同要求的材料,讓幼兒量力而行,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有表現能力和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從而增強幼兒的自信心。
3.區域活動過程中教師的指導
教師在活動區域除了提供多種多樣符合幼兒需要、興趣的`材料外,要給予幼兒較大的自由度,保證幼兒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自由活動,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教師則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根據需要提供適度的幫助。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
要指導幼兒,首先就要了解幼兒。要了解幼兒,就要通過觀察。觀察要有目的性和連貫性,經過多次觀察,才能正確估計幼兒的活動水平。由此教師應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什么因素影響幼兒的發展?二是教師如何幫助每個幼兒發展?
了解幼兒以后的指導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即個別指導和共同參與。教師對幼兒活動的具體參與指導和幫助,可促使幼兒活動水平不斷提高,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并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所謂“參與”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以平等的身份和幼兒一起活動。這里,參與的時機是很重要的因素,能在正確時機進入并參與幼兒的活動可以擴大及豐富幼兒活動內容。但如果時機不對,可能會使幼兒中止她們的活動。因此,教師應事先觀察,再決定是否加入或何時加入。
區域游戲的開展,對每個幼兒個性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讓我們創設最優化的環境,使之更接近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為幼兒營造一個更為自由發展的空間。
實施情況分析:區域活動是適宜幼兒發展的一種活動形式。在區域活動中教育者可以充分利用各類教育資源,組織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合作交往、探索發現。然而,區域活動是否發揮了它的應有作用關鍵在于材料,材料是幼兒參與活動的物質基礎。在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又復雜,它的重要性體現在缺少材料,就會影響區域活動的正常開展;復雜性體現在既要滿足幼兒的興趣,還要保證達到教育目標。作為幼教工作者,應怎樣科學的投放區域活動材料,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需求呢?通過平日的觀察和實踐我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材料的層次性:一方面可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師在投放材料時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幼兒發展的水平,如果只是投放了同一層次的材料,只考慮大多數幼兒的發展水平,這樣就會阻礙了一部分能力較強的幼兒的發展。另一方面從材料的加工程度來講,可為同一個活動區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如美工區內,教師可為幼兒提供蛋殼、制作不倒翁的沙子、石蠟、裝飾制作好的不倒翁,這樣才有利于幼兒的操作探索,更大程度地鼓勵幼兒的自主學習。
二 、材料投放要有目標性和針對性。(一)區域活動是在主題目標的指導下,教師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開展的系列活動。因此,材料投放應具有目標性,要根據近期的主題目標和幼兒的活動需求及時投放活動材料。(二)活動區域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針對性。同樣是結構區,結合小班幼兒善于模仿的心理特點和小肌肉群不夠發達的生理特點,可為他們提供體積大、重量輕、便于取放、類別相同的建構材料。而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思維敏捷,在提供建構材料時,則要注重多樣性和精密性,以滿足他們的探究和自主發展的需求。
下一步的思考
投放區域的材料要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與活動環境的積極互動,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對客觀事物進行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探究是兒童在動腦思考基礎上的動手操作,是兒童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交織進行的活動。不能讓幼兒開動腦筋思考的動手操作活動,不能被看作是探究活動。在材料的提供上,應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因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活動材料才能真正的引起幼兒的興趣,使活動具有持久性,也才能起到發展幼兒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的作用。
可供分享的經驗有效的挖掘周圍可利用的資源,使材料為我所用。
很多教師為投放區域活動材料挖空心思,哪有那么多材料?其實,不是沒有材料,而是我們不善于發現,周圍有很多我們可以拿來做材料的東西。要想充分的利用周圍的現成材料,首先要引導幼兒學會積累材料,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原來他們平時用后的飲料瓶、餅干盒等等都是可以拿到區域來做材料的,這就讓幼兒想到了去收集這些材料,活動區的材料不就充實了嗎?不過對這些材料一定要進行嚴格消毒。第二,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比如,像豆子、玉米粒、還有花生殼、小石子等都可用來作為區域活動的材料。只要善于發現、善于利用,很多材料都可以投放到區域中的。教師要善于觀察,在與幼兒共同的活動中注意觀察了解幼兒的興趣與需要,不斷豐富、調整材料,才有利于幼兒在活動中不斷發展。
尚待努力的地方:材料的動態性: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變,而要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能力的不斷提高及時的調整、補充材料。如教師發現前階段備受幼兒喜愛的表演區無人問津了,通過對幼兒區域活動的觀察和了解,發現表演區里的頭飾、道具因投放時間長,有些已不能滿足幼兒表演的需求。如果現有材料已不能滿足幼兒的需要了,幼兒對活動就會失去興趣。因此,教師一定要及時觀察發現活動區材料是否對幼兒當時的活動起到了應有的作用,以便作出調整或更換材料的決定。材料的動態性還體現在各平行班之間的互動上,各班教師應及時溝通、交流幼兒區域活動的情況,做到材料的互補,資源共享,讓材料真正地為幼兒活動服務。
區域活動總結5
一、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概念
區域活動,也稱區角活動、活動區活動等,它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以及幼兒發展水平和興趣,有目的地將活動室相對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如美工區、積木區、表演區、科學區等,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由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要方式,進行的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特點
自由性——每個幼兒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活動。
自主性——按照自身發展水平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伙伴。
個性化——不同的活動區從不同的側面促進幼兒的發展。
指導的間接性——依靠環境、材料為媒介,以語言為媒介。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意義
(一)、區域活動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提供有效途徑
區域活動多數是屬于自選活動,能為幼兒提供更多地按照自己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使幼兒更多的體驗成功感和愉快感,這將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
(二)、區域活動可以給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使他們在一種沒用壓力的環境中主動學習
區域活動的內容是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和教育目標的要求設置的。如為擴大幼兒的視野,豐富幼兒的知識,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可組織幼兒郊游、參觀農貿市場、游動物園等活動,然后在建構區增設各種小動物,角色區增加“小市場”等。活動中幼兒通過聯想,“動物園”、“小市場”等活動就出現了。
(三)、區域活動是幼兒分組學習和個別學習的主要場所,能促使幼兒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
幼兒園課程形式可以分為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個別活動,各有其應用價值和意義。兒童在區域活動中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學習:教師指導下的學習、自由游戲中學習、個人學習、與同伴一起學習等。
四、區域活動的創設
陳鶴琴曾經說過:“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游戲的主體是幼兒,良好物質環境,提供豐富的區域游戲材料,能促進幼兒活動的主動性,輕松、自主的活動區為孩子提供了較為充分的自我表現、自我創造的機會,也為孩子的相互交往提供了良好環境,孩子們不自覺被有趣的自選活動所吸引,成為了活動區的真正主人。
(一)設立活動區的作用
