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當我們心中積累了不少感想和見解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先進事跡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
從“做擁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汲取進取的精神力量,做“奮楫者”,攀登人生一座又一座的高峰。自從受傷以后,杜富國除了積極的接受身體上的治療,一刻沒有停歇的豐盈自己。他請妻子買來智能音箱,聽新聞、聽書也聽音樂。在看康復期間,只要不下雨,他每天都會在操場上跑步,依靠戰友的幫助,最少的時候跑3公里,狀態好的時候能夠跑10公里,杜富國說,在那里自己能更清楚的聽到軍號聲,感覺戰友就在自己身邊。一個內心擁有了激情和信念的人,是不會被輕易打倒的,“凡不能毀滅我的,必使我強大。”當人生給予了你另一種選擇,是“躺平”,是自怨自艾,還是奮斗,是“奮起拼搏”。杜富國毅然選擇了后者。保持智慧和激情,是對人生中無論哪種境況都能坦然豁達面對,順境逆境毅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并將這種精神帶動身邊的人,正如杜富國陪護戰友劉新未所說,“其實是他在感染我。”劉新未說,原本性格內向的他,在陪護杜富國3個多月的時間里,唱過的歌比前20多年的總和還要多。一個內心充滿激情,積極向上的人總會時刻飽含對生命的熱愛,讓自己強大,也照亮身邊的人。當代青年要學習杜富國的`精神,在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里,勇敢攀登,努力拼搏,不給青春留下任何遺憾,即使遇到困境和坎坷要保持激情和內心的定力,勇敢戰勝一切困難。
從“做胸懷大志并腳踏實地的人”汲取夢想精神力量,做“追夢人”,樹牢人生一個又一個的目標。杜富國就讀的小學旁有一座無名紅軍烈士墳墓,老師曾告訴他們紅軍長征中犧牲很多的人都沒有留下自己的姓名,杜富國自小將這些英雄視為榜樣并且立志要成為一名軍人,要做英雄。翻看他的生涯實績,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堅實有力,先后進出雷場1000余次,累計排雷排爆2400余枚,處置險情20多次。即使在受傷康復期間,他成為了軍隊廣播節目《南陸之聲》的播音員,受聘為北京大學青年立德樹人工作指導老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之際杜富國獲得“八一勛章”提名。雖然目不能視,袖口空空,但杜富國曾說“雖然沒了雙手,但我還有雙腿可以繼續為夢想奔跑,雖然失去光明,只要心中升起太陽,我的世界依然五彩繽紛”。夢想是最遙遠的,但卻是最有力量的,有了這個目標和方向,就找到了信念。青年們要做“追夢人”,無論是求學或是工作,要做排頭兵,要做榜樣者,要“奮楫”追夢,腳踏實地干出自己的精彩。在心里堅定的樹立起發展目標,定下每天必定完成的計劃,將夢想銘記于心里,將行動落實在實際中,星光定不負趕路人。
從“做負以責任并敢挑重擔的人”汲取擔當精神力量,做“趕路人”,勇挑人生一次又一次的重擔。“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對杜富國的評語。在日常生活中,杜富國作為連隊的“三小工”,他幾乎每天都拿著鉗子、螺絲刀、試電筆,在院子里敲敲打打。只要有人喊一聲“富國”,他就會立刻出現。戰友家里遇到困難他都是第一個伸出援手,并且積極動員組織戰友之間互相幫助,同組戰友艾巖的父親重病住院,他二話沒說從銀行卡里轉出1.2萬元給了艾巖,再去找朋友借錢來湊。當代青年,要學習杜富國的擔當精神,敢于沖鋒在前,敢于挑重擔,做“百事通”,要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時刻豁得出去,平常時候看得出來,要以“粉身碎骨渾不怕”的氣勢處理急難雜癥,更要努力提升本領,大事小情沖鋒在前,勇擔人生賦予你和錘煉你的重擔,讓青春在浴火中重生。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2
滕啟剛同志生前系鞍山市千山區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庭長、四級高級法官,扎根基層30余載,以生命踐行使命,為公平正義不懈奮斗,生動詮釋了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對黨忠誠、堅守初心、無私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格。20xx年,滕啟剛同志突發疾病去世,終年57歲。鞍山市委追授其為“鞍山市優秀共產黨員”,鞍山市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領導小組授予其“新時代鞍山政法英模”榮譽稱號。
為大力弘揚滕啟剛同志對黨忠誠、對司法事業無私奉獻、對人民擔當負責的敬業精神和司法為民的情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將滕啟剛同志作為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教材,對標先進找差距,激濁揚清鑄忠誠,努力建設一支黨和人民信得過、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隊伍,矢志不渝地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捍衛者。
該通知要求,全省政法機關在推動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征途上,要充分發揮典型引領示范作用,鼓舞和激勵廣大政法干警賡續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大力弘揚英模精神,著力錘煉鐵一般的理想信念、鐵一般的責任擔當、鐵一般的'過硬本領、鐵一般的紀律作風,充分展現遼寧政法在黨的絕對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忠誠本色,匯聚披荊斬棘、砥礪前行的磅礴力量,推動政法工作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建設法治遼寧、平安遼寧的新篇章。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3
