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記者演講稿4篇
演講稿的格式由稱謂、開場白、主干、結尾等幾部分組成。在現在社會,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演講稿,那要怎么寫好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記者演講稿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記者演講稿 篇1
長期以來,各級領導和廣大人民群眾都對**的發展充滿期待,作為一名媒體新聞工作者,我們更是懷有一份深切的責任,為了切實充當黨喉舌,為實現優化服務環境和福民強市總體目標推波助瀾、保駕護航,**日報社內部總動員,將“狠抓落實年”宣傳報道作為重中之重,在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下選調了資深采編團隊,匯集了優秀黨員干部,推出了一系列以“狠抓落實年”活動為主題的精彩報道。
《抓落實、看時效、惠民生------狠抓落實年在現場》欄目就是一個離現場最近、最貼近民生、最迅速反應“落實”力度的專題報道,方便社保、治理排污、解決停車難、“雙百”社區項目,一系列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翔實報道呈現在公眾面前,對“抓落實”進行了多方面的展現和宣傳。
《綜合聚焦》等版面更是多角度、全方位地報道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新聞時事,堅持公開陽光原則,切實起到了廣泛征集百姓意見、認真聽取群眾舉報、充分采納公眾建議的輿論媒體監督作用。
從今年4月開始,為了響應市委、市政府開展集中治理“中梗阻”問題百日攻堅行動的號召,《**日報》、《**晚報》、《**網》反應迅速,在重要版面開辟專欄,對查找的“中梗阻”典型問題予以曝光,并對每個典型問題進行后續
報道和發表評論文章,讓問題原形畢露;充分利用手中的媒體平臺,反映群眾強烈要求的問題,跟蹤群眾請辦事項的進展情況,向社會公開攻堅行動重要環節,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公眾對落實力度的知情權要求我們近些、再近些;而黨員的先進性和模范帶頭作用則鞭策著我們走得向前些、再向前些。不論是剛加盟的媒體“新兵”,還是孜孜不倦工作了十余年的“老新聞人”,都為這次“狠抓落實年”活動宣傳報道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為了不放過任何有價值的寫實報道,一位記者在接到了新聞線索電話后,迅速趕到了采訪現場,而此時已是凌晨3點,料峭的春寒中,現場有群眾問他:“你這么晚還沒睡么?來得這樣快?”他笑了笑說:“我已經睡了。但是,接到了你們的電話,我必須來,還必須更快些!”
黨員是什么?我想,黨員就意味著你要比別人更快些。 為了方便群眾反饋意見,一位記者把自己的手機號公布在了報道中。第二天,本來要陪伴母親的她,卻沒能和母親完整地說上一句話,因為電話鈴聲總是將母親的話打斷,在一天接了280多個電話之后,電話鈴聲才因為手機電池耗盡而停歇了下來,然而,對每一個打來電話的群眾,她都悉心傾聽,細心記錄。
黨員是什么?我想,黨員就意味著你要比別人更耐心些。
為了第一時間編輯出精彩的稿件并及時赴印,一位年輕的編輯每天工作到深夜。每當凌晨她回到家時,年幼的女兒早已經進入夢鄉,第二天一早,等她醒來,女兒卻已經在去幼兒園的路上,直到不出報的周日,好久沒有與媽媽見面的女兒才緊緊抱著她的脖子,輕輕地說:“媽媽,好久沒有抱我了。”聽到女兒稚嫩的聲音,她的眼淚已經盈眶...
黨員是什么?我想,黨員就意味著你要比別人更堅強些。
就是因為有著這樣一群更快、更耐心、更堅強的黨員,有這么一個敬業、齊心的采編團隊,才使我們的報道真正實起來,亮起來,好起來,在大力弘揚和促進“抓落實”的同時,更博得了讀者的認可和喜愛。
治理“中梗阻”,打擊假惡丑,狠抓落實年,弘揚真善美,不光體現了每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良知和責任,更體現了每一個新聞人的專業追求!我們也將堅定地通過具體行動滿懷幸福地追逐這個媒體人最高理想!