1、區域活動能夠促進幼兒自發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幼兒是通過自己的發現學習的,而不是單純依賴于成人的灌輸,這樣的學習便于幼兒理解和保持記憶。如幼兒在科學區中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磁鐵去吸各種鐵制品(大頭針、鐵釘)和非鐵制品(紙、棉花,塑料玩具)等,他們會驚奇地發現磁鐵只能夠吸住鐵制品,而不能吸住其他。通過自我探索,幼兒學到了知識,其效果遠遠好于教師的抽象灌輸。因此,提供不同種類的活動區,讓幼兒在其中快樂的學習和探索是符合幼兒心理、年齡特點的有效的教育形式。
2、為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區域活動每個孩子提供了發揮潛力的舞臺,教師就可以通過觀察孩子在活動區中的活動,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捕捉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另一方面在活動區中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交流增加了,教師有時指導孩子開展活動,有時親自參與活動,教師在游戲活動中有更多的機會和每個孩子談話、交流,這種寬松的心理氣氛使幼兒感到輕松愉快,更加深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感情。
(二)幼兒園活動區創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區域活動中,教師是否能在正確理解活動的基礎上將教育觀念融于教育技巧,真正發揮教育的價值,為此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關于活動區材料的投放:材料玩具是幼兒活動和操作的物質對象,幼兒是否對活動區感興趣,是否能夠順利地開展活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材料和玩具的提供。應做到:
①材料玩具多樣化:教師應當在各個活動區內提供足夠的材料和玩具,使幼兒在其中快樂地操作、探索和扮演。材料的種類應當適合不同孩子的能力和經驗。如在益智區中提供的拼圖玩具,其難度和復雜度應該有區別,在操作區中提供大小不等的串珠活動等,讓每個孩子都能夠在其中找到適合其能力和經驗的材料。材料既可以是成型的,也可以是未成型的,以激發幼兒創造力。材料可以是現成的,也可以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制作。既提供幼兒單獨玩的游戲材料,如拼圖,也提供合作的游戲材料,如玩水、玩沙等,滿足幼兒獨自探索和與人交往的不同要求。
②材料玩具擺放清楚明確:多樣化的玩具和材料應當有系統地分類放在開放性的、低矮的架子上,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類擺放,如筐、籃子、盤子等。同時也要用文字或圖案來表示物品存放的位置。通過上述方式即幫助幼兒輕松順利地取拿和收拾物品,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也便于教師管理。
2、關于活動區的合理布置:教師在具體規劃和合理布置眾多的區域時需要考慮下述幾點:
①各個活動區之間的界限性:在劃分界限時,除了考慮美觀、漂亮之外,更要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可通過地面不同的顏色,圖案或質地來劃分不同的區域。如在娃娃家里的地面刷上溫暖的紅色,在積木區的地面鋪上地毯等,讓孩子看了一目了然,很快就會記住了不同的`區域。劃分立體界限。運用架子、柜子或其他物體隔離劃分出不同的區域,形成封閉或開放的空間。懸掛張貼不同的標牌或裝飾物以示區別。可以用寫有相關活動區的文字、圖片或裝飾物幫助幼兒認識區別各個區域。
在清楚劃分各區域的同時,各個區域之間還要留出足夠的便于幼兒進出的通道,保證活動區活動的順利開展。
②各活動區之間的相容性:在布置活動區時要考慮各個區域的性質,盡量把性質相似的活動區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擾。盡量把性質相類似的活動區放在相鄰的位置,如把以安靜的閱讀活動為主的圖書區和以動腦為主的數學區放在一起,把操作活動為主的積木區和娃娃家放在一起等。同時還要考慮:需要用水的活動區應當靠近盥洗間或取水處;自然區和圖書區等需要明亮光線的區域應靠近窗戶等。
③各活動區之間的轉換性:在考慮劃分各個區域的同時,也要考慮幼兒可能出現將一個活動區內的活動延伸轉換至其他活動區的需要。如,幼兒在娃娃家的角色游戲活動,可能會延伸至積木區;幼兒在自然區的活動可能會延伸至美工區,如某位幼兒在自然區觀察了金魚以后,可能就想把金魚在水里游的情景畫出來。應該預見幼兒可能出現的延伸活動,在活動區的設置上滿足幼兒的這一需求。同時密切觀察幼兒在各個活動區的活動,細心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并及時調整活動區的種類和數量。
④特別要注意的是:同一內容各年齡班制定的活動目標各不相同,幼兒園各年齡班現有的活動能力和活動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同一種活動區域的同一種活動內容在各年齡班活動的目標往往是不同的。同樣是科學區的充氣玩具,小班幼兒的活動目標就要制定的簡單易于操作,如氣球:小班只是讓幼兒通過玩氣球,知道氣球是充氣玩具,掌握它們的玩法;中班制定目標時就要考慮氣力與充氣玩具癟、滿的關系;大班幼兒根據年齡和自己的需要就要讓他們去探索如何充氣 。另外還可根據同一年齡段幼兒發展的不同情況,投放相應的活動材料。比如:大班的服裝設計區,就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指導他們去設計新穎的款式,能力稍弱些的幼兒可以引導他們去裝飾設計好的服裝;能力較弱的幼兒可以讓他們參與到材料的整理、清洗、分類上。這樣既可以滿足不同年齡幼兒的探索欲望,同時也能充分發揮各種材料的教育功能。
綜上所述,作為幼兒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域活動的創設是幼兒園活動能否成功開展的第一步。它并不簡單地依賴于教師的美工技能,而主要憑借教師對于活動區的正確理解、對于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了解創設活動區的教育技巧。只有這樣,才能為幼兒提供適當的游戲情景,使幼兒在和同伴之間、和成人之間、和各種玩具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中發現、獲得實際經驗,認識周圍世界,進而獲得身心和諧的發展;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園真正成為“幼兒的樂園”。
(三)現階段幼兒園區域的大致類型
在現階段幼兒園室內環境設計中,有多種多樣的區域,歸結起來,大致有以下三種類型:
1、常規區域 如:建構區、美工區、表演區、角色游戲區(如娃娃家、理發店、超市、商店、醫院、餐館、交通崗、小記者、小警察)、閱讀區、益智區、語言區、科學區、感官操作區、沙水區、運動區等。
2、特色區域 所謂特色,可以解釋為: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那么特色區域也就是與別的幼兒園不同的、比較獨特的區域。這種特色可以是地域特色,也可以是園本、班本特色的體現。比如丹陽風。
3、主題區域 伴隨主題教學活動的開展,主題環境的建構已經引起教師們的重視,主題環境可以體現在墻飾上,也可以體現在區域環境上。主題區域即是主題目標、主題活動內容物化在區域材料當中,引導幼兒在區域的自主活動中實現主題目標。
(看區域照片)
五、區域活動的指導:
(一)區域活動指導的原則:
1、目標性原則:
教師要依據幼兒園的教育任務和培養目標,確立區域活動的教育目標,2、自主性原則:
老師的任務是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設想,并鼓勵幼兒發揮主動性、創造性,發現問題、介決問題,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有新的提高。
3、興趣性原則:
區域活動的內容、設備、材料都應使幼兒對它們感興趣,并能積極主動地參加活動。
4、探索性原則:
玩具,材料要多種多樣,引發幼兒獨立思考和想象勇于探索和創造;教師的指導要避免直接指導,應讓幼兒與材料相互作用,自已操作,探索,思考解決面監的各種問題,積累經驗。
5、多樣性原則:
包括區域內容、材料提供、教師指導、援助方法等方面的多樣性,以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真正達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6、適應性原則:
幼兒的發展存在著差異性,不同的幼兒,其發展狀況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必須從幼兒實際出發來決定活動內容和教育要求,要有層次有遞進性,以適應幼兒的不同需要
7、互動性原則: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和幼兒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二)、區域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還要當好幼兒的參謀和助手,根據需要提供適度的幫助。教師在指導區域活動時,始終要清楚自己應處的位置,扮演好觀察者和指導者的角色。
1、觀察者
要指導幼兒,首先就要了解幼兒。了解幼兒就要進行觀察。教師進行觀察的目的是為了準確的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從客觀實際出發,給幼兒作出適當的幫助,向幼兒提出有效的建議。在準備材料時,我們首先認真分析幼兒的需要,觀察幼兒最近在哪些方面需要教師幫助。同樣是運動區,要考慮幼兒是否會跳跳繩?能跳幾個?沙包有幾種玩法?然后投放適當的材料,教師與幼兒共同活動,對確實不會的幼兒給予及時的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必要時還要采取整體觀察的方法,整體了解幼兒的活動,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是否還有幼兒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材料、適合于自己的活動方式。隨時發現幼兒的興趣,及時調整活動內容,以滿足幼兒的需要。比如:好多幼兒對服裝設計區投放的廢舊材料不感興趣,我們先是去了解原因,知道他們不感興趣是覺得廢舊材料不新穎,制作出來的衣服不能穿。于是我們指定專人指導服裝設計,把制作出來的衣服進行裝飾,配以活潑、歡快的音樂進行服裝表演,不但深化了活動的主題,而且也鍛煉了孩子的膽量,培養了自信,體驗到了成就感。當然整體觀察時不但要注意幼兒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兒是怎樣做的,還需要什么幫助。觀察要有目的性和連貫性,只有經過多次觀察,才能正確地估計幼兒的活動水平。因此教師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什么因素影響幼兒的發展?二是教師如何幫助每個幼兒發展?
