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動心得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科普活動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科普活動心得1
地震災害是世界上造成人們經濟損失最嚴重和人員傷亡最多的自然災害之一。我們要加強對地震科普知識的學習,正確地掌握避震和自救、互救的方法。
我們要聽地震預告,學會看地震發生前的預兆,比如:動物們的異常驚飛、逃竄、狂叫等,也可以預防災害的發生,以防在先及早報告、撤離。
當地震發生時,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室內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幸存的相對安全地點。特別是在樓房內的人,選擇廚房、衛生間等空間小的地方,還有不易倒塌的空間、墻角、桌子、床下等堅固家具空間的地方都可以避震。及時得用坐墊等保護好頭部,不要盲目跳樓,使用電梯等。我們一定用科學的方法來保護好自己和家園,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
今天是學校防震演習的日子,全體師生都參加了。具體的情況老師已經一遍又一遍地交代了我們每個同學。“地震來了”廣播中傳來老師急促的喊聲。我們迅速將書包頂在頭上“嗖”地往外竄,每個同學都不想落后,發瘋似的往操場上跑去,老師則在一旁有條不紊地維持秩序和疏散學生們。全校師生在規定的時間全部撤離,我們一定要學會自救。
我們還要多看防震減災的書籍。把防震減災的知識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讓這些知識一傳十、十傳百,讓每個人都知道在地震來到時,人人都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減少地震給我們帶來的災害。讓這些知識伴隨我們每一個人,讓我們每個人都有防震意識。
我們是祖國的建設者、保衛者,讓我們快快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防震減災,人人有責”讓我們共同祝愿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
地震,洪水,火災等災害,是人類最難應付的,就是因為這種種災害,讓無辜的一個個人喪命。我觀看了這個主題板塊以后,就明白了怎么應付這些自然災害了。這個主題有很板塊,如:被壓在廢墟下怎么辦,洪水來了怎么辦,在戶外遇到地震怎么辦和遇到火災怎么辦等。我看了之后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明白了即使在情況十萬火急的時刻也要保持冷靜,并且知道了要掌握科學的自救方法,不能急躁,這樣只會自己害了自己。
我認為我們大家應該多認識一些自然或人為造成的災害的克服辦法,其實,地震,洪水,火災之類的災害并不可怕,只是大家沒有留心在意書上,電視上,報紙上等等的地方的災害逃生方法和自救方法等,造成了不應該有的慘禍。大家應該多點留心身邊的災害逃生方法和自救方法,讓自己能逃脫災害的束縛。
總之,大家應該多多了解各種災害的逃生方法和自救方法,而且,災害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防備和應急的方法,只要大家懂得了方法,就可以讓災害忘至九霄云外去。
科普活動心得2
在那里,我學到的科學知識還真不少。首先,我懂得了地球的構造:地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地殼是固體外殼,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它的平均厚度約33千米,在它以下2900米的深度范圍被稱為地幔,地幔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被稱為地核。當我了解了地球的構造后,心想:啊!原來地球有這么大呀!這時,我的心中立刻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么會發生地震?當我看見下一段文字的時候,我心中的疑云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原來,地球內部物質不停地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于巖層的巨大力量,當這股力量累積到巖層承受不了的時候,巖層便會發生急劇的破裂、錯動,產生強烈振動,這就是地震。
