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課異構活動總結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同課異構活動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
20xx年3月,我校語文教研組開展了一年級“同課異構”的校本研修活動。“同課異構”是教研組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采取的一項新舉措。這一活動的開展,給了教師一個發現自我、重塑自我的平臺。在活動中,教師們通過講課與聽課、自己和他人的對比,找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發現別人好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同課異構”,顧名思義,同一節課用不同的結構或模式來上,對于同一個課題,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學目標,各自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把握對重、難點的處理。同時本學科的所有教師都來聽課,課上完后,大家對這一節課進行評課,發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進的意見,找到上好這一節課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動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課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課例點評,最后的部分是教學反思與總結。首先,由一年級的陳運娟、吳英和王祥坤老師執教同一課題《荷葉圓圓》。由于三位老師確定的教學目標不同,選擇的教學方法不同,教師的個人教學風格也不盡相同,教學重點各有側重,因此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演繹著不同的精彩。接著由執教者對自己課例進行反思,反思過后,由全組語文教師對課例做了精彩的點評,把這次的教研活動的研討氣氛推上了高潮。
三位年輕的一年級語文老師陳運娟老師、吳英老師和王祥坤老師承擔了此次講課任務,他們經歷了選課題《荷葉圓圓》——鉆研課標和教材——課前訪談(學生)——獨立備課——上公開課——說課——互動評課等一系列活動,展現三堂風格迥異、各有特色的研討課,呈現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生動與多樣化。在評課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很認真地對每節課的優點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師在各個環節中的表現,從而發現每個教師的亮點,取長補短,在對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水平。
此次教研經歷,使教師們深刻地體會到:“同課異構”
作為一種教學研討形式,為我們廣大教師搭建了一個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動中,無論是對于執教者還是聽課者,都受益匪淺。作為執教者,不但能在課堂教學的大舞臺上盡顯所能,而且還可以在相互的比較和學習中,充分認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等方面與他人的差異,從而達到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為聽課者,不但能從幾位老師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對教學活動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還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老師們說這種收獲如果沒有親身的經歷是不能體會到的,并紛紛建議今后教研組要多開展此類活動。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2
20xx年x月x日,在校領導的支持下,數學教研組開展了“同課異構”的校本研修活動。“同課異構”是教研組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采取的一項舉措。這一活動的開展,給教師一個發現自我、重塑自我的平臺。在活動中,教師們通過授課與觀課、自己和他人的對比,找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發現別人好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這次活動數學組的教師非常重視,特別是做課教師提前一周就開始準備,認真鉆研教材,確定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細心制作教學課件,積極和教師們探討。其目的是帶給大家一節有研討價值的課。體現出教師們的敬業精神和團結合作意識。
“同課異構”,顧名思義,同一節課用不同的結構或模式來上,對于同一個課題,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學目標,各自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把握對重、難點的處理。同時本學科的所有教師都來觀課,課上完后,大家進行議課,發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進的意見,找到上好這一節課的最佳模式。而我們這次活動的主題是“教學情境的創設”,所以我們這次“同課異構”主要構的是教學情境的創設。
本次活動先后共有5名教師做課,分別是一年級3位老師的“8的加減法”和二年級2位老師的“角的初步認識”。可以說5節課風格迥異、各有特色。呈現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嚴謹與多樣化。在議課過程中,每位教師都很認真地對每節課的優點和“情境的創設”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而發現每個教師的亮點,取長補短,在對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水平。
此次教研經歷,使教師們深刻地體會到:“同課異構”作為一種教學研討形式,為我們廣大教師搭建了一個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
在活動中,無論是對于執教者還是觀課者,都受益匪淺。作為執教者,不但能在課堂教學的大舞臺上盡顯所能,而且還可以在相互的比較和學習中,充分認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等方面與他人的差異,從而達到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為觀課者,不但能從幾位老師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對教學活動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還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這種收獲如果沒有親身的經歷是不能體會到的,。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3
區一中“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總研討活動于20xx年3月25動員會啟動,至20xx年4月25日結束,歷時一個月,期間,參加活動的各備課組積極準備,授課教師精心設計,同科教師真誠交流,最后總結提升。現在就活動的情況作一個簡要總結。
一、指導思想明確,認識起點高,組織協調嚴謹
這次“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從學校領導層到各年級,各位備課組以及每位教師,都能充分認識到活動的重要性,學校領導多次召開專題會議,討論方案,安排工作。
這次活動,旨在讓廣大教師感受不同的授課風格,在鑒賞中尋找差異,在比較中學習特性。通過“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讓教師深刻領會課堂教學是個性化的藝術。促進教師對教材教法的鉆研,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促進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勢互補,集思廣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學思想能夠自由地交流與碰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營造更加和諧的教學研究氛圍;促進反思和實踐的優化,加快教師專業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目的已經基本達到。
二、教學研討活動特點
1、備課組積極參與。本次活動除規定的七、八年級15個中考科目備課組參加外,非中考科目的七年級美術和八年級音樂備課組主動參加,共計17個備課組參與。各備課組能在集體商議的基礎上將授課教師名單按時上報教科室,保證了活動有序的進行。
2、教師熱情高。本次活動,語、數、外三個學科備課組各推薦3名執教教師,其他學科各推薦2名執教教師,共計40名執教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勇于擔當教研先鋒。在觀課期間,觀課教師不僅能認真去聽、去看、去想、去感悟,還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置身于課堂中,傾聽著老師們精心準備的課。據統計,同備課組教師觀課達185人次,跨年級、跨學科觀課也比較踴躍,反映了大家虛心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
3、教學研討效果好。在時間安排上,充分利用集體備課平臺進行課后評議,確保了本備課所有教師都能參與集體議課。研討會上,教師能積極根據自己對教材、學生的理解,對執教教師的教學活動談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議。通過大家的互動、溝通、分享,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交流。優勢互補,集思廣益,使更多的教育教學思想能夠自由地交流與碰撞,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營造更加和諧的教學研究氛圍。
4、認真自我總結,積極撰寫教學反思。教學評議結束后,各執教教師能長善救失,取長補短,促進反思和實踐的優化,促進教學效果提高,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執教教師的教學設計、課件、教學反思等活動資料能按時上交教科室。
三、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個別備課組和教師,對活動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重視程度不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別備課組不能按時按要求上報各種活動材料。有2個備課組不能按要求推薦執教教師,最終由教科室和年級協調。有4個備課組不能按時上報執教教師名單。有3個備課組的3名教師沒有上交教學設計、課件和課后反思,有一個備課組的1名教師遲交。
2、少數教師不能按要求觀課。據統計,觀課缺勤共有28人次。八年級英語、七年級生物、八年級音樂和七年級美術是滿勤。
3、課后評議的氛圍還不夠濃厚。人數多的備課組好于人數少的備課組。教學反思不到位,有待進一步加強。
4、分析本次活動提供的教學設計,可以發現一些誤區,如:教學設計變成了教學實錄;太過花俏的問題情境;細致無比的問題設計;不相匹配的例題習題;目中無人的課堂預設;刻板機械的“以本為本”;虛無縹緲的思想方法。
