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后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并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于經驗總結。大型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怎么寫,我們來看看。
篇一:大型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
剛入學的新老生見面交流會上就有師兄說學校會提供很多學術講座,這是我們積累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自己意識到了碩士階段跟本科是不一樣的,作為研究生,我們必須注重訓練和培養創新思維,拓寬知識面,充實創新所必須的知識基礎。多參加與學科相關的科研與創新方法講座十分必要。在聽說學校專門制定了學術講座制度,會定期或不定期邀請國內外專家、教授們為我們開辦學術講座時內心很激動,很渴望參與從中學到一些知識,了解當前研究熱點和未來發展趨勢。回顧這一年多參加系seminar的學習,發現自己在了解到相關領域的國內外的進展動態和領略到各位大師創新的研究方法的同時,還學到了很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和能力,比如如何選擇聽取學術報告的機會?如何為出席學術報告會做準備?如何從學術報告中獲取最大的信息量?如何把所聽的學術報告與自己的科研工作結合起來?等等。
記得參加的第一次講座是美國匹茲堡高校大學Daniel Berkowitz教授學術講座,Daniel Berkowitz是一位法制經濟學方面的專家,他同很多國外教授一樣非常具有人格魅力,講解時肢體語言很豐富,例子大多被他講的生動活撥。那次他給我們講的是有關蘇聯解體后俄羅期經濟增長的兩大轉變,聽完后對于自己比較陌生的俄羅期增長方式有了初步了解,以及也學到了在研究這類問題時應如何選取數據和研究方法。比較遺憾的是雖然在聽之前與同學打印出了論文,但沒有細細看只粗粗地瀏覽了一遍,以致很多地方都沒來得及抓住重點。這次聽報告后緊接著沒兩三天就參加了經濟學系和嶺南實證與計量經濟研究中心的雙周Seminar,講的是產業集群與企業邊界的建構,是與我們專業所學的相差蠻遠的,產業集群還了解企業邊界卻完全不知,不過聽到教授詳細的講解后倒是產生了想深入學習一下的興趣,對于報告中提到的結構二重法這個新的研究方法也進行了相關的搜索。雖然總體上來說理解的不是那么到位,也還學到了不少新知識,開闊了視野,讓我決定以后看書查閱資料的范圍要更大更廣。這次Seminar跟同天的前沿計量方法的實證應用講座相比,身邊同學都認為后者更適合我們,畢竟前沿計量方法更為我們所需,經主持人介紹知道當時給我們講的是曾于紐約高校大學博士畢業的一名優秀人士,他在上學期間就跟著導師發表很多優質論文,現研究的都是前沿問題,很值得我們學習。他在學術上很是謙遜,還記得講座間的提問環節我們一位師兄指出他使用的條件馬爾可夫鏈應用于經濟時間序列存在一個隱藏條件,這會導致其他情況無法使用該方法,他笑笑說師兄問的很好,這是他還沒解決的問題之一,還讓師兄講座完后跟他討論一下。從他身上以及作的報告中我們的確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這之后配合時間又陸續參加了好幾次,像對經濟學的多學笠思考,國際政治經濟互動視角下的東亞經濟一體化和金融資產價格的信息功能等講座,這么些講座聽下來發現,要想通過聆聽學術報告增長知識對自己有很大提高,必須做好一些事前準備和事后回顧,比如首先要知道如何選擇,參加哪些學術報告對自己幫助最大,師兄師姐們告訴我們學校學術活動、學術報告很多,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不必每次都參加,要做正確的選擇,學術報告一般來說可分為:鳥瞰型、專題型以及討論型,鳥瞰型的報告人一般會對我們分支學科或相關專門性話題做較為全面的總結和綜述,側重于綱要性的、趨勢性的'描述和分析,不會拘泥于細枝末節。這類報告對了解學科發展的全面動態,增進綜合知識,把握科研方向極有助益。師兄們特別青睞于它們;而專題型的報告人是對經濟領域中一個范圍較小的專門性話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描述,內容通常包括:問題的提出、研究背景或動機;問題的歸納與表述;問題的解決方法與結果;結果分析。我本人還蠻喜歡聽這一類的,因為只要事前的準備像閱讀相關文獻,列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一席講座聽下來會解開自己心中的不少疑問,也會在事后更加的關注這一小塊的研究動態,比如,有一次尹詠雅給我們講的中國員工對于處理沖突方法的選擇,首先一聽這題目就知道要講大概是什么了,自己很有興趣,尹老師給我們介紹到沖突到底是什么有什么分類,發生沖突的時候首先要判斷是哪類沖突,產生沖突的原因,處理沖突的方法有很多,這其中該如何選擇等,在講的過程中老師舉了很多例子,非常形象生動,整個報告聽下來很流暢很有層次感,報告完很多同學都有跑過去與老師討論,讓我印象很深刻,對管理學中事故處理這部分內容產生了很大的興趣;而討論型的一般;形式不那么正式,論述不一定完整,結果經常有不確定性,會上經常有激烈的爭辯和討論,這一類我發現只有當我對這一部分內容了解的比較深入才會明白,不然坐那聽別人精彩辯論自己還是云里霧里不太能判斷誰比較