記者演講稿 篇2
局臺領導、各位老師、各位電視同仁:
你們好!
我競聘的崗位是首席記者。請允許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今年35歲,1991年從濱州師專畢業,當年參加地直分配,被分配到濱州崇山煤礦。在那里工作了7年。7年中做過濱州市在煤礦舉辦的機電中專班的語文課老師,崇山煤礦職工教育培訓中心的職員。后來擔任公司及煤礦辦公室秘書。曾多次到井下,親身體驗了煤礦工人的辛苦與不易。在這期間,我在工作之作。曾創作大量詩歌散文作品,后期開始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試論企業人才培養》獲得濱州市重工局論文一等獎。1997年底從企業停薪留職。1998年8月被招聘到我單位。作品獲山東電視新聞獎二等獎,濱州廣播電視一等獎等獎項。目前在電視專題部工作,是鄒平縣十佳記者。
回顧我六年電視工作的經歷,我深深感到我的成長離不開電視臺這個事業發展的平臺,我的每一個進步離不開局臺領導的教育和指導,離不開同事們的幫助、支持和鼓勵。今天借這個機會,我向你們致以衷心的感謝。我希望在今后能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電視新聞工作者,首要的要求是要有自己的思想,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沒有主見。思想從哪里來?從不斷的學習中來,從工作實踐中來。新聞界有一個現象,科班出身的記者有時打不過半路殺出來的“程咬金”,為什么?因為程咬金的三板斧很厲害,這三板斧是他從實踐中得來的,是他多年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干凈利落,非常實用,如果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效率高,效益好,一個“快”字就能讓諸多高手膽戰心驚或者人頭落地。但是現代的“程咬金”也要學習,也要創新和提高。因為三板斧在這個傳媒業迅速發展的時代是靠不住的,你要對社會發展有清醒理性的認識,首先就要做一個善于學習,善于工作的人。
生活的積累、經驗的積累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這種積累的過程有時是一個忍受寂寞的過程。你要耐得住寂寞。耐不住寂寞就修不成正果。工作六年,很難說我就修成了正果,但是有一點我很欣賞我自己,那就是我在不斷的學習,不輕言放棄。
我出生在70年,在農村長大,家境貧苦。我弟史姊妹三個,在母親的教誨下,都考上了學,這在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庭勞力缺乏的情況下,一個農村普遍家庭,三個孩子都能考上大學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這應該感謝我母的堅持,一種韌性的堅持。艱苦生活的經歷對任何一個人都是一種最好的鍛煉,對一個新聞工作者更有它積極的意義。試想一下,一個不了解生活,不熱愛生活,不關心社會的人,他又怎么能創作出好的作品,去感動人、激勵人和影響人。在這里我說一件事情,在我讀高的時候,每個月都要回家,跟家里要口糧。那年我讀高三,高考在7月份,家里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父母沒辦法,只能賣掉家里養殖的百十來只雞。父母掌握了我回家的規律,所以每次回家,家里的那些正在下著蛋的雞就會少上幾只。我每次回家關心的是我的飯錢能不能拿到。但是母親那時會是什么心情呢?她一定是有些無奈,因為有一個細節是我至今都難以忘記的,那就是每一次回去,好都會當著我的面,數一數那些雞的數量。