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讀書征文通用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征文吧,征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征文的出現。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征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經典讀書征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讀書征文1
一本好書,一生財富。閑暇之余,我喜歡讀書,拾一縷優雅的清風,伴一輪美麗的月色,傍著柔和的燈光,輕輕翻動書頁,走進字里行間、走進墨香飄溢,任憑那些美麗的文字輕輕叩動心靈。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這本書詳細剖析了華為成長和走向成功的歷程,同時又居安思危,拋出了下一個倒下的是不是華為的嚴肅問題。任正非25年前白手起家創建華為,年銷售收入高達2200億人民幣,成為全球第二大通訊供應商、中國唯一一家進入《財富》全球500強的民營企業。回望華為走過的路,令人感慨萬千。一位68歲的商業思想家, 25年來,帶領著他的團隊,秉承“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常識與真理,牢記“華為明天就會垮掉”的信條,頑強拼搏、砥礪奮進,歷盡磨難、風風雨,創出了讓世人稱奇的業績。他的成功,他的奮起、他獨到的管理文化,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深深思索,并要認真學習。
學習華為,就要學習他客戶至上的`理念。“顧客就是上帝” 的核心價值觀,在書中被有趣的描述為“眼睛盯著客戶,屁股對著老板”,并在工作中,真正去踐行這一是理念,真正去分清客戶和老板孰輕孰重。為了客戶,華為不惜血本,甚至租用直升機和商用專機接待;為了客戶;一個堂堂的老總經常一個人坐飛機出差、直接乘出租車到酒店;為了客戶,華為不惜花巨資從IBM引進流程,花了十幾年逐的更新公司的流程。作為我們**公司來說,也要向華為那樣,情牽客戶、心系客戶,時時為客戶著想,認真聽取客戶的意見和建議, 特別是要做好售后服務,客戶的一個電話,一個短信,我們都要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以最短的時間,讓客戶真正享受到我們的服務,讓客戶真正的體會到我們的真情和誠意。
學習華為,就是要像華為公司一樣樹立危機意識,長期“堅持艱苦奮斗”。如今,我們的公司正處在轉型提升的關鍵時刻,來不得一絲的大意,容不得任何的疏忽,千萬不要認為,公司形勢大好,就可以想怎么樣就怎么樣,就可大手大腳、甚至可以浪費。工作中,我們一定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路,堅持節能降耙,把每一份錢都花到點子上,把每一分錢都要用到刀刃上,而對我們每一名員工來說,要真正從崗位做起,從現在做起,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
學習化為,就要學習華為堅不可催的團隊理念。多年來,華為沖出重圍、贏得先機、闖出天地,靠的就是大家的團結一致、凝心聚力。在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時代呼喚團隊合作精神。因為有了團隊精神,才能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整體戰斗力,才能產生出“1+1〉2”的綜合效能。“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 發展靠你我,輝煌靠大家,在**公司這個大家庭里,合作就是人人獻愛心、個個出力量;就是合拍共振、變掌為拳;就是重活搶著干,累活爭著做;就是要卯起勁來工作,聚起神來干活,只有如此,才能使得小愛集大愛、小力聚大氣、小責匯大責,匯成江河濤濤,集成壁立千仞,迎來公司的跨越發展、輝煌明天。
經典讀書征文2
記得有一年放寒假,媽媽帶我坐火車去山東。媽媽裝了一大包衣服以及生活用品,我非要拿一個小包,裝上了幾本書。媽媽說:“拿書干什么?在車上看書會暈的!”“沒事兒!”我連忙回答。
到了車上,車開了,從北京到山東大約要4、5個小時,車上的人大多在睡覺,有的在玩手機,有的在聊天。我拿出了書,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果然,看了半小時,我就暈頭轉向了。
我的床頭放著一個小柜子,上面放著一大摞書,有《上下五千年》,有《昆蟲記》,有《十萬個為什么》……
一天,我坐在桌子邊讀《昆蟲記》,當看到螳螂的圖片時,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螳螂的身影。
突然,我聽到媽媽在叫我去吃飯,我便說:“等一會兒!”這一等就是半小時,爸爸媽媽都吃完了,又叫我:“吃不吃了?都涼了!”這時,我才去吃飯。
一種特殊的感情,此后我的每一天都生活在書的世界里。每天一放學,我就連忙跑回家快速地完成作業,然后就貪婪地讀著那本使我如醉如癡的書。
在書的陪伴下,我的讀書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書現在已成為了我最好的伙伴,它的故事又像磁石一樣吸引著我。有一次,媽媽怕我只管看書耽誤學習,然后就把我最心愛的書統統藏了起來,我為了找我的書就像孫悟空一樣的“大鬧天宮,”把家里的每個角落都翻了一遍,媽媽知道后,無可奈何地把書歸還給我了。
我從小到大最喜歡的就是讀書了,我真想走遍天下以書為侶,如果你獨自駕舟環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哪一樣?一幅美麗的`圖畫、一本有趣的書,一個八音盒還是一只口琴……似乎很難做出選擇。如果你問到我,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會選擇一本書”。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自從我開始認真讀書以來,我的作文水平和閱讀能力飛速提高,不僅如此,我的想象力也大大豐富了。現在,書已經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經典讀書征文3
今天,我們如約地迎來了全國《珍愛生命健康成長》讀書征文活動總結大會。在這次活動中,我校現三年七班的xx同學一舉奪得了全國青少年《珍愛生命健康成長》征文比賽金牌,實現了我市金牌零的突破。這是xx市的驕傲,這是xx區的驕傲,這更是我們中學的驕傲。
回首一年來的讀書活動,我們深感欣慰的是活動使學生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增多了,他們對生命內涵的理解加深了,也同時展示了我x中人的風采。通過活動的開展,我們受到了更深刻地啟示:無論什么時候,要想讓生命閃光,就要珍愛生命,保護家園,保護地球,做世界的主人。
為了使今后的工作再上一層樓,現將此次活動從三個方面總結如下:
一、領導制定方針策略,架設舞臺,創造時機