20xx年12月4日,我院組織學生學習由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主辦,貴州城市職業學院承辦的楊明同志先進事跡專場報告會。20級、19級學生利用團課的時間,在班級中集中觀看現場直播,18級、17級學生通過在“貴州高校思政”公眾號平臺上觀看現場直播。
通過觀看直播,讓我了解了這個“飛出杭州的大山,又飛進貴州更大的山”的杭州青年楊明同志的先進事跡。20xx年楊明同志只身奔赴貴州山區支教11年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當同學們了解到他家中尚有六十多歲父母,考上了研究生,卻仍然選擇留在大山里繼續支教,不能在身邊盡孝,跑到離家那么遠的貴州大山,一呆就是十幾年,這是一種“大孝”他覺得這大山里的孩子們比父母更加需要他,看著孩子們稚嫩的臉龐和真摯的目光,所以他這一留就是十幾年,他相信他能帶著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去。
通過學習楊明同志的先進事跡,我十分敬佩楊明老師的勇氣和毅力,希望同學們都能向楊明老師學習,做一個盡職盡責,樂于奉獻,不忘初心,守住本心的人。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只要用內心去澆灌,不管在哪里都能開出絢爛之花!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4
火熱七月,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溆浦縣委原書記蒙漢卻倒在了工作崗位上,把生命融入到“湘西烏克蘭”-----溆浦,這片美麗山河之間。
注視蒙漢的人生軌跡,眼前會躍動“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大情大義,耳邊會縈繞“脫貧功成,必定有我”的誓言,腦海會回響“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的豪情擔當。“堅韌頑強是好漢,扎根人民似香樟”。人們用溆浦縣委大院那棵五百年的香樟樹比喻蒙漢,表達對這位“農民書記”的深切悼念和無盡追思。日前,中共懷化市委作出決定,追授蒙漢同志“懷化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號召廣大黨員干部向他學習。
榜樣指引,初心燭照,力量無窮。忠誠干凈擔當的時代精神,猶如為我們點亮了一盞明燈。
學習蒙漢同志立場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他是共產黨員,時刻胸戴黨徽,像香樟樹一樣信仰忠誠,深植大地,扎根人民,在紅土地上吸取養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凝聚萬千力量。“心無旁騖干事業,一生交給黨安排。”溆水之浦,養育無產階級革命先輩向警予的紅色土地,如今又矗立起一位共產黨人的豐碑。蒙漢雖倒在迎接全面小康的黎明時分,卻把無限忠誠鐫刻在百年夢想的征途上。
學習蒙漢同志勇于擔當、攻堅克難的奮斗精神。作為主政一方的縣委書記,蒙漢耗盡全部心血,換來溆浦大變樣。他像香樟樹一樣頂天立地,敢于擔當,在荊棘從中挺直脊梁、踏平坎坷。“愛拼才會贏”“天亮就出發”,從市委大院到貧困人口全市第一的山區大縣,拿慣了筆桿子的溫潤書生,為脫貧攻堅、富民強縣殫精竭力:推動紅花園工業園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施交通建設、舊城改造,打造穿巖山景區、北斗溪文旅小鎮……樁樁件件,都是強基礎、補短板的“潛績”;點點滴滴,相伴著那個不知疲倦夙夜在公的身影。
學習蒙漢同志牢記宗旨、造福百姓的為民情懷。他是農民之子,走到哪里都愛“認親戚”,進農家。“誰要在群眾面前擺架子,誰就在群眾心中沒位子。”像香樟樹一樣,他俯首朝下,一心為民,以赤子丹心融入溆浦土地。他管貧困戶老嫗李冬金叫老娘,管社區困難群眾王林芳叫大姐,跟輟學的`男孩拉鉤許諾勸慰他重返校園……在溆浦,最陳舊的是縣委大院,最漂亮的是學校、醫院。“教育書記”、“民生書記”是老百姓頒授給他的最高口碑。
學習蒙漢同志嚴于律己、清正廉潔的崇高風范。他把廉潔作為生命線,時刻要求自己“做一個健康的人”。像香樟樹一樣,他品行高潔,香遠益清,嚴于律己鞠躬盡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主政溆浦八年,妻子只到過溆浦三次,還是為了辦退休手續、幫拆洗被褥等不得不去;不準女兒踏進溆浦,“工作要自己找”;下鄉調研吃食堂交伙食費,朋友來作客自掏腰包吃縣委食堂大鍋飯;出差乘高鐵只坐二等座,緊急公務只能買到一等座票時,回來也只報銷二等座的錢,差價自己貼,身體力行“帶頭過緊日子”……清清白白從政,干干凈凈干事。慎獨修身、正己正人,蒙漢不止濯清自我,更涵養著溆浦的政治生態。
政聲人去后,山花爛漫時。追憶蒙漢,我們不僅緬懷他忠誠干凈擔當奮斗的壯心壯志,更要主動學習他的崇高品質、崇高精神,以奮斗者姿態積極投身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廣闊天地。
溆水之浦,警予故里,薪傳著永不熄滅的紅色“火種”。遠山蒼茫,思念綿綿,五溪夜空的微光,聚合成燃燒生命的熊熊烈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沿著先行者腳印,我們凝心聚力、永遠奮進!待到全面小康功成之日,我們當奉上一杯慶功酒,以告慰逝者的在天英靈。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5
作為奮戰在水利戰線的一員,我發自內心地贊揚袁隆平院士,我覺得我們大家都應該認真努力地學習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為自己的信仰,腳踏實地,造福人民。
首先,要學習袁隆平院士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作為一名具有高級職稱的`黨員,身處教學科研第一線,我應該把個人的理想同院系學校及國家、民族的奮斗目標統一起來,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專業教育教學的改革實踐結合起來,牢固樹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和永遠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堅定信念,并立身本職,從教學做精、科研做強、專業做大著眼一步一個腳印。
