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講座的心得體會
篇一: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
鄭老師又為我們做了一次講座,這次鄭老師講的是教學設計。她開始的時候問我們教學設計和教案的區別是什么?我真的傻眼了,我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鄭老師進行了詳細的講解,教學設計指重在教學和設計的過程,教學設計比較理想化,通過這個設計可以達到一個理想狀態,而教案偏重于實際應用。而兩者都要對于課標有一個理解和借鑒。但是課標只提供了一個理論指導和教學的理想,就是說用什么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以及通過這節課老師想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想要學生學到什么,它和教學設計其實異曲同工,都是對于課程的一個理想化。直到今天我才知道的:原來兩者基本就沒有什么關聯。并且教學設計是比教案更加寬泛的一個概念。
一、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有四個的內容,他們分別是:教什么;學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想要寫好一個教學設計,首先不可避免要想到的是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主要就是描述章節以及本節設計的位置和前后的邏輯關系,比方說前幾章是什么,講了什么,后幾章是什么,講了什么,要講的這節課起到什么作用,而且要注意每一章的第一節要注意對于整一個章節的導入。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儲備。
(2)能力儲備。就是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從不同方面有目的的進行考察,從而了解不同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水平,通過對學生情況進行分析,并預設了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后,確定需要破解的第一個難點是...、第二個難點是....以這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對癥下藥。
(3)教學手段及教學方式。這次講座講了很多以前都沒有想過、考慮過的知識,教學設計和教案都考察了老師對于所講知識的理解程度,理解了,如何將自己理解的表達出來,讓學生清楚明白,這又是作為老師的功底和能力,對于現階段剛剛接觸到教師這一行業的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這次講座告訴我們我們還欠缺很多東西,我們不應該把目光僅僅局限于上完這節課,我們應該把目標放長遠,開闊我們的視野,多學習新的知識,豐富我們的知識水平和教課技能,從各個方面豐富、完善和發展自己,為將來正式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做好準備,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反思
(1)特點一定要突出特色。
(2)反思是教學結束之后對自己這節課設計與真實環節中不匹配原因的思考。
鄭濤老師來到良鄉五中為我們進行了一堂精彩的講座,我們每一個人都受益匪淺。聽過鄭老師的“手把手”教的教學設計講座,感到很是受用,不光是從表面的結構還是深層內容的挖掘,都將成為我今后教學過程中的堅實基礎。
世界上沒有最好的設計。只有最合適的設計。
篇二:觀看趙才欣有效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
通過觀看趙才欣有效教學設計講座,深有感悟。所謂“有效教學”并非僅指教師的課上得好不好、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更是要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在知識掌握、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可持續發展上有無進步。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如果學生厭學或者學生學無所得,即使教師教得再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累,但各方面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效率低下的教學。
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必須摒棄一些錯誤的教學理念:
1)“講”得越多越有效
有些教師覺得:上課時老師多 “講”一些,就可以幫助其掌握好所學知識,就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由于把學生當成了存儲知識的容器,盡管教師盡心盡力,但往往向學生:“灌”得越多,他們的依賴性也就越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越差,從而造成他們不愿意動腦筋,效果常常適得其反。
2)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
在當前教學改革中,有些老師脫離學生的實際,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比如在現有的職校學生實際狀況下為:學生普遍存在著“讀中職是接受下等教育”、“上中職沒出息”的錯誤偏見,缺乏理想信念,學習目的不明確,無心向學,癡迷網絡聊天、游戲,不做作業和抄襲作業;以初中階段成績中下者居多,內心的悲觀情緒較重,有自暴自棄的心理缺陷。在還沒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所謂的項目教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等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那么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趙才欣老師說的好;要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對此我深有同感,也很贊成。
1)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著重要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定要養成學生的預習習慣,盡管老師會在上課時告訴學生今天課的重點和學習任務是什么,但是學生很少有人會在其腦中形成印跡。因此我覺得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學,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有通過預習,才能知道在課堂上老師所要教的內容。才能更好的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去學習,否則會造成老師在前面講的天花亂墜,而學生卻不知所云。那么如何預習呢?
