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1
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很慶幸能有機會參與此次的科學領域基地活動,通過昨天的第一次活動,已使我收獲頗豐、受益匪淺。更加讓我對組織方安排的后期活動充滿期待。
在第一次的基地活動中,南開區居華里幼兒園的董園長為大家做了精彩的講座。講座中闡述、講解了科學的基本概念,讓教師們對看似最平常的字眼又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讓教師在實施相應的科學教育活動前,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方向,幫助教師避免了科學活動設計與科學董老師通過講實例故事和視頻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教育方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董老師所提倡的班干部輪換制。培養班干部,集體制定班規,一段時間后,現任班干部光榮退休,再利用退休班干部來培養其他新的干部。讓班里的每位同學都輪流當小班干部。
通過培訓,讓我收獲頗多,以后我也會把自己所學到的經驗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
昨天有幸參與到《有效教學與有效教師》講座,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在信息社會的今天,知識的傳播速度不能用知識大爆炸來形容了,已經到了數字化時代。作為一名教師怎樣使自己有為,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所謂有效教學,老師是這樣解釋的: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標志,其落實有賴于教師有所作為。所謂“教師有為”,就是指教師不斷以有效教學為一種價值追求,并為此進行專業的研究,在研究中實現專業的發展,在專業的發展中實現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提升。
怎樣做到教師有為?就是要不斷的自我保鮮,不管年齡多大,都要加強學習,正如李明新校長所說的那樣,教師再也不能一勞永逸地消費在師范院校所學習的知識,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修養。其一,要從培養聽、說、讀、寫、算、唱、演等能力練起。課程改革必須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專業基本功的`培養。其二,要提高理論認識水平。他認為,教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專業涉及的理論很廣泛,應該時刻關注每一個時代先進的教育思想與理念。只有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素養,再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才能較好地把握教學改革的時代脈搏,不至于跟“風”跑。“治學不為媚時語,獨尋真知啟后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沒有理論功底,就沒有實踐的“底氣”。
只有具備這種底氣,我們才能挺直腰桿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滿懷信心的進行教學實驗,才會產生獨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
我雖不才,但也努力朝著這方面努力,如在今年自己任教的科學中,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上級給這門學科規定了教學時間,這就說明用這樣的的教學時間就能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自己大膽地進行實驗,不增加課時,不留作業,還要讓學生學好知識。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我從兩個方面入手,認真備課,用教學內容的魅力吸引學生,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目前有一部分同學基本達到這一要求。其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厭學的學生產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主動自覺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2
今年9月,我有幸聆聽了湖北師范學院王文教授主講的《教師的“五心”修煉》,他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形象的例證,令人茅塞頓開。王教授的講解一次次博得全體教師的熱烈掌聲,按照王教授的講解,教師應該具有:給予快樂、拔出痛苦的慈悲心;師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平等心;生活簡單、心地單純的清凈心;體驗平凡、體驗快樂的歡喜心;覺而不迷、體察真諦的智慧心。這“五心”從師德的根本出發,涵蓋了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生活觀、價值觀,從教師的內心修煉到處理職業關系(特別是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從教師的職業操守到業務素質,作了綱要性的闡述。《教師的“五心”修煉》本可以是部巨著,也是我一生讀不完的著作,更是我今后工作中追求的目標,它為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優秀教師的成長過程就是修煉神性、克服普通人心靈缺陷的過程”,“教師的專業發展過程就是一個心靈歷練的過程”,普通人都有愛,但普通人的愛是有條件的愛,是小愛,普通人也有“憐”,但普通人的“憐”常常與優越感連在一起,即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悲之心與愛恨心相反,它是教育的大巧: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大巧,“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有了熱愛學生的一顆心,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就會主動地去探索最能讓學生方便理解的方法,尋求開啟學生智慧的金鑰匙。付出愛是快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拔出別人的痛苦也是快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用王文教授的話來說,慈悲是教育的大巧。教師是一個最需要慈悲心而又很容易耗損慈悲心的職業。碰到后進生,特別是“雙差生”,我們就很容易降低慈悲之感。過去我們都為那些后進生傷透腦筋,有的甚至在分班時把他們當“皮球”踢,而不像汪金權老師那樣,去挖掘潛力,獨出心裁地因材施教,讓不會考試的學生能夠成人成才。早在幾千年前,孔子就能夠因材施教,今天舊事重提,說明這在我們身上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做法慈悲心既利于自己也利于他人,這就告訴我們,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愛學生就是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從我做起,努力克服,讓慈悲之心在“師德”之上閃耀光芒!
