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征文范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征文吧,征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征集的有關文章。那么一般征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師德師風征文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師德師風征文范文1
當你把整個心靈都獻給每一個孩子,獻給教育事業的時候,那么教育就成為最浪漫充滿詩意的事業。三尺講壇,就散發出醉人的芬芳。——題記
一、讓愛滋潤孩子的心田
有人說,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對學生的教育,我總是以民主和諧自主的理念管理,為每個學生成長搭建平臺。用淵博的知識去感召,用精湛的教藝去吸引,用美麗的微笑去賞識,用慈母般的愛心去撫慰,用激情的語言去鼓勵。生活上關心愛護,思想上嚴格要求,學業上耐心引導,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每一扇門的后面,都將是一個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個門的開啟,都將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來。塑造美麗的心靈,這是教師的榮耀,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有一個我難忘的例子。我曾接收到一個陳X豪的學生。這孩子課堂非常靈活,說起話來頭頭是道,但隨便違反紀律,想說就說,說睡就睡,作業不做。測試的時候,許多知識明明是會的,卻故意做錯了;不修邊幅,身上總有一股汗味,脾氣很急躁又情緒低落。后來還發展到飲酒、抽煙、逃學,跟一些社會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跟他家長聯系,得到的是搖頭嘆氣,“沒藥可救了!”。這孩子背后有故事!
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我深入到孩子的家庭了解。原來他的家庭生活背景復雜。兩年前父母感情破裂,離婚官司打了兩年。父母在學習、生活上都無暇關注到,孩子就在家庭的是是非非、風風雨雨中度過了中年級,成長期的心理和知識基礎期就這樣耽誤過了。家庭的生活氛圍影響,過早地吹打幼苗的成長,他原本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啊。父母分開后,轉到我們這里來。父親遠在外地,也不太關心,母親忙于生計,也顧不過來。每天丟下十塊八塊錢給他,就打發了一天的吃飯問題,究竟孩子吃沒吃,吃什么,做什么,就管不過來了,心情不順時,發泄一通,孩子成了出氣筒。這孩子變得沉默寡言,做什么都心灰意冷,經常與媽媽頂撞。他母親說,這孩子沒法管了,不聽話,就會想著法子來氣我,連考試都故意考差,我真苦啊!這孩子是在“獨孤求敗”嘛,親情疏遠,畸形抗爭。孩子心靈蒙塵!結癥得出了,我得拿出良方。要不及時有效矯正,就是個問題少年。這孩子缺少的是愛,是思想的引導啊!經過與家長溝通,于是我開出三道“處方”:
一、喚醒親情,
二、矯正思想,
三、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自理自立能力。
鑒于孩子的家庭,我讓孩子跟著我一起生活一段時間。這段時間里,我把他當作我的家庭成員、我的孩子。與我的兒子家人一道起居飲食,一起干力所能及的洗碗、拖地、洗衣服等生活技能活。他本是個聰明的孩子,只是受家庭的變故,缺少親情關懷,致情緒波動,心靈扭曲。在我建議下,父母還經常打來電話,重溫親情。經過與他談心、輔導、鼓勵,很快,他走上正軌,學習認真了,明白事理了,也學會了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當重新回到他的家庭時,他媽媽高興地說,他孩子變了個樣了!不但孝順還能把家里收拾得有條有理,有時我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到家時,香噴噴的飯菜就捧到面前,她感到非常幸福。對老師是一再道謝,說是恩同再造。可一個普通的孩子本應這樣的啊。
孩子后來被錄到重點中學就讀,由于聰明好學,各方面都很優秀,還被選為學生干部,真是“浪子回頭金不換”啊。他回訪老師時說:“老師,您的教誨,使我走出了人生最迷惘的沼澤,我謝謝您!”十多年過去了,陳X豪大學畢業后,在社會打拼,有了自己的公司,開拓出自己的事業。致富不忘鄉梓,熱心公益事業,每當他說感言時就說,我最感謝的人就是我的鄭老師,我要把這一份愛回贈社會。一個問題少年,由瀕臨為社會的負擔,變成一個對社會有作為有貢獻的人。
是啊,愛可以喚醒一顆迷惘的心靈,愛可以擦去孩子心靈的塵埃。如果我們發自內心地向學生傾注真情,用真心、善意啟發、感化、引導,讓他們增強信心和勇氣,奮起直追,最終他們會成為生活和學習的強者。塑造美麗的靈魂,教書育人,這不是最有詩意的事情嗎?
