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際教研活動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校際教研活動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校際教研活動總結1
最初在設定校本教研活動時,就想到組織教師進行同學科同課題的教學設計比賽,后來無意中發現這種活動形式被稱作“同課異構”,因此,引用此名為本項教研活動名稱。為了使這項活動開展的更扎實、更有效,我們在原先設定教學設計比賽的基礎上又增加了課堂教學嘗試這一環節。
此活動開展程序是這樣的:首先課題由教研組成員共同選定,然后教師自主備課設計教案,設計成型、成熟后進行說課交流,并推選出兩位設計優秀者進行課堂教學嘗試。
數學組選定的課題是五年級教材中《分數的意義》,我校的8位數學教師都參與了設計活動。在說課交流活動中,我們就明顯的感覺到,面對相同的課題,在教材的理解、重難點的側重、教學方法的選用等方面每一位老師的設計都不盡相同。經驗淺的老師教學設計簡單,重難點教學策略不突出,教學思路也不是很清晰。而那些教齡長些的老師,教材把握到位,重難點突破方法靈活多樣。老師的設計有的采用的是先自學后匯報交流的方法,有的是運用舊知遷移的方法,有的采用讓學生動手實踐----分一分,涂一涂,說一說的方法,有的采用啟發引導的方法。有的老師在設計時關注的是教學任務如何完成,有的老師則關注的是如何培養和鍛煉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交流中,每一個教師說課結束后,大家都提出了個人的看法相互討論,最后推選出岳愛梅和韓曉萍兩位老師進行課堂教學展示。
能夠連著聽取兩堂相同課的機會是不多的,但是我們確實創造了這樣的機會。4月x日,通過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展示,很多在設計中、說課中看不到的問題浮出了水面。如,韓老師在教學材料的準備上,由于準備材料多而無分類,致使學生在動手操作時不知所措。又如,在時間分配上,岳老師的課前復習用時過多,導致后面時間緊張。但是總體來看,韓老師采用讓學生動手實踐的學習方法,岳老師讓學生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自學新知的方法,都比較符合班級學生的學情,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語文組選定的是二年級《雷雨》一課,4月x日,老教師宋桂花,語文組新進教師華為大家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宋老師利用遠程資源為學生再現了雷雨情景,通過感官感知雷雨前、雷雨時和雷雨后不同景象,從而使學生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華老師則充分運用課文插圖、課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深入感受雷雨前、中、后的美景,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兩位教師教學各具特色,教學效果良好。
通過開展“同課異構”校本教研活動,全體教師共同參與“同一課題”的教學與研究,大家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從而改變了以往“他人上課,與我無關”的態度,讓每個老師是都成為活動中的中心,增強了教師主動參與意識,激發了積極備課的熱情。
通過進行“同課異構”教學研究,老師們能夠更加客觀全面的認識自己,了解別人、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不分高低、取長補短,形成了一種新的研究氛圍,創設了良性循環的教學研究環境和條件,而我們的教學指導也更有了針對性,教師教學的創造性也大大得到了激發。
相信,經常開展這樣的教研活動,對于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會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我校的教研工作也會達到一個新高度。
校際教研活動總結2
一、目標明確是校本教研的前提
客觀地說,做任何一件事情、一項工作、開展一項活動,都應該有一個目標,不管目標用多長時間來完成,不然達不到工作的活動效果。校本教研的工作目標是通過開展深入有效的教研活動,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的課程建設能力,全面提高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多年來,學校每學期都開展教研活動,活動的項目也安排得滿滿的,從學期開始到學期結束,幾乎每一周都有教研活動,作為學校骨干教師的一員,參加教研活動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每次都有活動的主題參加討論,時間久了,我總覺得有一種“被忽悠”、“被主動”的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覺得學校搞這樣的教研活動根本沒有什么意義,對教學工作指導性不強,服務教學的思想性沒有落到實際當中,歸根到底,就是沒有目標性,或者目標性不強,通過調查了解,這種情況存在比較普遍,一些學校的校本教研也是沒有針對性,沒有一個較為長遠的目標或階段性目標,教研工作只是一種應付式或“隨機”開展的情況,對教研工作的開展極為不利,校本教研沒有實際的現實指導意義,教研的理論得不到提升,經驗沒能很好地總結和推廣。這樣下去,更有甚者,會滋生一些教師參與教研工作的積極性,對學校的教學工作造成被動。于此,我認為,在當前基礎教育不斷深化改革的過程中,搞教科研是為了更新教學觀念,更好地促進教學,我們不能讓教學工作與教研工作存在著“兩張皮”現象,要結合各校實際,明確各個時期的校本教研目標。目標明確后,才能認真圍繞研究課程功能、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和課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困難和問題,總結推廣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課程建設與管理能力。
