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共成長家長會演講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親子共成長家長會演講稿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演講稿在我們的視野里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那么,怎么去寫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親子共成長家長會演講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
你們好,非常感謝家長朋友能抽出時間,來參加這次活動。您的到來就是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也更加堅定了我們對家庭教育工作的信心,相信在教育專家的指導下,有這么多的家長朋友的支持,我們會更加努力的把所學的知識與大家共同分享,在不斷提升自己的同時,也希望對您有所啟迪,有所幫助,而最終目的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受益。前段時間,在家長朋友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成功的開展了家長開放日活動,家長的參與率比較高,這樣更是對我們工作的支持。
今天主要來講一講三歲孩子常見問題的教育對策。嬰兒到幼兒初期,一般都由成人照顧,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而3∽4歲幼兒變得越來越不聽話,凡事都有自己的看法,事事要求自己做,做不好也不接受家長意見,更不愿意讓家長幫忙,經常由于家長過多干涉而引起對立情緒,煩躁、發脾氣,甚至愛哭鬧。這是因為幼兒自我意識逐漸形成的原因。孩子從1歲多開始認識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把自己作為主體從客體中區別出來,直到3歲多自我意識開始形成,并不斷發展。因此,幼兒獨立性不斷增強,獨立愿望逐漸強烈,愿意自己獨立行動,以表現自己的意識和能力。甚至不愿接受成人的指令而固執己見。因此,家長即時掌握幼兒心理發展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家長應尊重孩子合理的獨立要求,或給幼兒獨立自主選擇的機會,培養幼兒的獨立性,并認識自己的力量,培養自己的力量,培養自信心,這有利于獨立個性的形成。
如果什么事都怕孩子做不好或怕耽誤時間,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事都不愿自己做,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懶習慣,這樣剝奪了孩子動手動腦的機會,對孩子發展非常不利。有不少孩子3歲入幼兒園時還不會自己吃飯,就說明了家長對待孩子沒有進行教育訓練,而是無原則遷就。當孩子不聽話哭鬧時,也未耐心說服或轉移注意力。總之,家長要提高教育水平,研究教育方法,順利讓幼兒度過這一年齡階段。
我們平時常常遇到孩子不聽話的問題,我很理解我們家長現在的心情。平時的工作中我也經常遇到好多家長跟我訴苦:“我的孩子特別不聽話,你叫他干什么他偏不干。還特別好動,好象對什么都感興趣,什么都要動一動、試一試,你告訴他電源插座不能動,很危險,可他非要去摸一摸,什么都不怕,你說我該怎么教育他。”
我這里有一個案例:有一次,我去買衣服,碰到一位媽媽領著寶寶買衣服,媽媽被一套漂亮的套裝所吸引,并讓寶寶試一試,可寶寶偏偏不試,而是拿著旁邊的一雙旅游鞋不放手,媽媽奪都奪不下,最后孩子號啕大哭,衣服沒買成。媽媽只得拉著孩子離開了,并且一邊走一邊氣呼呼地說:“沒見過像你這么不聽話的孩子,這么漂亮的衣服不要,非要雙鞋子,還耍賴,真讓你氣死了。”
上面這個案例,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如果你遇到這樣的問題怎樣來解決?
作為家長遇到這樣的事情,我們該怎樣面對呢?是大聲呵斥,還是靜下心來講道理。那么,你的做法見效了嗎?剛才的案例帶給我們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們的孩子為什么不乖巧,不聽話呢?
一、要找到問題的根源,我們必須要先了解3歲孩子的年齡特點。
1、源于身體活動能力的提高。3歲孩子大肌肉的發展較快,身體動作也較前協調,而且大都喜歡跑、跳。(例:哪兒不好走走哪兒,馬路牙,有水的地方、凹凸不平的地方等。)三歲兒童身體活動能力已經較強,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去做.因此他們就渴望擴大獨立活動范圍,不斷嘗試去獨立完成新的事情。即使完不成也要試一試,不管結果怎樣。但這些要求往往會受到家長的阻攔和限制,為什么制止呢?因為這些事情在大人看來根本沒有結果,比如說:孩子在用積木搭房子,他把兩個圓球放在底下做房柱,大人明知道這樣做的后果,就會告訴孩子這樣做不行,孩子可不買你的帳,因此就會產生反抗。我們做家長的這時就會說:這孩子真不聽話。
2、源于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三歲的孩子正處于自主敏感期,三歲以前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意愿和別人的意愿。三歲以后他們已經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別人讓“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他們就頑強地想表現自己的意志。但是這種表現往往與成人的要求相抵觸,于是孩子就會有挫折感,從而導致反抗行為。
3、源于情緒和思維的發展。因為三歲孩子在許多方面發展得還不夠成熟。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他們感到不滿,就會以吵嚷哭鬧等直截了當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常常被大人認為是故意作對。三歲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也還不高,他們的思維缺乏靈活性,因此常常顯得死心眼。還有他們的時間觀念也還不強,因此哪怕告訴他只等一分鐘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須立即去做。這些都會導致兒童的反抗行為。