當然,這次教學研討活動總體效果是不能否認的,問題只是少數、個別現象,有待于今后的工作實踐中逐步解決。學習提高素質,科研決定未來。從這次教研活動中,感受到了XX教師的教學科研熱情,XX的教學質量會不斷提高。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4
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加大課堂教學研究力度,實現學校教師的智慧共享,本學期學校組織教研組舉行“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我們四年級語文教師便積極開始了準備工作。并在全校第一個進行了此次活動。活動中,本教研組全體教師通過備課、說教學設計、上課、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我們踏踏實實地經歷“理解教材、獨立設計、課堂實踐、比較創新、總結提升”的過程。這一活動,不僅使自己能發現別人的長處,還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進以后的教學。達到相互比較、揚長避短,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同課異構”活動的操作程序
本學期伊始,學校就制定了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方案。
1、組織動員:四年級語文教師了解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意義,明確活動安排及相關要求。
2、確定備課課題。
根據教學進度表選擇四年級《桂林山水》一課。
3、獨立鉆研,寫好教學預案。
課題確定后,備課組成員根據自己的積累和智慧,積極主動地搜索相關的資料,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學方法,設計最高水平的教學方案。使用的教學預案必須自己設計,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預案。
4、集體備課,集思廣益。
5、實施教學,聽課評課。
本組舉行同課異構講課時間定為3月x日至3月x日上午上課,并邀請學校領導參加聽課,下午在本組辦公室,集中評課。
6、互動研討,總結提高。
首先由授課教師進行說課,說教學過程中比較成功的設計,說在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需要改進的方面。然后教研組內互動評課,要求評課教師敞開心扉,實事求是的評價授課教師,優點要少談,重點談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設計。通過集體智慧的對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讓教師從不同角度領略了不同的教學功底、教學智慧和教學風格,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活動要求
1、活動人員:四年級語文科教師。
2、要求四年級語文科教師都必須思想重視,人人做好講課準備,體現“異構”的獨特性、創新性、全員性。
四、活動成效
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首先有利于教師更好的理解課程標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課異構”中的“異構”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通過不同的教師或者是同一個教師用不同的設計上同一節課這樣的手段來幫助教師更好的理解課程標準、更好的把握適合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更好的了解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教學情景、發現和改進平時教學中的一些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方式等,來實現提高教學有
效性的目的。而這些問題通過獨自的思考很難得到透徹的理解并獲得解決,但拿出來大家一起研討后,很快就可以明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精神生活的某一個領域里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還有利于教師的成長,促進教師的發展。“同課異構”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學有賴于教學者對教學情境的復雜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學現場進行有效率的教學決策。教師每天在課堂上做出無數的教學決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據當時復雜的現實情況來判斷如何做最好,沒有所謂的“正確的”或“單一的”最佳教學決定適用于所有的課堂。“同課異構”活動為教師這樣的決策提供了討論和學習的案例,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有效與無效的教學活動,合理與不合理的教學情景等,這對教師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好處。“同課異構”活動還為教師間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臺。不論是課前對課程標準的討論還是課后對教學設計與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課異構”活動中教師得到發展的重要環節,在這些環節中教師之間的深入討論互相取長補短、資源與信息的共享等對教師的成長的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實施“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提高了教師備課、上課的質量,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師的教學不足之處通過與其他教師的對比評析全面顯現,使教師的教學經驗通過研討活動得以總
結提升,使教師的教學創新得以在展示中爆發,使教師的教學觀念得以在聽課中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改進行動研究獲得實質性進展,課堂教學效益也大大改觀。
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我們語文組的同仁們秉著“立足教材,優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討教材,不斷整合資源,優化教學組織結構,博采眾人之長,凝聚集體智慧,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同課異構”聽評課活動的本身屬性決定了授課教師風采形式的多樣化。讓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課風格,在鑒賞中尋找差異,在比較中學習特性。
“小學語文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形式新穎,實效性強,為教師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臺,便于老師之間取長補短,本組四位老師各展風 采,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實現教學資源和智慧資源的共享。
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后的研討,我們老師都表現出高度的熱情,整個研討過程都呈現出濃厚的氛圍。通過本次活動,鍛煉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相信通過堅持不懈地實踐,我們的專業成長步伐會更快。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5
今天我有幸參加了民和“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這次同課異構活動,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平臺。此項教研活動是真實地發生在課堂教學情境中的教師研究活動,針對需要研究的教學內容,由李蓉老師和鄭首才老師兩人開展課例教學。再進行反思、課例點評的。同事之間的互助指導式的聽課,可以通過聽課和聽課后的教師在此次的課題方面提出的問題及對問題的分析和研討,來改進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水平。作為聽課者的教師既是學習者,又是研究者。這種活動不僅將聽課具體化,還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同時也給教師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課異構”即同一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根據自己的實際、已有的教學經驗、學生狀況、教學風格及教學技能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上出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使教師在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做到“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這就形成了同一內容不同結構的課。“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并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真“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教學效果。同時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經過教師一輪“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我認為建立在備課基礎上的“同課異構”則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礎上,形成大體的框架和思路,已經是集體智慧作為鋪墊,這種“異構”體現的是教師的個人風格、個人高超教學技能、個人的教學風采。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學過程,這種“異構”必然會張揚教師的個性特長,讓課堂更精彩,讓教師在“異構”中感悟自我,讓教師在“異構”中學習他人的長處,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聽課期間,我不僅能認真去聽、去想、去感悟,還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置身于課堂中,傾聽著老師們一堂堂精心準備的課,在這里,我親身領略著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著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著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啟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通過聽課我受益匪淺,讓我近距離的領略到每位教師的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兩節課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東西。課堂上老師們都能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本班學生的特點,采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交流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的能力!
