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演講稿12篇(精品)
演講稿要求內容充實,條理清楚,重點突出。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演講稿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演講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演講稿 篇1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事實上,端午節有很多名字,如端陽節、五月節等。在古代,端午節是每個人都用來消除疾病和防疫的節日,所以直到現在,我們的家鄉還會有采摘艾葉的習慣。端午節也與屈原密切相關。這一天是屈原去世的日子,所以這一天已經成為我們紀念屈原的日子。
端午節前幾天,我們家就會開始轟轟烈烈地包粽子,粽子有尖、圓、方。我們家習慣吃尖粽子,里面有紅豆、綠豆、原味。而且我最喜歡的是原味,蘸點白糖,然后大咬一口,綿綿的,彈彈的,好吃的。空閑時間,我會和媽媽去后面的山上摘一些艾葉,不要在耳后,聽說這樣我們就不會頭疼了。這個節日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節日,一起做飯,一起豐富這美好的一天。
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端午節。端午節很豐富,會發生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賽龍舟,我去過一次,場景很壯觀,很多人圍著河看他們賽龍舟,看著他們努力滑槳,長船在水上滑,真的很有趣。還有這一天我們會喝雄黃酒,這也是用來除病防疫的,這些事情都象征著一種美好的憧憬,也是對生活的一種熱愛和享受。
同學們,端午節快到了。我想每個人都想回家吃粽子!但我希望你在吃粽子的同時,不要忘記宣傳中國傳統節日的美德。讓我們一般吃粽子,學屈原詩,學英雄主義,讓這個節日在我們的`思考下更有價值和意義。
端午節,讓我們懷著紀念和感激,享受這個節日,繼承這種文化,讓我們在未來繼續保持這種責任感,傳播和接力我們的文化。端午節是一個快樂的節日,需要同時思考。這一天,我給你一個祝福,祝你好運。愿你在未來的歲月里無憂無慮、健康,愿你的學習越來越好,取得更好的成績來回報我們的祖國、學校和父母!
端午節演講稿 篇2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起源嗎?
端午節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端午節和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又被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民間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就有劃龍舟、包粽子、掛艾草菖蒲、喝雄黃酒等節日活動。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民俗活動之一。它在中國南方很流行,在北方靠近河流和湖泊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的習俗。龍舟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
掛艾草和菖蒲,端午是入夏后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人們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艾草特殊的`香味,能驅病、防蚊、辟邪。
艾草還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據史書記載,吃粽子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人們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逐漸流傳下來的。
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指定為端午節的食品。當時,粽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還加入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叫“益智粽。當時周楚人《岳陽風土志》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就在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
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后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直到現在,每年5月初,中國人家家戶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品種較多。從餡料上看,北方的棗子多包棗粽子;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
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已經流行了幾千年,并傳到了韓國、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
端午節就要到了,在享受美食的時候要注意食品是否過期變質,旅游的時候要注意旅游安全,在此祝同學們節日快樂!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 篇3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同學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對這個節日了解多少?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為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5月的第五天死于絕望和憤怒的大石頭。屈原沉入河中后,古人把竹筒放進河里,萬舟齊發,喊著嚇跑龍,表達對屈原的尊重和懷念。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后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發病率高的季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后插入艾葉,懸掛菖蒲,驅蚊蠅,凈化空氣。成年人還應該喝雄黃酒和菖蒲酒來驅除蛇和昆蟲。兒童應佩戴含有朱砂和雄黃的香囊來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為人們今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比賽逐漸演變成國際體育賽事,起到友誼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為我們要吃可口的食物—粽子。人們浸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各種各樣的粽子,可以讓你吃飽。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滲透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了民族精神,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征。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為成為中華民族的支柱做好準備。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 篇4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早上好!
