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解讀心得(匯編15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標解讀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新課標解讀心得1
作為一線的學校語文老師,格外榮幸能夠有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這次講座,傾聽幾位專家的剖析,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思考。
專家們總結了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消滅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把語文課當成思想品德課;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把同學當做將來的的作家來培育。專家首先剖析了學科的本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界定。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打算了“語文課程應當致力于同學語文素養的形成與進展”。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育同學的語文力量,語文課程應培育同學寵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同學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進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力量、閱讀力量、寫作力量、口語交際力量。
這就啟發我們必需轉變教的方式,轉變傳統的單純的學問灌輸,培育同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過程中,老師教的方式轉變了,同學學的方式也就隨之轉變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我想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嘗試:
1、認真學習新課標,轉變語文教育理念
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同學的主體地位、過分追求學科學問系統的錯誤傾向,回歸到培育同學的基本素養上來,從課內來說,語文教學必需以同學為中心,提高同學的語文素養,為同學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從課外來說,必需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在精確 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動身,依據同學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制造性地機敏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實行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比如班委選擇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與文藝、體育、科技競賽、小小辯論賽……讓同學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把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
2、留意同學的閱讀和朗讀
一個人學問的獵取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育同學閱讀的樂趣;二要培育同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覺、嘉獎和進展同學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么他們就會以樂觀的態度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要盡可能增加趣X性,在活動中、在玩耍中引導同學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同學品嘗到閱讀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愛好。
但是有時我們在教學中會發覺很多同學,文章中沒有難懂的字詞和語句,但是同學就是讀不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授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培育閱讀力量更為重要。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同學學會“讀書”。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積累,有利于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因此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精讀、略讀。并特殊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同學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肯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同學讀書,讓同學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并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當然同學的閱讀力量的形成和培育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3、重視同學對語文學問的背誦
我們也會發覺,有很多同學胸中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吐露,但訴至筆端,卻辭不達意,這就是由于同學積累的語言素材太過于貧乏。我們提倡培育同學的語文素養并不代表不要同學背誦。背誦是語言和文化的儲存、積累,同學不僅得益于當前,而且受益于一生。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潔不過了,就是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穿。由此可見“背誦”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
4、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生活即課堂。由于是語文這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因此培育同學具有日常口語交際力量,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力量和語言運用力量。所以,我們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把生活和語文結合起來,生活處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長到同學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形勢下,需要老師深刻領悟新課標,引領同學進行新的教學實踐,開拓新的語文學習新天地。
新課標解讀心得2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求地理課程改革必須轉變"學科本位"、"知識中心"的教育觀念,著眼于學生的全面開展和終身開展,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情境。本周認真研讀了《地理課程標準》前兩局部內容:前言和課目標,受益匪淺現將學習內容總結如下:
一、對地理課程性質的認識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相互關系的科學。它具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第一,綜合性。地理學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性質與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第二,地域性。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說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變化規律。
二、對地理課程標準的根本理念的認識
〔一〕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地理課程要提供應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側重根底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
