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5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閱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
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拓展視野的重要途徑,而閱讀教育在培養人們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方面有著重要作用。作為一名閱讀教師,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一些寶貴的心得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打算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我對閱讀教師教學的心得和體會。
首先,作為一名閱讀教師,我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至關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盡可能使用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教材,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例如,我會選取一些具有故事性的文章或小說,讓學生沉浸其中,通過鮮活的語言和情節,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我還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和感受,通過小組討論和互動,增強學生的互動性和主動性。
其次,我堅信閱讀教育應該關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例如,我會教給學生閱讀文章的組織結構,讓他們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的框架,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我還會教給學生一些有效的閱讀方法,如快速閱讀和批注技巧,使他們能夠更加高效地獲取信息和總結歸納。通過這些方法,學生能夠逐漸提高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并能夠更好地應用于各個學科的學習中。
第三,作為一名閱讀教師,我深感閱讀教育需要與時俱進。如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給閱讀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在教學中,我積極利用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資源,引導學生在網絡上進行閱讀和研究。例如,我會鼓勵學生使用電子書和在線文獻,幫助他們了解數字時代閱讀的特點和技巧。我還會組織學生參加線上閱讀活動,并引導他們評價和分享在線資源的質量和可信度。通過這些方法,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能夠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挑戰。
第四,我經常強調文學價值在閱讀教育中的重要性。閱讀不僅僅是為了獲取信息,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與作品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我常常引導學生從文學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作品,培養他們的文學素養和審美能力。例如,我會鼓勵學生品味經典文學作品,與文學巨匠對話,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產生對美的感受和追求。在評價學生的閱讀成果時,我更加注重學生的文學感悟和情感體驗,而不只是紙面上的.成績。
最后,作為一名閱讀教師,我深感閱讀教育不能孤立于其他學科之外,應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我注重將閱讀與寫作、口語表達、思維訓練等能力相結合。例如,在閱讀教學中,我會設置一些與寫作相關的任務,鼓勵學生通過閱讀培養寫作能力,如寫讀后感、文學評論等。我還會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表達的練習,通過小組討論和演講,培養學生表達和思辨能力。通過這種多學科融合的方式,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更全面地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
總之,作為一名閱讀教師,我深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重要性。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我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通過引導學生培養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技巧、關注文學價值、與其他學科結合,我相信學生在閱讀教育中能夠獲得全面的成長和提高。閱讀教師的教學,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是引導學生走向人生的大門,開啟通往知識寶庫的鑰匙。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2
我認為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認真學習《幼兒園工作規程》是很重要的《規程》是為了加強幼兒園的科學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質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制定的《規程》中指出,幼兒園〝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制度的基礎階段〞。認真學習工作規程能夠讓自己把工作做到實處,在規程總則中,還提出了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目標大致有:增進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發展幼兒智力,培養興趣和求知欲,和初步的動手能力。萌發愛國,愛集體的情感,培養幼兒感受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等。這些也將成為我以后保育教育工作的奮斗目標。《規程》既強調幼兒園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奠基階段,而且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的教育能夠為入小學做準備,也為幼兒的一生健康發展打基礎。
認真學習《規程》能夠讓自己在進行園內各項工作時確實做到實處,本人也將堅持幼兒園教育和保育相結合的原則,做到幼兒教育和保育相并重。同時我覺得幼兒園應該以游戲為主要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習,快樂中成長,這點也是《規程》中體現的《規程》提出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幼兒園應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并注重活動過程。這使我明白必須徹底改變原先學習的小學教育教學法,現在我們給孩子們設計的活動非常豐富多彩,孩子們在愉快的`游戲中發展著社會性和自己的智慧。
興趣是成功之母,我覺得應該從幼兒的興趣出發,一步步引導幼兒去學習。《規程》中指出教育內容要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關注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提供選擇和創造的機會;教育要關注個別差異,滿足發展中的不同需要參與情況,建立幼兒成長檔案。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需要我們細心去發掘,根據不同的特點制定不同的目標。同時,幼兒園要創設與教育發展相適應的良好環境。我們為幼兒布置科學的學習生活環境,提供幼兒認知發展所需的材料,特別強調人際關系。環境。強調幼兒之間的相互交往,這些指導思想為我工作指明了方向,成為我教育教學的活動指南。我認為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從而構建起健康的價值理念和健全的人格。
在尊重幼兒方面,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要得到孩子的喜愛,尊重。就必須先要學會尊重。信任孩子。教師都應該以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孩子,發揚幼兒的長處。同時幼兒園老師還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不能靜止的看問題。作為教師,要很好的把握教育教學方向和目標,在教學實踐中在汲取其他教師的長處上,還要學會創新,從而提高自身的教研能力。時刻堅持幼兒園的教育宗旨,為幼兒更好的成長而奮斗。