從教30年,我用愛心轉化后進生200多人,關心學困生250多人,資助貧困學生20多人。對教育的事業有了一份很深的感情和眷戀,雖然清貧,卑微,但看到一個個孩子成人成才,心里感到莫名的快慰。
二、讓生命的精彩和價值在課堂呈現
1、率先課改,引領語文教學改革
教書,不再是一種生存的道具,而是實現人生理想的路徑,我們要用積極的行動不斷追求更高的生命目標。我堅持走在課堂教學第一線,積極投入課堂教學教改活動,帶領全校老師深入課改,有效地引領學生在掌握知識、發展能力、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啟迪智慧、陶冶性情、溫暖心靈、充盈精神,達成生命的自我實現。
為探索一個簡約、大氣、智慧的課堂,我不斷學習充電,大量閱讀哲學類、文學類、美學類的書籍。努力營造一個詩化、濃情、智慧、深刻的課堂,為孩子們展現了一個廣袤豐美的語文世界,一個神奇絢爛的語文天堂,讓孩子的言語與思想在課堂上拔節。我曾多次承擔市、省級課題試驗課、示范課。XX年參加XX市高效課堂教學校長比武賽,所上文言文課《伯牙絕弦》獲得一等獎。
教學之余,注意積累教學心得,深入教育教學理論的研究,堅持撰寫教學論文,在省市乃至國家級刊物(部門)發表、獲獎論文(作品)累達20多篇。其中,《班主任工作藝術淺論》獲全國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一等獎;《善導造句,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獲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全國征文一等獎;《探求“文”與“道”的契合點》獲中國教育寫作學會全國征文賽一等獎;《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獲中國中小學教育學會全國征文一等獎,并被編入《新世紀中國教育文論》;《淺談如何指導學生寫好生活習作》被編入由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論壇》一書并獲一等獎;《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思維品質》入編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全國創新教育論文集》;撰寫的《腹有書詩氣自華》一文獲XX省教育廳小語會教育教學成果評比論文(設計)一等獎。
2、汗水澆灌出美麗的智慧之花
在抓好大面積的同時,還注意培養有特長的學生,經常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各級各類部門舉辦的征文、科技、藝術比賽。幾年來,獲獎達112人次,指導學生在各級刊物發表習作30多篇。如指導林鏞、林蔓等學生參加國家禁毒委、教育部組織的“珍愛生命,拒絕毒品”征文活動,5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此外,指導學生參加“少年文學周刊全國文學大賽”、 “‘電信杯’ XX中小學作文征文”,XX市“第一屆校園文學作文征文”,吳川“創羽杯”首屆學生作文(網絡)大賽活動;《廉潔修身》《奧運精神伴我成長》《英雄中國》讀書活動等,都獲得了好的成績。
XX年以來,指導學生參加XX省小學生“詩歌節”,10多位學生獲得獎勵,XX年度被評為“XX省詩歌教學優秀指導老師”并被聘為XX省“詩歌進校園講師團”十成員之一。
師德師風征文范文2
現代教育環境下,學校的評比制度愈發細化和嚴苛,教師的壓力愈大,就愈看重班級學生的表現對自己造成的影響;教師因為早出晚歸付出太多,而學生又愈難管教,極容易陷入一種“苦情”心理,覺得自己的付出和收獲不成正比。由此,導致多少對師生結成了“怨偶”?多少教師失去道德,失去教育理想,失去仁愛,只有“逼迫”?筆者以為,要培養“四有”教師,最重要的一點,教師應放下功利心,使師生關系回復到無關利益的自然狀態。以一種更加從容、理智、溫潤的姿態來與學生相處,回歸到師生最純樸自然的狀態。本文試圖從這一方面作初步的思考。不苛求完美,不怨恨錯誤。
初一的時候,適逢教師節,學校要求每個班級開展“感恩教師”的主題班會。因為學生剛進校,還不太熟,所以這個班會只能由我來主持。由身為教師的人,來主持一場“感恩教師”的班會,怎么著都有些別扭。我于是對學生說:“你們就當做緬懷你們曾經的老師吧。有沒有曾經比較喜歡的小學老師,跟大家說一說?”