〔二〕學習對終身開展有用的地理。反映全球變化形勢,突出人口、資源、環境以及區域差異、國土整治、全球變化、可持續開展等內容。
〔三〕改變地理學習方式。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開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地理學習能力,鼓勵積極探究,使學生了的地理知識的功能和價值,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
〔四〕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系,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從而拓寬學習空間,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五〕構建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在課程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學評價中,要充分考慮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為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創造適宜的環境。
〔六〕建立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并重的評價機制。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實現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手段多樣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創設一種“發現閃光點〞“鼓勵自信心〞的鼓勵性評價機制。
新課標解讀心得3
一、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在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中的提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新課標課程內容的重點主題,課標要求體現這類主題的作品應占到60%~70%。
二、語言運用
“語言運用”是四個核心素養當中的核心內容。在語言運用與思維能力結合方面,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思維工具,語言發展的過程是思維發展的過程。在語言運用和審美創造結合方面,語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審美對象,語言學習和運用是培養審美能力和提升審美品位的重要途徑。在語言運用與文化自信結合方面,語言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文字的過程是學生文化積淀與發展的過程。
三、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思維具有一定的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創新,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
四、審美創造
這一點需要關注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審美經驗,學生的`審美經驗是在他不斷的審美活動當中積累和豐富起來的。在語文學習過程當中,語言文字的美,語言文字所表現出來的生活的美、自然的美、思想的美,都是幫助學生積累審美經驗的良好的載體。第二個方面是審美能力,學生要能夠感受美發現美,還要能夠表現美和創造美。第三個方面是審美觀念,學生的經驗和能力都要在正確的審美觀念的指導下去進行發展和提升。審美經驗和審美能力也有助于樹立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念,這三者也是一個循環互動,互相促進的一個關系。
新課標解讀心得4
聽了王老師關于新課標的解讀,特別是新課標下第一學段有效閱讀教學策略分析,使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能更好的指導我的教學,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開發教材,更加透徹的了解低段孩子的特點,使課堂變得輕松高效。我收獲了很多很多。
漢語文學習,識字是基礎。沒有足夠數量的識字基礎,很難開展有效的閱讀活動。因此,第一學段的閱讀,必然要基于充分扎實識字的基礎上。于識字而言,閱讀的文章是識字的載體,其表情達義居于相對次要的位置。因此,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下特點。
(一)基于識字寫字的閱讀教學
識字原本是為閱讀服務的,但是在起始階段,學生識字量不夠的情況下恰好相反,閱讀要為識字服務。聽讀識字,在朗讀中識記生字。低年級學生朗讀課文要做到字字過目。識字是第一學段教學的重點,課文更多時候是識字的情境。閱讀是以朗讀感受為主要形式伴隨著識字進行的。課程標準中指出,第一學段“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朗讀課文的要求應盡可能低些,以聽入手,以帶讀、跟讀和指讀為主,重在培養朗讀興趣,引導學生字字過目,出聲朗讀,邊讀邊有意識的記憶生字”。聽讀、帶讀、跟讀都強調老師的示范作用。對于識字不多的孩子來說,如果直接讀文,很難把句子讀通順,既起不到讀懂文章的目的,更容易導致頓讀和唱讀。所以,學習開始由老師示范朗讀是必要而且是必須的。通過老師的示范幫助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受文章情趣。同時,這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語感也有著重要作用。聽讀過程中,學生宜同時輕聲跟隨并指讀課文,在聽讀的過程中進行識字。
第一學段選文淺顯易懂,主要是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識字環境,使學生不孤立、枯燥地學習單個漢字。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多帶領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來認識生字,了解課文內容。當然,作為檢驗并形成獨立識字能力,還應該進行單個字的認讀練習,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
(二)以教讀、感受為主的閱讀教學
第一學段應該以讀為主展開閱讀教學。前面已經提到教讀要注意范讀、帶讀、跟讀,在這里還是要強調這樣幾方面:首先要讀準確,準確不只是把音讀準,關鍵是邏輯重音,要把句子讀通順。其次是先有感受再有感情朗讀,沒有感受就談不上感情,必然導致矯情造作的讀。對不同的課文內容,應注意采用不同的朗讀形式。較難理解的課文,采用教師帶讀,學生跟讀;教師范讀,學生仿讀的形式。以對話為主的課文,采用分角色朗讀。描寫景物的課文,采用輕聲地自主欣賞性讀和全班自主朗讀后集體交流的形式讀。情節生動的課文,采用表演的形式。為了激發興趣,可將競賽、游戲等貫穿“讀”的始終。
以讀為主,并不是不理解,而是要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根據課文的語言環境,在讀中理解一些生字新詞的意思,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背誦、表演等方法,幫助學生積累詞句,并在語言環境中初步體會句號、逗號、感嘆號及問號的用法,了解一些語文基礎知識。
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要鼓勵學生提問質疑。尤其是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應認真解答。教師應努力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打消學生的顧慮,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讀文中的真實問題。
(三)自主表達下的閱讀教學(樂于與人交流)
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樂于與人交流感受”,這即是一種語文實踐。因此,在朗讀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孩子表達的`欲望,積極與同學交流感受、聯想、想象。大膽表達,說真實的想法。作為老師要格外注意保護孩子表達的積極性,同時應該意識到,既然是感受,那么一定是個性化的,也就沒有對與錯。因此,教師不應該否定學生的感受,而應該作為傾聽者認真傾聽每一個孩子的發言,并把相應的感受送到朗讀中去,促進學生的理解。
圖文結合是有效促進理解與表達的好方法。第一學段的課文大多圖文并茂,圖畫內容是對課文內容有益的補充。無論是識字、學詞,還是理解感受,都有極大的幫助。