二、內容充實是校本教研的載體
校本教研是以學生為本的一項基礎教學活動,追求的是學校和師生發展的和諧統一。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單純的“教書匠”轉變為自覺的“研究者”、主動的“實踐者”和嚴肅的“反思者”。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進一步深入,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潛移默化的變化,作為教研的參與者,確定充實的教研活動內容是校本教研工作實施的載體。我認為可通過如下途徑實施:
1.課題研究。課題研究是反映某個地方、學校教育教學重視程度的方向,是以一個個實際的課堂教學實例的教學研究方式,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是提高課堂反映教學水平的體現,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種有實際意義的研究載體。所以選擇正確的課例作為研究的課題,在課例當中善于發現問題,認真分析研究,挖掘其中成功與失敗的地方,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從中發現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與建議,生發新的疑問和困惑,然后再總結工作經驗,從而促使更多的教師有效地加強課堂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2.專家引領。為了促進校本教研工作的專業發展,我們可定期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邀請省、市有關教學專家、學者到學校進行教育理論的指導和探討,通過向專家、學者提問,解惑,加深對最新教育理念的學習和消化,從而引進他們新的理念和教學思想,充實與更新教師的理念,開拓思路,認識和理解課改的真正內涵與實質。
3.個人反思。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對后繼行為產生影響。他提(下轉第40頁)(上接第12頁)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我們知道,教學是雙邊互動的一個過程,是靈魂與靈魂的觸動,是心與心的交融,不能把教師的主觀意志強、知識全部灌輸到學生身上,教師要想把知識最大限度傳授給學生,除了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基本的教學技能外,必須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所以,在當前不斷深入課堂教學改革的情況下,對我們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認真完成備課、上課、輔導、考試、評價等教學過程外,平時養成個人撰寫教學反思已經是當前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不可忽略的一個教學環節,教師只有在通過平時的教學實踐與研究的基礎上,課后認真分析研究、總結經驗,善于思考自己課堂教學中的成敗,并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更加利于改進今后的教學工作方法,促進自己課堂教學水平專業化成長。
三、制度創新是校本教研的保障
校本教研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有一整套對科學、有序運行起到規范、保證作用的制度,有了制度,校本教研才能得以順利實現。
校際教研活動總結3
今年9月21日至9月23日首次在我校校際教研活動,為期三天。三天里,我校全體語文教師做課。下面就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簡要總結。
一、活動取得的成效。
總體而言,通過開展全校校際教研活動,切實改變了各校以往校本教研活動各自為戰、流于形式的現狀,不僅為全校教師創設一個交流合作、互動學習、展示自我、鍛煉提高的機會,還為校與校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提供了平臺,通過發揮各校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并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共同研討解決,從而縮小了各校差距。這學期校際教研活動值得肯定的地方主要有以下方面:
1、各校領導重視,精心組織。
各學校校長能親自參與課堂教學的指導,并全程參與全校校際教研活動,不僅確保了本校研討活動的效果和質量,而且為教師參與教研活動提供了保障。學校校委會成員分工明確,積極組織相關教師準備研討課,認真策劃活動流程,精心布置研討會場,確保了活動的按時舉行。
2、執教老師準備充分,課堂教學效果顯著。
14位骨干教師為上好研討課做了大量的準備,學科涉及到語文、英語、等方面,課型涉及了新授課、復習課、閱讀教學、口語交際、習作等類型。他們深入鉆研教材,根據需要廣泛搜集資料,圍繞研討主題精心設計教學思路,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模板,在此不再一一敖述。總之,幾位老師的課充分顯示了他們在教學方面新的探索、創新,展現了學校的集體智慧,不僅在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上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而且為研討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學案例。
3、圍繞主題,研評結合,增強了教學研討的實效性。