其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行,但袁隆平院士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他為我們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誠信立人,學一生,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教學和科研崗位上百折不撓,鍥而不舍。并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甘于奉獻,振興高等教育事業,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建設。
再次要學習袁隆平院士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袁隆平院士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每次課題的啟動總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得后續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實現。從這點上,我想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和金融教研室主任更應該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同志,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傘”,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務員,圍繞專業和院系全局決策,統一認識,理順關系,全力以赴把及教學科研培養工作辦成、辦好、辦到位。
最后還要學習袁隆平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我國當代優秀知識分子憂國憂民、造福人類的宏大報負、自強不息、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不畏艱辛、迎難而上的奮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獻社會的思想境界。
袁隆平院士對事業的執著和奉獻深深地激勵了我,作為大學教師我們的收入不算豐厚,但是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卻是極為崇高的,我要盡自己全力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可以說,袁隆平院士的這種精神不僅鼓舞了我們,更凈化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靈。作為水利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貫徹縣委、局黨委的各項安排布置,積極努力工作。從各方面以袁隆平院士的先進事跡為榜樣和標準來不斷督促并提高自己,以爭取更大的進步。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6
10月23日晚,我校全體教師在行政5樓聽取了道德模范呼秀珍老師事跡報告會。呼秀珍老師47年如一日,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其忠誠事業的崇高品質,始終如一的奮斗精神,無私奉獻的感人風范,深深震撼了我。
呼老師把教育當作自己畢生的事業去做,而我自己只是把它當作一件事情去完成。面對呼秀珍,我發現自己是如此的渺小。雖然能夠立足本職,盡職盡責,但對本職工作愛的不夠深切,對業務知識掌握的不夠透徹,缺少鉆研和創新精神。雖然,在平時工作中能夠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但還是存在懶惰思想和浮躁情緒,并非任勞任怨,樂在其中。愛崗敬業看起來很平凡,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卻不易。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以她為榜樣,將我的工作做的更好。所以我想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愛崗敬業 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盡心盡力。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二、尊重學生 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我們要把學生平等看待,不能把學生當下級隨便呵斥。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了,他們才會尊重老師,愿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
三、努力進取 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并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辟新教法。
四、以身作則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于律己。
我常想,如果我們將愛崗敬業當作人生追求的一種境界,我們就會在工作上,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奉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責任;少一些懶惰,多一些上進;每天好心情,享受工作給自己帶來的充實和快樂。有了這種境界,我們就會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著知足、感恩、努力的態度,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7
60多年前,青春年少的XXX,成為中越邊境一線的小學教師,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邁上了愛護界碑之漫漫長路,一塊塊莊嚴聳立的界碑,飽含著他的愛國熱情。