原以為他們即使不主動發言,也會心有所感,勾起回憶。沒料到學生竟然異口同聲地回答:“沒有!”我不甘心地追問:“怎么會沒有呢?小學六年,那么多老師!應該和班主任感情比較深吧?”除了少許幾個學生似乎費力地想起來一個,其它依然環顧四周,彼此深有同感地說:“沒有!”其中小杰高喊著:“小學老師都沒有什么印象!只記得每次得不到‘雙優班’和‘衛生流動紅旗’,班主任開班會就罵人!”其他的同學都會心地笑。
身為老師,除了泛起一種物傷其類之感,我更多的還是反省:是不是我也曾因為學生未能得到“雙優班”和“流動紅旗”,而對影響這兩項獎項的學生惡語相向,擺臭臉,武斷劇烈的批評?是否讓學生感受到他們的價值只存在于得“雙優班”和“衛生流動紅旗”和優異的成績?是否因為某次自己挨了領導的批評,而轉回頭把怒氣撒到他們身上?是否因計較利益而不經意間損害了學生的情感,損害了他們對于一個好老師的期待?
曾經看過一部寄意深遠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男主角丁元英是個奇人,思想高超,異于常人。父親生重病,他提供錢,卻不回家看上一眼。面對姐妹和老母親似乎天經地義的憤怒責難,他語出驚人:“付出就是為了付出,不是為了回報。如果母親養兒就是為了防老,那就別說母愛多偉大了,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換。”直說得老母親滿面羞慚,無話可說。為什么丁元英對父母不愿施加感情?因為父母親“養兒防老”,養育子女本就是沖著防老的目的。既然你抱著功利的態度養育我,那我給錢你養老就是了,憑什么要求我回報感情?同理:既然老師抱著功利的態度教學生,憑什么要求學生回報感情?
如果老師能夠做到不功利,那么,學生犯錯又如何?十二三歲的年紀,活蹦亂跳不愛拘束的學生,偶爾犯錯影響了“雙優班”榮譽又如何。按時到校,穿校服戴校卡做眼操,早午讀認真念書,自習課安靜無聲,這就一定是好學生嗎?也可能是呆子,是一個蒸籠里蒸出來的一窩饅頭。優秀的學生有些不愛大聲齊讀書,也會偶爾遲到,也會覺眼操無聊,甚至會因為壓力太大而偶爾逃課去操場散個步,誰沒有個年少輕狂的時候?人不輕狂枉少年!如果因為一個月沒有得到“雙優班”,就責怪學生,甚至對班集體流露出惱怒情緒,下個月他們可能會表現特別乖,一舉重獲榮譽,但是也可能在心底里與老師劃一道深深的鴻溝,在沉默中滋生疏離感。
后來,我所帶的班級,有一個月錯失“雙優班”。得知這個消息,我沒有任何責怪他們的意思,反而巧妙地對著全班學生反省:“這次錯失‘雙優班’,怪老師抓得不嚴,你們大家都很優秀,千萬不要自責。午讀讀得不好,可能是老師當時找了一些學生搬作業去了;早上有兩個同學遲到,可能是當天生病了,沒來得及寫假條;衛生區沒有打掃干凈,可能是經常有別人班的同學在里面遺落垃圾。不要沮喪,重要的不是失去,重要的是從失去里暴露出我們的問題,這只會促使我們做得更好!”緊接著,班長開始主動站起來反省自己,勞動委員、學習委員也紛紛開始反省,收獲了全班同學如雷的掌聲。自此之后,學生更加地信任我,也努力表現得更好,再也沒有錯失過任何一次‘雙優班’。
現代的教師群體容易被日日更新,周周總結的各項嚴格的班級評比壓抑得像深海魚群一樣教條僵化——稍嚴格的學校甚至還有末位淘汰制。制度的壓力下,班主任難免苛責,失去民心。常言道:“無欲則剛”,意即“不被自己想要得到的某種利益所誘惑,就是達到了真正的剛義”。如果能把班主任的得失放在后,把學生的個人成長放在第一,從容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想必會塑造出一個情操高尚的教師形象。是否欣賞“無用”的學生?
