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傳承優良家風征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征文吧,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起征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承優良家風征文,歡迎大家分享。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1
我來自一個平凡的家庭。姐弟三個,三個孩子是甜蜜,也是負擔。依稀記得小時候很少見到父親,每次回來,父親都是拎著包,滿面倦容,匆匆歸來,又匆匆離去。但是父親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說:“別人只需要買一個蘋果,我要買三個蘋果。”年少時不懂得,現在越來越體會到父母的不易。
他們都是在吃苦的年代里長大的老一輩人,特別節儉。我知道,父親很少買衣服,連喜歡的啤酒,他也只是偶爾喝喝解饞,家里的燈永遠只開一盞。而母親每次吃飯,都要求我們把碗里的米飯吃得一點不剩,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母親會拿著搟面杖站在一旁,那根搟面杖威嚴而可怕,我們三個總是吃得精光。那時,家里面的大鏡子邊上永遠插著一張小日歷紙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寫著:醬油、醋、米面等多少錢,那是母親的記賬單。在那個小城鎮,讓三個孩子都讀書并且走出去,我們的父母比別人付出的要多得多。父母親的光榮傳統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們三個孩子成年后生活條件一天比一天好了,但父母勤儉持家的習慣卻并未因經濟條件優越了而改變。后來我才漸漸明白,父母這樣的言傳身教,讓勤儉節約的品質潛移默化慢慢滲透到了我們的內心。現在我走上了工作崗位,成了一名人民教師,每次上完早自習,樓道的燈依舊閃爍,母親的“別浪費”仿佛又在我耳邊響起,我都會去一一關上。上完晚自習,教室的電扇在努力的工作,等學生走完,我都會去輕輕關掉。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父母親的愛也正如同春雨一樣默默的滋潤著我們,讓我們的心靈在陽光雨露的呵護下慢慢萌芽。它不曾言語,卻給我們打上了深深的愛的烙印。而這種烙印,足以讓我們長成參天大樹,不僅滋養自己,也能給別人一片清涼。只要給它一顆愛的種子,細心呵護,終有一天,它會還你一片森林。
父親常年不在家,母親一個人撫養我們長大,那時她還只是一位代課老師,但這絲毫不減她對工作的熱情。母親是個要強的人,從未因生活而影響工作,在照顧三個孩子洗漱睡下后,她在昏黃的燈光下備課、改作業,即便生活煩瑣而艱辛,母親帶的畢業班小考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這種堅韌和吃苦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我們姐弟三人。十二歲時,我和姐姐就能站在小凳子上燒火做飯。在我的人生經歷里,也曾遭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每每此時,母親吃苦的'精神,母親堅韌的姿態,就會浮現眼前,讓我勉勵自己,咬咬牙,挺過去;而年少時母親在燈光下的背影,也不斷激勵我努力工作。只是到了這時候,母親的堅韌與偉大才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
記得還有一次,母親和我們姐弟三個去看望父親,回來時已經饑腸轆轆,路旁只有一個賣饅頭的小店,我們幾個狼吞虎咽,也許是急于趕路,大家吃完了徑直走了。誰也沒有想起,還沒有付錢。走到半道,母親突然想起,非要馬上去付錢,那時的天氣,已經讓我們汗流浹背了,但是母親堅決要我們一同前往,剛開始,我們并不愿意去,母親說:“別人是小本生意,這么熱的天還在守店,你們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一個誠實的人,不能讓別人吃虧。”
除了耳濡目染這樣的勤儉、堅韌、吃苦和正直、善良、誠實的精神品質外,最讓我佩服母親的,是她對爺爺的照顧。爺爺從80歲開始就一直躺在床上,媽媽每天端茶送飯,洗洗換換,一天沒落下,一直照顧到爺爺94歲,個中辛苦,從未見母親埋怨過。在母親的悉心照顧下,爺爺的精神面貌一直不錯,到94歲時,耳不聾,眼不花,能清楚地叫出每個人的名字。14年的照顧,見證的是母親拳拳的孝心。
母親從未給過我雋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誨,但母親用她的生活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她給我們留下的是勤儉、是節約、是吃苦、是堅韌、是孝道。這份毫不張揚的愛,隨光陰流轉,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鮮明深刻。在我們面前,母親永遠是不能磨滅的豐碑,她給我們的是精神的財富,是精神的力量。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2
“勞動創造了美,卻把勞動者變成了畸形。”看到這句話,我總想起我的母親。
六姊妹中,我的母親最小,卻獨立地支撐起一個家。小時候,我與祖母相依為命,跟母親一直都是聚少離多,就連逢年過節,都難得在一起。那時,只要母親一回來,我便幸福滿滿。然而,忙完農活后,母親就又要外出了。所以,干活時,我總是故意放慢手腳,能拖則拖。而母親也總在我裝睡之際,天不亮就出發。我只能面對母親離去的方向,默默地站著,很久很久,任由淚水一直往下流……“媽媽,保重身體!下次早點回來……”就算有多么地“舍不得”,我能做的,也只有祝福與期待了。都是為了生活,我懂!這種日子,持續到我十五歲。一九九五年八月十三日,我的祖母去世了。母親和我都哭成了淚人。“孩子,以后阿媽再也不離開你了……”
母親最厲害的本事就是勤勞!農閑時,母親會做點小生意——賣“曲”(紅曲米)。母親不會騎車,去哪都是步行。不得不佩服她的肩力和腳力。挑著幾十斤的紅曲米,挨家挨戶地問。這種艱辛,我能想象得到。生活哪,真的不容易。看著母親瘦小的身板和寫滿愛意的臉龐,我終于體會到為何母親給我們買的衣服總是有點大。所以,我總是祈禱母親挑出去的紅曲米都能賣完,回家時,母親就能輕松點。走家串戶后,母親還得趕回家做飯,還從未耽誤過我們兄弟姐妹的學習。每次放學回來,我們總是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母親總是能把單一的食材,想方設法做出不同的口味。我最喜歡母親做的芋頭了。蒸,燜,煎,炸,炒,真是花樣百出。用心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人間美味,就是家的味道。一直以來,母親都是廚房里的“女一號”。“你們吃慣了我做的口味。”“是啊,習慣是非常難改變的哦。”在這自覺與不自覺之間,我們倍感幸福!