19XX年,16歲的師范學校畢業生XXX,自愿支邊,到地處邊境一線的防城縣那垌村小學任教。執教于邊境地區,工作生活在國防一線,他深刻感受到邊境安寧的珍貴,意識到國防堅強的.重要。在兢兢業業從教之余,義務擔負起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工作。當時,一些邊民的愛國護碑意識還很淡薄,牛羊拴碑上,垃圾丟碑旁,荒草恣意長,任由界碑污損。XXX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為此,他找村干部交談,走村串戶到廣大邊民家中進行宣傳,發動自己的學生去做家長的工作,起到明顯成效。
也就是從19XX年起,XXX老師首創發起愛國護碑行動,走山路,找界碑,為每一塊界碑擔當“清潔工”“守護員”,并且帶領一代代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愛碑護碑活動。愛國護碑行動一啟動,腳步就從沒停止,成為對邊境地區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必修課”,XXX無論是在邊境地區從教的二十多年,還是到城區工作以后,直至退休以來,都為這項行動當旗手、扛大旗。
我市境內共有100多塊界碑,延綿100多公里邊境線,大部分都在偏遠險僻之處。XXX就把目光放在了自己所教育的孩子們身上。
“邊境青少年要從小樹立愛國主義理念,只有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孩子們對邊境、對祖國的認知才更清晰,才更明白邊境兒女肩上所擔的義務和責任。”XXX說。19XX年,時任防城縣那良公社少先隊總輔導員的XXX,結合當時邊境形勢,組織36名小學生開展了“走游擊隊走過的路”活動,沿著解放軍游擊隊的行軍路線,清潔整理沿路30塊界碑,并聯系當年的老戰士、烈士遺屬為孩子們講述烽火歲月的故事,讓他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洗禮。
從那以后,XXX又陸續謀劃組織了“時刻準備著”“掛國旗”“界碑天天見”等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并組織學生成立了“紅領巾護碑小分隊”,護碑隊員不但自己護好碑,還向家人、村民、游客們宣傳愛碑護碑知識。護碑小分隊的旗幟一直傳遞至今。“紅領巾護碑小分隊”活動先后榮獲“全國少先隊體驗教育成果展示”一等獎、全國“童趣杯”特色小隊等多項榮譽。雖然護碑的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XXX和孩子們的護碑行動從未間斷。
近年來,XXX老師通過編寫《國威軍威》宣傳圖冊、編寫傳唱《護界碑》歌曲等形式,把愛國護碑行動不斷推向新的高潮。而今,杖朝之年的XXX扎根邊境,開展愛國護碑活動已有60年,踏出了赤子的護碑忠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員對國防事業的熱愛之情。
守邊固邊、愛碑護碑成為廣大邊境學生崇尚的一種光榮使命,成為了當地群眾日常生產生活的新常態。學生們個個爭當護碑小標兵,為界碑清洗碑面,用油漆亮色碑文,比拼誰知道更多界碑知識;大人們也利用早出晚歸的機會,為沿路的界碑除草清淤、整理環境,有的還不辭辛苦繞道去護理界碑,在全市邊境地區營造了濃厚的愛國主義氛圍。
我市有3個鄉鎮、19個行政村與越南陸路相鄰,共有邊民7萬多人。在XXX的影響帶動下,90%以上的邊民群眾都參與過守邊護碑行動,甚至有很多家庭一家3代人都加入了愛碑護碑行列。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8
時代楷模李教授的先進事跡,讓我深受感動。她說:“我是中國人,我在北京出生我不能忘本,我要把的年華奉獻給祖國”。在人人懼怕麻風病的年代,她卻把關懷、平等和希望帶給“麻風村”的'每一個人。李教授心有大我、赤誠報國的愛國情懷,生命至上、護佑蒼生的醫者仁心,求真務實、勇于攀登的科學精神,堅守初心、踐行使命的黨性修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堅守的準則。作為一名基層黨員,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將榜樣的先進事跡轉化為工作的激情和動力,要對照先進找差距,嚴格要求自己,扎實做好本職工作,愛崗敬業、履職盡責,在平凡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9
作為新中國的一個普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國早一天強大起來,永遠不再受人欺侮。中國強大了,在世界事務中就會發揮更大作用。
——郭永懷
對于我來說,郭永懷這個名字是再熟悉不過的一個名字了,他除了是“兩彈一星”元勛之外,更是我的舅姥爺。所以,對于郭永懷,我不僅有著對他身份和對我國科學事業貢獻的敬佩與向往,更有著難以割舍的親情。
從我記事起,奶奶和父親就在我面前多次提起郭永懷這個名字,那時的我,混沌初開,少不更事,覺得郭永懷就是我的舅姥爺,跟任何人的舅姥爺沒有什么兩樣。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與閱歷的增加,對于郭永懷這個名字,我逐步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開始覺得,他不僅僅是我的舅姥爺了,他更是我一生學習的榜樣,一生追隨的楷模。
1999,舅老爺郭永懷被授予“兩彈一星”榮譽勛章,從那時起,郭永懷這個名字就更加深刻地刻在了我的心中。這個僅僅走過59年的生命,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科學家成為塑造我心靈世界、承載我理想信念的精神豐碑。
20xx年10月16日,郭永懷事跡陳列館在榮成博物館隆重開館,這不僅是榮成人民的大事,也是我國航天事業的大事。今天,中共榮成市委、榮成市人民政府號召大家學習郭永懷,學習郭永懷獻身科學,大力弘揚郭永懷一心為國的精神,必將激發人們向往文明、尊重教育、崇尚科學、愛黨立功的道德能量。據父親回憶:舅姥爺給他印象最深的是,僅僅五十歲的時候,就已滿頭白發。他曾偷偷問過舅姥李佩先生,舅姥笑而不答。父親說:現在想來,那一定是你舅姥爺為新中國科學事業日夜操勞的結果吧。
舅姥爺離開我們快50年了,但他是我永遠學習的光輝榜樣。他是我的榜樣,不僅僅是他身上“兩彈一星”的榮耀,更因為他對科學事業的那份執著,那份專注。這對于我,一個普通的小學教師來說,那是一輩子的楷模!
