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心得,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讀書心得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精選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1
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讀書與健康成長緊緊相聯,讀書促進成長,成長離不開讀書,這是我個人理解“終生學習”這一要求的簡單表述。
我讀書的目的是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助推工作,提升自身文化素養。總結我的讀書經歷,有四次起伏變化:第一階段是學生時代僅為學習成績而讀書,我稱為被動讀書;第二階段是有了興趣愛好僅為提高特長而讀書,我稱為局限讀書;第三階段是在工作崗位上僅為干好本職而讀書,我稱為狹隘讀書;第四階段就是現在的情況,讀書意識強了,讀書范疇廣了,但讀書量太少,我稱為平常讀書。和大多數人一樣,總是借口困工作忙而貽誤讀書,這不是能站住腳的理由,而是自身堅持做事的毅力不夠,沒有養成堅持每天讀書的良好習慣。這就算是對自己的一次自我批評吧。
我算不上一個“地道”的讀書人,沒有什么經驗可談,就和大家在一起談一些個人的觀點。我個人對“讀好書”的見解可以概括為12個字:精讀、常讀、筆讀、心讀、鑒讀、多讀。
一、精讀。精讀的一個方面是精選。世上的書籍數以億計,要讀的書難計其多。這就需要有選擇地去讀,更重要的是會選擇,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精心選擇幾本好書,不要見書就買。托爾斯泰有句名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趙樹理也說過這樣的話:“讀書也像開礦一樣,沙里淘金”,說的就是選好書、讀好書的道理。另一方面是把書讀到真懂。一本好書,讀一遍兩遍是不行的,要反復的去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獲。多少專家研究《紅樓夢》,還成立了專門的紅學研究會,現在還在研究她,就是這個道理。讀書不能只求一只半解,要完全理解,盡可能全部消化,這才叫讀書,叫精讀。
二、常讀。書要常讀,養成習慣。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很難,但只要堅持去做,把一件事重復去做,這種重復就會成為一種習慣。對堅持每天讀書,不要說需要多久,只要能堅持1個月,這種意識自然會成為習慣,這就叫習慣成自然。我認為,我們青年干部要把讀書當作一日三餐的生活習慣,讓讀書成為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內容,我稱之為常讀。
三、筆讀。就是要借助手中的筆輔助讀書。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諺語叫“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通常理解為作讀書筆記,我還理解為寫心得體會、讀后感、隨筆等。我認為,讀書是吸收,寫作是消化,我在第一次執筆寫公文、起草大會講話時,總覺得沒有東西可寫,要么寫的內容干巴巴,平鋪直敘,意識到自己的閱讀量太少,腦子里記下的東西太少,這才刻意去多讀書,把好的語句、好的典故摘記筆下,并堅持寫一些讀書心得,不怕寫不好,只要堅持,久而久之,這些東西就會留在腦海,動筆寫文章時就會自然見于筆下。我在看電視節目時也在作筆記,準備了一個專門的電視筆記本,收益還是有的。這便是勤動手的好處,我叫做筆讀。
四、心讀。讀書要專心,更要用心。書中自有黃金屋,用心去讀,才能真正讀懂書,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說,“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五、鑒讀。讀書也是生活的一面鏡子,通過讀書梳理自己的頭腦,豐富文化底蘊,提升道德素養,我把一些好的方面作為航標,把比如從物傳記方面的反面東西作為成長的警鐘,這就叫做鑒讀,有借鑒、有鑒別的吸收書中的文化,持揚棄的讀書觀。
六、多讀。“從精出發,博覽群書。”身邊的人和事是書,工作是書,生活是書,只要肯讀書,書中自有黃金屋。
以上是我讀書的大概狀況和自己對讀好書的一點見解,但自己卻做的不夠好。在今后,應該認真體會并嘗試陶行知先生的“讀書十訣”(序、勤、恒、博、問、禮、習、專、思、創),弘揚“讀書三余”(冬者歲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晴之余)的精神,堅持讀書,讓讀書伴隨成長。我懇切希望這樣的交流活動能堅持定期開展,也希望各位網友能以書會友,成為朋友,一起探討讀書心得。《禮記·學記》里不是說到:“讀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2