通過學習《規程》,使我做到了心中有數,不再迷惑。對于教育所遵循的發展方向,所要制定的教育目標等都有據可依。我覺得《幼兒園工作規程》這本書是所有幼兒教師在幼兒園教育中的理論依據,它為幼兒園我們的教育工作指引了方向。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3
前段時間我認真閱讀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書中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一、做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
海納百川,才有了大海的浩瀚無邊。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就應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學者,向前輩學習,向優秀者學習,甚至向我們的學生學習。
“教育在歷史上第一次在為不可知的未來服務,教師和學生間的代溝從來沒有像今天那么大,教師第一次不得不拋去因經驗豐富而擺出的架子,虛心向孩子學。這是我們怕見到而不得不見到的一幅圖景。教師此時有‘一桶水’也是不夠用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面對我們的學生,面對他們突然冒出的新花樣、新想法,我們常常會
發出感嘆:現在的學生啊,我們常常有無所適從的感覺。這時,你的腦海里應敲響警鐘:你已經落后于你的學生了。
在教育新形勢下,做一個與時俱進的教者,學習是唯一的途徑:學習,學習,再學習;以平常的心態對待學習,不急功近利,不心浮氣躁;從錯誤_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學習。
二、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者
人沒有了思想,根本就屬于酒囊飯袋、行尸走肉教師沒有了思想,就不能稱其為教育者。教育需要思想。教育不光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學者,有思想的行政管理者,更需要有成千上萬有思想的教師做一個有思想的教育者,具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觀念改變,行動改變;行動改變,命運改變”。二是用思想陶冶學子的心靈。只有思想才能滋養豐富的心靈和厚重的人格在教育世界中,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熠熠生輝,倘若有豐富的思想相互碰撞,淌若有高尚、豐富、獨到、深刻的思想來鼓舞人心,我仁的工作,我們的人生,才更有趣味,更有魅力,我們才真正無愧于上蒼給予我們的—不可重復,不可替代,無比井貴的生命。
三、做一個寬容的智者
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有一條就是寬容在《中國教師缺什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很欣賞:土地寬容了種子,才擁有了收獲;大海寬容了江河,才擁有了浩瀚;天空寬容了云霞,才擁有了神采;
人生寬容了遺憾,才擁有了未來。寬容意味著承認兒童的差異,承認兒童的未完成狀態。教育應從寬容開始。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
生,你會得到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喜悅;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意味著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師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學生時,就是科學地看待教育過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說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
愿讀書能讓我們的人生充滿智慧。第三篇:讀教育教學專著心得體會讀教育教學專著心得體會———《每個孩子都能成功》
我有幸讀了《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15年的深入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絕大比分也是世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結果。這本書
中說到的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的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再里面削鉛筆。他發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造力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
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姑娘,當她第一天入校時是何等的激動。她已經習慣于把時間花在小池邊與朋友們畫畫、戲水、堆磚和唱歌,在入校第一天這么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里,她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走動走動,她期待能了解一些事物,她期待學校能隨處唱歌、玩耍,她還期待著能與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的交流。然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她發現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得不長時間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兒,她必須去解析老師復雜的說辭,眼鏡必須一眨不眨地
盯著味道怪異的書本上那些細小而又彎彎曲曲的數字和字母。當她在老師面前表露自己失望與迷惑時,老師就建議她去專家那兒做個檢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的檢查后,又被人認為是
徹頭徹尾的“癡呆生”。
托馬斯先生發現,孩子學習有困難,本質上是他的學習方法壓根和你不一樣,托馬斯先生具體分析了很多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最后歸結到是現今的學校教育很難適應孩子們多種天賦類型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老師們僅僅重視孩子在很有限的幾個能力方面的培養,使得很多孩子天生的才能和潛能被打壓了,從而產生了很多不適應在學校教育的差生,學業上的殘疾人。但這些標簽被無情的貼到孩子身上時,孩子們就真正的成了學業上的殘疾人。
其實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的描述的這些外國孩子,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又何嘗少呢?在報告文學《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一書中介紹的北京的一位叫李圣珍的老師,好幾年來,她已經將來自全國的50多個家長和老師認為在學業上無藥可救的差生轉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好學生,來李老師家之前,有的孩子在學校考試幾乎門門都不及格,有的孩子上到小學四年級,數數還不超過20,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
些孩子在學業上全部脫胎換骨,全都有了長足的進步。
“學業殘疾”這一概念應該換成“學習差異”。教育,自其誕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門關于喚醒的藝術。然而,喚醒離不開對話,對話,不只是語言的溝通,更多是心靈的交流。教師在課堂內外,不妨以詩歌般
溫暖的話語、一個眼神、一絲微笑,使學生天性中最美好的東西發揮極致。同時喚醒需設置情景,數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學校學習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校恐懼癥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忽視了。所以,教師要創造雙方共同探討的平臺,要樂于傾聽,在傾聽中提出懷疑與批判,但絕不居高臨下,要讓孩子有選擇的余地,即使是錯,也以各種方式來維護和諧的對話情境,以求對話得以繼續。這并非敷衍,而是一種寬松,這樣才讓對話雙方有足夠的空間互動,在互動中學生的
主體意識得以喚醒,心靈潛能得以挖掘?《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這一重要的教育現象,它揭示了許多十分有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現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幾種不同的方法。這樣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正在接受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4
大約臨近暑假的前十天,我翻了翻《教師閱讀地圖》一書,翻到《教師專業閱讀的誤區》一章,越看越有閱讀欲望。直到今天,精讀加略讀,我才把它讀完。這是一本好書,細看附件中的目錄,你便能知曉一二。好書總讓人覺得相見恨晚,讀《教師閱讀地圖》讓我遺憾又振奮。
這本書有四大亮點。一是理性地分析了當前教師專業閱讀的誤區;二是教教師如何進行專業閱讀;三是推介根本書籍與研讀策略;四是提供具有結構性和階梯性的教師專業閱讀地圖。
