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演講稿
演講稿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演講稿對我們的作用越來越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演講稿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生哲理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生哲理演講稿1
生命只有一次,它是宇宙中最寶貴,最值得珍惜的。
生命即是脆弱的,也是堅強的;生命即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
生命的存在是一種希望。
希望脆弱的生命堅強,希望短暫的生命永恒。
一個人的生命在時間的長河中微不足道,你的名字到底能被人們記住多久。
生命,假若讓木棒擊打一下,就可以停止;流感也可以奪取人的生命。
病魔纏身,不屈不撓的抗爭,可以重生;災難來臨,堅定信念,也可以戰勝災難。
與病魔,死神一直交戰的霍金是個奇跡,21歲就身患絕癥,連醫生都說沒救了,他卻為了理想,和病魔頑強搏斗。現在67還是活著。他成就無數,但是它最高成就我認為是他——人類對生的堅定信念,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對生命的熱愛,敬畏。堅強的他說:“我的手還能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我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霍金,不僅以他的成就征服了世界,也以他頑強搏斗征服了世界。
他對生命深深的虔誠,和對生命的敬畏,他的價值觀,人生觀有準確的導航: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端正生命。因為如此,他的脆弱的生命而堅強,他的短暫的生命而永恒。
臧克家說:“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句詩說的是所有的我敬仰的一切一切的霍金一般的生命,浮士德、格列夫、魯濱遜、張海迪、林肯、保爾、克里斯多夫堅持不懈奮斗的生命,永恒堅強的生命,永遠放著多彩的光芒,影響著全世界的生命堅持不懈的奮斗自己的理想,讓時間長河如銀河一般,群星璀璨,永放光芒。
人生哲理演講稿2
大家好!
人生——漫漫長路遠,繁華_多,人、作為微小而孤獨的個體,在人生的選擇前,無可避免地徘徊起來。在一個又一個渡口上,在一次又一次險情中,人、究竟能選擇什么,該選擇什么?
選擇自我。人有兩筆組成,看起來很好寫,但做起來卻很難,因為在這萬千世界有形形色色的人,你、我都是其中的一人。在和這些人交往中,難免會"夾著尾巴”做人,失去了自我,久而久之,你就喪失了自己原本就有的特殊的東西,你會帶著虛假的面具度過自己的人生,如行尸走肉沒什么兩樣,該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即使這么痛苦,還有人愿意這樣做,我只能說:“朋友,你活得太累了!”