2、指導者
一是個別指導。教師對不同的幼兒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在面向全體幼兒的同時,重點應落在一兩個幼兒身上,使不同的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玩給福娃充氣的游戲時,亮亮小朋友剛開始怎么吹也吹不起來,向周圍環視了一圈,發現沒人看見自己的無能,放下玩具就走。這時正好被一位教師看見,她剛準備上前幫忙,忽然意識到我們最近正在搞什么(子課題:何時介入幼兒的活動效果最佳),于是走到亮亮身邊,輕聲問道:你怎么不吹了?我不想吹沒關系,你再試一次,把嘴對準使勁吹,絕對能行的。在老師的鼓勵下,亮亮終于把福娃氣球吹起來了,他拿著氣球高興地對客人老師說:這是我自己吹起來的。臉上洋溢著說不出的喜悅和自豪。同時對認知水平有限、動手能力差、有難度的幼兒要降低要求,提出建議。在服裝設計區,曉旭因膽小,始終不敢動手,每次區域活動,他總是拿著剪刀剪紙。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老師發現他不是不愿動手,而是怕做壞了老師會斥責他,小朋友嘲笑他。了解了他的心里壓力,我們先是創造機會鼓勵他大膽操作,接著給他一些固定的模式練習剪,時間長了,他用剪刀的技巧越來越好,動手能力越來越強,現在它不但能夠自己獨立完成簡單的長方形剪法,而且對一些輪廓明顯的圖案也能夠剪貼。對不認識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現錯誤的幼兒,應引導他們重新認識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操作區的紙盒大比拼,這是男小朋友最感興趣的,把形狀相同的紙盒拼起來,擺成一個個形狀怪異的機器人、大卡車。每到這時,嘉翔小朋友最容易把菱形的紙盒做卡車的輪子,其他小朋友總是和他爭得面紅耳赤,大家都認為,車子的輪胎變成菱形不但費油,而且行駛起來很不安全,但他總說這是下一個世紀的新型卡車。針對卡車的輪子是菱形的與卡車的運動關系,我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然后給他一個準確的答復。對那些認知水平較高、能熟練操作但不感興趣的幼兒及時提高要求,增加難度。
二是共同參與。在活動中,幼兒得到反饋越多,就越能積極探索,增強好奇心和主動性,獲得新的經驗。假如教師只提供一些材料,沒有和幼兒交往,對幼兒不作出反應,就會影響幼兒的探索積極性。為了帶動幼兒進行有目的的活動,我們隨時對幼兒的行為進行適時、適當的評價,因為教師的贊許和強化、對幼兒活動的具體參與、指導和幫助,可促使幼兒活動水平的不斷提高,受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六、區域活動的具體組織:
區域活動的組織與指導的一般流程:區域活動的開始 材料介紹、交代任務 提醒區域規則 進區域活動 小結
(一)區域活動的開始
1、介紹任務區
首先教師在活動前,有目的、計劃向幼兒介紹今天開放的重點區域是什么區域(一個重點區域),這個區域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及幼兒實際水平或興趣愛好,有一定指令性的區域,需要10名以內能力基本一樣的幼兒參與,如小班第一次玩娃娃家前,教師可以展示娃娃家的玩具,讓幼兒說說他們是什么分別有什么用,在家里是誰在用這些東西,讓幼兒來當爸爸媽媽,玩一玩,激發了幼兒玩娃娃家的興趣。有教師的帶動與指導,體現教師對幼兒有針對性個別指導(必選活動);其次介紹其它開放區域有哪些,讓幼兒知道除了重點區域外,還有哪些區域開放(自選活動)。
2、介紹層次性材料
介紹層次性材料,讓幼兒知道所開放的區域材料有哪些,特別是新投放的材料玩法,要讓幼兒明白其中的玩法,增強幼兒進區興趣。
3、區域活動中的規則
區域活動中,幼兒主要通過具體操作,進行探索、掌握技能,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因此,操作活動中,幼兒規則意識的強弱,遵守規則的情況將直接影響活動質量。
4、了解幼兒所進區域,幼兒自主選擇區域
在介紹任務區和層次性材料后,教師要了解幼兒進區人數,對人數較多區域進行及時協調,讓幼兒能按自己的意愿,有序持卡進去。
(二)、幼兒進區域活動
1、幼兒自主選擇、主動探索
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以往的游戲活動通常是在教師的控制、指揮下進行,而區域活動的開展,更適合幼兒發展的需求,我們讓他們自主地決定“我想玩什么”,按自己的方式和意愿進行游戲,讓幼兒成了真正的主人。
2、區域活動中教師的角色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活動中,教師是“催化劑”其工作是協助幼兒沿著興趣的方向發展,而善于捕捉幼兒活動中發現的新興趣,導向新的游戲。在活動中教師的任務不光停留在材料的提供上,還要適時的給予幼兒適當的啟發、引導、激勵,讓幼兒積極主動的活動,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適當發現、總結,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積極性的提高。
例:幼兒最喜歡的建構區:教師角色是一個有著豐富建構經驗、熟悉各種建筑材料、對建構活動有著濃厚興趣,那么,教師如何在不干擾幼兒游戲進行的情況下,使用哪些指導用語?
1、誘導幼兒發展語言與思考能力,讓幼兒自會發現一些數理關系呢:“哇,你用好多三角形、正方形的積木,你要不要數數一共有幾塊三角形和幾塊正方形”?“你左邊和右邊所排的積木一模一樣呢”!“你看,這四塊正方形的排在一起,剛好和一根長方形的一樣長”!“你要弄一個圓的東西對嗎?可是沒有圓的積木,怎么辦呢?哪些積木拼在一起可以變成圓的?”“火車要進山洞了,可是沒有山洞啊?山洞怎么搭呢?”
2、切記教師和幼兒討論或描述其作品時,避免這樣的詞句,如:“哇,你搭得好棒!”“你搭得好漂亮!” “你搭的是什么東西?”“你搭的是火車吧”類似這些可愛且有直截了當的句話方式,常給人空洞的感覺,并不能讓幼兒覺得你真的關心或了解他的作品。而更不好的結果是,這些語都是屬于單向溝通模式;常是一個問題,一個答案,甚至是不用回答,就終止對話,絲毫不能幫助幼兒成長,教師應就幼兒所使用的:積木量、形狀、特點、搭建方式、過程、新技巧的運用。
3、當許多孩子常停留在某能力階段上原地打轉,或者無法突破一些架構技巧時,教師可采用這些方法加以引導:
(1)、在積木區四周張貼積木搭建作品之大張圖片,營造氛圍,刺激幼兒向他挑戰;
(2)、若有幼兒連續三四周,一直重復搭建同一作品形式,或在同一技巧上打轉時,教師可在其身旁不聲不響地,搭建難度較高的作品,讓幼兒意外發現模仿,或者直接建議他、邀請他一起搭建,然后趁機示范新的搭建技巧;
(3)、當幼兒搭建失敗、失去信心是,教師要有精神鼓勵與協助,“這高速公路好像不太好搭!我們來看看問題出在哪里!”“大概是你底下這些積木太小了,所以會倒下來,你要不要換塊大的積木試一試?”
(4)、積木區由于空間較大,在收拾上的確比其他區域費時費力,一到收拾時間,無人收拾或是收了這亂了那,看到這種情況老師常使用限制幼兒使用時間或使用量,其實,只要結構區貼上清楚的標識,收拾時間一到,教師便與幼兒一起玩分類配對游戲:請每一個在常的幼兒收拾一兩種積木,而教師自己也要加入收拾,除了示范收拾技巧外,添加收拾樂趣效率“哎呀,正方形的積木快收拾完,長方形的好像……”“咦,這里有好多動物還沒回家呢!”如果幼兒舍不得拆掉自己的作品,或尚未完成的工程,教師可視情況保留,或在分享時間,請其介紹作品與搭建心得。
(三)、總結、回顧的形式
1、可以讓幼兒進行小結談話;可以談談自己玩了什么區域游戲,是怎么玩的。也可以談談自己在區域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是怎么解決的。
2、區域活動結束后可以進行繪畫延伸活動 :引導幼兒記錄工作實況,3、讓幼兒講述重點活動區的游戲過程,遇到了什么困難,集體討論解決的方法。
4、可讓幼兒展示活動區的成果;讓幼兒相互分享;
5、教師可以把在區域活動中觀察到的現場、場景,工作過程,讓幼兒討論對、錯 。
區域活動非常適合幼兒的個性發展,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內區”理論對我們也很有啟發。他認為“游戲活動創造了兒童的最近發展區”由此得出區域活動是幼兒在最近發展區里的活動,能為每個孩子提供發展潛力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超越自己原有的水平,獲得新的發展,區域活動如果開展好了,就是一種于以發展幼兒多種能力學習方式。如果組織得不好,就是一種無目的放任自由的游戲活動。要開展好區域活動,讓它真正為幼兒學習和發展服務,那教師就要把工作做實,做細,還要持之以恒。
區域活動總結6
情景描述:又到了區域活動時間了,幼兒像往常一樣,拿了區域牌,開心地進入自己喜歡的活動區游戲。而我就在旁邊當一名觀察者,觀察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了解他們在語言、交往方面的表現,并且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適時得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
今天和往常一樣,娃娃家還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活動區,來這里的人也最多。毛毛進入娃娃家后拿起玩具手機給媽媽打電話,雯雯進了娃娃家后看見毛毛手中的電話,上前就搶,嘴里還說著:“我打一個,我打一個。”兩個孩子開始爭搶起來,把那些“小朋友要一塊兒玩、和小朋友商量商量”的話拋在了腦后。我等了一會兒,兩人還是僵持不下,誰也不肯讓,而且看情形,她們馬上就要來告狀了,看來非要我出馬了。于是,我馬上走過去說:“雯雯,毛毛是小妹妹,先讓她打行嗎”雯雯雖然停止了爭搶,但是仍不甘心地看著毛毛的手機。這樣不行,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我靈機一動,去其他班上又借了一部電話,并大聲說:“鈴鈴雯雯快來接電話,媽媽找你。”只見雯雯滿心歡喜地跑去接電話,并和媽媽聊了起來。矛盾化解了,雯雯也投入到愉快的游戲中去了。看來我這招轉移注意力的辦法還真是有效。
評價反思: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與他人交往,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可以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這一特點,適時地介入并加以引導,使“糾紛”很快化解。這樣,既保證了游戲的正常開展,又不影響幼兒的游戲情緒,真可謂一舉兩得。