當代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說過:郭永懷同志是一位優秀的應用力學家,他把力學理論和火熱的改造客觀世界的革命運動結合起來了。其實這也不只是應用力學的特點,也是一切技術科學所共有的,一方面是精深的理論,一方面是火樣的斗爭,是冷與熱的結合,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這里沒有膽小鬼的藏身處,也沒有私心重的活動地;這里需要的是真才實學和獻身精神。郭永懷同志的這些貢獻,我想人民是感謝他的。是的,人民感謝郭永懷同志!作為我們國家的一個科學技術工作者,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人民服務,而人民的'感謝就是一生最好的評價!其實,我覺得,舅姥爺不僅僅是一位優秀的科學家,更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
我永遠也不會忘記:1968年12月5日的凌晨的北京城,那一天曙光剛剛從東邊亮起,亮光中夾雜著一絲白透白透的霧氣。凌晨6點左右,西郊機場傳來一聲巨大的轟響,隨后就是一個巨大的火球和濃濃黑煙直沖云霄,把白霧照的血紅。我的舅姥爺和他的警衛緊緊抱在一起,兩個燒焦的身體中間一個皮質的公文包,雖然有點燒焦,但是在兩個人相擁的身體的保護下依然完整,打開后,人們發現:一份熱核導彈試驗數據文件完好無損。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雷鋒的一段話: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60年前,舅姥爺郭永懷以對黨的無尚忠誠、對祖國的無比熱愛、對人民的無限深情,歷盡磨難,輾轉回國,為年輕的共和國的兩彈一星事業,為我國的航天事業作出了杰出的貢獻。48年前,1968年冬天,北京西郊機場上的那漫天火光,不正是我的舅姥爺一生奉獻科學的勛章嗎?
舅姥爺郭永懷把自己短暫的一生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他的這種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為年輕的共和國提供了永不衰竭的精神動力,樹立了歷久彌新的精神力量。今天,處于戰略機遇期與矛盾凸顯期的轉型中國,更需強大的精神力量破浪前行。永不褪色的郭永懷精神,正是我們建立自信、增強認同、激發熱情、積聚能量的源泉。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認真學習郭永懷、弘揚郭永懷“兩彈一星”精神,為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0
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取得了顯著成就。當前,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可以說每一名黨員干部在脫貧工作面前都應責無旁貸,都要盡一份力,都要拿出勇氣,拿出擔當,為脫貧攻堅做出貢獻。有這樣一位院士,他叫朱有勇,20xx年退休后,退而不休,發揮余熱,來到家鄉云南最貧困的地區——瀾滄縣扶貧。瀾滄當地主要是拉祜族,這里貧困面廣、貧困人數多,是脫貧攻堅主戰場,他把“家”安在田間地頭,用5年時間身體力行,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傳授給1500個村民,并讓村子擺脫了貧窮。11月29日央視新聞聯播播發了題為《“農民院士”朱有勇:用科技改變貧窮》的報道,聽了他的事跡,令人非常感動,值得每名黨員干部、特別是年輕黨員干部學習反思,并實踐之、篤行之。他始終牢記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積極投身脫貧攻堅事業,主動來到深度貧困的“民族直過區”承擔扶貧任務,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改變了當地貧困落后的面貌。他致力于農業科學研究,取得多項重大科研成果,立足農村實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創辦院士科技扶貧指導班,為云南少數民族貧困地區培養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帶頭人。
他情系三農,扎根邊疆,掛鉤聯系瀾滄拉祜族自治縣以來,深入村村寨寨,跑遍田間地頭,與少數民族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受到各族群眾真心愛戴和社會各界高度贊揚,被親切地稱呼為“農民院士”。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全國優秀黨員”“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新時代的年輕黨員干部和大學生要像朱有勇等老一輩人才學習,學習他們崇高的愛國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踏實的工作作風、堅定的人民立場、真摯的愛民情懷,把視線投向國家發展的航程,把汗水灑在艱苦創業的舞臺,把青春寫在中國大地上,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積極擁抱新時代、奮進新時代、珍惜大有可為的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持之以恒奮斗,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為人類的奉獻中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1
扎實工作,敬業奉獻
——學習吳大觀先進事跡心得體會
石橋黨支部 三山
最近學習吳大觀同志的先進事跡后,不禁要為他艱苦奮斗默默奉獻的一生所感動。他的無私奉獻,給我們留下了無限寶貴的精神遺產。
通過學習了解吳大觀同志的先進事跡,感觸很深。吳大觀同志一生致力于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航空發動機研制方法和程序的研究,主持研制多種型號的發動機,并培養了幾代專業人才。為航空發動機的設計研制和促進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生前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在他九十高齡時,寫下了“我愿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繼續為我們的航空工業盡心盡力,為實現今生‘航空報國’的夙愿,奉獻一顆赤誠的心”的人生感言。他熱愛黨、熱愛祖國和人民的一生,是致力于建設航空強國的一生,是無私奉獻的一生。