選擇感恩。我們的生命是父母賦予我們的,是他們把我們從學語的孩子撫養成現在的我們,他們不知道在背后付出多少千辛萬苦。現在的你已經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愿與自己的父母多交流,可你曾知道父母內心的酸楚。現在的你已經在外工作,總是說自己很忙,沒有時間往家里打電話,那些都是借口,你可知道爸媽對你的思念。那么,朋友請你停下忙碌的腳步,哪怕占用你幾分鐘的時間,向家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父母。他們也許聽到這電話后激動地落淚,這些你可曾想過。朋友、停下你忙碌的腳步,算一算自己多久沒有和父母坐在一起談心了,想一想多久沒有回家看望父母了,那么請你多花點時間去做,哪怕只有短暫的幾分鐘,父母就會滿足,他們的內心便不會孤單。朋友、請你想想父親在你童年時那高大的身軀和現在瘦弱的身體及滄桑的臉龐以及年輕時母親纖細的手和現在布滿老繭的手,布滿皺紋的眼角。這些你可曾想過。朋友、想想吧!不要在繼續錯下去了,想想你還能在父母身邊陪伴他們多久,是二十年、三十年還是一輩子,就算你擁有這段時間,你能夠報答完父母給與我們的所有嗎?朋友,希望我的話能夠打動你的心,好好地對待父母,因為這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在人生與風浪的洗禮中,你會發現在人生面紗下最美的人就是具有孝心和獨特內心的人。
人生哲理演講稿3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刀尖上盛開智慧》。
朱元璋這人,可不像別的皇帝那樣少有大志。他很可憐,小時候,父母雙亡,到處乞討;乞討不下去了,又去皇覺寺當一介小沙彌,木魚經卷,阿彌陀佛。
最后,沙彌也當不成了,就木魚一扔,佛經一燒,拿起屠刀,開始革命。
幾十年的刀光劍影,幾十年的血雨腥風,幾十年的浴血奮戰,朱元璋的企業做大了,自己也弄把老板椅,往宮殿上一擺,朝上一坐,建立明朝,當了皇帝。
當了皇帝,那感覺特爽,特舒服,也特得意。尤其看到滿朝大臣,頂禮膜拜,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高興得險些血壓升高。當然,得意歸得意,仍得壓在心中,仍得一臉莊重:皇帝,得有皇帝的.樣兒,不能張狂。
這樣憋,是能把人憋瘋的。
朱皇帝終于選擇了個時機,將內心的得意,狠狠地釋放了一把。
那次,是去看一座未完成的宮殿。到了宮門,朱元璋手一揮,告訴警衛,都別跟著,我自己進去隨便轉轉。于是,扔下警衛員們,背著手,走進了宮殿。
顯然,宮殿還沒修好,但也快竣工了。宮殿很高大,很富麗,很堂皇,朱皇帝看了,很爽氣。
朱元璋一高興,就想起自己打江山的事,兩種得意摞在一塊,更加得意。左右看看,警衛沒來,自己一人,就捋著胡須,得意地自言自語:“我本來拿著刀子沿江剽掠,只想安安穩穩當個強盜,沒想到,一不小心,竟弄出這么大的家業。”說完,忍不住嘎嘎嘎大笑一陣。
笑完,終究不放心,抬頭一看,臉色煞白。
原來,果然有人。
那個人,是個老頭,就騎在宮殿梁間,正在涂漆,顯然是個漆匠。此時,他目不斜視,正在聚精會神于手中的工作。朱元璋的話,他好像沒聽見。
朱元璋眼睛里,笑意沒有了,射出白亮亮的光,刀子一樣。他想,自己今天說的話,要是傳出去,不等于自己承認自己的土匪出身,百姓知道今天這事,該如何看自己;大臣知道后,該如何看待自己。
朱元璋這家伙,殺個人,于他而言,猶如碾死一只螞蟻,他的那些大功臣,哪一個不是他舉起刀咔嚓咔嚓排頭砍過去的,又哪里在乎一個老頭子?于是,他抬起頭,對著梁上喊:“哎,那位,你下來。”
上面的人仍沒朝下望,一心一意,繼續著手里的活兒。
朱元璋臉上的肉顫了兩下,放大聲音,對著上面大喊:“你下來。”
那人仍忙著刷漆,理也不理。
宮外的警衛們聽到喊聲,都跑進來,對著梁上大喊:“老頭子,圣上讓你下來。”眾人的嗓門,猶如炸雷,老頭聽清了,慢慢溜下來,問:“喊什么?”
大家說:“圣上叫你。”
老頭點點頭,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道:“臣人老耳聾,沒聽清圣上呼喚,望恕死罪。”
朱元璋聽了,寡白的臉色和緩下來,心里一陣輕松,人一輕松,態度就好了,呵呵大笑,望望左右道:“如此高齡,如此辛勞,理應獎賞。”讓人拿來二十兩銀子,賞給老人,擺出一副親民的樣子。內心里,卻長長吁了口氣:這樣個聾子,能聽清什么?