現在,我們兄妹四人都已經長大。但母親不聽勸,仍舊忙碌。回去的時候,我都是直接去田地里尋找母親。連催帶勸后,心疼地搶過母親肩上的擔子。她就跟在我后面,不停地叮嚀,囑咐,這里當心,那邊留意。到了家里,母親又開始忙她那“永遠做不完”的家務活了。“媽,您就不能歇一歇哪!”“習慣了。呵呵……”我站起來,故作“生氣”,然后說要走。母親就認真地看著我,“要不,再給你做點好吃的。”我搖搖頭,把準備好的錢塞進母親手里。母親又忙著去給我找帶走的東西了,我便趁機離開。這時,倒照鏡里總會出現母親的身影。我能猜到她會在路邊站多久,就像我小時候。一到學校,趕緊給母親打電話報平安,母親簡單重復的話語,我感受到了牽掛。母親的嘮叨里,充滿愛的情愫。母親在村口守望和門口送別的身影,總是在無聲靜默間,蒼老了容顏,厚積了思念。
好日子剛開始,母親卻老了。頭上那飽經滄桑的白發,臉上那寫滿故事的皺紋,手上那粗糙的像鋸齒似的老繭,還有那時不時貼在腳上的刺眼的`藥膠布……無一不讓我淚奔。歲月,你這無情的家伙!
歲月呀,請慢些,再慢些,讓我牽著母親的手慢慢走,直到我也變老。讓我的母親盡情地享受春光的明媚,夏花的燦爛,秋風的涼爽,冬日的暖和……歲月啊,以后請你溫柔相待,好嗎?
親愛的母親,您是我最唯美的遇見!
感謝母親把我生在黑暗中,那盞煤油燈引發了我對光明的驚奇與珍惜。同時也埋下了我對黑暗的驚恐與敵視。雖然現實中常遭受嘲諷和打擊,可我依然故我,仍然堅信:朝霞雖不能永駐,但落日終究不是結論。如果能幫一道閃亮的流星劃破冰冷的夜幕,如果能變成火炬燃亮一方空間,就是犧牲生命,我也無怨無悔。
感謝母親給了我單薄的身體,而且一點也不帥氣,沒有絲毫可以引起別人注目的“本錢”,我就省去了對淺薄媚俗者的"應酬,節約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緊緊抓住自我,不動聲色地澆灌自我,開放自我,這種生活很高雅,很充實,很灑脫。
感謝母親讓我在許多事上自立,使我較早地面對和承擔生活的貧窮和辛酸。在無依無靠中,我挺起了腰桿,學會了迎風行走。艱難困苦,鑄就了我追求美好生活的執著信念。在奮斗中,我的能力和智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與實現。
感謝母親是普普通通的勞動者,因此我不會成為吊兒郎當的公子或花錢如流水的少爺,更不會成為蠻橫無理的狂徒或欺世盜名的偽君子。從母親的勤奮工作中,我弄清了幸福的真諦;從母親的無私奉獻中,我弄懂了人生的意義。于是我熱愛勞動,勤奮學習;于是我有了無窮的源泉,無盡的希冀。
感謝母親的平凡!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3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向來重視家教。歷史上見諸典籍的家訓并非鮮見,為后人稱頌的也很多。而“不成文”,也是我國家規家訓的一大特點,成為日常生活行為規范的有機部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一些家風家訓中的精華融入新的道德建設中,許多膾炙人口的家訓,已經是“家家之訓”,形成家之風。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秘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于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為穩定的道德規范、傳統習慣、為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著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為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著大眾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為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為家風建設的有心人,才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干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于上行下效,領導干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為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為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范,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為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彌漫于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著家庭的進步與發展。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蘊厚重、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眾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標之一。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新形勢下重提家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家庭建設影響著社會建設,好的家風會帶動好的社會風氣。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家家有個好家風、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堅持下去,社會的正風正氣就會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的文明程度就會進一步提高。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4
我似乎總是在行走,在沒有遠途的跋涉。卻總想翻越丘陵去抵達心中的夢境。有時候歲月是疼痛的,日子像針尖般刺痛心房,每當痛的,累的,想哭的時候,我總是會習慣性的抬頭看看天邊那一彎明月,“它”掛在我心頭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觸,便會抖落一地的正能量。這正能量如鳥般,從天邊飛來,并借我一雙飛翔的翅膀,給我力量去前行。而那一彎明月便是我的家風!