區域活動總結7
第一個關鍵詞“主題”
1.主題確定
“十一五”,我們確定的教師研訓主題是領域教學;“十二五”主題是區域活動。
“十一五”主題的確定,是在做幼小銜接課題的過程中逐漸清晰的。當時,學校申報的幼小銜接課題獲得立項后,幼兒園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教師們對集體教學活動,從目標、內容到組織都存在很多問題。于是我們從最初只研究語言與數學學科,逐步擴展到所有領域,幼小銜接課題成了抓手和推手。
“十二五”主題的確定是十分明確的。領域教學的一輪研訓結束后,我們深感游戲的薄弱和重要,于是,把教師的研訓重點自然轉移到區域活動上,并同步申報了省級課題《主題背景下幼兒園區域活動組織指導策略的實踐研究》,借課題研究將教研和科研融為一體來解決實踐難題,區域活動課題成為了“十二五”教師研訓的重要抓手和推手。在主題確定方面,我們努力做到“準”,做到緊扣幼兒園教育教學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同時指向發展的需要。
2.整體推進
“十一五”,在領域教學研訓方面,我們的做法是:一個學期一個領域或學科研討推進,從語言、數學到健康、科學、美術、音樂、社會,進行系列推進。
每個學科研訓的流程為:理論學習――目標回顧――課堂教學――各園聽評――集團展評――公開教學(專家指導)――總結反思。以美術學科為例,我們首先組織所有老師學習孔起英《學前兒童美術》等理論書籍,解讀美術活動各年齡段的目標,然后各園園內進行美術活動說評。在此基礎上評薦出部分教師參加集團的展評,集團安排園長骨干教師深入各園聽評指導,在展評的基礎上選出典型課例進行公開教學,邀請同行園長、師院學前系教授進行指導,最后進行集中反思。
“十二五”期間,結合區域活動課題研究,我們解決了一個研究重點。從區域內容安排――空間設置――材料投放――組織指導――觀察記錄。
每一個重點內容又以學習、觀摩研討、評比來推動日常活動的落實與深入。每學期重點閱讀一本理論書籍,開展一次讀書論壇,組織一次大型研討觀摩活動,接受一次工作室調研、一次專家指導、一次評比活動。
在整體推進研訓的過程中,努力做到“實”。一步一個腳印,追求實效。
教師研訓突出“主題”引領,讓集團五所園做到了方向一致,理念清晰和力量整合。
第二個關鍵詞“層次”
教師研訓有針對性的分層可以提高研訓效果。在分層研訓方面,我們重點抓了隊伍的頂層:管理層與骨干層。
1.管理層主題研討
管理層又分為園長層、業務園長層和后勤主任層,每兩周活動一次。開學初,根據各人業務專長、園所情況經過討論形成安排表,每學期每人牽頭1-2個主題。園長層面研討學習內容,突出管理,兼顧研訓主題;業務園長層面上,主要針對研訓主題,兼顧管理。
各人對照專題提前進行準備,做好相關資料的收集、篩選,以及結合實踐的思考,形成專題探討的引領稿。在主題研討活動中,主講人圍繞主題,結合本園情況進行充分闡述,其他人員進行參與性的討論,最后,牽頭人進行歸納、提升,或留下繼續研究的'后續話題。管理層后期的研討,我們調整為針對一個實踐問題,確立一下話題,依據一本書來進行。把讀書學習與話題研究結合起來,提升研討的質量。
管理層的主題研討,促進學習,促進實踐,促進思考。每學期每位管理者至少對一個話題進行較全面的資料收集、篩選和學習思考,對自身、對幼兒園來說都是一次從認識到實踐的深刻梳理。成員間的交流碰撞、帶動,讓話題的內容更加生動,更有思辨性,對這個話題理解把握也更加深透。
2.骨干教師工作室推進
兩年一次評比。從20xx年起,已連續評了四批,做到動態激勵。
激勵管理跟進。對骨干教師的管理激勵,一是依據《集團骨干教師的職責權利與獎勵考核辦法》,對骨干教師的專業進步、引領示范作用有明確的規定;二是骨干教師要精心制定專業成長規劃(后期每人一本成長手冊);三是定期召開骨干教師專項會議;四是組織骨干教師賽課活動;五是每學期對骨干教師進行等第考核,作為調資依據;六是調資中設有骨干教師增資專項。
管理層和骨干教師層是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引領者,他們的素質、狀態決定著教師整體的素質與狀態,抓住他們一定程度上就是抓住了教師整體。
第三個關鍵詞“整合”
1.“點、塊、面”融合
點。以園為單位進行。在集團計劃框架下,各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課題組、教研組、備課組等教研活動,自主實施園本教研。如我們各園都有自己的特色節慶,清河園的閱讀節、機關園的禮儀節、深圳園的藝術節等。以節點推進特色凸顯指導思想是統一的,但內容與做法是個性的。每個園所進行的園本教研活動通過周工作總結表匯報上來,在每周的園長或業務園長會議上有選擇地安排交流分享,或問題討論,好的做法會在集團內進行推廣。(如深圳園的讀書活動做法、淮海園的教師思維挑戰秀等。)
塊。以園所牽頭進行主題研討活動。每學期集團計劃中,都會安排幼兒園開展面向集團的教研活動。有每學期一所幼兒園的“特色園行”展示,如上半年淮海園開展的思維游戲特色的展示研討;一所幼兒園對全區或市進行教科研研討交流活動,如機關幼兒園對全區進行的“區域游戲觀察與評價研討交流活動”。這樣的活動,也是系列性的。
面。集團集中進行。一學期中,集團集中進行5-6次研訓大活動:有讀書論壇、素質展臺、公開教學、游戲觀摩、專家講座、基本功考核等。寒暑假會安排2天左右的“寒假添餐”、10天左右的“暑期加油”研訓活動。
2.傳統、網絡攜手
現代社會,互聯網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網絡學習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學習形式。2012年,基于幼兒游戲工作室、指向骨干教師的“相約成長”交流群建立,群員36人。在這個群里,每兩周會有一個牽頭人放送話題,話題通過征集梳理安排成表。群里成員自由參與討論發表觀點,牽頭人最后做交流匯總和觀點提升,工作室大組再進行交流,我們還通過評選最佳網絡研討員進行激勵。之外,群里不定期分享一些好文章、視頻等。今年,我們還成立了“邊走邊唱”集團大學習交流群,113名教師都在其中,定時發放一些讀書指導要點、精彩文章推薦等,擴大網絡研討面。
區域活動總結8
結合主題活動和我園的教學特色開展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豐富有效的材料,引導幼兒在自由、寬松的氣氛中主動探索、學習,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育于游戲中的形式好之一。
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大班年級組一共開設了民間游戲區、編織區、美食區、印染區、服飾區、剪紙區、益智區、科發區、建構區、閱讀區、表演區等,堅持每天開展游戲活動,指導幼兒動手、動腦,積極地與材料相互作用。
一、材料的投放
1、結合幼兒園教學特色—民間游戲,挖掘農村資源,共同制作游戲器材。
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有很大一部分的材料是來自對各自幼兒家庭的廢物搜集。比如瓶子、竹竿、絨線、紙板、草席等等,都來自幼兒和家長的共同收集并進行制作。幼兒對各自帶來的游戲材料都很感興趣,我們投放以后,都紛紛去嘗試著玩。這樣,在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提高的前提下,也進一步開發了農村資源。
2、巧用區域活動器材,讓幼兒人人參與各種活動。
民游器材種類繁多,如:民間游戲區器材有很多的品種,如:沙包、抽陀螺、滾鐵圈、抬轎子、竹竿舞、跳布袋、旱龍船、踩高蹺、拋繡球、推小車、風車、竹蜻蜓等近30個品種,但每班每種的數量較少,我們便把所有大班的民游器材集中起來進行整理分配,責任到班,每班負責管理5、6種,然后設計游戲方案和安排表,這樣就可以讓大班的.所有孩子都能玩到所有的民游器材。
3、區域材料能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
區域活動做為班級主題活動的延伸環節,及時地把主題活動進行過后的材料投放到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們在區域活動中繼續進行相關的主題探索與操作活動。美工區里的材料基本上都是主題活動開展后投放的,這樣幼兒基本都了解了怎樣操作,也更感興趣了。
二、關注幼兒的不同能力水平,提供具備層次性的材料。
區域活動屬于個別活動的形式,它可以給幼兒提供更豐富的學習經驗,活動中孩子選擇了適合自己的活動材料,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主動地學習,獲得成功的機會較多,并給幼兒提供了較多的同伴交往機會,在同伴面前表現自己、顯示自己的機會,使同伴了解他,也使他了解同伴。在相互了解的過程來了解自己,產生自信心,從而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在同一種活動區域里,教師提供的材料千萬不能“一刀切”,而應考慮到幼兒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動材料體現出層次性,以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活動需要,使幼兒都能得到較好發展。
例如:“建構區”里單為小班幼兒準備的材料就應有許多種。如雪花插塑,適應與年齡較小,手部動作欠準確、靈活的孩子使用與活動;如智高樂插塑適用與身體素質較好的幼兒使用,因為他們的身體發育較快,各關節的活動較為靈活,拼插難度較大的插塑對他們是個較好的挑戰。
又如:在益智區中能力強的幼兒可選擇12塊甚至是15塊的拼圖,而能力弱的幼兒就選擇比較容易的,如6塊、8塊的拼圖。這樣能使大部分的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更利于幼兒自主性的發展。
區域活動總結9
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孩子們學習和玩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活動中,孩子們能夠自由地探索和發現,發展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社交技能。然而,這樣的`活動也需要我們不斷地反思和總結,以便更好地滿足孩子們的學習和發展需求。
這次區域活動中,我們觀察到孩子們展現出了極高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他們在各個活動區中自由地探索和學習,無論是動手操作、繪畫創作,還是角色扮演,都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區域活動是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和創造力的有效途徑。