有位網友以“一二三四”總結了它的優點,與筆者的讀后感相符。“一張地圖: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開放式全息閱讀;兩大目標:幫你找到屬于自己的合理閱讀路徑,最適合自己的書;三大幫助:近200本參考書+使用方法+書籍評述;四大亮點:讀什么+怎么讀+實例+誤區。結論:一本對教師專業發展極有幫助的書!”
我遺憾,為什么不早個七八年遇見它,哪怕早個五年也好。我深信,如果能早點讀它,必定能更有效地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步入教師職業的十多年來,我陸陸續續讀了不少書,有語文學科知識類如《漢字的魅力》、《現代漢字學綱要(增訂本)》、《朗讀學》和《趣味語文》等等,有語文教學類如《語文課如何是好》、《聽王榮生教授評課》、《薛法根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文本解讀主題系列及名師課堂實錄書籍等,有教育心理學類如《給教師一件“新武器”——教育診療》、《社會心理學》和《教育中的心理效應》等等,有文學類如王小波雜文系列,歷史類如《大秦帝國》(尤其喜愛春秋戰國時期),還有些其他類別的書籍。但是這些書都是隨興而讀,這本書書與那本書之間沒有“結構性”“階梯性”可言,有的書是出版商拼湊而成,浪費了本讀者寶貴的閱讀時間。再者,在閱讀《教師閱讀地圖》之前,我以為讀點與教育教學和學科知識有關的.書籍,就算是很“專業”了,很少去思考什么是專業閱讀,以及專業閱讀的“結構性”“階梯性”問題,如此懵懵懂懂了十余年,殊為憾也。
我還遺憾,近幾年的新教師業務培訓會,我常常鄭重地推薦那書這書,推薦的原因是認為某一本書好,至于好在哪里,適不適合教師閱讀,適合教師在哪個階段讀,加之上述的“結構性”“階梯性”問題,根本沒有考慮過。這是不太負責任的推薦,不專業的推薦,沒能提供似《教師閱讀地圖》這樣的專業地圖,為近幾屆新教師進行閱讀“導航”,使他們踏上專業閱讀之旅,更為憾事。
遺憾的同時我又倍感振奮。我阿Q地告訴自己:31周歲時能讀到它不算憾事,40或50歲時才可能追悔莫及,總之路還很長。
我振奮自己因為讀了《教師閱讀地圖》,對31周歲之后的專業閱讀豁然開朗。
一是知道“讀什么”。通過比對,我發現自己早些的閱讀雖然雜七雜八,但大部分也不白讀,世間萬物彼此聯系,相信書籍也不例外,讀過的那些書籍算是為我打了個不差的專業閱讀底子。通過比對,我大致知道自己今后該補讀哪些書,又該續讀哪些書,尤其是根本書籍。
二是知道“怎么讀”。《教師閱讀地圖》教讀者如何閱讀一本書(注:其中部分閱讀策略摘自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關于怎樣研讀根本書籍,怎樣訓練知性閱讀能力,怎樣開展教師讀書會,它都有實例可資借鑒。
三是知道今后該向教師推薦什么書,怎么推薦書,至少不能僅僅給個書名。
當然,也許可以考慮只推薦《教師閱讀地圖》,因為書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5
當我跨入教師這一職業生涯,面對鋪天蓋地的教育類書籍,說實話我困惑了、迷失了——什么樣的閱讀是適宜自己成長的閱讀?怎樣的閱讀旅程使我既收獲風景又收獲感悟?我想除了一份強烈而持久的閱讀熱情,也需要科學、合理地規劃自己的閱讀旅程,那么什么樣的閱讀是適宜自己成長的閱讀?怎樣的閱讀旅程使我既收獲風景又收獲感悟?正在我困惑之際,有幸聆聽了河西四幼的唐曉巖園長《教師閱讀之旅》培訓講座。
反思自己的閱讀習慣,更多傾向于感性閱讀,僅憑感覺去感受書中的信息而不加以反思咀嚼。知性閱讀比較缺乏。如果在平時閱讀中對于那些奠定教師精神及學術根基,影響和形成專業思維方式的經典書籍采取感性閱讀,無法真正領悟到其中的精髓,提高理解力、洞察力以及反應能力,而這只有知性閱讀能夠達到。我結合自己的實踐來分享:
1、起始階段,最有效的方法或許是大量摘抄,反復應用。因為電子時代尤其是網絡時代形成的閱讀習慣,眼睛無法較長時間地停留在一些語段上,總是很快速地滑過,即使強迫自己停留在一些詞句上,思維卻無法集中,并且很快讓想像的野馬跑到另外的地方去了,無法專注。而專注是需要反復練習的,摘抄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閱讀經典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甚至可以考慮用不同顏色的筆,密密麻麻地劃出那些真正有著真知灼見的含金量高的句子。
2、更深入的.閱讀,則是用心去揣摩一本書的整體結構和主要概念,并清理它們之間的關系。一本真正的好書,總會貢獻出一些重要的概念或者結構,要通過反復的閱讀找出它們。而找出它們的方法之一,就是讀懂書的結構,熟悉書的脈絡,知道作者想說什么,并且是如何一步一步論證的。甚至編寫一本書的提綱,但不是簡單地重復目錄,而是寫下書中的主要觀點以及論證過程,這本身就是極好的讀書筆記。
3、更進一步地,要努力與書籍對話。聆聽是前提,然后寫下自己的困惑,寫下實踐中相關的問題,寫下最深的感受與思考。以批注的方式與書籍對話,是一種最積極有效的閱讀方式和思考方式。可以寫下自己對某個片斷某個觀點的理解,也可以表達與作者相同或不同的觀點,還可以旁涉到自己經歷過或者聽聞過的教育教學事件,或者與其他的書籍相互印證。
4、最后,最重要的是,必須與好書進行生命交流。看完書后,我得問自己:我為什么要閱讀這本書?這本書跟我有什么關系?如果這本書給了我一些資訊,就一定要問問這些資訊有什么意義,與原有的知識進行交流反思。
最后,用惠特曼的一首詩作為我的結語:一個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見最初的東西,他就變成那東西,那東西就變成了他的一部分……而如何選擇最初的東西,又將如何變成那東西成為一名有底蘊的書香教師,來潤澤孩子的心靈還有待我之于漫漫路上下而求索。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6
教師需要讀一些教育理論書籍,通過讀書可以加深自身底蘊,提高自身學養;下面是有幼兒園教師閱讀書心得,歡迎參閱。讀了日本作家黑柳徹子的《窗邊的豆豆》一書,感慨萬千。書中記載了作者(豆豆)經歷過的一段真實故事。當豆豆的媽媽聽老師說孩子在學校是個“怪怪的人”、“搗亂”、任性,會影響別人,建議轉學時,她想:一定要想辦法找到一所能夠理解這個孩子的學校。
“巴學園”真是一所奇妙的學校,當小豆豆第一次來到這里,校長就和藹可親地讓她介紹自己,“隨便怎么說都行”,小豆豆看到校長聚精會神地聽自己講了一個上午,心情好極了。“巴學園”的孩子可以坐在用廢舊的電車改做的教室里,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想學的課目,也可以跟自己喜歡的同伴坐在一起。音樂課,孩子們不僅用耳朵聽,更是用心去體會,他們光著腳跳來跳去,感受著節奏、韻律。學校運動會上,身體有缺陷的孩子總能拿到第一,而這一切都是校長的精心設計。
“不要把孩子束縛在老師的計劃中,而要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孩子們的夢想比老師的計劃,更要遠大得多。”這就是小林校長的辦學宗旨。一段“巴學園”的生活,讓在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一個讓大家接受的好孩子,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礎。
我將書中感悟到的見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實踐中真正體會到與孩子平等互動的快樂。比如:我班的陳志剛小朋友,聰明、調皮,在別人的眼里他是個典型的多動癥孩子,整天摸這動那,一刻也停不下來。他一天到晚就用彩筆到處亂畫亂涂,經常與別人說反話,老師說請小朋友坐好,他卻接話說看誰坐得不好。老師對他說服、教育、引導都不見效,不少家長要求孩子遠離他。我通過與志剛的家長談心,知道孩子在家也是如此。我對其進行了跟蹤觀察,發現他十分喜歡車,也愛畫車。投其所好,我們兩人共同探討與車有關的話題,他興趣猛增,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我發現他真是個“車行家”,知道那么多名車,他所畫的車,部部形色兼備,十分漂亮。
我試著與志剛小朋友進行了幾次談話,將他的優點告訴全班小朋友,請他自己講他最喜歡做的事,將車的有關情況說一說,將他的畫貼出來。小朋友們這才發現志剛很了不起,自然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和態度,慢慢與他接近,接受了他。志剛小朋友融人到集體懷抱,各方面都有很大進步。通過讀書,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應是僵硬的教育,而應是互動的充滿生氣的教育。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有眼睛卻發現不了東西,有耳朵卻聽不到聲音,有心靈卻無法理解真、善、美,這是值得我們幼兒教師深深思考的。
無意中在《早期教育》上看到一篇對《兒童行為管理》一書的'介紹也或許是因為我園正在做的一個課題與孩子的行為有關,于是我就迫不及待的到網上買了這本書來看,本書是由英國學前教育研究家希拉。里德爾—利奇著,由劉晶波翻譯。我對譯者序篇中的一小段話印象特深:“你知道,為什么上帝要把小孩子們造得那么可愛嗎?......因為上帝知道,小孩子們會把大人弄得很累,甚至折磨得筋疲力盡,如果不把小孩子們造得可愛一些,他擔心大人會忍耐不住把他們殺掉的”這讓我想起與孩子共同生活的這么多年中,有氣惱,有傷心但也有驚喜,有欣慰,有快樂還有希望。我深刻體會到作者在書中提到對教育工作性質的闡釋“快樂并痛苦著”。
“盡管每個人都可以列出一長串中生活變化著的觀點,目標和行為,但是這其中必定有某些會終生保持的穩定的核心特征。這些特征是由兒童的童年經驗和家庭影響塑造的”讀完這段話后,我不竟心理抖了一下,原來我們的一言一行在孩子其一生的發展過程中都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但我們怎樣才能將一個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如一盤散沙的班級培養成一個有良好常規和正氣的班級呢?怎樣才能讓那幾個重點難管理的孩子聽我們的話,管好自己呢?作為老師我們都明白講道理有時甚至在幼兒做錯后去批評教育他,孩子們很顯然都會屢錯屢犯,屢犯屢錯。有些孩子雖然不會再出現這樣那樣的不適當的行為并不代表他真正已經懂得了如何做才是正確的,而他是害怕老師的批評他。即使他在我們面前是個乖乖的好孩子,也未必就這么信服你。