我的性格品行習慣,因父母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都是爺爺教育指導我。在爺爺眼中,家風家訓體現了一種社會風俗,處事人情,對個人的道德修養且對以后的成長人品有著重要的作用。爺爺生活在毛主席的那個年代,所以總是會拿毛主席《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思想來指導教育我,久而久之我便將此看做是我的家風家訓。雖然爺爺教育我的內容沒有《顏氏家訓》中內容那么廣泛,基本上就沒有涉及到儒學,道家,佛家,史學等內容。但對我的影響就是那么深那么遠。
流年依然無恙,歲月寂靜如初,回憶往事,原本以為可能會遺忘的事情卻一件也沒能忘記。看著那張褪色的照片,那是我初二的時候,在暑假的一個下午,微風正好,陽光也是恰到好處,爺爺就在圓桌上練起了書法,雖然沒有懷素,張旭寫的那樣變幻無窮,疾風馳雨。但我從小到大對爺爺的書法一直稱贊有佳。在那天午后,爺爺的那席話對我的印象至深,也許那些道理感悟皆因于“書法”。爺爺那時候總是在講,書法要心靜,要目到,口到,心到。看虛無的水墨盡情游弋,這就是天然不雕飾。正如做人不需要勾心斗角,如果你真的有才華即便將自己隱藏,甚至躲到灰暗的角落,埋在積歲的塵泥里,依舊會發光,遮掩不去!因此要閑看天邊云卷云舒,笑看門前花開花落。也許就是自那以后我也慢慢愛上了文學,愛上了寫毛筆字。有時候翻看爺爺寫的字,總感覺似流水行云,仿佛在告訴我,一切的糾纏,世間的冷暖,生活的貧富,轉瞬即是煙云,何必在意那些碎小瑣事,退一步海闊天空!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我在親戚、同學、朋友眼里總是那樣開心向上。想想這一切,追其源都要感謝我的家風家訓,說的樸實一點那就是爺爺的教導。
其實爺爺是個有故事的人,有時候有些說不盡的記憶,但又感覺深刻的記憶變得模糊但又模糊的又那么深刻!我的爺爺年輕時就像紅塵中的一只孤雁,飄零人世,嘗盡情味。也許因為他的“執著與倔強”才會讓他被眾人所嘲諷和不理解,在爺爺的那個年代,下地干活,喂豬喂羊才是他所應該干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將讀書當成正業!但爺爺厭惡與自己同齡少年一樣無所事事,這樣注定一輩子死守農業,帶動不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當然爺爺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就在心中深埋下了“愚公移山”的理念,爺爺那時候有了爸爸之后,總是會講那些崢嶸時代的風云人物給爸爸聽,崇尚他們忍把熱血灑紅塵,甘拋頭顱灑熱血的高尚品德。教導爸爸要作一名有為國做貢獻的人,也許就是在爺爺的教導之下,爸爸也成功的成為一名商人,履行著爺爺對他的那句忠告:“規行矩步,安辭定色”。也許爸爸取得的這一切,追其源依舊是要感謝家訓家風!有時候,在農村就經常聽到對孩子的一種評語:“沒家教”或者“家教好”,真的有時候從一個人說的幾句話,走的幾步路,甚至幾個細微的動作表情就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家庭印記。想想在之前那個封建社會,一個人是否是世家貴胄還是山野村夫,一眼就能看出,為何?追其源就是一個人的.家風家訓。故此有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回想自己性格品行形成的過程,唯一感謝的就是有一個好的家風,現在我出門外出求學,爺爺在送我之前的那一晚說了好多好多,印象最深的還是臨行之前的那封信,爺爺在信中有段話是這樣說的:“其實人家都說人間就是劇場,那些穿行在凡塵的眾生,每日在忙碌地編排一場叫做生活的戲。我想我們在外不需要戴上人生的道具,只要記住做純粹潔凈的自己就成功了!”看了這段話讓我想了很多很多,有時候一個人孤身在外,在每個選擇的渡口會遇到很多難題,無論是對錯,我會選擇坦然面對,因為懂得一句話“世上沒有人虧歉你,所以無需抱怨任何人”。
謝謝生命中生存在這個大家庭中,遇到了我的家人,家中有個令我自豪的家訓,而我就是這樣幸運遇到了他們,成為了這樣一個被溫暖的人。愿我的好家風,家訓永遠傳承下去,繼續溫暖著一代一代的幸運的人兒..........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5
“勤奮勇敢,吃苦耐勞”是我們家樸素的家風。家風是一個家族的靈魂,它不是掛在嘴邊的嘮叨,也不是貼在墻上的名言,它是“不成文的”準則。一個人可以沒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祖上的萬貫錢財,可是一個良好的家風是無盡的寶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作為長輩,對養成良好的家風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孩子,良好的家風耳濡目染如影隨形,伴隨著熏陶著。
我的爺爺曾經是一名海軍潛艇兵,任南海艦隊某軍某潛艇軍士長。爺爺從小就是一位勤奮好學吃苦耐勞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連續跳級,從小學到高中只用了五年的時間,就以優異成績高中畢業。那時還沒有高考之說,高中畢業回家勞動改造,表現良好的'同學推薦上大學。爺爺深知家中兄弟姐妹多家庭貧苦,學習知識是改變命運的捷徑,爺爺努力參加勞動改造爭取上大學的機會。可是隨著國家發展政策在變化,第二年春恢復高考政策出臺,大學生必須參加高考,曾祖父無力承擔高昂的復習學費,爺爺也就沒有了再上學的機會,雖然現實是殘酷的,可是并沒有打倒爺爺堅強的斗志,轉念爺爺想到了參軍報效祖國。通過層層體檢選拔,爺爺最終入圍海軍潛艇兵南海艦隊。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海南島,還是一個荒無人煙待開發的島嶼。爺爺投身建設祖國南海,守衛祖國邊疆的最南端,十三年如一日兢兢業業。
爺爺常常告誡我們,從小就要學會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磨練意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幸福誰都會享受,可是吃苦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只有我們經歷了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必將成為真正的人才。“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它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的家風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6
每一個家庭都有屬于自己的家風家訓,而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家風家訓的熏陶中成長,家風家訓如同雨露般滋潤我們成長。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我健康茁壯地成長著。我的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的印跡:孝敬長輩、勤勞節儉、甘于奉獻。
