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育教學心得體會
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把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與體育教學工作結合起來,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形式多樣、科學有效的鍛煉方法,確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實處。
一.實現重教法向重學法觀念的轉變。
傳統教學方法偏重于教師的教,重教法研究,而忽視了學生的學,輕學法研究。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是中心,學生圍繞著教師轉,被動的機械的模仿練習。重教輕學的弊端是助長了學生依賴教師的惰性,形成被動、消極接收知識的心理定勢,使學生喪失研究學習的精神與創造力。社會發展需要人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教學方法改革,由重教向重學方向轉變。變“教學”為“導學”,教學生去學,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啟發下,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獲取新知識,并大膽的運用。學生敢于質疑問難,求新求異。教師要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辯證統一,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從學生是學習主體這一原理出發,重視學法研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新精神。
二.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
傳統體育教育視學生為知識容器,練習的機器,采用的是強制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主觀能動性和學生的情感,容易造成“厭學”情緒的產生,造成《喜歡體育》不喜歡體育課的局面,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要從學習內容上提供多種選擇的學習方法,從深層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自主學習,由要我學轉為我要學,正式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蹲踞式跳遠的騰空動作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問:“騰空步動作完成后怎樣才能使身體晚落地?在落地前怎樣才能使自己跳的再遠一點?”這樣學生就會動腦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然后教師在總結“上舉大腿、貼胸,向前蹬伸小腿等動作要領。” 既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提高了教學效果,更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體現個性化教育。
傳統教學法運用,注重的是技術的傳授,強調統一性,追求的目標是跑得更快、跳得更高、投得更遠、動作如何做得更規范,忽視學生的自信心和個性與差異性。自信是生命的靈魂,是一種無敵的精神力量,是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成功的第一個鼓舞者,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只有在學習中初次獲得成功的感受,才能建立起他們在學習上的自信。也就是:偶然成功——建立自信心——更大的成功。這是一條促進學生成長進步的有效途徑。例如:有的學生彈跳能力較好但耐久跑的能力較差,因此對耐久跑沒有興趣,甚至放棄。教師就應該抓住學生跳躍能力好的優點,創造條件使他在此方面成功,并促使其產生遷移,來提高對耐久跑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要在發展學生的身心素質與社會適應能力的同時體現個性化的教育,即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都得到充分發揮,獲得最大限度的進步。為此,必須依據學生體育認識水平、興趣愛好、體育基礎、身體發展水平、接受能力、性格特征選用教法,做到因材施教。
四.提高多種教學法綜合運用能力。
體育教育需要教學法的運用由單一教學法運用向多種教學法綜合運用轉變,因為任何一種教學法都有它的長處與不足,沒有萬能的教學法,只有多種教學法綜合運用,才能適應新標準下的體育教育的需要,并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引入課程教學,使之取長補短,優勢互補,教學質量才能有質的突破。要求體育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重視教學方法改革。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堅持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充分發揮學生體育學習的主體性,保證體育學習的全體性,加強體育教學過程中的認知性學習,重視學生體育學習的良性情感體驗和社會性發展,注意學生創新意識及其能力的培養和多種體育教學方法運用的整合效應,體育教學方法的改革才會深化,“健康第一”的基本理念才會更好得以實現。
教師就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良好的工作能力,創新能力和自律能力;學會用全面的、發展的、聯系的觀點看人看事,提高辯證思維的能力和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加強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和改造,塑造教師特有的人格魅力,以人格的力量影響和推動教學工作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