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2000字(精選14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征文打過交道吧,借助征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么樣的征文才能稱之為優秀征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2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1
告訴你,我們家可是少有名氣的惜時之家,所謂的惜時就是指珍惜時間,我家家風就兩字:惜時。
要說,就從奶奶說起。我奶奶這把年紀,也是忙個不停。在我們各自外出學習、工作之時,她就利用時間,在家里左洗右刷,從沒閑著。
早晨,奶奶都起得很早的,她幫我們準備好早餐,就開始干其他活兒。我起床目視奶奶的一舉一動,她拖地時聲音十分輕,似乎生怕打擾我的睡眠。
我知道,奶奶的身體不是特別的硬朗。干體力活過久,對身體有些許的影響。她為我們,累垮了身體。瞧,奶奶的動作緩慢,但她拖地拖得很干凈,如果一些地方她還認為臟的,要重復著拖來拖去,不拖干凈決不罷休。如果實在不行,她會皺緊眉頭,搖搖頭,拿來洗潔精拖而再,再而拖。奶奶,為我們付出這么多,我們都心疼你,感激你!
在奶奶的影響下,媽媽也是一位珍惜時間的人。是我們值得一提的人。她白天在單位認真工作,正因為這種態度,每年都被評為“優秀職員”。媽媽下班后,我總能聽到她匆匆的腳步聲和氣喘吁吁聲。媽媽一手提著包,一手提著為我們準備晚餐的菜。她表現得沒有特別的夸張,只是為了避免引起人家的注意,只是小聲喘氣。晚飯后,媽媽放棄了娛樂項目,也沒有倒頭休息,而是幫著家里做家務活。白天奶奶干,晚上媽媽搶著干,讓奶奶休息。
一天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里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里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珍惜時間的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珍惜時間。在學校我可是衛生部長,不僅勞動響當當,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數學老師布置作業,很多,并且要求我們認真完成。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完成的很認真,堅持不懈,沒有浪費一分一秒。別的同學都沒有完成作業,都覺得時間不夠。那次作業,我被當眾表揚,那是珍惜時間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惜時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惜時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說到家風,我腦海里不禁涌現出爸爸媽媽用行動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還記得我剛剛進入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晚上回到家要開始寫作業的時候,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著電視的爸爸,一看到我到家了,馬上就把電視給關起來了,便拿起報紙看了起來。我有些不明白,便問爸爸:“爸爸,你為什么要把電視給關起來啊?”爸爸笑著對我說:“因為你要寫作業啊。”這短短的一句話還是掩蓋不住我的好奇心,爸爸看著那好奇的我,突然“噗嗤”一笑,然后對我說:“因為做一件事要專心致志,可不能三心二意。如果我在你寫作業的時候看電視,就會影響到你的做事效率還會讓你分心,不能讓你好好地把一件事認真地去完成。寶貝女兒,現在知道了嗎?”我重重地點了點頭,然后就去房間里認真地寫作業了。從那時候起,爸爸都在我寫作業的時候看書,看報紙。就因為爸爸的這種習慣也讓我學會了愛讀書,愛看報,書把我帶到了知識的海洋,讓我知道了書能使我陶冶情操,能帶我環游世界。
做人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用言語來告訴我這個道理,可是她卻用實際行動來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了出行時間,媽媽總會提前幾分鐘到,她對我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媽媽說:“寧叫我等天下人,休叫天下人等我。”于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良好習慣。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了吧!可是,一當有人問起來“家風是什么?”,很多人都會傻眼了。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風,必然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是民族興旺發達的必要條件,是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從未離開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風一直都在。家風不是一陣風,是精神寶庫,是家族的面貌,是家族的風氣......
家風是一盞燈,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家風是一艘船,把我們帶到安全的彼岸;家風是一個良好的家風才會使社會安定,國家繁榮富強!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2
承家風,記家訓家庭社會的細胞,家庭文明狀況不僅是社會文明的縮影,而且可以影響和改變社會風氣,營造社會新風尚。所以,良好家風的構建與傳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風利家利民利國,相反則害己害人害社會。每個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風…在每個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會因為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溫暖,同時也伴隨著家風的和諧氣息。家風是什么?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在我家里的大廳里,端端正正的掛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每每看到這十個大字,心里總是有所感悟。爺爺說要把這句話銘記于心,它會使我受益匪淺。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家風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以德立家,第一重要的是一家之長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和開創作用。愛德華家族為什么能英才輩出?那是因為第一代愛德華德高行潔,為他的后代樹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燈塔。他的道德光芒,長久地指引著后代們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我國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徐,他挺身捍衛國家民族利益的壯烈行為和“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愛國情懷,為后輩樹立起一座偉大的道德豐碑,受其德恩澤被,其子孫至今已傳至九代,代代都有卓有建樹的政治家和科學家。
所以,一家之長一定要端莊自己的言行,因為那是榜樣的力量。家庭其他成員也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因為正面的,那會在家庭內交相輝映,而負面的呢,那就會發生交叉感染。鑒于此,司馬光在《溫公家范》中諄諄告誡,長輩們一定要“以德業遺子孫”。家教是指家庭內部家長對子女的言傳身教,家長通過自己實際行動來教育子女的禮節。同時,家教和受教育程度不掛鉤。家教的重點在于道德、禮節方面。好的家教對于子女的一生是至關重要的。家教傳統意義上講是指家庭內道德、禮節的教育,如:這個孩子沒家教;某人家的家教很嚴格等。家教的本來意義是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家教是個體社會法非常重要的途徑。家教的意義是歷史的必然。一是社會高速發展,對勞動者的要求高了。剛改革開放時期,有門打硬的手藝就行了,現在素質要求增高。包括思想、合作精神都有較高要求。這就必須學習。二是當下社會思想多元化、價值觀多元化需要核心的東西,必須有正確的強化,不能被錯誤的東西誤導,因為影響孩子成長、成才、成功的因素太多。三是經濟發展了,人們有條件進行子女的優化教育,需要對子女教育投資,也有了經濟基礎。四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國家更加富強的必不可少的一點。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基石。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為規范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家訓之所以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儀廉恥。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等。我們家的家訓流傳至今: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費來之不易的糧食。要尊老愛幼,尊敬知識淵博的長輩,保護成長中的幼苗。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要多做對他人有幫助的好事,不做損人不利己的壞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人對知識的需要是巨大的,應該勤奮不斷的學習知識。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望子成龍的思想依然影響人們的行為。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訓。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訓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3
我認為一個家庭良好的行為標準就是家訓,一個家庭所獨有的風尚就是家風。良好的家風能夠體現家庭成員家教和素養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共同遵守,好的家風才能熏陶出的有教養的家庭成員,家長的言行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極其重要,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
生活在21世紀,我家不像古代書香門第有成文的家訓。在我短短的12年人生歷程中,除了學校老師,家長就是我最好的老師,在我的成長中媽媽對我的影響最大。
媽媽三十歲才有了我,就像媽媽說的:老來得子,這是無價之寶哦!”我從小超高超重,爸爸長期在外,瘦小的媽媽力氣隨著我的體重一起長,超負荷的辛苦和操心使她落下了腰疼和神經衰弱的毛病。
在她的呵護下我慢慢長大,記憶中全是幸福和歡樂,她對我始終那么有耐心:我個高幼兒園床小我不睡午覺,媽媽為了不影響小朋友休息,每天趕在小朋友午睡前來接我回家,上班前再送我回園;大班時,寫作業手軟沒勁怕挨批評就哭鼻子,媽媽在旁邊安慰我,寶貝,每個小朋友都和你一樣,他們也是慢慢的越練越有勁的......