“在開始了解兒童某種行為的原因之前,我們有必要審視自己關于行為的立場和價值觀”。那作為一名幼兒老師,我的行為立場和價值觀是什么呢?“一切為了孩子好”這就是我的立場和觀點。那怎么做才是為孩子好呢?那些上學學過的理論大部分被拋在腦后了,整天拿著工作忙,孩子多,班級遺留問題搪塞著自己,從來沒有好好審視,自己與這些科學的教育理論觀點偏離了多少。
因此,我每天依舊那樣忙,處理完這一堆事情,還有另外一堆事情,我只想著每天怎么去管理孩子,怎樣作為一個好的管理者,孰不知一個好的“管理者”而應是讓他的學生學會如何管理自己。我們應該給予他們自我管理的技巧和能力,鼓勵他們自愿的在自我愿望和規范要求之間折中。我現在是一位管理者,管理著一個班的將近五十名孩子和他們的家長。如何讓我班的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呢?如何學會調節自己和別人的需要,不能因為孩子才上小班,年齡小,很多道理不懂,而放棄這個想法,孩子每天都在不斷地長大,心智在不斷地成熟,這正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也是一個很難很艱巨的任務,既不能放任孩子也不能壓制孩子,孩子需要愛和贊同。他們需要知道,如果自己很自私就不會贏得別人贊同。我們要給他們愛要適當寬容他們行為,也要有理由地贊賞他們。正如這句話“增強能力更多著眼于發展自信和積極地自尊,這些個性品質對于兒童積極地行為養成是有利的”。
我們應該通過哪些方式方法來增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呢?而且還要注意不能讓孩子最后成為一個受不了挫折的孩子。有理由,有根據的表揚,鼓勵,贊賞......但我認為這些遠遠不夠,班里的孩子畢竟不是一個,班里的事情并不是只有幾件,作為教師的我們應盡可能去關注每一個孩子,并不是當孩子需要我們微笑的那一刻我們才會出現。當下,我認為讓孩子懂得道理,知道做對了不僅有老師會贊美,小朋友會喜歡,自己也要夸獎自己,也要大聲對自己說:“真棒!加油!”
只有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規則時,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為,我們才認為他是一個守紀律的人。這樣的紀律具有靈活性概念即不易被理解又不易被采用。但它包含一個偉大的教育原則,它不同于舊式教育里那種絕對的,不容辯駁的高壓政策下的“不許動”的原則。
心得:
這一段話給我的教學路程上點燃了一盞明燈。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希望他們安靜。可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欲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很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了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后,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動,我們都應該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后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很好的發展。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7
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是教師相互展示相互交流教學經驗、方法、技能和藝術的平臺,也是全面展示各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成就的重要窗口。
3月14日,江門市蓬江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觀摩活動在農林小學拉開了帷幕。大賽展示了全區不同小學20名優秀教師的小語課堂教學,他們代表著各校最新的研究,最高的水平,最精彩的演繹。
賽場座無虛席,云集了來自區300多名教師。參加賽課的選手教師底蘊深厚,設計新穎,教學扎實。上課老師的語文意識、基礎意識、文本意識、訓練意識很強,板書規范漂亮示范性強,課堂靈感不斷生成,教學智慧豐富,教學語言令人折服,教學效果立竿見影。沒有了熱熱鬧鬧的表演,沒有了眼花繚亂的課件,在最本色的教學中,學生學會了識字寫字,學會了用心朗讀,學會了品味詞句,學會了口頭和書面表達。教師教得扎實,學生學得扎實,多元化地向我們呈示了近年來各地區的課改經驗和優秀成果,具體如下:
一、找準切入點,教學設計巧妙。
例如,在課前十分鐘師生互動時,許多老師不動聲色,巧妙找到切入點,為上課埋下伏筆。范羅岡小學朱慧婷老師在課前活動中與學生進行了“盲人摸路”的小游戲,順理成章地將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帶出來。
二、大賽課堂脈絡清晰,風格迥異。
也許是大賽的規定,每位參賽教師講授的都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基本上可以分為“揭示課題”“初讀課文”“研讀課文”三大環節。紫沙小學的老師將《將相和》一文的學習分成“完璧歸趙”,“澠池會見”,“負荊請罪”三大塊;許老師緊扣“這個小伙子真棒”一句引導學生學習《檢閱》;陳老師《跨越百年的美麗》始終引導學生從文本中體會“執著追求”
三、字詞基礎訓練扎實。
幾乎每一位老師從板書課題開始,就進行寫字的指導。生字、難字,拼音讀、去拼音讀、帶入句子中讀,放入課文中讀;自主分析字形,師生交流辨析,教師工整范寫,學生當堂練寫;查字典理解詞義,聯系課文理解,換近義詞理解;編順口溜識記,結合意思識記,歸類辨析識記從字詞入手,講求方法,不吝嗇時間,扎實教學,夯實閱讀教學的基石。四、重視朗讀訓練。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是很好的示范,分層次的要求(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是很好的臺階,恰當的點撥是很好的指引。五、擁有民主的`氛圍。親切的話語,平等的地位,對學生獨特體驗的尊重,無不讓人感受到了民主的氛圍,尤其是李老師《威尼斯的小艇》更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謝謝。”“可以嗎?”這樣的話語總掛在嘴邊。
本次觀摩活動,簡單中透著智慧,簡約中成就高效,簡樸中回歸語文,讓我們領略了全國小學語文教學的巔峰之作,提升了教學理念,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使小語教學走得更正確、健康!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8
關于讀書,其實自己真的很沒有什么研究或屬于自己的閱讀風格,雖然王崧舟老師認為隨性讀書是閱讀的最高境界,但這種隨性于我而言簡直是亂讀一通,尤其是在看了《如何閱讀一本書》之后,雖然目前僅看到閱讀的四個層次的前兩個,我已經知道,縱使我本科畢業,縱使我教書八年有余,但是我的閱讀也只能是基礎閱讀水平了。不是因為量的問題,而是對于“為什么閱讀”本身就存在錯誤的理解。
曾經我以為如果一本書我讀起來不那么困難,讓我明白一些道理,并且也很和我的心意,我就認為它是一本不錯的書籍。但是這本書中的一些觀點無疑給了我當頭好幾棒。大概內容是這樣的,如果一本書從頭到尾都是你明白的,那么這個作者跟你就是兩個頭腦卻在同一個模子里鑄造出來。這本書中的訊息只是將你還沒讀這本書之前,你們便共同了解的東西傳達出來而已。
說實在話,對于上面的內容,我是在回看過三遍以后才徹底領悟的。曾幾何時,我會因為書中所言和自己的觀點不謀而合而竊喜,并一度認為這個作者太厲害了,這本書也實在是太棒了。現在想來,當時的自己除了獲得自我價值認同感之外,似乎真的沒有更大的提升,自己的閱讀依舊是原地踏步。覺作者統計,像我這樣的讀者在人群中還不占少數。
如果說過于通俗易懂不算是真正的閱讀,那么另外一種情況也未必是。比如你并不完全了解一本書,你明白這本書要說的東西超過了你所了解的,因此,你可以認為這本書包含了某些能增進你理解的東西,隨后你向別人請教,或者參看另外一本書,由他們替你解釋看不懂的地方。
好吧,我承認,寫到這里,我簡直也快要被自己繞暈了,淺了不夠格,深了請教他人又不算,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閱讀呢?我們又為何閱讀呢?原諒我才疏學淺,為了不出現知識性的錯誤,引用書中的一些原話做以說明。
關于真正的閱讀,書中是這么說的:“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么都沒有,只憑著內心的力量,玩味這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為止。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你既有的閱讀力做挑戰。”一口氣讀完這段話,是不是有一種酣暢淋漓之感,原來閱讀居然是一件這么神奇的事情。
關于為何閱讀,雖然本書用了很多文字來闡述,但因為其中一條引發了我的'思考,于是我想單獨列出來說一說。為何閱讀的原因不外乎三種:獲取資訊,增進理解,娛樂。“娛樂”淺顯易懂不再贅述;“增進理解”前文有所涉及亦不再贅述;關于獲取資訊,我想多說一些。很多社科類的文章都在談論為什么隨著時代的進步,文明卻呈現了倒退的趨勢,書籍市場如此繁榮,但真正靜下心卻越來越少,這是究竟是為什么?
有時我也在反思我自己,為什么自己想在不那么愛看書了呢?究竟是無好書可看,還是自己的問題?雖然生活和工作中的確有很多不可抗拒的因素影響了我對閱讀的感覺,但是書中的一個觀點,足以讓我對書籍和閱讀依賴一段時間,因為我要用書籍來拯救我日減遲緩的大腦。
當下的很多媒體由于設計過于精心,以至于人們不用怎么費力思考就可以獲得很完美的思緒,使得人思考的大腦形同虛設。很多時候,我們雖然獲得了一些資訊,但往往僅停留在“知道”的層面,對于“理解”和“領悟”以及后續的“提升”,我們通常會選擇止步于此,最后變得不思進取,甘于眼前。