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課程標準還提出“能閱讀淺顯的課外讀物”,教師應大力提倡課外閱讀,并積極在校內為學生創設讀書的環境、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時間引導學生閱讀,為學生搭建展示自己課外閱讀收獲的舞臺,從而激勵學生保持主動閱讀的積極性。
總之,聽完本次講座,使我對課標,對教材,對學生都有了新的認識,新的理解,受益匪淺,一定要好好的消化吸收。
新課標解讀心得5
一、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
新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從片面注重知識的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重要的是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親歷、感受和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視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因此我應該更新教育觀念,真正做到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并重。在教學中我應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思考、自己表述、自己動手、自己得出結論。課堂教學應將學生的學習過程由接受—記憶—模仿—練習轉化為探索—研究—創新,逐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在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并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并解決了什么問題,這種反思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靈活多樣。
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著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例如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當然要配以多樣的`習題來幫助學生理解;對于復習課,我們往往通過各類習題來幫助學生復習總結已學過的知識;其實有時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采用學生上講臺演講、游戲比賽、相互討論、合作交流、作業比較、小組練習競賽等多種教學方法。在數學課堂教學上,我們有時還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雖然教無定法,但是重在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達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那么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三、新課程理念在知識和能力的培養上更注重能力培養。
師生互動,人人參與。因此新課程理念是課堂教學應該堅持師生之間有平等的地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應該有序進行,要做到這一點,最根本的是必經堅持教師是師生平等關系中的首席的地位,只有這樣,教師才有可能充分運用他的教學機智,很好的駕馭課堂,使課堂不至于亂糟糟,不至于失控,就好比寫文章,我們不能信馬由韁,我們應該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中,只要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建立在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之上的,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那么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討論就不會離開教師課堂教學的主題,這樣教師的后續教學就可以依據學生的回答,順著學生的思路來展開,教師可以通過以問代答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思考,隨著思維的層層推進,討論的逐步升級,師生的目標漸漸的就達到了一致,這樣的數學課,讓人聽了有如行云流水、水銀瀉地般的干脆利落,我覺得這樣的數學課才能真正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新課標解讀心得6
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描繪了育人藍圖,增強了思想性,強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增強了科學性,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注重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的聯系;增強了時代性,注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增強了整體性,注重學段縱向銜接、學科橫向配合;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課程實施指導,做到好用管用。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我們作為老師,研讀新課標,對比新老直接的變化,要認真學習與研讀。
一線教師作為課標精神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的領跑者,往往表現出極度冷靜,有時就像惰性氣體,是因為課標的精神需要理解,更需要運用,如何應用到教學實際中,需要長時間的持續努力。課程標準是時代的選擇,也是集體的智慧,是對這個時代的育人目標的路徑選擇。課程標準就像鐵軌,教科書就像列車,教師就是駕駛列車在鐵軌上運行的人,學生就是跟著教師學習駕駛技術的,教師的駕駛技術是關鍵一環。
本次新課標優化了藝術教育在整體育人中的比重,藝術類課程始終堅持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在授課的過程中重視藝術體驗,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4-6歲的兒童通常都是憑借事物的形狀、顏色、聲音和動作來思維的,他們運用感官探索自己周圍的世界,而且對自己的感覺器官能接觸到的物質材料充滿了好奇心,一直到15歲都是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綜合思維能力開發的黃金時期。正因為如此,少兒美術教育給孩子們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少兒美術教育具有豐富多彩的色彩,形狀和結構材料。兒童通過美術活動,可以隨心所欲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材料充分表現他們對周圍生活的感受和認識。所以,實踐證明,少兒美術教育活動是對兒童實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教育的理想活動。
而從小培養兒童對美術的興趣,讓他們掌握簡單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對將來的學習工作都大有益處,而那種認為兒童學畫畫會耽誤其它學習的觀點,無疑違背了兒童的`意愿和發展規律,是極端錯誤的,必須給予糾正。
我們小學美術教育應該注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與全面發展,強調熱愛美和審美情緒的體驗。對于兒童來講,無論是繪畫還是美工制作,都離不開激發他們審美的情緒需要和愉快的情緒體驗。因此,正確的實施少兒美術教育,能有效的促進兒童社會情感的發展,有益于他們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們整個學習的性質,并使其積累到一些愉快的學習體驗,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兒童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的形成。良好的少兒美術教育能有效地幫助兒童形成積極的個性特征。美術活動能增強兒童對生活的熱情,特別極具創造性的活動中,過程還是結果對他來講都是親切的和有趣的,會使他們興奮和向往。美術活動還可以引導兒童建立良好的社會和人際關系,培養他們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勇于和善于幫助同伴解決困難,擺脫困境,并為同伴的進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
所以美術活動是對他們實施創造性思維教育的最佳手段。可見,美術教育在于通過兒童創造性的美術活動促進其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形成,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而我們作為老師,更要謹記,美術教育是孩子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門課,也是孩子形成完整價值體系的重要一環。