由于媽媽審計工作性質要經常出差,把我送進了全日制私立小學-西小,飲食和課外輔導均配有專職老師。但媽媽說這么小的孩子離開媽媽時間太長沒有安全感,會變得孤僻,堅持讓我每天回家,她親自照顧和輔導。為了讓新老師了解我,她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班主任全面的介紹了我,感動的老師也給她回了一封長長的信,并說,你真幸福,有這么好的媽媽。
后來,為了盡量少出差,以便更好的照顧我,她放棄了專業,調換了工作,把我轉到了她認為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更好的這個學校。
從小到大,只要我感興趣的事她都支持我去研究和學習,從不吝嗇,學書法、薩克斯、攝影......遺憾的是,花了那么多的錢,我都沒有堅持下來,即便這樣,媽媽也很少指責我,只是說停掉了便不會再給你重來的機會,再想學就自己練吧。
這樣的媽媽你一定不信她會很嚴厲的打我。
記得第一次挨打,大概是四歲左右,那次我病得很厲害,吊了好幾天的針不見好轉,姥姥和媽媽他們徹夜守護我,由于我胖血管細,扎針一直是個難題,技術不好的護士有時要扎好幾次才能成功,連續的扎針讓我痛恨穿白衣服的人,一見他們過來我就罵他們壞蛋,剛開始媽媽溫柔的制止我,而那時我完全聽不進去,等到給我看病的善奶奶來查看病情時,我失控的大叫她壞蛋,媽媽終于失去了耐心,但她的武力警告并沒有使我停下來,我堅持大喊大叫,只要我手指別人,她就打我的手,那一次由于我的倔強和聲嘶力竭,我的手背被打腫了......
后來,媽媽告訴我,挨打后好幾個晚上,已經睡著的我條件反射不讓別人碰我的手。媽媽在我睡著后,捧著我的小臉哭了很久,雖然她很心疼,但不能縱容我的無禮,她要我做一個知禮的人。
再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具體挨了幾次打我已經記不清了。媽媽不會輕易打我,她不會因為調皮搗蛋暴怒,也不會因為考試成績不好打我,更不會因為我無意損壞了貴重東西打我。但是,她會因為我推脫責任打我,她說,成績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品質。做錯了事不要緊,要敢于承認,做人要坦蕩。
她因為我多次犯同樣的錯誤打我,她說,一次跌倒不怕,多次在一個地方跌倒,不是智商就是自尊和責任心的問題,既然我不是笨孩子,就有能力改正,永遠包容就是縱容。
她說,每個孩子都會有個體差異,我雖然不是最聰明的,成績也不是最好的,只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會成為最優秀的。在學習上,媽媽從不施加壓力,像別的家長那樣強迫孩子大量做題,她喜歡給我買課外書。她說,學習語文僅僅學校的那幾本書是不夠的,日常的閱讀和積累很重要,書讀多了,認知能力和分析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因為她的原因,我閱讀了大量的書籍,有豐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識。
但是寬容并不是放縱,最近因為我癡迷于拍照、攝影,常常敷衍了事的寫作業,數學成績直線下降。一向寬松的媽媽終于生氣了,她反省了自己教育的失誤,指出了我懶惰、責任心和自理能力差等種種缺點,沒收了我的攝像機,并給我約法三章。媽媽說,做人要學會感恩和寬容,要求我要有男子漢的胸懷。因為種種原因,我由姥姥和姥爺一手帶大,爺爺奶奶從未看過我,感情上我無法接納他們。今年春節,爸爸說,爺爺病了要大手術,估計有風險,希望手術前能看看孫子。我覺得很別扭不想去,媽媽看到了對我說:“爸爸媽媽不強迫你,你想想,爺爺是你爸爸的父親,做的再不好,他們給了你爸爸生命并撫養他長大,爺爺有遺憾,爸爸肯定難過,看在爸爸的份上,媽媽希望你去看看他,你自己決定,好嗎?”在爺爺見到時我滿足的笑容里,我理解了媽媽的偉大。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4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如何做人。
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當然,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說,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著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孩子。優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起來的。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了起碼有幾十位教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好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教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母親并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這短短的一句話,該包含有多少對母親的感激之情啊!同時,也反映出如雨的家風,曾那么深刻地影響著這位文壇巨匠的一生。是的,你完全不必一定要出生于“書香門第”。哪怕只長在“貧民之家”,能有慈母如此,家風如此,也將受益終身。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家長的舉止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空間,是為人父母者責無旁貸的義務。家庭是祖國社會的細胞,只有家風如雨,幼苗才能茁壯成長。家庭是社會的細胞。良好的家風,必然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這是民族興旺發達,國家繁榮昌盛的必要條件。
當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風敦厚尤顯重要。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構成了家風。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它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因此,古往今來,中國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聯”,令晚輩耳濡目染,成為“言傳”和“身教”的典范。明朝書畫家徐渭,晚年曾撰寫一副令人費解的家教聯:“好讀書,不好讀書;好讀書,不好讀書。”此聯妙在一個“好”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少年時期正是讀書好時光,可惜不知讀書的重要不喜歡讀書;年紀老了,懂得讀書的重要,想好好讀點書,可是老眼昏花,力不從心已經不能好好讀書了。告誡子孫珍惜時光,趁早好好讀書。
皇室家庭也不例外。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幼時貪玩,無心讀書。他父親興王心中擔憂,將他關在書房里,罰抄一副家教對聯:“讀書好練武好學好更好;創業難當權難知難不難。”規定每天抄100遍,否則鞭笞。朱厚熜整整抄了100天,頓悟父親的苦心,痛哭下跪于父親面前請罪。從此,把這副對聯掛在書房里,用功讀書。
難得糊涂的鄭板橋,以竹入聯寫就:“咬完幾句有用書,可充飲食;養成數竿新生竹,直似兒孫。”教育兒孫做人要像竹子一樣虛心有節、剛直不阿。
清政府中少有的文武兼備的洋務人才,曾任廣東按察使的王之春,他的家教聯則是:“少讀書,便是低天分;行刻薄,真乃大糊涂。”意思是:人沒有天生的低天分,一個人天分的高低全在于后天的用功程度,天分低是因為自己少讀書的緣故。
林則徐也十分重視家教,其家教聯寫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其晚年因病辭官回鄉,儉樸生活,對子孫要求甚嚴,處處言傳身教,時時督促教導,鄉親們無不稱贊他是做人的楷模。
郭沫若曾于1940年,為其侄媳魏蓉芳題寫一聯:“莫學芙蓉空有面,應效芬芳發自心。”此聯用蜂腰格嵌入侄媳婦名字,情深意切地教導她要誠實做人,表里如一。
老舍在女兒出嫁后,十分關心女兒女婿的生活,給他們寫了一副對聯:“勞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鹽休浪費,勤儉持家。”為女兒的生活作了長遠規劃,愿她治家有道,健身有方,體現了慈父對女兒的'愛護和關心。
千年家風,“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這些家教對聯,底蘊厚重,韻味深長。于家,這是風范;于國,那是脊梁。
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么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5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么”的隨機調查采訪。從被采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范,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于家譜中,懸掛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于蒙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于一個家族或家庭來說,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么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里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會受到禮遇。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說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里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家訓、家教、家風并不十分關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沖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代尤甚。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代尤甚。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6
美國的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家風傳至八代。愛德華是博學多才的哲學家,勤奮好學,為人嚴謹,為子女樹立了良好的風范。他的子孫中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學家,60多位是醫生,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當過大使,20多人當過議員。而珠克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畢生玩世不恭,渾渾噩噩,無所事事。他的子孫有300多人當過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殘或夭亡,6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7個人是殺人犯,總之沒有一個是有出息的。兩個家庭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后代,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續,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向兩極發展著。所以說,家風的好壞直接決定子女的成才與否,而且不僅是一代。這正如蘇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親和母親們,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著自己!”