首先來說說我的爸爸,聽別人說我的爺爺在年輕的時候,在戰場上犧牲了,當時我爸爸才十幾歲,往后的日子我爸爸就和我后來的爺爺共同生活,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在他們相處的近四十年的時間里,我爸爸對他就像是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從來沒有跟他頂過嘴,甚至連一點小小的爭吵都沒有,在后期爺爺生病,臥床不能自由行動的時候,是爸爸一直守護在他的身邊,照顧爺爺的飲食起居,他們兩個人的和睦相處也成為我們村里的一段的佳話。由于受到爸爸的身體力行的影響,在我長大成人后,同樣懂得了孝敬長輩是多么光榮和驕傲的一件事,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考慮父母的感受,多為他們分憂解難,不讓他們太為自己操心,在后期爸爸生病的時候,我也是盡心盡力的去照顧他,只是最終也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
再來說說我的奶奶及全家,奶奶是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人,她經歷了我們這代人想都無法想象的生活,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打我記事起,她就經常給我講述當時生活的苦,能吃上一口吃的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因此她在生活中是最為勤勞節約的一個人,家里面所有想要扔的東西她都要看看,是不是還能有什么別的作用,經常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我當時覺得是不是有點太嚴重了,當我開始上高中、大學的時候,隨著學費的增長,物價的上漲,我深深意識到節儉的重要性,雖然從小受家里的影響,自己也知道節儉,但是在上大學的日子里,爸爸為了讓我能夠在大學吃的好一點,放棄了原來比較舒適的工作環境,來到一線高溫的環境,僅僅是為了一個月多掙200元錢,為了能夠讓我在大學的生活更加寬裕一些,爸爸不辭辛苦,每天下班后回家幫媽媽干農活,而在這樣的高強度勞動下,全家人甚至一年到頭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會買上一兩斤肉,平時基本都是靠著自家地里面的糧食和蔬菜過日子,到了冬天和春天沒有菜的時候,就靠著提前曬干的'豆角、白菜、蘿卜等來應付,并且家里的飯菜從來都是,這頓吃不完,下頓再吃,從來沒有一個人舍得把它們倒掉,受到全家人這種勤勞節儉的生活品質的影響,我在大學也是刻苦學習,每天在保證吃好的前提下,節約每一分錢,在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我們的大學生活過的非常的順利,最終也順利畢業,找到工作單位。
最后來說說我的姐姐,在我姐姐16歲初中畢業時,當時由于中考沒有考好,但也能上個中專,那時候的中專畢業是包分配的,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但當時我11歲,馬上就要上初中,爺爺又重病在身,全家的收入只是爸爸每月的幾百元錢,還有種地賣糧食的錢,要是姐姐繼續上學的話,當姐姐上大專的時候我上高中,經濟壓力相當的大,就在此時,姐姐提出自己選擇不念了,說弟弟學習比較好,將來會有前途,希望出去打工,為爸爸分擔家里的負擔,雖然當即遭到了爸爸的拒絕,但是姐姐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家里人商量,最終家里仍然不同意,但她還是選擇了放棄學業,在城里的餐館里打工,和爸爸一起供我上學,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很可惜,也覺得自己虧欠姐姐和家人的太多了,我現在只有好好工作,才對得起姐姐及家人對我的付出。
這就是我家里的幾個故事,我從爸爸身上學到了孝敬長輩,百善孝為先;從奶奶和全家人的身上學到了勤勞節約,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創造財富,節約生活的一粒米、一滴水,匯聚出更大的力量;從姐姐身上學到了甘于奉獻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甘于奉獻自己的力量,奉獻自己的才華,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些良好的家風家訓伴隨著我健康成長。
目前我也是身為爸爸的人了,我一定以身作則,將家里的優良的家風家訓展現在孩子面前,讓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明白孝敬長輩、勤勞節儉、甘于奉獻是多么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7
我的家庭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家庭,也是極其和諧的一個大家庭。祖孫三代十余人,凡事都是商量而行,從未發生過爭執、齟齬,"兄友妹恭,尊老愛幼"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顯著標志。這些,都要歸功于我的父母——這個家庭的兩位"大家長".父親是轉業軍人,母親是隨軍家屬,他們沒有很高的文化水平,也講不出深刻的做人道理,但是他們言傳身教,無聲勝有聲,為我們晚輩們做出了榜樣,教育我們健康成長,形成我們家獨特的"家風".
"凡事都要有規矩".這是父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作為一名轉業軍人,他將部隊的優良作風帶到了家鄉。剛從部隊回來時我們一家五口擠在辦公樓的房間里,他毫無怨言;省廳領導來視察,他帶著去小飯館吃餃子,連酒水都沒有;哥哥與父親在一個單位工作,他從不允許哥哥辦私事、用私車;父親剛剛調動單位,哥哥結婚沒有婚房,他硬是讓哥嫂與我和姐姐擠在家里,而把剛騰出來的"三居室交給原單位……用他的話說,就是"不能占公家便宜。"父親也有他的缺點,性情過于耿直,在管理工作中經常得罪人。不止一次地有人去告父親的黑狀,他知道后總是一笑了之,從來不給人家"穿小鞋".有一次,一位員工因為一點小事跟父親大吵大鬧,而平時在家脾氣暴躁的父親卻一直在軟語勸說,給人的感覺好像怕她似的。恰好去找父親的我看不過去,與那名員工爭吵起來。但父親立即嚴厲地制止了我,把我推出門外。我不服,回家繼續跟他理論,父親僅用兩句話回答我,"大人不記小人過,身正不怕影子斜".父親外表一直保持著軍人的剛硬,威嚴,但是只有我知道,他的心底其實很柔軟。他經常資助老家的鄉親們,只要他們來找總是有求必應。每逢學校的學生有困難,他都會伸出援手,盡力幫助人家。有一個洛寧的小姑娘家境實在困難,他幫其申請減免了學費,還經常資助她衣物,為其聯系實習單位。后來小姑娘跑到家里要認為干女兒,被父親婉言拒絕。如今事情已過去幾十年,每逢過年過節,女孩都會到家里來拜年,真正成了我家的一門親戚。用父親的話說,就是"做人要善良,誰也難保不求人".