老人接過銀子,忙叩頭稱謝,起身后慢慢出了宮門,擦了把汗,也暗暗噓了口氣。只有他知道,朱元璋的話,他聽了個十足十,一句不落。也只有他知道,自己一點兒也不聾,耳聰目明。他更明白,今天,自己等于是在刀尖下鉆過來的,撿了一條命。
老人是裝聾,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人生哲理演講稿4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變障礙為臺階》。
《論語·陽貨》第一則,記載的是陽貨和孔子之間的一次交鋒:陽貨希望孔子出山,幫助自己,但孔子自小討厭陽貨,長大后看到陽貨陪臣執國命,更是厭惡他。
陽貨是有架子的,他不會親自登門拜見孔子。他也知道,孔子是看不上他的,不會主動投懷送抱。但陽貨畢竟是陽貨,他是有手段的。他先放出風聲,要孔子去見他。但孔子不傻,不去見。陽貨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一條計策:他趁孔子不在家,派人送給孔子一只蒸熟的小豬。
按孟子的說法,按照吉禮,“大夫賜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則往拜其門。陽貨瞰孔子之亡(出門在外)也,而饋孔子蒸豚。”朱熹說:“瞰孔子之亡而歸之豚,欲令孔子來拜而見之也。”他就是想用一只蒸熟的小豬換得孔子的回拜。
孔子回到家,看見陽貨派人送來的小豬,就明白陽貨的意思了。陽貨給孔子出了兩難題目:去拜訪吧,就等于投靠,陽貨可以以此散布言論,造成孔子和他合作的社會影響;不去吧,違背周禮,不用說孔子本人不愿違背周禮,陽貨也可以借此打擊孔子,敗壞他的聲譽。
但這種小難題哪里能難倒孔子?破解之道其實就在眼前:操斧伐柯其則不遠——就用陽貨的辦法:孔子也打聽到他何時不在家,并趁機去拜見他。
可不巧得很——也可以說是巧得很——孔子在回來的路上遇到了陽貨!
孔子一看是陽貨大夫的車馬,自然是趕緊轉彎避開,而陽貨一見孔子的來路,以及對自己避之唯恐不及的樣子,也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很生氣,加上此時的他權勢煊赫,說話的口氣也沖:別躲!過來!我有話對你說!
孔子只好轉回來,走近陽貨。陽貨說:“一個人藏起自己的才能而聽任國家混亂,可以叫仁嗎?”
道理很正派,孔子無奈,只好說:“不可。”
“那么,本來喜歡從政卻屢次錯過機會,可以叫智嗎?”
說得也對,孔子只好又回答:“不可。”
孔子顯然不愿和陽貨直接沖突,面駁陽貨,所以恭恭敬敬順著他說。但是,他的兩個“不可”,很明顯是敷衍,是虛與委蛇。陽貨當然也能聽出來,但孔子態度既然如此恭敬,他也無從發作。
末了,陽貨說:“日月流逝,時不我待啊!”
潛臺詞是:孔先生,您已經五十歲的人了!您還有幾次機會?
我相信,陽貨最后這句話深深打動了孔子,觸及了孔子心中蟄伏二十來年的從政之夢。孔子心中的堅冰開始融化:“好吧,我準備出仕了。”
這段對話非常精彩,孔子也不是不愿做官,而是不愿到破壞政治秩序的陽貨那里做官。所以,不見陽貨,是“義”;不得已去拜見陽貨,是“禮”;等陽貨不在家才去拜,是“權”;路上碰見了也就恭敬相見,不愿意做的太決絕,是“毋必毋固”。陽貨每一問,孔子必答,是陽貨說得在理,孔子據理答復而不辯解,是謙遜而又不屈服。
即便是孔子這樣超凡脫俗之人,一生之中也免不了和一些難纏的人糾葛難解。這無需抱怨,我們可以像孔子那樣,把生命歷程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包括小人,都看成是我們注定要經受的磨練。其實,任何一個障礙,換個角度看,也是一個高度,假如你不能高過障礙,甚至比障礙還低,只能與障礙平視,甚至仰視,障礙就是峭壁,擋住你前進之路。但是,假如你高過你的障礙,可以俯視障礙,就可以在障礙面前抬腳,把它踩在腳下,此時,障礙就變成了臺階,抬舉著我們攀升。
面對陽貨的咄咄逼人,孔子的表現是唯唯諾諾而不辯——孔子終究不會去陽貨那里為官,卻也無需在此一爭高低。
戰勝小人的秘訣是:不是要斗得過小人,而是要高得過小人。
三十多年前,十七歲的孔子在輕視他的陽貨面前不爭不辯、轉身離去,陽貨那時就已經成了他眼中的臺階,更何況今天。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人生哲理演講稿5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眼睛最值錢》。
我喜歡假日的時候去逛古董市場,因為會遇上許多古董的行家,偶爾也會遇到自己喜歡的寶物。
日子久了以后,認識了一些賣古董的攤販和一些古董的收藏家,我逐漸發現到,買古董的人比賣古董的還要內行,有許多賣古董的人甚至對古董一無所知,只把它當成一般的貨物。
舉個例子,有一天我在一個賣壺的小販攤子上,看到時大彬的仿制茗壺,時大彬是中國明朝最偉大的紫砂壺作者。眼前那一把壺雖是仿制品,卻做得十分精美。
“多少錢?”我問。
“三千元。”小販說。
“假的也賣這么貴。”
“什么假的?當然是真的啦!”