其次,我又明白了地震的發生和種類。地震分為兩大類:天然和人工,天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構造地震約占全世界地震總量90%以上;火山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總量7%左右;陷落地震次數很少,接著,我知道了什么是震級、烈度,震級是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次就只有一個,根據地震釋放的能量來劃分,用“級”表示;烈度指地震破壞的程度,用“度”來表示。
最后,我又懂得了人類要如何預防地震,減少災難,為了防震減災,我們人類在樓房里“造”上了抗震元素,就連中國古代都懂得如何抗震:如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筑的巔峰之作:應縣木塔,我想:要是我們住在像應縣木塔那樣結構的水泥樓房里該多好呀!原來該木塔經歷過大震30余次,甚至被軍閥用炮轟過還依舊巍然屹立著,假如你室外,可地震突然暴發,那你要馬上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要避開人多的地方,高大的建筑物如樓房、水塔等,高聳支撐物或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桿等。
參觀了“防震減災”科普展覽,讓我懂得了許多有關于地震和防震的知識,我真希望下次還能再參觀這樣的科普展覽。
地震,洪水,火災等災害,是人類最難應付的,就是因為這種種災害,讓無辜的一個個人喪命。我觀看了這個主題板塊以后,就明白了怎么應付這些自然災害了。這個主題有很板塊,如:被壓在廢墟下怎么辦,洪水來了怎么辦,在戶外遇到地震怎么辦和遇到火災怎么辦等。我看了之后知道了很多的知識,明白了即使在情況十萬火急的時刻也要保持冷靜,并且知道了要掌握科學的自救方法,不能急躁,這樣只會自己害了自己。
我認為我們大家應該多認識一些自然或人為造成的災害的克服辦法,其實,地震,洪水,火災之類的災害并不可怕,只是大家沒有留心在意書上,電視上,報紙上等等的地方的災害逃生方法和自救方法等,造成了不應該有的慘禍。大家應該多點留心身邊的災害逃生方法和自救方法,讓自己能逃脫災害的束縛。
總之,大家應該多多了解各種災害的逃生方法和自救方法,而且,災害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防備和應急的方法,只要大家懂得了方法,就可以讓災害忘至九霄云外去。
科普活動心得3
20xx年10月18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活動來到二師鐵門關市。5位長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全國知名專家、教授利用5天時間深入師市5所學校,為近20xx名青少年及科技輔導員作科普專題報告。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常務副主席李曉亮、兵團科協副主席王紅德、師總農藝師祁建榮等出席活動啟動儀式。
由中國科協、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主辦,兵團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師科協、師教育局承辦的“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希望行”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向師市未成年人普及現代科學技術的前沿知識,激發未成年人對科學的關注和興趣,滿足未成年人對現代科學技術的了解欲望,激勵未成年人為國家振興、人類進步、攀登科學新高峰而奮斗的精神。活動采取“大手拉小手”的形式,讓科學家伸出“大手”,拉起青少年的“小手”,喚起青少年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熱情,啟發探索科學的奧秘,引領他們走進科學的殿堂。活動邀請到5位長期致力于青少年科普教育的全國知名專家、教授在師市5所中小學校開展巡回科普報告會,內容涉及航空航天、科學技術與生活、青少年健康等。
