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演講稿(集錦15篇)
演講稿以發表意見,表達觀點為主,是為演講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你所見過的演講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演講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演講稿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們剛剛學習了《論語六則》,其中有這樣一句:“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這一句話,不長,卻涵蓋了我們的人生。年幼時便要立志于學,稍長些就要學有所成,立家立業。但學成不是理想的結束,它開啟著閃爍智慧光芒的四十歲。五十歲, 我們已知“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但仍要努力作為,即使已不再像年輕時一樣拼命追求最終的結果。六十歲,我們已經可以虛懷若谷,淡然面對他人的批評與斥責。等到了七十歲,人生的境界已變的自由而又合理,專屬于自己的最高境界,需要我們用一生去磨練,去追求。而孔子偉大的品格,也便可以由這句話得知。他一生都在追求一個更加完美的人生。他為之奮斗不止的,就是這樣一種云淡風輕,就是這樣一種循序漸進,就是這樣一種圣人的品格而不是事業。
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這樣一種不可逾越的時光界限,對于我們,也是如此。 即使下一秒有再多繁花盛開,我們也得先將這一秒的小草采摘;即使下一秒是無邊黑暗,我們也不可能跨越它去尋找光明彼岸。人生,自然不能違背了發展軌跡。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才能按照客觀規律,一步一步走下去。人生的意義,不在于你是否功成名就,不在于你是否為社會作出了驚天動地的貢獻;更不在于你的經歷是否轟轟烈烈;而在于你是否在應該做某件事的時候,用盡了全力去做好它;在于你是否遵循著規律,沒有讓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在最美的歲月里,在于你是否做到了對于自己做的事情無愧于心,因為他們被安放在時間的模子里是那樣的恰到好處。換句話說,一個人,如果年輕時不學習,不努力,等待他們的將會是更大的失敗。風華正茂,意氣風發時不進步,難道要等到四五十歲了才拾起理想,期待奇跡發生么?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曾說:“生活的目標是使生活合乎于自然規律。”對于我們的人生來說,什么是自然規律?孔子已給了我們答案。遵循規律生活,并不是不求創新,只知道一味的按照既定的程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行走;也不是看破紅塵,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聽天由命,而是啟發著我們在某段特定的時間內,除了做特定的.事去推動人生的車輪向前走以外,別無選擇。你還是要銳意進取,還是要不懈努力。命運為每個人安排好了相同的軌跡,但絕沒有兩個人的人生是完全相同的,因為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走法,上天拓的路很寬,走著走著,人和人就有了差別,但只要你遵守了生命發展最基本的規律,每一種活法盡頭都是一個春暖花開,鶯歌燕舞的世界。但如果你在某一時間,做了這段路上不該出現的事,等待你的,只能是深淵。這,才是孔子告訴我們的,如何堅定地走在人生的旅途中,讓每一步都踏實且井然有序。
人生,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它更是一個美到極致的過程。同時,這一過程,也必須是一個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想要達到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我們就要注重腳下踏上的每一步。這,求不得別人,更急不得自己,語言無法描述的境界,還得要等到時間的洗禮,那么,就讓我們,從志于學做起。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論語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聽,這是我們任灣小學的學生在誦讀。這稚嫩的童音,讓我的思緒飛揚。不知不覺中,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敦厚之風。
孔子關于學習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里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任灣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任灣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熏陶;來到任灣是幸福的,因為任灣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我也一定要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子夏的`這句話提出了正確處理夫妻、父子、君臣、朋友這四種關系的道德標準。子夏認為,一個人有沒有良好的教育,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做到:”孝、忠、信“等基本道德。只要做到了這幾點,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也可以認為他已經是個有良好教養的人了。這一句和上一句聯系起來,就可以看出孔子施教重在人的德行。
學過這句話我懂得了孔子育人注重人的品質德行的修養,其次才是學習文化知識。一個人是否有學問,不是看他讀過多少本書,而是看他是否達到了做人的修養。也就是說,一個人要想精通學問之道,要先從自己的品行的修養、待人接物上著手。明白為人處事的道理,才能學有所成。即《紅樓夢》中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論語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于丹寫的論語心得是一本非常好的,值得一看的書,因為她給了我太多的感觸,讓我在忙忙碌碌的現代生活中近距離的接觸了一次圣人。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圣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接。而于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接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人這一生有什么樣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個什么樣的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我們經常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從這樣一個外在環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內心價值取。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
論語演講稿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昨日午后,一縷陽光躍進窗戶,停留在沙發的扶手上,給人一種暖意。閑來無事,沏上一杯清茶,在書架上取了一本《論語》依偎在沙發上翻看起來。
《論語》這本書,篇幅并不大,而且都有注釋,所以看起來并不難懂,其中一文如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優也。“注釋是:孔子說:”對品德不去修養,學問不去講求,聽到好的事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這都是我所憂慮的事情。“讓我看了之后,思緒拉長了。
孔子作為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在《論語》里的中心思想講的其實是做人的道理,比方”現在的少數人無德無能,卻貪贓枉法,禍害民眾,不正是德之不修學之不講“嗎?又比方現在的少數人,聽到好的事或能幫助別人的好事也不去做,發生了假、丑、惡的事情也不去指責,令其改正,不正是”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嗎?這些事情也都是現今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希望發生的又十分擔憂的事情,不正是”是吾憂也“嗎?