慈悲之心與“平等心”是息息相通的。面對全班學生,我們就要像太陽,普照大地,不偏不倚;我們要像雨露,普降萬物,不多不少;我們要像大地,胸懷寬廣,不肥不瘦。學生是我們的上帝,也是我們職業賴以生存的根本。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生命是平等的、生命是嚴肅的、生命也是最神圣的,學生和老師也是平等的關系,學生與學生之間更是一種平等的關系,如果我們偏袒或歧視一個學生,就是對生命的不尊重。不尊重生命,還有什么生存價值可言?
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種種思潮、光怪陸離的現象令人目不暇接,這要求我們老師保持一顆清凈心,把這紛擾世間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在物欲橫流的時代,讓我們擁有一份純真;在寂寞紛擾的世界,讓我們擁有一份安靜。讓生活低調而不低級,樸素而不零亂,有目的、有靈性、保證有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斷充實自己,對環境保持真實的生活,少用心計。簡單單純的生活。簡單單純的生活并不是說不思進取的生活,而是要永遠強化事業心,淡泊名利心,有超越功利的理想和興趣,即使在忙碌中也保持一種愉悅的心情。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隨緣而不攀緣,積極進取,去體驗工作的樂趣。
體驗工作的樂趣,這需要我們有一顆歡喜心。它要求我們善于體驗平凡工作和生活的樂趣,樹立正知、正見。歡喜心決定了我們的工作情緒和專業發展高度。如果我們一走進校園就頭痛、一走進教室就害怕、一拿起筆來備課就心煩,這樣對待工作哪有樂趣而言呢?教師的工作是瑣碎的,如果我們還整天抱怨,將這樣的情緒帶到工作中,還能把工作干好嗎?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平凡是通向偉大的必由之路。汪金權老師在蘄春四中,以他平凡的工作,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一個個平凡的事例,鋪成了他偉大的執教之路!我們要求學生對學習要有興趣,有興趣就有原動力。那么,我們老師應該對我們的工作有興趣,我想,這個興趣所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是無窮的!有了前面所說的“四心”還不夠,要成就一番事業,還需要我們老師具有一顆智慧心。
智慧心就是覺悟心,覺悟到宇宙的真相,覺悟到工作的成敗得失,不被假象所迷惑。它要求我在平時工作中努力學習、銳意創新、教學相長、樂此不疲。新“舊貌變新顏”不是靠表面粉飾所能達到的,必須用教師的智慧融入到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有建設性地工作,追求最好的做法,達到最好的效果!
今天早晨來到學校,接到領導的電話,第三節課要去三小聽課,這時在忙亂中通知完本組成員,在自己上了二節課后,第二節一下就和一個組的同仁們一起赴康巴什三小聽課,還是有一點點的晚了,去了課已經開始了,我們悄悄的進入后,坐下來聽課了。
這個老師代的`也是五年級的課程,正好我也是,去了后,發現原來就聽過這位老師的課,那節課講的真好,今天有幸再次聆聽。真的很高興。
這個老師先是通過游戲引入,游戲是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青蛙兩張嘴———,讓學生順著往下說,最后讓學生用一個符號或者一個字母來表示說一說,然后引出課題《用字母表示數》,接下讓學生自學課本,來學習本節課的知識。雖然自己還沒有教學這節課了,聽完后讓自己的教學也有了一定的感觸,先說一說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聽了這位老師的課,讓那個我恍然大悟,我們不能小看孩子的能力,有些時候孩子想的可比你全面,這位老師對課本的把握和利用和到位,一節課基本上都是由自己探究和自學課本來完成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慢慢去培養孩子的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孩子們不知學會了知識,而且是學會了能力,真正得到鍛煉。
自己的一些體會和想法:雖然教師進行了精心的備課,可是學生就是不能明白你的思路,看似簡單的一節課,最后上下來后發現學生不明白,不能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使得一節課的效果沒有達到。這時想起今天組內評課的時候,一個老師說:“在上次聽這位老師的課,那節課講的真好,現在再一次聽,發現老師的進步不是很大,而在這幾天我們組內進行的聽課中發現老師們的進步很大”,是的,“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只有我們認真備課,打磨課堂,多聽課,多學習,有朝一日我們每一個人的課都會向課靠近的。加油!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3
人的個性是千姿百態,所以教師的教育風格應是異彩紛呈,可以豪放,揮灑自如;可以嚴謹,一絲不茍;可以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可以機智,妙語連珠;可以善誘,絲絲入扣;可以善啟,親切和藹,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大膽直率,新想法不斷產生,新火花不斷閃爍;學生個性才可以得到充分張揚,才有利于培養創造性人才。短短的學習,使我深切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教育素養,更要有不斷學習、多思多想的意識,這才是改變自己、提高自己的關鍵。
通過這次聽其他老師的課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臺是我們的舞臺,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于自己的路。同時,使我在深受啟發的同時,也有新反思,深感當前教學任務的艱巨。在新的課改理念下,如何使教育教學工作煥發出新的光彩,是我們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后的教學中,針對自己的教學的薄弱環節,以名師為榜樣,研究她們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思想,為己所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努力提升我的教學的品位。