10月18日上午是空軍大校焦國力的講座——《我國戰斗機的秘密》 。焦國力大校在這次報告中講了我軍現役的各式飛機,并且還有訓練的珍貴視頻及各飛機的照片,讓在場的學生和老師目睹了我軍戰機的風采,極大的鼓舞了學生今后投身國防事業的熱情。下午是楊
晶教授演講的《走進大漠深處》 。她演講的內容有四部分,分別是:神奇的沙漠、沙漠獻給人類的禮物、狂野的沙漠、沙漠是怎么形成的,通過這四部分的演講使我了解了沙漠的基本知識,她通過講解自己的`科研經歷,為在座的老師和學生揭開了沙漠的神秘面紗。
10月19日上午是由原武裝部隊裝備研究所工程師陳曉東帶來的《機器人上戰場》 。分別講了機器人的起源、軍用機器人。讓我記憶猶新的是他講到:“給我一班的高中生和四個軍用機器人,我可以搞掉一個連,甚至一個團。”下午是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楊汝榮教授講述關于科學考察的相關知識。他也講述了自己的每一次的科學實地考察經歷,是我深深的了解了科學道路上的艱辛和快樂。
科普活動心得4
一直以來,我校以“為每一位孩子構建科學探究的樂園”為科普工作宗旨,全方位、系統地為孩子們創造享受科學教育的平臺,狠抓科普教育。目前,科普教 育參與的廣泛性、內容的層次性、形式的多樣性、時間的持續性,都已成為我校在實踐中形成的科普特色。總的來說,近幾年我校的科普工作設計了三個層面 的活動,在每一個層面的活動中又設計了不同內容和項目,以便讓每一位孩子在不同層面都得到有效地發展。
第一層面 普及型科學活動
該層面的活動遵循了“人人有機會、人人都平等、人人能發展”的原則,將科學教育“面向每一個孩子”。
1、打造迷人的科學課堂。 在常規科學課堂中,通過對教材的大膽創新和精心的材料準備,引領孩子們在課堂以課堂為主渠道進行科學探究,上好每一堂課,形成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 讓孩子們喜歡科學。我校科學教師隊伍中有省名師培養對象 2 名,市學科帶頭人 2 人,市教壇新秀 1 人,他們業務能力強、素質好、熱心科普教育事業,在他 們的帶領下,我校的科學教學扎實而富有活力,孩子們置身于濃濃的科學學習環境之中,隨處感受科學教育的魅力。
2、開展各種科普活動。 (1)科學實踐活動:在興趣小組活動時間和平時的雙休日,學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科學考察、調查、參觀等活動,科技指導老師在每周一、三、五下午興 趣小組活動時間為學生提供服務。 (2)科學競賽活動:學校每年組織科技節系列、科學創新大賽等活動。通過這些競賽豐富了孩子們科學活動的內容,提高了科學活動的互動性,及時展示他 們的成果,如觀察日記、小論文、小制作、小標本等,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并獲得成功的喜悅。
第二層面 技能訓練型活動
這是為孩子們設立的第二個層面的活動,同時也是聯系第一和第三層面活動平臺之間的橋梁,讓一些對科學有更多興趣和愛好的孩子得到科學方法和科學技能 培養的機會,在普及的前提下發展孩子的個性。
1、建立各種社團組織。 因為課時的限制,常規科學課堂的.時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我們在每周的協會活動設立了電子百拼社團、探索奧秘科技小組、三小愛好者俱樂部等等,讓每 一個對科學感興趣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在這里都能找到聚會的場所,與其他志同道合的學生一起交流自己的觀點。
2、落實每月科普活動。 每年初,學校以“在活動中參與、在參與中提高”為指導思想,制定年度科普活動行事歷,分月指導學生進行以課堂科學實驗為延伸的科學技能訓練。學生可 以根據個人愛好和興趣隨時參加活動。
20xx 年度學校的科普主題活動為: 三月:科海暢想——畫科幻畫、寫科普作文。 四月:科普觀賞——觀看科普圖片展、撰寫觀后感等。 五月:巧手天地——小發明、小制作、做雕塑泥作品。 六月:科技節——高年級金點子評比,中年級制作比賽,低年級的小彈射、小橡筋比賽等。 九月:個人科普網頁大比拼。 十月:科技小論文評比。 十一月:小學生科學課題展示。 十二月:小制作、小發明展評。
第三層面 科學小課題研究活動