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在全國開展“做五好小公民─珍愛生命健康成長”讀書征文主題教育活動。我校作為xx區中學的代表參加了這次活動。校黨支部、團委、校關工委的領導對此項活動高度重視,專門召開領導班子會議,共同商討、研究、部署,并成立了由書記、校長、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親自掛帥的領導小組。組織全校師生共同閱讀《珍愛生命健康成長》一書,讓師生對此項活動有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理解。讓學生們認識到:珍愛生命、健康成長不僅要關心個人,還要關愛他人,不僅要關心集體,還要關心社會乃至整個中國世界。
與此同時,學校還成立了“三組”:由全校語文教師參加的指導小組;由離退休老同志參加的課外輔導評審小組;通過致家長一封信的形式,讓全體參加讀書活動的學生家長,了解開展這次活動的重要意義,同時,對這次活動給予了大力支持,并自愿的成立了家長評審小組。
結合實際情況,擬定主題,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為主線,注重研究新型的科學的教育模式,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動活潑的形式,加強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開展“珍愛生命遠離毒品”、“關注生靈熱愛鳥類”等主題班會;在全校輻射鋪開不同主題、不同層面的主題團會;把思想道德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有效地結合起來,幫助青少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注意架設舞臺,創造時機,為青少年學生創設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通過開展爭做“五好小公民”活動,提高學生的素養和公民意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的心理,珍視生命,茁壯成長。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升華教育培養結果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了達到讓學生增長知識,鍛煉自己的.目的,在活動中,鼓勵學生寫出詳細的讀書報告。為了切實落實關工委組織的“珍愛生命健康成長”讀書征文活動,積極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我校組織初二、初三1628名學生參加到活動中來。語文教師積極組織,認真指導、批改,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水平迅速提高。
為了切實貫徹、落實全國教育部關工委組織的“珍愛生命、健康成長”讀書征文活動,學校利用板報、墻報、廣播、班團隊會、演講等形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此次參加征文的優秀稿件達300余份。金獎獲得者麗萍同學自己就寫了兩篇讀書體會,向這樣的同學還有李霞等等,首先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們進行二次修改;然后經過我校各級評審小組公平、公正、公開的評選,評選出32名“讀書之星”;最后指導學生們練習演講,進一步推動讀書活動向縱深發展。我們把32份最優秀的征文作為全國的參賽作品,上交市教育局關工委,統一參加全國比賽,并獲得驕人成績。其中,獲金獎1人,銀獎2人,銅獎5人,優秀獎8人。隨著爭做“五好小公民”活動的深入開展,在我校形成了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氛圍,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質,增強了學生的公民意識,使學生們懂得要珍視生命,科學防治及戰勝各類疾病、自然災害,戰勝傳統陋習,培養健全人格。
三、活動引發了師生們對生命的思考
正直當今學生對生命比較漠然,不懂得如何去珍惜生命,不懂得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創造價值之時,全國關工委如沐春風地在全國召開了《珍愛生命健康成長》讀書征文活動。
通過這次讀書活動,我們廣大學生深受教育。引發了對生命的深刻思考。從廣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并不是屬于我們自己的,而是屬于我們祖國的、大家的。同學們深深地領悟到生命的重要意義。生命并不是因為它的價值而顯得可貴,而是因為它的希望而可貴,屬于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短暫的生命歷程中,交織著矛盾和痛苦,充滿著求索與艱辛,遍布著荊棘和坎坷…,只有珍愛生命,把握自己,才能拋棄渺小、可悲、失意和挫折,擁抱偉大、豐富、幸運和重塑。只有珍愛生命,才能健康成長。
今后,我們要以這次讀書活動為契機,在全校開展“多讀書讀好書”的活動,內練自己,提高整體素質,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經典讀書征文4
太陽是幸福的,因為它光芒四射;海也是幸福的,因為它反射著太陽歡樂的光芒。——高爾基
塵世間有多少種人,就有多少種對幸福的感悟。一個人的幸福感,不是來自豐衣足食,而是來自內心的豐盈,來自安暖的心境,幸福如飲水,冷暖自知。我們總喜歡在別人的幸福中仰望,一回頭,卻發現自己正在被別人仰望和羨慕著,其實幸福無處不在,一縷晨風,一米陽光,一抹微笑,都是幸福的源泉,真情的動容,一直流淌在心底,在某個薄涼的時刻,瞬間溢出,那些鐫刻在生命平仄韻律中的溫暖與感動,便是生活留給我們的幸福痕跡。
幸福是抽象的,我們看不到也無法觸摸;幸福是公平的,與金錢不成正比,與地位毫無關系,更不受種族、地域和性別的限制。其實,幸福很簡單,它是相對于苦累工作之后,母親的一桌熱菜;是辛勤耕耘后,領導的一句肯定;是生活不順心時,朋友的一句問候一個擁抱。人在不同的時期,對幸福的追求也不盡相同。
幸福——依托責任而存在。
作為剛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褪去一身學生的稚氣,幸福的含義也不再是傲人的成績單和收到中意學校的錄取通知書;而是多了責任,對工作負責,對家庭負責,對自己負責。平凡的周末,買好新鮮的蔬菜,照著網上找來的千人點贊的.菜譜,以風卷廚房之勢,手忙腳亂的做好三菜一湯,看著老爸老媽吃著自己的手藝,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幸福;其實幸福很簡單,它可以是一杯熱水,一句出門前的提醒,也可以是生日當天出其不意的一束鮮花。在家庭的定義中,幸福就是在家人需要你的時候,及時的站起來為他們遮風擋雨。
作為職場新人,一切都要重頭學起。做好經手的項目,盡快掌握工作流程,這都是我們的責任。當順利完成一項任務的時候,小小的成就感讓我們覺得幸福。
一個人不單單屬于自己的家庭、工作,更是一個社會人,要對自己生存的社會有所擔當。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對這個社會最大的貢獻,再創造個人價值的同時,也要有社會責任感,大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個體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