父親的一生過于節儉,尤其看不得鋪張浪費。一件衣服他穿了幾十年都不舍得扔,我們要給他買新衣,他會說柜子放不下。如今我們要給他買衣物,都是連威脅帶嚇唬地才能達到目的。我們兄妹從不敢在他面前說到飯店聚會、吃飯,說了肯定是挨訓,即時哥哥幾十歲的人也當小孩子一樣訓得毫無面子。就是父母親過生日偶爾去飯店吃一次,也是需要千請萬請才十分不情愿地參加,而我們從不敢跟他說花了多少錢。因為,他會心疼。
母親是在這個家中最為溫婉的一位,大字識不了幾個,但是雙手極巧。她自父親當兵時就開始照顧家里,從老人、小叔、小姑到孩子,為大家操碎了心。母親的雙手從未停過,做針線,縫衣衫,織毛衣,納鞋底,在我的印象中,沒有母親不會做的。一家老小的衣服鞋襪從未缺過,我和姐姐從小的衣裳也總是引領時尚。母親從未教育我們"孝當先",可是她將姥姥贍養到88歲無疾而終,將脾氣暴烈的奶奶贍養到103歲罹病而亡,據說她們的老衣都是母親一針一線親手縫制的。記得有一次父母在很晚的時候接到奶奶的電話,不顧夜深趕回孟津老家。我以為是很重大的事情,后來才知道,是因為父母給奶奶準備的常用藥找不到了,奶奶以為是從我家臨走前母親藏起來了,老人家大發脾氣,無人能勸得動,直到父母回去后從她的`包裹里把藥翻出來才了事。知道這事后,我很為母親不平。但母親說,已經習慣了,這已經不算是很委屈了。想奶奶一個纏足的舊社會婦女,那年輕時婆婆的威風肯定是很大的。心里為母親感到委屈的同時,也知道現在作為子女、作為兒媳我們要怎么做了。于是就有了公公重病時我的忙前忙后,陪護服侍,公公去世后我們把婆婆接來同住,給她買衣服,帶她出去散心。公婆的朋友們知道此事后都對我大加贊賞,而我卻不覺得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為,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行有規,心無愧",這是根據我家的家風整理出來的家訓。雖然沒有掛在墻上、印在紙上,但卻在我們一眾兄弟姐妹們心中牢牢扎根。父母的所作所為,就像一面鏡子,促使我們經常地正衣冠,慎言行。身邊朋友不斷有人夸我們兄妹們感情好,姑嫂相處和諧,這都要歸功于我們共同生活的這個大家庭的熏陶,歸功于兩位大家長的身教。是他們教會我們勤勉節儉、善良正直、孝順老人、善待他人這些做人最基本的道理,從而使我們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能夠出泥不染,保持著心底的那一份柔軟,保持著待人的那一份信任。而我們,也要把這種行為、這種精神傳承下去,傳給我們的子孫后代,讓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精髓發揚光大,永不磨滅!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8
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風、家訓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健康成長、出類拔萃。我的家風、家訓可以引用《弟子規》中的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來概括。
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長河中,一直有許許多多孝敬父母的典范,讓人們津津樂道。中外古今,都有孝敬父母的典范。
在我的家庭里也一直演繹著百善孝為先、兄弟姐妹互助友愛的傳奇佳話:記憶里爸爸媽媽從未和爺爺奶奶因為什么事情紅過臉,更別提爭吵了,我就是在充滿互敬互愛的幸福環境中成長的。我們家在飯桌上一直延續著長輩先動筷子的吃飯傳統,在小時候那個物資比較缺乏的時代,家里每每做上一頓好吃的,媽媽總是先給爺爺奶奶盛上一晚,然后才輪得到我們。媽媽的理由是爺爺奶奶年紀大了需要加強營養,我們小孩子正在長身體也要吃好一點,爸爸媽媽總是舍不得往自己碗里夾,這些細節都被小小的我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現在我也成家有了孩子,這些細節也在我的另一個家里上演,我要讓"孝"字潤物細無聲的滋養著孩子的心田。
記憶最深的是20xx年的初夏,奶奶做了切除子宮肌瘤手術,爸爸因為工地工期趕得緊回來三天就又返回杭州。伺候奶奶的重擔全落在媽媽肩上,媽媽日夜守候著奶奶,怕天熱傷口感染,就不停的`幫奶奶擦拭著身子,換洗干凈衣服,還變著花樣的給奶奶做著營養餐,那時我們姐弟幾個都在上學也幫不上什么忙。看著媽媽因為操勞而日漸消瘦的面孔,我開始嘟囔著姑姑們也不回來伺候兩天奶奶,媽媽聽見了嚴厲的呵斥我住嘴。我替她覺得委屈她反而訓斥我,我當時難過急了。媽媽給我拉到一邊輕言道:"你的姑姑在外地做著生意,眼下正值旺季也是缺人手的時候,不要驚擾他們,你的奶奶也要打電話給她們都被我攔回去了,相信媽媽能行的。"奶奶比較胖,肚皮的脂肪厚導致傷口長得很慢,近一個月奶奶才能下地走,奶奶逢人就夸她有一個好媳婦比親閨女還要親,我想這也是她和爺爺能幸福的安度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我們兄弟姐妹也一樣孝順著我們的爸爸媽媽、公公婆婆,他們都辛苦了大半輩子了,作為子女多一些陪伴是孝順;經常打一個問候電話是孝順;給父母過一個簡單而溫馨的生日也是孝順;聽爸爸媽媽拉拉家常嘮嘮嗑同樣是孝順……這種"孝"風將代代相傳。
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要謹慎、做到誠實守信。父母常告誡我們言語謹慎,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在團體里不要搞是非人我,行為上要誠實守信。我的父母也是用行動詮釋著"謹信"兩字,遇到鄰居有鬧矛盾的一定會盡力勸和幫助別人快速化解,也從不用別人的家庭瑣事撥弄是非。因此,我們家的人緣關系特別好,來串門的人絡繹不絕。
我的父母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是誠實守信,在我要上高二那年的開學季,正值收水稻的農忙時期,爸爸托付我拿著存折去銀行的柜臺取我們姐弟三的學費,記得當時是要求取了三千元,因為急著趕回家的班車(從村里到鄉鎮的班車半天往返一次),我沒有清點錢的數目就離開了銀行。回到家我拿出錢給爸爸,爸爸仔細的清點了一下數目又核對了存折上的取款明細,驚叫道:"哎呀,不好,銀行工作人員多給錢了,還是五百!"我也很驚訝,怎么會有這等好事降臨到我頭上,可是還容不得我多做一會美夢,爸爸就拽出他的二八自行車急急的和正在盛飯的奶奶告別:"娘,我來不及吃中午飯了,我得先把這多余的錢給人家送去,不然等人家盤賬對不住數目,該多著急啊!"不等奶奶回話,這個從早六點就收稻子到現在還未來得及吃上一口中午飯的爸爸就飛也似的騎著他的二八自行車趕往離家15里地的鎮農行了。那個算錯帳的銀行工作人員在第二天還登門道謝:"大哥,真是謝謝你,我這兩天身體不好,頭老是暈乎乎的,多虧你及時把錢給我退回來,不然我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真的謝謝你!"一個跟母親年紀相仿的女人不停的道謝,憨實的爸爸咧嘴笑笑說"不值得提,這是做人的本分,誰都有疏忽大意的時候,妹子以后小心點就行了。"簡短的幾個字卻是留給我們姐弟的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財富。