新課標解讀心得7
近期,我研讀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對20xx版《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新、更全的認識,也為今后在課堂上更加準確的解讀教材,把握教學方向,制定教學目標與策略提供了理論支撐。
下面,我就圍繞感觸最深的“寫話、習作教學的目標達成”的研讀與理解,結合書本內容談談自己的認識與收獲。
20xx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寫作教學的義務教育九年總目標,只有一句話:“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的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筆者對上述內容做了如下闡釋。
1、作文不是文學創作,作文就是說話。
現實中,孩子們往往怕寫作文,原因有二:其一,對自己的生活熟視無睹,感到沒什么可寫;其二,偶爾發現有東西可寫,卻不知怎樣寫才好。加之語文教師作繭自縛,以過高的要求指導寫作,只恨一個學期培養不出一個“茅盾”,也就是說,將培養作家當成自己的任務。殊不知小學作文教學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培養作家的任務。就普及教育而言,大部分學生能比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作文考試時的歌“二類卷”已經很不錯了。
2、從實踐中學習寫作文
語文課程標準認為“能根據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的成功,得益于他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指導學生作文,而不是脫離語文實踐,泛泛而談寫作知識和方法。
3、盡量把話說的好些所謂“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就是說,要學會以記敘為主的表達方式。更為重要的是學會修改作文。
既然語文課程標準缺乏微觀的階段目標的詳細闡述,既然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編寫的小學語文教材沒有科學的令人滿意的作文訓練體系,既然小學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無所適從,那么,構建一個盡量科學而實用的訓練體系就是迫不及待的任務。以下為簡摘內容:
一、一、二年級造句訓練
寫話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就是說,應該從“造句”開始學習“寫話”,學了某幾個詞語后,就讓學生將這些詞語連綴起來,造一個簡單的句子。隨著所學詞語的增加,在維護孩子積極性的前提下,鼓勵孩子們的寫話興趣,讓他們寫出自己想說的話。
二、三年級觀察訓練
三年級學生剛開始“習作”,最大的困難就是無話可說,無材料可寫。解決這一問題,就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積累作文的材料。
三、四年級積累語言材料,仿寫訓練
鼓勵學生多讀古人的詩詞歌賦,今人的優美散文,中外精美的小說,報紙雜志上的時文。教學學生閱讀方法,如古詩詞、名篇要朗誦,知識性作品讀和思想結合等。在讀的同時,要記下精彩的句段和句子,記下名言名句,集腋成裘。在積累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詞語的積累,同時更要注意思想的積累,認識的積累,文化的積累。
另一方面,眾所周知,“讀寫結合”是在語文界極有影響的教學原則和策略,是利用“讀”與“寫”互相遷移,同步發展,以“讀”來促進“寫”,以寫再來促進“讀”。寫作作為一種技巧,在最初階段也離不開模仿。“仿”的是范文的觀察、選材、構思、謀篇成文的方法技巧。
四、五年級訓練作文構思的能力
進入高年級的小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語言材料,對作文的方法也有了初步的認知。因此作文訓練中應突出篇的訓練,重點指導學生文章構思的能力。構思能力包括審題、立意、選材剪裁、布局謀篇等內容,這也是習作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
五、六年級培養學生的作文修改能力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是寫作的一部分,一篇好文章的形成,離不開改的功夫。
讀了筆者對寫話、寫作的闡釋,讓我茅塞頓開,大有醍醐灌頂之感。
首先,作文不是文學創作,作文就是說話。我們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文學的角度要求孩子寫作文,解析寫作的方法、技巧,而忽視了小學階段最根本上需要解決的是寫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及解決生活問題的應用文;寫自己想說的話,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寫想象中的景、物、事的問題。這種寫作較為隨意,只要思想集中,敘事清楚,內容具體即可,沒有過多技法和藝術造詣的苛刻要求,旨在培養興趣,樂于表達。
其次,“作文源于生活”。習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而獲得素材的方法就是觀察與實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先作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經常性的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通過自己的引導,讓孩子學會不同角度的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丑”;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另外,實踐解決孩子有話可說的重要途徑,因為親身經歷,所以感觸較深;應為親身經歷,所以更清楚事情的過程;因為親身經歷,所以作文才會富有真情實感。
最后,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要考察學生對作文的內容、文字表達的修改,也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過程和方法。要引導學生通過自改和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這段文字特別強調“修改”,也把修改能力訓練指向了學生。這就要求我們日常訓練中引導學生關注習作(寫話)中的語序、標點、遣詞造句、選材、謀篇等問題,運用具體的方法指導,讓學生學會自改作文,并養成良好的修改習慣。然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學會互改作文。在大量的練習實踐、討論推敲中提高語言文字的修改、運用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新課標解讀心得8
最近研讀了20xx年義務教育地理新課標,感觸頗深,新的課程標準體現了大時代的進步和國家、社會及公民個人的發展的需求不斷創新,積極向上。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網絡新媒體迅速普及,人們生活、學習、工作方式不斷改變,兒童青少年成長環境深刻變化,人才培養面臨新挑戰。義務教育課程必須與時俱進,進行修訂完善。
新課標的特點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創新導向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新課標的主要變化體現在:關于課程方案——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置,細化了實施要求。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雙減”政策要求,調整優化課程設置。關于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課程內容結構、研制學業質量標準、增強指導性、加強學段銜接。
新地理課程標準呈現以下特點:
一、課程性質
在20xx年修訂版的基礎上提出:引領學生認識人類的地球家園。地理課程貼近生活,關注自然與社會,體現地理學特點并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培育學生的人地協調觀、家國情懷、全球視野,以及批判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價值。本課程與小學科學、小學道德與法治等課程有關內容相銜接,與初中其他課程部分內容相關聯,為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二、課程理念
1、堅持育人為本,確定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地理課程目標
2、優化課程結構,搭建基于地理空間尺度的主題式內容框架