孔子在古代就有”是吾憂也“之想,而我們生活在現代的人為什么不能消除”吾憂之事“呢?共建一個和諧美好的家園呢?品味《論語》如這縷縷陽光,給人以光明和溫暖。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讀了”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意思是”孔子說:學習好似生怕趕不上,又害怕把學到的東西丟掉了。“配的啟蒙故事是《映雪讀書》,講的是孫康小時很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很想夜以繼日地攻書,可家時,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就沒方法學習了,特別是到了冬日,漫長的黑夜他有時很難入睡,實在沒方法,他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默背誦。一天夜里,他一覺醒來,突然發現窗外透進幾絲白光,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下了一場大雪,到處一遍白茫茫的,他突然靈機一動,能不能借著雪光讀書呢?他急忙回屋拿來書,借著雪光一看,字跡很清楚,比一盞小油燈還強。從此以后,孫康經常夜里蹲在雪地里映著雪光苦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書里,不覺得寒冷和疲倦,孫康刻苦攻讀,終于成了著名的學者。
我想孔子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學習不能放松,一放松就要退步,必須有危機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新東西學的'更快,學過的東西記得更牢。啟蒙故事里的孫康就是這樣做的,在那樣苦的情況下攻讀,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學者。我們做為學生就更應該向他學習,何況我們現在的條件這么好,根本不用受那樣的苦,沒有理由不好好地學習。
論語演講稿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我們古今著名的一本書,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許多個弟子,一個連一個的.把德禮文明傳揚下去。
《論語》是一本講文明禮儀的書,上面寫得都是如何成為君子道理。里面是講德行的,我有時在想,如果全國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話,中國將是多么一 個既文明又有禮儀的國家,我很喜歡孔子說的那句:”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特別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 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要做言而無信的人,這樣就能成為一屆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么呢?君子由德、禮、行、體四個部分組成。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禮是要有禮數,以禮待人;行是言行舉止都要文雅;體是要體面,穿著要得體 。這些就是《論語》這部書的精華。聽說這本書是孔子死后而弟子們所寫的,把孔子的畢生精華記錄了下來。
通過《論語》,我想做一個道德品行的人,因為,你品德好了,就有無數好人與你做朋友,就會人人都信任你,因為你遵守諾言,就會看重你,尊重你,因為你 也看重、尊重他。
《論語》對后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啟示書,因為這本書讓越來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禮儀,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話,中國將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論語演講稿6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今天,我讀了”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意思是”孔子說:學習好像生怕趕不上,又害怕把學到的東西丟掉了。“
配的啟蒙故事是《映雪讀書》,講的是孫康小時很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很想夜以繼日地攻書,可家時貧窮,沒錢買油點燈,一到天黑就沒辦法學習了 ,特別是到了冬日,漫長的黑夜他有時很難入睡,實在沒辦法,他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默背誦。一天夜里,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窗外透進幾絲白光, 他開門一看,原來是下了一場大雪,到處一遍白茫茫的.,他突然靈機一動,能不能借著雪光讀書呢?他急忙回屋拿來書,借著雪光一看,字跡很清楚,比一盞小油燈 還強。從此以后,孫康經常夜里蹲在雪地里映著雪光苦讀,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在書里,不覺得寒冷和疲倦,孫康刻苦攻讀,終于成了著名的學者。
我想孔子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學習不能放松,一放松就要退步,必須有危機感,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加努力地學習,新東西學的更快,學過的東西記得更牢。啟蒙 故事里的孫康就是這樣做的,在那樣苦的情況下攻讀,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學者。我們做為學生就更應該向他學習,何況我們現在的條件這么好,根本不用受那樣的苦 ,沒有理由不好好地學習。
論語演講稿7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仁人,孔子對它的解釋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仁人首先要自尊自愛,自己要有奮斗目標要有追求,其次才是推己及人,推生出愛人之心,幫助 別人到達他們的理想。孔子對仁人的'要求很高,他的學生輕易夠不著這樣的頭銜。仲由、冉求和公西赤是孔子3000學生中的得意門生,但是孔子對于他們的評價卻是 :”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
說他們雖然都是治國懂禮之才,可以駕馭一方之土,但是均夠不上仁。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孔子所說的仁不是本事而是德行,一個人不管本事有多大,能力有 多強,如果不能夠推己及人,仁而愛人,都不能稱之為”仁“。仁人要有一種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氣魄,以自己的德行來收納聚集人才。