幸福——因感恩而真實。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每天我都要無數次的提醒自己我的內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勞動的基礎上。我們必須竭盡全力,像我們曾經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樣,做出同樣的貢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感謝今日所得到的一切,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感謝單位給了我們一席之地,可以讓我們在社會立足;感謝身邊給予我們職場新人幫助的同事和朋友;更感謝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去體味自身的快樂與悲傷。人的心就這么大,當你裝下知足的時候,就盛不下欲望和怨恨。
我們就在得與施之間感受著幸福的含義。
做一個溫暖的人,做一個簡單的人,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灑脫的人,做一個微笑常掛嘴邊的人,做一個把快樂放在心上的人。所不能左右天氣,我們可以改變心情;若不能改變容貌,我們可以展現微笑;若不夠聰明,我們可以學會努力。在寒冷中學會找尋陽光的溫暖;在雨天學會為自己撐傘;在繁華處學會找尋陰涼;在喧囂中學會獨守清歡。我們需要腳踏實地的享受平凡的生活,不奢望,不過分期待,盡力就好。不要走得太快,偶爾停下來看看沿途的風景,學著生活,而非活著。
燃一盞心燈,照亮生活每一個黑暗的角落,借時光的手,暖一樹花開,即便會衰落,我們也曾燦爛過,即便會失去,我們也曾擁有過,即便會凋零,我們也曾盛放過。善良著,柔和著,便溫暖著;經歷著,感念著,便幸福著。心若年輕,歲月則不老,無論時光如何流轉,守住心中的那一集春暖花開。
這,就是我們的小幸福,沒有太多的轟轟烈烈和激情洋溢,它們就存在于簡單,平凡的生活之中。
經典讀書征文5
無論是清新彌漫的早晨,還是遍地余暉的傍晚;無論是姹紫嫣紅的花間,還是流水潺潺的山野;無論是雍容華貴的臥室,還是書香彌漫的書房…… 捧著書,用心品味,擁抱書,盡情享受。書,我的朋友,我的至愛。
書啊,你是一場及時的甘霖,洗去我心靈的塵埃;你是一陣柔和的春風,撫平我心中的創傷。你不是鮮花,卻同樣散發著陣陣芬芳;你不是胡楊,卻顯露出無比的堅強。你不是星星,卻折射出比星光更耀眼的光芒。
書之貴,且多益,注定了我與書的不解之緣。因為,我知道書是知識倉庫的'金石,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心靈飛翔的伴侶,是展示自我的平臺。故而心欲飛翔,就應結書為友。如此,她定能伴隨你純潔的心靈翱翔于理想的藍天。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擁有一個休戚與共的摯友——書。
與書為友,你將感受到最大的幸福,最真摯的友情。當我因收獲小小而洋洋自得時,書說:人生大病,只是一個“傲”字。于是,迅速收起那份傲氣,回味虛心才能進步的真諦;當我遇到挫折而心灰意冷時,書說:摔跤何嘗不是一件美事。于是,爬起來,排除障礙,我的面前便呈現出一條寬闊的陽光大道;當我駐足于人生的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時,書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于是,我鼓起勇氣去追求屬于我自己的夢想……
與書為友,我們牽手穿越時空的隧道,到曹雪芹的“大觀園”去轉上一圈,領味世態炎涼;隨雨果前往巴黎,參觀雄偉壯麗的圣母院;聽曲波講述“林海雪原”的戰斗故事;與李白共飲“花間一壺酒”;送屈原到江邊,感受“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的豪情……
與書為友,拜謁大師。孔孟的仁愛,老莊的道義,荀子的勸學,墨子的非攻……無不育人修身。司馬遷的《史記》,蒲松齡的《聊齋》,吳承恩的《西游》…… 無不教人贊嘆不絕。岳飛的精忠報國,李白的志遠豪放,屈原的含冤雪恥,文天祥的寧死不屈……無不催人奮發。
與書為友,奔走于繁華的都市,感受繽紛的世界,信游于鄉間僻野,領味無限風光,即使來也匆匆,去也忙忙,心自足矣。
朋友,捧一本好書,交一個摯友吧!當你開始感受她帶給你的快樂之時,你那顆生世浮沉的心靈自然得到凈化。
經典讀書征文6
可總覺得……好像遺漏了些什么。
我一直覺得,世界上的“最美”在且僅在三處:你看見她的地方、你想起她的地方、你寫下她的地方。當那些讀得懂事、讀不懂的事,終成了過去的事——寫寫與“讀書”本身的故事,或許,就是我在找尋的事。
忘卻的詩句關于四歲前能熟背唐詩、宋詞、元曲、毛主席詩詞這件事,是長大后母親告訴我的。每每提及,她總是滿臉驕傲:“你小時候!我可是一句句讓你跟著我讀的!那一首首你背的可順了!”她言之鑿鑿,我卻印象稀疏。然而依舊點頭如搗蒜,口頌母親大人英明蓋世,但其實心底并不以為然——因為能脫口而出的篇數,實在是跟那厚厚的幾大本對不上。不過,像我們八十年代生人的一代,父母用“贊許鼓勵式”教育的可能性,遠遠低于喊出那句“絕殺”:“你看那誰家的誰誰誰!”——既然夸贊是可遇不可求的,那就索性“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直到年級高了些開始有作文課,我才漸漸信了母親的話。那時課堂寫作,常莫名順筆冒出些恰合情景的詩詞來,起初竊喜不已,私以為是文曲星從天上扔的餡兒餅掉到了我的作文本上。可后來一查,才發現句句皆有出處。如此這般,一路從篇篇范文到高考作文滿分,再而四處得獎,最后連電視屏幕上也能見得到名字了——終于,我也變成了“別人家的孩子”;也終于,我徹底信了、懂了母親的話:無論是讀過的書還是歷過的事,但凡走過,必留痕跡。即使一時無法想起,但其實永遠也不會真正忘記。
或許這世界于我們而言,一花一木,一山一河,一塵一星均是久別重逢,初見與再遇之間隔著的,不過就是那些曾經熟記卻誤以為忘卻的詩句。
但有件要緊的事,我倒是真真的想起來了:母親未必有兒時戲言的那般“蓋世英明”,卻著實堪當我的“蓋世英雄”——這句真理,愿正在看文的你也能想起。講“恐怖”故事的魯迅
記憶中,生平讀過的第一篇真正意義上的“文章”,恰是中國第一部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二十多年過去了,我依然清清楚楚的記得:那是一個初冬周末的下午,烏云密布,天很黑,雨很大。
一個人呆在姥姥家的我,看著高腳書柜里密密麻麻的書,百無聊賴抽出了最下層中薄薄的一本——那是一個八歲孩子唯一能夠得到的一層,而那本書脊上寫著《吶喊》的書最薄最好抽——書皮上有幅作者的白描畫像:一位留著長板寸,唇上有厚厚胡子的先生。旁書二字:魯迅。翻開首篇一看,哦,日記,還是個狂人的日記。
窗外雷響,屋內人慌。彼時年幼,字雖都認得,但卻并不懂那些“青面獠牙”“油煎心肝”的隱喻,哪知道這是在控訴舊社會吃人的封建禮教,于是越看越怕。當讀到“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時,霎時覺得下一秒書頁上也會鬧鬼似的浮出“吃人”二字來,嚇的我觸電似的使勁把書胡亂一扔,“通通通通”跑回臥室,跳上床去躲在被窩里哆嗦了好久,只覺的這位“姓魯”的叔叔寫的恐怖故事好生嚇人,顏如玉沒看
