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拖延癥演講稿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拖延癥演講稿精品(5篇)
演講稿可以幫助發言者更好的表達。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拖延癥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拖延癥演講稿1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趕快起床”、“等一會兒”,“趕快寫作業”、“等一會兒”,“趕快去吃飯”、“等一會兒”,“趕快關電腦”、“等一會兒”,“趕快上床睡覺”、“等一會兒”……宅在家里上網課這段時間,一天中有很多個等一會兒。我的“等一會兒”和媽媽的“趕快”好像交織成了一曲嘹亮的家庭交響樂,此起彼伏。
早上我的鬧鐘滴滴滴滴地響個不停,我伸出手將鬧鐘拍到地上,果然他不響了。于是我身子一縮,被子一蒙,繼續和周公進行一日游。突然媽媽的女高音響了起來,兒子快起來打卡,要不然就遲了,緊接著我暖烘烘的被子不見了。我急不情愿地坐起來,閉著眼摸索著衣服,慢吞吞地往身上套,嘴里不滿意地嘟囔著:“急什么,現在才幾點,再等一會兒不行嗎?”但看見媽媽怒目圓睜,我只好穿好衣服,磨磨蹭蹭晃到衛生間。
來到衛生間,半瞇著眼睛,拿起牙桶牙刷,一邊接水一邊在牙刷上擠了“三點”牙膏,慢悠悠地刷著牙,嘴里還哼著不知名調子。這時媽媽的女高音再度想起:“怎么還不出來,掉衛生間了……”
我嘟囔著來到餐桌旁,一看早餐,眉頭就皺了起來,心想:“哎,怎么又是牛奶面條加雞蛋!”我捏住鼻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牛奶,一根兒一根兒慢條斯理地兒吃著面條。這時媽媽吼道:“別磨蹭,趕快吃飯、趕快收拾、趕快上課……”,一連串的趕快,像炸雷一樣,震得我耳鼓膜一顫一顫的。看到媽媽那張兇巴巴的、滿臉殺氣的、極不可耐的.表情,讓本來想說再等一會兒的我,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嗖”地一下坐到桌子前……
剛進入直播間,就聽見尹老師熟悉的聲音:“請所有同學連麥”,我一看表,原來上課竟然遲到了五分鐘。我后悔不已,下定決心,以后一定要和等一會說再見,不讓時間在我的“等一會兒”中匆匆溜走。
拖延癥演講稿2
開場:同學們好,老師好。相信絕大多數同學都聽說過這樣一個新名詞——拖延癥。顧名思義,所謂拖延癥,就是指事事都會無意識的拖延。也許本來做好了詳細的計劃,一到實行的時候,就想著,再等一會,等一小會。等著等著,這件事就那么過去了。
曾經有一位叫做錢鶴灘的學者寫過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從某一方面來看,拖延癥無疑壓制了一個人的執行力。本來無關緊要的事,日積月累下來就做不完了。說到這里,我想做個小調查。各位同學認為自己有拖延癥的,請舉一下手。那請問,這些舉手的同學,你們是否認為拖延癥阻礙了你們的計劃,壓制了你們的執行力。
其實,根據調查發現。拖延癥大多來自一定的時間限制。假如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給你10天去完成,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會無意識選擇拖延,因為大家都認為,這件事既然無足輕重,一定很容易就辦到,等期限快到的時候再去做也不遲。結果到了第八天,第九天甚至第十天你才去做這件事,本來慢慢做可以非常漂亮并且輕松的完成任務,卻因為拖沓導致任務完成倉促,虎頭蛇尾。甚至需要外力的幫助去草草解決。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癥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里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著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在這個時間段做什么,我要幾點起床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松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愿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更多的情況是,假如今晚數理化政史地六科作業,肯定有一部分同學這么想:政史地可以直接抄答案,我先寫這些吧,數理化我要留著好好做。可實際的情景是,我抄完了政史地作業,看向鐘的時候發現,啊,都這么晚了,算了,數理化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早上,原本計劃好哪怕作業不交也要認真寫完,可實際上,在倉促的交作業熱潮中,不聽話的手還是伸向了答案,抄完之后,陷入了深深地自我譴責中。