前幾天我有幸參加了蘇州吳江市震澤中學的聽課學習活動。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我感觸很深,瘦弱頗多。用一句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最能概括我的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方法比知識更加重要,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思維方法是否合理、正確,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應當抓住機會,明白學生學習,將“漁”的潛力教給學生,使學生不但能夠學會,而且能使學生“會學”,讓學生了解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發展思維,構成潛力,能獨立解決問題。這種“漁”的方法我覺得也適用于其他學科。
第一位劉朱剛上的詩歌鑒賞這以復習鑒賞課中,方法的教授體現得尤為突出。劉朱剛老師在上課的開始用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的知識,這樣就到達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當學生應對學案中提出的問題時,劉朱剛老師又滲透著詩歌鑒賞的方法性,滲透著方法性教學。
第二位老師是顧老師的課,她的課思路很清晰,環節流暢,她講的是《始得西山宴游記》第二課時。劉老師抓住重點“始得”并貫穿全文,重點突出,層次分明。可見劉老師的課扎實有效,注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她上課也比較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學習!
這兩位老師的課將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得十分突出,自我扮演著主導主角,她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極積主動地學習,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聽了她們的課后,我深刻地反思自我的教學過程,感慨萬千,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自我雖然也認真投入,但跟她們比,實在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我沒有到達必須的高度,很多教學環節設置沒有深度,在點撥功夫上還有所欠缺,尤其是課堂評價語言,我更是單調,沒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致使語文教學成績沒能到達預想的效果。聽了她們的課,我學到了很多,今后自我必須將所學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自我的教學中去,盡快地提高自我的教學潛力,不辜負領導和學生的期望。
這次聽課活動雖然是短暫的,但是我們的課堂改革以及課程改革是長久,我會將這次學習活動積累的經驗,應用于以后自己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去,努力去做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4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
今天我參加xx區“班主任培訓”,有幸聆聽了x老師講座,她在講座開頭就提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問題。她在講座中講了錢學森先生的故事。錢學森先生是航天之父,雖然去世了,但是我們從他的成長經歷中可以有所收獲。錢學森在少年時代是個貪玩、淘氣的孩子,他的父母就給他找了一個勘探學者,讓他去挖石頭,找石頭,他對地質學產生了興趣;后來又讓他跟一個生物學者學習,他對生物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他的父母對孩子的培養中,我們不難看出培養孩子,首先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這就需要我們要有一個偉大的父母,有一個偉大的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孩子的.慧眼。要在孩子的培養上,要看孩子長大后需要什么,要有他的興趣來決定。x老師說:“一個孩子沒有興趣,長大后肯定很平庸”。錢學森雖然沒有成為地質學家、生物學家,但是他的成功就是興趣給他帶來的,是興趣是他走向了成功。
看看我們今天的教育,家長、社會、學校只培訓的是社會認同的學生,高學歷的學生。因為有了高學歷,才有好的職業,沒有高學歷,就沒有好的幸福人生。
在教育發展的今天,作為父母、作為一個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值得我們深思,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怎樣打破人們認同的這種教育方式,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教育規律,必須有一套教育藝術,要不斷的用自己的慧眼去關注學生、發現學生,學著看穿他們的心靈,用心靈,用眼神來傳遞彼此心里的話。并且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因為所有的人沒有高低之分,都是平等的。我們要教育學生“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要了解學生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學什么。