讀書使我快樂,讀書伴我成長。知識是無窮的,學無止境,相信每個人都明白這個道理,更重要的是在無止境中去學習。人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隨著生命的延續而不斷延伸,人生沒有完結,學習就不該停止。我們的生命依靠學習不斷地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讀書能夠蕩滌浮躁的塵埃污穢,過濾出一股沁人心脾的靈新之氣,甚至還可以創造出一種超凡脫俗的嫻靜氛圍。讀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使我更加理解“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的偉大教育理念。從《細節決定成敗》中,我體會到"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故能就其高"的深刻含義。在學習工作中,我們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與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從小事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關注孩子們的喜、怒、哀、樂,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尊重學生、理解學生、貼近學生,教育塑造學生,使學生得到良好的個性發展;讀《朝花夕拾》,充滿童真童趣的往事能使我們剎那間擁有誠實、舍棄虛偽,擁有充實、舍棄空虛,擁有踏實、舍棄浮躁。
讀書透過名家筆觸,感受唯美的境界。體味山川溪流的溫柔,觸摸手與手間的感動。在《水滸傳》里,我結識了忠義寬容的宋江;在《三國演義》里,我認識了足智多謀的諸葛,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我汲取了戰勝困難的力量!讀《鄉村教師》,我被男教師舍己為人、忠于職守的精神所感動;讀《誰給了你機會》我為主人公的聰明才智而自豪;讀《上下五千年》使我懂得了歷史在一天天延續,國家在一天天繁榮,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創造出來的,人所有的成就將會記載在自己的歷史上;從敢于冒險到流落荒島,從流落荒島到重回故地,讀《魯濱遜漂流記》,我明白了如果人不能改變環境,那么就只能適應環境,正所謂“人間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沒有永恒的冬天”;從敬慕孔子到走近孔子,從走近圣人到解讀圣人,《于丹(論語)心得》告訴了我心靈的快樂與充實才是人們畢生所追求的,外在的一切都是虛無縹緲的。
讀書促使我對人生、對社會、對生活的看法和理解,都有了一種較為系統的深刻的認識和領悟。我愿意隨著莊子漫游,我仿佛看到,在遠古中國的漫漫長夜中,曾閃爍著一簇智慧的火焰。它以神秘為外衣,以想象為花環,以思辨為羽翼,成為遠古中國人觀察自然,分析思考的智慧結晶,似乎在永恒地總結過去,預言未來。我吟誦著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仿佛看到一柄青銅的兵器,仿佛依稀窺見遠古的刀光劍影,這是文壇上一支犀利的投槍,使我感同身受地領略到“五四”運動前后那一特殊時代的光明與黑暗、激情與痛苦、彷徨與奮斗、沉寂與吶喊。我也愿意隨著三毛一同出發,從大山那里學習深刻,從大海那里學習勇敢,從大漠那里學習沉著,從森林那里學習機敏。
生命如同四季一樣花開花落,聚散離合,挽留與錯過,點點滴滴,真情回蕩在字里行間。那是千年滄桑鍛造出的不朽篇章,百年風雨滌蕩出的優美文字。當歲月塵封了所有過往的時間與空間,切斷一切回路,是什么將生活轉化為回憶,沉淀成永恒?是書籍,用它優美的文字、浪漫的情懷、真實的故事、動人的情感描繪出歲月漂泊中來自書海的安慰。疲倦的時候,它會給你一片寧靜的港灣:借岸邊一掬椰風,驅散心頭的云翳;借貝殼里飄出的夜曲,去游魂一段永恒而又溫馨的夢鄉……
今天,我仍舊堅定不移地做著一件事:讀書!我讀書,帶著我的孩子讀書,帶著我的學生讀書,讓我們在快樂的讀書氛圍中健康成長!書籍是在時代的波濤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貴的貨物送給一代又一代。書是多么的珍貴!它像太陽,獻給我們燦爛;它像月亮,送給我們溫柔;它像翅膀,助我們飛去亮麗的人生!