班級有一個學生小林,長相就屬于不討喜的那一種,頭大臉開,五官不合。相由心生,人也粗笨遲鈍,舉動不雅,有失教養,令人不悅,成績且靠后。什么主持、表演、書法能力俱無,作業敷衍,字跡像雨像霧又像風,自習課還老多嘴。對于班級,他可以說是很“無用”了。除了照章處理他的問題外,平素很少理會他。既然是塊難以拉扯的木材,對于班集體有害無益,性格也令人不悅,難免會在無意的言行之間流露出對他的忽略和些微的輕視。實在覺得他“不可愛”。但是,教師對每個學生,尤其對看似“無用”的學生的態度,其實只要其他學生感覺到了,都會悄悄地刻在他們心底,影響他們對老師的評判態度,從而影響老師在學生心底的親近度和信任度。
某次班會課,提到自信心,給學生舉例,有的自以為成績不好的學生,也有其它的亮點值得自信,譬如小陳,雖然成績不佳,但是電腦技術高超啊!譬如小莫,雖然成績不夠理想,但是孝順勤勞啊!馬上就有學生發言:“老師,小林也很孝順很勤勞!在家都是他做飯給爸媽吃的!”其他同學竟紛紛側目贊同。我才驚覺,原來一個如此“無用”且“不討喜”的學生,也能有如此好的群眾基礎!學生眼里的學生,和老師眼里的學生,有這么大的差距。我不喜歡的學生,在他們眼里,也是踴躍欣賞的對象。由此看來,其他學生都比我善良公正,大而言之,他們比我懂得尊重一個人的人格尊嚴。我想,大概源于同學們對他不抱什么功利態度,尋常視之。而我的錯誤,不能不說存在功利心作祟的緣故。
班會課被震驚之后,我試著放下我的“有色眼鏡”,嘗試回復到我和學生的自然狀態。我不再僅僅把他當成一個學生,更把他視作一個普通的小孩,這樣之下,他慢慢地就沒那么“討厭”了。我指導他練字,修正他那別扭的字體;下課后找他來辦公室背書,給他報聽寫;考試倒數之后,及時找他過來分析原因,一起反省。有時候他會主動過來辦公室給我打一壺開水,掃一下地,送一塊糖。漸漸地,發現他也并不是毫無可愛之處。對待僅有的幾個朋友,他相當的仗義!寧肯自己受委屈,也不讓我批評他的朋友,這一點令我對他刮目相待。當我承諾我不會批評他的朋友之后,他咧著大嘴巴,粲然一笑。
盧梭有言:“永遠不要急于對兒童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一塊麥田里,有的學生成績優異,有的活動能力強,有的乖巧懂事討人喜歡,有的個性鮮明——這些學生都會給老師留下不壞的印象。最怕的就是一些成績不引人注目,而且品行不佳甚至使人滋生“厭惡”的學生,他們或“貌寢”心躁,或木訥呆笨,或古怪頑固,或空虛無聊,每一個言行每一個毛孔里都流露出使人不悅的氣息,“一點”都不可愛,似乎“無用”而礙眼。正因其“無用”,老師在面對他們時,往往容易流露出粗糙不耐煩,能打發就打發。此時學生會強烈地感覺自己得不到欣賞,面對一個明知不喜歡你的人,你還會傾心相與,付與信任嗎?當然不會,只有疏離和淡漠——感情是相互的。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要欣賞“不可愛”的學生,關鍵在于摒棄功利心,回復到師生之間的“自然狀態”。如果學生感覺到自己被欣賞,老師就不再是一個嚴厲的管制者和權威者,而是一位可親可信的長輩。心懷仁愛,看似最“無用”的學生都能被老師欣賞,旁觀學生也會心有所感,如沐春風,師生氛圍才會趨向溫暖。
是否長做“無用之事”?
日常時時告訴學生“少說廢話,少發呆”,“少浪費時間,少做無意義之事”。我以為這是珍惜時間,是少年向上該有的姿態。然而,六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這話并不對。
很多事情,當時被認為是與教育正題無關的“無用之事”,日后被證明都是真正有用的,是形成學生對老師印象的極大的一環。
放學后在辦公室多留一留,改著作業喝著水,會有學生跑過來和你嘮嗑,嘮嗑當中你會發現,原來你以為很熟知的某個學生,他還有你根本不知道的一面!原來正直的副班長,他還有愛貪小便宜的毛病;原來那個難管的女生,她從小學就開始和壞男孩談戀愛……慢慢地,對待一些特殊學生的時候,你也會顯得游刃有余;你找班上學生談話的時候,他們會驚訝于你對他們的了如指掌,對你橫生信任。
有一陣,學校的住宿生周五是不用晚修的,路遠回不了家,有點寂寞,她們便相約晚上來我宿舍聊天聽歌。我“忍痛”割讓自己的周末時間,陪著他們聊天玩耍,海闊天空。日后卻發現,正是當年自己舍不得割讓的這些陪聽歌看電影的時間,陪他們消耗時光做的一些“無用之事”,使這些學生與自己特別親近。其中一個女孩子考入湛江市二中之后,經常給我打電話談心。某次元宵節接到她興奮的電話,給我聽她鎮上的鑼鼓喧天;有時很疲憊,收到她俏皮的短信,看到她在短信里興沖沖地喊我“老田”,都會為之怦然心動……而其他特地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去“正規教育”的學生,許多都銷聲匿跡。原來并非“有意義”的事情,才會使學生更依賴老師,更喜歡老師。
而這些“無用之事”,說到底,其實只是陪伴。學生真正需要的,不是強聒不舍的教育,而是陪伴。陪伴久了,感情日深,你希望他學會的優點,他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學會。你希望他改正的缺點,他也不知不覺地會修正。正如我們一直看重家庭教育對于學生的`塑造作用,父母最多的不也是陪伴嗎?彼此陪伴,才最貼近學生的心靈。