所以,家風是一種綜合的教育力量,是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圍,是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家庭成員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對孩子們則是一種無言的教誨、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
家風雖是一家之風范,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上面愛德華和珠克兩個家庭是極端的例子,但無不說明家風的重要性。而更多的體現在百姓家庭中的家風是最值得玩味的。“家風”是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所提倡并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范家庭成員的一種風尚和作風。
我家的家風,是要尊敬老人,孝順父母,勤勞節儉,誠以待人,與人為善,并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做好本職工作,嚴于律己,管好自己的心,自立自強,淡泊名利。我覺得一個家庭的家風就是這個家庭經過一代代人的積累、傳承下來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對于所有家庭成員的言行都具有約束和指導作用。不同的家庭,家風的內容和呈現形式也不盡相同,有的是成型的為人處世格言,有的則隱含于每個家庭成員的日常行為中。我家的家風主要來自于祖父母、父母等長輩的言傳身教。我6歲的時候,母親就帶著我,到村里的小學里讀書。在我人生中的第一堂課上,老師讓我背的就是《朱子家訓》,其中很多內容如:“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現在都還能背出來。雖然那時候不能完全領會意思,都是從老師的口中懂得了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后來,隨著自己年齡逐漸增長,覺得每句話對自己都很有用。除了從書上學到的,更多的是家里長輩的言傳身教。日常生活中,我的母親也經常用“穿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說瞎話爛嘴爛舌頭”等話語,教育我要勤儉節約、講誠信,讓我在年少的時候就有了一定的價值觀。
我當過營銷員、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在很多單位待過,所到之處一直要求自己要尊老敬老、與人為善、誠以待人、寬以待人,與人和睦相處,得意的時候不能忘形,任何時候都要管住自己的心,只有這樣才能活得踏實。我覺得,每個家庭的家風內容,其實都包含了中華民族的部分傳統美德。如古人總結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等,一直傳承至今,被人們視為行為準則和人生信條。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的內涵也在發生變化。比如“忠”,古時候專指忠于君王,而現在則是要忠于職守、忠于人民、忠于國家。家風的內容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樣,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與時俱進地發展,不斷增加新的內涵,并且一直會對現實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老一輩很少會坐下來總結家風的具體內容,他們只會言傳身教,進而對子女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我覺得中央電視臺推出《新春走基層·家風是什么》系列報道非常好,采訪的對象也很多,有普通老百姓也有社會名流,一時間讓家風二字,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網上的評價也很高,其實“家風討論熱潮”的出現,也說明大家對自己家的家風非常重視。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提改善黨風、政風、官風以及社會風氣,家風則很少被提起。家庭作為組成社會的最小細胞,對社會的穩定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一個人不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都是從家庭中走出來的,并且受到家風的很大影響,這就需要我們重視良好家風的培育。新聞媒體應該在社會上不斷弘揚和宣傳優良的家風,讓家風教育進入中小學課堂也很有必要,讓孩子們從小接受有關家風的教育,逐漸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將對他們未來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7
我似乎總是在行走,在沒有遠途的跋涉。卻總想翻越丘陵去抵達心中的夢境。有時候歲月是疼痛的 ,日子像針尖般刺痛心房,每當痛的,累的,想哭的時候,我總是會習慣性的抬頭看看天邊那一彎明月,“它”掛在我心頭最醒目的角落,稍微碰觸,便會抖落一地的正能量。這正能量如鳥般,從天邊飛來,并借我一雙飛翔的翅膀,給我力量去前行。而那一彎明月便是我的家風!
我的性格品行習慣,因父母外出工作的原因,所以都是爺爺教育指導我。在爺爺眼中,家風家訓體現了一種社會風俗,處事人情,對個人的道德修養且對以后的成長人品有著重要的作用。爺爺生活在毛主席的那個年代,所以總是會拿毛主席《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思想來指導教育我,久而久之我便將此看做是我的家風家訓。雖然爺爺教育我的內容沒有《顏氏家訓》中內容那么廣泛,基本上就沒有涉及到儒學,道家,佛家,史學等內容。 但對我的影響就是那么深那么遠。
流年依然無恙,歲月寂靜如初,回憶往事,原本以為可能會遺忘的事情卻一件也沒能忘記。看著那張褪色的照片,那是我初二的時候,在暑假的一個下午,微風正好,陽光也是恰到好處,爺爺就在圓桌上練起了書法,雖然沒有懷素,張旭寫的那樣變幻無窮,疾風馳雨。但我從小到大對爺爺的書法一直稱贊有佳。在那天午后,爺爺的那席話對我的印象至深,也許那些道理感悟皆因于“書法”。爺爺那時候總是在講,書法要心靜,要目到,口到,心到。看虛無的水墨盡情游弋,這就是天然不雕飾。正如做人不需要勾心斗角,如果你真的有才華即便將自己隱藏,甚至躲到灰暗的角落,埋在積歲的塵泥里,依舊會發光,遮掩不去!因此要閑看天邊云卷云舒,笑看門前花開花落。也許就是自那以后我也慢慢愛上了文學,愛上了寫毛筆字。有時候翻看爺爺寫的字,總感覺似流水行云,仿佛在告訴我,一切的糾纏,世間的冷暖,生活的貧富,轉瞬即是煙云,何必在意那些碎小瑣事,退一步海闊天空!也許就是因為這個,我在親戚、同學、朋友眼里總是那樣開心向上。想想這一切,追其源都要感謝我的家風家訓,說的樸實一點那就是爺爺的教導。
其實爺爺是個有故事的人,有時候有些說不盡的記憶,但又感覺深刻的記憶變得模糊但又模糊的又那么深刻!