新課改新理念,同課異構教學,各校之間的交流讓每位老師都受益,同時也能傳遞新的教學理念。總之,每位老師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為教師不僅要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還要在這“好”字上下功夫,怎樣才能上好課,上出讓學生喜歡的課?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要多琢磨,多學習,要走出自我。
總之,我覺得參加這次同課異構活動非常有意義有內涵,給我們教師注入了一份新鮮的血液,我也會以此次積累教學經驗,更好地應用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認真對待每一節課堂。為我們身邊那些求知若渴的學生們奉獻自己的力量。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6
為加大課堂教學研究力度,實現學校教師的智慧共享,盡快探索出適合學校實際的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從本學期9月份底開始,學校語文教研組舉行“同課異構”教研活動,語文同課異構研修總結。
“同課異構”活動是要求任教同年級同學科的所有教師選取教材中的同一教學內容,各自研讀教材,獨立設計教學預案,然后分小組集體備課,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實踐并展開討論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活動中,學校同一學科全體教師通過備課、說教學設計、上課、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讓教師踏踏實實地經歷“理解教材、獨立設計、課堂實踐、比較創新、總結提升”的過程。這一活動,一方面使授課教師能發現別人的長處,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進以后的教學。另一方面所有學科教師都能從中借鑒到許多新穎的做法,體驗別人的教學風格和教學藝術,達到相互比較、揚長避短,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進一步推動課堂教學改革,大面積提升教學質量。
一、“同課異構”活動的操作程序
本學期9月份底,學校就制定了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方案。中心校輔導站、各基點校教導主任,負責對同課異構教研工作的組織協調、管理指導。
1、組織動員:組織全體四年級語文教師了解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意義,明確活動安排及相關要求。
2、確定備課課題。
根據教學進度表選擇四年級《貓》一課。
3、獨立鉆研,寫好教學預案。
課題確定后,備課組成員根據自己的積累和智慧,積極主動地搜索相關的資料,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學方法,設計最高水平的教學方案。使用的教學預案必須自己設計,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預案。
4、分組集體備課,集思廣益。
本次活動以基點校為單位,分為四個小組進行組內集體備課。在基點校教導主任的主持下,各任課教師踴躍發言,暢談自己的教學設計,并對他人的教學設計提出修改意見。輔導站教研員深入各小組進行教學理念和教學設計指導。
5、實施教學,集中聽課。
本學期舉行同課異構講課時間定為10月27日上午在中心校聽課,下午在團結點基點聽課,并集中研討交流,工作總結《語文同課異構研修總結》。要求全校同學科教師必須全部按時參加聽課、評課活動。
6、互動研討,總結提高。
首先由授課教師進行說課,說教學過程中比較成功的設計,說在授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需要改進的方面。然后教研組內互動評課,要求評課教師敞開心扉,實事求是的評價授課教師,每位參加聽課的教師都要分析授課教師的閃光點和值得商榷之處,優點要少談,重點談存在的問題和需要改進的設計。通過集體智慧的對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讓教師從不同角度領略了不同的教學功底、教學智慧和教學風格,從內心深處認識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活動要求
1、活動人員:本中心校四年級語文科教師必須全部參加本次活動。
2、活動以基點備課組或教研組為單位進行,除了參加本教研組活動外,應盡可能多地參加其他教研組的活動。
3、要求四年級語文科教師都必須思想重視,人人做好講課準備,體現“異構”的獨特性、創新性、全員性,任何教師不能存在僥幸心理,隨意從網上下載教學資料,應付本項活動。
三、活動成效
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首先有利于教師更好的理解課程標準,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同課異構”中的“異構”不是目的而是一種手段,是通過不同的教師或者是同一個教師用不同的設計上同一節課這樣的手段來幫助教師更好的理解課程標準、更好的把握適合不同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更好的了解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教學情景、發現和改進平時教學中的一些低效甚至無效的教學方式等,來實現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目的。而這些問題通過獨自的思考很難得到透徹的理解并獲得解決,但拿出來大家一起研討后,很快就可以明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全面的體現者,每一位教師都有他的優點,有別人所不具備的長處,能夠在精神生活的某一個領域里比別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現自己。”教師之間的這種差異性資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還有利于教師的成長,促進教師的發展。“同課異構”活動為教師的成長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學有賴于教學者對教學情境的復雜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學現場進行有效率的教學決策。教師每天在課堂上做出無數的教學決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據當時復雜的現實情況來判斷如何做最好,沒有所謂的“正確的”或“單一的”最佳教學決定適用于所有的課堂。“同課異構”活動為教師這樣的決策提供了討論和學習的案例,從中我們可以發現有效與無效的教學活動,合理與不合理的教學情景等,這對教師的成長都有很大的好處。“同課異構”活動還為教師間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平臺。不論是課前對課程標準的討論還是課后對教學設計與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課異構”活動中教師得到發展的重要環節,在這些環節中教師之間的深入討論互相取長補短、資源與信息的共享等對教師的成長的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實施“同課異構”教研活動提高了教師備課、上課的質量,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師的教學不足之處通過與其他教師的對比評析全面顯現,使教師的教學經驗通過研討活動得以總結提升,使教師的教學創新得以在展示中爆發,使教師的教學觀念得以在聽課中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改進行動研究獲得實質性進展,課堂教學效益也大大改觀。
在這次教研活動中,我們語文組的同仁們秉著“立足教材,優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討教材,不斷整合資源,優化教學組織結構,博采眾人之長,凝聚集體智慧,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同課異構”聽評課活動的本身屬性決定了授課教師風采形式的多樣化。讓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課風格,在鑒賞中尋找差異,在比較中學習特性。
“小學語文同課異構研討活動”形式新穎,實效性強,為教師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平臺,便于老師之間取長補短,三位老師各展風采,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實現教學資源和智慧資源的共享。
無論是課上,還是課后的研討,我們老師都表現出高度的熱情,整個研討過程都呈現出濃厚的氛圍。通過本次活動,鍛煉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能力,相信通過堅持不懈地實踐,我們的專業成長步伐會更快。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7
