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有利于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1
20xx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學校領導的組織帶領下,我們一行30多人有幸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加了“名師之路”之“西安國際兒童閱讀教育論壇”全國小學語文研討會。會上,專家們科學、巧妙且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簡單、務實、高效的教學活動,切適、有效的課堂激勵評價,深厚的教學素養自然地展示于課堂,使所有在場教師享受其中,受益匪淺。三天的“名師之路”小學語文老師課堂教學觀摩會是短暫的,而留給我們的思索卻很深很長。本次教研活動主要由活躍在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的知名教師群體,他們作為展示教師,負責展示課,以供聽課教師觀摩學習。而我們也從這些大師的課堂上看到了課改的又一次華麗轉身,看到了語文“洗盡鉛華見本色”的自然美,生態美。
根據此次的西安觀摩之行所取得的收獲,用來改進自身教學現狀是非常及時可行得,對于教學多年的我而言現在的教學應該是朝如何掌握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增強個人執教能力這個方向去實踐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經”,收獲是豐碩的,對于培訓的步驟和內容也正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所或缺的,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于本次觀摩后的感受體會:
1.成長方向:愛學生和愛讀書一樣重要
在新課標下語文教師該如何成長這個疑惑聽了陳延軍老師
的講座,給了我撥云見日的感覺,為我打開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學生為榮的老師是最幸福的,教師是教學中的客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薛老師在講座《閱讀教學內容的研制策略》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對學生慧根、德性的雙重戕害,他的慷慨言辭告訴我們要在浩瀚無垠的書海中,在良莠不齊的書城里,去選擇那些適合兒童,為兒童所需要、所喜愛的書籍。
2、有效朗讀:自然、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想象。”因此,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愛讀書,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可是在當今教學中,我看到部分語文課上關于課文內容的講解要大大多于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課文教師講過了,學生聽過了,書上的內容弄懂了,生字、生詞解決了,課也就算上完了。這樣一課課地講下去,學生獲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說的某一方面內容的“知識”,語言文字的訓練被放到次要位置。葉圣陶先生對朗讀這樣描述:“我們默讀時,僅僅調動了心和眼,而朗讀時則是心、眼、口、耳全部調動起來了,對于文章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就會有成倍的收獲。”語文教學中講解是對文本的解剖,而朗讀是活的,是賦予作品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說:“朗讀法是語文教學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怎樣的朗讀才最有效?這是我們年輕教師常常困惑的
問題,而吳琳教研員的課《獾的禮物》讓我在這位知性的女教師身上看到的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在駕馭課堂的那份運用自如。在趙志祥老師的古詩文閱讀課《笠翁對韻》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滲透文本的朗讀,這也符合本次課改對朗讀評價的要求,即:“朗讀要提倡自然,要以對內容的理解把握為基礎,摒棄嬌柔做作的腔調。”不能一味的口頭強調“有感情的朗讀”,否則將無法正確的體現文本的特點和文本的個性。而且我們教學中也常常發現學生在朗讀時“朗讀腔”“表演腔”太濃,而這樣的朗讀恰恰是對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聽了他們的示范課讓我感覺最深的地方就是:原來自然地朗讀就應該像說話一樣,用恰當的語
3.語文課堂:簡單、平實、扎實
聆聽了幾位大師的課,正可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飾。”尤其是蔣軍晶老師的《文成公主進藏》,環節設計非常簡單,教學伊始蔣老師從幾個關鍵的地名詞入手引導:“文成公主進藏的路線”即課文的主要內容。該環節設計起到了簡單扎實得鋪墊作用,再讓學生帶問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引導感悟理解“文成公主進藏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環節設計雖簡約但扎實,在輕松自然教學環境中扎實有效地訓練好學生的語言,同時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語文品質。他們的課堂中的語文教學,已走向平實與質樸,扎實和簡單。
教師是一堂課的組織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為圓心,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為半徑“畫”好一節課。這就要求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了,而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啟發者、合作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是課堂教學中的“中間著”,教師只需要把教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交流,自讀自悟。專家的教學課堂告訴我們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傳遞,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展示自己,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總之,這次的觀摩會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想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既是時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時代,因為他們的教學藝術著眼的是學生生命的發展。