因此,家長只有真正掌握、正視并了解幼兒這個時期的發展特點,才能讀懂我們的孩子,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去傾聽他們的心聲。
二、分析家長方面造成幼兒不聽話的原因。
孩子不聽話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另一方面是我們家長造成的。
1、父母太過于寵愛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滿足什么,對孩子百依百順。一旦孩子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便會大哭大鬧,直至達到目的為止。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就容易促使孩子形成任性的習慣。作為家長首先對孩子的要求不能一味地滿足,要分清對與錯,合理的要求可以滿足;無理要求堅決不能答應。但是如果你不答應,孩子就會哭鬧,這時千萬不能采取粗暴的打罵,先“冷處理”不予理睬,等孩子平靜之后,再耐心的給孩子講道理,最好用既生動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小故事予以開導。
2、父母言行不一致。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只能約束,無所謂信任與尊重,不然他們會不服管教。因此,家長平時不注意傾聽孩子的訴說與要求,甚至不分場合呵斥孩子,挫傷孩子的自信心與自尊心,使孩子對家長有畏懼感。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好哄、好騙,往往不假思索就許下諾言,結果實現不了,這樣就容易造成孩子心靈的傷害和對家長的不信任。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失去對家長的信任與尊敬,家長的話自然也就不放在心上,逆反心理會愈發嚴重。例如:家長有事要出門,不方便帶孩子去,而孩子卻鬧著要跟著,這是家長往往采取的措施是對孩子說:你在家等我回來后我給你怎么樣或是買什么東西,回來后孩子不鬧了也就把許給孩子的事情給忘了,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對爸爸媽媽的話失去信任。大家都聽說過曾子殺豬的故事吧,曾子是我國大教育家孔子的學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非要跟她去。他就哄孩子說:“你先回家,等我回來就殺豬給你吃。”妻子回來后,曾子要去殺豬,妻子去阻止他,說剛才是跟孩子說著玩的。曾子說:“小孩子是不能隨便跟他鬧著玩的。孩子從小就聽從父母的教育,今天你欺騙他,這是教他欺騙人,這種教育方法不可取。”說完馬上就去把豬殺了,燒好豬肉給孩子吃。
3、用各種方式嚇唬孩子。有些父母在孩子不聽話或達不到自己的要求時,用一些可怕的事物來嚇唬。(比如:大灰狼來咬你了,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等等)平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切記要求過高,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有的父母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一些過高過嚴的要求,這些要求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就會使孩子喪失信心,甚至出現厭煩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多疑、膽小怕事。產生逆反心理。
4、大人的話是對的,但孩子誤認為不對,所以不聽從。當父母對孩子發出指令時,如果孩子認為大人的指令不正確,或不一定正確,或不明確時,便會有不執行,這也就出現了孩子不聽話的現象。例如:今天的天氣很冷,媽媽要求孩子穿件比較暖和的衣服,可孩子非要穿裙子不可。整個早上,母女倆為了穿衣服來幼兒園來得很晚,媽媽沒有說服孩子,最后,還是穿著紗裙外面裹著毛衣來了幼兒園。
的確,大人的一行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當孩子不聽話時,作為大人應從孩子的立場出發,設身處地的考慮一下:孩子為什么要和自己“對著干?”你的話是否孩子非聽不行呢?若確實需要孩子非聽不行,要選擇一種能夠讓孩子樂于接受的表達方式,因為,很多時候孩子的看法有他一定的道理。
我們認為:不應該一味要求孩子聽話,父母也應該聽孩子說話。
實際上,現在的父母,總想讓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做事。這樣做的壞處有:
1、抹殺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這時的孩子對什么都好奇,對什么都想一探究竟,而父母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教育。孩子的創造性發揮被剝奪了。
2、減少了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大人的安排不能滿足孩子的求知欲,且不感興趣,久而久之產生逆反心理。
3、感覺不到父母的愛。一味順從父母,只知道按父母要求做事,好象父母就是在利用自己,而不是在施愛。
4、產生自卑。孩子生活在一切都安排好了的環境中,始終走不出父母至高無上的陰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進而影響了孩子的心理。所以,當你的孩子不聽話時,你應該看看自己的命令對孩子的影響,你是否是為了孩子才發布的命令?且你的命令對孩子的行為有什么幫助?孩子到底在做什么?你能不能按照孩子的思路去考慮一下問題?