所以,綜上所述,拖延癥帶來的負面作用更多的表現在給自己帶來壓力,負罪感,效率低下,還有人們對你不能完成任務的不良評價。而且,在這樣的負面作用下,往往會產生惡性循環,導致進一步的拖延行為。
通常情況下,人做選擇依循兩個原則:或者是追求快樂,或者是逃避痛苦。你覺得上學無趣,所以會遲到,但是你跟喜歡的人約會就不遲到;老師來檢查,你就不會遲到,老師一不來,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訂鬧鈴,或者鬧鐘沒有響。對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對于你事關重大的事情,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
當然,有時拖延癥也有積極地一面。一件事情拖著拖著,我們干脆就不做了。這也是拖延癥的價值: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我常常覺得,有的'時候我們是自動選擇了“拖延”這樣一個方式,以來激活自己的創造力。我現在就制定好復習計劃,可實際上,我到了考試前一天才開始背書。但往往這種抱佛腳的行為卻出奇的有效,所以我認為,我不怎么努力不怎么拼命也可以做的和那些努力的人差不多。雖然知道這種想法不正確,我的知識也沒有努力的人鞏固,可我還是忠于這種想法,這就是拖延癥。
對于拖延癥來說,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U=EV/ID,戰拖=信心x價值/沖動x回報延遲。
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拖延癥演講稿3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每次吃完飯,看著僅有的一個臟碗,心想,下次再洗吧。下次復下次,買的新碗已全部用完。看著灶臺上摞著的一大堆泛了白毛的碗,我一臉發愁,以前還總嫌一個碗也洗,廢水費工夫,現在我卻后悔了,自己弄的亂攤子只能由自己來收拾。碗堆了那么多,我花了一個整個晚上的時間才洗完,實在累的不行。
躺在床上休息時,我又開始了以往多次無效果的埋怨:我為什么這么懶?干什么事都愛拖延,別說渴望成為什么成功人士了,竟然幾個碗也洗不好。打開微信和QQ,大家所發的動態中也不乏許多公開責備自己懶惰,愛拖延的情況。我們常常只在思想中進行激烈的斗爭,可是在形體上卻總是無動于衷。其實解決這些毛病的關鍵就在于一個詞——行動。
古人曰:“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若坐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拖延洗碗,最終得到的只是一大摞長白毛的碗;拖延作業,最后“贏得”的是老師的批評與父母的“雙打”;拖延人生,我們將無所事事,一事無成!“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只有走出舒適區,行動起來,我們才能鑄就所向往的輝煌。人生亦是如此,我們應該明白,空想是一無所有的源頭,實干才是翹起夢想的杠桿,沒有人愿意自甘墮落,天上也不會掉下餡餅,如果想要真正的改變現狀,那么請行動起來吧。
想要行動,應做到以下三點:
一,不怕困難,這種無畏的精神正是我們所應該去學習的,要知道,一個連洗碗都怕累的人不可能做出大事。
二,不能拖延。狄更斯說:“永遠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完成的事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陰的`賊,抓住它吧!”要做貧僧,不畏艱難,用行動游歷九州四海;莫做富僧,安于現狀,拖延而徘徊不前。
三,不停止奮斗。當今時代飛速發展,豈會等待停滯的少數人?請永葆奮斗之心,用行動踏出屬于自己的光明未來!
愛默生說:“一心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行動起來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青年朋友們,行動是連接理想與現實的橋梁,行動起來吧!不怕困難,不去拖延,不止奮斗。行動起來,我們定能書寫人生的華章!