最后想用書中的一句話結束本文,驚醒自己,也提醒一下看到此文的朋友們:現代的媒體正以壓倒性的泛濫資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為了不讓大腦形同虛設,開始真正的閱讀吧!這本書雖然讀起來生澀,但我一定要堅持讀完,挑戰自己的毅力和決心,并用自己的理解實現自我的提升!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9
業余時間,我會捧著《現代快報》、《旅游》、《讀者》等休閑類雜志,一口氣看上幾個小時。但拿起理論性較強的教育教學類書籍時,就沒有這份耐心了。
最近一段時間我認真閱讀了袁振國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書,這本書沒有那種高深的理論,而是關注現實,在對當代教育實踐中遇到的突出問題、典型案例、教育科學史上的名家等的分析對比綜合上,從課堂教學、學科教育、素質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閱讀了袁先生的《教育新理念》,讓我的頭腦經歷了一番洗禮。
20世紀90年代以后,人類進入了知識爆炸時代,每隔4年,就有75%的知識被更新,社會的發展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人們學習和教育的觀念,因此我們必須改變教育方式。我們開展的現代教育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一種境界,素質教育要創造學生好學、愛學、樂學,教師喜教、愛教、樂教的境;師生關系是平等的、朋友
式的關系,是互能有無的關系,而不是“警察與小偷”式的緊張對立的關系;素質教育是一種完整人格的養成:培養心胸寬廣、自強不息、樂觀向上的氣質,自尊、自信、自謙、自持的精神,關心人、關心社會、關心自然的情懷,求實致遠、質樸高雅的品位,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處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時期的教師,需要以一種怎樣的姿態迎接這一轉變呢?我個人認為應具有以下理念:
一、修身養性,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的良好人格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是形成學生人格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人格對于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為依據,因為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為的機關,無論設想的多么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的人格。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我一直都在教畢業班,我就特別明顯感覺到教師師德的重要性,每一個班的學生的為人處事可以說與班主任有很大的相似。
二、熱愛學生,做到對學生尊重與寬容
“教育是人學”。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有著豐富情感和人格尊嚴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的人。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應成為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起點。
(一)教師應尊重學生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學生多姿多彩的選擇,尊重學生主動活潑的呈獻。
(二)教師還要學會寬容學生
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施與這種美德會對受與者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寬容并不是放縱。
教育需要嚴師,但更需要“愛”與寬容。對自己的學生寬容,更是一
2名教師應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作為教師,應充分理解、體諒學生的“不成熟”,寬容他們一時的過錯。
寬容是一種修養,能使教師遇到突發事件仍保持一種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寬容是一種胸襟,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廣闊的心胸;寬容更是一門教育藝術,它能使教師不厭其煩地對學生堅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給學生以自我反思、認識、改正錯誤的機會。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對犯錯誤的學生,常常讓他們先做一件好事,然后寫一份心理活動說明書,要求反映出做好事前、做好事時,做好事后心靈深處的舊我和新我是怎樣論戰的,這種做法,既能讓學生自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
三、要做伯樂,具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許多有特殊天賦的人、有著異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開始通常不會被人理解,反而被稱為愚蠢或傻瓜。我們的學生中其實也不乏這樣與眾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為老師的我們是不是只盯著那些分數指揮棒下的“優等生”,而錯把美麗的天鵝當成了可憐的丑小鴨了呢?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需要教師關注個性差異,允許每個學生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我們對待學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于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與鼓勵作為給學生們的禮物,說不定
3什么時候就會有天才出現。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它是以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主體,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位,以學生的創造性發展為本位。教育工作者在參與新課改的實踐中,運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確立行動目標,迎接教育的.挑戰
一、學會贊美他人
工作中,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意氣風發,通達灑脫,奮發向上;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勤于學習,善于思考,踏實工作;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樂于分享,肯于吃苦,勇于創新;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淡泊名利,虛懷若谷,默默奉獻;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摯愛事業,深愛學生,精益求精;……我們本該贊美他們,我們能夠贊美他們,我們也必須贊美他們!教育中,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的頑皮淘氣,教師寬容笑對,節之有法;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貪玩懶散,教師堅持笑對,培養習慣;總有這樣一些畫面,學生心靈受傷,教師真誠
笑對,平等交流,撫平創傷,點燃信心,托起希望……總有這樣一些畫面讓我們感動,讓我們發自內心地為之贊美!學生年齡雖小,內心卻也是豐富、敏感的。他們更需要教師的贊美,需要教師發自肺腑的真誠贊美,愿學生在教師們的贊美中長大,愿老師們在贊美之中成熟、優秀。
二、學會把握機會
我們的教育工作它正在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老師越來越難做,壓力越來越大,面對擺在眼
4前的困難,你做怎樣的選擇呢?是退縮,還是前進?鄭杰為我們做了細致的分析:“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其之所以會成為名師,都是將困難視為機會的,他不僅可以從困難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更從中發現了那個“偉大”自我,收獲了作為一個人的尊嚴。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為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三、學會享受生活
我們活著,似乎成天在趕路,整天腳步匆匆,不敢稍停一下,生怕一旦懈怠便再也趕不上別人的步伐,“惶惶不可終日”是現代人普遍的心理病癥。我們耳邊一直回響著兩個字“競爭”,將我們的生活“糟蹋”為一場又一場的比賽,世界似乎已經成為一個角斗場,自己