在理一些。選好要聽的報告后要做的準備我也在聽了很次講座后總結出一些:例如,報告人的背景,他們的學術背景、專長、學術成就、治學特點等等,他們對此次報告內容所做的研究,報告主要內容,涵蓋范圍、專業特點、模型與方法、主要結論、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同時,最好帶著問題去聽報告,例如,想為自己拓展什么樣的知識范圍、向報告人當堂提出何種問題、報告后如何請教報告人等等。總之,準備得越充分,收獲就越大。
當參加的學術講座越來越多時,我發現,雖然不同報告的主講人他們研究領域不同,優秀之處卻大同小異,他們的口頭表述都組織的非常有邏輯性和順暢感,ppt也都有自己的高明之處。我們不僅能從學術報告中學習到相關的知識,更能領略各專家的口才藝術,開闊視野,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講座聽的多了,也慢慢可以把許多專家們的思想潛移默化的轉變成自己的思想。要帶著不同的心態去聽報告,這樣收效才會不一樣,從聽報告、得收獲的角度挖掘聆聽過程的樂趣;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聽報告,抓住報告人的金玉良言、警句妙言,盡最大努力去消化報告內容;還要以對比提高、增進知識的意圖聽報告。對于與自己專業相近的報告,應不斷比較自己原有的知識或認識,從中總結報告人的對自己的啟示,為改進自己的工作做鋪墊;對于不是自己的專業方向的報告,應搜索可為己用的線索,發現自己的知識結構的缺陷或不足之處;當然最重要的是以積極參與者的身份聽報告。到了報告會,就把自己置身其中,融入報告會的環境和氛圍,積極思索,大膽發問,以求提高。
這一路報告聽下來,學到了很多學術長輩的研究理念、態度和方法,收益獲多。一個學年結束了,交完學術講座這篇心得論文,這門課就告一段落了;但是,這是終點,同時也是起點,即便是到了研二,或者更以后,我想,我還是會一如既往去聆聽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或是自己感興趣的學術講座。努力進取,全面平衡。
20**年8月30日
篇二:大型學術講座的心得體會
進入高校大學研究生院已經一年半了,在這一年半的時間里,我參加了很多的學術講座,讓我受益頗多。通過這些講座,我了解到各個領域的最新發展概況,充實了多方面的知識,拓寬了我的眼界,讓我能夠跟上科學發展的步伐。
其中朱志斌教授和周傲英教授的講座讓我印象尤為深刻。朱志斌教授現任桂林電子科技高校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優化理論與算法研究。講座的主題是圖像處理中的優化算法,朱教授的講解條例清晰、生動有序,通常舉一些例子使道理深入清楚,滲透人心,我們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圖像處理是計算機應用領域中最為活躍的領域之一,從數碼相機的普及到、數字電視的開展到遙感圖像處理和智能交通,它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科學研究的發展、社會生產率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善。作為一個有廣闊應用前景的學科,還存在很多問題有待探索。近年來對數字圖像處理的研究傾向于將數字圖像作為一個組合優化問題,并采用一系列優化策略完成圖像處理任務。
朱教授特別講了群智能優化算法在圖像處理中的應用。群智能優化算法是模擬生物或生物種群的結構特點、進化規律、行為模式和思維方法等形成的計算技術和方法,具有自組織、自適應和自我學習能力以及良好的全局收斂性、并行性和魯棒性等特點。常用的群智能優化算法有遺傳算法和蟻群算法、布谷鳥搜索算法等。以遺傳算法來說,GA是一種全局優化搜索算法,可以對復雜的非線性多維數據空間進行快速有效的計算。特別是由于它不受搜索空間的限制性假設的約束,魯棒性及固有的并行性等,在圖像處理、分析及理解中,具有潛在的發展前景。