3、活化課程內容,優選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地理素材
4、推進教學改革,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地理教學方式
5、發揮評價功能,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和全面發展
三、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設計細化了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要求學生學習之后不僅掌握基本的知識原理還能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教學提示中強調要利用情境教學、實踐探索、問題引導等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培養真正的有地理素養的人才。
新課標解讀心得9
自從20xx年以來,小學新課標已經開發了近十年。這個新型的學習模式帶來了全新的教育體驗和教育效果。作為一個教育從業者,我在過去的幾年中全心全意支持了小學新課標,我通過深入學習,在教學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方法,堅信這個課程的理念。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的一些小學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我相信這對于其他的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初學者,將是非常有幫助的。
小學新課標的誕生,是為了改變既有的教育模式,讓學生能夠在自然的環境中發展成為一個獨立、有創造性和全面發展的人。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小學新課標強調學習是活動性的,并且教育要變得有趣,需要通過實際的生活經驗,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對于我們的教學工作,這意味著我們不再是緊盯著書本的內容,而是要創造一個能夠讓學生參與到更生動、多元化的活動,讓教學過程變得更有意義的環境。
小學新課標的另一個重要主張是善待和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學生的個性、態度和興趣是需要重視,決定了我們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我們需要認真地學習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找到他們的特點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適應學生,讓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讓學生有跟隨的動力。只有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才能真正滿足學生之間的差異化需求,讓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都有突出的體現。
小學新課標不僅強調學生與自然的關系,還關注人際交往之間的溝通和相互理解來增進人際關系。對于教育工作者而言,這意味著我們不是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來完成學生的教育和成長。我們要建立與學生的連接,創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并建立他們的信任。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每一個機會,培養學生的相互依賴和合作意識,建立友好的人際關系。
小學新課標不僅僅是教育的一種方法,更是我們對教育的一種理念。作為一名小學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對這一理念進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將其貫穿于我們的教育工作中。當我們把過去的教育范式拋之腦后,根據小學新課標的教學理念重新塑造自己的教學方法,思想、方法的更新,會讓我們的教育成果得到更大的提升。最終,我們通過新穎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走向發展的道路,贏得學生的擁護和歡迎。
新課標解讀心得10
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老師,特別榮幸能夠有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這次講座,傾聽幾位專家的剖析,我受益匪淺,收獲頗豐。使我對新課標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讓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的思索。
專家們總結了原來的《語文教學大綱》在教學目標上,曾出現過兩種不良傾向:一是過分強調思想性,把語文課當成思想品德課;二是過分強調文學性,把學生當做將來的的作家來培育。專家首先剖析了語文這門學科的本質,“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對語文課程性質的界定。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確定了“語文課程應當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要培育學生的語文實力,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須要的識字寫字實力、閱讀實力、寫作實力、口語交際實力。
這就啟發我們必需轉變教的方式,變更傳統的單純的學問灌輸,培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過程中,老師教的方式變更了,學生學的方式也就隨之變更了。在詳細的教學實踐中,我想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嘗試:
1、仔細學習新課標,轉變語文教化理念
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過分追求學科學問系統的錯誤傾向,回來到培育學生的基本素養上來,從課內來說,語文教學必需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將來學習和今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基礎,就是讀讀背背、說說寫寫。從課外來說,必需加強課外閱讀和實踐。在精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的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動身,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不同教學內容,創建性地敏捷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實行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比如班委選舉;課前一分鐘演講;評論班級生活;開主題隊會;讀書、看報、聽廣播;參與文藝、體育、科技競賽、小小辯論賽……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駕馭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
2、注意學生的閱讀和朗讀
一個人學問的獲得主要靠的`是閱讀。語文教學一方面要重視培育學生閱讀的樂趣;二要培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覺、嘉獎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所表現出來的每一個優點,那么他們就會以樂觀的看法去對待老師的教學活動,愛上這門課程。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要盡可能增加趣味性,在活動中、在嬉戲中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應用語文,使學生品嘗到閱讀的樂趣,這樣才能增加愛好。
但是有時我們在教學中會發覺許多學生,文章中沒有難懂的字詞和語句,但是學生就是讀不懂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涵,授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培育閱讀實力更為重要。堅持“以讀為本”,引導學生學會“讀書”。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積累,有利于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因此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精讀、略讀。并特殊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肯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并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當然學生的閱讀實力的形成和培育須要一個過程,不能急于求成。