到,臉嚇綠了到是真的……后來我是怎么從被窩里出來的,書有沒有拾回來,第二次再看《狂人日記》是什么時候……諸如此類,統統記不得了。唯這種無法磨滅的兒時情感印象,讓我至今對先生依然有著無法化解的距離感。不過有趣的是,在先生棄醫從文的10年后,被叫了十年“李大夫”的我也做了同樣的事。如此想來,當年那“一嚇”竟成了冥冥之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了……
無風夜的船可能是始終鐘情文字的原因,我印象中有著明媚色彩的老師基本都是文科的。若說有例外的話,那一定是她了——一個渾身散發著人文氣質的數學女老師。如今回頭再看那個白衣飄飄的年代,她絕對算是青春校園偶像劇女主角的現實版。當時,我們一群小朋友聚在她家里聽代數,聽著聽著我卻悄悄瞄上了書柜里最厚的'一本書——《穆斯林的葬禮》 。下課后大家一哄而散,只剩我支支吾吾杵在書柜邊上晃來晃去,用極具感染力的肢體語言充分演繹了“愛書在心口難開”的矛盾心情。老師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書柜,“撲哧”笑了:拿,想看哪本拿哪本!就在那個無風的夏夜,一艘滿帆的玉船劃破了月光,停在了我的窗前,甲板上伸出一塊長長窄窄的跳板,無聲的搭上了我的窗臺。我關緊房門,抱緊了懷里的書,光著腳顫顫悠悠的踏了上去。那里沒有屬于大洋的濕滑、顛簸和海腥味,只有屬于歷史與生命的沁潤微涼,平靜的像夢一樣,載著我駛離了現實世界……從那本書起,我開啟了“浸入式全景閱讀”的奇幻旅程,不是見字如面,而是見字“新月”時,我便是新月,見字“雁潮”時,我便是雁潮。譬如試墓那段,雖然是十多年的一讀,可我完全記得當時躺在墓穴中的感覺:那潮土腥味,那泥土中散生植物毛根的觸感,四周的寂靜回響著溫吞的心跳,土不時墜落在臉上的微
癢。外面的隱約響起的吵雜在提醒我,該走了。然而后背的涼卻在哭訴著:這是我一生最愛要永久居留的地方,如果能多留一秒,就能替她多暖一分;如果不離開這里,至少在墳墓里我們不用永世相離;如果……如果……不知過了多久,書合上了,可我的心卻碎成了那夜銀河里無盡的星辰。以至于書都還回去了許久,卻還是回不過神,總覺得一夢多年恍如隔世,時光流轉我卻遲遲未醒。更奇怪的是,現今我竟絲毫想不起這位老師的名字和確切模樣,卻清楚記得她家客廳尼龍布沙發的上方,掛著一幅四尺國畫紅梅——那是她同學畫的,貌似與她的名字有關。余下的,怕是都遺留在那夜的船上了,船走了,就再也回不來了。而我,卻從未下船。
經典讀書征文7
什么是財富?對于富人來說,金錢是他的財富。對于一個愛財如命的人來說,他的吝嗇是最珍貴的財富。對于一個勞動者來說,他勞動的身體是他最寶貴的財富。我呢?書是我一生的朋友,也是我的寶貴財富。
記得小時候,我總是纏著爺爺讓他給我講故事。坐在家門前的小亭子里。“孟姜女哭長城”、“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永遠是講不完的故事,我聽得癡癡迷迷,真是一種絕妙的享受!
漸漸地,我識字了,兒童書成了我最初的朋友。兒童書中每一個壞人都會得到報應,而好人總能如愿以償。因此,我知道了世間上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為人要多做善事,世上才會更加美好!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我上小學了。兒童書雖然還整整齊齊地“躺”在書柜里,可那早已成為兒時的紀念,遠離了我的讀書天地。記得,第一次在課堂上讀《小貓釣記得高爾基也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人亦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當然,很多人讀書有各自的目的,為考取功名、為博得眾人的.敬仰、為裝點門面、甚至是為了在與人談話時可以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好在我讀書沒有什么功利目的。我從來就是一個快樂的讀書人,常常覺得在書中自己的腳步正邁得轟轟作響。
我沉浸在書的馨香中。在其中,我可以感受司湯達的深刻,杰克·倫敦的激情,雨果的憂郁;可以體會李太白的豪放、杜工部的沉重、李義山的秀逸;可以品味梁實秋的隨意,錢鐘書的睿智、朱自清的平和;也可以隨李敖一起快意恩仇,甚至像王塑般著著實實過上一把“痞”癮。每一次閱讀都是與筆者心靈的交流,都是心頭的一次洗禮,都是充滿樂趣的。我可以無拘無束地細細品味個中精髓,也可以隨性地“好讀書不求甚解”。
在書中,我體味著俄國人對草原和河流的。觸撫,印度人對天空和飛鳥的詠嘆,日本人對冰雪和草葉的凝眸,以及中國人對松間、大漠、孤煙、小橋流水、野渡橫舟的深度感動。這一切讓我有一種既充實又幸福的快感。每一種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歷史在書中都那么清晰地顯露,這時我便像那個在海邊拾貝的小孩,那么欣喜,那么有收獲。似乎清晰可見自己思想的野馬正在厚實的大地上恣意地奔騰。
契訶夫說:“書是音符,談話才是歌。”其實書也是歌,只有快樂的讀書人才能聽到,才能吟唱。
讀書于我是純快樂的,因為快樂,所以自己腳下的路更綿長,自己的腳印更清晰;所以地平線并不遙遠;所以能讓人風雨兼程并迷醉其中。
經典讀書征文8
在寒假里,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橋下一家人》。在這個故事中,講述了一個老流浪漢——阿曼德的故事。橫跨塞納河的大橋底下,便是阿曼德的棲身之所。他還有一些和他同樣貧窮的朋友,比如說:在商店里扮演圣誕老人的卡米拉以及吉卜賽人米勒一家人等等。
家,是溫暖的地方,是可以供人遮風擋雨的地方。因為那里,有自己最愛的──親人。此時此刻,阿曼德又找到了這種感覺。與此同時,他也知道,孩子們需要家,孩子們需要一個溫暖的家。對于孩子們來說,這種感覺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們現在渴望著有一個溫暖的家。阿曼德為了實現孩子們的愿望,重新以嶄新的精神面貌面對社會,開始為乞討而感到羞恥,不再以乞討為生。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找回了一個男人的自尊,與孩子們的媽媽一起支撐起這個溫暖的家。
阿曼德從最初的“受不了孩子”到后來的舍不得孩子,都是愛在打動著他。一次偶然的`相遇,讓他從一個流浪漢變成了一個有一份穩定工作的人。這說明,流浪漢阿曼德愿意為了孩子們的健康,而積極向上的踏踏實實的去干一份穩定的工作。也充分證明了阿曼德是一個心地善良、充滿愛心的人。
在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位老爺爺───鄭承恩老爺爺。他從1987年開始,每晚騎著三輪車到濟南火車站附近尋找流浪兒童,并把他們領回家。20多年來一共領回了400多名流浪孩子,他們中有的讀了中專、警校,有的參了軍,沒有一個再流向社會。23年來,鄭承恩老爺爺省吃儉用,收留了400余流浪兒。這種精神是愛在支持著,是因為鄭承恩老爺爺心里充滿了愛,所以20多年來,鄭承恩老爺爺收留了流浪兒400多名。“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經典讀書征文9