我的爺爺年輕時就像紅塵中的一只孤雁,飄零人世,嘗盡情味。也許因為他的“執著與倔強”才會讓他被眾人所嘲諷和不理解,在爺爺的那個年代,下地干活,喂豬喂羊才是他所應該干的事情而不是整天將讀書當成正業!但爺爺厭惡與自己同齡少年一樣無所事事,這樣注定一輩子死守農業,帶動不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當然爺爺也知道自己的力量是薄弱的,所以就在心中深埋下了“愚公移山”的理念,爺爺那時候有了爸爸之后,總是會講那些崢嶸時代的風云人物給爸爸聽,崇尚他們忍把熱血灑紅塵,甘拋頭顱灑熱血的高尚品德。教導爸爸要作一名有為國做貢獻的人,也許就是在爺爺的教導之下,爸爸也成功的成為一名商人,履行著爺爺對他的那句忠告:“規行矩步,安辭定色”。也許爸爸取得的這一切,追其源依舊是要感謝家訓家風!
有時候,在農村就經常聽到對孩子的一種評語:“沒家教”或者“家教好”,真的有時候從一個人說的幾句話,走的幾步路,甚至幾個細微的動作表情就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家庭印記。想想在之前那個封建社會,一個人是否是世家貴胄還是山野村夫,一眼就能看出,為何?追其源就是一個人的家風家訓。故此有好的家風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回想自己性格品行形成的過程,唯一感謝的就是有一個好的家風,現在我出門外出求學,爺爺在送我之前的那一晚說了好多好多,印象最深的還是臨行之前的那封信,爺爺在信中有段話是這樣說的:“其實人家都說人間就是劇場,那些穿行在凡塵的眾生,每日在忙碌地編排一場叫做生活的戲。我想我們在外不需要戴上人生的道具,只要記住做純粹潔凈的自己就成功了!”看了這段話讓我想了很多很多,有時候一個人孤身在外,在每個選擇的渡口會遇到很多難題,無論是對錯,我會選擇坦然面對,因為懂得一句話“世上沒有人虧歉你,所以無需抱怨任何人”。
謝謝生命中生存在這個大家庭中,遇到了我的家人,家中有個令我自豪的家訓,而我就是這樣幸運遇到了他們,成為了這樣一個被溫暖的人。愿我的好家風,家訓永遠傳承下去,繼續溫暖著一代一代的幸運的人兒..........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8
家庭教育是一個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你的教育已經給孩子的生命打下了最重要的烙印。教育不是你說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
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更健康的成長,而我從小就沐浴著好的家風。在家中父母難免會因為一些磕磕絆絆,但他們更多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他們理性的一面,是他們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就是和父母出去吃大餐。記得很深刻,有次吃喜酒,菜還只上了2道,我看得眼饞,已經想吃了,拿起筷子準備夾菜,媽媽一把奪過我的筷子,并適時對我進行餐桌禮儀教育。雖然當時很生氣,但是現在我要感謝媽媽,是她讓我明白了餐桌禮儀的重要性。媽媽經常教導我:“自古,中國人便十分重視餐桌禮儀,中國人的餐桌禮儀體現在禮、孝、德、讓、教。講賓客長幼之禮,尊敬長者的孝道,飲食謙讓有度且不浪費糧食,像你這樣,菜沒上齊,客人沒上桌就想吃,就是不懂禮儀。”
現在我長大了,如果我吃飯只用一只手拿筷子,另一只手放在桌子下面, 媽媽依然就會批評我。她認為這樣的儀態是不妥當的,他堅決表示有教導的必要。
其實,懂不懂禮儀、會不會禮儀對于孩子未來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怎么動筷子、使刀叉,衣著打扮是否得當、與宴會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談、雙手如何擺放, 這些禮儀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更是“為他人著想”。試想,和你同一桌的家人或是朋友,
當看到你不懂禮儀,他們的感受如何?每個細微的肢體語言都是一種信息的傳達,或許身為當事人的我們并不在意,但這樣的行為一方面體現一個人的內涵,另一方面傳達出外在的素養。
我的爸爸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貪圖名、利,也不去羨慕別人家多么有錢,有權勢,只是默默地為我們這個家付出著。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曾發生在一個晴朗的秋日,我和爸爸一起去參加他的同學聚會。待我精心“梳妝打扮”一番后,看到爸爸,他還是穿著一件普普通通的襯衫。“爸爸,你不換衣服嗎?”“不換了,穿那么好看干什么。” “哎呀,我們不要和別人比,我們只要過著平平淡淡、普普通通的日子就好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
在聚會時,爸爸遇到了一個和他曾經很要好的同學——張叔叔。張叔叔的兒子小時候成績很差,長大了也不誤正業,游手好閑。于是他們便聊起了家風、家教對兒女的影響。
“現在的父母越來越不注重家教對孩子的影響了,只覺得孩子在學校學習就夠了,自己卻不管孩子,任由他們去,在這樣環境中的孩子怎么能好得了呢?”我的爸爸先說道。
“說來也慚愧,我就是這樣的人,要不是我妻子一直在關心著、管教孩子,要不然我都不知道孩子會怎么樣。”張叔叔嘆了口氣說著。 “家庭中的家風、家教好,這個孩子才會茁壯成長,如果家風、家教不好,這個孩子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爸爸對張叔叔說著。
張叔叔也附和著:“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父母早已有名有望,
然而由于不重視家教,最終致使子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這也從反面證實了家教的重要性。是呀,難怪在同一間教室里,在同一個老師的教育下,學生會有優劣之分!夫妻關系融洽,家庭和睦的孩子性格會大相徑庭!”