然而,在活動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例如,部分區域的活動內容過于簡單,無法滿足能力較強孩子的需求;部分活動材料不夠豐富多樣,限制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因此,我們需要根據孩子們的實際需求和能力,調整區域活動的難度和內容,使每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得到滿足和發展。
針對這次區域活動的反思和總結,我們將采取一系列改進措施。我們將增加一些富有挑戰性的活動區域,提供更多種類的活動材料,以滿足不同孩子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同時,我們也將加強觀察和指導,幫助孩子們更好地參與到區域活動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和創造力。
總之,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孩子們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平臺。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和總結,不斷地改進和創新,為孩子們提供一個更加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滿足孩子們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區域活動總結10
一、案例描述:
區域活動開始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的選擇了不同的區域開始玩游戲,我發現創想區一個人也沒有。于是,我說:“創想區誰愿意去玩啊?”可是沒有人理睬。也許是幼兒光顧著玩游戲沒有聽見吧,于是我耐心地提高了嗓門:“今天誰愿意去玩紙箱啊?”這時,孔妍舉手說:“我去吧。”后來有幾個幼兒也陸續的響應了,要去創想區玩。
創想區“紙箱加工廠”的游戲開始了,從窗口望去,孔妍等幾名幼兒都在玩,可是一會兒游戲就結束了。見此情況我就從頭到尾把整個游戲的過程和玩法講給了她們聽,并給她們幾個人分配了不同的角色,在我的輔導下創想區里的“紙箱加工廠”總算順利的開展起來了。在區域活動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我發現創想區里亂成一團,跑過去一看,正在玩開“小汽車”的游戲呢。看到我來又趕緊玩起了紙箱,嘴里卻不停的說一點都不好玩。
二、分析
區域活動本身具有自由、自選、獨立而協作的優勢,可今天創想區在沒有人的情況下是老師介入,和幼兒商討后幼兒才去游戲的。根據孩子的反應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投放的材料的問題
1、在投放材料的過程中,發現幼兒的'興趣已經不高了,沒有及時的調整材料,材料也比較單一。
當幼兒對某樣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時,便能在活動中保持愉快的情緒,處于積極主動的探求狀態,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而幼兒的能力與水平又是制約其發展的影響因素。當幼兒覺得游戲也就如此時,她們就會失去活動的興趣,也就不愿意再玩了。
2、投放材料時沒有考慮到個體差異。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這些個體之間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差異,而幼兒教育要允許幼兒以適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學習、探索,只有這樣,才能讓每個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活動區投放的材料不能是一成不變的,應該是按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的方式進行有計劃的投放,維持幼兒持久探究的興趣。
(二)教師的指導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我們支持、鼓勵幼兒自發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表現,隨時給予一定的幫助、指導。我們建立區域活動常規,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自主自律能力。我的指導對于幼兒來說沒有具體的評價,幼兒在游戲中沒有興趣,出于我的威嚴才繼續游戲的,沒有足夠的空間給他們,應該給予鼓勵,為幼兒創設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
三、對策與思考
(一)對材料重新進行調整
1、材料太單一,而且沒有層次性,針對這個問題,我在《創想區》的區域版塊當中,我要進行觀察、評估每個幼兒的發展狀況,根據教育目標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所以除了保留原來的游戲程序外,還準備了各種材料,讓幼兒自己設計紙箱進行游戲,增加了難度,保證幼兒玩的持久性和創造性,也提高了他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發展,這樣就不會出現無事可做的現象了。
2、針對幼兒的興趣投放材料。
隨著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要及時進行補充、調整,根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改進或摒棄不適合的材料,開發挖掘新材料,使投放的材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幼兒的發展水平。
(二)在活動當中發揮孩子的創造性
在區域化學習活動中,我們注意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具有啟發性的活動材料,從而解放幼兒的頭腦和手腳,給予幼兒足夠的自由度,使幼兒充分地表現自我,勇于創新。
(三)指導到得當、適時,有針對性
在觀察指導的時候,要給幼兒一定的空間去發揮,給他們寬松的環境去講述他們的需求、困難等等。要仔細的傾聽幼兒的“秘密”,要站在孩子的視角去想、看問題,這樣才能更有效的推進幼兒游戲。
區域活動總結11
區域活動是幼兒園經常開展的一種活動,同時也是為了幼兒良好全面發展必須開展的一種區別于講授課堂的自主活動形式。目前,不管是私立還是公立幼兒園都會采用這種方式對幼兒進行合適的思想引導和基本合作意識的樹立。但是,也有很多幼兒園在開展此類區域活動時存在很多的誤區,這些誤區有可能會影響到對幼兒的教育以及幼兒的各種認識的形成,因此在這里分析一些常見的誤區,提出相關應對策略顯得十分必要。
一、區域單一,多元區域是基本
首要的誤區就是幼兒園提供給幼兒的區域實在有限,這也是很多幼兒園都確實存在的問題。為了節省開支,節省精力,不少幼兒園認為,只要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就可以培養幼兒的自主能力,就可以培養并開發幼兒的各項綜合素質。這是嚴重的教育誤區。
因此,幼兒園提供多元區域活動是保障促進幼兒全面健康穩定發展的基本條件。一般地,幼兒園的區域活動都應該包括制作區、美工學習區、表演區、角色扮演區、閱讀區、科學益智區、語言練習區、感官操作區、沙水戲耍區、運動鍛煉區等,這些不同的區域有著不同的功能,如果一個幼兒園提供的單一的區域,那么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就只有可能學到單一的一種功能,而且,單一的區域還不一定能發揮了教育目標下的預設的功能。以此看來,要能夠確確實實的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意義,多元的區域活動設置是一基本條件。
二、區域間關聯性差,優化區域結構為要務
其次,誤區之二就是在保證了多元的區域之后,每次的區域活動之間的關聯性差,也就是每一個的區域活動是單一的一個單元,并沒有和其他的區域之間產生互動。這樣的誤區經常是由于安排不當和區域結構混亂造成的。對于這樣的教學誤區,首要的是要認真的對每次活動的區域進行合適的部署,并在部署過后對整個的區域結構進行優化。
同時,需要說明的是每次的區域活動是由一個區域和幾個子區域組成,因此要在大區域的大主題下進行其他子區域的恰當安排,這樣才可以恰如其分的促進幼兒相關人格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比如,在主題為“我為自己驕傲”的大主題的區域背景下,我們可以設置以下的幾個子區域制作區、美工區、角色扮演區。由制作區制作蛋糕,美工區需要制作放在蛋糕上的圖畫,角色扮演區讓孩子自己去市場上賣掉,這樣一個完整的區域活動不僅讓幼兒體會到充分自由的快樂感和滿足感,同時還可以深刻地讓幼兒真正體會到團結合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三、干預不當,嚴格教師培訓是必需
區域活動不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各項素質,同時也是讓孩子體會到快樂感和滿足感的一個平臺。但在一些幼兒教師看來,只要是老師覺得不順的就一定要糾正孩子,從而達到自己所預期的效果。這樣的誤區之所以存在,最根本的原因是,對于幼兒教師的準入標準太低,并且沒有對教師進行相關的、定期的教師培訓,從而使得教師不恰當的實施教育。
要始終把嚴格培訓教師的基本操守及基本教學素養作為提升教學水平的必需途徑,才能始終讓幼兒在正確的教師干預下開展高效的區域活動。要讓幼兒在充分發揮自主性的同時,針對自己的興趣,有選擇的參加到區域活動中。比如,在進行不同區域間互動的區域活動時,教師要把幼兒的自主選擇重視起來,更不能也不要刻意去任著教師的性格去強制安排幼兒去做幼兒不想做的事情,這樣反而會適得其反。與此同時充分尊重幼兒也是必要選擇,要始終以幼兒的興趣點為起點,這樣才能把開展區域活動的正面效果擴展到最大,并且最大化的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同時,干預不當并不是說不能干預幼兒的活動過程,而是要進行恰當的指導并引導幼兒在區域活動中主動探索,學會交往。
四、反思不足,吸取教訓是重中之重