朋友,當你第一眼看到這個美好的世界時,你是否會感恩母親賜予了你一雙慧眼?當你第一腳踏向社會時,你是否會感恩老師授予你知識?當你第一次取得成就時,你是否會感恩朋友一直在背后默默給予你力量?如果你選擇“是”,那么恭喜你!你已經學會感恩了。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我們的節日》,感觸很大。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前面部分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有特色;中間部分是中國現代化節日,極具現代氣息;后面部分介紹的是從外國流傳到我們中國的節日,讓我大開眼界。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翻開了外國節日的第一篇,我看到三個醒目的大字:感恩節。感恩節?什么是感恩節?我帶著這個疑問讀了下去。讀完這篇文章,我的心靈被征服了,300多年前,一些英國人為了擺脫各種迫害,來到了美國的普羅文斯敦港。登陸后,他們卻在生活方面面臨著巨大的困難。這時,當地的印第安人向他們伸出了一雙雙援助之手,幫他們度過了困難。新移民在第二年的11月份,舉行了一個感恩節,感謝上帝的保護和恩惠,同時邀請印第安人前來參加慶典活動。從此,每年11月份的第4個星期四,被定為了感恩節。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20xx年度的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中的那個叢飛?他是一名普通的青年歌手,8年間,為助殘、助學、賑災義演達300多場,義工服務達3600小時,資助178個貧困孩子,捐獻300多萬元幫困扶弱。自己卻始終過著清貧的生活,一家擠在58平方米的簡陋小屋。如今已身患絕癥———晚期胃癌,他把錢物捐給了他人,欠下不少債務,以致沒有錢來治自己的病,家里一貧如洗。臥于病榻之上,卻仍然不忘貧困山區的孩子和殘疾人。
遺憾的是,在受叢飛資助的人當中,有一位已大學畢業工作了,說到是否幫助一下如今已經一貧如洗的恩人,她在電話里冷漠地說:“我現在每月不過三四千元錢,還沒這個能力。”這句話讓人聽了寒心,在叢飛走到人生的'盡頭時,曾經被他幫助過的人卻幾乎沒有來看望過他,難道是那些人不懂得感恩嗎?還是他們根本沒有想過要感恩?如果真是這樣,那我真為他們感到羞愧!可是,又是什么樣的力量,使叢飛不間斷地向社會、向他人奉獻一片赤誠?是愛,叢飛用一顆愛的心靈,譜寫了一曲愛的頌歌。
愛人者,人愛之。叢飛用愛心感動社會,社會也用愛心溫暖叢飛。他患病的消息傳出后,世人的尊重、關心、牽掛與祝福,如潮水般涌向他。愛是一條流動的河,叢飛的愛心,也感召了更多的人。目前的深圳已經有53萬像叢飛一樣的志愿者,千萬個默默奉獻的“叢飛”,正在把這場愛的接力棒傳下去!
叢飛的經歷也告訴我們,只要真誠地付出,只要對他人和社會無私地給予,就一定能夠有所獲得、有所回報。人生在世,愛心不可或缺;和諧社會,扶助至為重要。
寫到這里,我想起了我們中國的一個成語:知恩圖報。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報答曾經對自己有恩的人呢?學會感恩有那么難嗎?其實,感恩真的很簡單,你的橡皮沒帶,我借給你,你向我說一聲“謝謝”就是感恩;平時你作業老錯,今天全對,這就是對老師的感恩;勞累了一天的媽媽回到家,我主動為媽媽洗一次腳,這也是感恩……其實你一舉手一投足都可以感恩,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
感恩意味著以人為本,和諧共生。讓我們把感恩之情長存心中,感謝大自然:造就了美麗的山川、湖泊;風、雨、雷、電……讓萬物蘇醒!感謝父母:給予我們生命,為我們營造了溫馨的家庭港灣!感謝祖國:為我們提供了如此安定的生存空間,享受和平,使我們遠離戰火!感謝老師:教給我們知識,使我們成人成材!感謝朋友:總是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溫暖的手!感謝苦難:逆境使我們更加堅強,勇于面對現實……
來吧,朋友,讓愛在傳遞中更加壯大,讓社會在愛心中更加和諧!
經典讀書征文10
我有三件最愛做的事:讀書、看電影、旅行。讀書,讓我學會思考,做一個更智慧的人;看電影,讓我領略那些自己不能體驗的別樣的故事;旅行,讓我釋放心靈,認識世界和自己。今年暑假,我選擇了一本名為《跟著電影去旅行》的書,算是滿足了我的三件愛好。細細品讀,著實動人。
我喜歡仰望那遙遠的星空,因為它斑斕閃爍,遙遠得讓我充滿想象;我喜歡欣賞電影,因為那些故事我永遠無法參與。電影里的種種熱忱、神秘、憂郁,都是我所向往而似乎又無法企及的。這本書就好似我的向導,帶我暫時脫離了眼前的環境,走進一個又一個電影中的夢想之地……
在蒼茫的蘇格蘭高地,一顆《勇敢的心》,讓自由和愛情并駕齊驅;在雨霧倫敦,為《魂斷藍橋》的悲壯與凄美動容;在燦爛的佛蒙特秋色中,《阿甘正傳》帶來心靈的震撼;在福舍爾城堡,欣賞《茜茜公主》的純真美麗;在帝國大廈頂端,沉醉于《西雅圖不眠夜》;在靜美的麗江古城,追隨《千里走單騎》的腳步……
一個個電影鏡頭下的真實場景,或純美,或夢幻,或滄桑,或幽遠,無不有著動人的色彩。每翻開新的一頁,便是新的境地;每一片土地,都有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深刻婉轉。
閱讀這樣一本書,既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拓展。有多少愛的.故事,讓我們對世界保有一顆愛心和一份純真,在繁雜紛擾的世界中,仍然有愛的勇氣和信念;有多少探索的故事,無限擴大我們的想象,調動我們的激情,去擁抱未知的世界;又有多少現實的故事,鼓勵我們去奮斗和創造,提醒我們不要忘了肩上的責任、不要丟了生活的熱情。最寶貴的,終究還是它打開了我們的視野,領略了更多的風光,聽到了更多的故事,讓我們去想象、去思考。
讀完全書,或許它給我最直接的思索便是:世界很大,未探尋的地方還很多。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生活著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精彩。我是大千世界中小小的一個,我也有我獨一無二的人生。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我最渴望的呢?我,到底想要什么呢?
或許這個問題現在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吧。不過,有一顆越來越寬廣的心,就可以承載越來越深邃的思想。這一本書,或許就是要啟示我學會思考世界和自己的價值。放下它,可能很快就回到了現實世界中,有很多現實的問題需要解決,有些繁瑣,有些無奈。可我有了一顆自由行走的心,有了一腔熱忱和虔誠,可以為自然的美怦然心動,可以為動人的故事會心微笑,可以時常有悸動靈魂的感悟……我覺得,這樣便很幸福。
無論將來身處何處,僻靜或繁華,深處或邊緣,若能帶著這份美好的心境,隨時可以喚起心中最柔軟的自己,那腳踏于何方都已不再重要。因為自己離夢想已然很近。這時,我便更能領會這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有夢想,誰都是旅行家。
經典讀書征文11
一日,如往常一樣急急地去車庫推車子,趕去上早自習。“早上好啊!”伴著柔婉的聲音,一個青年女子笑盈盈地站在我面前,似乎從天而降。
還沒等我回過神來,她忙道:“我是剛搬來的,叫詩涵,以后我們就是鄰居了,呵呵……”
“哦哦,你好!”向來靦腆的我慌亂地應付著,然后很蠢地丟下一句“我也住這棟樓,以后常來玩”,便匆匆離去。
“咯咯咯……”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珠落玉盤般的長長的笑,久久不散。
定睛看去,見到她瀑布似的秀發在風中飄拂,淺紫色的雪紡衫,淡藍的牛仔褲,白皮鞋,那么優雅動人,那一刻,記住了她,詩涵,有著美麗的名字,動人的笑臉。
后來依稀了解到,她在附近一所小學上班,有一個兒子,愛人在外地經營地產生意,經營得非常紅火。心想:原來是個小富婆,難怪會這么“高調”啊!