“時大彬是誰,你知道嗎?”
“當然知道了,這一把是他親手賣給我的。”小販面不改色地說。
對于這樣的古董攤販,我們只有無言以對了。
因此,買古董的人,眼里只有古董,價錢是不太在乎的,賣古董的人,眼里只有金錢,他們才不在乎古董的價值。
例如一個明朝宣德的香爐,古董商是五千元批到的,他只要一萬元就會賣,才不管那香爐的好壞,真正懂宣德香爐的人以一萬元買到,可能一轉手就以五十萬元賣出了。
有一次,我和一個買古董的人蹲在小攤前看一尊魏晉的銅佛,他突然嚴肅地對我說:“說真的,我們的眼睛最值錢!”
“為什么?”
他說:“因為只有眼睛才能辨認真假、判別年代、分出美丑,所以,買古董的人,要先鍛煉自己的眼睛,有了好眼睛,就不會受騙上當了。”
“我們的眼睛最值錢”這句話講得真好,別人花十萬才能買到的古董,我們花一萬就買到了,我們那一次的眼光,價值正是九萬。還有什么古董比這個更值錢呢?
因此,我們去逛古董商場,是對眼睛的一種學習。我喜歡臺灣話把古董商說成是“古物商”,把古董攤子叫做“古物堆”,我們去找古董,正是在古物堆的破銅爛鐵中尋找我們失落的那一對值錢的眼睛。
生活也是這樣子的,我們在凡俗的生活中追尋更永恒的價值,不也是在找回那失落的眼睛嗎?
只要找到值錢的眼睛不只能找到最好的古物,也可以進而見及生命的真相了。
曾經有一個年輕人去拜在一位師父的門下,希望師父教他認識人生的真相。
師父只教他灑掃、泡茶、接待賓客,閑暇的時候就用來靜心,并觀看這個世界。
弟子過幾天就會問師父:“師父呀!您什么時候才能教我人生的真相呢?”
又過了一陣子,弟子更著急了,問師父:“師父呀!你到底要什么時候才能告訴我人生的真相呢?”
師父被問煩了,拿一個石頭交給他,對他說:“你拿這個石頭到菜市場去估價,只要了解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在菜市場里,有兩個人想買這個石頭。有一個人出價十元,另一個出價二十元,第一個是要買回去做秤錘,第二個是要買回去做硯臺。
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這個石頭有人出價二十元。”
師父叫他把石頭帶到賣玉石的市場去,只要了解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在玉石市場,有人出價到五十萬元,因為那石頭看起來非常稀有。
弟子把石頭帶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這個石頭在玉石市場有人出價五十萬。”
師父:“好!現在你把這石頭帶到鉆石市場去,只要估量它的價錢,不要真的賣掉它。”
弟子欣喜若狂地跑回來報告師父:“師父呀!聽鉆石市場人說,這是一塊最完美的鉆石,有人開價五千萬呢!”
師父說:“沒錯!這是最完美的鉆石,可是只有用鉆石的眼睛才能看見它的價值。你每天追著我問:什么才是人生的真相,用菜市場的眼睛、玉石市場的眼睛,和鉆石市場的眼睛看到的人生真相都是不同的,你到底想用什么的眼睛來了解人生呢?你要先鍛煉的是鉆石眼睛,而不是不斷的追問呀!”