從朱教授的精彩講座中我還學習到:群智能優化算法不僅僅可以用于圖像處理,其實它還可以用于其他很多方面。聯系到我的研究方向是項目調度,而項目調度是指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活動構成,在滿足約束的條件下產生達到某種目標的調度方案。項目調度實質上就是組合優化問題,那么我是否可以把群智能優化算法拿過來解決我的研究問題呢?聯系到朱教授所講到的知識以及通過網絡查找相關知識,我發現是通過群智能優化算法求解項目調度問題是可行的,而且應該會有比較理想的實驗效果。
朱教授的講座是我進入研究生階段以來對我影響較大的講座之一,使我印象深刻,收獲也非常大。另一次讓我受益匪淺的講座就是周傲英教授所講的《從大數據熱看我國計算機學界的機遇》。周傲英教授是華東師范高校大學長江特聘教授、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數據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是我國大數據領域的領軍人物。
首先,周傲英教授以幽默風趣的開場白將大家帶入大數據的世界,通過Google、Yahoo、Facebook等國外知名計算機巨頭以及阿里巴巴、京東等國內計算機巨頭的最新發展概況來引入大數據。大數據(big data),或也可稱為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件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并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大數據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有機構預測,“大數據”的發展,將使零售業凈利潤增長60%以上,制造業的產品開發、組裝成本將下降50%以上。在制造行業,企業通過對網上數據分析了解客戶需求和掌握市場動向,并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后,就可以有效實現對采購和合理庫存量的管理,大大減少因盲目進貨而導致銷售損失。在商業上,國外一些超市利用對手機的定位和購物推車獲得商場內顧客在各處停留時間,利用視頻監視圖像軟件分析顧客購物行為,優化商場布局和貨架排列。
大數據的火爆,也帶動了國內學術界、產業界和政府對大數據的熱情。20**年以來,中國計算機學會、中國通信學會先后成立了大數據委員會,研究大數據中的科學與工程問題,科技部的《中國云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和工信部的《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等都把大數據技術作為一項重點予以支持。其中工信部發布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上,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4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被提出來,其中包括了海量數據存儲、數據挖掘、圖像視頻智能分析,這都是大數據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另外3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包括信息感知技術、信息傳輸技術、信息安全技術,也都與“大數據”密切相關。
最后,根據當前應用需求和計算環境變化的現狀,周傲英教授提出大數據時代是我國計算機學界面臨一個難得的發展機遇。大數據的熱潮觸發了一場思想啟蒙運動,使得“大數據是資產,不是包袱”、“要拿數據說話”等觀念逐步深入人心,改變了以往不重視數據積累,不相信數據分析等認識。有了這種思維模式的改變,大數據的應用就有了希望。周傲英教授希望我們能夠抓住大數據的熱潮中的機遇,努力提高自己,積極投入到科學發展的潮流中。
總而言之,演講者們的講解條理清楚、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實例,讓講的內容深入清楚,滲透人心,我們大家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通過老師們的講座,使我能初步領略了專家的一種思想以及思維方式,接觸到平時一般接觸不到的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和更前端的知識發展概況,提升了我們的專業技能,拓寬了我們的視野,使我們受益良多,真心的感謝那些為我們盡心盡力做出精彩講座的老師和專家們!雖然講座活動已經過去好長時間,但是我們不能停下科研的步伐,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時刻提醒我們要不斷的攀登知識的高峰,充實自我,實現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