在當時農村經濟遠沒有像現在發達的條件下,那些蛋雞是整個家庭最為重要的經濟來源。那些雞在被母親拿到集市上賣掉后,它們的命運……他們可以說都壯烈犧牲了。后來臨近高考的時候,家里的雞已沒有多少了,又染上了雞瘟,在太陽底下站著,聳著肩膀,無精打采。突然倒下的話,那就是死掉了。這是一些看起來不是很大的事情,但是就是這樣一些小事,讓我懂得了生活的不容易,懂得了人生奮斗的意義,努力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有時我也想,生活真是一本大書,樂觀積極的人讀到的是希望和愛心,悲觀消沉的人得到的是冷漠與隔絕。
記者演講稿 篇3
在演講開始,我愿意先講一個事情, 如果說去年有什么讓我印象深刻, 就是極具諷刺意味的出版一本號召講將速度慢下來的書你卻不得不超快速的四處推銷它。我這些日子花了大部分時間,在城市、演播室以及訪談節目之間奔走,但實際用來宣傳書的時間卻少的可憐。因為現在每個人都想知道該如何放慢速度,然而,他們卻想要知道如何超快速的放慢速度。所以···前不久我在CNN上了一個通告。在那,我上電視的時間還沒有化妝的時間長,而我想這還真算不上讓人吃驚的事,對吧?因為我們現在所處的,就是一個這樣的世界一個沉溺于追求快速前進的世界。
一個迷戀速度的世界,做每一件事情都追求更快,往越來越少的時間里填壓進更多的東西。每一天、每一刻都感覺像在和時間賽跑 引用凱利·費雪(美國影星)的一句話,這句話在我的自傳里面有寫,我只是再次引用“現在大家連瞬間得到的快感(高潮)都嫌太久。”另外,假如讓你想我們怎樣才能將事情做得更好,會有什么主意?我們會加速做事情,不是么?所以,以前我們撥電話,現在我們快撥;以前我們閱讀,現在我們快讀;以前我們走路,現在我們快走。當然還有,以前我們約會,現在我們速食約會。即使是那些本身就需要慢慢做的事情我們也千方百計加速做。我最近在紐約,路過一家健身館。他們櫥窗上有一個新課程的廣告,是個晚間課程。你猜得到嗎,是關于快速瑜伽的。這個就是為超級沒時間的上班族們提供的最佳解決方案這些人,想要練習(瑜伽)拜日式但卻只想花大約20分鐘在這上面。我想,這些都是有點兒極端的例子,而且都有些意思,可以當笑話聽。
但是,這些例子也說明了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在每天匆匆忙忙的生活中,我們常常看不到這種競走式的生活方式給我們帶來的傷害。我們已經在速食文化中淫浸得太深了,以至于我們幾乎覺察不到它讓我們在生活方方面面所付出的代價。對我們的健康,飲食,工作人際關系,環境以及生活的社區都產生了消極的影響。而有時候只要一聲警示來提醒我們正在匆忙地度過我們的生命,而不是真正有意義的過生活;提醒我們:我們在過快日子,而不是在過好日子。而我認為對很多人而言,那個警示鈴常常是以疾病的形式出現。疾病突然爆發,最后身體對你說 “我再也受不了了。”然后就垮了。也許這個警示會在一場戀愛化為泡影后出現失敗是因為我們抑或沒有時間,抑或沒有耐心,或是不能安靜地陪著另一半,傾聽他們的述說。
而我的警示鈴是在我開始為我兒子念睡前故事的時候響起的,我發現在一天結束之時,我走進他的房間,就是不能把自己的速度慢下來。我會很快的念《戴帽子的貓》。我會這兒跳過幾句,那兒概括幾句,有時幾句話概括一整頁的內容。當然,我的小兒子對這本書倒背如流,所以我們就會爭起來。當一個爸爸坐下來,為他的兒子讀故事,這本最應該是一天中最放松、最親密、最親切柔軟的時刻,反而變成了這種角斗士般關于意志的爭斗;變成了他要快我要···不,是我要快他要慢而引起的沖突,而且這種情況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我讀了報紙上的一篇文章,是為追求快速的人提供的省時竅門。其中一個竅門引用了一系列叢書作參考,叫做“一分鐘的床前故事”。而我,現在真不愿意承認,但是我那時的第一反應和現在非常的不同。我的第一反應是說,“哈利路亞——這是個多么棒的點子! 這正好能幫我把床前故事講的更快一些。” 但還好,我頭腦一清醒,而我的下面的反應就非常不同了,我退回一步想,“停,真的達到這種地步了嗎?我真的忙到這種地步,要在一天結束的時候,用一分鐘故事來敷衍我兒子?” 然后我把報紙拿開我那時正在飛機上,我坐在那兒,做了一件我很久沒做過的事情——那就是我什么都沒做。我就只是在思考,深思了很久時間。而當我下飛機的時候,我決定我要對此做些什么。我要研究整個的速食文化,以及這個文化對我,對其他人都產生了什么影響。