由于前面兩個層面活動的開展,很多孩子的科學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興趣得到激發。如何讓孩子們得到更好的發展,體現科學教育的持續性和發展性,我們開辟了第三層次的活動,一方面讓每一個想做科學研究的孩子都能得到指導,另一方面照顧了孩子發展的個別差異,讓對科學有特殊愛好和有才華的孩子能夠得 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這個層次的活動中,我們采用了導師制,學校教科研處負責管理學生的科學研究,小課題得到導師的確認以后可以向學校提出立項申請,學校還會發文給予 立項,充分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學生們只要向自己的導師提出申請,就會得到導師的全程指導。導師會鼓勵他們在科學課堂和生活中尋找研究的線索,了解 已有的概念和認識,提出各種問題,集中探究的題目。但導師不會給學生直接的指示,而會用問題引導他們參與到研究中去。
例如: 20xx 年 10 月 10 日上午,四(7)班的吳安東同學從仙都風景區石筍前水庫帶了一些桃花水母:它們的體形很小,像一把把小雨傘,大的跟一角錢硬幣大小差不多,最小的只比指甲蓋大一點點;它的身體非常柔軟,而且是透明的,但是身體的某些部位帶有點白色;它的身上有許多小毛毛,每當游動時會隨著 身體左右擺動起來,好像在水中翩翩起舞。于是他和幾個同學決定對桃花水母展開研究。在導師的幫助下,他們確定了以下幾個研究主題:
(1)、上網查詢 桃花水母的相關資料,了解有關桃花水母的知識;
(2)、到發現桃花水母的石筍前水庫實地考察,對水質和周圍環境進行分析;
(3)、對該水庫周圍的水域 和好溪進行實地調查,看看有沒有桃花水母;
(4)、養殖捕撈來的桃花水母,對它的生活習性進行長時間觀察;
(5)、研究不同的水質對桃花水母生存的影 響。后來他們完成的《XX縣仙都風景區石筍前水庫桃花水母調查研究》獲得市創新大賽一等獎并送省參評。
以上三個層次的科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在全校掀起一股學科學、做科學、用科學的熱潮,使學生科學素養得到普遍提高,也落實了普及科學的目標,提升了學 校科學教育的質量。以近兩年為例,我校學生科學研究成果在省、市、縣級科學比賽中獲獎達到 30 多人次。
科普活動心得5
應朋友要求,講講我的保護眼的法子。我的視力也不行,不過一直沒有戴眼鏡。大約還是讀書太少的原因吧。
當人們讀書、看電視、看東西時,眼中會平直地發出兩道綠光,直射到要看的東西上。有點靜修功夫的人,能夠觀察到。所以這不只是簡單的物理學上講的,是物反射到鏡子上的這樣一個原理,而是人體直接有真氣射出,具體過程,有時間再探索吧。那射出的綠色的氣,當然是肝氣了。所以,讀書太多的人,肝藏弱。要想保護眼,第一是要保護肝藏。多吃對肝有好處的.東西了。
想想吧,你的肝有多少真氣,兩眼一直看著,把肝氣向外射。而靜修時,多是閉著眼,肝氣和魂在體內不外行了。
中國人累,最累的是孩子,現在最不公平的,也是對孩子。大人作了房奴、車奴、醫奴,而孩子哪,從到這個世上,不僅僅有這三奴在身,還有一奴是大人沒有的,那就是書奴。要想孩子不戴眼鏡,我想最好的辦法,是把這四奴消滅了。中國人能推倒三座大山,現在國泰民安,難道滅不了這四奴,不能給人民提供成本房、成本醫療這樣的好事嗎?中國社會的巨大進步要肯定歌頌,但是,孩子大學畢業后,四奴變成了三奴,房奴、車奴、醫奴。這怕不是正常的事我認為這不是共產主義初級階段。是少數強勢階層欺壓了大多數老百姓。不可忍受。
不合于共產主義大道。說遠了。
還有,不要看東西時間太長,多休息。學生一下課,快點到教室外看看綠和遠處。我過去就是這樣子。輕松運動會,這樣子,眼能經常的休息。
多運動。有機會時,可多閉目靜養。太極打久了,對眼也有好處。運動能保肝,能調節整個身心,對視力極好。
眼如果已經出現過勞的現象,或有問題,要第一時間去看大夫。越早越好。
減少生活的壓力。
在電腦前工作者,特別是老式的顯示器,對眼傷害大。要減少在電腦前工作的時間,或者不工作時不用電腦。
為普及低視力防治康復知識,提高低視力患者生活質量和康復水平,保護人民群眾眼健康,xx社區在xx街道辦事處的帶領下,積極響應號召,做好宣傳等一系列的活動,先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結合社區實際,制定有效方案
此次愛眼日活動受到了廣大轄區居民的重視,在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對于環境衛生、健康質量的要求更加的提高。開展"愛眼日"宣傳活動對提高低視力患者生活質量和康復水平、預防眼病、保護人民群眾眼健康都具有重要意義。我社區按照上級下發的要求,制定"愛眼日"宣傳活動法案,更有效地組織開展相關活動。
二、深入開展活動,增強健康知識