吳大觀同志有著一生跟著黨走的堅定信心。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全部獻給了黨和人民的航空發動機事業,他對事業的熱愛與追求,離不開對黨的忠誠和堅定的信心。他堅信只有馬克思主義、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這種信念他一生都沒有動搖過。
吳老的事跡告訴我們,成才必須有頑強的意志,必須只爭朝夕,從點滴做起,不能好高騖遠。因此,必須立足崗位,腳踏實地,端正心態,勤勉敬業。在工作崗位上大膽探索、創新創造。養成勤學習、多讀書、善探究、愛思索的好習慣,不斷豐富知識,開拓視野,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培養辯證思維能力。自覺向實踐學習,在實踐中更新思維、開闊眼界,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學會忍耐,成長為知識豐富、技能精湛、視野開闊、愛崗敬業的有用之才。
通過學習、我們要一以吳大觀同志為榜樣,以他的精神為動力,立足崗位,善于創造、甘于奉獻,要繼續貫徹落實好科學發展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黨的教育事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九十三年風雨路,矢志不渝報國心。吳大觀同志一生愛國愛黨,無私奉獻,事跡感人。他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貢獻了畢生的心血和才華,是報國有成的黨員專家,是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88周年的日子里,報道吳大觀同志的先進事跡,我們真切感受到了優秀共產黨員的人格魅力,更加堅定了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拿出祖國需要的航空發動機!對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化作了吳大觀艱苦奮斗默默奉獻的一生實踐。愛國愛黨,無私奉獻是吳大觀留給我們的寶貴的精神遺產。學習吳大觀同志,就要學習他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感情,學習他的事業至上為之奮斗終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學習他不計名利勇于奉獻的高尚品德。
吳大觀一生的奮斗,就是要為中國的飛機安上“中國心”。其實,吳大觀胸中跳動的正是一顆“中國心”,他把自己的命運與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祖國的需要作為自己的需要,把改變中國航空事業的落后作為畢生的追求。為了中國飛機的“中國心”,在敵機肆虐的炮火下,他毅然改行學航空;在歸國還是留外的選擇中,他堅定地回來報效祖國;在沒有機構、沒有人員、沒有資料的“三無”情況下,他迎難而上主動請纓。個人的能力再高,只有在國家民族事業的大舞臺上,才能盡情施展;個人的價值再大,只有融入到國家民族的事業中,才會永恒。吳大觀規劃了新中國航空發動機研究的基礎構架,培養了一批發揮中堅作用的人才,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吳大觀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在國家建設中顯示才華,他的奉獻已經匯入民族復興的洪流。
我們要學習吳大觀同志,堅定理想信念,忠于黨、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忠于航空事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征程中貢獻青春智慧和力量。理想是人類前進的動力,“人沒有理想就像鳥兒失去了翅膀”,我們教師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百折不撓、成就事業。我們要學習吳大觀同志,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筑精神支柱,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始終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向吳大觀同志學習,樹立堅定理想,積極投身教育事業,百折不撓,永不放棄,努力工作,銳意進取。把個人目標同學校的發展結合起來,爭做志向遠大、信念堅定的優秀教師,與祖國共奮進,與事業同發展。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2
1988年3月,劉秀祥出生在貴州望謨縣一個偏僻的農村里,他上面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家中條件不太好,勉強有口飯吃。
不幸的是,在劉秀祥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家中的頂梁柱倒了,天塌了。
母親因受不了打擊,精神出現問題,一家人眼看就要沒飯吃了,劉秀祥的姐姐和哥哥決定輟學回來干活,只讓弟弟一個人堅持上學。
姐姐后來對劉秀祥說:“無論生活再苦,都要堅持讀書,并且要出人頭地。無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好好學習。對于我們這個家庭背景來說,讀書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道路。”
劉秀祥將這一句話銘記在心,開始努力學習,可現實并不會因為你不認輸就輕易放過你,等待劉秀祥的苦難,才剛剛開始。
劉秀祥11歲那年,突來的大冰雹把田里的莊稼全毀了,一家四口頓時陷入絕境。
年僅17歲的姐姐最終決定嫁人來逃離這樣的苦難生活,而哥哥把家里唯一值錢的耕牛給賣了,然后拿著錢遠走高飛……
一連串的打擊讓劉秀祥母親的病情更加嚴重,已經到了生活無法自理的程度,而此時,小小的劉秀祥也沒有能力撐起這個家,怎么辦?