現在我參加工作了,作為班主任,研究班里的學生發現,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生活在問題家庭中,不是父母離異了,就是常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留守兒。所以我們要建構和諧家風,父母在家中要學會樹立好榜樣。好的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幸福、和諧、美滿、昌盛的法寶。 父母還經常說:“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他們就是我們家里的一面鏡子,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他們說:“節約要從一滴水、一度電做起。”我們家的節電方法:床頭燈、房廳吊燈都用的是白熾燈,并且加裝了調光節電裝置,父母經常說:“離開房間,隨手關燈”;我們家的空調的溫度設定都是恰當即可,在家用空調制冷時,爸爸說:“設定溫度高2攝氏度,就可節電20%”;我們家還把淘米水用來洗菜或洗碗,洗完菜的淘米水可用于澆花,擦家具;洗衣機漂洗衣服洗滌水用來拖地、沖坐便器;媽媽經常囑咐我說:“洗澡時掌握調節冷熱水比例,不要將噴頭始終地開著,更不應敞開用水,淋浴要抓緊時間,全身淋濕即關噴頭,用肥皂或浴液搓洗,一次沖洗干凈”;爸爸經常說:“持身儉,則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墮。”看似嘮叨的瑣碎事竟然促成了我一個好習慣。是呀!有什么樣的家風,往往就有什么樣的為人處世態度。
父母的教導,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生活再好也應以“儉”持家,因為儉以養德呀! 作為家庭一員的我,應當成為一個良好家風的傳承者、發揚者,使良好家風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因為家風是一種無聲的教誨、無言的囑托、無痕的傳承,是最基本、最經常、最具有影響力的正能量教育。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9
最近讀了幾篇文章,和朋友交流,談論到一個話題——家風家教,忍不住拿起自己的拙筆寫上幾句話,略表達一下自己的拙見。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達的秘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于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淀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驗,結晶成為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曾經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為經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為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
優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范,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為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彌漫于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著家庭的進步與發展。傳統中國,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蘊厚重、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眾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標之一。
對于有著敦厚家風的家庭和家族,眾多人都是頂禮膜拜,心儀向往的,甚至渴望進入那樣的家族,成為其中的一員。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顯赫和長盛不衰、興旺發達的根本。良好的家風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舉止,成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獨秀、鶴立于整個社會“圈子”,為眾多人,眾多家庭所效仿。有著良好家風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業難守業更難,知難不難。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積淀,在于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為人生的第一要義,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努力。成長在擁有良好的家風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榮幸,能領先于他人及早地認知生活。這種家庭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思想豐富而多彩,有著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天過得都會很有意義,日子里寫滿的是充實;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體之中時時處處散發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味道——溫文爾雅,一點也不顯低俗;舉止規范,處世豁達,通曉事理,光明磊落,總能順勢而為,有著大家之風范,絕不小肚雞腸;生活杜以儉樸著稱,不貪求奢華;誠信為人,表里如一,講究耕耘,注重過程,順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從善如流,厚德載物。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為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家風雖是一家之風范,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
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友善、和睦、民主、敬業、書香,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為后世學習的典范。《國語》、《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家教和家訓的精神。
家風對于以家庭的發展和延續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梁,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眾多的家庭需要創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為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10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它就是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們家的傳家寶。我們家兄弟姐妹4個,現在都有了自己的家庭,雖然條件好了,仍一直傳承著母親勤儉節約的優良家風,我們全家人都信守“勤儉節約”,從不鋪張浪費。