通過聽x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思想上有很大的觸動。作為父母、作為教師,要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外力的強迫永遠教導不出人才,一個人想學好一方面的知識,絕對都是內因起著主導的作用。正如愛因斯坦的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同時還要么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授人以魚”還是“還是授人以漁”?讓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會讓孩子受益終生,因此,在教學中,我要避免單純知識性的教學,還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孩子具備自學的好習慣。
x老師的講座讓我感受到了為人師表的重要,真正領悟到了為人師應該具備的心懷和情操,更加感受到自己離一個優秀班主任之間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大量的閱讀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書籍,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積累更多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技能。只有不斷的吸取營養,只有不斷的讓自己進步,及時的進行“充電”,才能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掌握更多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將教育教學工作做好。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5
x月_日下午,在_中學,我有幸和_x基地的學員們一起聆聽了_老師的講座,從初見的激動,到學習的專注,再到之后的思考,我有了很多感觸和體會。_老師先和我們分享了她的教育心得,告訴我們精神的力量最偉大,從國家的強大、民族的志氣,談到對未來的憧憬,作為教師重任在肩,責無旁貸。然后又指出教育要“立民族精神的根,樹愛國主義的魂”,作為語文教師,更要“教天地人事,育生命自覺”,因為語文是直接指向人的思維、情感、氣質的,從教學生“聽說讀寫、語修邏文”到教學生“求真的態度”,再到“滌灌生命之魂”,我們要有真追求,高追求,不能“育分不育人,求學不讀書”。
從_老師身上,我感受到了:
1、要清醒地認識自我,要明確自己的定位,要明白自己的'追求,這樣才能在之后的道路上從容不迫,堅韌前行。從事教育從來都不是為了名利,育人是國家大計,來不得猶豫徘徊,方向清晰才能持之以恒
2、要踏實打磨。_老師講述了她在備《七根火柴》這一課時的反復修改,作為教師就要嚴謹治學,這應該成為我們不斷前進的內驅動力。
3、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當今社會紛繁復雜,但作為教師應該有自己的底線,不能因此就模糊了自己的內心。就像x老師說的,作為教師,自己要有定力,不能隨風一吹自己就沒了。我們的教育應該讓孩子跟語言文字有骨肉親情,樹立正確的道德情操價值觀。“只有對學生真心一片,才能與學生心心相印。”作為教師,應該放低姿態,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明白他們的渴望和需要,尊重每個人的與眾不同,挖掘他們的潛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_老師很謙虛,更愿意大家稱呼她“老師”,她更愿意說自己是“草根老師”,她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說”和“做”的距離,而她自己卻用自己的教育生涯和對待教育的態度在拉近著“說”和“做”的距離。“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是_老師的名言。早已名滿天下的_老師都以這樣的話來鞭策自己,更何況我們普通教師。她以這樣的信念要求自己,其實更是對我們普通教師的鞭策和勉勵。除了教好書,更重要的是育好人。也讓我們在教育生涯中,不斷拉近“說”和“做”的距離。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6
11月27日有幸聆聽了北京大學的魏戈博士為我們帶來的《教師專業發展與學校文化發展變革》的專題講座。在兩個小時的交流與互動中,年輕又博學的魏博士讓我學到了很多關于教師專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知識,讓我受益匪淺。
在交流中,魏博士提到成熟專業的六條標準是:1.一個正式的全日制職業;2.專業組織和倫理法規;3.專業知識和規范的教育;4.具有社會利益和經濟效益;5.社區或國家支持與認可;6.高度自治。雖然作為教師這個專業從國家層面來講我們還有諸多方面還未走向成熟,但是教師這個職業正在慢慢受到國家的重視,這是值得我們欣慰的。魏博士指出要想在專業學習方面有很好的提升,就要以“反思”“自主”“合作”“開放”的精神好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讓我比較感興趣的是魏博士關于教師學習共同體的闡述,他用了六個案例向我們說明什么樣的團隊學習才是高效的。其中有一個案例是講一位語文教師再講一篇課文的時候三次備課的過程。第一次根據教材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實施教學;第二次從網絡或書籍搜集相關課例再實施教學;第三次通過專家指導學習后再實施教學。三次教學從“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家引領”逐步將自己的教學優化,讓學生有了更好的.發展。從這三個層面讓我深深的感受到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對自身專業發展的優越性。當然也希望學校能夠經常邀請專家參與到我們的教學研究的團隊中,引領我們,指導我們。
通過一天緊張而又充實的學習和探討,讓我進一步明晰了如何找到自主成長的路徑,并深刻體會到: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積累的經驗和認識,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基石。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改善教學行為,加強自我反思,促進專業提升!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7