現如今我的弟弟本著"信"之道經營著自己的生意,我和妹妹都成了被賦予巨大使命的教師,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本著謹慎言行、誠實守信的理念接人待物。我們也以此訓誡教育著我們的學生和自己的孩子。
有人說家庭教育是孩子最好的大學,幸福也會代代相傳的,這讓我深為信服。好的家風、家訓,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和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9
如果家是一片深藍的夜空,那么家風就是這夜空中閃爍的群星,熠熠生輝;如果家是一片無垠的土地,那么家風就是這土地上鮮活的生命,勃勃生機;如果家是一片慢慢的花海,那么家風就是這花海中的芬芳,沁人心脾。 眾云:“家風好,家族興。”家風是一個家庭乃至家族長期積淀下來的文化素養,也是象征著家之德、家之美、家之夢等的文化素養。如果一個家庭中家風不正,那么所有的成員的道德修養就不能算高;又如家中來了外客,若家風不正,即使你家中裝飾十分昂貴、奢華,客人也絕然感覺不出來這個家美在何處;家風不僅僅是規范家庭成員的行為,還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可以說它是一個家庭的共同夢想)家風不是白紙黑字,但它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并改變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
但實際上,家風帶來最重要的——是幸福。
幸福是一個家庭和諧發展的根基,如果說幸福是每一位家庭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那么家風就是實現“幸福”這個目標的'最好途徑,在我的家中,弟弟和我盡管有時會有點小頑皮,但我們都懂家風、護家風。以至我們家極少發生沖突或矛盾。一家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努里拼搏,換來的幸福在家中被家風守護而不被破壞。我想這樣的幸福才是最長久,最穩固的。
小家匯成國家,小幸福匯成國幸福。倘若每一個家庭能有一個端正的家風,那么每個家庭都能幸福起來。如果每個家庭幸福起來,國家也就幸福起來。如此下去,幸福代代傳,我堅信中國一定能建設的更美好! 傳承優良好家風征文5
人們都說,家長是最好的老師,我回頭看看走過的路,一想,可不是嗎?爸爸媽媽在我犯錯的時候會安慰我,讓我積極改正。父母教育我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下面我來給你講一講吧。
有一次,我正在看書,這本書足足有200多頁,有十幾萬字,我看得津津有味,但我看得很快,三個小時就會看完了。結果,爸爸發現了以后,我以為爸爸會表揚我,反而我被爸爸批了一通:“你難道不知道看書要認真嗎?如果你只看個熱鬧,還看書干什么呀?”然后,爸爸語重心長的說:“看一本書就得認真看,不能光湊個熱鬧。還有在看書的時候,要看完整的一個故事。看出這個故事里的道理,而且得知道用到哪里,如果只說不做,等于沒有知道,只有知行合一,才算是知道。”聽了爸爸這么一說,我才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以后看書要認真思考,學以致用。
還有一次,我對老師,作業布置太多而苦惱,媽媽知道后,告訴我說:“老師也是為你們好,因為你學習是給自己學的,不是給老師學的,而你學過的知識別人永遠也拿不走。”聽了媽媽的一席話,才明白了老師為什么布置作業了?他是為了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認真完成家庭作業,是我們學習的重要方法。
父母是我的人生中最明顯的指路牌,所以,讓好家風好家教,繼續傳揚下去吧。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10
你若問我,什么是家風?我會說:我的家風是一本無言的書。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渾然不覺中潛入我們的內心,滋潤著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習慣和行動準則。
我的家風首先是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誠實,作風要樸素。
從我懂事起就懂得看到長輩主動起身迎接,代表長幼有序。有客人來訪應主動打招呼。離開家和回家后一定要先和父母打招呼。若外出一定會告知父母去向并在規定的時間回家。小的時候我總會看到家中來客時,父母熱情起身相迎,遞茶倒水端水果,還會準備一桌家中最好的飯菜盛情款待,我知道了與人為善,善待他人便是善待自己的道理。父母的言行示范讓我懂得了尊重他人從尊重家人做起。至今,這些習慣在我的三口之家仍然延續著。