我的母親是一個非常勤儉的家庭主婦。七十年代初,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父親的工資收入,為了讓我們兄弟姐妹4人有衣穿、有飯吃,母親精打細算,節衣縮食。多少個夜晚,一覺醒來,我們還看到母親在燈下做針線活兒。當時我們穿的衣服可謂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老大穿完了給老二,老二穿完了給老三,衣服打著補丁,但收拾的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到了過年的時候,我們有時還能穿上新衣服,內面的衣服,母親憑自己手藝裁剪;外面穿的衣服,就請裁縫師傅到家來做。我現在對裁縫師傅還有印象,他是上海人,也是單位的職工,文質彬彬的,有著裁縫好手藝,趕到休息的日子,在家里忙活一天,量身、裁剪、縫紉、熨燙,一件嶄新的衣服就做成了。當時生活比較拮據,為了感謝師傅的辛勤勞動,母親把家里省吃儉用的雞蛋拿了出來,款待師傅。現在回想起來,歷歷在目,感慨萬千,母親為了這個家庭,付出了太多的辛勞。
那時候,家里比較窮,但母親過日子會盤算,在母親的倡導下,我們也開始幫家里做一些事。
那時不像現在,燃氣通到家里,又干凈又方便,升爐做飯是每一個家庭每天必備的事。我們家有兩個爐灶,一個是燒柴的,一個是燒煤的。我們住的附近,就是農民的村莊,有很多樹,放學的時候,我們順便去村莊撿一些樹枝,打成捆,帶回家里儲存,作為燃料。記得燒柴的灶主要用來蒸饅頭、貼餅的,都是用傳統的發面方法制作的,是又軟又好吃。那個時候,我們很少在外面買現成的面制品,節省了很多開支。煤必須要到煤場去購買,但我們也是想辦法節省支出。我們一般不買成型的煤,價格高,我們買散煤,回家后自己做煤球;我們家附近有單位的公用澡堂,有兩臺小鍋爐,當時鍋爐的燃燒技術還不是很好,燃燒后的爐渣里含有大量未燃燼的焦炭,渣場就是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常常是帶去的籃子裝得滿滿的,又可以解決一周的燒煤問題。
小時候放暑假的時候,我們是很忙的,除了要完成暑假作業外,我們還要做一些補貼家里的事情。那時候不像現在擔心禽流感,城鎮是允許養雞、鴨的,我們家里也養了一些,這樣家里的雞蛋、鴨蛋就不需要再買了,逢年過節還有肉吃,可以解解饞。我們的任務就是給雞、鴨準備一些食物。清晨我們帶著做好的工具去河里撈浮萍,河里的浮萍很多,很快就可以裝滿籃子。晚上在路燈下,我們又忙開了。那時夏天的夜晚是非常炎熱的,由于家里沒有空調,大人孩子在離路燈不遠的地方乘涼聊天,看著滿天的繁星。路燈下吸引了很多的蟲子,有一種蟲子我們那里稱之謂螻螻狗的,又大又肥,是雞、鴨的好飼料,一晚上我們可以抓滿滿一瓶,第二天雞、鴨也可以美美的吃上一頓。
七十年代國內物資比較匱乏,糧油、豆制品、豬肉、布料等都是憑票據購買,除了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花錢外,我們家在其他方面的花費是很少的。母親掌握著全家的財政大權,但從不亂花錢,家里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條,有時候周末還有肉吃。父母對我們的要求也是非常嚴格,定下了許多規矩,比如說,吃飯時要吃得干干凈凈,碗里不剩一粒米。
1981年,我考上了大學,從家鄉來到武漢求學,由于從小在家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除了在學習用品和書籍上需要花錢外,其他花銷非常少,生活上一直非常節儉;再趕上國家的好政策,給我們提供助學金,大學四年我順利地完成了學業,走上了工作崗位。
現在日子好過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艱苦樸素,勤儉持家”之道我們仍然保持著。我們家勤儉持家的內涵也在悄悄地發生變化。比如,衣服舊了,把它變成收拾家務的工作服,廢物再利用;有的衣服不時尚了,找裁縫改改,換個式樣,可以繼續穿;鞋子壞了,找修鞋師傅修修,換個底,打點蠟,照樣穿得出去。在家注意節水節電,購買馬桶我們會選擇節水型的;購買冰箱、洗衣機我們會選擇節能型的。早晨上班之前,一定會認真檢查,把無用的電源關掉。
不論時代怎么變遷,不論今后多么富有,“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優良品格一定會一代一代傳下去,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一定會發揚光大。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11
你若問我,什么是家風?我會說:我的家風是一本無言的書。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如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渾然不覺中潛入我們的內心,滋潤著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習慣和行動準則。
我的家風首先是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誠實,作風要樸素。
從我懂事起就懂得看到長輩主動起身迎接,代表長幼有序。有客人來訪應主動打招呼。離開家和回家后一定要先和父母打招呼。若外出一定會告知父母去向并在規定的時間回家。小的時候我總會看到家中來客時,父母熱情起身相迎,遞茶倒水端水果,還會準備一桌家中最好的飯菜盛情款待,我知道了與人為善,善待他人便是善待自己的道理。父母的言行示范讓我懂得了尊重他人從尊重家人做起。至今,這些習慣在我的三口之家仍然延續著。
自我記事起,父母對生活、工作的態度和熱情,就已經開始對我今天整個人生的成長、成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的父親從浙江大學農學院畢業后分配瑪納斯,畢生致力于瑪納斯縣農業種子培育和繁育工作。小時候,父親一直在基層蹲點很少回家,我們只有在每月發工資時才能見到父親一面。而我的母親一人承擔著家中所有的事務,工作也極其繁忙,經常是回到家中我們早已進入夢鄉。那時的我們,還不理解父母為什么這么拼命工作,感覺較少關心教育我們。我上初一時,媽媽住院了,在做午飯時我的左食指被切傷,在送飯的途中,騎著黑色加重28式自行車,急駛在通往醫院的路上,然后,狠狠的摔倒在明晃晃的冰面上,飯菜撒了一地,看著滿地狼藉的飯菜,那一刻,一股強烈的無助感奔涌而出,我在空曠的巷道中,放聲大哭,那一刻,所有的委屈無助全部迸發出來,哭完,擦干眼淚,收拾好心情,再次帶飯給媽媽送去,仿佛曾經什么事都沒有發生。事情雖然過去了,但那時的我一直無法理解父母為什么只是一味的工作,卻總是忽視我們。后來,我參加了工作,尤其是后來成為一名黨員之后,才逐漸發現作為黨員的父母雖然說的少,卻用他們的行動,他們的身體力行教育、影響著我們,示范了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用無聲的行動告訴我們心中的信仰和精神追求是什么。理解了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敬業精神是一種多么可貴的品質。父母給我們樹立了認真負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榜樣。同時我也漸漸感受到,原來小時候父母什么事情都讓我自己做主,是在給予我充分的自由和自主選擇的權利,鍛煉了我獨立自主的能力,培養了我更加完善的人格,對我以后,不管是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我的整個人生、人格的成長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在我們的家中,父母說教不多,并不是他們對子女不關心,不教育,放手不管,而是父母用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方式,如春風化雨般滋潤著我們,影響著我們,使我們健康、獨立、樂觀地成長起來。
我的家風再就是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承,做一個有文化、有知識的勞動者。