3月8日上午,在五樓會議室聆聽了江蘇省特級教師教育專家,李鳳遐老師帶來的精神大餐。李老師對人生與工作的看法в哪與智慧的工作藝術,使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現總結一下自己粗淺的認識。
李鳳遐老師的報告始終貫穿一個字“愛”,愛自己,愛教育事業,愛學生。
大愛之愛自己:李鳳遐老師六十多歲了,但走上講臺的她,衣著大方得體,精神抖擻,意氣風發,聲音鏗鏘有力,富有激情。這我想正是得力于她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體魄,這也正是我們能夠努力工作的基礎。其二,愛自己的家人,使家庭和睦,我認為這是李老的大智慧之一,如果一個人連自己親人都不愛,你能相信他會去愛他人嗎?通過自己對家人的愛,教育學生愛自己的家人,尊老愛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
大愛之愛教育事業:李老師剛畢業時放棄從政的機會,走上社會上最被歧視的教師行業,這是很多人所做不到的。她從教三十二年,干了三十一年班主任,足見她對教育的愛之深。正是他對教育的大愛,才激發了她對教育的`深刻認識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需要大智慧,教育需要我們百分之百的投入,教育需要我們的熱情和激情,這一切的一切的前提是要愛教育事業。
大愛之愛學生:其一,教師愛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為他們著想對他們負責讓他們樂意接受,要善于放大學生的閃光點一步步地去挖掘他們的潛力讓他們一點一滴的進步。其二,愛在細微之處,在每一次大考的試卷上送給每位同學一句體己的話,每一句體己的話都能抓住孩子的心靈,讓他震憾,使他受到感染。接到一個班后,她會對每個學生做細致的的調查分析,根據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愛好,揣摩施教良方,用心良苦換來學生的尊敬信任和理解。其三,愛一定要有智慧。只要教師有智慧,就能使貧瘠的土地變成肥沃的土地,使差生變成優生,這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實踐。
李鳳遐老師的諄諄教誨讓我們真正明白了愛才是教育的源泉,教師只有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會對自己的教育對象充滿信心和愛心,才會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正是“選我所愛,愛我所選”。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8
今天我有幸能聽到江蘇省優秀特級教師――李鳳遐老師的講座,真的有一種相遇恨晚的感覺。從教了33年當了32年的班主任,她始終如一,與學生打成一片。從學生對她的稱呼中,我能感受到她真正成為了學生的良師益友,從鳳姐(李姐)到鳳媽再到李奶奶,我能體會到學生這樣對她的稱呼可見她在學生心目當中的地位。
在這次講座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爽朗的笑容和她那充滿著激情的情懷,給人一種很想親近的感覺,很有感染力,我也可以想象的到她講課肯定很受學生的歡迎,一點也不像60多歲的人。從她的講座中,我知道她作為老師、作為班主任是如何的始終如一日的`默默地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她放棄了從政的機會而始終都和學生在一起,而且在教師的工作崗位上、作為班主任是多么地出色。她的工作藝術,作為班主任的藝術、她的大智慧深深地震撼了我,我暗暗下定決心,在工作中我決定戒驕戒躁,向她學習,多去學習和體會她的工作方式、工作方法。她把班主任這一崗位、教師這一職業做得如此極致,真羨慕她的學生們在人生的啟航途中能有這樣的智慧大師的指點。
這次講座培訓所給予我的遠不止這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9
寒假后開學前一天,用了一個上午的時間聆聽了徐州一中的歷史特級教師―李鳳遐的講座。聽完后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或者可以說是震撼!李老師經典的話太多太多,無法一一列舉,只就印象最深的一句話談談自己的感受。
李老師說:“走近學生的教師是合格的教師,走進學生的教師是優秀的'教師。”“近”和“進”音同意不同,成就的結果也不同。我只能算走近學生而已,還沒有走進學生。走進學生就必須給孩子平等的愛,尊重的愛,理解的愛,寬容的愛,信任的愛和自律的愛,要讓學生時時感受到被人關注,被人欣賞,體會到溫暖和幸福。
聽到這句話,覺得自己很慚愧。我教了9年學,當了4年的班主任,學生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主要部分,與學生談心,督促學生按時完成作業,遵守紀律……自認為與學生建立了很好的感情,很認真、很負責,但現在看來,就憑這些是遠遠不行的,或許這就是教育家與教書匠的差別吧。如今,李鳳遐老師就給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她用科學的管理,智慧的班級活動,用愛啟迪學生,使得班級活動那樣的有教育意義,那樣的使人記憶猶新。聽報告就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的渺小,又像一條鞭子,催我們奮進!
是呀,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會因為喜歡一位老師而喜歡一門功課,同樣,也可能因討厭一位老師而討厭學習。一個被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育效果總是超出一般教師。對于班主任而言,這一點更加重要。
【教師聆聽講座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聆聽講座心得體會03-22
幼師聆聽講座心得體會05-12
聆聽張四保主任講座心得體會04-10
教師講座心得體會03-09
教師的講座的心得體會10-18
教師聽講座的心得體會03-10
教師講座的心得體會范文06-06
教師培訓講座心得體會04-17
教師講座心得體會15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