教育理想,情操,仁愛,實施起來,其實很難。央視記者柴靜曾經為一位來自德國的中國志愿者做過一期深度采訪,他叫盧安克。德國念完了大學,畢業不久就來到了中國,后來停留在中國廣西一個當時只有拖拉機能夠通行,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的板烈村,在板烈小學做志愿者。三十歲了還依靠國內的父母寄給他的生活費生存,物質上難以理解的清貧。他不敢向學校要工資,因為害怕學校找他要成績。曾經他教的學生,英語成績考的都是倒數第一,家長有意見,所以他連一個正式的老師都算不上。他不習慣中國的教育制度,想教給小孩子真正的英語,和并非通常意義上的精神教育。“我想給他們的是走自己的路所需要的才能和力量。”沒有身份,沒有社會地位,他在板烈小學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陪伴,陪伴小孩子學習生活,深深地注視他們,理解他們,帶他們改善自然環境,拍紀錄片,做些無用的事情。這些頑劣古怪的孩子,居然深深依戀著他,向他期待的路上走,有孩子為他即興寫下驚人的詩句:“我們都不完美/但我愿為你做出/不可能的改變。”
從世俗的意義上來說,盧安克做的事情沒用,沒效果,不可效仿,但他的存在本身,有一種令人內心惶然震顫的力量。這是“無用之事”的力量。這是一種至高的情操。
哲學家霍布斯認為,在人的本性中,發生爭執的三個主要原因,第一是競爭,第二是猜疑,第三是榮譽。競爭與榮譽之所以會帶來爭執,因為它會引發人的功利心。帶著功利去與學生相處,會極大地損害師生關系,損害教師的修養。意大利詩人切薩雷說:“完美的行為產生于完全的無功利之心。”愿我們能盡力摒除雜念,使教師在自然狀態下去施教,催生一位擁有教育理想,情操高尚,心懷仁愛的好老師——愿我們自然地去施,才能幸福地受。
師德師風征文范文3
不知不覺,為師已六年余,擔任班主任亦五年。雖然有淚水、有苦楚,但更多的是欣慰與收獲。因為,我一直秉承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的古道師訓,恪守“最大幸福就是把一群群孩子送往理想的彼岸”的人生目標。雖然在并不漫長的工作經歷中獲得了些許榮譽,但我依然初心不改、耕耘不輟,努力實踐著“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諾言。
(一)以身作則
20xx年8月31日,我踏入了xx中學的大門,成為了20xx級26班的班主任。和我同時入職的老師都會清晰地記得20xx級的軍訓匯演中,26班一共6個宿舍卻有5個宿舍獲得了文明宿舍的稱號。很多老師和家長不明白為什么26班的學生格外優秀。其實,秘訣就在8月31號晚上(開學前一天的晚上)。那天,所有的老師從早上7:00一直干到晚上。尤其是我和我們班的3位跟班老師,因為宿舍在五樓,所以我們不得不付出更多,干到更晚。在所有的工作就緒后我讓其他3位跟班老師回宿舍休息,而我一個人留下來把所有的被子疊成了豆腐塊,那天我回到宿舍的時候已經晚上11點了。第二天,我6:30站在教室門口迎接我可愛的孩子們。那天我對孩子們說看到宿舍的被子了嗎?那是我昨天晚上給大家一床一床的疊好的。我相信,我可以做到的,我的孩子們也一定能做到。果不其然,我的孩子真的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從入職第一天起,我把“以身作則”作為我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個座右銘。從那天起,我在班級里再也沒有戴過首飾,沒染過除黑色以外的頭發,因為我不允許學生這么做。從那以后,我上班、下班的點就改成了學生上班、下班的點,因為我要求學生按時到班,所以我只會早來,不會晚到。從那天開始,早讀也成了我的必修課,因為我要求學生早晨大聲讀書,所以早上我也拿書和大家一起朗讀。從早上的宣誓到日常的值日再到平常上繳的班費,只要是班級的事情我都會參與。因為我覺得要求學生愛班如家,作為這個班的家長我一樣也不能落下。
(二)大膽創新
很多人都知道20xx年10月1日高二12班在火炬公園組織的“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漫畫展和萬人簽名活動。那次活動是我帶領孩子們做的一次社會實踐活動。這是xx中學建校以來第一次由班主任組織開展的校外大型班級實踐活動。其實像這樣的班級活動我們班不只組織過一次。每年的寒假我都會組織學生開展“假期愛好展評會”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假期中開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在開學后進行展示,最后由老師們打分評出優秀個人和優秀團體。這個活動一直堅持到了現在。
其次是以節日為載體的教育活動。我的班級每年都會舉行教師節、感恩節、父親節、母親節等感恩教育活動。因為我始終堅持一個不懂得感恩的人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人。
除此之外,我還定期組織以學習為主題的活動和以解決班級當下問題為主題的班級活動。這種活動大多都以主題班會和體驗式班會的形式進行。在我所帶的高三學生心里,最難忘的也許就是高三開學的第一次班會——“實現目標的九個步驟”。為了這個班會,我減肥三個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同學們展示“實現目標的九個步驟”的可行性。因為我的堅持,我的孩子們也努力的堅持在高考奮斗的路上。因為孩子們相信,班主任能做到的,他們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
20xx年9月到藝體部做藝體部副主任,連續擔任文管班和音樂班的班主任,接觸這批學生后我發現,學習藝術的孩子和單純學習文化課的學生在個性特征上有明顯的不同,為了彌合她跟孩子們的思維差異,她在每周設置了一個節目——《每周一聊》。這個談話節目的開展讓我更深的了解了我的孩子們,也讓孩子們更加了解了我。