弟子聽了,就心開意解地開悟了。
我們大部分的人,窮盡一生在奔馳追求,希望尋找生命中最有價值的事物,卻很少有人了解,我們的眼睛才是最有價值的。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山,山就有了價值。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海,海就有了價值。
有價值的眼睛看見了陽光,陽光就有了價值,因此禪師才說:“日照一隅,也是國寶。”
太陽所照耀到的每一個角落,都像國寶一樣的珍貴,這種深刻的見解,只有好眼睛的人才能體會呀!
人生哲理演講稿6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刀尖上盛開智慧》。
朱元璋這人,可不像別的皇帝那樣少有大志。他很可憐,小時候,父母雙亡,到處乞討;乞討不下去了,又去皇覺寺當一介小沙彌,木魚經卷,阿彌陀佛。
最后,沙彌也當不成了,就木魚一扔,佛經一燒,拿起屠刀,開始革命。
幾十年的刀光劍影,幾十年的血雨腥風,幾十年的浴血奮戰,朱元璋的企業做大了,自己也弄把老板椅,往宮殿上一擺,朝上一坐,建立明朝,當了皇帝。
當了皇帝,那感覺特爽,特舒服,也特得意。尤其看到滿朝大臣,頂禮膜拜,連稱萬歲萬歲萬萬歲,朱元璋高興得險些血壓升高。當然,得意歸得意,仍得壓在心中,仍得一臉莊重:皇帝,得有皇帝的樣兒,不能張狂。
這樣憋,是能把人憋瘋的。
朱皇帝終于選擇了個時機,將內心的得意,狠狠地釋放了一把。
那次,是去看一座未完成的宮殿。到了宮門,朱元璋手一揮,告訴警衛,都別跟著,我自己進去隨便轉轉。于是,扔下警衛員們,背著手,走進了宮殿。
顯然,宮殿還沒修好,但也快竣工了。宮殿很高大,很富麗,很堂皇,朱皇帝看了,很爽氣。
朱元璋一高興,就想起自己打江山的事,兩種得意摞在一塊,更加得意。左右看看,警衛沒來,自己一人,就捋著胡須,得意地自言自語:“我本來拿著刀子沿江剽掠,只想安安穩穩當個強盜,沒想到,一不小心,竟弄出這么大的家業。”說完,忍不住嘎嘎嘎大笑一陣。
笑完,終究不放心,抬頭一看,臉色煞白。
原來,果然有人。
那個人,是個老頭,就騎在宮殿梁間,正在涂漆,顯然是個漆匠。此時,他目不斜視,正在聚精會神于手中的工作。朱元璋的話,他好像沒聽見。
朱元璋眼睛里,笑意沒有了,射出白亮亮的光,刀子一樣。他想,自己今天說的話,要是傳出去,不等于自己承認自己的土匪出身,百姓知道今天這事,該如何看自己;大臣知道后,該如何看待自己。
朱元璋這家伙,殺個人,于他而言,猶如碾死一只螞蟻,他的那些大功臣,哪一個不是他舉起刀咔嚓咔嚓排頭砍過去的,又哪里在乎一個老頭子?于是,他抬起頭,對著梁上喊:“哎,那位,你下來。”
上面的人仍沒朝下望,一心一意,繼續著手里的活兒。
朱元璋臉上的肉顫了兩下,放大聲音,對著上面大喊:“你下來。”
那人仍忙著刷漆,理也不理。
宮外的警衛們聽到喊聲,都跑進來,對著梁上大喊:“老頭子,圣上讓你下來。”眾人的嗓門,猶如炸雷,老頭聽清了,慢慢溜下來,問:“喊什么?”
大家說:“圣上叫你。”
老頭點點頭,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道:“臣人老耳聾,沒聽清圣上呼喚,望恕死罪。”
朱元璋聽了,寡白的臉色和緩下來,心里一陣輕松,人一輕松,態度就好了,呵呵大笑,望望左右道:“如此高齡,如此辛勞,理應獎賞。”讓人拿來二十兩銀子,賞給老人,擺出一副親民的樣子。內心里,卻長長吁了口氣:這樣個聾子,能聽清什么?