命運雖然殘忍,但劉秀祥不肯低頭,他把家里的田地全租出去,換來每年500斤的糧食,勉強夠自己和母親吃。
每逢周末,他還跟著村里人上山挖藥材賣,用賺來的錢買油鹽,還有母親要吃的藥,就這樣過了兩年,小學畢業的.時候,劉秀祥以全縣第三的成績考上了重點中學。
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由于成績足夠優異,考慮到劉秀祥家的困難,學校決定讓他免費入學。
為了照顧母親,劉秀祥把她一起帶到學校所在的縣城,因為身上沒錢,租不起房子,他就在附近的山坡上搭了個草棚,便成了母子倆臨時的家。
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劉秀祥一下課就去撿廢品,每個月能掙20塊錢,這一點錢根本不夠用,他們能活下來的惟一法寶就是省。
劉秀祥和母親每天吃的都是白開水泡飯,有時候他會去菜市場撿一些別人丟掉的爛菜葉,這就算是“加餐”,豬肉?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奢侈品。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年,劉秀祥以優異的成績考進當地最好的高中,還攢了600塊錢。
去高中學校報到時,劉秀祥依舊帶著母親,此時學校附近沒有了供他搭草棚的山坡,他就花200塊一年的價錢,租了一個農戶家里不用的豬圈,這就成他與母親的住所。
劉秀祥的日子依舊過得很苦,他學習的時間比別人少,但成績依舊名列前茅,按照他的成績,考上大學是板上釘釘的事,結果因為壓力過大,考前一周他生病了。
劉秀祥想過放棄,但他無意中看到自己在日記中曾寫過的一段話:“當你抱怨沒有鞋穿時,回頭一看,發現別人竟然沒有腳。”
是啊,劉秀祥起碼還有個媽媽,他還有家,于是他重整旗鼓,準備再考一次,再難再苦都不能將他打倒。
蒼天不負有心人,20xx年,劉秀祥如愿以償考上了山東臨沂大學,他依舊帶著自己的母親去上學。
而他“千里背母上大學”的事跡,被《人民日報》及多家中央媒體報道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也感動了無數人。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3
應急救援人員常常面臨兩難抉擇——一方面必須爭分奪秒營救被困人員,另一方面還得千方百計確保救援人員安全。“在救援中,我經常換位思考,假如井下被困的人是我的親人,我該怎么辦?”肖文儒說,“但是,災難現場瞬息萬變,救援不能只憑一腔熱血,否則不僅救不了被困人員,反而會導致傷亡擴大。”
為確保科學救援、安全救援,每逢關鍵時刻、緊急關頭,肖文儒總是勇于擔當、敢于決斷。
20xx年3月29日,吉林通化八寶煤礦發生特別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肖文儒對氣體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井下火區燃燒猛烈、實施封閉必將爆炸的`結論,明確提出并建議吉林省政府嚴禁任何人下井實施,展現了精湛的技術本領。
礦山事故救援是世界性難題。為什么?救援不能是盲目的,不能只憑一腔熱情,既要有專業知識、實戰經驗,又要有奉獻精神、擔當意識,還要有堅定信念、為民情懷。只有具備這些素質,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應急救援人員。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4
今年79歲的羅官章,黨齡60年,曾在海拔1700多米的五峰縣牛莊鄉當了13年“一把手”,1997年從五峰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位置上退休返鄉。據統計,返鄉19年來,他帶領和指導1500多個農戶種煙葉、藥材、蔬菜等,累計增收5.1億元。
在全黨以空前力度聚焦發力精準扶貧的當下,這組扶貧摘窮的增收數據足夠耀眼。但真正讓人感佩的不是總結性的'、過去式的數據,而是羅老引導農民轉觀念、學技術、闖市場、調結構的堅守與執著,最終讓當地形成了藥葉、藥材、蔬菜三個支柱產業。
一個區域特別是高山地區能夠形成產業集群效應,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符合當地資源類型和特征,還要贏得群眾信任,更重要的是接受市場檢驗,并維持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這離不開羅老的善學善思、善作善成,我們應該讀懂他內心深處的那份信念、情懷、智慧、擔當。
“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以貫之謀發展。”六十年風雨歷滄桑,一甲子歲月輪回。60年黨齡的羅老,用行動對“不動搖、不折騰、不懈怠”作出了最好的詮釋。在任上如此,退休后依然追求,始終牢記宗旨,用一生實踐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份信念,是風雨人生一路堅守的燈塔,是推進精準扶貧需要的精神動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返鄉,是很多人眼里“回不去的家鄉”。羅老的家鄉情結,不是落葉歸根的情懷,是立志帶領父老鄉親實現脫貧致富的夢想。在職時,他解決了鄉親們的“糧袋子”,但由于各種原因沒能解決農民的“錢袋子”,他為此有種“虧欠”感,“死了也閉不上眼睛”的自責。退休后,他不忘初心,堅守共產黨人本色,返鄉帶領鄉親共圓致富夢。這份情懷,不是攀附權貴,是對家鄉最純粹的愛,愛得深沉。