所有這些做法都不同于以往傳統的教育理念,也就是這種不同和創新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增強了學生對這個班主任的認可。“大膽創新”也是我信守的第二個座右銘。
(三)堅守原則
xx級的`一個學生在寄給我的一封信中寫道在外人眼里,我們班的學生最聽話,所以他們就推斷我們班是最專制的。老師,您知道嗎?其實在所有的班級里我們是最自由的,只不過我們的自由是最有秩序的。如果你是欒曉光班的學生,你最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自由是建立在遵守規則的基礎上,只有這樣每個人才能享受到屬于自己的自由”。
當然這些要得到學生的認可是需要時間的。對于我來說,高二的第一次運動會讓我至今難忘。難忘的除了學生拼搏的身影外,還有那醒目的標語“freedom! freedom! freedom!”這樣的標語在一個運動場上實在罕見。我很清楚這個新組建的班級里有一群孩子對我存有偏見。我沒有上前撕掉標語,相反,我對舉著標語的學生說我們班的孩子就是與眾不同,就是善于創新,敢于表達,我欣你們。那個標語我保存至今,因為這是這群孩子來到這個班級送給我的第一份禮物。當然,不久之后這幾個孩子就成了這個班級的核心和頂梁柱,并在兩年后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理想大學,在開學前一同看望那位曾經他們討厭過的班主任老師——我。如果你問這個班的學生,同樣一個錯誤為什么別的任課老師管理你會覺得不舒服,是在找你的茬。而她去管理的時候你會覺得應該呢?學生的回答很簡單“她就是那樣的人,說一不二”。聽到了嗎,學生簡單的話體現出我是一個堅守原則的人。而這種堅守也成了我班級管理的基石。同時也是我信守的第三個座右銘。
教育就像養花一樣,一邊養一邊看,一邊靜待花開。在養的過程中對于一些雜草亂枝我們要適時地修剪,小心的呵護花兒的成長。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相信種子、相信歲月”。
師德師風征文范文4
當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這樣說過:“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想,同樣可推而廣之,那就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必先有優秀的教師。
因此,優秀的教師必須懂得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關愛每一位學生是教師的責任;懂得教師的愛與眾不同,它是嚴與愛的有機體現,是理智與熱情的巧妙結合。
陶行知先生曾對教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同時陶先生用自己的言行為我們詮釋了“愛”的涵義。有一天,陶先生看到一位男學生欲用磚頭砸同學,就將其制止,并責令其到校長室。等陶先生了解了一下情況回到辦公室,見到那個男生已在等他。陶行知掏出一塊糖遞給他:“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按時來了。”接著又掏出一塊糖給男生,“這也是獎勵你的,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說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陶先生又說:“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同學,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拿出了第三塊糖。這時男生哭了:“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應該采取這種方式。”陶先生又掏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你一塊,我的糖分完了,咱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通過這個小故事,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道理:有些老師從個別差學生身上找不到可贊揚可夸獎的理由,除了不會多角度思考問題,缺少愛心不能說不是一個原因。
所以我認為:教育的愛,能溫暖人的心靈;教育的愛,能鼓勵人一直朝前邁進。有人說:有愛才有追求,有對愛的追求,才有對愛的奉獻。世上有很多東西,給予他人時,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樣東西卻是越分越多。
作為一名教師,所面臨的是一群天真無邪,渴求知識,有著五彩斑斕般夢想的孩子們,對他們更應該給予無私的愛。唯有愛的雨露才能催開最美的花朵;唯有愛的交流,才能搭起師生之間心靈的彩橋。我們的事業是愛的事業,我們的教育就應該像春風那樣慢慢吹開學生的心扉,就應該像春雨那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一、愛學生就必須嚴格要求學生
