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心得體會怎么寫
心得體會就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下面小編整理的講座心得體會,歡迎來參考!
講座心得體會(1):
12月12日晚,我們在實驗樓303教室有幸參加了李xx博士關于“類風濕關節炎診治與新進展”的精彩講座,不但讓我從中汲取了在中西醫結合理念下診治類風濕方面的經驗,也讓我感受到了李教授從容不迫的教學風格和隨機應變駕馭課堂的潛質,他的愉快的課堂氣氛,嚴謹的教學語言,絢麗的教學情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頗受震撼。下方來談談我的聽后體會。
首先,擴大視野,轉變思維。李教授把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融入講座中,深入淺出。從類風濕的定義診斷到臨床表現,再到預防預后,從尪痹到病因病機,從西醫到中醫,再到中西醫結合,全方位、多側面講述風濕與類風濕疾病鑒別診斷與各自特點,以及國際新進展,讓我受益匪淺,為我將來的中西醫結合之路作出了引導。并強調中醫藥在治療類風濕疾病上的特色,期望同學們能正確認識中醫藥的優勢,要發奮學習,不斷的發揚提高。李教授扎實的理論功底、深厚的文化積淀,講座圖文并茂,擴展思維的教學方法,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感到自然清新,體現了名師的大氣。
其次,尊重學生,平等交流。在課后交流答疑中,李教授走到學生中間,應對面耐心的傾聽學生心底的聲音,答疑解惑。自主探究就是尊重學生的體現,尊重學生,就是學生自主探究的.前提。在他的課上,真正聽到了學生自主交流的聲音。他的回答,喚醒學生的興趣,激發了學生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讓我倍感溫馨。
我很喜愛李教授的課,正因他強調發揮中醫優勢的教學理念,以及平等互動的教學風格,展現不僅僅就是他的精湛的教學功底,還有淵博的學識,豐厚的文化底蘊,謙遜的品格。然而,透過聽李教授的講座,更感到自身各方面的欠缺。
總之,我要向李博士學的東西很多。因此,在今后工作學習中,我要深刻明白運用并實踐李xx博士教育思想精神,以后要更加發奮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多學習,勤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并像他那樣,不斷探索研究,不斷學習提高。
講座心得體會(2):
講座結束了,心里的一塊大石頭也最后放下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節課40分鐘,一晃,下課鈴就叮呤響了,但我卻就是花了不知多少個日夜準備的。我就是白天講座、晚上講座、睡著了做夢還就是講座。嗯,有必要做個總結。
效率不夠高。我就是很認真地對待這場講座,也全心全力去準備了。我的這種精神就應還就是值得肯定的。但回頭看看,一個多月來,自己除了聽課就就是準備講座,其他的幾乎什么事兒也沒做成。這說明我的效率太低,這就是一個大問題。眼下還有畢業論文和就業,這才就是要緊,而且就業才就是大頭。但就是畢竟就是第一次開講座,如果有第二次,我覺得自己就應吸取這次的經驗教訓,就算就是這次講座的最大收獲了。
1、楊老師提出的“三性”:知識性、趣味性和鑒賞性。
2、林老師提出激發、觸動學生心靈中的某些東西,而不在于知識的灌輸,。
3、自己的事情必須要自己負責。開講座的事情涉及到借教室、安排觀眾、貼海報、借相機等等,必須要自己落實清楚。
4、關于講座稿。講座的論題應先確定,然后就就是理清總體思路、框架,而后到百度、論文庫、圖書館搜集資料。資料應在廣泛涉獵的基礎上做一些記錄,而后選取最生動的材料,然后開始動筆。稿子不厭百回改,可不說的不說,可少說的少說,最精彩的資料應當濃墨重彩地呈現。多用口語,少用書面語;多用一些生動的例子,少說理論;多說一些大家不熟知的新鮮事兒,少一些“陳芝麻爛谷子”;多用啟發性的語言,引導大家一齊思考,少一些道學家的說教。
5、關于現場。把稿子背熟,而不就是捧著稿子念;如果能夠,走到觀眾當中去;能夠適當地安排互動。
6、講座的表現:講座的互動環節,對上臺學生的點評和鼓勵不夠;楊老師提了一個很好的意見——在鑒賞幽默作品片段的時候,可用比較的方式讓大家更好地去感受幽默——“如果這么說而不那么說,效果會如何”;講座結束后,同學們的掌聲挺熱烈的,有一個女生經過我身邊,微笑著說:“老師,我覺得你這天講得很好。”
7、這次的講座林老師對稿子提了修改推薦,麗貞幫忙貼海報、照相等,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