需要強調的另一個重要的誤區和教師的工作密切相關。一般的,在舉行完區域活動后,很多教師會以為萬事大吉,但其實在每次活動結束后要對每次的區域活動做一個經驗總結和反思。只有這樣,幼兒多方面健全的發展才會有后備保障,幼兒園在保障幼兒的各項基本素質正向發展的大方向上才會保持前進的勢頭。這也是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發揮其至關重要作用的體現。
當然,做到一活動一反思,一區域一監督的程度并不容易。如何才能保障區域活動的個性化和豐富化,作出怎樣的反思才更有利于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這都是需要在反思過程中獲得,也需要在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中得到進步。在今后的組織活動中教師需要遵循政治哲學中的這樣一條規律,那就是始終堅持從實踐到認識的無限反復,并最終獲得真理。貫穿到區域活動中就是要充分挖掘每次活動、每個區域的教育功能,努力開發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和天賦。比如,在以“我為自己驕傲”為主題的區域活動結束后,所有參加此次活動的教師應該聚在一起開一次研討會,討論這次區域活動的成與敗,研究在今后的區域活動中應該有哪些進步,并避免那些失誤,并要求教師以書面報告的形式做活動后總結。
總之,區域活動是幼兒非常感興趣的一種自主性活動,因為這樣一種活動給予了孩子充分的選擇空間,可以讓幼兒在這個區域里無拘無束的和同伴一起玩耍,并且能讓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主動地、充分地學到更多更牢固的知識。
區域活動總結12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區域活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學方式。它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探索、發現、學習的平臺,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增長知識,提升各項能力。以下是我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總結與反思。
首先,區域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活動中,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區域,自由地探索、嘗試、發現問題并尋找答案。這種教學方式讓孩子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其次,區域活動促進了孩子們的全面發展。通過不同的區域活動,孩子們在動手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例如,在美術區,孩子們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作出獨特的藝術作品;在圖書區,他們可以閱讀各種繪本,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然而,在區域活動的實施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部分孩子在活動中過于追求玩樂,而忽略了學習的目的;有些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容易放棄,需要老師給予更多的指導和鼓勵。
針對這些問題,我認為在未來的'區域活動中,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改進措施。首先,老師可以在活動中適當地引導孩子,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培養他們的學習意識。其次,可以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活動,鼓勵孩子們克服困難,培養他們的意志力和毅力。
總之,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是一種非常有益的教學方式。它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快樂、自由的成長環境,讓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在探索中成長。通過不斷地總結和反思,我們可以進一步完善區域活動,為孩子們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區域活動總結13
區域活動是幼兒深受喜愛的游戲活動,而區域活動評價是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環節,其目的在于引導幼兒自發地進行交流、討論,共解難題提升經驗。利用多媒體進行區域活動評價,可以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在分享中積累完善經驗,學習他人優點,培養合作能力,體驗成功快樂。下面我就運用多媒體進行區域活動評價。
一、拍攝好的作品供幼兒欣賞,互動中開闊視野,拓展思維
對于中班幼兒,他們本身就有一種表達的欲望,他們樂意在講話中表現自己。所以我們要把“講話”的權利給幼兒。教師只需提供在活動中的照片,讓幼兒說說自己的作品,你在干什么?怎么做的?遇到困難是怎么解決的?在孩子表達的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傾聽者、欣賞者、鼓勵者、支持者。給予幼兒簡短的提問或熱情的鼓勵,讓幼兒能暢所欲言,表達心中的想法。充分滿足幼兒的表現,表達的愿望,真正體現了幼兒的主導地位,并在互動中拓展幼兒的思維。
二、抓拍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的照片,讓幼兒在評價中積累經驗
活動后的評價重點是對當前活動的經驗的分享。例如:你玩了什么?是怎么玩的?有什么感受?發現了什么?這種交流注重幼兒對探索過程的體驗與描述,它不僅為自己總結了經驗,也讓同伴在傾聽的過程中吸收到了自己所沒有的新的經驗,讓自己以后去操作該種材料有了一個借鑒。同伴也會從他的介紹中不斷地學習和完善,并內化為自己的經驗。所以說,評價更多地為幼兒提供了一個積累經驗的平臺,這個平臺將不斷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三、拍攝幼兒專注學習的照片,讓幼兒在回憶和體驗中學習專注,解決困惑的能力
注重對活動過程的體驗是區域活動講評的關鍵。在中班后期的區域活動評價中,我們不僅注重讓孩子交流活動過程中的感受和發現,更注重的是對自己探索過程的回憶和體驗,我們拍攝幼兒專注學習的照片,通過“你是怎么玩的?遇到什么困難了?想出了什么辦法?是怎么解決?請求誰的幫助了嗎?結果怎樣?”等引導語喚起幼兒的回憶,促進幼兒充分表達,交流,從而讓幼兒學習別人大膽探索,努力克服困難的品質。
四、錄制幼兒互動學習片段,提高幼兒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師在觀察的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幼兒獨特學習方式的畫面:如幼兒在交流后合作完成任務或者幼兒在深入探索一物多用,自始至終,執著的完成任務等。
五、展示獨特的`作品,在評價中讓幼兒體驗成功
評價中我們更應注重到另外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孩子。這些孩子的作品雖然稚拙卻富有童趣,對他們而言,作品的展示也是一種交流,更是一種被獲得肯定的成功。作品的直觀、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比語言更能激發同伴間交往,進而相互學習。
現代的評價觀,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出發,更多關注到人類智能的多元本質,關注到兒童智能的差異性和個體具有的特殊性,承認兒童個體在不同的領域中認知能力的非同步性,堅信每個兒童都有其自身的潛力和優勢,并充滿關愛地理解和欣賞兒童。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評價區域活動,是區域活動中促進幼兒個體與群體共同發展的良好途徑,是促進個體化學習非常有效的重要環節。
區域活動總結14
當鮮花在陽光之下嬌艷的綻放,是綠葉最快樂的時刻;當孩子在游戲中探索,是孩子在自由的成長。在扎實踐行《指南》大力倡導區域活動今天,我園的區域活動開展從模仿嘗試蹣跚起步,在行動中研究學習不斷改進,再在活動評比與展示中強化認識、快速提升,到如今的回歸常態穩步前行。走出了我們獨有的成長之路。
一、豐富理論知識,轉變教師觀念,了解自主游戲中區域活動實施方法
1、了解自主游戲中區域活動實施背景,轉變教師觀念
集體教學活動的主導地位在幼兒園老教師及轉崗教師的思想中根深蒂固,要讓區域活動真正走進幼兒園,首先要轉變教師觀念,讓老師對區域活動形成正確的認識,從心里認可接納區域活動。了解區域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所謂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發展水平,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各種材料,創設活動環境,讓幼兒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和活動伙伴,主動地進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動。