才一個星期的工夫,她便和單元里的鄰居熟絡了,見面都會熱情地打招呼,“王姐,送小孩啊。”“陳奶奶,又買這么多菜了。”“周姨,你伢在高三學習還不錯吧?”……真奇怪,她怎么像個偵探,這么快就了解了鄰居的境況。一日,忍不住問她因由,她聽說,笑道:“很簡單,能夠做鄰居,就是緣分,就要珍惜,所以凡事做個有心人,就萬事OK了。”
“可是,現在商品房的人們不都這樣嗎?各人關起門來,誰也不認識誰。”
“話不能這么說,遠親不如近鄰,鄰里鄉親,不也像親人一樣嗎?”我覺得她太矯情,便找個話頭岔開了。
漸漸地,發現她是個熱心腸的女子,誰家辦個紅白喜事,她都去幫著張羅;小兩口拌嘴吵架,她也去當個說客說和;去外地旅游歸來,一定給鄰居的小孩帶個小玩具、特色小吃什么的……她對每個人的笑臉永遠是那么真誠,像個孩子似的,心無城府。
看著這一切,才發覺自己錯怪她了,不覺心生愧疚。想起自己對待周圍人的`冷漠,沖淡了多少可以醞釀的情感。而詩涵那永不凋謝的真誠的笑靨,還有一顆紅塵中開花的心,帶給身邊人幾多馥郁芬芳。
一天傍晚,在小區路口,看到她拎著一大袋書吃力地往樓上走去,我忙幫她一起拎:“一次買這么多書啊,都有什么?”外面露出的兩本封面赫然印著“周國平全集”“優雅”字樣,“就是打發時間,瞎看看罷了。”她依然淺淺地笑。
跟她一起,邊走邊聊,“你平日里愛讀書啊?”“是啊,我喜歡宅,看看書,要不刷微薄,發微信,寫博客,有閑工夫就掛在網上。”“這么巧,我也喜歡上網,偶爾弄弄博客,我們加好友吧。”“好啊!”……
走進她的博園,似乎打開了另一個世界。原來她并不是一個只知道閉門苦“宅”,遠離人間煙火的女子。她感性詩意,也不乏成熟的思想。不僅在斗室中讀經典,品文字;而且還經常遠足各地風景名勝,采擷無限風光,留下美的瞬間,那一幅幅照片上,她與家人朋友都笑得那么甜蜜。博客的內容龐雜,如生活雜感、營養食譜、育兒心經,甘苦悲喜、點點滴滴都那么真切地留住了逝去的光陰;還有教學反思、課堂案例、校園擷趣,把自己對新課改的理念融入了教學之中,對每一堂課都作出了回顧與思考。
她在博客里寫道:“現世安穩,歲月靜好,那是種在紅塵中的幸福。擁有安靜的居所,過著簡單的煙火生活,用一顆柔軟的心對待身邊的人,親人、朋友、學生、鄰居……植愛于心田,生活處處姹紫嫣紅;煉就一雙慧眼,世界處處美不勝收。閑暇時光,要么,交給浩瀚的書海,要么融入人文美景,讓靈魂讓身體走在開拓眼界的路上。”
至此,我才發現,她是個如此豐富有內涵的女子,恰似一個不倦的歌者,游走在自娛自樂的文字世界里,且行且歌,歌唱著對生活的感悟,對工作的思考,對人生的回味。
周末,閑來無事,去她家串門,“詩涵,是我!”“來了來了!”剛一進門,就被她家玄關架上裝飾品吸引了,“這不是燈泡嗎?怎么都擺這兒?”看著我一臉的疑惑,她俏皮地一笑:“不知道吧,這里自有玄機哦,你仔細看。”定睛看去,果然,燈泡里有土,一顆顆嫩芽正在冒尖,原來這是廢燈泡制作的花盆。“你真了不得,肯定還有別的藝術吧。”“算你聰明,帶你參觀下哦。”她有點得意地帶我走進書房,書架上還有用紙盒、塑料瓶制作的超萌的玩偶,碎布角料制作的布娃娃,薯片盒子改成的筆筒,甚至還有舊衣服剪裁而成的圍裙,更神的是,半截脫了油漆的門竟然重新刷漆后,被她改造成了一個立式的小書架!“不會吧,你生活還算富裕,干嗎搗鼓這些破玩意兒,直接買新的不就得了。”“這些舊東西里有歲月的味道,舍不得扔,而且還能夠隨意創作,蠻有趣呢。”她抿著嘴笑。
不得不佩服,她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個“生活家”,或曰“生活藝術家”。攜一顆童心、詩心,去采擷生活中的美的枝葉,裝點著自己的生活,居室里的花花草草,清新芬芳的氣息洗滌渾濁與煩憂;廢舊物品,都變腐朽為神奇,把無限的創意延伸。
有一段時間,覺得很奇怪,詩涵的博客變得荒涼了,平日也很少見到她的身影,即便偶爾碰到,她也只是匆匆打個招呼便拎著大包小包離開了,盡管臉上仍掛著笑,但明顯憔悴了許多,像換了個人似的。她到底怎么了?