老人接過銀子,忙叩頭稱謝,起身后慢慢出了宮門,擦了把汗,也暗暗噓了口氣。只有他知道,朱元璋的話,他聽了個十足十,一句不落。也只有他知道,自己一點兒也不聾,耳聰目明。他更明白,今天,自己等于是在刀尖下鉆過來的,撿了一條命。
老人是裝聾,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人生哲理演講稿7
大家好!我演講的哲理故事是《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戰國時期的蘇秦和張儀都是鬼谷子的學生。所不同的是,張儀畢業的時候,師兄蘇秦已經是名滿天下的人物了。他憑借出眾的才華,充分發揮專業特長,游說六國,形成合縱的局面,與秦國抗衡,名震天下。
剛走出校門的張儀,也想憑自己的能力自謀職業,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絕不會在蘇秦之下。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幾個月過去,工作依然無著落。無奈之下,他想到了自己“大腕級”的師兄蘇秦。于是,他前往趙國,呈上自己的名帖,請求拜見蘇秦。張儀想蘇秦無論如何肯定會看在師父的面上給自己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吧。
蘇秦聽說張儀要來投奔自己,就一直以公務繁忙為借口,不肯接見張儀。張儀的心里很不舒服,年輕氣盛的他本打算轉身走人,但轉念又一想,也許師兄是真忙吧,再說自己是有求于人啊,他就耐心地堅持下來繼續等。
過了幾天,蘇秦終于接見了張儀。可是讓張儀沒有想到的是,蘇秦不僅沒給他滿意的工作,還安排他跟下人住在一起,送給他的食物也是奴仆侍妾吃的飯菜。這還不算,蘇秦還多次當著眾人的面,責備張儀說:“憑你的才能,卻讓自己窮困潦倒到這樣的地步,要靠朋友舉薦才能有一份工作,像你這樣的人不值得我錄用!”然后,毫不留情地把張儀打發走了。
張儀投奔蘇秦,本想從中得到點好處,不料反被羞辱,自然十分憤怒。于是,他發誓,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出人頭地,讓蘇秦為侮辱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當時的六國,都已經在蘇秦的勢力范圍之內,肯定容不下自己了。張儀想來想去,決定投奔秦國,因為只有秦國能對趙國構成威脅。
蘇秦的一個門人聽說張儀要到秦國去,就自告奮勇地要追隨他。這個門人似乎十分富有,贈送了很多金錢、財物和車馬給張儀。張儀問他這樣做的目的,他說:“張先生是成大事的人,我是在為將來投資啊。有朝一日張先生有權有勢了,我也能跟著享受榮華富貴。”張儀聽了,十分感動。最后,在這位門人的幫助下,張儀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到達秦國,見到了秦惠王。
由于當時六國的合縱力量強大,讓秦國很是忌憚,但秦惠王又苦于無破解之策,張儀的到來自然讓他十分高興,尤其是張儀破解六國合縱的連橫大計更是讓秦惠王喜出望外,張儀很快便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后來,秦惠王采用了張儀的策略,加上張儀冒著生命危險到六國游說,瓦解合縱,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蘇秦苦心經營的六國合縱被秦國瓦解了。
張儀很得意,功成名就的他有些飄飄然。他覺得十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終于可以出一口被蘇秦羞辱的惡氣了。然而,讓張儀想不到的是,就在這時,一直陪在他身邊的那位門人卻向他提出辭行。張儀十分不解,說:“靠您的幫助,我才有今天顯貴的地位,正要報答您的恩德,為什么要離開呢?”那位門人說:“這一切都是蘇秦先生安排的,他曾經說過,您的才能遠在他之上,所以當初要是給了你一份舒適的工作,可能你就會喪失了奮斗之心,從而使你失去展示才華的機會,流于平庸了。因此,他才故意羞辱你,激發起你的斗志。”
張儀聽了門人的話,才明白師兄蘇秦的良苦用心,原來這一切都是他精心設置的局。是啊,如果沒有當初的那番羞辱,也許就不會有他今天的成就。原來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傷害。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人生哲理演講稿8
大家好!