“不學習,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羅老退休返鄉,青春早已不在。作為一名縣官,也算是功成名就。但當他主動返鄉務農后,毅然啟動“讀書工程”,更為可貴的是他歷經100多次試驗,通過自主學習掌握了人工繁殖天麻技術。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羅老的刻苦鉆研、勇于創新堪稱楷模。這份智慧,不是與生俱來,不是摸牌賭博中來,是從活學活用、吃虧耐勞的實踐中來,這也告訴我們,廣闊鄉村,大有可為。
退休不褪色,發揮好余熱。相比“退而不休”插手干政,發揮“崗位余熱”謀取私利者,羅老無論是在職還是退休,為了鄉親的“糧袋子”、“錢袋子”和“腦袋子”,始終堅持干在實處、迎難而上,拿自己當試驗,讓群眾得實惠。這種擔當,是一種胸懷、一種境界,是帶頭示范、以上率下,是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是“功成不必在我”的大氣。
讀懂退休縣官羅官章的情懷,就應該在精準扶貧的新征程上,真正把“水”澆灌在窮根上。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5
學校黨委組織學習了于海河同志的事跡后,我被深深的感動。作為黨員,他用行動詮釋了自己入黨時的誓言;作為國家干部,他用工作譜寫了事業的輝煌;作為“農民的兒子”,他回報了這片熱土上的農民。他用自己短暫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感人篇章,他用生命踐行了黨的群眾路線,他用生命展示了共產黨員的風采。應學習他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始終堅持黨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心系群眾,一心為民,求真務實,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用實際行動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通過對于海河事跡的學習,使我感到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應立足于本職工作,愛崗敬業,實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做一個人民滿意的好教師。通過學習我要以于海河同志為榜樣,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學習他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公仆情懷,學習他求真務實、敢于擔當的實干精神,學習他艱苦樸素、清正廉潔的`崇高品格,牢固樹立宗旨意識,自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學習于海河的事跡也給我在工作中帶來了很大的啟發,干工作就應腳踏實地,不怕艱苦、不怕困難,敢于擔當,本著務實的工作作風,時刻把百姓裝在心中,而作為人民教師
更應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堅持教育教學工作與群眾結合的路線。我們應該把于海河一心為民,愛崗敬業的精神帶到學校的日常工作中,并將這種精神與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及 “誠信、實干、包容、自強”的林甸精神相結合,為林甸教育事業的發展獻計獻力。
于海河走了,但是我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于海河”出現。而我也要以于海河為榜樣,勤勤懇懇工作,完成領導安排的各項工作。學習他永葆本色、矢志不移的堅定信念,樹立一名教師就是一面旗幟的理念,牢記黨的宗旨,始終對黨的教育事業無限忠誠,以堅定的信念展示新時期教師的風采。
【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關于袁隆平的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8-20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4-10
張黎明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1-03
潘東升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1-10
緬懷袁隆平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3-05
師德楷模先進事跡心得體會07-11
張桂梅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2-09
學習劉佳芬先進事跡心得體會11-10
緬懷袁隆平先進事跡心得體會范例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