20xx年XX月XX日,在教科室和教研組的組織下,高一政治備課組三位老師即孔老師、文老師和孫老師,就《人民代表大會:國家權力機關》開展了同課異構活動。
同課異構就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由于老師的不同,所備所上的課的結構、風格,所采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不同內容的課。
從三位老師課堂上可以看出:
在課堂上,學生在老師引導下自主學習;課堂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具體在課中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能動度、時間度和創新度都有所差異。雖然他們課堂結構有著很大的差異,但他們所進行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都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和新課標的要求,體現出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和學生學習行為的變化。
具體來說,文老師的課緊緊抓住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突破了重點和難點,形成本課的一個亮點。孫老師的課,構思上,是傳統教學與現代新課程理念的巧妙結合,他以聲情并茂的課堂點撥,彰顯了青年教師熟練駕馭課堂的能力。孔老師的課,很好地運用了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法,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究,也有老師精心的引導和精彩的點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的課堂是一種探究學習、發現學習,具有深刻的問題性、廣泛的參與性、豐富的實踐性和開放性,很好地達到了學習目標,值得學習。
通過這三節課和組內的點評總結,引出一些我們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思考:
1.教師如何變演員為導演。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2.教師如何變單一為互動。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還給學生,教師與學生要交流、對話、溝通,要師生互動、共同參與教學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讓學生想說就說,說心里話;想做就做,做的最好,教師幫助引導,師生合作,相互促進。
3.教師如何變牽引為放手。教學中,要創設寬松和諧的環境,教師要學會關心學生、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把愛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中不替學生說自己能說的話,不替學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并為不同的學生創設自我表現和成功的機會,提供施展才華和張揚個性的舞臺和空間,使學生獲得充分自由地發展。
總之,通過這三節成功的同課異構活動,使我組教師的教學觀念受到了沖擊和震撼!使大家對新課堂高效課堂的構建有了新的認知,對今后的課堂教學改革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8
本學期,學校為了更好的開展市、縣教育局提倡的“校校公開課、天天公開課、人人公開課”的活動,從開學的第三周開始,學校要求同科組教師要上“同課異構”的公開課。除此之外,還把每周的周二定為自由聽課日,每周的周四定為教研組的評課日。在聽課日這一天,學校領導和每位教師都要自覺的聽一至兩節課。在評課日,全體組員要就本組的公開課做切實的評課。這兩項講課和聽課要求無疑給教師們帶來了很大的觸動。
“同課異構”,一般而言,是指選用同一教學內容,基本一致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其宗旨那就是要實現真正的高效教學,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同課異構”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各顯風采,各具特色,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臺。它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一條有效途徑。
至從學校提出“同課異構”公開課以來,我校的教師都加強了對教材的深入鉆研,并且積極的進行交流和教研,有的還利用有效的時間上網查閱資料和制作課件,教師明顯的顯得忙碌了,但同時教師的自信心增強了,課堂上師生的交流熱烈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顯現出來。
本校八年組的三位語文老師上了同課異構課《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使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種教學理念給我們帶來的活力。
一、創設情境,各具特色
我們教者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好的導入方式十分的重要。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成功的語文教學離不開學生的興趣愛好,只有學生傾心于此,才會積極主動的樂于受教,也才能達成高效率的教學。這三位教者在導入的方式上各不相同,但都達到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目的。史文超老師以引用式導入:蘇軾曾說“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優秀的詩歌同樣如此,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誦讀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領略這首詩歌超越時空的恒久魅力。孫志老師以音樂法導入:以古典名曲《昭君怨》為背景音樂,依次鏈接“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的滾動字幕、“杜甫草堂”凄冷的flash畫面。“草堂有詩魂詩成泣鬼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零距離接觸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解讀他將要向我們講述的世間怎樣的故事。楊闖老師以優美的語言導入: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串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這串明珠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獨占鰲頭,被譽為“詩圣”。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味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背景為《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圖片及相關音樂,進入詩的氛圍)
二、突破重難點,各顯手段
了解語文教學的老師都知道,詩歌教學是較比難的語文教學課。針對這篇文章把握詩歌內容,體味詩人的感情這一重點和鑒賞語言這一難點上,三位執教者用了不同的教法來突破它。史文超老師是運用朗讀感悟法:朗讀是入情的最好方式,把朗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讓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讀出內涵,讀出情境。孫志老師是運用問題探究法:問題設計精當,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而楊闖老師是運用閱讀評點法:引導學生賞析詩歌,并能從詩歌的內容和情境中體味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并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個性思維。這樣一來,他們不僅很好的完成了本課的教學內容,又給每一位聽課者以不同的體驗和感受。
三、能力培養,靈活多樣
一堂好的語文課,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和語文能力的提高,與能力訓練的方向和形式是有密切關系的。在本課的能力訓練題上,我們也看到了教者的別具匠心。史老師是設計的是:
(1)結合更多的杜甫資料,把你對此詩的感想寫下來,200字左右。