人的一生,有些東西與生俱來、難以改變,有些東西則可以自主選擇、自我把握。選擇對了、把握住了,則人生沒有虛度,相反就可能枉度一生,不可不慎。針對一些人的思想糾結,我們應做好這樣四道人生“選擇題”。
不圖“背景”,當有辛苦勤勞的“背影”。有的人總盼望能有點“背景”,背靠大樹走捷徑。于是千方百計攀高枝,千辛萬苦抱大腿,削尖腦袋進圈子,有的甚至喪失人格和尊嚴,甘當門客與“家臣”。他們或許會得利于一事、得勢于一時、得逞于一陣,最終“背景”都會成過眼煙云,靠山甚至可能成危險的“火山”,有的因此摔得很難看。俗言“英雄不問出處”“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多少有成就的人都出身寒門,但他們平凡而不平庸,草根而不“草包”。其中的關鍵就在于,是選擇奮斗還是選擇享受,是找“背景”還是留下辛苦的“背影”,能不能吃苦受累、自強不息。
可以沒有奇跡,得有奮斗向上的軌跡。人生好比一場長跑,有的人能創造奇跡,不斷跑出新的紀錄,更多的人則只能一步一個腳印地跑完全程。但不管怎樣的人生,都應該有自己清晰的成長成才路徑,不能渾渾噩噩、迷糊不清。現實中,一些人似乎既不奢求、不貪圖有什么奇跡出現,又不去追求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而是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行尸走肉沉湎于紙醉金迷、吃喝玩樂。回過頭看,人生一路走來的腳印錯亂不堪,或模糊不清,出不了彩、留不下風景。人生可以沒有跳躍式的奇跡出現,但一定要過得有模有樣、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做一樣東西像一樣東西,走出一道不錯的人生軌跡。不可“出事”,得有可堪回味的故事。對于每個人來說,人生之舟經不起事故的顛簸,任何事故都有可能在瞬間讓自己的人生拐彎和轉向,特別是大的事故可能就此逆轉甚至葬送人生前程。我們要避免事故,但得有這樣那樣的故事發生,沒有故事的人生平淡無奇,過于沉寂,像一潭死水蕩不起漣漪。有故事的人生充滿意趣,有故事的人有內涵、有厚重感,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靜簡單、從容不迫。當然,故事如果處理不好,也許會演變成事故,在一定意義上講,故事就是沒有變成事故的事。事故不堪回放,故事可堪回味。美好生動的故事是人生的一筆寶貴財富。
不慕權力,得有正向影響力。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則造福于人,也為自己的人生增光添彩,用不好則既害人害己,又誤事壞事。同時,握有權力,就會面臨各種各樣的捧殺、_、陷阱和“圍獵”。貪圖權力,為無權或權力小一點就糾結、傷神,而不及時修養心性,以致德不配位,則很容易腐化墮落。“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無德”,思想道德的影響力是持久而深遠的。我們最應該做的,是不慕權力,而去思考如何活得有影響力,從思想觀點上、道德品行上、人格魅力上立身,方能成就人生價值。
人要過得精彩,活出價值,就得好好思考什么可以有、什么可以沒有,不該有的不強求、不折騰、不貪圖,該有的不缺位、不缺席、不缺失,這樣的人生才豐富多彩。
人生哲理演講稿9
大家好!