拖延癥演講稿4
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是“拖延癥”病毒。
什么!沒有聽說?那你就孤陋寡聞啦!我們家族還有“自私癥”病毒、“自大狂”病毒……
我們專門“攻擊”未成年的小朋友。看,我們的情報員又發現了一個目標——一個名叫吳嘉誠的男孩。
每人一挺機槍,五人一門大炮,十人一輛坦克……一切準備就緒,我們直接坐上運輸槍,飛到男孩的臥室里,從嘴巴、耳朵、鼻子等進入到男孩體內。不一會兒,白細胞就發現了我們,戰斗異常激烈,持續了兩個多時辰,才把它們給打敗。我們沖到大腦控制室,干掉了幾個哨兵,占領了這里,然后通過控制臺向男孩發出指令。下面就是我們占領一周的情況:
周一:老師布置完作業,吳嘉誠看也不看,因為我們向他發出暗示:沒事的.,睡覺前也能做,于是他就在睡覺前才勉強寫完。
周二:老師布置完作業,我們又向他發出指令:第二天早點起來做也來得及,于是……
周三:我們讓他早點去學校做……
周四:……
哈哈哈,吳嘉誠你這個大傻瓜,只要你有堅強的意志,就能消滅我們啦!哈哈哈!不好,一不小心,剛才的話好像被他聽見了,哦不!完了!
果不出我所料,第二天,我們就被源源不斷的白細胞給包圍消滅了!
不僅如此,吳嘉誠還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其他被我們所控制的孩子,并幫助他們消滅了我們,還一齊高呼:“讓我們向拖延癥宣戰吧!”
拖延癥演講稿5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那就是世界上最苦的水果是什么?答案是“當初如果”。雖然這只是一個腦筋急轉彎,但這是一個大家都感同身受的問題,因為幾乎每個人都不同程度患有一種病,叫做拖延癥。拖延癥的定義自然不用多說,大家患病那么久,應該接觸過各種不同的病發癥狀。
但是也不要因為拖延癥而對生活失去信心,因為每個人都是在有選擇地拖延。比如你會在一個無聊的會議上遲到,卻不會在跟男神女神的約會上遲到;對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事關重要的事情,刻意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還有的時候一件事情拖著拖著,我們就干脆不做了。其實這也不錯,你能夠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癥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里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著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在這個時間段做什么,我要幾點起床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松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愿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
在表面上看來,拖延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做和任務相關的事情,我們刷朋友圈吃零食聊天,忙里偷閑中,潛意識里必定會不時地想起還沒完成的事情,這種焦慮感會讓我們慢慢開始計劃起來,哪怕只是不靠譜的一些設想,也是行動前的蓄力過程,至少在你開始做的時候不會毫無頭緒。
更令人開心的是,拖延有時候會帶來價值。
而且,拖延還能帶來創造力!很多作家會常常拖了一周沒有寫稿,卻在最后期限突然引發頭腦風暴或是靈感爆棚。廣告圈里面也有句話說,牛逼的創意,都在最后一秒出現的。
聽到這里,大家大概已經開始原諒自己的拖延癥了,那么,我只能說你們真的是資深拖延癥愛好者。如果沒有強大的頭腦風暴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那還是著手開始治療吧。
畢竟很多人都愛說,當初如果早點準備,我一定能做的更好。其實你已經盡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費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慮上面,也花費了大量精力在截止前不久的行動力爆棚。無論怎樣,是你自己選擇,要現在的結果。
有些人覺得,我沒有拖延癥啊,我一直都在做和工作相關的事情,這類人有一種情況也很可怕。他會先花十分鐘挑一支最想用的筆,然后思考寫在哪個位置比較好看,最后慢慢地把一天的計劃列出清單,結果根本沒有按清單去做,這種看似強迫癥的行為就是標準的花式拖延時間。
拖延癥是害怕完成一件事,是不知道什么時候該結束一件事,是不知道如何完成這件事。其實根本不需要考慮太多,我們熟知的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看到一個目標就走過去了,別人卻是看見目標先訂一個作戰計劃,然后匍匐前進,往左閃,往右躲,再弄個掩體折騰了半天最后哪兒也沒到達。對于拖延癥來說,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拖延癥演講稿】相關文章:
我的拖延癥作文(精選23篇)10-18
大戰拖延癥主題班會方案01-19
關于拖延癥的作文(通用42篇)10-17
哪些好習慣幫你克服職場拖延癥08-29
拖延癥-記敘文作文600字10-27
拖延癥演講稿12-15
拖延癥演講稿11篇01-17
讀《戰勝拖延癥》有感04-13
《終結拖延癥》的讀后感(精選7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