則是一臺疲于工作的機器,我們似乎根本沒有閑心去享受生活。這樣的狀態、這樣的心情怎能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務?怎能教出適應現代化社會建設需要的人才?怎么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閑暇,那平素里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妨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四、學會利用時間
課堂高效益令學生喜歡,學生坐在教室里,其實是在投資,投資為了
5回報,每個學生投資一樣多的時間,可為什么這個班的學生學得很好,那個班卻很糟糕?因為效益不同,低效率的課堂總是枯燥乏味、浪費時間,而高效益的課堂總是受到大家的喜歡。學生喜歡高效益的課堂,家長歡迎高效益的課堂,教師也因課堂的高效益而愉悅。學生枯坐教室,早已心飛天外,到頭來一無所獲,這就是浪費生命。金子般有限的童年、少年時光,隨著我們的課表,被一點點用蛀蟲爬滿。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了這一點。而要真正做到這一點,“從四十五分鐘里榨出油來”做短短課表的“守財奴”是我們必然的選擇。
某種意義上講,教育就是“心向著孩子”。我們要心向著孩子的快樂,那么學校就成了孩子延續在家庭、父母之外的地方,他們自己流淌、享受著快樂,當然更需要學校這個快樂之地為他們創造快樂!
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人精神財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從這本書中,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此書給了我很多的啟迪,也讓我深思。我相信,如果你也一起分享了這本書,作為人,你是幸福的,作為教師,你是快樂的,作為你的學生,他們的生命也會非常精彩。以上只是我的幾點感想,其實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于教育實踐中,努力成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在袁振國老師的《教育的新理念》一書的開篇就提到了“創造力”的問題。的確,創造、創新成為近年來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它也越
6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創新能力也已經成為一個民族是否具備競爭力,是否能夠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但從學校教育的角度看,創造力更在于創新意識和創新個性的培養。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關鍵在于教師本身的創新素養結構上。為此,教師必須具備適應教育創新的創新素質,創新素質是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創新素質包括創新精神、創新教育觀、創新的課程教學策略等等。
一創新精神
創新精神指的是創新素質中的非智力因素。它是由性格、動機、興趣、意志、情緒等個性意識傾向性因素組成。在創新活動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創新精神應包括以下內容。
(一)強烈的進取心
有創造力的教師,自我期待往往很高,不甘平庸,不甘落后。他們大豆勤于學習、樂于思考,勇于實踐。
(二)旺盛的求知欲
具有旺盛求知欲的教師,他們對讀書很感興趣。常常自覺、自動地學習;他們追求真理,樂于接受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及時摒棄落后地觀念;他們敢于質疑,不滿足于已有現成的方式、方法,不茍同于一般的結論,敢于對缺乏可靠論據的理論提出懷疑。
(三)高度的堅持力
堅持力首先表現在在學習和工作的時候能排除各種內在或外在的干擾,專心致力于自己所從事的事業;其次,表現在教師本人為實現自己的工作目標,孜孜不倦地學習,持之以恒地工作。
(四)堅定的自主性
自主性是指在教育工作中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不盲從,不死守教案,不拘泥常規的方式方法;自主性還表現為深信自己所做事情的價值,相信自己的力量,有能力實現自己的預期目的。
二創新教育觀
我們要建立教育創新觀,首先要分析、反思現有實踐體現的教育觀念,找出造成實踐弊端的思想根源,從而根據教育發展的需要,以新的教育觀為指導,改造現有的教育實踐。教育創新觀的基本內涵有以下幾點:
(1)在教育目標上,樹立培養學生具有創造欲和創新能力的目標;
(2)在師生關系上,建立合作、開放、真誠、平等、共融的密切關系。教師要具有真誠的人文情懷和博大的胸襟,樹立人格平等觀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求異,與學生朋友般地進行交流;
(3)在教學方法上,重視學習過程,重視學習思路,變灌輸式教學為啟發式教育,變信息單向輸導為以學生為主體地信息多向輸導;
(4)在課程教學上,不單要重視學科課程,更要重視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關系,重視課外興趣小組和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重視培養學生實踐的興趣愛好和能力,重視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5)在教育評價上,注重知識與能力并重,注重書面考試成績與實踐操作能力并重,注重全面素養與個性特長并重。
三創新的課堂策略
教學創新的課堂教學策略,就式在實施教育創新中運用創造學、教育學、心理學原理,根據課堂教學特點及其變化而制定的行為方針和活動方式。常用的課堂教學策略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情感策略
創新的靈魂是源自內心的熱愛和追求。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對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與提高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所以,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創新意識的培養,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二)氛圍策略
教學創新的課堂中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環境,營造一種尊重學生的觀點、問題,鼓勵學生提問、概括、假設和陳述的課堂范圍,高度鼓勵和評價學生的積極參與。
(三)方法策略方法素養就是在實施教學創新過程中要使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創新方法。教學過程中強調發現知識的過程,創新性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簡單的結果。
總之,教師創新素養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需要我們有正確的思想、執著的意志、進取的精神,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從而不斷提高。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0
閱讀對于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而教師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人物。作為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許多關于閱讀教學的心得體會。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我個人對于閱讀教學的思考和體會。
首先,我深刻認識到閱讀是一種心理活動,也是一種修養。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健康的閱讀心態。我鼓勵學生主動選擇感興趣的閱讀材料,從而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愛。我通過分享閱讀經歷和閱讀感悟,感染學生,讓他們理解到閱讀是一種享受和啟迪心靈的活動,培養他們內在的閱讀動力。
其次,我發現閱讀是一種思維的過程,也是一種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在教學中,我通過不斷培養學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我提倡學生在閱讀之前先了解背景知識,培養他們形成結構化的閱讀思維,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意圖。同時,我鼓勵學生多進行閱讀之間的比較和聯想,從而提升他們的綜合思維能力。通過這些方式,學生不僅能夠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夠更好地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進而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
再次,我認識到閱讀是一種情感的體驗,也是一種培養學生基于情感的人文素養的途徑。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對于文學作品的情感共鳴。我鼓勵學生對于文學作品進行情感投入,讓他們通過與文本中的人物經歷和情感的共鳴,從而增進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情感體驗。我還通過開展閱讀感悟的分享與交流,培養學生情感表達的能力,讓他們認識到閱讀是一種理解人性的途徑,通過閱讀,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人性,塑造自己的情感世界。