自我記事起,父母對生活、工作的態度和熱情,就已經開始對我今天整個人生的成長、成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的父親從浙江大學農學院畢業后分配瑪納斯,畢生致力于瑪納斯縣農業種子培育和繁育工作。小時候,父親一直在基層蹲點很少回家,我們只有在每月發工資時才能見到父親一面。而我的母親一人承擔著家中所有的事務,工作也極其繁忙,經常是回到家中我們早已進入夢鄉。那時的我們,還不理解父母為什么這么拼命工作,感覺較少關心教育我們。我上初一時,媽媽住院了,在做午飯時我的左食指被切傷,在送飯的途中,騎著黑色加重28式自行車,急駛在通往醫院的路上,然后,狠狠的摔倒在明晃晃的冰面上,飯菜撒了一地,看著滿地狼藉的飯菜,那一刻,一股強烈的無助感奔涌而出,我在空曠的巷道中,放聲大哭,那一刻,所有的委屈無助全部迸發出來,哭完,擦干眼淚,收拾好心情,再次帶飯給媽媽送去,仿佛曾經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事情雖然過去了,但那時的我一直無法理解父母為什么只是一味的工作,卻總是忽視我們。后來,我參加了工作,尤其是后來成為一名黨員之后,才逐漸發現作為黨員的父母雖然說的'少,卻用他們的行動,他們的身體力行教育、影響著我們,示范了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用無聲的行動告訴我們心中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是什么。理解了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品質。父母給我們樹立了認真負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榜樣。同時我也漸漸感受到,原來小時候父母什么事情都讓我自己做主,是在給予我充分的自由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鍛煉了我獨立自主的能力,培養了我更加完善的人格,對我以后,不管是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的整個人生、人格的成長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在我們的家中,父母說教不多,并不是他們對子女不關心,不教育,放手不管,而是父母用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方式,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我們,影響著我們,使我們健康、獨立、樂觀地成長起來。
我的家風再就是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承,做一個有文化、有知識的勞動者。
從我記事起,就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工作之余,盡管工作很累,也在堅持學習、讀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76年的秋天,我的父親在基層工作中,腰部摔傷導致骨折,在床上的3個月,仍天天堅持看報、讀書。如今,我的父親82歲高齡,仍然每天按時收看中央新聞、海峽兩岸節目,拿著放大鏡看報、讀書、做筆記,思維依然敏捷,記憶力依然很好,對我們談起政治、歷史、國事,依然思路清晰,興奮開心。如今,我們都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我們家族中的3個孩子也依然喜歡讀書,家人之間遇到好書會互相推薦、傳閱。我曾在“我喜歡這樣書香彌漫的家庭”一文中寫道:“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十日不讀書,面目全非。一個愛讀書的人,不會流于平庸,不會缺乏思考,更不會人云亦云。”父母的身教,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總要有點信仰和精神追求。我家的家風,早已經內化為我們靈魂深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化成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11
今晚,沒有自習,無須梳頭,無須整裝,一切都變得清閑、慵懶起來。我不喜歡城市的燈紅酒綠,這種繁華似乎過于喧囂,容易令人在狂熱的夜生活中迷失自我。在這偏遠的小鄉鎮,一呆就是二十多年,我已習慣了這里獨有的寧靜和清新。而這種環境正好適合讀書和寫作。工作之余靜賞紅塵美景,呼吸沒有煙塵的清新空氣,品品茶,聽聽音樂,抑或捧起心愛的書本,進入自由的閱讀狀態,累了,放下書本,靜立窗前,看鳥兒自由翻飛,天邊云卷云舒,這對于我來說是再愜意不過的事情。想著今晚又可以好好獨自享受這美好而又寧靜的夜,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舒暢。
晚飯過后帶上一本書漫步于校外叢林,一邊賞景,一邊對生活作一下理性的思考。現在已經是陽春三月天,然而我竟忽略了。暖暖的夕陽余暉穿透了整個身體,一直暖到心臟的最深處,我想這就是一種溫暖的心情。望著遠處的田野,似乎有新的生命在萌動,春的氣息已撲面而來。生命如此的神奇,而我卻差點忽略了這個季節,然而生命卻不會因為人們的不關注而停止不前。它們在走,不管是什么樣的環境,不管有沒有雨,有沒有風,一直在頑強的生存。想到自己,有時因為工作、生活的"不順心,而心生抱怨,止步不前,在這些不息的生命面前,我有些汗顏!我想,無論今后我生命的天空如何陰晴變幻,我都要心向遠方,迎著太陽,沐著風,和這一個個不屈的生命結伴而行,讓自己的生命里永遠都有一抹真正屬于自己的不敗的綠色。真是有春天的地方,就有希望啊!
走累了,坐下來,看著不遠處因采礦而日漸裸露的荒山,聽著那陣陣揪心、刺耳的機器轟鳴聲(這也許是這塊凈土中唯一一處最敗的風景,最不和諧的聲音),我想。為了眼前一時的蠅頭小利,而犧牲后世子孫幾代人的幸福,這鼓的錢包里真的能盛滿真正意義上的幸福?每每想起曾經有這么一天,一個學生拿著作文本,笑得一臉燦爛,用溢滿童真快樂的語調對其他的同學說:“這是老師批的!”因為,他的作文被我用紅筆描了許多,且得了“96”分外加“優”。這時,我的`心里濕漉漉的,我想那就是幸福感吧。一個紅對勾,一朵手折的小紅花也許就能讓一個孩子擁有了全世界。推己及人,我想如果換做我們什么事情都能夠簡單些,或許幸福來的就更容易些吧。
想到這二十幾年,生活雖然比較清貧、寂寞,但生活在孩子的那種透明的世界里,沒有孰是孰非的面紅耳赤的爭論,沒有明爭暗斗的爾虞我詐……只有雨打芭蕉的清靜,我亦感到幸福與滿足。細細的品來,繁華三千,富貴也好,貧窮也罷,只不過是一場過眼煙云。在教育的這塊晴空里,無風無云無雨,拋開世間繁華,拋開煩惱怨嘆,只有自己一顆純凈的心,簡單從容,就像這水滴成弦,須用簡單、毫無利欲之心才能聆聽成是美妙的樂音!
陽春三月天,也有讓我始料不及的時候,剛才還暖陽斜照,一會兒就下起了雨,雖小樹林離校不遠,我疾步回走,但還是受到了雨的眷顧。不知怎的,我非但不懊惱,反而一身清爽。這一刻,我嗅到了雨襲煙塵的芳香,似乎也看到了被雨水洗禮后的更藍的天,更綠的葉,更美的虹,更蓬勃的生命,更純凈、透明的世界!
人生又何其不是如此,在歷經了世俗塵埃的沾染之后,如能去掉浮華和貪念,對生活不寄予過多、過高的奢求,最終能得到良知和道德的凈化,又何愁我們的生活不簡單、不充實,人生的天空不亮麗、不精彩!