在我腦海中產生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怎么變得這么快的? 第二個問題是,有沒有可能慢下來,或者,我們想慢下來么?現在,假如你思考我們的世界是如何變得如此加速向前的,通常都懷疑是下面這些引起的:我們會想到城市化, 消費主義,工廠,技術。 但是我想,如果你透過這些方面,你會思考到可能是更深層的驅動力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我們如何看待時間本身。 在其它文化中,時間是循環往復的。時間看起來是在巨大的,從容不迫的循環中移動。時間總是在不斷復活,不斷更新。而在西方,時間是直線性的。時間是有限資源,總是不斷在衰竭。你要么使用時間,要么失去時間。就像本杰明富蘭克林說的那樣,時間就是金錢。我想這句話對我們心理上產生的影響是這樣的影響——它創造出一個平衡式。 時間非常有限,所以我們怎么辦?于是,我們就加速運轉,不是么?我們試著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我們把每一天的每一刻都變成向終點線的賽跑。那一終點線,順便說一句,我們卻從未到達過,但是那仍然還是一條終點線。那么我想問題是,有沒有可能從這一習慣性思維中跳出來? 還好,答案是“有可能”,因為當我開始環顧四周,我發現,有一種全球性的反抗力量存在,反抗這種高速度文化——這種高速度文化告訴我們越快越好,而且越忙越好。
在全世界,有人做著意想不到的事:他們放慢節奏,而且發現盡管習慣思維告訴你,假如你放慢節奏,就會被時代潮流拋棄, 而事實上結果卻相反。在合適的時候放慢節奏,人們發現他們做什么都做得更好。他們吃得更好,性生活更和諧,鍛煉效果更好, 他們工作更棒,生活得也更好。而在這些時刻,這些地方,這些減速的行動中,就存在著許多人所說的——國際慢活運動。
現在,假如你允許我言行小小的不一致,我將為你快速的概括一下—— 慢活運動中人們正在做些什么。若你們關心吃食,那你們中許多人應該聽過慢食運動。這場運動開始于意大利,但已傳遍全世界,并且現在已經有100,000成員遍布50個國家。而且這場運動只是被一個非常簡單和明智的信條所驅使,那就是,當我們以不緊不慢的速度種植、烹飪還有食用食物的時候,我們從食物當中,將獲得更多快樂和健康,我認為有機農業運動的蓬勃發展,以及農場主市場的復興,也體現出人們非常想從享用、烹飪食物以及種植食物的工業化方式中逃離出來。他們想要慢些的節奏。 而從慢食運動中產生了被稱之為慢活城市的運動,從意大利開始,卻已經傳遍歐洲和其它地方。 而在這一運動中,城市開始重新考慮如何規劃城市景觀,能鼓勵人們去放慢節奏、去聞聞玫瑰花,而且相互交流。 所以他們可能會溝通,或是放置公園長椅,或是設置一些綠地面積。
某種程度上,這些改變能出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當一座號召慢活的城市變成了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慢速城市,就有點像一種哲學理性上的宣言。 它是在向世界其它地區宣稱,也是向那座城市的人民宣稱, 宣稱我們相信在21世紀,慢速將發揮其作用。 在醫療方面,我想很多人都深感幻想破滅,對于你在傳統醫療中存在的,那種速效治療想法的幻滅。 因此全球數以百萬的人轉向補充和替代形式的醫療,這種醫療傾向于使用比較慢一些,柔和一些,更全面的治療形式。 現在,對于許多的補充性治療方法,明顯還沒有最后定論,且我個人懷疑咖啡灌腸法,也不會得到大眾的認同。 但是其他治療方法,比如針灸和按摩,甚至只是放松法,卻明顯的有一定好處。 且各處一流的醫學院都正在,開始研究這些治療方法,看它們如何產生效果,以及我們能從這些方法中學到什么。