從我記事起,就經常看到爸爸媽媽工作之余,盡管工作很累,也在堅持學習、讀書,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76年的秋天,我的父親在基層工作中,腰部摔傷導致骨折,在床上的3個月,仍天天堅持看報、讀書。如今,我的父親82歲高齡,仍然每天按時收看中央新聞、海峽兩岸節目,拿著放大鏡看報、讀書、做筆記,思維依然敏捷,記憶力依然很好,對我們談起政治、歷史、國事,依然思路清晰,興奮開心。如今,我們都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我們家族中的3個孩子也依然喜歡讀書,家人之間遇到好書會互相推薦、傳閱。我曾在“我喜歡這樣書香彌漫的家庭”一文中寫道:“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十日不讀書,面目全非。一個愛讀書的人,不會流于平庸,不會缺乏思考,更不會人云亦云。”父母的身教,讓我懂得了一個人總要有點信仰和精神追求。我家的家風,早已經內化為我們靈魂深處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外化成我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
一個家庭的家風要正,首先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其次還要書香不絕,堅持走文化興家,讀書樹人之路。
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燈塔,需要堅持幾十年如一日幾代人共同遵守成為一種習慣,而不需要任何外來的強制。隨著時代變化,其核心價值沒有改變,衍生出今天更加完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國家的美麗和諧,需要千千萬萬家的努力。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12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祖上沒有達官顯貴,世世代代皆為平民百姓。但幾百年來,我家數代始終恪守“誠信助人”的準則,勤勉的維持著家族的延續,亦贏得了四方鄉鄰的尊重。
作為僅有四十余年人生經歷的我,對祖上太久遠的事情知之不多,但從我爺爺那一輩起,做人誠信、樂于助人就已成為全家為人處事的信條。父親曾多次給我講起爺爺在世時的一件事,令我至今記憶猶新。那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家與沙口村一戶人家約定:用一百多斤玉米交換一頭牲口。牲口早早就牽回我家,還未來得及把玉米送過去,轟轟烈烈的農村合作化運動便迅速開始了,包括我家在內的全體村民都由獨立經營的個體農戶變成了集體農莊的社員,我家剛牽回的牲口作為重要的生產工具自然也歸公入了社。時代的風暴無法阻擋,爺爺和家人順應時勢,對農村合作化給予了積極的配合。但爺爺始終對沙口村那戶人家心存歉疚,盡管對方一再承諾不要玉米了,并反復強調“牲口在哪兒也都是歸公”,但爺爺卻總是無法心安,最終還是不顧別人勸說,想方設法按當初的約定湊足糧食并親自送上家門。從此,爺爺獲得了“實誠”的美譽,也奠定了我家“誠心助人”的家風基礎。
爺爺去世后,父親自然成了家里的頂梁柱。那時我還小,家里人口多,由于形勢、政策方面的原因,再加上生產工具和方式落后,我家和大多數農村家庭一樣,經濟困難,生活艱苦。不用說糧食,就是燒火做飯、取暖的燃料都十分缺乏。盡管如此,父親常常教育我們誠實做人、本分做事,不偷不搶不貪便宜,盡力幫助遇到困難的人。那年冬天發生的一件事,父親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大概是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將近年關的那幾天,大雪紛飛好幾天,地上積雪沒過腳面,天也冷的伸不出手,我們縮在家里不敢出門。傍晚時分,父親領著一個衣著破舊、身體瑟縮的外人走進了院子。進門后,父親對母親吩咐了幾句,母親就趕緊抱柴禾燒水做飯。父親則把那人讓到里屋,讓他脫鞋上炕,坐在暖和的地方,并把家里的棉被蓋在他身上,那個人也連聲表示感謝。沒多久,母親又把做好的熱氣騰騰的小米飯端進屋,那人推辭一番便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我們一年到頭幾乎吃的都是玉米面,像大米、白面,一年吃不上幾回,香噴噴的小米飯更是難得一見。而父親為了招待一個外人,竟然把僅有的幾斤小米毫不吝惜的拿了出來。客人吃了飯,身上也暖和多了,與父親談話也多了。后來父親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外鄉人,好像是崔莊那邊的,想在過年之前出門做點小生意掙幾個錢,沒想到被大雪困在了外邊。要不是父親在生產隊的草棚子里發現他,沒準就得凍死。聽了父親的講述,我很驚訝,對于父親也很敬佩。過了兩天,風停雪住天氣轉好,那人千恩萬謝的離開我家,父親還送他到村外。三十年后,我們幾乎都把這件事忘記了,那個曾被父親救助過的人居然帶著兒子找到我家拜謝救命之恩,一時在村中傳為佳話。
也許是天性使然,但更多是受了父輩的影響,在這個平淡家庭中成長起來的我,從小也形成了樂于助人、重諾守信的思想性格。尤其是成為一名教師后,在長期的教書育人生涯中,我的這一思想性格進一步得到了鞏固。無論對同事、對學生,還是對身邊認識的不認識的群眾,我都是胸懷善意,盡己所能幫助他們,我用善良和誠信贏得了廣大同事、學生和家長們的信任和尊重。記得有一年教畢業班,周六需要加班上課。有一次,一名也家住縣城的女同事出于安全考慮,周五和我約好次日下午結伴到校。我非常爽快的答應了,但第二天卻因家務繁忙把這事給忘了。中午12點一過,我就獨自騎車奔向學校,直到出了縣城到東于莊村邊時,我才猛然想起約好的事情。而此時已經離約定地點很遠了,但我思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驅車返回,因為我覺得既然答應了人家,就應該說話算話,如果不顧約定,獨自先行,不僅失信于人,而且自己也會寢食難安。于是我迅速騎車返回縣城,來到與同事約定的地點等待,直到女同事出現,我們才一起趕赴學校上課。雖然多走了不少路,但我一路上心情十分輕松。
多年來,我始終牢記父輩的教誨,誠實做人,本分做事,盡力助人。我相信,一個人常懷誠信之心,常有助人之行,雖不能給自己帶來名利富貴,但卻一定能贏得更多的信任和尊重。這才是一個人存在的最大價值,也是人生的寶貴財富。誠信助人的好家風也將世代流傳下去……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13
打開時間的窗,在回憶中尋找昔日的過往。
生活,如花般絢麗多姿,只要你用心采擷,總會采摘到最美的那朵。
生活如斯,花團錦簇,無限美好。幸福如斯,心湖蕩漾,芳香四溢。
——陽陽心語
追溯過往,記憶里的爺爺是位慈眉善目、勤勞的人,每天都是樂呵呵的,他最喜歡干的事就是抱起我們,用他的胡子扎我們的臉,然后趁我們不注意在我們臉上啃上一口,最后不忘給我們手上放上一塊糖。
記憶里他似乎沒和別人紅過臉,左鄰右舍的人都夸爺爺脾氣好,人和氣。后來,從爸爸嘴里,我才知道爺爺當過兵,還是老紅軍呢。說起爺爺的光榮歷史,爸爸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爺爺十四五歲就參軍打仗,跟著部隊南征北戰,著名的狼牙山戰役,他們跟著大部隊保護老百姓下山,途中兇險自不必說,后來,在一次戰役中,爺爺腿受傷了,就退役回家了。
爺爺因為吃了沒有文化的苦,所以,他對爸爸伯父他們說:“砸鍋賣鐵我也要供你們上學。”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他從沒向部隊張過嘴,自己埋頭苦干,就靠微薄的幾畝地供四個孩子上完高中。他總是告誡孩子們:“國家現在還很窮,你們一定要好好上學,好好干,將來為國家出一份力啊!”
受爺爺的熏陶,爸爸伯父他們從小就懂得做人要勤快,人勤地不懶。從小就明白,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從小就知道,家和萬事興的道理。
記憶里,最高興的事是過節了,伯父伯母,姑姑姑父,哥哥姐姐我們一大家子人齊聚在爺爺家,屋子里燈火通明,飯桌上美味佳肴,我們熱熱鬧鬧地圍著桌子吃年夜飯,到處是歡聲笑語,一派溫馨幸福的畫面。
時光飛逝,轉眼爺爺離開我們十幾個年頭了,現在思之,他的音容相貌依然歷歷在目,他的做人原則,持家準則已經深深扎根在我們心中。
記得那次到家,母親已把飯菜端上飯桌,只等我們回來。
我問到:“爸爸還沒回來嗎?”
母親說:“是呀,四點就走了,咋還不回啊?”話語里有著焦慮。
我說:“沒事的,也許是耽誤了。”
果不其然,一會兒,爸爸就回來了,我高興的迎上去,卻只見父親滿腿的泥巴,滿臉的倦意,心里忽然酸酸的,已經60多歲的人了,還這樣拼命地干。
我趕緊對爸說,以后別干了,家里不缺這點錢。
爸爸憨憨的說:“不是錢的事,主要是幫別人的忙啊。”
爸爸歷來是個熱心腸,別人有事都愛找他幫忙,今天也是幫別人修井。