皮亞杰認知理論提出:兒童是主動學習的,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兒童的認知結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環中得到不斷的豐富、提高和發展,教育應順乎天性,注意因材而異。維果斯基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出,人的思維與智力是在活動中發展起來的,是各種活動、社會性相互作用不斷內化的結果。強調認知過程中學習者所處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的作用,并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理論。這些為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論支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教師直接指導的活動和間接指導的活動相結合,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指南》需要遵循的原則中將珍視幼兒生活和游戲的獨特價值放在首位。游戲有其獨特的價值,同時也有著強有力的律法支撐。《綱要》中也規定了“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準則,這些文件充分顯示了游戲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地位。為區域活動在幼兒園的扎實開展提供了方向引領和政策保障。
區角活動凸顯了幼兒的操作性學習,自主性學習,發現性學習。能促進幼兒自主參與活動、自發地學習;增進幼兒、師生交流,培養幼兒交往能力;鍛煉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好奇好問的能力;增強幼兒表現力,促進幼兒社會性良好發展;拓展課程的組織形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有效的規避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
通過理論學習,老師了解區域活動的相關知識,對區角活動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他的意義和對幼兒的重要作用,懂得它是幼兒園課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進行科學的區角環境創設和有效的區角游戲指導是幼兒教師的基本從教技能,解決老師對集體教學與區角活動之間存在矛盾的質疑,教師變被動為主動學習,少了畏難情緒,各自想方設法,給孩子提供最佳的區角游戲空間。
2、掌握自主游戲中區域活動組織方法,讓行動有章可循
首先教研組長及骨干教師走出幼兒園,參加縣級骨干教師培訓,回到園所進行二次推廣培訓,同時,在集中備課及教研活動時間組織集體學習,研讀《指南》,明晰各大領域的核心價值,討論實現核心價值過程中集體教學的弊端,引導教師看到區域活動的價值和重要性。并觀摩優秀的區角活動及環境創設,向教師推薦區角活動相關書籍和文章,教師自主學習,從理論上武裝自己,形成的整體認識。
自主游戲中的區域活動是幼兒創造性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游戲,分為角色、表演、美勞、建構、益智、運動六大類。區域活動的總體設計,要從三點上考慮:首先是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比如小班孩子喜歡娃娃家,中班孩子對建構比較感興趣,而大班孩子探究更感興趣;其次要觀察孩子,找到孩子的興趣點;再次就是要與日常教學相結合,不能與課程割裂。自主游戲中的區域活動的內容確定,要充分考慮生活性,操作性、教育性、時代性。比如“超市”,“小醫院”、”點心坊“、”燒烤攤“等,就和孩子的生活密切相關。
活動室區角的創設一般以5—8個適應,涵蓋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能同時容納班級所有孩子進行活動。區域活動空間設計要遵循動靜分開,比如建構區和圖書區就不能相鄰,會影響孩子閱讀。娃娃家玩耍時聲音較大,把它放到活動室門邊的角落,既減少了對其它區域的影響,又使孩子來園自然入區,一天的開始就有一個快樂的心情;開放與閉合相結合,全是閉合的很占空間,與我們活動室面積相對狹小不符,縮小了孩子的活動范圍,不利于活動操作;相關臨近,比如科學區和數學區就可以緊鄰設置,可以兼顧學科聯系;巧妙留“死角”,如圖書區就可以在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地方,光線要好,最好是自然光。植物種植觀賞區可以放在陽臺上、生活區,方便種植活動的開展,又有充足的陽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長。
區域的分割可以用桌子,玩具柜,吊飾,積木,屏風等隔開;區域的標志要富有童趣,依據不同年齡特點用圖片展示,大班可以有簡單文字;區域材料的投放要將安全性放在首位,其次是多樣性,探究性,層次性,發展性相結合。教師將所要教的知識物化到材料中,孩子通過操作材料,自己獲取或發現其中的知識信息,同時獲取相關的經驗技能。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區域活動的關鍵。材料的擺放要直觀呈現,便于孩子取放,可以借助蒙氏的方法,讓孩子根據標志自主對應放物。區域要有明確的規則,師生共同討論后制定,規則展示要在醒目的位置,用圖示直觀展示,便于理解,大班可以圖文并用。
在掌握區域環境常規創建方法的基礎上,組織骨干教師外出到優秀幼兒園實地參觀學習,并收集整理影像資料,返園進行二次培訓。借助網絡資源,收集區域活動相關圖片和視頻。大量的`直觀圖片,供老師借鑒學習,老師心中的區角活動已經形成。
二、用理論指導實踐,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改進
1、創設適宜的區角環境,投放豐富的材料
環境,教師,幼兒是區域活動的三要素。而環境是主要的物質因素。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前期準備,教師從模仿開始,理論結合實際,在充分思考的基礎上創建自己心中的區角活動環境。分析現有的空間條件,找出不能任意變動的位置,如門窗,壁柜等,再分析各種活動所需的活動空間、光線、材料存放、活動強度等,在綜合考慮的基礎上,統籌安排,畫一張活動室的平面圖,標上固定部門,如門窗廚壁等。然后在活動室的圖紙上進行模擬擺設,以確定最佳方案。教師根據孩子的年齡不同及主題活動的相關內容,選擇區域內容,投放區域材料。在教師實踐操作的基礎上,組織區角環境創設評比活動,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深入思考,不斷完善。在評比的過程中,保教室設計科學的評價細則給老師以引領,督促教師豐富材料,讓孩子有事可做。
2、合理安排一日作息,保障幼兒活動時間
為了避免區域活動材料成為一種擺設,保障孩子的活動權利,在一日幼兒生活作息表中,安排專門的區域活動時間,并加強督察,讓孩子真正走進區角,進行自主游戲。通過孩子的操作讓材料活起來,材料的適宜性彰顯,有助于老師發現材料及區角設置的存在問題,在孩子的不斷活動中改進,依據孩子的需要找到我們的不足。也為老師深入了解孩子,關注孩子的學習方法打開一扇窗。
3、設置樣板班,樹立區角活動“樣板間”
在區角活動全面鋪開的同時,在小中大班個設立樣板班一個,選擇教師綜合能力較強的班級擔任,教研組長全程跟進,大到設置幾個區,區域怎么擺放,材料的投放,小到材料的調整,區域分界線的巧妙設置,幼兒特殊情況的處理,幼兒的觀察指導評價等全部以身說法,在親身示范的基礎上,和老師共同探討更好的方法。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調整,反思,觀摩,實驗班的老師對區角活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對于區角環境的創設也能根據孩子的與材料互動的反應進行有的放矢的調整,邁出了區角活動開展的第一步。無論是空間分割,材料投放,幼兒活動常規,區角氛圍營造,教師指導策略都給其他班級提供了最直接的幫助。
4、開展常態教研,點對點解決問題
在集中力量抓好實驗班的同時,區角活動全園推進。將區角活動的開展納入每周的日常教研中,教師們帶著活動實踐中的問題來,在會上陳述自己的問題,在大家討論幫助下形成解決問題的行動方案,帶著方案走;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研究后,老師們又帶著行動的結果來,再次匯報交流自己的研究,請大家對自己的行動結果進行評議,集思廣益后再帶著更新的方案去實踐教學,如此反復幾次,原來的問題得以解決,新的研究問題又會生成,研究在實踐中不斷推向深入。
園長與教研組長針對活動研討表格設計交換意見,開誠布公地表述自己的觀點,并能依據我園教師的現狀對表格內容做針對性的調整,目的只有一個,開創我園教師區域活動研究的新模式,細化研討內容,豐富研討主題,將教研與區域活動充分融合,讓研究引領發展,在研討中提升,在互動中共進。通過區域活動的常態教研,進一步改變教師的教育行為,真正踐行幼兒為本的教育觀,將老師的目光從注重老師的教,吸引到幼兒的學,在活動過程中,注重教師支持幼兒學習策略的選擇及運用,從幼兒活動的表現與反應中,去評析教師支持策略的科學性與適宜性,并提出積極的建議,和老師一起討論最佳策略,在互動研討中共同提高,達成共識,形成最適宜的幼兒學習支持策略,并推廣至全園。通過5月份的家長開放日觀摩活動,讓所有參加活動的老師、家長,對區角的設置,材料的投放,如何觀察幼兒,怎樣給予幼兒最有效的指導等問題分別從主觀組織,客觀觀察的角度進行觀察與思考評析,提高教師指導區角活動的能力。
針對區角活動的材料投放問題,有的認為區角就是充分的自主活動,孩子是主人,教師給孩子提供相關領域的材料,且都是開放性的材料,一物多玩,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充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教師只能在充分觀察的基礎上,根據孩子的表現,在最恰當的時機給予孩子幫助,而且介入的時機與方法一定要科學有效。與有教師認為在孩子活動以前就預設活動內容的做法有分歧,大家在相互的探討與交流中,心中的疑惑解開了,同時對區角活動也有了更明晰的認識。同時也促進了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活動的無縫對接。材料投放就是教師在用隱形的手掌控孩子的活動,集體活動的前期經驗獲得我們可以在區角中完成。教師可以通過孩子的區角活動了解孩子的已有經驗水平,以便于更有針對性的開展集體教學。集體教學的延伸活動也有一大部分在區角中完成。針對集體教學時間局限性問題,在孩子們意猶未盡時,可將教學活動的學具材料,投放至區角,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如語言活動《小花籽找朋友》,教師在上課結束后,將頭飾,圖片,圖畫書等材料投放至語言區,孩子們興趣極濃,在充分表演故事的基礎上,還進行故事創編和續編,圖畫書也讓孩子們愛不釋手,提高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促進了早期閱讀習慣的養成。還有的科學活動不適宜采用集體教學,如大班科學活動《測量》,更適宜在區角完成。讓孩子們在充分操作與探究中發現現象,啟迪思維。所以說,區角活動的內容教師是可以預先設置的,只要我們的材料投放足夠科學,能抓住孩子的興趣點,再加上我們老師的科學引導與巧妙介入,孩子們會在完全自主的情境中收獲成長。