論語演講稿8
大家好:
以前是不喜歡讀《論語》之類的”古董“經典書籍的,覺得生澀難懂,也不符合時代潮流。而這個寒假,卻對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愛不釋手,不僅是因為他把《論語》很好的詮釋出來,也因此讓我改變之前錯誤的想法,對中華名著產生了濃厚興趣。看楊先生的這部書,翻開來馬上就能了解到楊先生治學之嚴謹,對于研究之認真。《論語》中的文字,他不會隨意解釋任何一個字,如果不把這個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會寫在注釋中的,所以,常常會發現,在注釋文字中,關于一個字的解釋,楊先生需要引經據典,甚至還要講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訴你,這就是他如此翻譯這段文字的原因。可見,他對于這本書所傾注的心血是現在很多所謂教授所不能比擬的。
翻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孝道方面,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假設是他對他父親的教導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導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治學方面,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學那么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那么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那么。前一那么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那么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我們不要把《論語》放在一個神的位置頂禮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腳下踩上兩腳,這本書是中華民族承繼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們不能輕易把它忘掉,因為我們的血管中流著《論語》的血,而之所以是,《論語》是我們的根。
論語演講稿9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我是來自弘毅廳的趙春瑩,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
來到岔中已一年有余,在這一年里我時時刻刻被論語感動著,我們一起看論語、背論語、議論語…,感受著溫馨的校園文化,體驗著中華經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論語伴我在岔中茁壯成長,為我打開了幸福學習、通往成功的大門。
說到論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論語》里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第二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4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場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自己身邊的這些平凡的同學學習,就像置身于萬傾綠田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
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在以后的八年級學習中,我們要走入生本課堂,這就要求我們更要尋找自己的“老師”,虛心地像他們請教,積極參與小組學習討論,取長補短,不斷進步。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偉人的至理名言。我國革命家徐特立,在法勤工儉學時,已是名字響當當的教育家了。但這位四十開外的名家卻甘當小學生,向法國小孩子學法語;還有我國著名詩人白居易雖著稱詩圣,但每寫一詩,都要向鄰居老婆婆征求意見,她聽不懂的地方修改到她聽得懂為止;又如我國西漢杰出的史學家司馬遷,為了完整寫好《史記》,便到各地游歷,向平民百姓虛心請教,最后寫成《史記》……
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目不識丁的老婆婆當然也沒有白居易那樣的才華;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我們作為一名中學生更不能不會裝懂,而應多向同學、老師請教,扎扎實實地學好文化知識。
所以,只要你能參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些亙古不變的真理,并真的.這樣做了,付諸實踐的你就獲得了打開成功大門的鑰匙。
《論語》里還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岔中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岔中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熏陶;來到岔中是幸福的,因為岔中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就讓我們在經典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感悟真理,縮短歷程,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論語演講稿10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學生言行的語錄,它流傳了2500多年,一直被奉為中國文化思想的淵源,影響著世代中國人。它的經典語句,每一個中國人耳熟能詳。“ 溫故而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讓現代教育越來越重視經典教育,越來越注意到古代文化對人生的影響意義,所以,我們小學生從小讀 《論語》,意義重大。
《論語》,是孔子思想的典型代表,它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許多方面,雖然是一問一答、零零碎碎的片語,好像沒有什么邏輯性,但是認真研 讀,深刻領會,其內容非常豐富,言簡意順,無所不包,博大精深,也是教學最重要的經典。宋代的開國宰相趙普自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由此可見《論語》 的歷史地位,《論語》之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