評課議課是校際教研活動的中心環節,各個學科的研討都有明確的主題,真正突出了評課議課活動的針對性。研討過程中,先由講課教師對本節課的設計思路進行簡要說明,并針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然后各校確定的發言人針對本校研討情況,結合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交流,大家暢所欲言,既有對課堂的精彩點評,也有對教學環節、細節的改進意見;既有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的探究,也有對教學過程的思考;最后各校校長、業務副校長、教導主任等再對課堂教學進行點評和指導。評課議課的過程不僅是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且是統一思想,共同提高的過程,真正達到了在研討中解決問題,在對比中共同提高的目的。
4、為下一步的課堂教學研討提供了有利的素材。
校際教研活動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解決問題,還要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發現新的問題。就課堂教學情況而言,值得肯定的地方有以下方面:
(1)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體現較好,教師能夠把課堂的.探究權交給學生,教師只在其中起到了點拔和引導的作用。
(2)有效學習方式得到充分的利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是學習的最有效的方式。課上教師不僅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機會,而且均能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組織教學。
(3)語文學科能夠重視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并突出以讀為本的原則。
(4)教師評價較為及時,多數教師能夠注重激勵性評價,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存在的問題。
這學期全校校際教研活動雖取得了一定收獲,但也存在諸多問題需要解決,如:各校相互溝通、協調的機制較為薄弱,一些學校的主要領導并未深入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各學科教研組開展教研活動缺乏計劃性,隨意性較大;活動沒有明確的主題,浮光掠影;有的流于形式,很大程度上忽視教師的教學實踐和實際需求。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準備工作不充分。
一是表現在評課議課過程中,各學校發言人所談的意見只是就課論課,缺少深度,不能突出主題和重點,沒有與本校開展教研情況進行對比。二是各校教師不能針對本科研討主題進行深入的思考,不能做好充分的準備,對研討主題的認識很淺,甚至不結合主題談,導致研討深度不夠。由此反映出每次校際教研活動只是承辦單位的事情,其他學校如何圍繞研討主題開展的教研活動抓得不實,這也是我校前期開展校際教研活動的關鍵問題所在。
2、研討氛圍不濃。
表現在:研討過程中,個別教師的參與性不強,不能積極主動的發言。
3、課前的精心預設欠到位。
每節課應該設計哪些問題?學生還會出現哪些問題?每個環節的時間控制多長?作為我們教師應該考慮周全,提前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教學環節松懈,或前松后緊,或前松后緊,課堂上失控等等現象的發生。
4、學生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培養有待加強。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基礎。學生的學習習慣包括: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認真傾聽、積極發言,閱讀中邊寫邊想邊畫(不動筆墨不讀書)等等。尤其要狠抓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杜郎口、洋思的經驗證明,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另外,教師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如自主學習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閱讀理解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等等。
5、評價欠合理。
一是評價的時機把握不準;二是評價的形式單一。
6、板書設計不夠重視,板書內容空洞無物、主題不鮮明、知識點不明顯。
校際教研活動總結4
為進一步推進“生態心教育”課堂改革,交流學習“生態心教育”課改理念,切實提升教師參與可改的積極性,泉都雷屯小學根據教育教學工作計劃,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學習培訓方式,在20xx年3月22日,石阡縣泉都雷屯小學與石阡縣花橋鎮小學成功開展校際交流教學研討活動。活動得到石阡縣教育局教研室、石阡縣泉都街道教辦、石阡縣花橋鎮教辦的大力支持,蒞臨活動現場指導石阡縣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邱伶俐老師,石阡縣泉都街道教辦譚武德老師,石阡縣花橋鎮教辦黃林校長。參加活動的老師有30余人,現對本次校際交流活動作如下總結:
一、指導思想
為扎實推進“生態心教育”課堂改革,以“課改交流促發展合作共贏提質量”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積極探討高效課堂新途徑,堅持以“走出去,請進來”的思路,以“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為宗旨。助推雷屯小學校本教研工作的提升,達到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兩校校際交流活動實施步驟