(2)聯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難過的遭遇仿《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詩。孫志老師設計的是讓同學們根據詩歌的內容演了課本劇。楊闖老師設計的是讓同學們以記敘的筆調寫個結尾,可以盡情的展開想象,但注意要符合當時的社會特點,也不必過于拘泥,要體現創造力。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和創造能力、寫作能力都不同側面、不同程度的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四、課后反思,再獲啟迪
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在單位時間內(一般是一節課)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高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這三位教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成功課例,讓我們看到了一堂高效的語文課的特點:教學目標清晰有致,不宜過大或過空、過多。在課堂上要把學生當做真正的主人,教學活動中學習的主體。讓不同層次、不同水平、不同類型的學生在學業上有所收獲,有所提高,有所進步。教者在教材的理解與把握、環節的安排與設計、活動的選擇與組織、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等各方面,都表現出了足夠的能力。不過在聽課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其中的不足,比如:楊闖老師在整節課過多的使用了多媒體手段,有時顯得眼花繚亂,這是不是也會沖淡主體教學的內容?而孫志老師的課本劇又顯得有作秀的感覺,對于我們聽課的老師來說更喜歡原生態的語文課。當然我們在評課的過程中也都指出了這些不足之處,我想這就是我們上課評課的意義所在吧。
這幾節成功的語文課,給我的啟迪很多:
1、關注學情,把握課堂
以往,教師們為了上好一節公開課,精心地備課、上課、反復修改,有的甚至事先要做一些安排。在公開課上教師們又往往把事先排練好的程序又演了一遍,只顧展示自己的風采,卻沒有考慮學生的差異,以至于在課堂上,教師只顧按自己設計的思路走,卻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困惑還沒得到解決,學生的思考還不夠深入,教師就為了趕時間匆匆進行下一個環節的學習,這樣的課堂缺乏生成性,缺乏創新性。成功的語文公開課,教師要真正的把學生看成課堂的主人,把關注學生的學情作為課堂教學的起點,讓學生真正的投入到學習中,在不斷的設疑和解疑的過程中完成教學內容。
2、學無止境,學無界限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在講課的過程中,可以很廣泛的涉及到歷史、地理、自然、生物、科技等等學科的知識,因此它要求語文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作為底蘊。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夠旁征博引、解決學生提出來的各種問題,輕松地駕馭課堂。這就要求語文老師不斷的學習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除了自己語文課的基本知識,還要盡可能的涉獵其它學科的知識,并主動聽其它學科的公開課,教學相長,取其精華。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每人有兩種思想”。“同課異構”的教研方式,可以引發參與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長善救失,取長補短,明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我們喜歡這樣的公開課。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9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總結
xxx年10月12日第一片區“同課異構”課堂教學研討交流活動在xxx市第七小學舉辦,參加本次活動的有教研室何德春老師還有市七小教育校長周鳳蘭,七小教研室主任楊建華。
還有片區組長、市三小校長王劍、還有市三小,市六小,榆樹溝學校,硫磺溝學校,大西渠學校以及有色金屬學校的老師,大家濟濟一堂,共話研討。
今年我市小學英語研討工作將繼續以課堂研究為中心,為了加強課堂教學,更好地開展這項工作,我們共同設計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市七小的葉生翔老師和有色金屬學校的努爾老師為大家精彩演繹了兩節課。
她們利用多媒體課件以及身邊的教學資源,肢體語言,游戲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英語興趣和積極性。“同課異構”相同的內容不同的構思和設計對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和今后的發展有不同作用。
現場教師的點評集思廣益,教研室何老師的點評給我們指點迷津他對“同課異構”的精辟闡述和思考為我們一線老師的教學教研工作點燃了一盞明燈,又像沙漠中的一滴甘露,沁人心脾,受益匪淺,為了努力推進“同課異構”研究向縱深發展,讓我們今天的心得,成為明天教學的自覺行為。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0
為了落實中心學校的同課異構安排,也為進一步推進我校語文教學課程改革,探索語文課堂教學的教法特點,研究熟悉語文課程的不同視角,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加大教學常規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我語文教研組依照中心學校的安排實施同課異構活動,在第十二周安排八年級兩位語文教師同上《小石潭記》公開課。語文組教師積極參與公開課觀課、議課活動,學習不同的構思和教法形式,取長補短,教研氣氛甚濃。在議課時,大家毫不保留,暢所欲言,共同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心往一塊想,勁往一快使,使同課異構活動真正落到實出,提高教研實效,進一步提高全體教師的教學水平。現將大家議課意見綜合評議如下:
張忠梅老師:朗讀教學很成功,能分層次朗讀(聽讀,齊讀,分小組讀)。板書詳盡,突出重點。但有關知識(作者、寫作背景中的“永州八記”)介紹過于詳細,教師包辦太多,會導致學生懶惰習慣的養成。學生沒有良好的記筆記的習慣,老師不說不記。學習比較被動。由于時間關系,本課的教學內容偏少,這樣安排,無疑會加重第二課時的負擔。
張雪蓁老師:課件制作情境創設較好,直觀形象。結構緊湊,授課條理清晰,講析詳盡。作業布置能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有拓展。但一節課安排的內容過多。時間緊,導致對重點的內容點撥不透。如:講到潭中氣氛時,應點出“幽深冷寂、孤凄悲涼”,這與作者的不幸遭遇密切相關。朗讀教學要進一步加強。在第二堂課的講解中,以上問題都得到了很好的糾正,是一堂優質課、有效課。
兩位老師的課,可謂是精彩紛呈,各有千秋。雖然教法各異,但達到的效果是一樣的。同課異構是集體備課下的專業引領、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是同一個教學內容下的不同教學理念、教學風格的多樣展示。通過這次教研活動,老師們普遍認識到同課異構不僅僅是對比,更是交流互補。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課異構不僅能讓教師擁有更多自我鉆研的空間,而且更能激活教研組集體的創造力,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并攜手共創明天的輝煌!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1
9月16日至20日,我校一行6人參加了中國陶行知研究會中學專委會在黑龍江佳木斯市舉行的同課異構賽課活動。我校參賽的是初中地理梅老師和初中班會魯老師,他們雙雙獲得全國一等獎的好成績。獲獎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課后點評時,評價極高。比如,對梅老師的評價是:年輕有活力,能將教學當成事來做,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學生,同時學生的學校氣氛又感染了老師,師生一體,共同探究。魯老師的班會課令人耳目一新,是班會比賽課中一個讓學生自己主持的,它讓每位學生真正受到了一次教育,充分體現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過什么樣的生活,受什么樣的教育。
本次賽課從申報、磨課到賽課我都全程參與,感受如下:
1.學校領導重視很重要。本次賽課準備時間段,但學校領導王校長非常重視,邀請了縣教研室領導和史地教研員及縣一中袁主任、南湖中學地理老師進行觀課、磨課指導,為取得成績奠定了基礎。