一次下班歸來,在樓道里,看到鄰居周姨對著王姐不停地唏噓:“真是個可憐的人,怎么會攤上這樣的事兒……”“是啊,多好的一個人,上天太不公平了。”“怎么了?發生什么事兒?你們在說誰啊?”我心里有種一股不祥的預感,忙追問。“你還不知道吧,我今天去醫院給老頭子拿藥,發現詩涵的婆婆因心機梗塞住院了。”周姨急急地說,“老人家其實平日身體不錯,是因為受了打擊才犯病的,詩涵老公的生意破產了,差點要吃官司,整天窩在家也不敢出門,她現在家里、學校、醫院還有法院四頭跑,你說,她一個人帶著孩子可怎么辦啊!”“天哪!原來是這樣,我們應該幫幫她啊。”我急了。“怎么幫?”她們倆一齊問道。“給她捐點款吧,畢竟人家遇到了難關。”
當我把鄰居們給的一點心意交給詩涵的時候,她笑著拒絕了:“謝謝大家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我已經有辦法應對了。人生總會有不如意,不能一遇到事就麻煩大伙兒。錢我已經借到了,孩子我帶到學校吃,放學就去照顧他奶奶,老公的事我已經委托律師查清了,他是被合伙人騙了,應該不會坐牢,但從此以后就一無所有了。”頓了一下,她望著遠處的碧藍的天空,堅定地說:“不過這樣也好,一切從頭再來,你看,太陽每一天不都是新的嗎?”“這……可是……”“好了,替我謝謝大家了,有你們的支持,我真的覺得自己一點也不孤單。”
她又匆匆地跨上電動車離開了,依然是淺紫色的雪紡衫,淡藍的牛仔褲,白皮鞋,寬幅的遮陽帽,在烈日下漸行漸遠,恍惚之間,感覺她就像一株最清新、最頑強的植物。
一年后,她丈夫重新振作起來,又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工作也慢慢步入正軌。后來得知,她賣掉了自己的首飾,賣掉了多余的房產,把平日攢下的錢全部拿出來,給丈夫還了部分欠款,婆婆病愈后,為了更好地照顧老人,她將公公婆婆都接到自己家里來了。
從高處跌入凡塵,她依然篤定從容,生活還在繼續。她依然時時搗鼓著廢舊物品改造的小玩意,把玩著小資情調;依然天天在夜闌人靜的時刻敲擊鍵盤,留下點點點滴滴的心語。
夜,有悠悠的風拂過,皎皎的月光傾瀉在案頭,打開電腦,她的博客里跳出了一個新標題——“把幸福種在心田里”。忙點擊打開,“也許,在人們眼里,我是個熱情陽光的女子,殊不知我心中也會有陰雨連綿,也有痛苦無助,也有……但不管人生如何變幻,只要在心中撒下幸福的花種,讓它生根發芽,生活總會給我一樹繁花的慰藉。”
讀到這兒,不覺雙眼濡濕了,走到窗前,看那枚橘黃色的月兒,似乎幻化成了那朵最美的花,縷縷的芬芳,正緩緩飄溢而來……
經典讀書征文12
高爾基曾經說過:"每當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偉大領袖毛主席也說過:"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能一日不讀。"書,是人們的精神食糧,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我家的書架上有許多書,文學類的、歷史類的、童話類的、科學類的等等,都是從小到大媽媽給我買的`。寫完作業、周末或晚上睡覺前,我都會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著,每一本書都是我的好伙伴,它們伴隨著我一路成長。
小時候不識字,媽媽買《幼兒畫報》和繪本類的書一字一句讀給我聽。等我再長大些,學會了拼音和少量漢字,媽媽給我買的書就變成了注音的,讓我自己讀。現在,我已經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了,自己讀完一本書已完全不成問題。
有一次,我正在聚精會神地看《綠野仙蹤》。讀到有趣的地方就一個人在那哈哈大笑;讀到感人的地方,我就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憐憫書中的主人公。后來爸爸喊我吃飯,我都沒有聽見,還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節中呢。
我就是這樣喜歡讀書,因為書能讓人增長見識、開拓視野;書能凈化人的心靈。讀書,是我生活中最大的樂趣,愿書香伴我成長!
經典讀書征文13
自我結識了書,它就帶給我無盡的歡樂和滿意,讓我在書的海洋里暢所欲言。有書的陪伴,我的人生才會有了更高層次的提高,我的精神,我的靈魂,讓書填實了每一個角落,我愛書,更愛書中帶給我的歡樂和滿意感。
書是一杯酒,那么香甜;
書是一滴露,滋潤了我枯干的心靈;
書是一條船,載著我駛向學問的海洋;
書是一碗飯,永久為我供應養分物質;
書是一個涼亭,讓我們心煩的時候找到心靈的棲息地;
書書一縷陽光,暖和了我的心里,載進了我的人生旅程。每當朝陽摸黑趕來,我便邁著輕快的腳步沐浴在陽光里,手里拿著一本書‘找一棵茂盛的樹,斜倚著樹干坐下,傾聽著鳥語,神游于文字給我營造的一方天空,張著隱形的翅膀自由飛翔,那是何等的舒服,何等的滿意!
泡著一杯綠茶,沉醉在書的世界里,在婆娑的倒影里聞著書淡淡的香味,這一刻,我徹底放開了自己,走進了書的世界,走進了那神妙無比,又讓我噴然心動的意境,以為那是一世的繁華,原來它的世界早有我的相伴。
讀書,能陶冶我們的心靈;
讀書,能豐富我們的學問;
讀書,能教會我們如何做人與成長;
讀書,甚至能為我們的將來打下堅固的根底;
讀書,不是為了那本書中的黃金屋,也不是為了書中的顏色,而是為了品嘗書中所蘊含的道理。
它放開心扉,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盡的礦,走進書里去,從書里出,學問的浪花滋潤你的肺腑,讓悅耳的樹起你的'人生目標。幻想,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
幻想是陽光,它讓我們彷徨的心變得鎮靜;
幻想是星星,給我帶來光亮,由黑暗走向了光明;
幻想是漂亮的,幻想是從不言棄的,幻想也是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幻想是開不敗的春光,假如一個人擁有了學問,擁有了幻想,那么我們的人生必定絢麗多彩,光榮奪目,我們的精神與靈魂會帶上刺眼的光線,我們的祖國會更加富強興盛,更加強大穩固。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人類的養分品”生活中沒有書籍,就似乎沒有陽光,沒有書籍,就似乎沒有朋友,才智里沒有書籍酒似乎鳥兒沒有翅膀,我要想獲得更多的學問,充實自己的幻想,就要與好書為伴,與幻想同行,我信任,讀書越多,就會發覺微妙。自然也會消失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這一本本書籍,它們是多么鏗鏘有力,多么具有影響力和感染力。它們使我們更加懂得生活,做人和成長,讓我樹立了人生的幻想,揚起了幻想之帆,我想讓漂亮的幻想之花與我同行,開滿每一個角落,滋潤每一個心靈。
經典讀書征文14
我們的生活中有著這樣一群人,在你們聽著悠揚悅耳的音樂;享受著自然界鳥兒鶯聲婉轉和流水潺潺;或與身邊的朋友愉快的交談。他們聽不見這些美好的聲音,茫然而無措地站在那里看著你們享受和幸福的表情時迷離而懵懂,而我是其中一個。我不是一出生就聽不見美妙的聲音,10歲之前我還是一個正常的兒童,可能是使用了過多的抗生素,我的聽力受到了嚴重的損傷,被確診為神經性耳聾。那些年我們去過山西、上海、北京……全國有名的醫院只要有任何機會都不放過,每每帶著希望去到那些醫院,都是失望而歸。年少的我對爸媽說就當我們由北到南的玩了一圈,見識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風土人情,也不算白來一回。
我在無聲的世界中漸漸長大,原本和小伙伴們一起玩耍的我,漸漸的不愛和大家一起玩,偶爾的聊天無論說著什么因為聽不見我永遠都是微笑的看著,像是一個局外人永遠融入不進去,一個人形單影只。
不知不覺的我喜歡上了看書,開始在書中尋找樂趣。在書中足不出戶,便可遨游天下,悠然領略醉人的景致;在書中重回歷史,以史為鑒,學會珍惜;在書中調整身心,保持健康,時時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的點點滴滴。怪不得連偉大的文學家莎士比亞都曾說過:“書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書中有讀不盡的前人之事,用不完的后世啟發。我陶醉在書的海洋。在書中我閱讀蜿蜒的古長城;瀏覽飛流直下的瀑布;品鑒讀書中的田園人家;感受超越現實世界的視覺震撼。在書中我了解泱泱華夏五千年的歷史和遠古時期野蠻征戰和茹毛飲血,理解工業革命如何將人類歷史推向現代文明;體會居里夫人那樣的科學家攀登的艱辛和執著;感慨保爾、海倫、邰麗華等身殘志堅的.足跡和他們面對困難時迎難而上永不放棄的精神。