如今,人們經常處于熬夜、失眠、頻繁使用電腦等超負荷用眼狀態,導致視力下降。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們的眼睛視力水平明顯下降。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兒童近視發病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人數居世界之首。伴隨著高度近視所衍生的許多眼疾,正威脅著許多兒童的視力及眼睛健康。針對這一情況,6月5日,我社區再次同社區門診聯合舉辦建康義診活動,請社區大夫就我們日常生活總如何保護視力,生活中哪些食物對眼睛有益等方面的知識做講解。并且以"如何保護孩子視力"為主題,開展了一次簡單的知識講座。廣大居民都對如何保護眼睛,保護視力有了深入的了解。
此次活動的開展,使人們意識到普及眼保健知識和防盲知識的宣傳非常重要和及時。認清視力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需防患于未然,加強預防、保健,增強自覺愛眼護眼意識,逐漸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通過此次義診活動,以知識講解的宣傳形式使人們對眼睛的認識,對視力的重視進一步的提高,我們應該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通過多種多樣的宣傳形式,使之家喻戶曉,讓人人都來關注自己和親人朋友的視力健康,牢記愛護眼睛就像愛惜生命一樣,更加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光明。
科普活動心得6
隨著20xx年全國科技活動周暨北京科技周在北京農業展覽館新館正式拉開序幕,你會發現,在這場一年一度的科技盛宴上,除了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依舊令人印象深刻,其內涵也在悄然發生著改變:展板幾乎絕跡、互動體驗大行其道,吸引眼球、突出趣味性,先進的科普理念和手段讓“廟堂之高”更易于百姓理解;科技與文化在數字影音技術的交織配合下,相得益彰、水融;手握“小金人”,科學傳播人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與推崇……
希望二號小衛星首亮相
由北京市科委支持研發的希望二號小衛星模型此番在科技周舞臺上完成了它的首秀。據了解,這顆小衛星的課題組成員既有航天專家,也有高中生,是一顆名副其實的青少年DIY小衛星。
“目前,小衛星正處于制造實驗的關鍵階段。”有關負責人介紹,希望二號小衛星用合金鋁制成,由兩個扁方形星體組成,星體間用太陽能電池連接,將來發射到太空后,可供無線電業余愛好者免費使用。
在小衛星背后的“載人航天模擬發射系統”展臺,一樣受到觀眾熱烈追捧,人們能夠身穿模擬航天服進入按照真實返回艙比例縮小的航天器模型中進行體驗,還可在模擬發射指揮臺前“發出命令”,觀察航天員從航天器里傳回的“實時圖像”。
神奇的電子“小方塊 ”遍布會場
在流連琳瑯滿目的科技展品之時,記者不經意間被一個隨處可見的黑白兩色“小方塊”所吸引。一問才知,這是二維碼。但正是這看似簡單的二維碼,卻被靈動快拍公司經營出一片精彩“天地”。
為迎合大眾口味,“靈動快拍”在現場所布展位充滿著日常生活的氣息,從日常生活常見二維碼應用到未來生活中會出現的二維碼,從國內常見的二維碼名片、二維碼下載、二維碼商店、二維碼防偽溯源,到國外的二維碼創新應用,可謂包羅萬象應有盡有。觀眾不僅可以“看”得到,“聽”得到,還能現場“用”得到——在現場,會有工作人員指導觀眾安裝、使用快拍二維碼,只需輕輕一掃,觀眾便可用手機鏡頭搜索每個展品“背后的故事”,例如科技作品的功能、特性等。
特別護照帶你闖關探奇
“真是很精美啊!”一早就坐車過來看展會的王大媽,對手中的北京科技周專題明信片愛不釋手。“你看,我的護照上湊齊了印章才換到這明信片。這里很好玩,又長知識,還能得獎,明天一定帶我外孫來。”67歲的王大媽在開幕式當天趕到活動現場,本是為小外孫打個前哨,聽聽科學講堂里專家的精彩演講,沒想過多逗留。但通過參加互動活動和知識問答,竟獲得意外的獎品,讓她欣喜不已。
王大媽口中的“護照”,是本屆科技周上特別為現場觀眾免費派發的一本神秘的科普護照。有了這個綠色通行證,人們可自由穿梭于科技生活家園、科技文化樂園和互動活動區,進行激烈的闖關游戲。例如,在科學趣味運動會小試身手、現場學習傳統布藝扎染技能、動手參與神奇的科學實驗……觀眾每成功闖過一關,護照上便加蓋一枚活動紀念章。游戲結束后,護照持有者可憑紀念章的數量兌換相應的科普紀念獎品。
科學傳播人的“奧斯卡”
在激昂的交響樂伴奏下,首屆科學傳播人頒獎盛典于5月20日在20xx年北京科技周主會場——農展館新館開幕舉辦,科學傳播人首次迎來屬于自己的“奧斯卡”!