最后,我領悟到閱讀是一種啟迪智慧和培養品格的過程。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養。我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和智慧之書,如《圣經》、《論語》等,讓他們領略到不同文化的`智慧和深邃的思想。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獲取到更廣闊的知識和思想的滋養,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操。同時,我也注重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培養自己的品格和修養,如培養學生的誠信、責任、尊重等價值觀。
總之,作為一個閱讀教師,我深刻認識到閱讀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思維能力、情感體驗和人文素養。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得到學識、智慧和思想的滋養,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品格修養。我堅信,只有通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夠更好地引導他們走向知識的海洋,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此,作為一個閱讀教師,我將繼續深入探索和研究閱讀教學,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為培養更多優秀的閱讀者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1
說來慚愧,從參加工作至今已整整二十個年頭了,讀的教育專著少之又少,而且讀書也是為了應付考試。自從進入第二實驗初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教育知識的匱乏和教育手段的單一,于是有了讀書的沖動,李鎮西的《教育是心靈的藝術》便第一次走進了我的視野。
這本書是李鎮西早期的教育隨筆選,書中的大多數文章是八、九十年代的作品,雖然年代較長,但李老師當時的思考和做法,至今還有意義,對我們大多數老師仍有很大的啟發意義,并且每一篇文章的后面又加上了“整理附記”,實際上是作者對當時問題的重新審視,也開闊了讀者的眼界。
這本書分四輯:第一輯《情寄教育》主要談了自己追隨教育大家,用永久的童心做教育,用愛心和學生溝通。第二輯《若有所思》主要對我國當時的德育和班主任工作進行認真地分析與反思,二十年后,李老師思考的問題似乎還末解決。第三輯《“素質”漫談》李老師認為素質教育是一個無奈的概念,現在看來的確如此。第四輯《心靈寫詩》李老師強調要多從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引導學生自我教育,發現身邊的美,培養胸襟開闊的愛國者。
讀名家的書,首先感動的是李老師的童心。從工作開始到現在有三十多年了,竟然沒有丟掉童心,當了校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這真是難得啊!正是因為對教育的熱愛,才讓他樂此不疲。
其次,李老師的勤奮讓人佩服。李老師在畢業之初就讀了大量的教育書籍,特別是蘇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的書。多讀書才能使人快速進步,讀書也能引起人的思考,所以李老師進步很快。
第三,李老師還是一個豁達的人。李老師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做自己想做的教育事業,并提出了“幸福比優秀更重要”的觀點。我非常認同這一點,人只有自我感覺幸福才最幸福。
對于李老師的教育理念,我十分認同,特別是他提出的“最好的教育是自我的教育”的觀點,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嘗試的'內容。李老師教給了我很多的方法和思路,我想,下一步自己的努力方向已經明確了。
當然,李老師是一個勤學、善思的人,當時的所思、所感,離頂級的教育大家還是有差距的,但他的經驗足夠我學習和借鑒的了。正像他自己說的,這么大的中國沒有出一個舉世聞名的教育大家是一件憾事。經過近二十年的成長,李老師的眼界又開闊了不少,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界的領軍人物。有機會一定要讀一讀他近期的作品,相信一定會給我們帶來醍醐灌頂的感覺。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2
在新一輪課改的呼吁聲中,閱讀在語文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在這場閱讀洪流中,自身的閱讀量也提高了不少,韓興娥老師寫的《讓孩子踏上閱讀快車道》這本書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到了很多。
現今的教育要求半年學完一本書,字、詞、句翻來覆去的學,到考試時,得到滿意成績的卻很少,特別是上了高年級以后。但韓老師搞的海量閱讀,孩子們越是到了高年級成績越理想。并且學新教材的時間只需要短短的幾周。難道這不是海量閱讀的作用嗎?答案是肯定的。
在信息技術日趨發達的今天,孩子們從小就被各種各樣的、聲型色聚全的玩具包圍了,大多數孩子小時候得到的第一件禮物就是玩具,于是孩子們從小就對玩具情有獨鐘。
“電視”這個時代的新發明是大人、孩子的最愛,下班后電視旁有大人的'身影。放學后電視前有邊看電視邊寫作業的小學生。學生的周末、假期都被電視節目所包圍。問他最近讀了幾本書,卻是少之又少。這樣下去前途何在呢?有的家長認為把課本上的學會了就行了,看閑書浪費功夫,有時間做做課外練習,對考試有幫助。但是現在的考試對課本上的知識考的越來越少了,注重的是綜合能力、實踐能力,課外積累顯得尤為重要。課本起到了一個引導作用,只是給你開啟了一扇閱讀的大門,你需要走進去才能看到里面美好的東西。那才是自己終身受用的。因此,大量閱讀是事在必行的。作為老師我們應擔起這個重擔。
激發興趣,促成閱讀。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們從事任何活動的動力。同樣的,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
通過閱讀推薦書目,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小學生由于年齡小,分辨能力差,他們不知道在浩瀚的書世界里該讀什么樣的書,這就需要老師給予指導,推薦一些適合他們讀的書。
鼓勵先進,堅持閱讀。課外閱讀的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如果不及時檢查督促,容易自流。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閱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平時可以利用教室墻壁設定一些榮譽稱號,如:閱讀之星、故事大王等。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閱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評比表彰課外閱讀積極分子等。
親子共讀,打造閱讀環境。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在家中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家長的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深遠,經常讀書的家長會讓學生也愛上讀書。剛起步讀書的孩子,親子共讀不僅能激發其讀書的興趣,還能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
書店是最好的旅游景點,書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家長在節假日,多引領孩子去逛逛書店,讓心靈得到凈化,知識更加廣闊,思維更加敏捷。在孩子有進步時,在特殊的日子里,把孩子喜歡的書作為禮物,即脫俗又高雅,在愛中更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其游入閱讀深處,擷取更多的營養。
行走在閱讀的路上,讓我們多一份執著,少一份抱怨。為孩子的發展做出最大的努力。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3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教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有的老師在教學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并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弦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教師的引導調控才是第二位。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伙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伙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
四、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