20xx年的xx月xx農歷五月初五,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喝雄黃酒來紀念不朽的靈魂屈原。
據《史記》記載,屈原是春秋楚懷王的大臣。他主張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合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貪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元、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寫了《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風格獨特,影響深遠。秦軍在公元前278年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卻始終不忍放棄祖國。5月5日,他寫了一部絕著《懷沙》后,死在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首壯麗的愛國樂章。
屈原死后,楚國人民非常過,紛紛涌向汨羅江吊屈原。漁夫們劃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漁夫拿出飯團、雞蛋等食物扔進河里,希望魚龍蝦蟹吃飽了,不會咬醫生的身體。有的拿了一罐雄黃酒倒進河里,希望暈倒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醫生。后來怕飯團是蛟龍吃的,人們想出印楝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郭沫若評價屈原為偉大的愛國詩人。他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先例,創造了與天地同生,與日月同光的楚辭風格;發明了香草美的傳統,只有植被,害怕美。他肆意的想象,源源不斷的`才華,像河流匯聚成大海,浩瀚無邊。中國文史上最長的抒情詩《離騷》是他一生的努力。
屈原已經去世2300年了。今天,讓我們紀念他,主要是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與日月競爭的個性。屈原作為改革家,屈原的政治觀念和改革期望都因當時客觀殘酷的社會條件而失敗。但作為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思想家和作家,他成功了。天下渾濁我獨清,天下醉我獨醒是他的氣節,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求索是他的偉大。他如菊的淡雅,如蓮的圣潔,強大的精神力量,贊美后人,激勵感染了無數中國孩子前進的腳步!
屈原的偉大不僅是他難忘的詩,也是他堅定不移的愛國精神,不與奸詐的惡棍同流合污。屈原是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不可或缺的,屈原是燦爛的中國文學史。
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無論時間如何變遷,他都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謝謝!
端午節演講稿 篇5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
當我們還沉浸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說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xx多年歷史的傳統佳節眼瞅著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么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傳統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大魚大肉讓你吃到不想吃。農耕社會對饑餓的恐懼,形成了我國傳統節日最鮮明的風俗——吃。如今,滿足了溫飽需求的人們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時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傳統節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
其實,不光是傳統節日,整個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生存環境如今都面臨著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挑戰。一些西方發達國家憑借強大的'綜合國力,先進的科技手段和發達的文化傳播手段,積極傳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對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民族民間傳統文化生態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中國的傳統節日五彩繽紛,文化內涵豐厚,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梁之才,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同學們,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在中國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端午節演講稿 篇6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日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眾所周知,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那端午節到底是怎么來的呢?端午節又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一樣,叫端五,也叫初五;端五的五字與午字相通,按地支順序計算,五月是午月。因為午時是陽辰,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
端午節有很多別稱,間接說明了端午節習俗起源的歧義。事實也是如此。至今端午節的來源,至少有四五種說法,比如紀念屈原;吳越民族圖騰節;從三代夏至節開始;惡月惡日驅避,等等。到目前為止,對端午節起源影響最大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是中國人競渡賽龍舟。傳說起源于古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亡,許多人劃船追救。追到洞庭湖時,他們爭先恐后地消失了。之后,每年5月5日劃龍舟紀念。用劃龍舟驅散河中的魚,以免魚吃屈原的身體。吳、越、楚盛行競渡之習。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的另一個傳統習俗。粽子,又稱角米、筒粽。它歷史悠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人家家戶戶都要泡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較多。從餡料上看,北方北京棗餃子多包棗;南方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餡料,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習俗在中國流行了幾千年,流傳到朝鮮、日本和東南亞。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
為了繼承屈原的愛國傳統,我們必須每天努力學習和進步。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說起端午節,想起了小時候在家過的端午節來!
在家鄉的端午節中,有很多習俗,在離開家鄉的這些年里,不經意的深深回憶起來,總覺得有種塵封的感覺!掐指一算,有近20_年沒有過個正宗的家鄉的端午節了!
在家鄉,端午節的前個晚上,各家都要備一盆水,水里面泡上艾葉,然后放在外面,在端午節的早上,全家洗臉的水,都要從這一盆水里面取,人多的家庭可要節省著用了,免得有人沒的水洗臉。有小孩子的人家,一大早要早早把小孩子叫起來,到外面的池塘,河里,或者湖邊去洗澡,據說這樣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氣,而且還有避邪的作用。
在吃早飯時,這些雞蛋、蒜和粽子,都要擺上飯桌了,同時在飯桌上,還要擺一樣,那就是酒壺,而酒壺里面的酒,被泡成了雄黃的顏色,喝了這樣的雄黃酒,也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人家,還要把喝盛的雄黃酒,擦在小孩子的`耳朵上面,所以,吃過飯出去玩耍時,可以看到到處都是耳朵被抹了雄黃的小孩子,這不能不說也是一種特色吧!如果細看的話,還會發現這些小孩子的身上,都會戴了一個香囊,手、腳、脖子、手指頭都會纏了五色線的,這樣的香囊里面裝的香料同樣也是艾葉。五色線,顧名思義,就是用五種顏色的繡花線拈成的,這樣的說法是為了避免蛇蟲來咬。
在端午節這天早上,各家還要把艾葉插在門的兩天,有點象清明節時插柳枝一樣,這樣的說法也是為了驅病避邪。走在村子里,裊繞的炊煙中,伴著縷縷的艾葉的清香,和著露珠的清新氣息,給這樣一個早晨增添了濃濃的特有的節日氣氛。許多年過去了,每當這天,總是能隔著時空聞到記憶里遠遠的家鄉,在這天早晨漂來的濃濃香味。
今天正值端午節,祝所有的好朋友們節日快樂!祝家鄉的父母家人節日快樂!