俗話說得好:嚴師出高徒。“教不嚴,師之惰”。嚴是有標準的嚴,是在一定范圍內的嚴,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嚴,是有利于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的,不是摧殘學生身心健康的嚴。嚴格要求不等于懲罰學生,應該做到嚴中有慈、嚴中有愛、嚴中有度、嚴中有方,使學生對老師敬而愛之,而不是敬而畏之。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是出于真誠的愛。嚴以愛為基礎,愛以嚴為前提,嚴愛結合,愛而不縱,嚴而不兇。嚴格之水只有滲透情愛之蜜,才能成為愛的甘露。
二、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
愛學生就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擁有獨立的思維,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學適應學生的思想認識規律,決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學生、信任學生、欣賞學生,呵護學生的創造潛能,切勿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對學生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訓斥;多一份肯定,少一份否定;多一點表揚,少一點批評。對學生要真誠,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師益友。
三、愛學生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任何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問題生”也不例外,相反,對他們要給予更多的愛。我們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千方百計讓學生的閃光點真正閃光,使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激起其學習的斗志。轉化“問題生”除了多觀察外,還應多了解多關心、多談心少發火、不體罰、不放棄。實踐證明,從愛出發,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恒,“問題生”是可以轉化的。
我在想:一個人最崇高的愛是愛別人,那么一個教師最崇高的愛就是全心去愛每一個學生。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對教師職業道德評價的重要標志。許多教育家都指出,沒有對學生的愛就不會有真正的教育,愛是教育學生的前提。所以教師要真正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教師只有內心充滿對學生的愛和尊重,才會事事從學生的利益出發,處處為學生著想,維護他們的.自尊心,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伸出援助之手,在他們取得點滴成績時投去贊許的眼光,同時教師的愛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是增強師生關系的潤滑劑。
然而,對學生除了所給予的愛以外,我們還應有一份責任感。如果說一切教育都是源于愛的話,那么更確切地說是基于一份深深的責任。我們說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其實責任也是一種愛,正如歌德所說的那樣:“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種愛”。我們都知道壞學生是家庭的溺愛和社會不良環境塑造出來的,所以教師的工作就是一種“以人為善,以人為本”的工作,是心靈塑造、價值觀與人生觀塑造的人性工作。就是要以“人性向善”為價值理念引導學生去營造明麗的內心生活;就是“以人為本”的理念去引導學生追求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去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總而言之,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師生之間就能以誠相見,心心相印,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對學生的責任感是每個教師所必備的,熱愛學生又是教師獻身教育事業,搞好教育工作的原動力。對孩子多一份愛吧,因為在給予的同時會多一份收獲;對孩子多一份責任感吧,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愧對教師的這個稱號。
師德師風征文范文5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授業,發“仁”于心,為師以德,方不愧“教師”二字。
