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的最優化是我國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小編收集了教師教學反思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教師教學反思心得體會【一】
曾子有句話,“吾日三省其身”。 “三省”而后知道所得所失,如果有得,心中不勝欣慰,如有所失,必當明日加倍努力以彌補所失。每日“三省”而每日都有所裨益,有所進步。在這里,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以求明日的進步。
一、 認真鉆研教材了嗎
我們常對學生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便于記憶;默讀便于思考……一套套的理論強加于孩子,自己真的懂了,做了嗎?對于教材的把握又是如何呢?自認為有點兒知識,有點兒能耐,教這幫小孩沒啥問題。常常夾著書本就進課堂,隨心所欲地發揮還為自己暗鳴得意,以為自己能力無限。然而從自己偶爾對教材的研讀,對教學策略的思考改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明顯增強,才真正意識到“開卷有益”啊!
二、 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了嗎
時代在進步,人的觀念在變化。我們的知識體系、思維理念有沒有與時俱進呢?過去,我們對乖巧、聽話的孩子贊不絕口,現在大家更欣賞個性張揚的孩子;過去教學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訓練,現在教學則強調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一體。過去我們依賴師范學校學的東西將遠不能滿足現在教育教學的需要了。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實行,對語文教師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門,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我們教師既要努力學習新課標,同時又要進行了有力的摸索。廣泛搜集信息,學習大量知識,掌握教育教學新技能,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三、 真正尊重學生了嗎
在遠程培訓的課堂上,老師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老師叫一位學生回答黑板上的問題,這位學生說:我近視,看不見。老師說:喔,你看不見,就請坐下吧!培訓老師分析:這位老師對學生客客氣氣的,看上去是對學生的尊重,其實,你是他的老師,對他應該非常了解,你把他喊起來又請他坐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對學習權利的剝奪,是一種傷害。老師可以請他往前走一走,看看問題,也可以把問題讀給學生聽,使他擁有和其他同學一樣的回答問題的機會。聽了這個例子,回想自己對學生又是什么樣的態度呢?對于學生好的表現教師則滿面春風,似乎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而對于孩子的一些與自己的標準答案有沖突的、或認為不合情理的、幼稚的看法總是粗暴的打斷或嚴厲地訓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自己學會傾聽了嗎?教育學生尊重他人,自己又是怎樣的尊重他人的呢?
四、 對學生負責了嗎
總認為學生的智力各有差異,成績參差不齊是理所當然的。對于各個層次的學生采用了各種方法促其進步,成績好的學生固然可以長期保持對他學習上的支持,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也可以絞盡腦汁促其不斷發展,可是對于少數的潛能生我卻不能持之以恒地給予幫助,面對他們,許多的時候,我的一切信念瞬時被他們摧垮,我感到自己真的是無能為力。或許,是想以此逃避自己的責任吧?看看自己的表現,問問自己:真的對他們負責了嗎?
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地方都需要我們及時的反思,反思是教師在平時對自己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亮點與遺憾以及瞬間的靈感進行總結分析、學習完善的活動。希望自己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
教師教學反思心得體會【二】
這段時間,我們都在學習關于教育教學改革的相關內容,通過學習,收獲頗豐,為我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指導,下面來說說我的感受。我的一個很深的感受就從中體會到了一種寬容的理念。
一、教師角色的改變體現了師生之間的寬容。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幾乎每一個學校都舉起教育改革的大旗,政府將教育改革和學校改進納入政府優先考慮的議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作為參與者必須打破“教師中心”,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態”,教師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學生一道去尋找真理,分享他們成功的快樂。教學過程中不再是教師獨白,而是教師和學生不斷地進行對話。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個體不斷探究。其中,教師主要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并獲取積極的體驗,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學生主體性的展現需要自由,寬容則是自由的保障,沒有寬容也就沒有自由可言。而教師角色的轉變是我們主動和積極營造寬容氛圍的表現。
對學生而言,教師對學生內心深處的寬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表達自己的機會和空間,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啟頓悟,進行更有效的教育,并培養他們判斷是非的能力。對教師而言,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網絡通訊技術使得教師不再擁有絕對的權威優勢,這種角色的轉變也是對教師個體能力有限性的寬容。
二、課程結構的選擇性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寬容
課程結構具有選擇性,課程設置出現了多樣性,教學組織制度具有靈活性,加大了選修課的比例,以適應學生多樣化的需要,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形成一種寬容的文化創造了條件。從短期看,課程結構的選擇性為學生學業的自由發展和創造性的培養提供了一定的條件,而從長遠看,這能使學生在邁向社會前,盡早地學會認識自己、尊重自己和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給學生選擇的自由也就是承認了學生的差異,并寬容于學生之間的差異。
三、課程結構的綜合性體現了學科間的寬容
新課程強調綜合性,克服了學科門類過多、相互獨立的傾向。因此課程中所體現的這種融合,能使學生間接地從綜合學科中學到寬容,也能在經歷綜合的學科教育后,以全面的觀點和多元的視角來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育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學校、教師、家長、學生之間的相互寬容、共同努力。基礎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前行。
由此更深刻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孩子有能力在體驗后思考和決定,在犯錯誤和改正錯誤中有效地學習。孩子由此獲得的學習能力是可持續的,由此獲得的成長動力也是可持續的!因此我們更應該“1,解放孩子的頭腦;2,解放孩子的雙手;3,解放孩子的嘴巴;4,解放孩子的空間;5,解放孩子的時間。”
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必然對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教育的改革必須適應甚至超前于社會的發展。因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變革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素質教育中我們在探索中前行,在發展中創新,中創新中尋求更高、更快、更強的發展,不斷推進我們的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教師教學反思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角色轉變教學反思03-22
教師角色轉變的教學反思03-23
教師對語文教學的反思01-11
教師語文教學反思11-04
語文教師教學反思01-12
反思,教師不能承受之重教學反思03-20
學會看病教師教學反思09-08
教師語文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07-09
語文教師近期教學反思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