雄鷹要到寬闊的碧空中搏擊風雨,魚兒要到無邊無際的海洋里劈波斬浪,我也要到豐富的書籍里去獲取精神食糧,在這海闊天空中快樂的成長!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3
讀了孫云曉《有自由才有成長》一書,感慨良多,讓我體會最深的是要給與孩子自由,那就要學會去尊重孩子,因而我們的教育要從也必須從尊重開始。
教育必須從尊重開始,尊重指尊重人的尊嚴,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和責任,尊重人的價值,尊重人在自己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師一切教育活動的基礎;尊重學生也是教師的基本師德。美國著名教育家愛默生曾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去年12月12日,我國教育部公布的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再次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學校教育要促進所有學生的身心健全成長,培養學生成人成才,而不是罔顧學生的自尊,采用暴力或冷暴力來教育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改變。多換位思考,用心尊重學生,他們就會感受到教師的關愛的目光與行動,就會更好地接受學校教育與矯正自己行為。我認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一定是一個靈魂自由的人,他可以自由的,有選擇的支配自己的時間和行為,很多家長把孩子的學習時間排的很滿,你剝奪了孩子的自由支配時間,實際上就是剝奪了他成長和發展的機會,教師也一樣,課堂上講的太多,甚至滿堂灌,也就等于剝奪了學生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機會,道理是一樣的。
尊重學生的選擇,不干預、不阻止,也不單純的批評學生的做法,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的教育。我們的教育中正是缺少了對學生的這種尊重。尊重學生的選擇權,并不能保證學生的每一次選擇都是正確的,但他們畢竟還小呀!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摔幾個跟頭,走一段彎路,但學生的選擇能力卻在一次次嘗試中得以提高。讓我們在教育中少一分盲目和粗野,多一份理智和科學,把愛變得更深沉一些、更藝術一些。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4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以前我根本不懂這句話的內涵,因為我根本體會不到讀書的快樂,更別談讀書帶來的好處了。
以前我讀的書都是媽媽買下或借的,基本上是我不喜歡的書,有《昆蟲記》《作文書》等等,這些書是關于如何提高作文或是老師推薦的必讀書籍,可我對《昆蟲記》根本不感興趣,那些關于昆蟲知識的介紹,枯燥乏味,亳無情趣,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但是,我又一直尋找不到我所喜歡的書籍,因此讀書對于我來說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
暑假的時候,我看見自選課外讀物里有一本書叫《哈利﹒波特》我聽說這本書非常好看,便讓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剛看了幾頁便被其中的情節吸引了,一天之內就看完了,但是讀了一遍不過癮,于是我反復讀了好幾遍,媽媽見我如此喜愛這本書,便又給我買了一本。我拿著第二本書,欣喜若狂,如饑似渴又一口氣讀完了整本書,《哈利﹒波特》系列的書讓我愛不釋手,書中講的是哈利、羅恩、赫敏三個小伙伴經歷生死與共的冒險故事,書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最后幾章的冒險片段,他們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最終戰勝了困難,他們不畏險阻、勇敢的冒險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我終干找著了我所喜愛的書,我也終于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也明白了:書籍教會我很多人生的哲理,書籍促使我更好地成長。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5
如果我是一棵小樹,那么,書就是燦爛的陽光,它照耀著我,讓我快樂地成長;如果我是一只小鳥,那么,書就是任我高飛的天空;如果我是一條小魚,那么,書就是任我遨游的海洋。
古今中外,有不少的愛書人士,他們寫出了家喻戶曉的名言。例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記得小時候,睡覺前,媽媽經常給我講書上搞笑的故事,聽著聽著,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甜美的夢鄉。上學了,在老師的幫忙下,我學會自己看書。只要一有時間,我就跑到書店,像一只勤勞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在書的花園里采集花蜜。
隨著我一天天地長大,書籍成了我形影不離的好伙伴。在書的海洋里,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秘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恐龍高大無比;遠古時代,人們鉆木取火……哦,世界原先如此奇妙!