1、本次交流活動由周金發校長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認真擬定“石阡縣泉都雷屯小學與石阡縣花橋鎮小學校際交流活動實施方案”,做好整個校際交流活動日程安排,呈縣教研室報教育局審批,并得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
2、本次校際交流活動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參與成員聽示范課4節;第二部分觀看花橋小學體育大課間;第三部份全體成員進行評課、議課;第四部分舉行教研教改專題講座。活動前,根據活動程序及日程安排,各參與成員及組織成員提前做好相關工作,積極籌備活動開展前奏準備。執教主講教師精心準備資料經活動領導小組審核后上報縣教育局教研室審批,并邀請相關領導做現場指導,確保校際交流活動的實效性。
3、活動結束后,及時總結活動經驗,做好宣傳報道工作,為下一步工作的開展不斷夯實基礎,堅定信念、不忘初心、敢于課改,切實提高全體參與成員積極投身課改的熱情。同時做好活動資料搜集整理,呈送縣教育局教研室。
三、本次校際交流活動實施程序及過程情況
1、上午8:00—8:40,聽石阡縣花橋鎮小學數學組毛愛主任和語文組王蘭兩位老師的示范課。毛愛主任執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25頁最后一課時《解決問題》。他課前準備充分,課件精致,目標定位準確,教學環節和教學流程清晰,時間把控準,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對例題的兩個問題進行對比,讓學生理解平均數問題中求分份數與每份數的區別,完成教學任務完成。課堂教學中能按照花橋鎮小學“433”快樂課堂進行教學,做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語文教研組長王蘭老師執教的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13課《一夜的'工作》。王老師基本功扎實,課前準備準備充分,做到做到備教材,被學生,被作者。教學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王老師,課堂環節嚴謹,銜接自然,拓展由淺入深,保證學生動腦動口時間,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長知識,總結出的學習方法。教師與學生之間默契配合,如同朋友談心,特別是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環節中,完全融入學生學習小組當中,能和學生們一起討論,讓同學們學習勁頭十足。王老師對德育教育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依托教材內容,如借花生米做對比,強調營養餐的光盤行動,教育學生珍惜糧食。把德育工作融入語文教學之中。
2、上午8:50—9:30,聽石阡縣泉都雷屯小學王大林老師和石阡縣第一小學安海燕老師的示范課。王大林老師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P24-25《乘法運算定律》,王老師能深鉆教材,解讀教材,課前準備充分,課件設計科學合理。用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課堂環節設計,強調在自學為主,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采取自學、對學、群學、展學、形式學習知識,教師的課堂作業發揮著積極的激勵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全員參與進來,達到教學培訓真實有效。教師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課堂評價,讓學生在課堂評價中找到自信,課堂氣氛精彩紛呈,讓聽課教師對新課改有了更直觀的體會和理解。安老師執教的是一年級第4課《四個太陽》,她嚴格按照第一小學1135夢想課堂,通過自學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總結歸納、拓展延伸五個環節完成教學任務。安老師敬業愛生,教學基本功強,教學嚴謹,完成教學任務好。
3、聽課結束后10:00—11:00,聽課領導、上課教師與聽課教師在會議室集中評課、議課,分享交流聽課感悟。教師們各抒己見,真實評價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清晰地呈現了課堂精彩片段。在交流會上,縣教育局教研室課改辦公室邱老師對教學活動進行總結性評價具有思想性、層次性、時效性。他肯定了示范課充分體現了我縣“生態心教育”課改精神,做到以人為本,尊重學生,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肯定上課教師的教學理念、構建框架、上課方式都在變革,課件精致,復習鋪墊創設很好,課堂評價機制有效,有積極的導向性。她建議:就是較好的基本功就是要及時點評指導激活學生進行對學生讀寫結合為學生進行熏陶在實際生活中感受高尚的人格。怎樣對文本進行解讀?這里需要更深入理解教材,尊重學生,對文本進行多元化的解讀,就需要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教材編排設計核心問題,做好集智備課。我們還要在平時教學中加強小組建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4、評課結束后11:00—12:30,3個教師分別進行了有效課堂教學方法探討的知識講座。講座的具體內容是:石阡縣花橋鎮小學費永學老師講解了《如何培養學生的有效性課外閱讀能力》,石阡縣泉都雷屯小學周金發校長講解《讓數學回歸生活——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有效方法》,石阡縣楓香九校李明英老師講解了《淺議小學語文課堂作業的有效性》。