謝謝大家!
端午節演講稿 篇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古老的節日里,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我們家的端午節可是充實溫馨的呦!一大早,媽媽便對我們說:“孩子們,今天我們一起包粽子吧!”我和哥哥異口同聲的說:“好呀!好呀!”在奶奶做準備工作時,媽媽便嘰里呱啦講了一大堆要點。終于包粽子的材料端上來了!有糯米、粽葉、粽繩。媽媽說:“一定要把粽子包扎的嚴嚴實實,這樣才好吃。”我拿起一片粽葉,把它折成一個角,再在角里放上糯米,再放幾個蜜棗。哇嘎嘎,真是天助我也!快大功告成了!這點小事怎么能難道聰明的'我呢?可是,當我想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淘氣的娃娃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的往外跳,這怎么辦呢?我靈機一動,找奶奶幫忙嘛!在奶奶的幫助下終于把粽葉蓋好了!最后一步,扎粽繩,我把棕繩繞著粽子轉了幾圈,終于第一個粽子誕生了!我的心里頓時樂開了花,但是和媽媽的一比,真是天壤之別呀!媽媽包的有角有楞,猶如凱旋歸來的大將軍,而我包的不僅是一個三角形,而且肚子也扁扁的,想打了敗仗的士兵——無精打采!哎……包粽子還真是一門手藝活呀!
今年的端午節,我過的既開心又有意義,因為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而且我再次感受到了媽媽對家人濃濃的愛!
xxx
x月x日
端午節演講稿 篇9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早上好!
今天中國旗下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最廣。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于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誠實、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擔任重要職務。被楚王驅逐出朝廷,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屈原極度悲憤,在流放的路上寫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最著名的是《離騷》。后來,秦軍占領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懷抱石頭,跳進汨羅江。當時他62歲。
人們喜歡屈原。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他們劃船去河里打撈屈原的尸體,但找不到。他們害怕河里的魚蝦會咬屈原的遺體,把河米裝成竹筒,扔進水里,想喂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從此,每年5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劃船沖進洶涌的波浪,象征著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表達對屈原的哀悼。久而久之,我國南方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又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為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的疾苦而受到人們的喜愛。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棕色的兒子,看龍舟比賽時,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愛國詩人屈原。
讓我們帶著和愛來看待中國的傳統節日!提前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演講稿 篇10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讓我想起愛國詩人屈原,他生活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但卻因為他的忠誠和仗義直言而被革職流放。秦國趁此機會進攻楚國,楚國千里疆域毀于一旦。看到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有心報國,無力回天。悲憤之下,自投汨羅江。當地百姓聽說屈原投江了,紛紛劃船前來救助,把江米裝進竹筒,扔到水里喂食魚蝦來保護屈原的遺體。我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屈原已去。
也許,這古老的傳說你早已經聽過,已經無法讓21世紀的現代人感動。但是,我們要知道2000年11月,韓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而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這絕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個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文化記憶的節日卻成為了他國的文化遺產,我們將有多么尷尬?但遺憾的是,現代國人在越來越熟悉西方節日的`同時,也在以更驚人的速度遺忘著自己的歷史、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 中國擁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數不清的文化瑰寶。在繼承傳統文化方面,我們守著"聚寶盆"卻不善于保護和挖掘。比如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我國造紙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傳統手工業的流失,許多高質量的宣紙要到日本或韓國才能買到,他們不但繼承了我們的傳統造紙技術,還有新的發展。中國人著眼于創新,卻忽視對傳統的堅持,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同學們,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承載著華夏民族獨特的記憶。節日不僅是一種習俗,更代表著文化和民族認同。我們必須懷著敬畏之心、高度重視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產。讓我們用敬愛和珍愛的心態來對待每一個中華傳統佳節吧!因為每個傳統節日的到來,都會進一步強化和洗禮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傳統節日背后流傳著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文明,蘊藏著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作為后人,我們都應該自覺地成為傳統文化的維護者和傳承者。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深厚底蘊到京劇的唱念坐打,中國傳統文化在華夏悠久的歷史中閃耀著光芒,熠熠生輝。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希望,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讓我們努力,使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永續延續,讓華夏文明在世界上煥發出光彩!