關于性,四處都有非常多快速的性關系,不是么? 我打算去,好吧——我沒想暗示什么,我當時正往,這么說吧,慢慢的往牛津走, 然后我經過一個報刊亭,看到一本雜志, 一本男性雜志,在封面上寫著, “如何在30秒內把你的伴侶帶入性高潮。” 你們看見了,就連性現在也用計秒表數著時間了。 現在我差不多和其他人一樣快速完事, 但我認為從緩慢的性生活中, 在臥室里放慢速度,我們能收獲非常多。 你利用這些更深層的, 有點兒心理的,情感的,精神的電流, 那么你會得到一個更棒的累積起來的性高潮。 讓我們這么說吧,你可以為你的身體得到更大的快樂。 我的意思是,指針姐妹合唱團把這個道理說得最動人,不是么, 她們為愛人緩慢游走的手唱贊歌。 幾年前我們都嘲笑斯汀(歌手) 學習印度密宗性法(使緩慢持續)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鐘撥快幾年,現在你會發現各個年齡層的夫妻都去參加課程學習,或可能只是在他們自己的臥室里尋找方法,來放緩步調,從而擁有更好的性生活。 當然,在意大利,我是說,意大利人看起來總是知道,到哪去找樂子,他們已經開展了一場正式的慢速性生活運動。
在日常工作方面,世界大部分地方的工作時間都已經有所減少,不過北美明顯是個例外。歐洲就是個減少工時的例子,人們發現他們的生活質量上升了隨著工作時間的減少,工作時效也提高了。 現在,很明顯的,法國每周35小時的工作時間存在問題太多,太快,太死板。但歐洲的其它國家,特別是在北歐國家, 事實表明無須工作成狂,也能擁有一流的經濟。挪威、瑞典、 丹麥以及芬蘭現在都位列世界六大最具競爭力的國家之列, 并且他們工作時間之短會使得一般的美國人嫉妒得想哭。 而假如你越過這種國家層次, 往下看微觀,公司層次, 現在越來越多的公司意識到,他們有必要讓員工或者減少工作時間,或者離開工作,在午餐時間休息一下,或者坐在一個安靜的房間里, 關掉他們的黑莓手機——說你呢,后面拿手機那個,這些在工作日或周末的休息讓他們有時間去充電,有時間讓大腦進入那種創造性思維模式。
然而,現在并不只是成年人工作超負荷,不是么?小孩子也是。 我37歲,而我80年代中期才結束童年,而現在我看著孩子們,看著他們趕著做家庭作業,忙著補習參加課外活動,繁忙程度是我們這一代人從沒想過的,我就感到很吃驚。 而我在我的網站上收到的最令人痛心的郵件,事實上就是出自徘徊在疲勞殆盡邊緣的青少年之手。他們懇求我給他們的家長寫信, 幫助他們放慢節奏,幫助他們擺脫這超速的運轉。 但也謝天謝地,也有一些父母在反思,大家會發現,美國的城市現在開始聯合行動,在每個月特定的一天 禁止課外課程,這樣人們就能, 就能釋放壓力,擁有家庭時間,以此放慢步調。
家庭作業是另一回事。家庭作業禁令在發達國家的學校非常普遍, 一些學校以前曾有家庭作業成堆的現象, 而現在他們發現作業數量少,質量可能更好。 因此,最近蘇格蘭出現一件實例:有一間蘇格蘭的高學費且高回報的私立學校,對13歲以下的學生,禁止布置家庭作業, 這讓期望很高的父母嚇了一跳并說,“你們在干什么,這樣我們孩子的成績會下降”。校長卻說, “不會,不會,你們的孩子需要在放學后放松下來。” 而就在上個月,考試成績出來, 在數學,科學等課程上,分數上升了百分之二十,和去年平均成績比。 而我認為非常具有啟發意義的是,進入一流大學常常是家長驅使孩子努力學習的原因,而這些大學卻發現,他們學生的素質正在下降。 