馬克思主義思想家、理論家盧森堡說過:不管怎樣的事情,都請安靜地愉快吧!這是人生。我們要依樣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地微笑著。漸漸的我意識到聽不見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無法從容的面對和接受事實才是問題,不管是否接受,現實依舊存在,既然這樣就該開心和勇敢的笑對人生。
在爸媽的鼓勵下我戴上了助聽器,重新傾聽世界的聲音,能聽見的我可以自由的和人們交流溝通,和健康人一樣學習、工作和生活。 從聽不見的世界到戴上助聽器重新傾聽世間的聲音,起起伏伏,經歷希望到失望,最后回歸于平淡,釋然。不再追求治愈,而是努力讓自己聽見更多的聲音,就像向日葵緊緊跟著太陽旋轉,內心是明媚、開心的。
讀書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走出了低谷,讓我看到世界上美妙的色彩,讓我有勇氣正視我與他人小小的不同,變得自信而陽光,不再怕前面的路如何。就如曾讀過的一句話“不管你去往何方,不管將來迎接你的是什么,請你帶著陽光般的心情啟程”不畏黑暗勇敢前行。
如心有燈盞,向陽而生。
經典讀書征文15
暑期,捧起《給教師的建議》閱讀的時候,猶如一陣清涼的風吹進被打開的心窗,讓我領略到一種情緒疏通的欣然和愉悅,感受到了精神的豐滿和意義的充盈。
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時代雖然和我們如今的教育時代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每個時代所賦予的教育主題是始終不變和永恒的,那就是:對學生深沉的愛和對教育事業的執著。
的確,《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好書。這本書為我們教師提供了最好的學習和實踐機會,是我們教師在繼續教育中發展自我、提高自我和在反思中學會教育教學、學會成長的好教材。《給教師的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用生命的全部心血寫就的,書中每談一個問題,它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這是作者在長期的實踐基礎上總結出來的,他的提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生動具體,很有說服力。
愛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書育人的動力。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從內心涌出一股強大的力量,進而如饑似渴地學習刻苦備課,認真上課置終日勞累于不顧,并自感樂在其中。我以為品學兼優的學生固然可愛,但在愛好學生的同時,千萬別忽視了容易被遺忘的角落---------后進生。他們更需要關心。因為“不可愛的孩子,才是你最需要的愛”。他們就像擱淺的“冰川”需要溫暖,需要陽光,需要融化。對于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特殊群體,教育工作者必須給他們應有的位置,給他們更多的關懷,把更多的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雪消融,也非一日之暖。后進生的形成狀態,既非一朝一夕,要他們完全改正,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們有上進心,但是他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拖拉、馬虎、敷衍的毛病在不自覺中就會露出頭來,這時老師要注意及時發現和糾正,切忌一棍子打死,認為這個學生已不可救藥。要有耐心和恒心,要給他們時間,充分地尊重和信任他們,給他們信心,教給他們方法,讓他們重新改正。
部分的后進生由于之前的放任自流已經形成了了習慣,經過一段時間努力之后,他們感到做一名好學生真難,自己不適合當好學生,因此放棄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又回到了以前的狀態。“知難而退”是后進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它嚴重阻礙了后進生轉化工作的順利開展。從思想上加以啟迪,給他們前進的動力,則是解決這一心理的妙藥。給他們講述英雄模范人物如何不怕困難、如何在逆境中奮進的事跡啟發他們,讓他們從這些先進事跡中受到啟發、受到感動,從而從這些英雄模范人物身上吸取力量。讓他們在榜樣的帶動下克服困難,不斷進步。平時還要多和他們交心,同他們共同探討人生的理想目標,討論現在努力學習和將來發展的密切關系,使他們感受到老師一直都在關注著他們的進步,老師和一直和他們走在一起。讓他們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促使自己不斷進步。
讓我們摒棄對后進生的偏見,多給后進生一些愛心,讓愛的陽光溫暖后進生的心靈,讓愛的雨露滋潤后進生的成長,或許另一個偉大的人物就在我們的手中誕生!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你的學生熱愛你所教的學科嗎?”,作為教師都回想到這個問題。我認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盡量讓每位學生感覺像追求幸福、每秒的幻想一樣暢游在自己的學科領域里,更重要的是運用不同得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具有創造力。
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才會得到發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議起來。我們也從種種事實可以看到,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它所需要的條件太多了,我知道教學中如果教師不能夠非常清楚的領會教材內容,他的講述缺乏情感,那么學生就會對教學不感興趣,而在沒有興趣的地方也就沒有不隨意識記。這是教師的教育素養的一個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教師越是能夠運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講述就越是情感鮮明。真正的教育能手必有真正豐富的情感。那種對教材的知識很膚淺的教師,往往在課堂上造成一種虛張的聲勢,人為地夸夸其談,企圖借此來加強對學生意識的影響,但是這樣做的結果卻是可悲的:虛張聲勢會使人空話連篇,愛說漂亮詞句,所有這些都會腐化學生的靈魂,使他們內心空虛。他們對周圍世界中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們求知的愿望就表現得越鮮明,他們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
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給我們提供了百條“建議”,而這些建議都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平時所接觸的一個個話題。這些建議的背后所展示的或是一個個鮮活的教育案例,或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這些建議也是我們教師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要進一步實踐和思考的。通過閱讀《給教師的建議》,體會和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讓自己的思想與靈性飛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質得以有效地提升。從而讓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更多地展示,而不是灌輸;是引領,而不是強制;是平等的傳遞,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舍。
【經典讀書征文】相關文章:
讀書的征文 關于讀書征文12-23
讀書的征文12-27
讀書的征文05-18
讀書征文05-19
經典讀書征文06-05
寒假讀書征文02-27
關于讀書的征文11-04
寫讀書的征文11-04
關于讀書征文11-06
讀書書香征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