2.團隊精神要用發揚賽課前,兩位老師在家都經過了幾次磨課,每次磨課都有領導和經驗豐富的教師參加,集思廣益。上課者的教學設計在集體智慧中不斷修改,教學水平不斷提高,觀課著也受到熏陶。到了佳木斯,人生地不熟的地方,6人團隊輾轉三個校區,見教師、學生,熟悉電子白板、安裝軟件,地理課前發學案、擺地球儀;班會課前,宋主任、董老師、陳老師等分組、分角色指導學生,進行課前彩排。可以說,沒有團隊的精誠合作,就沒有今天取得的成績。
3.與教師個人努力分不開。兩位教師參賽前擔心自己的水平,于是查資料、買學具,認真聽取觀課教師的意見,不斷改進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案,終于取得了好的成績。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2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139、140班的數學教學工作,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們數學教研組開展了“同課異構”的校本研修活動,“同課異構”是教研組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采取的一項新舉措。這一活動的開展,給教師提供了一個發現自我、重塑自我的平臺。在活動中,教師們通過講課與聽課、自己和他人的對比,找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發現別人好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同時也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加大課堂教學研究力度,實現學校教師的智慧共享。下面我談談本學期以來我對初一數學的教育、教研工作情況:
對于同一個課題,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學目標,各自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把握對重、難點的處理。同時本學科的所有教師都來聽課,課上完后,大家對這一節課進行評課,發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進的意見,找到上好這一節課的最佳模式。
本次活動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課例的展示,第二部分是教學反思,最后的部分是課例點評。首先,由我和李運濤老師執教同一課題《有理數的加減法》。由于我們倆確定的教學目標不同,選擇的教學內容不同,選擇的教學方法不同,教師的個人教學風格也不盡相同,教學重點各有側重,因此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演繹著不同的精彩。接著由我們對自己課例進行反思,反思過后,由數學老師和學校教導主任對兩節課做了精彩的點評,把這次的教研活動的研討氣氛推上了高潮。最后由安校長對課例進行點評,并對本次活動予以總結。一、認真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盡量講得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同級同組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優秀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認真批改作業,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提高他們的信心。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七、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學成績有所提高。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小學的知識系統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因為很多社會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厭學,導至教學工作很難開展,學生的學習成績很難提高。如何解決呢?這些都有待以后改進。教學中的困惑:在教學中,我注重采用小組合作交流,共同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能積極討論、發言、學到了很多知識,發展了他們的能力,普遍提高了小組各成員的學習成績。
此次教研經歷,使教師們深刻地體會到:“同課異構”作為一種教學研討形式,為我們廣大教師搭建了一個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動中,無論是對于執教者還是聽課者,都受益匪淺。作為執教者,不但能在課堂教學的大舞臺上盡顯所能,而且還可以在相互的比較和學習中,充分認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等方面與他人的差異,從而達到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為聽課者,不但能從幾位老師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對教學活動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還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老師們說這種收獲如果沒有親身的經歷是不能體會到的,并紛紛建議今后教研組要多開展此類活動。
擴展閱讀: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3
為提升校本教研的實效,探討教學模式的多樣性,三月至四月,我校舉行了“同課異構教學活動”。
本次活動我們政史地組共有七、八、九三個年級的15位老師參加上課,活動后隨即召開了評課教研會,上課和聽課的老師進行了交流,各位老師對本次同課異構的每節課都進行了點評,提交了活動反思,根據課后檢測結果的打分情況,推選出楊愛軍、張輝、王波等老師作為我組代表參加校示范課教學活動。
綜合活動后的討論和反思,總結如下:
一、活動中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
本次活動,七、八、九年級的15位老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在授課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態,大部分老師采取了課堂討論的形式,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找尋答案,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搜集、處理、獲取新知,吻合了新課改的理論基礎。
在教學的組織形式上很多老師能主動采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大膽的嘗試高科技給教學帶來的諸多方便,值得提倡。
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基本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并引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里以楊愛軍、姜鵬、王波等老師的課體現的最為明顯,他們選用生活中的一些與科技有關的典型事例和動畫效果來輔助教學,、使課堂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極大的激發,做到了化繁為簡,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既突出了同又顯示了各自的教學魅力
這次活動,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同”的前提下,課堂上更多地呈現的是老師個人風格之“異”。
我們這次活動是同一科目的教學內容相同,但就在這樣的前提下,對教材的處理和對課堂時間的把握以及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引導都個有不同。如同時七年級的歷史課,宋新榮老師注重對基本史實的落實和理清順序,與此同時,引導學生賞析《過零丁洋》,從中挖掘歷史人物的精神和氣概,啟發學生愛國。而姜鵬老師則通過活靈活現的動畫設置,把學生帶入草原,體會當時的元朝游牧民族的生活,用直觀明了的圖示將元朝統一的全過程展現給學生,降低了難度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信心。還有8年級的思想品德課,那節課的理論性很強,但是李麗珍、楊愛軍老師卻游刃有余,在課堂上各顯神通,把難題突破,李麗珍老師注重對學生采用語言啟發和引導,并在練習時注重將一些審題、答題規律及時引導學生做以歸納。而楊愛軍老師選用與現實生活有關的現代化高科技產品作為展示,調動了學生參與積極性,課堂引導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教學收效很高。
三、對本次活動存在的問題的探論:
1.教學目標的設定
目標制定清晰有致,合適可行的教學目標是追求高效課堂最佳的重要途徑。它既是高效課堂的靈魂,也是判斷教師教學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據。