3、重視學生對語文學問的背誦
我們也會發覺,有許多學生胸中有千言萬語想要表達吐露,但訴至筆端,卻辭不達意,這就是因為學生積累的語言素材太過于貧乏。我們提倡培育學生的語文素養并不代表不要學生背誦。背誦是語言和文化的儲存、積累,學生不僅得益于當前,而且受益于一生。我國有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能作詩也能吟”的俗語,古代私塾的教學方式再簡潔不過了,就是熟讀成誦,積少成多,然后融會貫穿。由此可見“背誦”在學習語文中還是具有相當的作用的。
4、語文生活化,將語文教學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生活即課堂。由于是語文這一門工具性的學科,因此培育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實力,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實踐,反復歷練,把生活所得的一點一點累積起來,才會形成一個人的口語交際實力和語言運用實力。所以,我們要打破課內課外的界線,樹立大語文觀,把生活和語文結合起來,生活到處有語文,把口語交際的課堂延長到學生五彩斑斕的生活之中,關注自然,關注生活,關注社會。
總之,在新的課程、新的形勢下,須要老師深刻領悟新課標,引領學生進行新的教學實踐,開拓新的語文學習新天地。
新課標解讀心得11
當前推陳出新的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正是我們中學階段所大力倡導的教學新模式。通過一年來的實踐,我們認識到要實現地理高效課堂,就要努力做到:積極主動,目標達成,注重生成,合作學習,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高效學習。下面就一年來我們的地理教學在創立新課堂中的做法總結如下
一、精心備課
要上好一節課,實現地理教學高效的根底就是我們老師要精心備課。備課不但要備課本,備學生,還要備教學設計(包括教學案設計和課堂設計),這是一項很復雜很勞累的工作,需要我們老師花費很多的時間與精力。平常在備課中努力做到以下兩點:一是把課本讀厚。我們查閱大量資料來解決本局部的重點、難點和疑點。二是把課本讀薄。在熟悉了課本內容的根底上,認真研究教法和學法,努力把課本上的文字變成自己的獨具特色的、具有吸引力的課堂語言。基于這兩點,我們把教學思路以教學案的形式設計成文字形式,也就是我們備課中經常使用的word文檔。教學案設計思路是新授課的教學模式,即預習交流-互動探究-當堂達標-質疑反思。
1、預習交流
這一環節先列出這節課的知識結構,下面給出適量的思考探究題目,或以填空形式或是簡答形式,目的是引導學生先自學,自主掌握本節的大局部簡單的知識點,也為下一環節節省時間。
2、互動探究
這一環節是一節課的最重要的一步,我們在教學案上,常常分條理、循序漸進地列出這節課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發給學生先自主探究,等到上課的時候,就指導學生逐一解決這些問題,遇到比擬難懂的問題就適當展開講解,當然一節課不會有太多的重點、難點和疑點。這一過程,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對問題的認識與理解,多以小組討論、組內達成共識、組與組之間歸納出結論的形式進行。在這一環節上,你假設大膽放手讓學生參與了,你就會驚喜地發現學生們的思維原來是那么的活潑,那么的有見解,很多學生都能夠一語中的地說出問題的實質。我想這種驚喜才正是我們所渴求的學習效果吧。這一環節是課堂的主要局部,用時約25分鐘,視具體章節而定。
3、當堂達標
這一環節就是我搜集了適量的極具典型性的題目,定時讓學生當堂做完,當堂反應自己的學習效果,當堂檢測自己的學習效率。這局部題目是我花大功夫大精力在眾多的題目中精挑細選篩選出來的,通過上課來看,當堂穩固效果良好。經過一段時間后,我越來越感覺茫茫題海,只要你下功夫花心思去找,總會找到好題的。
4、質疑反思
這一環節是留給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及對本節內容的掌握程度自主進行質疑反思,有疑問的,或小組內討論解決,或向老師請教解決。這局部在教學案上都是以鼓勵語的形式出現。如:學貴有疑,問題是思考的產物,你的問題提得很好,很有分量,這就是善于思考的結果等等。
二、用心上課
上課是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也是實現地理高效課堂的最重要途徑。下面就從上課的幾個主要環節來說一說我的做法。
1、新課導入
新課導入是地理課堂的一個重要環節,對整節課堂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好的導入往往是教學的一個良好開端。所以地理課的導入要以趣激趣,用生動誘人、精煉點題、設有懸念且探究性強的語言去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與熱情。
2、學習過程
學習過程是課堂的精髓所在,一節好課,應該有好的學習過程。
首先,課堂上的講和學。
①課堂上的講
課堂不是講堂,老師得先明白這節課該講什么、怎樣講。該講什么就是核心問題必講,思路方法必講,疑難問題必講;怎樣講就是講的時間不能過長,內容不能過多,節奏不能過快,提倡讓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課堂上講的境界就是要追求精確、精煉和精彩。
②課堂上的學
新課程倡導學生要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就是我要學探究學習就是我會學合作學習就是我樂學。這三種學習方式要因時因情況而用。
其次,課堂上的討論。
地理高效課堂是建立在課堂上的有效討論學習根底上的,所以有效的課堂討論就要建立在學生個體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根底上的,因此老師要根據問題的難度和廣度,給學生足夠的談論時間,而不是急于走形式,簡單化、隨意化。
最后,課堂上的提問
提問作為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或生生互動的主要形式,可以使老師將關注的焦點從課堂轉移到學生身上。好的課堂提問應該能引發學生的有效思考,疏通學生的思考思路,活潑學生的思維。
3、課堂小結
但凡都要善始善終,地理課堂也不例外,也應該有課堂總結。老師在引導學生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的同時,不僅能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進一步穩固強化,而且也能引導學生在課下主動收集資料解決疑難問題,力求把學習的最正確效果從課堂輻射延伸到課下。
三、細心批改作業、耐心輔導
細心改作業,耐心輔導都是日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與工作。通過改作業,你會發現不少課堂上你沒注意到的問題,發現了問題才能穩固強化所學,為下面的學習打好根底。通過耐心輔導,不僅能夠解決學生遇到的疑難問題,還可以拉近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
四、專心抓落實
再好的教學如果不落實到學生身上,都是無效教學。因此老師要在學生落實所學上常抓不懈,絕不放松。課堂上要將所學落實到課本上、學案上、筆記上;課下要落實到作業上,不僅要按時獨立完成,而且要保質保量完成。對于那些做不完或完成不好的學生一定別放過,要及時監督、催促做完。通過初一的這幾次月考及階段測驗,我深感抓落實的重要性,確實,學生的學要比老師的教更重要呀。
教學是一門學問,需要不斷學習與研究;教學是一門科學,需要立教于學;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講究技巧方法。實現地理有效教學和高效課堂,是我們不懈追求的教學模式,讓我們共同努力吧,以期讓我們的地理課堂更精彩、更高效!加油!
新課標解讀心得12
通過學習“跨學科教學”以及新課標等內容,我深刻體會到跨學科教學可以彌補分科教學的不足。現在絕大多數學校在科學課程中采用的是分科教學。容易出現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脫節。分科教學在聯系實際時,因受到學科的局限,往往是蜻蜓點水或只局限在某一關節,而不是真實情境的完整的問題。真實完整的實際問題的解決,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多學科內容,如果僅局限在學科教學,就難以解決實際問題。
學科教學應與跨學科教學結合起來,相互補充會更好,跨學科教學可以彌補分科教學的不足。教師應加強跨學科教研,拓展自己的視野,研討學科間教學內容的交叉點,交流學生已有的學科基礎,提高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揮學科間教師的合力。跨學科教學可以由學科教師獨立指導,也可以由不同學科教師協作完成。
新課標解讀心得13
20xx年新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新的課程標準的電子版已經完全印發,到現在,我一直在想義務教育課程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又是什么?