在《水滸傳》里,我結識了忠厚寬容的宋江;在《三國演義》里,我認識了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我吸取了戰勝困難的力量……
書是無窮的寶藏,為我增添了豐富的知識;書是快樂的天堂,讓我忘記了所有的憂傷。書是冬日里的陽光,帶給我春的溫暖;書是沙漠里的綠洲,給(jí)予我新的期望。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完美的明天!同學們,讓書香伴我們快樂地成長,讓書籍滋潤我們的人生吧!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6
今天聽了梁老師的一節音樂督導課,梁老師用四年級一班的學生上的課,學生的精彩表現讓我非常意外。這班學生我曾經教過他們一、二年級兩年,班里有一些男孩子特別調皮,記得一年級時,有一天學校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當時邀請了大約十位家長來學校聽課,那天梁老師也上了一節音樂課,那一節課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有幾個男孩特別調皮,孔班朔一節課都在那里自言自語,一句歌都不唱,李家旗和林文軒連人帶桌子和凳子哐當一下摔在地上,其他學生都哄堂大笑,連聽課家長也忍不住悄悄笑。但是今天這節課,我看到這些學生在聽課習慣上有了特別大的進步,一節課也不需要梁老師專門維持課堂紀律,但是學生唱歌、學習樂理知識、互相評論,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這節課非常成功。
很多高中和大學的老師都不敢相信小學的老師是怎樣能管得住全班50多個孩子的,他們都非常佩服小學老師。是的,我們小學老師上課,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調控課堂紀律,要精心備課,精心設計課堂,讓學生喜歡學習。
低年級的老師尤其辛苦,小孩子太小,在課堂上比較隨意,很多學生注意力堅持時間短,學一會就想玩,想說話,有一些學生干脆一節課幾乎什么都學不會。所以我們低年級的老師更需要使自己的課堂精彩有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聽課、學習習慣。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7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讀書,雖然說不上嗜書如命,但書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我的良師益友。漢代學者劉向曾經說:“書猶藥也。善讀者可以醫愚”。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書讀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會覺得你知道得很多;但當你讀書而思考越多的時候,就會清楚地看到,你知道的很少。”我們不能死讀書,應該從讀一些好書中汲取營養,感受世界,提高思想修養。
古人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提高了我的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小一有空,我便捧起《格林童話》、《十萬個為什么》、《智慧故事》等課外讀物讀得津津有味。讀了這些書,不僅提高了我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從中摘錄一些好詞佳句,等到寫作文時,就可以得心應手了。讀書,使我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比如: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是我了解了中國悠久的歷史。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凱勒驚人的毅力,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讀《中國國家地理》中一篇篇優美的文章,我仿佛游覽了我國的名勝古跡和旅游勝地。記得在很小的時候,腦子里總有很多的問題。比如:月亮的形狀為什么會變化?星星為什么會一閃一閃的?夏天為什么很熱?冬天為什么很冷?等等。但當我上小學并愛上了讀書之后,書就像一位會說話的老師,幫我解答了這一切.我由衷地感到讀書的好處,更堅定了“我要多讀書”的信念。平時,我感興趣的書或是名句名篇,我總是認真地、有感情地讀,有時還讀給爸爸媽媽聽,讀給同學們聽,讓他們也分享我讀書的快樂。
讀書,使我立志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敬愛的周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大志愿。我們的長輩已經為我們創造了幸福的生活,難道我們這代人不應該把社會建設得更繁榮富強嗎?要實現這個目標,只有從小刻苦讀書,掌握很多的知識,長大后才能用自己的才干為人類服務,報答我們親愛的祖國。
書,是我的良師益友。讀書是我快樂,讀書讓我進步,讀書伴我成長!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8
《完整的成長》是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繼《愛與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之后的又一作品,三部作品從孩子生命的角度闡述成長的意義。雖然寫的是0—6歲孩子的成長,但是對于從事小學教育的我們來說,有著很重要的借鑒的意義,讓我們知道因為哪一部分的缺失,才造成了我們現在所教孩子的問題,有助于我們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在《完整的成長》中,作者寫道:
兒童完整的成長創造出完整的人。在這里蘊含兩個完整:完整的成長和完整的人。
完整不是完美,人不會完美,也無需做到完美。健康的人格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缺失如同接納自己的美德。
作為母親,我們總是會用“完美”來要求自己的孩子,作為一名教師母親,我們總是拿班里最好的學生跟自己的孩子比,給孩子提出種種苛刻的要求,并有著種種美好的期待,當期待與現實不符時,我們便開始了種種不適宜的干預,自己著急,孩子焦慮,家庭氛圍一團糟。
每個孩子都有差異,我們應該接受差異,尊重孩子的不完美,不苛求孩子的盡善盡美。
在生命的角度看,孩子能夠完整的成長,自然會成為完整的人。但是我們往往總是在追求莫須有的完美時,抹殺了孩子完整的成長環境,完整的認知,完整的成長順序,使孩子不能完整的成長。
反思自己,我需要靜下來,給孩子成長的空間,不強制的闖入他自由成長的環境,給他時間,讓他能能夠運用兒童自身的精神胚胎來塑造自己。
用心去讀這本書,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實在太多,它讓我們認識到生命成長的規律,解釋了兒童展現給我們的各種表象之下的本質,帶著對生命的思考,認識人的完整需要一個完整的成長過程。只有完整的成長過程才能讓我們成為立體的、豐滿的、多個層面的人,不把創造自己的權利交給別人,不被他人強制性闖入你的內在而塑造你,不會成為任何人的復制品,只成為自己獨一無二的自己,完整的自己。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9
小時候,媽媽每一天都給我講故事。在柔和的燈光下,一個個動聽的故事陪我進入了甜美的夢鄉,那時,書就像一個繽紛的世界,我流連在書的世界里,和小鳥一齊飛上藍天,和小精靈一齊唱歌跳舞,和蝴蝶一齊玩捉迷藏……隨著時光的流逝,我一天天長大,在老師的幫忙下,我學會了自己看書,于是我捧起了童話故事,捧起了科幻小說,捧起了百科全書,捧起了世界名著,一本本書成了我的好伙伴。在書里我認識了海的女兒、白雪公主,認識了小豬威爾伯和小蜘蛛夏洛,認識了《青銅葵花》。我為青銅而感動著,為了妹妹葵花能照一張相片,青銅天天編草鞋賣,有一次他把腳上穿的鞋也賣了,他赤著腳往家走,雖然他很冷,但是他的心里很溫暖。
書是無窮的寶藏,為我增添了豐富的知識;書是快樂的天堂,讓我忘記了所有的憂傷。書是沙漠里的綠洲,給予我新的期望。同學們,讓我們讀書吧!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完美的明天!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10
書,像一顆璀璨的明星,在藝術的星空中熠熠生輝;書,像一股升騰了千年的香氣,在藝術的長廊中彌漫、繚繞我們;書,像是一波潔白美麗的浪花,在藝術的'長河中洗滌我們靈魂中的污點。
猶太人的家庭中每迎來一位小成員,都會在《圣經》的頁面上滴一點蜂蜜,引導嬰孩去舔,讓孩童自幼就建立“書中有甜蜜和美好”的觀念,開啟一生的愛書之旅。猶太人是多么的愛書啊!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每當讀到精彩處,我會拍案叫絕;讀到幽默處,我會捧腹大笑;讀到悲傷處,我會熱淚盈眶……
從有趣的《格林童話》到幽默的《伊索寓言》,從耐人尋味的《走進戰爭》到一波三折的`《三國演義》……書,陪我走過了12個春華秋實的年歲。孤獨的時候,書是陪我玩耍的朋友;郁悶的時候,書是照在我心上燦爛的陽光;失意的時候,書是點燃我自信心的熊熊火焰。走進書中,我與書中的人物進行心靈的交流,在書中尋找自己、完善自己和激勵自己。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開卷有益,文以載道,繼往開來。讓我們“好讀書,讀好書”,體驗異國他鄉的智者胸懷,讓書指引我們前行!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11
“媽媽,給我買的書呢?”得知媽媽出差回來給我買了幾本書,我一回家就迫不及待地詢問著。
“有了書就不記得你媽媽了,我出差那么辛苦,你也不關心一下。”媽媽裝作不高興的樣子說。
“好,母親大人,您辛苦了!”我有口無心地說,眼睛仍在屋子里到處掃視。
“給你!”媽媽從包里拿出兩本書,遞給我。我高興地接過書,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媽媽見了,搖了搖了頭:“真是個書蟲!”說完走進了廚房。
我十分喜歡看書,每次不忘讓媽媽給我捎兩本。媽媽出差回家,我第一件事不是給媽媽倒水或倒茶,而是問媽媽先要書。一拿到書,總要興致勃勃地看上半天,不要人叫是不舍得放下的。我之所以愛看書,還要從《兒童時代》說起。
說老實話,我以前不太喜歡看書,特別是作文書。我認為書既沒有美麗的畫面,也無動聽的聲音,太枯燥了。即便看書,也只對故事書、小人書感興趣。記得有一次,爸爸幫我在郵局訂了《兒童時代》,我對爸爸說:“我不喜歡看書,你給我訂的是什么?”爸爸說:“這是《兒童時代》,非常好看,上面有許多精美的圖片,還有很多精彩的文章。”我想,有漫畫好看么?爸爸見我無動于衷,便把書往桌上一放,進屋看電視去了。我好奇地想:真的象爸爸說的那么好看嗎?在好奇心的驅駛下,我拿起了書。哇,好漂亮的畫哦!禁不住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不一會就看完了,還有些意猶未盡,問爸爸:“爸爸,還有嗎?”“每月才來一本呢。”于是,我期待著下一期的來到。從那時起,我漸漸地喜歡上了讀書。
我讀書非常之快,幾乎可以達到“一目十行”的地步。但是,這樣看書如同囫圇吞棗,往往一遍讀過了,如同鴨子背上潑瓢水,只留一點模糊的印象。不過,我一本書至少反復看三遍,有的精彩之處還會反復地看。由于第一次看時不記得什么了,看第二遍、第三遍時興趣還是很濃厚。待讀了三遍以上,我就可以記住書中的內容了。有時實在沒新書看時,也會把看過很多遍的書再看幾遍。有一段時間,媽媽沒給我買書,我的書幾乎都看膩了。我反復讀書還有一個原因:這些書寫得很好,有意思。記得有一本名叫《彼得·潘》的書,把人物塑造得很可愛,我一有空就看一看,這本書我幾乎看了十幾遍,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嘛!