參賽的15位老師教學目標各科總體上一致,都側重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分析能力、知識概括遷移能力,具體的解決方式卻各不相同。但不管方式如何都應該基于對教學內容的正確而深入的探討,不能向個別老師的做法,一味的追求增加課外的閱讀和事例,導致材料大量堆積而不能做到用所學知識來引導學生進行深入透徹地分析事例,顯得課堂容量十分臃腫,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集體智慧在備課中發揮的不夠,目標是綱,不可忽視。而達成的最佳目標,是檢驗集體備課效果的重要一項,應重新審視。
2.課堂結構的安排。
這次活動中因為課時沖撞,除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沒來得及去聽,其余本組老師的課我都沒落下,從整個課堂的組織情況來看,我們的教學都基本上采用了同一種模式:課前復習→學習新課→課堂練習→課堂小結→作業布置。這種模式的確有它的合理性,但我覺得不應千篇一律,應根據這一課在教學目標的要求和考試中的考察情況有不同的側重點,不應每節課都面面俱到、新課內容的學習應該和相關的練習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不應被人為而生硬的割裂開。
3.教法的創新
在課堂中大家常用的教法是:問題啟發法、引導分析法、個別提問法、交流探究法等,但是各科都這樣,每個老師一上課都是不斷地提問很多問題,估計孩子腦子都會出問題,我想除了我們預先進行必要的設問外,可不可以將發現問題的時間、機會和提問的權利交給學生,師引導生教生。
4.課堂語言的運用
其實,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沒有條件做到每節課都能使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更多的是靠我們自己的語言(包括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課堂用語能否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關乎我們的課堂收效情況的高低。這次的同課異構活動中,有部分老師的課堂語言就十分的有激情能做到有急有緩、有高有低、有激勵時的喜有反問時的疑、既不嗦又不漏知識點、適時停頓,如史小靈、楊愛軍等老師,而還有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卻很平緩、缺乏抑揚頓挫,不能很有效的引發學生的注意力,表達上還需要不斷地下功夫。
5.課堂的有效生成
一堂豐富生動高效的課,預設與生成必不可少。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實施的過程。新課程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而是對課前預設提出更高的要求。從檢測的情況來看,課堂預設和課堂的有效生成有很大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從差距中不斷的發現自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以次來促進我們的課堂駕馭能力。
本次活動,完全按照學校的要求進行,每節課中課堂要求的必備環節都不缺少,但觀其效果,就是有差異,這說明教學內容、過程的安排以及課堂的掌控都還需要加強。
四、對本次活動的反思
1.讓教研回歸常態
有效教研,使公開課回歸常態,變表演課為實驗課、研究課。常態課與公開有著明顯的區別,公開課上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就變現的很突出,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思維素質的培養。一旦回歸常態,便應試教育方法占據上風,教師便成了課堂的主宰。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中間找一個契合點,是今后教研的一個要點。
同課異構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各顯風采,各具特色,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臺。充分利用集體教研的優勢,在教學內容分析上下功夫,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2.正確看待同課異構中的“同”和“異”
在“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中,判斷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在于不同教師的“異”與“同”孰多孰少,而是在于教師在這一教學研討活動中,能否根據學生和教師的實際開展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不同年級甚至不同班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差距是比較大的,這樣在教學上,及課后練習上,就要加大區分度。同課異構更應貼近學生個性及知識基礎,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無論怎樣的“異構”,最后還是“殊途同歸”,我們的最終目標還是“同”的。
總之,我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剛剛啟動,在活動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同時也收獲很多,在相互學習中反思自己,在不斷地反思中使自己以最快的速度進步。同時,同課異構的實施也優化了我們的教育教研方式,也為政史地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討。
在此,我代表本組全體成員說聲:感謝這次同課異構活動!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4
為配合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大賽,提升校本教研的實效,探討教學模式的多樣性,語文組舉行了“同課異構教學比賽”。
本次比賽共有七、八年級七位老師上課,特邀教研員詹必國老師擔任評委,教學處畢文龍主任和學生處李文主任于繁冗的工作中,全程參與了本次比賽評價活動。賽后隨即召開了評課教研會,上課和聽課的老師進行了交流,詹必國老師對本次競賽進行了點評,根據評委的打分情況,推選出毛金花老師作為我校代表參加中山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比賽。
綜合賽后的討論和反思,總結如下:
一、對同課異構的理解1.理論基礎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1.“同課異構”的教研是學習、內化《綱要》的核心理念并有機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切實提高課堂效益的過程。它的課堂中心在于學生而不在于教師,教師是引導者、促進者和幫助者。
本次賽課,七、八年級的七位老師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在授課過程中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態,大部分老師采取了課堂討論的形式,在自主閱讀中發現問題,找尋答案,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搜集、處理、獲取新知,暗合了同課異構的理論基礎。
2.概念界定
同課異構是指選用同一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同課異構的基礎是“同課”,即同一教學內容,基本一致的教學目標,“異構”則體現在多位教師的不同呈現,就是要進行比較式研討,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比較過程中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
本次賽課,我們選取了網絡文章《一件小事》,這篇文章是作者肖復今年九月份的新作,本次課堂教學大賽重在閱讀過程的解讀,這體現了教學內容的一致性。
在教學文本和教學目標“同”的前提下,課堂上更多地呈現的是老師個人風格之“異”。曾繁老師在學生復述故事的基礎上,抓住“我”心理的前后變化,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分析主旨和寫法;毛金花老師抓住“小”字做文章,
引導學生思考小事給“我”產生的影響,理解“信念的力量”,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沈晶晶老師引用“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導入,引導學生感受“我”的“惡心”,分析“老頭”的形象,最后歸納主旨;范福來老師以歌曲《小城故事》導入,整體感知,理清文脈,然后抓住文中的對比,理解“我”的“惡心”和拾荒老人人性的光輝,再抓住首尾呼應的句子,概括文章的主旨;凌前進老師從標題“一件小事”入手,重點分析“五角錢硬幣”照出的兩個靈魂,以及不同的描寫手法;侯存忠老師以“一位拾荒老人歸還三萬元”的故事導入,在概括故事的基礎上,分析人物形象,著重體會描寫人物的方法,并聯系時事進行拓展;謝紅云老師以拾荒者的圖片導入,引導學生抓住細節,進入兩個人物內心世界,體會拾荒老頭的高貴,并總結主旨。