預習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把教科書通讀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上課時針對這些疑點提出問題,直到了解為止。
第二階段:研究課本后的.問題或習題,將它們解答出來,上課時將答案與老師講解的正確答案對照。
第三階段:利用參考材料,將沒有學過的內容做一番預習。能做到這一步,不僅預習的興趣會迅速增加,而且預習的功夫也會漸漸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少講多學,講學結合
2)記得趙才欣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上課時并沒有按照教案直接上課,而是詢問學生通過預習已經掌握了那些知識,還有那些不是太清楚。然后老師著重講解同學們共同存在的問題,講完后請同學們結合老師的講解再看書,直到弄懂為止。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大大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3)結合情境教學
職業學校教學不能僅局限于課堂上,因為職業學校的課程將來大多要到企業去用,比如計算機專業,你在課堂上講計算機的硬件,不如到機房去上來的有效,打開一臺計算機,里面的硬件一目了然,比你老師講得要來的清楚,如果條件,還可以帶學生到企業去參觀,使學生直接了解裝配一臺計算機的過程。
總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是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應明確樹立為能力而教、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只有這樣,才不會上“糊涂課”。二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師生應善于分別學會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其靈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護。
篇三:有效教學設計講座心得體會
通過觀看國培計劃有效教學設計講座,深有感悟。所謂“有效教學”并非僅指教師的課上得好不好、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更是要看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有沒有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去學習,在知識掌握、學習能力的培養和終身可持續發展上有無進步。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真正的掌握知識、能力得到發展。如果學生厭學或者學生學無所得,即使教師教得再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累,但各方面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效率低下的教學。
要想提高教學效率,首先必須摒棄一些錯誤的教學理念:
1)“講”得越多越有效
有些教師覺得:上課時老師多 “講”一些,就可以幫助其掌握好所學知識,就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教學,由于把學生當成了存儲知識的容器,盡管教師盡心盡力,但往往向學生:“灌”得越多,他們的依賴性也就越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就越差,從而造成他們不愿意動腦筋,效果常常適得其反。
2)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
在當前教學改革中,有些老師脫離學生的實際,片面追求“時尚”的教學方式,比如在現有的職校學生實際狀況下為:學生普遍存在著“讀中職是接受下等教育”、“上中職沒出息”的錯誤偏見,缺乏理想信念,學習目的不明確,無心向學,癡迷網絡聊天、游戲,不做作業和抄襲作業;以初中階段成績中下者居多,內心的悲觀情緒較重,有自暴自棄的心理缺陷。在還沒有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情況下,進行所謂的項目教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等都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那么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趙才欣老師說的好;要先學后教,多學少教。對此我深有同感,也很贊成。
1)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著重要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定要養成學生的預習習慣,盡管老師會在上課時告訴學生今天課的重點和學習任務是什么,但是學生很少有人會在其腦中形成印跡。因此我覺得老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學,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學生只有通過預習,才能知道在課堂上老師所要教的內容。才能更好的跟著老師的教學思路去學習,否則會造成老師在前面講的天花亂墜,而學生卻不知所云。那么如何預習呢?
預習通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先把教科書通讀一遍,在不甚了解的地方做個記號,上課時針對這些疑點提出問題,直到了解為止。 第二階段:研究課本后的問題或習題,將它們解答出來,上課時將答案與老師講解的正確答案對照。 第三階段:利用參考材料,將沒有學過的內容做一番預習。能做到這一步,不僅預習的興趣會迅速增加,而且預習的功夫也會漸漸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少講多學,講學結合
2)記得老師講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老師上課時并沒有按照教案直接上課,而是詢問學生通過預習已經掌握了那些知識,還有那些不是太清楚。然后老師著重講解同學們共同存在的問題,講完后請同學們結合老師的講解再看書,直到弄懂為止。這樣的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夠大大的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結合情境教學
總之,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是在課堂教學的理念上,應明確樹立為能力而教、圍繞問題而教,而不是單純為知識而教、為考試而教。要相信學生,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行為投
入,還要關心學生的認知和情感投入。只有這樣,才不會上“糊涂課”。二是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師生應善于分別學會選擇到最適合自己的教法或學法,只有引導學生實現由“學會”到“會學”,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才有可能得到張揚、主題精神得到凸現,其靈活性、天性和“野性”得到保護。
【教學設計講座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02-04
如何寫征文講座教學設計04-06
關于講座教學的心得體會02-21
講座心得體會01-24
講座心得體會07-08
教學設計的心得體會03-31
聽講座心得體會04-16
禮儀講座心得體會02-10
聽講座的心得體會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