這些孩子擁有很棒的成績, 他們的簡歷里寫滿了參加課外活動的經歷, 多到會讓你看了想哭的程度。 然而他們卻缺乏活力,他們缺乏創造性思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不知道如何想象。因此,這些常春藤高校,以及牛津、劍橋等大學,開始向家長和學生們發出信息,表示家長學生們需要對此做出一些補救行動。 以哈佛大學為例,他們向本科大一新生發出一封信告訴他們,他們能從日常生活,從哈佛大學收獲更多, 假如他們能減緩過于緊張的步調;假如他們能稍稍放松自己, 把時間放在那些有需要的事情上,給予那些事情足夠的時間好好享受,體味這些事情。而有時候即使他們什么也不做(也能有很好的效果)。 我認為那封信的題目非常具有啟發性,它叫 “放慢速度!”——以一個感嘆號結尾。
所以不管你從哪個角度看,這一訊息,在我看來,都是一樣的。 少一點常常意味更多, 慢一些意味著更好。 然而這樣說,當然, 并不是說放慢速度那么容易,不是么? 我的意思是,當我正在寫關于“慢有何好處”的書時,拿到一張超速罰單, 這是真的,而且事實還遠不止這樣。那時候,我實際上是在前往慢食俱樂部組織的一場晚宴途中。 如果這還不算丟臉的話,我還是在意大利拿的罰單。 如果你們中任何人曾在意大利高速公路上開過車的話,你肯定知道我當時開得有多快。
但是為什么放慢速度如此之難? 我認為原因有很多。 其一是速度快讓人開心,你們知道的,速度快很性感。 這都是腎上腺沖動造成的。很難根除。 有一種哲學上的維度—— 在這種維度中,速度成為了把我們自身與 更大、更深層次問題隔離的壁壘。 我們腦子里充滿著讓我們分心和忙碌的事情, 使得我們不需要詢問自己, 我還好么?我快樂么?我的孩子這樣成長的方式是正確的么? 政治家們的決定是否代表了我的利益? 另一個原因我認為最強有力的原因也許是,之所以這么難慢下來,是源自文化中的一種行為定式,我們樹立起的文化不允許我們慢下來。 緩慢在我們的文化中是個貶義詞。 它是懶,懶蟲的代名詞, 是用來說那些做事容易放棄的人的。 “他有一點慢。”實際上是說這個人有點蠢。
我想慢活運動的目的或者說它的主要目標,事實上,就是去破除這種定式 是為了表明,有時候“該死的慢”的原因,并不是在于“慢”本身。我最近有一次被困在倫敦的M25環線公路上,而且在那里困了三個半小時。我可以告訴你, 那才是真正的“該死的慢”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慢活運動所包含的有點顛覆性質的思想是說,有一種慢是“積極的慢”。 積極的慢就是花些時間和家人吃飯,沒有電視機在旁邊干擾。 或者是在辦公室里花些時間把事情進行全面地梳理從而做出最明智的決定,這是從工作角度來說。 又或者只是花些時間慢下來品味生活。
我發現自《慢活》一書出版以來 在所有發生的事情中,最令人振奮的就是人們對這本書的反應。 我料想到,當這本關于慢活的書面市, 它會受到新生代的歡迎, 然而,它也同樣被商界津津樂道。不止那種商業出版社,另外還有大公司和組織的領導階層的接納。 因為像在座各位,處于領導鏈頂端的人,我想他們開始意識到,在(組織)系統中高速運作得有點過頭了, 工作過于忙碌,是時候找回那種已經遺失的慢速換擋藝術。 我覺得另一個令人鼓舞的現象是不止在發達國家,人們開始接納這種思想。在發展中國家中, 那些即將跨入第一世界之列的國家——中國,巴西, 泰國、波蘭以及其它一些國家,它們已經開始接受慢活運動的觀點, 在媒體上,在大街小巷也有關于此觀點的爭論。 因為他們關注著西方世界,他們認為, “嗯,我們對你們在這方面的觀點很感興趣, 但我們不很確定是不是真的`可能(做到放慢速度)。”