可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我雖然自認為看過很多書,但是,有些知識還是不知道,有時考一些書籍方面的題,我幾乎是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因此,我經常恨自己書讀得太少了。所以,我要再接再勵讀更多的書。
有位偉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要沿著這個階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攀登到理想的頂峰,這一路上,書籍,伴我成長!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12
書是甜甜的,愛是濃濃的,每天與女兒一起讀書的時光總是愉悅而又心滿意足。
每天晚上入睡前,女兒總會挑好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指定兩個故事靜靜地等候媽媽到來,好給她講故事。在橘黃的燈光下,有時是她依偎著我,有時是兩人并排坐著像同學。我聲情并茂地給她講著書中的故事,她每每聽得津津有味,不時插上幾句,她對書中的故事大都爛熟于心,每個故事雖是重復了好多遍,可她總是百聽不厭。我有時煩了,就在想:為什么不讓她講給我聽呢?
于是我鼓勵她把自己熟悉的故事倒過來講給我聽,我時不時給予表揚肯定,她就越發來勁了,她會學著我的口吻講,有時會插進很多她自己的想象,到最后變成了看圖說話了,這樣子,她所講的故事更接近她自己的生活,總能營造一種似乎是自己經歷的事情(其實多是自己的想象),這真是一種很大的進步,我在表揚的時候內心也是感到很高興。這樣的情形至今已堅持快兩年了,圖書常常更換,故事也經常變換,孩子進書店的習慣慢慢養成了,閱讀的興趣正是在臨睡前的點滴時間里慢慢養成。
女兒從小愛買書,這可能跟家庭氛圍有關。家里的藏書不算多,但在孩子的眼里那就是很多很多了,我和孩子的父親因為工作的原因,有時會在閑暇時交流一些有關教書讀書的事情,她在一旁就常常覺得好奇,總是“參與”進來,老問一些為什么。他爸爸每一天都帶回一份報紙,孩子不識字,只看圖,她就是連圖也看得情趣盎然。我在家備課寫教案,她也拿一本書湊上來;我批改作業,她也拿一支紅筆要幫我;有時拿起我的課本翻看課文插圖,或是找出她認識的幾個簡單的漢字念給我聽,她感覺自己很棒,我都適時地給予夸贊,她的成就感更是油然而生,對書籍更有親近感了。
每每周末一到,我經常帶她去逛超市、書店,每次必定帶回一兩本她喜歡的書,回到家后,她總是迫不及待地看上一會兒書,忘掉了其它一些事情,經常是在玩的時候偶然間發現了她曾經讀過的熟悉的故事書,她就會靜下來看一會兒,表現出難得的專注。
涓涓細流匯聚成浩瀚,在生活中時時刻刻引導孩子愛書、看書,父母的言傳身教不可忽視。中國有句古話:“潛移默化,自然似之。”閱讀也是這樣,做父母的如果熱愛閱讀,孩子也一定會喜歡上閱讀。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快樂,其妙無窮。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13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孕育著幼苗茁壯成長,這是一個富有書香氣息集體,處處洋溢著濃郁的讀書氛圍。這就是泰來縣教育中心幼兒園,一所有著27年辦園歷史的省級示范幼兒園。
讀書,只有讀書,才能讓教師的專業知識更加豐厚,思想觀念不斷更新,業務技能更加熟練,專業水平更加精湛,這是全體教師共同認定的真理。因此,幼兒園把教師讀書活動作為提升專業素質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地開展。
為提高讀書活動實效性,幼兒園成立了以園長為組長的“讀書活動領導小組”,研究每學期的讀書活動方案,確定具體的活動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自讀、群讀、精讀及讀書匯報活動。集體讀書活動由教師自己選擇書目,群讀以教研組為單位大家共同讀一本書后匯報讀書所得。精讀由園長針對每一名教師的專業發展贈送專業書,利用一個假期或一個學期通讀整本書,并有名段記錄和學習反思。幼兒園每學期都要為教師購買新的專業書籍,園長每年參加幼教交流會,也會帶回很多專家推薦的好書,所以教師們能不斷看到新書,拓寬知識視野,豐富文化底蘊,對讀書充滿熱情。每學期幼兒園都要組織“讀書匯報會”或“教師讀書沙龍”,會上,教師們講述讀書所得,交流理論及心得體會,介紹新書,暢談讀書感受,表演有關讀書的精彩節目,每一次匯報會上,園長都要對教師的讀書活動提出好的建議,引領教師喜歡讀書、會讀書,并將讀書收獲充分運用于教育實踐。讀書,讓這里的教師能講、善談,工作富有創造性,各項比賽在省市獲大獎,綜合素質不斷提升。讀書,讓幼兒園的領導和老師擁有創新的理念,與時俱進,不斷創造輝煌的業績。
“讓孩子從小喜歡讀書,熱愛書籍”是幼兒園的教育培養目標,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為孩子提供更多的書籍是提高幼兒讀書興趣的關鍵。每個班級都建立了“圖書閱讀區”,每天晨間區域活動時,孩子們三三兩兩圍座其中,自我閱讀,相互講述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提高了閱讀興趣。天天閱讀,讓孩子們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他們學會愛護圖書,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每月開展的“月表演”活動中,孩子們朗讀、表演、講故事,精彩展示自己的讀書收獲。