這次西安觀摩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2
xx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學校領導的組織帶領下,我們一行30多人有幸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加了“名師之路”之“西安國際兒童閱讀教育論壇”全國小學語文研討會。會上,專家們科學、巧妙且富有創意的教學設計,簡單、務實、高效的教學活動,切適、有效的課堂激勵評價,深厚的教學素養自然地展示于課堂,使所有在場教師享受其中,受益匪淺。三天的“名師之路”小學語文老師課堂教學觀摩會是短暫的,而留給我們的思索卻很深很長。本次教研活動主要由活躍在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的知名教師群體,他們作為展示教師,負責展示課,以供聽課教師觀摩學習。而我們也從這些大師的課堂上看到了課改的又一次華麗轉身,看到了語文“洗盡鉛華見本色”的自然美,生態美。
根據此次的西安觀摩之行所取得的收獲,用來改進自身教學現狀是非常及時可行得,對于教學多年的我而言現在的教學應該是朝如何掌握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教學策略,從而增強個人執教能力這個方向去實踐努力。此次去西安“取經”,收獲是豐碩的,對于培訓的步驟和內容也正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所或缺的,下面我就來談談我對于本次觀摩后的感受體會:
1.成長方向:愛學生和愛讀書一樣重要
在新課標下語文教師該如何成長這個疑惑聽了陳延軍老師
的講座,給了我撥云見日的感覺,為我打開了一扇探索的窗。使我明白了,以學生為榮的老師是最幸福的,教師是教學中的客體,把課堂還給學生。薛老師在講座《閱讀教學內容的研制策略》中指出通背教材是對學生慧根、德性的雙重戕害,他的慷慨言辭告訴我們要在浩瀚無垠的書海中,在良莠不齊的書城里,去選擇那些適合兒童,為兒童所需要、所喜愛的書籍。
2、有效朗讀:自然、個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激發想象。”因此,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愛讀書,是我們語文老師的責任。可是在當今教學中,我看到部分語文課上關于課文內容的講解要大大多于對課文的語言文字的感知。一篇課文教師講過了,學生聽過了,書上的內容弄懂了,生字、生詞解決了,課也就算上完了。這樣一課課地講下去,學生獲得的主要是一篇文章中所述說的某一方面內容的“知識”,語言文字的訓練被放到次要位置。葉圣陶先生對朗讀這樣描述:“我們默讀時,僅僅調動了心和眼,而朗讀時則是心、眼、口、耳全部調動起來了,對于文章的思想內容,藝術特色就會有成倍的收獲。”語文教學中講解是對文本的解剖,而
朗讀是活的,是賦予作品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所以也有人說:“朗讀法是語文教學的安身立命之法。”
可是怎樣的朗讀才最有效?這是我們年輕教師常常困惑的
問題,而吳琳教研員的課《獾的禮物》讓我在這位知性的女教師身上看到的是一個成功的教育者在駕馭課堂的那份運用自如。在趙志祥老師的古詩文閱讀課《笠翁對韻》中找到了答案,那就是自然的滲透文本的朗讀,這也符合本次課改對朗讀評價的要求,即:“朗讀要提倡自然,要以對內容的理解把握為基礎,摒棄嬌柔做作的腔調。”不能一味的口頭強調“有感情的朗讀”,否則將無法正確的體現文本的特點和文本的個性。而且我們教學中也常常發現學生在朗讀時“朗讀腔”“表演腔”太濃,而這樣的朗讀恰恰是對文本情感理解的不到位。聽了他們的示范課讓我感覺最深的地方就是:原來自然地朗讀就應該像說話一樣,用恰當的語
3.語文課堂:簡單、平實、扎實
聆聽了幾位大師的課,正可謂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出雕
飾。”尤其是蔣軍晶老師的《文成公主進藏》,環節設計非常簡單,教學伊始蔣老師從幾個關鍵的地名詞入手引導:“文成公主進藏的路線”即課文的主要內容。該環節設計起到了簡單扎實得鋪墊作用,再讓學生帶問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引導感悟理解“文成公主進藏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環節設計雖簡約但扎實,在輕松自然教學環境中扎實有效地訓練好學生的`語言,同時又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語文品質。他們的課堂中的語文教學,已走向平實與質樸,扎實和簡單。
教師是一堂課的組織者,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必須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為圓心,以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維為半徑“畫”好一節課。這就要求教師不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者的角色了,而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啟發者、合作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是課堂教學中的“中間著”,教師只需要把教材介紹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交流,自讀自悟。專家的教學課堂告訴我們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傳遞,更多的是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因此,我們要給孩子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孩子在學習中學會展示自己,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總之,這次的觀摩會深深的觸動了我,我想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既是時代使然,更可以超越時代,因為他們的教學藝術著眼的是學生生命的發展。名師們魅力的課堂,是生命的課堂,這是我要畢生的精力去追隨的??
這次西安觀摩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名師成長之路講座心得】相關文章:
名師之路學習心得03-08
關于名師講座心得03-27
名師之路心得體會05-01
名師之路培訓心得體會11-09
名師講座心得體會11-19
名師講座心得體會06-10
關于名師講座心得體會06-05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09-09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經典】11-08
名師講座培訓心得體會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