5、本次交流研討活動,參與者暢所欲言,看到教師們在教學研討活動的發言具體實在,總結成功之處,指出不足并提出建議,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時效性很強;三位教師組織的講座跟上改革步伐,能結合教育一線的工作總結經驗,實用性、推廣性較強,對課改工作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提倡‘同課異構’,相互的聽課、磨課對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的發展效果會更好。希望全體教師再接再厲,相互借鑒,努力打造適合自己‘生態心教育’高效課堂。
四、今后課改工作方向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次校際交流活動,讓課改精神更進一步。各位領導及課改專家親臨現場指導,為我們下一步課改工作指明了方向,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參與課改的熱情,提升了教師對“生態心教育”課改理念的理解。全體參與教師紛紛表示,一定要以石阡縣“生態心教育”課改理念武裝自己,認真貫徹落實各位領導及課改專家的指導意見,甘于課改、大膽創新,不斷探索有效課堂教學方法。同時希望學校多開展這樣的校際交流教學研討活動,通過活動尋找差距,取長補短,以達到相互探討、共同發展、共同提升的目的,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不懈努力。通過此次校際交流研討活動,有效地促進了學校與學校、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探索的良好教研氛圍,促進了雷屯小學小學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今后,學校將繼續積極開展校與校之間的交流活動、課題研討活動以及豐富多彩的師生交流活動,更好地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與教學研討質量的提高,促進教改的步伐,助推高效課堂。
校際教研活動總結5
在鎮教育指導中心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鎮各學校的共同努力,第二次校際教研活動圓滿結束。我鎮各科教師參加了以“校際教研”為形式、以“搜集問題、解決問題”為主題的教學研討活動。無論講課、還是教師的課后反思受到了聽課教師的認可。這次校際教研活動給我們提供了與各學校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我們收益頗多,通過活動現做總結如下:
可取之處:
語文課堂上:
一、課堂設計精巧,以情貫穿全文,老師在揭示課題后,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內容,初步感受課文所要表達的感情。接著切入主題,抓住重點,讓學生找出“感動、緊張、扣人心弦的語句”來細讀文章,品析語句,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二、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大部分閱讀課中有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等不同讀的方式。并且體現出了讀的層次性。而學生也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朗讀中一步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繼而把文本的內容內化粘寫,理解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感情。
三、小組合作學習運用的較好,真正體現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在小組中先初步學習,教師只是重點講解,教師起到引領點撥作用。
四、教師的教學藝術,語言運用較好,語言簡明扼要,言簡意賅,體現少講的原則,把大部分時間留給學生。
五、在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能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學生的素質較高。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整個課堂老師體現出的是尊重、平等、關愛。學生顯示的是活躍、積極、輕松。
數學課堂上:
一、教學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
教師能根據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學思路。以“創設情境———指導探究——發現總結規律——實踐應用”為線索,整個教學思路清晰。
課堂上教師突出培養學生動手操作、主動探究的訓練,通過剪、拼、擺等活動來加深對面積計算的理解,突出重難點的內容,整個教學做到詳略得當,重、難點把握準確。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重視操作探究,發揮主體作用。
從新課開始到課堂的結束,學生人人參與學習過程,不是為操作而操作,而是把操作、理解概念、表述數理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看自己剪拼的圖來說數理,降低了數理表述的難度。通過操作,讓學生既學得高興又充分理解知識,形象直觀地推導了平行四邊形的公式概念,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體現數學內容的生活化。
課堂上從情景開始,到后來的練習設計,學習內容始終充滿生活氣息。這樣的設計充分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解決問題中真切感受到了數學知識源于實踐而又用于實踐,落實了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四、注重數學方法和思想的滲透。