六一兒童節,教師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圖書,孩子們如獲珍寶,贈書活動讓孩子們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更讓孩子懂得從小就要愛讀書,才能成為知識豐厚的人。
幼兒園里有很多特殊的書,是孩子們用自己的雙手繪制的圖書,這些小書看似簡單,卻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學習講述,喜歡閱讀。還有一些特別的書,是那些大大小小的積木塊,每一塊上都有不同的圖案,組合在一起就是一本書,其中有無數奇妙有趣的故事。孩子的讀書興趣就是在這樣生動有趣的形式下培養起來的。
“腹有詩書氣自華”,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這些幼兒教師們愿意繼續徜徉在書的海洋,讓自己學識更豐厚,思想更先進,教育策略更科學。她們也決心讓幼兒園小朋友的讀書活動開展得更加生動活潑,讓這些孩子們更加喜歡讀書,盡享讀書帶來的快樂。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14
寒假期間,我閱讀了羅樹庚老師的《教師如何快速成長——專業發展必備的六大素養》。讀著讀著,一個個教育故事吸引了我,感動著我,碰撞著我。書中每一個篇章、每一個案例仿佛都有自己的影子。我想,一定有許許多多看過此書的老師會跟書里的故事產生共鳴。
這本書羅老師總結自身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名師的專業發展歷程,書中用一個個他所遇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的教育故事,來告訴教師們應該如何快速成長。讀著讀著,可以獲得一種向上的力量。
一、教師成長來自內驅力。
“成功的道路都是由目標鋪成的。有夢想,并朝著一個個目標努力,你一定會成功。”如果我們能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制定好每天、每年,甚至一輩子的計劃,并朝著目標去奮斗,相信一定會收獲一個截然不同的精彩人生。
羅老師的教育故事“人是被逼出來的”,我深有同感。工作后,自己膽小怕事,不敢與人競爭。每次評比鄉優質課和教壇新秀,我都會跟校長說“校長,我可以不參加嗎?”校長都說年輕教師一定要參加的。既然一定要參加,我只好捧起當時僅有的資源——教科書和教參,細細思考、苦苦鉆研、書寫教案,并一次次地修改,那時每次都獲得“鄉教壇新秀”或“鄉優質課”的榮譽稱號。
回想自己的這些經歷,真的覺得“人是被逼出來的”。親愛的老師,試著去逼一逼自己,你不逼自己一把,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二、教師成長來自學習力。
世界日新月異與教師職業的性質決定了我們必須時刻不停地學習。當老師,做教育是一門永無止境的學問。教師從事的是一項距離人的心靈最近的工作,而學生又是千差萬別的,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指望掌握一種教育教學方法、技巧去教育千百個學生是不現實的。正因為這樣,需要我們靜下心來,修煉自己的教育教學本領。信息時代、知識大爆炸的當下,我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抓住一切機遇與時間,持續深入地學習。羅老師提倡我們向被稱為“花中之冠”的火紅花和“草地之王”的尖毛草學習,學習它們的沉潛精神,苦練基本功,不斷提升自身素養。羅老師還向我們介紹了一些學習方式方法,如一邊教書一邊讀書,一邊教書一邊反思,用讀書和寫作充盈自己;主題式專題式的閱讀方式等等。
希望離退休還有五年的時間里,能多閱讀、多鉆研,爭取緊跟時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素養。
三、教師成長來自行動力。
0.1永遠大于0。立即行動,一個差的結果也比沒有結果強。每天前進半步,一年就能前進180步,十年就可能把別人甩開十萬八千里。這就是行動的力量。
羅老師告訴我們一生只做一件事,專注造就成功。今天,我們既然選擇了當老師,從事教書育人這項事業,這就要在“專注”二字上下功夫。比如在閱讀、備課、批改、聽講座時,就應努力克服“手機不離手”的壞習慣。因為專注,所以專業;因為專業,所以卓越。
對于教師而言,模仿是成長的開始,藝術界有句老話叫“學我者生,仿我者死”。這句話不一定適合教育界,因為面對不同的學生,每一次模仿都是一次全新的創造。每次上公開課,我都會充分準備,看名師的課堂實錄、教案,認真地備課、上課。我深深地體會到每上一堂課,都能促進我的成長,收獲不少。這就是行動的力量。只有行動,才能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四、教師成長來自反思力。
反思即自我比較。反思在于發現問題,提升自我修養,完善自我為人為事為學之道。羅老師告訴我們:教學隨筆與反思是我們逐漸成長的臺階,不斷地積累方可攀上理想中的高峰;學習反思的過程是我們教師人生不斷成長與進步的過程。