師者仁心,修身為先。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修好身,才能育好人。如何修身?為師修身,異于他人。不攻農,不攻商,不攻政。三教九流,為攻書耳!俗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也。讀書修身,學無止境。蓋因“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但為學又不可漫無目的,什么菜都往筐里挖,要有的放矢,術業專攻。蓋因“以有涯之生隨無涯之知,殆己”也。故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教師讀書,既要讀有字之書,又要讀無字之書。有字之書在詩詞歌賦、在諸子百家、在經史子集;無字之書在柴米油鹽、在田間地頭、在名山大川。有無結合,融會貫通,相得益彰,才能有大境界,才能面對萬千學子思如泉涌錦心繡口,答疑解惑游刃有余。學無止境,師道亦無境。“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實為千百年讀書人修身治世之最高理想。欲達此目標,修身是“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師亦有師,“三人行必有我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理念要長植于心,并日積月累,不斷積淀,“修身”彼岸,才會漸行漸近。再者,修身亦是修志。教師要志存高遠,不可執著名利。平時求一“靜”字,所謂“靜以修身”。要忍受住寂寞,耐得住秉性,如此定會曲徑通幽,豁然開朗。
師者仁心,仁愛為本。自古天子以仁治國,大醫以仁治病,教師以仁治學、以仁育人,千年不易。以仁治學、育人,就要對學生視同己出,所謂“仁者愛人”也。先師孔子,播仁于四海,弟子三千,愛人尊人之故事,流傳千年,影響至今。顏回家貧,孔子以“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來撫慰他;子夏吝嗇,孔子寧可淋雨而不借其傘,免讓弟子受難為;路遇孩稚路中央堆砌泥城,孔子繞“城”而走,給予孩童以成人般尊重。孔子這些閃光的仁愛思想,至今看來仍然叩擊心靈,發人深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人之教,士子之間代代綿延。近代大教育家陳垣,終生實踐“仁愛”二字,其得意門生啟功先生,尤受其厚愛。啟功有才卻生活困頓,陳垣惜才更視同己出。他為啟功提供住所,資以錢財,并幫他介紹工作。啟功經年身受“仁愛”之沐,心無旁騖,專心學藝,終成一代國學大師。啟功功成更不忘本,一生為陳先生為尊。啟功先生晚年給陳垣故居題匾,更是跪寫。二位先生為天下師生深刻詮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之仁德操守。仁愛為本,視同己出,時時刻刻傳遞正能量,師生關系才能和諧,師道師理才能傳承,中華文脈才能生生不息。
師者仁心,嚴慈相濟。嚴與慈,孰重?當以嚴為重。教師管教之仁,不是去縱容學生,給學生以絕對自由。亦不是處處束縛學生,關在教室形同“檻猿籠鳥”,學成書呆子。而是要以長者之心,嚴慈相濟、恩威并施。學生欲成棟梁,必須從苗開始去其枝叉,引領學生向上長,走正轍。若把不好關,任其枝節橫生,就會長成“歪脖子”,悔之晚矣。嚴慈相濟,就要罰分明。學生有進步,則及時褒獎鼓勵,增其信心;學生犯錯誤,則及時糾錯改正,預防貳過。嚴慈相濟,還要恩威并施。既要讓學生“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學習不打折扣;又要“噓寒問暖、與人為善”,讓學生體會溫暖,感受恩情。雖說要嚴慈相濟,但嚴是主,慈為輔的關系不可顛倒。自古人言“嚴師出高徒”,未有“慈師出高徒”之說。當代楷書大家田蘊章、田英章兄弟倆,幼時家教甚嚴。其祖父、伯、父,親教書法,日課多少字那是“規定動作”,完不成就戒尺伺候,久而成習。可以說,正是長輩的嚴加管教才成就了今天的歐楷“二田”。像這樣成功的教育案例,不勝枚舉。譬如美術界的齊白石、李苦禪師徒,文史屆的.季羨林、錢文忠師徒,音樂界的蔣大為、劉和剛師徒等等,不一而足。盡管授受門類不一,但“嚴”字當頭的教育理念是一樣的。近來一篇文章躥紅網絡,《孩子,母親希望你能遇見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此文以母親的口吻專門闡述孩子擁有一位嚴師的重要性。語言非常實在、也非常感人,筆者建議師生家長好好讀讀。比如這段話“盲目的鼓勵和寬容,只能培育出溫室的花朵。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與本段思想不謀而合。
作為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從學校中來又到學校中去,知識單薄、閱歷尚淺,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離“仁師”的差距還很遠。所以要繼續努力,終生學習。在社會大課堂面前,教師也永遠是學生,啟功先生說得好啊“入學初始門庭,畢業非同學成。涉世或始今日,立身卻在生平。”
劍已配妥,學校也是江湖;酒尚余溫,人生沒有退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愿天下師生一體,書寫人間佳話;愿學子仗劍天涯,歸來仍是少年!
共勉!
【師德師風征文】相關文章:
師德師風的征文04-08
師德師風征文11-07
師風師德建設征文11-07
愛與責任師德師風征文04-06
累并幸福著師德師風征文04-06
師德師風的征文1300字02-14
師德師風征文(精選21篇)09-21
師德師風征文(精選5篇)05-18
師德師風征文13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