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與適宜性,取決于老師對孩子們需要的正確解讀,而要了解孩子,細致科學的觀察孩子是前提,只有我們老師心中有《指南》,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典型特征及教育目標都了然于心,那么我們就能在各種活動中有的放矢的實施我們的教育,不錯失任意一個教育契機,找準每個孩子的最近發展區,給孩子提供他們需要的支架,幫助每一個孩子實現從應然水平到實然水平的一次次飛躍,促進其全面發展。
教師現場觀摩區角活動的開展,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孩子的活動,教師的角色定位,發現孩子的精彩,看到材料的不足,并以活動中的老師為鏡,照出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的行為,找到區角活動中自己的位置。觀摩活動后的專題對話,教師們各抒己見,有質疑,有震撼,有反思,對教師的促進作用很大。老師們在觀摩,學習,摸索和實踐中,對區角活動的質疑在逐漸減少,班級的區角創設初具模型,區角活動的開展老師心里有了譜。區域規則由原來的教師說了算,變成了現在的孩子說了算,教師在孩子游戲的過程中,和孩子一起發現問題,啟發引導孩子制定規則,保障活動的有序進行,如區域的人數限制,圖書區的安靜讀書,輕輕翻書,不在書上亂涂亂畫等。孩子們自己制定的規則,在用自己的小手將規則用圖畫表達,張貼,大大提高對規則的遵守程度。因為他們不但知道了要這么做,還懂得為什么要這么做。
5、進行階段性經驗交流,同伴互助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對老師的區角活動指導水平有了更清晰地了解,對老師的薄弱環節也了然于心,在期末請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實驗班級班長做經驗介紹,通過身邊榜樣的分享,讓老師們少了一份障礙,更好的借鑒,完善自己的工作。如中班老師分享的教師活動介入策略“如何面對孩子活動中的糾紛”:當幼兒因材料發生矛盾時,教師不應以裁判的身份介入,以自己所看到的瞬間景象或孩子的報告匆忙替孩子做出決定,而應該引導幼兒雙方充分表達,將自己的游戲想法告訴同伴,引導發生矛盾的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同時理解對方的想法,需求,并自主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贊賞出現親社會行為的幼兒。(師幼間的精彩對話摘錄:明明:我想要這個這個盒子。師:可以給琪琪嗎?琪琪:不可以,我也要盒子。師:那怎么辦呢?都想要盒子,可是只有一個盒子。明明:輪流玩!師:好主意,可是誰先玩呢?琪琪:我先玩,然后明明玩.師:可以嗎?明明:不行,我先玩,然后她玩,(琪琪立刻答應,松了手。明明拿了就走,叫住)。師:琪琪對你真好,她讓你先玩,你應該對她說什么?明明:謝謝!師:這個琪琪讓你先玩,下次你讓琪琪先玩,好嗎,(點點頭),師大加贊賞琪琪:你讓了明明,真好,輪流玩,兩個人都能玩到!)通過老師細膩的過程的呈現,教師們一目了然,被老師的教育智慧所折服,老師給了孩子尊重與理解,并給他們提供了最好的機會,學習交往,解決問題。
教研組長對活動的開展情況做以總結,并根據活動的存在問題,做有針對性的專題培訓,解決大家踐行中的共性問題,答疑解惑,點對點解決問題,把區角活動開展有力向前推進,我們的區角活動翻開新的篇章。
6、邀請專家來園,答疑解惑
在已經有了實戰經驗的基礎上,帶領老師走出幼兒園,參觀優秀園所的區角環境創設,開闊眼界和思路取長補短,并邀請專家來園進行專題講座,與教師進行專題對話會,為教師答疑解惑。老師們帶著問題學習,帶著疑惑觀摩,少了盲目性,有了專家的引領,方向更加明確,
三、以課題為依托,讓自主游戲的區域活動走向深入
在不斷摸索向前的過程中,不時回頭看,找問題,查漏洞,將區域活動開展引向深入。在區角活動的開展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成為我們的一大瓶頸,自主性的區角游戲活動開展不夠。區域活動的評價過于籠統,浮于形式,形式單一,老師成為絕對的主角,少了孩子的自評與互評等問題依舊存在。
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以課題研究為依托,引領老師就一個點不斷走向深入。我園申報的市級課題《幼兒園區域活動指導策略》也讓我們的教師角色定位,教師觀察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進一步解決區域活動開展的實際問題。
隨著自主游戲的區域活動不斷深入,老師眼中有了孩子,對孩子有了敬畏之心,只有讀懂孩子,才能談得上教育孩子。教師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踏進孩子們那神奇而美好的世界。區域活動是孩子需要的,有助于孩子快樂成長,更有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也是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令牌。唯有在區域活動這片沃土上不斷耕耘,才會讓它碩果累累,那就讓我們聆聽花開的聲音,等待孩子們意外的美好。
區域活動總結15
近期,我校幼兒園大班進行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我們旨在激發幼兒的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社交技巧。下面就讓我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些精彩活動的內容和效果。
第一次區域活動我們選擇了音樂區。音樂區設有一臺小型鋼琴、多個音樂器材以及音樂游戲。我們邀請了專業音樂老師來給孩子們帶來一堂趣味的音樂課程。在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撫摸鍵盤、敲擊樂器等方式,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音樂老師還教大家學唱了一首簡單的童謠,孩子們積極參與,享受到了音樂帶來的快樂。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增強了他們的音樂感知能力。
第二次區域活動我們選擇了科學區。科學區設有各種實驗裝置、實物模型和解謎游戲。我們邀請了一位科學愛好者作為講師,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堂有關色彩的科學課程。在課程中,孩子們通過觀察和實踐,發現了顏色的奧秘。他們在實驗裝置的引導下,親手進行了一系列與顏色相關的實驗,如顏色分離、染色試驗等,從中了解到了光的組成和顏色的形成原理。這個活動提高了孩子們的觀察力和動手能力,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興趣。
第三次活動我們選擇了美術區。美術區設有不同的繪畫材料、畫板和色彩工具。我們邀請了一位美術老師為孩子們進行繪畫指導。老師首先向孩子們介紹了一些基本的繪畫技巧,然后示范了一幅簡單的動物畫。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用手指、刷子等工具動手進行繪畫。他們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創作出了各具特色的作品。通過這個活動,孩子們培養了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力,提高了他們對美的感知和表達能力。
第四次活動我們選擇了英語角。英語角設有英語繪本、字母卡片和英語游戲等。我們邀請了一位外教來為孩子們進行英語互動游戲。外教以簡單有趣的方式向孩子們介紹了一些常用的英語單詞和短語。孩子們通過聽、說、讀、寫等多種方式學習了一些簡單的英語表達。他們積極參與游戲,與外教進行互動,提高了他們的英語聽說能力和交際能力。這個活動激發了孩子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拓展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通過以上的四次區域活動,我們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學習內容,還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音樂、科學、美術和英語等不同的活動內容,幫助孩子們在不同的領域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參與區域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培養了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和觀察力,還掌握了與人溝通交流的技巧。這些活動不僅提升了孩子們的自信心,還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合作和社交技巧。
小編認為,幼兒大班的區域活動給孩子們帶來了很多快樂和成長。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在有趣的游戲和探索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并在實踐中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我們相信,通過這樣的區域活動,孩子們將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發現自己的興趣和潛能,并在今后的學習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區域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區域活動總結01-14
區域活動教研活動總結03-29
大班區域活動總結11-23
中班區域活動總結11-26
小班區域活動總結01-07
中班區域的活動總結12-08
小班區域活動總結07-23
區域活動的反思總結05-16
區域教研活動總結模板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