二、對存在的問題的探論:1.教學目標的設定
制定清晰有致,合適可行的教學目標是追求高效課堂最佳的重要途徑。它既是高效課堂的靈魂,也是判斷教師教學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據。
在對肖復《一件小事》的解讀上,參賽的七位老師教學目標總體上一致,都側重于對文本內涵的分析,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具體的解決方式卻各不相同。但不管方式如何都應該基于對文本的正確而深入的探討,偏離了文本內涵把目
標定位為諸如“小說寫法”、“學習拾金不昧精神”等均應重新審視。
目標是綱,不可忽視。而達成的最佳目標,是檢驗集體備課效果的重要一項。
2.課堂的有效生成
一堂豐富生動高效的語文課,預設與生成必不可少。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是靜態預設在課堂中動態實施的過程。新課程注重教學的有效性,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預設,而是對課前預設提出更高的要求。
本次賽課,總體感覺課堂預設的東西過多,生成的東西偏少。甚至一些經小組討論形成的一些結論與單一的學生解讀并無二致,小組討論也就失去了意義與價值。如何設有價值的有效的問題,應該成為備課中慎重思考的問題。
3.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
本次賽課,完全按照常規課堂的要求,每節課中都加入“課前三分鐘”的演講內容,這是本學期語文課堂要求的必備環節,也作為課堂模式中的新增部分。觀其效果,對演講者內容、過程的分析評價還需要加強。
不同的文體有其不同的教學模式,但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模式,目標都是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讓課堂充滿創造,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改變長期以來閱讀教學中只見“文”而不見“人”的現狀。《一件小事》這篇文章,
有著濃厚的散文風格,解讀文中的“人”和“事”,如果陷入記敘文的要素等概念,走記敘文解讀模式,值得商榷。
以文體定模式,以情境與活動做指引,或許是本次同課異構活動在教學模式上的有益探討吧。
三、對本次活動的反思1.讓教研回歸常態
有效教研,使公開課回歸常態,變表演課為實驗課、研究課。常態課與公開有著明顯的區別,公開課上以生為本的現代教育觀念就變現的很突出,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思維素質的培養。一旦回歸常態,便應試教育方法占據上風,教師便成了課堂的主宰。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中間找一個契合點,是今后教研的一個要點。
同課異構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鉆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各顯風采,各具特色,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臺。充分利用集體教研的優勢,在課文內涵分析上下功夫,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真正做到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如此,本學期其他年級的公開課也擬采取同課異構的形式,將同課異構進行到底。
2.正確看待同課異構中的“同”和“異”
在“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中,判斷活動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在于不同教師的“異”與“同”孰多孰少,而是在于教師在這一教學研討活動中,能否根據學生和教師的實際開
展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不同年級甚至不同班級學生的閱讀能力差距是比較大的,這樣在教學上,及課后練習上,就要加大區分度。同課異構更應貼近學生個性及知識基礎,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無論怎樣的“異構”,最后還是“殊途同歸”,我們的最終目標還是“同”的。
綜上,語文組同課異構教研活動剛剛啟動,在已經行的賽課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同時也收獲很多,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同時,同課異構的實施也優化了我們的教育教研方式,也為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討。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15
本期,我們數學教研組開展了“同課異構”的校本研修活動。“同課異構”是我們數學組為提升教師教學水平采取的一項新舉措。這一活動的開展,給教師了一個發現自我、重塑自我的平臺。在活動中,教師們通過講課與聽課、自己和他人的對比,找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發現別人好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促進了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同課異構”顧名思義,同一節課用不同的結構或模式來上,對于同一個課題,教師根據自己的理解確定本節課的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教學目標,各自設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把握對重、難點的處理。同時本學科的所有教師都來聽課,課上完后,大家對這一節課進行評課,發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進的意見,找到上好這一節課的最佳模式。
1——5年級的所有數學老師承擔了此次講課任務,他們經歷了選課題——鉆研課標和教材——課前訪談(學生)——獨立備課——試教——集體備課——上課——互動評課等一系列活動,展現風格迥異、各有特色的研討課,呈現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嚴謹與多樣化。在評課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很認真地對每節課的優點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每位教師在各個環節中的表現,從而發現每個教師的亮點,取長補短,在對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專業知識與教學水平。
此次教研經歷,使教師們深刻地體會到:“同課異構”作為一種教學研討形式,為我們廣大教師搭建了一個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是一種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動中,無論是對于執教者還是聽課者,都受益匪淺。作為執教者,不但能在課堂教學的大舞臺上盡顯所能,而且還可以在相互的比較和學習中,充分認識到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等方面與他人的差異,從而達到優勢互補、相互切磋與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為聽課者,不但能從各位老師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對教學活動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還能結合自身教學實踐進行教學反思,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化成長。老師們說這種收獲如果沒有親身的經歷是不能體會到的,并紛紛建議今后教研組要多開展此類活動。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相關文章:
同課異構活動總結02-18
同課異構活動的總結范文03-31
同課異構活動研修總結03-30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總結03-30
小學數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05-29
高中同課異構活動總結范文02-20
小學同課異構活動總結范文01-09
同課異構教學觀摩研討活動的總結03-30
淺談英語組同課異構活動總結03-30
2017數學組同課異構活動總結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