誦讀《論語》原文,對于我們小學生來講,由于文言相隔久遠,有些困難,一時難以弄懂。但是,讀了于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也讓我們感受很深,有所啟迪 ,有所受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正如于丹把《論語》比做溫泉,她說,北方一個以溫泉著稱的小城里,有一口問病泉,據說 任何人舒服地泡進去,就能悉知自己身體的病,有關節炎的,有胃病的,有皮膚病的……洗掉一層,如蟬蛻皮一般……
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論語》的第一篇就是關于學習的問題,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為樂事,反映出孔 子一生學而不厭,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在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干,智慧可以改變命運,因此,經常學習新知 識,溫習老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快的事情,我們要養成時時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偉大的話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啊。學問從學習中來,能力從實踐中來。學而常習,習而常學,便可以海闊天空般事事無礙。而今天觀看于丹老師的《論語心得》,更是令自己開見識大長。
不僅如此, 其實在以前,孔子與孔丘一直在議論并流傳著一個字:“仁”這雖是一個字,但它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疑問喲。人們最終解決了這個“迷”。“仁”可 以想為一個人心如大海的慈善之心;也可以認為一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更可以作為一個人對一件事的渴望之情……
孔子的一生是學習的一生,修煉的一生,境界越高就越注意學習修煉。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 所欲不逾矩。”,意思是說孔子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七十歲隨心 所欲不越規矩“。孔子自述了一生學習和修煉品性的過程,從求學、立身和思想境界的不斷提升,不難看出孔子也非天生的圣人,自己的.知識和修養在學習中提高, 良好道德的養成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從自我約束到隨心所欲,思想和言行的高度統一。已經達到了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此所謂慎獨,就是一個人獨處時候也能做 到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這也使我們懂得了偉大來至與平凡的道理。
通過于丹老師對《論語》的講解,使我明白了許多為人出事的道理,仿佛達到了進入到了書中的境界。直到現在,《論語》中的內容還讓我難以忘懷。
《論語》的內容真豐富啊!希望同學們有時間多看看。身為小學生的我們,仔細閱讀《論語》一定會讓我們憧憬的童年變得跟《論語》一樣豐富多彩!
論語演講稿11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這個長達3個星期之久的寒假里,我讀了一夲國學經典——《論語》。正像它的題目一樣,古代大文學家孔子用自己獨當一面的方式論述了“語”這個字。
打開《論語》,我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了一個充滿睿智的鮮活的人正向我們昂首走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一個影響了中國兩 千年教育文化、社會禮儀、文明道德的偉人,他留下了許多供我們對生活、對學習永久反思并值得借鑒的文字。他的言行論及了孝道、治學、立德、為政,他的思想 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盡管他的思想言論尚不全部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完全相吻合,但足可以成為一面鏡子, 供后人們照出自己的面貌。
剛開始讀之品之之時,我覺得那些滿是“之乎者也”的句子和段落乏味之極,就像老和尚那樣念著無聊的經,但逐漸逐漸我被孔子的儒術渲染了。孔子注重的是 孝、學、德,而那些金錢與名義,在他的眼中只不過是糞土罷了。他的地位在文學界上很高,卻不是官場上的追獵者,他只不過是一個老師、先生,不斷以實踐教導 堂下的眾弟子。
在《論語》中,多次談到自省的問題,要求孔門弟子自覺地反省自己,進行自我批評,加強個人思想修養和道德修養,改正個人言行舉止上的各種錯誤。這種自 省的道德修養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因為它特別強調進行修養的`自覺性。
在《論語》中,孔夫子告訴他的學生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 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人諂媚 ;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 僅安于貧賤,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也不會因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這就是孔 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論語》是文化經典之一。它是從生活中來的,也應該回到生活中去。也就是:我們要在生活中去理解它和實踐它。今天我們讀《論語》,要做到繼承吸取其精 華,并賦予它新的時代內容,以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意識、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才是學習、研究《論語》的現代價值所在。
論語演講稿12
大家好:
以前是不喜歡讀《論語》之類的”古董“經典書籍的,覺得生澀難懂,也不符合時代潮流。而這個寒假,卻對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愛不釋手,不僅是因為他把《論語》很好的詮釋出來,也因此讓我改變之前錯誤的想法,對中華名著產生了濃厚興趣。