有個年輕人,有一天,因為心情不好,他走出了家門,漫無目的地到處去閑逛,不知不覺地他來到了森林深處。在這里他聽到了婉轉的鳥鳴,看到了美麗的花草,他的心情漸漸好轉,他徜徉著,感受著生命的美好和幸福。
忽然,他的身邊響起了呼呼的風聲,他回頭一看,嚇得魂飛魄散,原來是一頭兇惡的老虎正張牙舞爪地撲過來。他拔腿就跑,跑到一棵大樹下,看到樹下有個大窟窿,一棵粗大的樹藤從樹上深入窟窿里面,他幾乎不假思索,抓住樹藤就滑了下去,他想,也許這里是最安全的,能躲過劫難。
他松了口氣,雙手緊緊抓住樹藤,側耳傾聽外邊的動靜,并時不時地伸出頭去看看。那只老虎在四周踱來踱去,久久不肯離去。年輕人那顆懸著的心又緊張了起來,他不安地抬起頭來,這一看又叫他吃了一驚,一只尖牙利齒的松鼠在不停地咬著樹藤,樹藤雖然粗大,可它經得住松鼠咬多久呢?他下意識地低頭看洞底,真是不得了!洞底盤著四條大蛇,一直瞪著眼睛,嘴里搖卷著長長的信子。
恐懼感從四面八方襲了過來,他悲觀透了。爬出去有老虎,跳下去有毒蛇,上不得,也下不得,想這么不上也不下吧,卻有只松鼠在咬樹藤,他甚至已經聽到了樹藤被咬之處的咔吧咔吧欲斷未斷的響聲。
故事說到這里。朋友們也許已經悟出了,這個故事并不是人生的特殊個例,也不是人生的具體寫實,而是人生境遇的一個比喻。佛經解釋說,那只老虎不是別的,其實是無常;那只松鼠是時間;那四條大蛇是人生無法逃避的生、老、病、死;那根藤就是我們的生命線。
老虎存在于這個世界上是無疑的,正如災害,正如煩惱,正如天外飛來的橫禍。這些不測總是要來到人間的。是來到你的面前,還是來到他的面前,是碰到一次,還是常常碰到,這也許有一定的偶然性。
佛說,這就是無常。與生俱來的還有生、老、病、死,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掙脫的宿命,上至王侯將相,下至販夫走卒,是誰都無法擺脫的。無法擺脫的還有時間,從表面上來看,時間對生命并不構成威脅,甚至我們還會以為它是運載人生的免費列車,可是真正給我們致命一擊的就是時間,時間每時每刻都在咬著我們的生命之藤。
其實人生就是這么一個苦味的窟窿。人被從母體趕出來,就被驅趕到這個窟窿里來了,人生在生、老、病、死這種苦境之外,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和打擊,也許你常常被苦難緊緊盯住。那么你準備怎么辦呢?
好,讓我們繼續看完那個年輕人的故事。
年輕人想:懸掛不動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樹藤已經不讓你懸了;跳下去絕無生路,那是個死胡同,連逃的地方也沒有;可是外面呢,有可怕的老虎,但是也還有鳥鳴,有花香。年輕人在想,難道這就是人生的宿命?冥冥之中,他聽到一個聲音在喊:別怕,跑吧。
于是他不再做多余的考慮,一把一把向上攀登,他終于爬到了地面,看到那只老虎在樹底下閉目養神(是的,苦難也有閉上眼睛的時候),他瞅住這個機會,拔腿狂奔,終于擺脫了老虎回到了家。
也許我們能力確實有限,也許我們的厄運真的無法擺脫,但是我們用不著絕望,我們逃不脫生、老、病、死,我們逃不脫有限的歲月,但是我們可以逃得脫老虎,逃得脫人生迎面而來的災難。面對不幸,挫折和打擊,我們可以跑,可以奮斗。羚羊擺脫獅子追擊的辦法是跑得比獅子還快,這就是生路。所謂生路,就是人生之路。
這個故事看似簡單,可是它的含義卻很深刻。它所要賜給我們的是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以及一種深層次的悟性。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學會掌握自己的人生。不要被隨時會來的各式各樣的威脅,而畏縮。前怕狼后怕虎不是做人的道理。真正做人的道理是要懂得,靈活運用我們的智慧,去排除一切危難。讓自己懂得,如何闖出一條條新的人生之路來。
【人生哲理演講稿】相關文章:
人生哲理的演講稿01-08
關于人生哲理的演講稿5篇02-20
人生哲理演講稿3分鐘09-02
人生哲理12-09
人生哲理11-28
人生哲理09-19
人生哲理12-03
人生哲理09-19
人生哲理的格言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