回房后,隨意地翻看手中的《意林》,任思緒一如草原上的野馬自由馳騁。突然有這樣一段文字映入眼簾:“小時侯,幸福是一件東西,擁有就幸福;長大后,幸福是一個目標,達到就幸福;成熟后,發現幸福原來是一種心態,領悟就幸福。”
我雖不敢妄自定義幸福究竟是什么,但是我卻知道平和、健康、良好的心態是滋生幸福的沃土,得到它其實也很簡單。
聆聽自然、感受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甘清貧、寂寞,懷揣純真,平淡從容地工作,你就能得到幸福!
拋卻過高的物欲,懂得感恩,積極、有愛地生活,你就能得到幸福!
滄海之大,生命如滄海一粟。人的一生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而這一生誰又會不想幸福地度過呢?在這空氣日益污濁,物欲日益橫流,幸福指數日益下滑的今天,人們的眼睛開始迷亂,有許多曾經美好的東西日漸同化甚至是遺失。但此時,雖注定今生必將與清貧結伴,與寂寞為伍,青春只能在三尺講臺上揮灑的我們,應時刻保持清醒,擦亮眼睛,不觸碰道德的底線,不放逐欲念的惡魔,方能守住清貧,守住純真,守住希望,守住心底的純凈和良知……這樣,我們就一定能得到并守住屬于我們的幸福。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12
我出生在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橋頭鎮一戶農村家庭,在我成長過程中父母經常教導我,“人家待你好,你得記住,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第一次聆聽了媽媽的教誨,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感天動地,就是一句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媽媽的一言一行在我小小的內心里播撒著與人為善、知恩圖報的種子,簡簡單單的做人道理,也伴隨我一路走來。父母對長輩的孝順可是全村出了名。在我看來,家風是一本無字的書,言傳身教是重要的傳承渠道。家風是敦親睦鄰的一劑良方,母親是維系家族孝道的核心力量。
父母這代人從小接受過嚴格、正統的家庭教育,他們雖然沒有給我多少物質財富,但他們樸實的作風和寬厚的胸懷一直令我們耳濡目染,是今生享用不盡的寶貴財富。在我看來,家風是育苗的土壤,我們子孫后代在它的庇護下茁壯成長。
我上初中時,有一次期中考試完,回家后,母親從我怏怏不樂的神情中覺察了我考試的失利,但她只是淡淡地問了聲:“考得怎么樣?”當得知我的化學尤其差時,母親翻箱倒柜找出她的化學書,輕輕地拂去封面上的灰塵,一頁一頁地陪著我溫習,嘮叨著學習化學的方法,我一一點頭接受。
我上高中時,家境貧困,每周母親為我準備好一罐腌菜,是我一星期的下飯菜。在學校吃飯時我帶上飯盒到食堂打上一碗米飯,回到寢室,然后打開腌菜罐。一天,我照例在寢室中吃飯,班里有名的兩個“闊佬”進來了,當他倆瞧見我的腌菜罐時,不禁放聲大笑。那笑聲怪怪的,其中一人竟將腌菜罐像球一樣向空中拋起……我的臉由白變紅,內心由窘迫變成憤怒,隨著咣當一聲,腌菜罐掉在地上摔得粉碎,我僅存的一點自尊也被踐踏得煙消云散,忍無可忍的我揮動拳頭和他們扭成一團……當我鼻青臉腫地回家把一切告訴母親時,母親卻生氣地打了我一巴掌,比起打架所受的.傷,這一巴掌實在微不足道,但從未掉過淚的我卻止不住洶涌的淚水……片刻,我哽咽著抬起頭,竟發現母親也哭了。母親忙將淚水拭去,“孩子,媽何嘗不心疼你,但你要明白咱家的難處,你現在吃腌菜,就是為了以后不再吃。如果現在你連這點苦、這點氣都受不了,那你就得一輩子吃腌菜!……”那天,母親說的每一個字都牢牢地刻在了我心里。從此,我還是捧著腌菜罐去上學。面對那些驚詫的目光,我已不在意,更不自卑,因為我心里,有那一罐罐腌菜里母親對我的殷殷期盼和濃濃的愛……
后來我考上煙臺師范學院。剛來大學時,一個室友感冒臥床不起,我告訴他:“買飯打水我就包了!你好好吃藥打針,其余的不用管!”室友非常感動,后來和我也成為最好的朋友。除了幫助身邊的人,對于陌生人我也會出手相助:幫助陌生人撐傘,攙扶老奶奶穿過人行橫道……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發現,當我幫助、回報他人時,內心也會感到無比的舒暢、快樂。
走上教育教學崗位以后,我以深深感恩的心來珍惜崗位。感恩是我做人的根本,是做事的基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的基本良知。從參加工作時教學經驗的空白到現在有點工作技能基礎,離不開學校給我的鍛煉平臺。熟悉工作進入角色,離不開領導的鼓勵和同事的幫助。在工作中的培訓機會、實踐機會、評職稱等,都離不開領導的培養,離不開學校這個工作舞臺。
感恩,是一條人生基本的準則,是一種人生質量的體現,是一切生命美好的基礎。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對許多事情就可以平心靜氣;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可以認真務實地從最細小的事情做起;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能自發地真正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氣中,人們就能正視錯誤,互相幫助。有什么樣的家風,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家風是祖輩留給我們賴以生存的一張網,讓我們在茫茫人海中撈起晶瑩的品格。家風是一口無言的井,需要我們飲水思源,默默為之守候。
與人為善,領悟懂得感恩。我慶幸我有這樣一個有著好家風的美麗樸素的家庭。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相關文章:
傳承優良家風征文02-18
關于傳承優良家風征文06-25
[經典]關于傳承優良家風征文08-23
關于傳承優良家風主題征文05-28
新時代傳承優良家風征文11-12
2022新時代傳承優良家風征文11-12
關于傳承優良家風主題征文(優選)10-16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08-31
以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02-18
傳承優良家風爭做時代新人征文【經典】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