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專題性。綜合性學習引起重視,加強這一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這類學習更具綜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戰性。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為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十年,幾十年以后,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后,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4
通過教體局組織的這次培訓以及對李文文老師對閱讀教學策略的解讀,讓我對低年級閱讀教學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低年級的重要任務,特別是在母語教育的起步階段發揮著奠基作用,直接關系到識字寫字、寫作、口語交際教學等各個方面。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但是一味地強調多讀,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不注意讀書的多樣化的形式,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是不行的。閱讀的過程應該是感受快樂的過程,特別是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還處于自由自在的玩耍、游戲狀態,突然進入嚴肅、規矩的學校學習生活,孩子的樂趣需要延伸、繼續,同時也要上升到新的層次,開拓新的方法和途徑。通過學習以及本人低年級教學實踐,將幾點體會小結如下:
一、在情境中進行閱讀的指導。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而是在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過程中學生自悟。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入境,入情,
二、讀演結合,提高說、寫能力。
“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而“說”應該是對信息的輸出了,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把讀與說結合起來。并加強訓練。《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說的態度和語言習慣。”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非常重視學生讀與說的`有機結合。
三、繼續引入多種評價方式
在朗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要做到重方法引導又不扼殺學生的自主性,應適當加點激勵。
四、課堂內與課堂外相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社會、家庭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實踐中運用,在運用中提高。教師應將語文課程根植于現實生活,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去觀察、發現,去創新,以此來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真正把語文課堂與生活“鏈接”。一篇課文提供給學生的只是一個范例,一堂課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又一個起點。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喜悅與滿足離開課堂,懷著激情與好奇投入更為廣闊的空間。這樣,教師才是真正實現了從一個“灌輸者”到一個“點火者”的角色蛻變:學生,才有可能從一個“接受者”轉變為一個“發現者”。總之,在低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只有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情境中閱讀,把聽、說、讀、演等相機結合,相互滲透,就會相得益彰,再給以多種評價方式,一定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為他們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他們受益一生。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在對話式的閱讀教學中,只有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在師生互動中形成體驗、探究的生態氛圍,這是實施有效對話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對話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享有平等參與對話的機會,不能使一小部分學習好的學生成為對話的“主角”,絕大部分學生淪落為對話的“聽眾”。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當發現學生在對話過程中有了獨特的見解時,教師要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激發他們對話的熱情,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促進他們認知與情感的協調發展。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5
九月,開學季。為了使新教師能盡快適應崗位,也為了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冠縣東古城鎮聯合校教研室的張老師在田馬園小學對我鎮全體語文教師進行了業務培訓。在這次培訓中我受益匪淺。
一、用心交流,真誠相待。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是真誠,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亦是如此。
看,戴老師的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們在學中玩,在玩中學,真正踐行了寓教于樂的教學思想。課堂一開始,戴老師風趣幽默的教學方式,便吸引了我。他用淵博的知識儲備,精心的課前準備,透徹的作者分析加上豐富的表情,讓全體學生整堂課都跟著他的思路游走。“我是客人,你們才是課堂的主人”,這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整堂課都是學生在做,他適時的引導,真正的做到了新型的師生關系中做學生的指路人這一角色。戴老師用真心換真心,學生都被他帶入了課堂,朋友式的相處方式,深受學生的喜愛。
二、面帶微笑,走進課堂。
微笑是一個人開心的表現。微笑誰都會,但整堂課都做到面帶微笑卻很難,但沈老師做到了!她的.《端午粽》真是精彩!整堂課沈老師都面帶微笑為學生答疑解惑。關于新知識的授受,她是用學生所熟悉的、所了解的直接知識來帶動間接知識。她百靈鳥般的聲音,滿臉的笑容,親切的話語,如今仍縈繞在耳畔。微笑,可以讓我們跟孩子走的更近,可以帶動孩子們的興趣,也可以讓孩子們愿意與我們交流。
三、形式多樣,幽默風趣。
“讀書百遍,而義自現”,在戴老師的課堂上,他用大部分的時間讓學生反復閱讀,在讀中學,在讀中悟,他只是講述了作者的寫詩背景,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心境,從而感受古詩要表達的情感,最后,還呈現給我們一種新的古詩的教授方式——吟誦,讓我眼前一亮,原來,詩還可以這樣學。相信,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會喜歡學習,愿意學習,樂于學習。老師在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就讓學生學到了新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也是我要學習的。
四、恒與學習,提高修養。
作為一名優秀教師,最重要的是修養。現在,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已眾所周知,為了緊跟時代的步伐,我們也要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我對沈老師的第一印象就是:思路敏捷、談吐文雅、自信、謙虛、不急不躁、不緊不慢,一接觸就心生仰慕,多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像她一樣,成為優秀的特級教師。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相信,奮斗,可以戰勝困難和挫折,也可以鑄就我們的幸福人生。聽完優秀教師的課,我感覺和他們的差距太大,要學習的還很多,為了能在未來遇見更優秀的自己而努力!為了青春無悔而拼搏!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2-12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07-21
教師閱讀與成長心得體會05-23
教師閱讀地圖心得體會07-19
教師閱讀經典心得體會03-05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14篇03-16
語文教師閱讀心得體會08-15
閱讀老師心得體會04-30
青年教師閱讀大賽心得體會05-14
教師閱讀心得體會【通用15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