在數學課堂滲透科學的數學方法和思想是一項很重要的任務,關系到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邏輯性等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課上教師有創設情景中猜想方法到驗證并的出結論,讓學生嘗試了從猜想到驗證這樣一種科學的探究規律的方法,學生通過這樣的摸索探究,科學方法深入學生的思維。為今后學生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
1、 要面向全體學生,大面積提高課堂效益,個別課上只是照顧了部分優秀生,沒面向全體學生,部分學科在課上對女生的提問較多,對男生的提問較少。
2、 雖然授課教師使用了多媒體教學,但是個別教師的課件設計不理想,也有的對于多媒體的運用不熟練。
3、 個別教師的課堂語言不夠簡練,有很多的重復之處。
建議:
1、我們一直說要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可見讀的重要性。以后還要注意多讀,形式也可多樣化些。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準,可適當簡潔些。
3、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加強對教師多媒體運用的培訓,使多數教師能熟練的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5、以后的教研主題要存在一定的延續性,不能只以本校的問題來確定主題。
總之,本次活動,主題鮮明,目標明確,重點突出,點面結合,對如何提高校本教研活動的有效性,做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對教師的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大大提高的全鎮的教研水平。
校際教研活動總結6
此次交流,感悟很多,可謂受益匪淺。而面對課堂教學,我更是深切感受到了“踏踏實實地教學、實實在在為學生”的真諦。
一、多員視角,求同存異,教師全體受益。
可以說幾節課是百花齊放各展其長,帶給執教教師的收獲是不言而喻的。對于聽課教師來說,我校要求所有聽課教師帶著問題聽,比如不同的教師三維目標是怎樣定位的?在課堂中又是如何落實的?效果怎樣?不同的教師對教學重點和難點是如何理解的?又是如何在課堂中解決的?不同的教師對教學中的相同環節是怎樣處理的?效果如何?等等),課后進行反思評價。以此促進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帶來了教師群體的受益。
二、營造了教研的氛圍
校際教研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暢所欲言;在這里每一個人都是學生和老師;在這里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毫不保留的說出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校際教研活動讓參與教師倍感輕松,其原因是校際教研活動提供學習交流平臺,加強教師間的教學研討、切磋,提升了自己的理論素養與教學水平,重要的是老師們在活動過程中有收獲、有進步。調動了自己參與積極性,教研氛圍濃厚。
三、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有了新的思考。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的協調發展。具體而言也就是使學生在認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由知之少到知之多:在情感上由不喜歡到喜歡,由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由不熱愛到熱愛。透過六節數學課可以看到有的課堂學生思維活躍,有的課堂學生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正是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所產生的不同課堂教學效果。幾位教師不同的教學設計、不同的教學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使聽課者真正感受到不同教學藝術的魅力。但是課堂的本質問題還是教學的有效性。縱觀這幾節課堂我們在課后的教學研究中一致認為: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組織科學的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這是每一位教師課堂教學追求的方向。
四、認識到了差距
在教研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教學思路與說課教師基本接近的。但是上課時的內容安排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聽同行侃侃而談的敘述自己的設計思路、課前準備的細節,使我的心中不免有些嘀咕:我對教材的理解也是這樣的,但是我為什么不能表達呢?通過這樣的教研是我清醒的認識到:對于一個教師來講,你的水平是要表達出來的而不是放在內心。對于學習的理論不應該成為發揮自己水平的框子,而是發揮的起點。通過這樣的起點能更好的展現自己的水平,教學中自己會有提高,學生也會有更大的收獲。
總之,通過一段時間以來的校際間共同體的學習研究,自己在教學中不斷的摸索,覺得確實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而我們教師表面上看是輕松了,但我們課前的準備就要更加充分。只有這樣。我們的教學就不在是一種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的簡單勞動了。
【校際教研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校際教研活動總結03-01
小學校際教研的活動總結(精選12篇)04-10
校際交流活動總結11-22
校際交流活動總結10篇11-25
校際交流活動總結12篇12-06
校際交流活動方案06-11
2020校際交流活動方案06-28
教研活動活動總結02-18
教研的活動總結07-04
教研活動總結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