去年是我第二次任教六年級的數學,對于多年任教低中段的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時為了熟悉整冊教材,我接到任務后暑假里就開始備課。開學后,晚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做數學題,思考如何把課上得更生動點,如何引導學生學懂這類題型,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等。我覺得這也是反思,對提高學生的成績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最后的認識是:思想改變了,態度就會改變;行為改變了,能力就會改變。能力有了,我們就逐漸具備了“融入、改變環境”的力量!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用積極的態度應對人生的風風雨雨。你經歷了、努力了,為之奮斗了,就是成功者。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 篇15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發現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教師成長”是這本書的關鍵詞,圍繞著“教師成長”此書記錄了大量優秀教師的優秀案例,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受益匪淺。
通過研讀《教師成長密碼》這本書,我發現這些優秀教師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使自己的業務更熟練,才能得到持續發展。每天擠出一點點時間,堅持、堅持、再堅持,日久天長,滴水石穿,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回顧我從教的這幾年,有得亦有失。在上課短短的40分鐘里,也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想要上好一節課,就得做好充分的準備,要了解學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結合《教師成長密碼》,我懂得了要善教學生。善教有多條原則和多種形式,但并不是“講得越多越好”,也并不是填鴨式的“灌溉”。老師一味地教,不停地“灌”,老師講得累,學生聽得更累。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完全喪失,那老師講得再精彩也無濟于事。因此要多研究教材、吃透教材,采取正確的教學方法即合理的教學設計去組織學生進行課堂學習,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課堂里快樂、高效的學習。
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在教學過程中,耐心是至關重要的。它是一位教師良好行為的體現。教師的工作是解決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問題,其中除了教學上的,還有心靈上的。育人的工作是辛苦的,對待形形色色的問題,不計其數的學生,都要用一顆熱情的心耐心地去做。大多數學生,特別是“后進生”,學習英語的毅力和耐心都較差,聽課時的心情也常處于一種抑制狀態,覺得學習無聊。因此,在課堂上除了多給他們參與活動和發言的機會外,特別是對他們提出的問題和質疑,哪怕再淺顯也應耐心回答,并予以支持和表揚,這樣對消除他們心頭的恐懼感和失落感十分有利。小學英語學習應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和培養學習興趣為首。學生語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英語學習興趣的程度。很難想象失去了興趣還能怎樣培養交際能力。所以,作為英語教師,一方面要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并使他們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視培養和保持學生對這門學科的興趣,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是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做一個教學有心人,及時反思教學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總結經驗,梳理出一套屬于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把教學工作做實做細,力爭取得更好的成績。
【讓讀書伴成長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讀書的心得體會:讓讀書伴成長09-03
好書伴成長11-12
好書伴成長11-05
好書伴成長02-28
書香伴成長12-09
好書伴成長08-16
書香伴成長05-15
好書伴成長07-07
好書伴成長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