爸爸上學時學習挺好,高中時正好趕上文革,所以就沒機會考大學,這是他最大的遺憾。所以,他經常對我們說:“一定要好好學,將來上大學啊。”
所以,他就靠種草莓,供我們四個上學。我和妹妹終不負他厚望,靠上了大學,但是,他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大學費用太高,他和母親就埋頭苦干著,種草莓、種菜來供我們學費。
現在,我們四個都成家立業了,都有了不錯的工作,他們也該歇歇了。可是,爸爸就是閑不住,還是忙碌著。我們勸他,他也不聽,總是說:“閑著也是閑著啊。”
每次回家時,爸爸總不忘叮囑我們去看看伯父伯母;每次回家時,爸爸也總囑咐我們一定要聽婆婆公公的話,不要去頂撞他們。
自從嫁到夫家后,更是感同身受。公公也是個苦孩子出身,因為出身不好,上完初中就輟學了,從此就挑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他是把干活的好手,只要他管理的莊稼從來都是村里最好的,他也是做買賣的能手,他曾一度換過大米,賣過西瓜,因為他誠實講信用,嘴又甜,所以永遠是最暢銷的那個。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奶奶已經八十多了,有次出門被摩托撞倒骨折了,公公著急的把她送到醫院,包扎上藥,自是忙碌一番。回家后,白天公公要去賣菜,晚上還要徹夜的陪伴在奶奶身邊,幾乎整夜不能合眼,就這樣幾天下來,他愈發憔悴了,我們看了都覺得過意不去,想要替換他,他卻說:“你們還要上班,挺辛苦的,再說我自己照顧才放心。”
想想父輩,他們的辛苦,他們的付出,心里暖暖的,又酸酸的,心感動著,又震撼著。
因為父輩的勤勞才有了我們幸福的生活;因為父輩的無私的付出才讓我們體會到世界充滿愛,人與人之間只要真誠,就能收獲快樂。
當我們的父輩把這些優良傳統交到我們手上的時候,我知道,我們是幸福的,亦是幸運的,因為是他們教會了我們勤勞,教會了我們要有愛心,教會了我們家和才能萬事興。
我明了,我深深懂得我們會繼續繼承下去。我會告訴自己的孩子他們祖輩的光榮故事,會驕傲的告訴他,他們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有一種品質叫勤勞,有一種溫暖叫愛;有一種幸福叫做家庭和睦;有一種精神叫繼承發揚。
生活如花般絢麗多姿,有一朵永開不敗,一直盛開在我們心中。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 篇14
再次見到她,已是臘月二十七,街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大家都在忙著置辦年貨。
盡管她的眉宇間仍隱藏著淡淡的憂傷,但氣色比我想像得要好的多,棉衣包裹的身體越發顯得笨拙,詢問她的預產期也就在這幾天。
看著她踽踽獨行的背影,心中有種莫名的酸楚。
兩個月前她的老公因一場車禍離開了她,出事的前兩天,她老公還陪她去醫院做了B超,得知是男孩,喜得合不攏嘴。
出事一小時前還打電話讓她喝杯奶早點休息,而一眨眼,這人說沒就沒了。
半年前的那場婚禮仍歷歷在目,公婆選了本市最高檔的酒店,請了最好的司儀,高朋滿座,張燈結彩,鮮花紅地毯,美酒佳肴,帥氣的新郎,恬靜美麗的新娘,朋友們衷心祝福這對金童玉女的結合,女孩子夢想的這一刻她都擁有了。
出殯前,她不顧眾人的勸說,堅持挺著大肚子來到了殯儀館,人一下子憔悴了許多,眼窩深陷,誰能想到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她是如何度過這難捱的漫漫長夜。
朋友們做好了各種突發狀況的準備,以防她的情緒激動而導致的不測,誰知,她冷靜的出奇,默默地坐在棺槨前,仔細地端詳著老公的遺容,她要努力記住他的點點滴滴,與她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她也許在心中對他有百般的安慰與叮囑。
寒冬臘月,殯儀館冷的出奇,她在那里一動不動呆了兩個小時,最后在親朋好友的勸說下才離開。
臨走前,她輕輕地卸下丈夫手指上的戒指和自己手中的戒指牢牢地套在一起,眾人掩面而泣,不忍心再看。
葬禮后沒幾天,父母及兄嫂開始輪番做她的工作。
“不是哥說你,趕緊把這孩子打掉,以后嫁人也好嫁。”
“是啊,你哥說的對,長痛不如短痛,你才二十五歲,以后的路還長著呢。”
公婆也很通情達理:“孩子,你如果想生,我們老兩口就幫著帶,如果不想生,就做掉吧,一切隨你。”
兩天后,她提著行李住進了公婆家,以后每天黃昏,都會看到一位孕婦挽著年邁的老婦人在家屬區外的小路上散步。
天空中不時飄下潔白的雪花,這讓不知情的人看起來,這一幕,是多么溫馨的場景。
大年初一,我接到一條短訊“生了,兒子八斤,母子平安”。
那一刻心中五味雜陳,不知是喜悅還是悲傷。
下午,我提著營養品去醫院探望她,一路上將準備好的話在心中默念了無數遍,來到產房門前,我再次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并叮囑自己千萬不要流淚。
推門進去,她就靜靜地躺在墻角的病床上,正輸著液,雪白的墻壁與床單襯得那張臉蠟黃,還有些浮腫。
她一眼不眨地瞅著睡得正香的小寶寶,告訴我,公婆熬了一夜,讓他們回家休息去了,這孩子真好帶,不哭也不鬧,吃飽了就睡。
臨床的產婦尊貴的像個女皇,四位老人圍著轉,問吃什么喝什么,床頭擺滿了營養品和鮮花,老公更是照顧的體貼入微,一會兒問傷口疼不疼,一會兒親親額頭。
我一時不知該說什么,只是緊握著她干瘦的手,強忍著即將奪眶而出的眼淚:“你真堅強,真偉大。”
今年的春節來的很晚,陽歷三月,已是繁花開滿枝頭,一條短訊映入眼簾“兒子今天滿月了”。
呵,時間過的真快,我的眼淚終于隨著落英紛飛,她才二十五歲,人生的路剛剛開始。
我不清楚在那兩天兩夜里,她經過了怎樣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毅然決然地生下這個孩子,是為了紀念他們那段短暫而甜蜜的愛情,呵護這顆愛情的結晶,延續對他無限的思念,還是想承擔起一位母親的責任,均不得而知。
那時自己心目中真正的愛情無非兩種極致:一是凄美如石評梅與高君宇,評梅生前拒絕一往情深的君宇,當斯人已去,則于每個周末去陶然亭畔,用自己的淚水澆灌這朵遲來的愛情花朵,風雨無阻;一如林黛玉用終生的淚水回饋神瑛侍者前世的灌溉之情,生未成婚,死而合葬,演繹了一曲現代版的梁祝;一如完美如林徽因與梁思誠,顯赫的家世,美滿的婚姻,珠聯璧合,才子佳人,志同道合,無愧于“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評價。
待人到中年,日子平淡沉寂,如一條溪,涔涔流過,方感悟愛情的真諦:執子之手,與子攜老是一種境界;相濡以沫,舉案齊眉也是一種境界;雙手相牽,頭枕于臂彎的現世安穩更是一種境界。
但在這世上,還有一種最為凝重、最為渾厚、最為深沉、也最為斷魂的愛,叫做思念。
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凄苦;是“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的孤寂;是一生逐林而居,終生未娶,卻于晚年僅為林徽因的一張小照就臉紅如孩童的幸福;是一字不識的母親,卻在父親離開我們十九年中每一個特殊的日子里,早早擺放好祭品,燃起三柱香,于裊裊的青煙中回味曾經綿長的歲月。
寫此文時,正值“清明”,我伴著初春的薄霧,于一樹嫣紅,一江碧水,一襲煙雨中憑吊他們的愛情。
想來也是一件值的慶幸的事,在這個物質至上感情泛濫的年代,還有這樣一些真摯的情感值得永遠懷念。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相關文章:
好家風好家訓征文03-04
好家訓好家風優秀征文(精選18篇)11-13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征文(精選11篇)11-13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征文(精選8篇)11-20
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征文400字11-25
關于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優秀的征文12-01
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征文03-06
好家風好家訓好家規優秀征文(精選12篇)11-18
2017好家風好家訓征文參考:傳承好家風04-01
好家訓好家風優秀征文(通用6篇)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