看楊先生的這部書,打開來馬上就能了解到楊先生治學之嚴謹,對于研究之認真。《論語》中的文字,他不會隨意解釋任何一個字,如果不把這個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會寫在注釋中的,所以,常常會發現,在注釋文字中,關于一個字的解釋,楊先生需要引經據典,甚至還要講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訴你,這就是他如此翻譯這段文字的原因。可見,他對于這本書所傾注的心血是現在很多所謂教授所不能比擬的。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孝道方面,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子曰:”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我們不要把《論語》放在一個神的位置頂禮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腳下踩上兩腳,這本書是中華民族承繼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們不能輕易把它忘掉,因為我們的血管中流著《論語》的血,而之所以是中國人,《論語》是我們的根。
論語演講稿1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這個學期,我們背了一本國學金典名叫:論語。俗話說,背一本論語,管理天下都用不完。當然,我雖然只背了半本,但卻讓我受益深淺。
給印象很深的是這一句: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看中情誼,而小人看重利益。人不能總是看中利益,友情比利益更加重要,利益只為了自己,而 友情卻可以和大家分享。
當然,這一句的道理也很深: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說話要謹慎,而行動要敏捷。說話時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不要用自己的言語誤傷了別人, 行動快捷對自己的好處也很多。
然而,還有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賢能的.人就要向他學習,見到不賢能的人就要做自省,反省自己,不讓自己也犯同樣的錯誤。
放于利而行,多怨的意思是 如果一切都依照是否有利于個人私利來行事,就會造成別人對自己的怨恨,所以做事之前也要為別人找想。
這就是在我背論語當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幾則。
論語演講稿14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寒假里,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
《論語》一共有20章,是孔子的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勤奮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奮斗和如何孝敬父母的一本書。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學而第一“里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這句話。
在人生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不可缺少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光憑自己單薄渺小的力量是遠遠不可能創造出大事業的。由此,我想到到了管仲和鮑叔牙的友誼故事。
管仲和鮑叔牙小時候是一對好朋友。管仲小時候家里很窮,所以常常偷鮑叔牙的錢,但鮑叔牙不但不記恨他,反倒對管仲更加友好。幾十年過去了,管仲在為公子糾爭奪王位時差點殺死公子小白。在公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牙也成了宰相。鮑叔牙不計前嫌還推薦管仲,可見鮑叔牙的心胸是多么寬廣呀!
還有一個是有關伯牙和鐘子期的.友誼故事,當琴師伯牙在荒山中彈琴時,樵夫鐘子期竟然能夠聽出”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十分高興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但是鐘子期死后,伯牙再也找不到知己了,便摔掉琴,發誓不再彈琴。可見在一生中友誼是多么可貴,多么重要呀!
這些事例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董來我家玩,一開始我倆還相處挺好的,也合得來,但沒過了幾天,我們便經常為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吵得天昏地暗,不可開交。最后,媽媽告訴我們倆要團結友愛,才能做好每一件事,還告訴我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過了幾天,我的朋友小楊來我家作客,我吸取了教訓,與小楊開心的度過了一天。在生活中,友誼真是無處不在,只有在經歷磨難后,才能真正體會到友誼的珍貴。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它教育了我怎樣與朋友交往,我一定要把小主人做的更好。
論語演講稿1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在我讀過的書中,我覺得《論語》是我讀過最有含義,最有蘊含的一本書。這本書教給我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都是無價的,因為,它教會我了很多人生道理。
比如,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意思是:溫習學過的'知識,并且,還要懂得新的知識,這樣才可以成為別人的老師,這一則讓我明白了,不要把新知識學會就可以了,還要加強鞏固學習過的知識。
比如,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這一則讓我明白了要以學習興趣愛好才可以真正學習到知識。
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讓我明白了時間的寶貴。孔子在河邊感嘆到:”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日夜不停。什么都可以用金錢買到,但唯獨時間不可以,因為它是無價的,可以稱的上是”無價之寶“。
還有一則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逢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從這一則中我知道了,在三個人當中,其中一位必定是我的老師。因為,每一個人都有好的一面,所以,要學習他好的一面,同時,也改掉自己身上的缺點,更加完善自己的優點……
這本書里的每一敗都很有價值的,我會把每一則都牢牢的記在心里。
【論語演講稿】相關文章:
《論語》論語學而第一08-02
《論語》論語·為政第二08-11
《論語》論語·述而第七08-11
《論語集注》論語序說08-11
《論語》論語·八佾第三08-11
《論語》論語·里仁第四08-11
《論語》論語·公冶長第五08-11
《論語》論語·雍也第六08-11
《論語》論語·泰伯第八08-11
《論語》論語·子罕第九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