他們所說的這些,確實如此, 這是可能的么? 這確實是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問題。是否可能放慢速度? 我很高興我可以告訴你說這個答案是,完全可能。 我自己就是一個實證,一個改過自新并且恢復正常的曾經的速度狂人。 我仍然喜歡快速。我住在倫敦, 而且是個記者, 喜歡忙忙碌碌, 喜歡由此產生的腎上腺素的刺激。 我玩壁球,也玩冰球, 這兩種都是非常講究速度的運動,我絕不會放棄這兩種運動。 但是在過去的一年多,我與我內心的慢龜龜進行了交流。
那意味著我不去,我不再去無緣無故的弄得自己負荷過重。 我的默認模式不再是做一個大忙人。 我再也聽不到時間高速戰車催促迫近的聲音, 至少不再像以前我感覺到的那么多。 我現在能聽到這種時間催促的聲音,因為我看到演講時間分分秒秒過去。 而所有這些的重點結論是,比起從前的我,我真的感到更快樂,更健康, 更有效率了。 我覺得我在享受我的人生,而不是在匆忙度日。 也許,最重要的衡量慢活成功的標志是,我感覺到和他人的關系更密切感情更深了,聯系更強了。
對我而言,我想衡量這種方式是否產生作用,以及它的意義最直接的方法,還是要回到我給兒子說睡前故事的事,因為那是這個事情的開端。而這個結果很美好。 晚上,我走進兒子的臥室。 沒戴表,關上了電腦, 這樣我就聽不見有新電子郵件到達的震動聲, 我按著兒子的速度慢下來,我們一起閱讀。 因為孩子們有自己的節奏和生物鐘, 他們不管父母們計劃的家庭時間,你計劃10分鐘讓他們對你打開心懷。 而他們卻要你跟著他們的節奏來行動。 10分鐘進入了故事狀態, 而我兒子卻會忽然說,“你知道嗎, 今天在操場上發生了些事情,真讓我煩惱。” 然后我們就會不講故事了,轉而說說運動場發生了什么。 而我現在發現它曾經只是一種一項例行公事,成為我負擔的睡前故事 這件耗時得讓我想趕快完成它的睡前故事,現在變成了在一天結束時對我的獎勵, 成為了我真的、真的很珍惜的事情。
我打算用一個好萊塢電影式的故事,結束我今天下午的演講,大致是這樣的:
幾個月之前,我準備進行 新一輪新書外地宣傳,行李都已經收拾好了。 我就在樓下門口等計程車, 這時我兒子走下樓, 他正拿著為我做的一張卡片。 他把兩張卡片釘在一塊,就像這些, 而且貼了他最喜歡的人物貼紙 丁丁(漫畫人物,職業是記者)在卡片上。 接著他對我說, 或者這么說,他把卡片遞給我,接著我讀到, 卡片上寫著,“致爸爸,愛你的本杰明。” 我就想說,“啊,這真是太棒了, 這是不是一張祝我外出順利的好運卡呢?” 然而他說,“不,不是,不是,爸爸,這是一張 送給世界上故事講得最好的人的卡片。” 接著我想,“看來放慢速度真他奶奶的管用啊···”
非常感謝在座各位
記者演講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團友們:
大家晚上好!我叫張欽增,來自化學與生物工程系xx6生物技術。很榮幸能夠站在這里,參加記者團主席團競選。首先要感謝記者團,給我這樣的機會;其次,對曾關心和幫助過我的老師和同學說聲“謝謝”,特別是梁俊團長。
我是20xx年9月加入記者團的。還記得那天我從記者團辦公室門口經過時,一張不起眼的紅紙吸引了我,“記者團面試”。隨后就去試了一下(因為我認為自己寫作基礎不好),經過層層考核,最后順利通過,成為其中一員。剛開始我是宣傳部干事,一學期之后,我轉到新聞部,一直到現在。
回顧這兩年的記者經歷,使我產生了一種“愛戀”之情。期間,我參加了校內各活動的報道撰寫,經歷了各種活動的采訪工作,也曾受到三明日報記者劉久平的悉心指導。我文采方面不是很好,但我喜歡寫,積極投稿,于2xxxx7年6月份被評為“優秀大學生記者”。現在我是新聞部副部長。記者團,我為之付出了很多,也讓我成長了很多。我熱愛記者團這個家園,真誠地希望她能夠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學院一顆璀璨的明星。下面我對記者團目前的現狀作個簡單的剖析和幾個小小想法。