三、正視孩子的不聽話現象。
著名德國心理學家海查曾做過如下的實驗:他對2-5歲時有強烈反抗傾向的100名兒童與沒有這種傾向的100名兒童,作了長期調查。結果發現:在反抗強烈的兒童中長大后有84%的人有果斷的判斷力和堅強的意志力,而在反抗性不顯著的孩子中,真正稱得上有意志力和判斷力的只占24%。我們每個父母都喜歡自己的孩子聽話,但并非是從孩子的自身發展需要出發,而大多數是為了維護自己的面子,喜歡孩子在當著別人面的時候對你俯首帖耳,這時你可能覺得挺風光。可當您因自己的孩子順從聽話得意之時,不要忘了這有可能扼殺了孩子的意志力和判斷力的形成。由此看出,一味地要求孩子聽話未必是件好事;同樣,孩子“不聽話”也未必是件壞事。所以我們做家長的不要整天埋怨自己的孩子不聽話和反抗你,要耐心地教育孩子,等待我們的不聽話的孩子慢慢長大,孩子就會由不聽話變成一個有果斷判斷力和堅強意志里的孩子。孩子有時不聽話原因是多方面的,通常會有下列幾種情況:
1、當孩子專注于自己的事時,“聽而不聞”。有的孩子很任性,想做的事必須做完否則就不行,做完之后才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別的事。對于這一點,作為父母不能粗暴的制止,可以給予一定的時間緩沖。
2、家長總是帶著氣憤、高亢的聲音和孩子說話,時間久了,孩子對成人的喊叫也就習以為常、以后成人如果不提高聲音、不重復喊叫,孩子便“聽不見”,而且孩子一旦習慣于高亢粗暴的聲音,就會逐漸對文明、文明的教育方法采取抗命的態度。
3、當孩子不聽話時,父母常常會以懲罰來控制孩子,這似乎是我們在教養孩子時最習慣的一件事,但這個習慣一旦養成,長期使用這種方法,會使父母和孩子在親子關系上出現緊張。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最要緊的是把這一年齡特征視為正常現象。因為我們知道孩子總要長大。面對孩子的“不聽話”,我們要多一分理解。只要父母能夠足夠的理解孩子,孩子才能容易接受父母的指導,少一些“不聽話”。
四、對付孩子不聽話常見的幾種方法
1、冷處理。
當孩子由于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發脾氣或打滾哭鬧時,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憐憫或讓步,更不能和他討價還價。可以采茹避的方法,暫時離開他。當無人理睬時,孩子自己會感到無趣而做出讓步。例如:孩子吵著買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滾,父母可采取不勸說、不解釋、不爭吵的方法,讓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這些行為。當孩子鬧夠了,從地上爬起來時,父母可以說:
“我們知道你不開心,但你現在不鬧了,真是一個好孩子。”并表示出自己的高興、滿意和對孩子的關心,然后跟他講道理,分析他剛才的行為對不對,這種冷處理的方法往往是比較有效的。比那種大人越吼聲音越高,孩子越鬧越兇的方法還是可取的。
2、轉移注意力。
這種方法用語這個年齡段非常見效。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為新鮮的東西吸引的心理特點,把孩子的注意力從他堅持的事情上轉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注意注意力后再進行溝通是最好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應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系,讓親情得以雙項交流,家庭教育就會多幾分順利,另外,做家長的要學會心理換位,設身處地的從孩子所處的位置、角色、情境去思考、理解和處理問題,深刻體察孩子潛在的行為動因,這樣親子之間的關系就會更加融洽。
3、提示在先。
掌握了孩子不聽話的規律后,用事先“約法三章”的辦法來預防不聽話的發作。如:孩子每次跟父母出去總是哭鬧這要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跟孩子說好:“今天上街不要媽媽抱,你要自己走,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再走,不然就不帶你出去了。”
4、激將法。
利用孩子的好勝心理,激發起他們的自信心去克服自己的不聽話。
5、適當懲罰。
由于年齡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夠的,適當懲罰也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
育手段。如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不用多費唇舌,過了吃飯時間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一會兒他餓了要吃東西的時候可以適時教育告訴他著就是不好好吃飯的結果。你不用擔心餓壞孩子,一頓兩頓不吃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是不會有影響的。
6、父母教育統一。
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觀點應保持一致。尤其在孩子任性時,父母應統一要求。如果一個嚴,一個寵,那么孩子不聽話只會愈演愈烈,很難得到改正。
7、讓孩子選擇。
讓孩子在多種選擇中做出決定,因為是他自己的選擇,他不太好意思發脾氣。我們家長應該接受“聽話是優點,太聽話是缺點”的觀點,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經驗證明,“淘氣”的孩子往往比“老實”的孩子更有創造力。其原因就是淘氣的孩子接觸面廣,大腦受的刺激多,激活了孩子的智能。因此,給孩子一點“不聽話”的空間,對提高孩子的創造力是有好處的。
創造需要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如果把孩子捆得死死的,一點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沒有,他們就不能去進行創造。所以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淘氣,讓他們有“淘氣”的機會,讓他們自由自在的去想象、去活動、去創造。
今天,我們在這里一起探討了關于3歲孩子常見問題的教育對策,相信我們的家長對教育自己的孩子有了更深的認識,我也希望您把您的收獲和經驗與您身邊的家長進行交流,讓更多的寶寶在快樂中成長,讓更多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少走彎路。
親愛的各位小班家長,你們如果有什么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記得與我們探討與交流呀!
【親子共成長家長會演講稿】相關文章:
親子共成長名言警句(精選270句)09-12
親子共成長家長會演講稿09-30
親子共讀作文05-06
親子共讀征文02-28
親子共讀書活動方案10-14
親子共讀活動方案04-28
“親子共讀”活動方案05-11
親子共讀活動總結12-01
親子共讀書的活動方案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