新的課程方案已經給出答案。
新的課程方案已經給出了答案:堅持全面發展,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養,面向未來;加強課程綜合,注重關聯;變革育人方式,突出實踐。
在這里我們應該注意以下順序,這里的第一個是全面發展,育人為本;第二個是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第三個是核心素養,面向未來;第四個是綜合關聯;第五個是育人方式,突出實踐。
這里雖然順序的不同,但是它們都關注到了一點,那就是“人”。第一點里面直接表達出了育人為本;在第二點里面則是全體學生,因材施教,這也是對人的關注;第三點則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就是給予學生終身發展的一種能力;第四點是綜合性和關聯性就是多個角度關注人的發展;第五點則是育人方式的改革,要更加注重實踐。這里面就體現出了我們這一次改革對人的關注。
什么叫“堅持全面發展,育人為本”?新的課程方案是這樣解釋的。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課程體系。貫徹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九年一貫設置課程,完善課程類別與結構,優化科目的課時比例,確保“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課程體系,脫胎于我們的教育方針,教育方針在最后是這樣規定的,“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和建設者”。方針既然這么規定了,我們的課程方案,以及我們的課程設計,還有教學標準就應該這樣執行。而且“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已經成為現階段和以后長達數年的`人才培養的標準。
貫徹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什么?
“十九大”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認清現階段教育的歷史定位,明確教育根本任務,理解教育本質要求,突出教育中國特色,推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狠抓學習、融會貫通、實踐轉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所以我們的我們應該注意我們的時代要求,是時代給予我們的,而不是我們我們自己想象出來的,我們應該在時代的要求下開展我們的工作。
“堅持德育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這一句話是相當重要的。里面有順序,這個順序就是我們實施教育的環節。在我們的課堂上,我們的第一位應該是什么?德育。
德育是什么呢?我想德育是我們學校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的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
所以德育是有目的的。
我們的現階段的德育就是在黨對教育的新要求,這個要求可以簡單地說——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這是我們教育者必須要明確的。如果我們不知道那么我們的教育教學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一定是最根本的。比方說我們一些地方出現的事情,應該就是教育陣地的失守。
國家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孩子們,社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孩子們,民族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孩子們,我們的黨如果想要保持青春活力也應該有孩子們,我們的每一個家庭的未來也完全需要孩子們。孩子們未來能否成才需要將個人的夢想與國家的夢想相統一,才可以讓自己的夢想大放光彩。我們只有將孩子們的教育方向和國家的發展方向相統一,才可以培養出更多的適合國家需求,能夠在未來成為中流砥柱的人才。我想這就是德育的價值。德育就是讓你看似被束縛,其實是獲得更多的自由和前途,這句話很露骨,但是一個實事。
另外我們還應該注意到“提升智育水平,加強體育美育,落實勞動教育”。我們必須清楚,智育絕對不止是考高分,考高分只是智育的一個表現方面。
我們以前在教育上的最大失誤就是把教育當作了分數,把智育完全等同于分數。這導致我們在一段時間內將我們的教學方向淡化,我們培養出的眾多人才悄悄流逝。
現在體育美育已經被很多學校和家長認識到了。體育美育的重要性更在細節當中將孩子們打造得更加精致和擁有未來屬性。
未來的發展需要身體好,我們的教育就是在追求美,所以我們的教育應該在這一方面應該更加用思維下功夫。只有功夫到了,我們的教育才會更加美麗。
當然我們不能將美育等同于美術。美育是一個非常大的教育體系,而絕對不能等同于學科。美育需要更多的學科一起共建。美術又是美育的大學科。所以我們應該在我們的教學中,更加提倡我們的美術教學,在我們的課后服務中將美育的課程或者是課程內容設計得當。
現階段自閉癥或者是心理問題,又或者是對游戲和手機上癮的問題越來越趨向于年齡較小的孩子們。我想根治這些問題的方法應該是美育,只有美育得當,孩子們的價值觀才會更加正確,言行才會更加有禮,思維才會更加有理。
下一學期就要開設勞動教育了。什么是勞動教育呢?
我想這里的勞動絕對不只是開設一片菜園,讓孩子們種菜,學校使用。勞動教育應該是一種價值觀念指導下的具體勞動。勞動的內容十分的廣,勞動的內涵十分的大。我們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閉門造車”。我們要做的就是將勞動教育實實在在地開設好。
我想不論是體育,還是美育,或者是勞動教育,都是在為孩子們的發展提供機會,也是為孩子們的發展創造價值。在“分數大于天”,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孩子們的壓力會更加的大;在“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錯誤思想的影響下,家長們也是奮力拼搏,這就導致孩子們很快地就內卷了。
孩子們內卷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悲哀。我們要做的就是減少內卷。而體育和美育以及勞動教育的出現無疑會幫助學生減少內卷。
九年一貫設置課程,完善課程類別與結構,優化科目的課時比例,確保“五育”并舉,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到現在我們有很多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但是這只是體制上的,并非內涵和發展上的。我們發現有很多學校變成了集團,這是一種發展方式,更好的發展方式我認為是聯合驅動。
新課標解讀心得14
20xx年xx月xx日,我有幸參加了xxx區教育局組織的化學新課標培訓,xx老師利用一天的時間把新課標的變化以及一些教學中具體的實例傳授給大家,同時還糾正了大家教學中的一些誤區,大家受益匪淺。那么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如何才能把這些新思想新理念很好的貫穿到教學當中,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和思考的問題。為此我結合培訓和教學談談在學習化學《新課程標準》中自己的一些實踐體會。
一、以學生發展為本,改革課堂教學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因此,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應以學生為本,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而新型試題只是考查學生能力的一種形式,構建“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課堂模式,關鍵還要靠我們的教學主陣地——課堂。新的理念成了我們課改教學的巨大驅動力,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去探究知識,去感悟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目前的一個突出的共性問題,還是課堂上教師講得太多了。教師本來是一心為學生著想的,只擔心漏講知識或少講而學生不會。教師講得很辛苦,但學生處在被動聽課狀態,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太小,很難獲取較大的學習效益。因此,我們要構建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教學情境。就要在平時教學中,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走到學生中,和他們談理想、談生活、談興趣、探究知識,尊重他們、呵護他們。
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大膽想像、質疑、勇于求異,主動發現和提出問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善于創設成功的情境。對學習基礎不太好的一些學生,提出一些簡單應用性的問題,而將一些有深度和具有較強思考性的問題,留給學習基礎好一些的學生,使他們都有發言的機會,這樣一來可以使他們在不同學習層次上都有進步。這對提高學習興趣和培養創新精神有積極作用。