首先,記者團存在是很重要,也很有必要。目前,我們學校從事新聞的學生很少,除了幾個校報記者外,其他幾乎是沒有,所以我們這個團對及時宣傳、報道學校各類活動;全面了解、掌握學生動態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但記者團走到今天,也存在很多不足,特別是當前的氛圍,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就像秋天里的湖水,很平靜,除了幾條魚在上面游以外,其他的都潛伏著。大一的同學習慣于等待,等待上級給他分配任務;大二的很多同學還在琢磨,在琢磨中觀望;大三的同學已經失去了熱情,即使想有所作為也感嘆夕陽。當然,我說的不是全部,還是有大部分同學還是很積極的。
其次,我提幾點建議。
第一,記者團是一個學生新聞團體,能否寫出好新聞,新聞時效性能否保證,新聞信息量是否夠大,這是決定我們成敗的關鍵。所以,記者團想要進一步發展,再創輝煌,"內功"一定要練好。具體就是“請老師,學理論,內評報,外交流”。所謂的請老師,就是除了發揚我們團老生帶新生的傳統之外,同時需要經常性的請我們的老師指導。學理論,就是我們內部成員應該在課余時間積極主動學習有關新聞傳播、通訊等方面的知識,可以利用團內購買的書刊和圖書館資源。我相信,我們雖然不是專業的,但我們并不差。所謂內評報,就是我們集體讀報。在業余時間,評報是一項重要內容。學習校報和團刊上已經發表的新聞作品,這對于我們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外交流,很簡單,就是我們要學習一切可以學習的同行資源,不要把各部門分得太清楚,應多一些合作。同時,我們也要與其他組織多多交流,我們要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
第二,加強我們團的制度化和規范化。一個社團要長久的發展下去,需要一個科學合理的制度作支撐,記者團就是鐵打的營盤,而我們是流水的兵,我們一屆一屆團友們走過的光輝足跡,所積累的優秀傳統需要這些制度去傳承。
第三,進一步壯大我們記者團的影響力。不可否認,我們學校還有很大一部分不知道有記者團這個組織。所以,我們在一如繼往編好傳統、常規《團學動態》的同時,著力于把它打造成為“引領校園文化和輿論的新空間”,開辟新的品牌言論專欄。例如:尋找校園思想先鋒,開辟個人時評專欄,就當今校園內的大小事情對本校學生展開民意調查等等。
最后,提點小小建議:盡早培養幾名攝影記者。目前,我們記者團還沒有攝影記者,造成很多活動的圖片缺乏。如果我們團擁有攝影記者,既有利于團刊的圖文并茂,也使記者團組成更加完整。
這就是我: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既然想到站在這里,不管我是否被選上,我都會一如既往支持記者團的工作,也歡迎大家平常多call me,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學習、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只要我活在世上一天,我都會盡力幫忙的。
最后,在我走下去之前,想把這幅圖送給再坐的朋友們,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記者團越走越好,越走越輝煌!
謝謝大家!
【實用的記者演講稿4篇】相關文章:
我的記者征程03-07
學生記者團工作計劃03-06
成為出鏡旅游記者勵志文章07-03
實用的勵志演講稿五篇03-17
記者節座談會發言稿 4篇04-02
實用的感恩勵志的演講稿四篇02-11
實用的感恩勵志的演講稿4篇02-08
實用的感恩勵志的演講稿3篇12-19
實用的勵志的演講稿七篇05-20
實用的勵志的演講稿模板9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