頒獎禮上,共頒發4項大獎,8人領獲“小金人”: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獲“年度新銳科學傳播人”獎,《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執行總編單之薔獲“年度公眾最喜愛科學傳播人”獎,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李象益、科普漫畫家繆印堂、科普出版社社長蘇青、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馬冠生等5人獲“科學傳播年度人物”獎,中科院院士王綬琯獲“科學傳播人終身成就獎”。
這個旨在樹立科學傳播中以人為本、服務公眾的理念,褒揚新時期科學傳播人的奉獻精神與社會責任,加大科學傳播共同體影響,為公眾分享科學、參與科學傾力所有的北京地區科學傳播界的年度盛會,志在成為科學傳播創新與發展的風向標,史記科學傳播進程中的年度人物。
影片、微博、音樂劇
——全方位的科技文化之旅
在科技創新中展現文化內涵是這屆科技周的鮮明主題,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在現代科技手段的重新打造下,在每個參觀者的心田留下了尤為深刻的烙印。沿著會場中央的科普星光大道前行,看音樂劇,參與微博互動,購買科普書籍,欣賞科普大片,還能將美好祝愿通過科普郵局帶給遠方的朋友。一圈下來,恰似一次完美的科技文化旅程。
作為全場的亮點之一,北京科技周還專門打造了一個科普影院。影院每天按場次滾動播出包括《今天明天》、《滄海變桑田——北京水系的變遷》、《科普一家人》在內的20多部科教影視片和科普視頻。其中,《圓明園》依據大量的'史實,采用先進的電腦動畫和合成技術,重現了曾經夢幻般瑰麗的大清皇室家族生活;《變暖的地球》則用逼真的三維動畫展示了地球氣候的過去和未來。在開放式的科普影院總是座無虛席,上至老人、下至頑童都會為影片的內容駐足,甚至還有很多觀眾寧愿站著欣賞,也久久不愿離去。
本屆科技周最新開辟的微博墻更是別具匠心,公眾參與科普活動的心情感受被實時顯現在這個大屏幕上,活動現場的各色新奇展品以圖文結合的形式被及時播報給眾博友。
北京首部原創綠色環保科普音樂劇“美人魚”,一經上演就鎖住了觀眾的眼球,集聲光電和二維動畫于一體的精彩演出,讓舞臺周圍聚滿了人。活動期間,上演的發明協會項目表演等科普節目也賺足了人氣。
此外,集郵愛好者也不虛此行,現場開通的科普郵局推出了多款中外自然科學題材的專題郵票、信封和明信片展,公眾如選購了心儀的科普明信片,還可以通過現場的科普郵箱投遞給親朋好友。
【科普活動心得】相關文章:
科普活動方案09-06
科普活動總結03-10
科普活動方案05-07
科普活動心得體會05-01
學校科普活動方案12-10
開展科普活動總結05-16
科普活動策劃方案03-29
社區科普活動方案11-09
開展科普活動總結01-02
社區科普活動總結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