三、在教學中提倡探究性學習,科學探究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而且是重要的學習內容。要將科學探究的學習同其他內容的學習有機結合并統一起來。將這一思想貫徹到化學實驗教學中,從化學實驗內容的呈現來看,就是要鮮明、具體地按照科學探究的思想來敘述實驗內容,使學生明確與具體的實驗內容有關的科學探究的要求,做到在探究中學、學探究的方法。
四、聯系生活實際,強化應用意識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增加動手實踐能力是學生的強烈希望和要求,是化學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也是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和未來發展、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的需要。努力創造教學情景,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在落實新的課程標準的今天,對我們廣大的教師及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在繼承昨天的優秀成果,補充新的教育理論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我們的教育才能適應時代的進步,我們培養的人才才能肩負起建設國家的重任。
新課標解讀心得15
今年暑假,我認真細致地研讀了20xx版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感覺收獲很大。通過學習,我對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規定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基本要求有了新的認識,這次新課標的主要變化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程性質方面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具有基礎性、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二、課程理念方面
1、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引領,重視育體與育心,體育與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體現健康育人本質特征,引導學生形成健康與安全的意識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
2、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課程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愛好,面向全體學生,落實“教會、勤練、常賽”要求,注重“學、練、賽”一體化教學。
3、加強課程內容整體設計。課程根據學生運動技能形成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整體設計課程內容,體現保證基礎、重視多樣、關注融合、強調運用等理念。
4、注重教學方式改革。課程根據體育學習實踐性和健康教育實用性的特點,強調從“以知識與技能為本”向“以學生發展為本”轉變。
5、重視綜合性學習評價。評價內容圍繞核心素養,既關注基本運動技能、體能與專項運動技能,又關注學習態度、進步情況及體育品德;既關注健康基本知識與技能,又關注健康意識和行為養成。以體育教師為主,鼓勵學生、其他學科教師、家長等參與到評價中。
6、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課程在高度關注對所有學生進行激勵與指導的基礎上,針對不同身體條件、運動基礎和興趣愛好的學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采用多樣的教學方法與學習評價方式,為學生創造公平的學習機會,促進每一位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練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更好發展。
三、課程目標方面
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目標。
1、體育與健康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包括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等方面。
2、總目標:①掌握與運用體能和運動技能,提高運動能力。②學會運用健康與安全的知識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
四、課程內容方面
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
1、基本運動技能包括移動性技能、非移動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主要發展學生的身體活動能力,為學生發展體能和學練專項運動技能奠定良好基礎。
2、體能學練主要針對改善身體成分,發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韌性、反應能力、位移速度、協調性、靈敏性、爆發力、平衡能力等,為學生增進體質健康和學練專項運動技能奠定良好基礎。
3、健康教育包括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預防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安全應急與避險五個領域,主要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健康與安全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態度。
4、專項運動技能包括球類運動、田徑類運動、體操類運動、水上或冰雪類運動、中華傳統體育類運動、新興體育類運動六類,每類包括若干運動項目。
5、跨學科主題學習部分主要立足于核心素養,結合課程的目標體系,設置有助于實現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教育和國防教育相結合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學內容。
五、基于以上的這些變化,在落實到具體教學中,我們要努力做到:
1、樹立明確的課程育人意識,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2、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提出不同的學習目標,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應包括條件(在什么情境中)、行為與表現(做什么和怎么做)、結果(做到什么程度)三個部分,使學習目標明確、具體、可操作。
3、在七~八年級,應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六類專項運動技能的四類中各選擇一個運動項目進行教學。原則上一個學期指導學生學練一個運動項目。在九年級,可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運動項目,進行為期一年的`學習,保證學生初中畢業時掌握1——2項運動技能。
4、必須保證規定課時的健康教育,加強健康教育知識與學生生活的聯系,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逐漸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5、加強對中華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的教學,尤其要重視具有對抗性的中華傳統體育類運動項目,減少花拳繡腿式的比畫動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尚武精神和陽剛之氣,加深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體育的理解。
總之,體育課的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充分動起來的過程中享受運動樂趣,改變“不出汗”的體育課,落實“學生每天校內鍛煉一小時,校外鍛煉一小時”的要求,逐漸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促進學生更好的形成核心素養。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發展!
【新課標解讀心得】相關文章:
新課標解讀心得08-14
體育新課標解讀心得07-14
體育新課標解讀的心得08-05
科學新課標解讀心得02-04
小學體育新課標解讀心得07-18
小學數學新課標解讀心得08-07
語文新課標解讀心得范文10-19
新課標解讀小學科學心得02-10
2022年美術新課標解讀心得02-11
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