端午節演講稿 篇11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隨著端午節的臨近,商場和超市里堆滿了五顏六色的粽子,這標志著節日的臨近。大街小巷似乎都彌漫著粽子的香味,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粽子香味,已經被人遺忘了。又是端午節了!
父親住院半個月了,這幾天忙忙碌碌,送孩子,去醫院,做飯,幾乎天天如此。如果不是在超市看到各種粽子,我都差點忘了端午的到來。
父親在家的時候,滿屋都是粽子,孩子們在玩著歌,笑著,等著好吃的粽子在火鍋里翻過來端上桌的那一刻。拿起熱氣騰騰的粽子,迫不及待地撕掉包裹在粽子衣里的絲線,剝去美味的'保護,蘸上甜甜的糖,小心翼翼地放進嘴里,呼出一股熱氣,閉上眼睛,一路品嘗著從嘴里流下來的濃濃的粽子香味,直到全身都包裹在粽子香味里。真的很漂亮!
我爸總說我手笨,學不會做粽子。我試了很多次,但都沒有達到目的。現在,爸爸不在家,只有媽媽在家。我抓緊時間回家,說我在幫媽媽包粽子。其實我自己也幫不了多少。我拿起竹葉,看著媽媽熟練地蕩秋千。不一會兒就形成了一個完美的粽子,我擺弄了半天,還是不緊,還是包不住。我媽看不到,及時攔住我,只好坐到一邊看著母親包了。
母親的白發又增多了!這一陣由于父親生病,母親益發的操心,白發愈發多了起來!
如今我家端午節倒是講究不多,無非是包個粽子,家門口插上幾株艾葉而已,完全不如家鄉那樣了。家鄉的端午節端是熱鬧不凡,龍舟、懸掛菖蒲、艾草,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等等不一而足。唉,好久沒有回家鄉了!
看著母親包完粽子,煮在鍋里,才匆匆而去。傍晚時分,砰砰的敲門聲響起,打開門一看,原來是父親,手里提著一兜的粽子,往家里一放,沒說幾句話就走了,看著那兜粽子,只覺得兩眼發酸,眼淚幾乎奪眶而出,久久無法平靜。
那一個個的粽子,就是濃濃的愛意!濃濃的深情!那一顆顆的米粒、一個個的蜜棗就是一顆顆跳動心,一片片不舍的情啊!
悠悠端午節,濃濃粽香情!
端午節演講稿 篇12
親愛的教師、同學們:
今日我在國旗下的演講題目是:紀念屈原,過端午節。 眾所周知,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則端午節是怎么來的呢?端午節又稱端午,“端〞與“初〞的含義一樣,所以“端午〞又稱為“初五〞。端五中的五又和午相通,按照地支順序來推算,五月剛好是午月。因為午時又有為陽辰的說法,因而端五也叫做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其他的名稱,示例夏節、浴蘭節、女兒節、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有則多別稱,間接解釋了端午節風俗的起源,事情也是如此。關于端午節的起源,如今起碼有四五種說法,示例紀念屈原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于三代夏至節說等等。
迄今為止,對端午節起源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屈原。在民俗文化領域,端午節的主要風俗為賽龍舟。相傳,古代楚國的人們因為不舍得賢惠大臣屈原投江而死,于是人們紛紛劃船去救他。在他們追到洞庭湖的時候去不見了屈原的蹤影。后面,人們在每年五月初五這一天,通過劃龍舟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另一個傳統風俗。粽子,又稱筒粽、角黍,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諸多把戲。
【端午節演講稿】相關文章:
關于端午節:端午節09-17
關于端午節:端午節07-30
關于端午節:端午節09-09
關于端午節:端午節08-13
關于端午節:端午節07-14
關于端午節:端午節08-21
關于端午節:端午節10-09
關于端午節:端午節10-24
關于端午節:端午節09-02
關于端午節:端午節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