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有了一些收獲以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課題研究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
20xx年9月在縣教研室李振剛老師的帶領下,由奇臺三小、四小牽頭,與其他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進行了《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方法的研究》的課題研究。課題組的各位成員,克服了地域、時間等重重困難,積極開展各項課題實驗活動。一年來的課題研究工作,使我對課題研究確是有了一些感悟,并在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下面就自己的實踐工作,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參與課題研究使我成為學習者。
一年來,通過定期開展的課題研究活動,我加強了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加強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學會從多方面、多途徑地去尋找與課題相關的資料,如從網上下載、從雜志上尋找,到圖書館收集、分享交流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對課題研究的理解和認識。
二、課題研究論文的撰寫使我成為觀察者。
通過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慢慢地學會了記觀察日記,經過一年來的課題研究,讓我知道根據課題去記錄學生的成長、變化,以及老師在課題研究過程當中的成長感言,從剛開始的不知道寫什么到后來可以就課題寫出一篇論文,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學會了觀察,觀察學生的活動,觀察學生的行為,而這些記錄下來的自己課題研究中、課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就成為我論文的很好的論據,同時我也學會了根據自己活動的開展情況定期寫下評價記錄,只要我們用心去體驗,仔細去分析,認真地記錄,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就會用我們的筆,生動地再現師生互動的過程,從而進一步提高自己從多角度觀察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活動的實踐使我成為思考者。
通過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我會針對自己開展活動認真進行反思,總結哪里做得正確,哪里還有待改進,一年來我們課題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題研討活動,如課題教學觀摩、課題論文交流、錄像課等。活動前,我會根據自己班級的研究主題,圍繞課題的目標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并針對推敲每個活動的環節,盡量把活動開展地更完美。活動后,我會圍繞研究目的開展的活動,對自己的教育行為反思,改進。從而增強了自己設計活動、組織活動的能力。同時,通過自己不斷反思和實踐獲得的經驗,撰寫了多篇論文和教學案例并獲得了自治區及國家獎項,獲獎率比以前大大提高了。
四、課題研究使我成為成長者。
一年來,在參加《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方法的研究》的課題研究活動中,我由開始的無所適從到現在漸漸地得心應手,我認真參與課題組的各項活動,并在活動中不斷成長,由原來不敢參加大賽,到現在應經在兩次錄像課評比中榮獲自治區二等獎、一等獎,課題研究為我的成長牽線搭橋,從熟悉課題、理解課題,到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嘗試活動前的準備到活動后反思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體驗著課題研究帶來的的成功快樂,促進我們繼續搞課題研究的熱情。
在課題研究活動的過程中,我與我的同仁們共同成長,就讓我們在課題研究的實踐中真正鍛煉能力,增強自信,提高自己,服務學生。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2
小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研究的對象是自己教育教學實際當中具體的、細小的、真實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引導學生圍繞一個或幾個問題而進行的探究性學習,主要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現將本次研究體會、感悟總結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素質
作為小課題研究的實施者,有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實踐是十分必要的。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論基礎上結合本校實際展開研究,閱讀相關教育教學故事與案例,積極學習他人的成功經驗和科學理論,使研究有效和有質。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樹立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非常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圖書館借閱、網上查閱、期刊訂閱、專業書籍的購買,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開拓視野。
二、積極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
通過閱讀學習,教學實踐,力求做到:
1、改變學生學習美術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
2、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3、通過各種美術學習方式的實踐,使學生在看看、聽聽、想想、畫畫、做做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
作為教師必須要懂教育學、心理學,應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適合本班學生的學習策略,并在上課過程中多加思考,適時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以藝術的眼光去對待教學,爭取精益求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認真地貫穿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以新的教學姿態迎接新的挑戰,使學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三、及時總結經驗,改進不足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在教學實踐中的不足。由于學生性格參差不齊,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環境也不同,如何培養好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還應在平時的實際工作中對癥下藥,爭取尋求更好的方法。
通過開展課題研究,不僅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展示出了較高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同時,不斷吸收和消化現有的研究成果,并轉化為教育資源,努力促進學生總體素養的提高,教師通過參與課題研究,也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綜合素養的發展,能很好地做到教研相長。
實施“整體構建德育體系”課題研究心得體會我們都知道有一種昆蟲在它弱小時難看無比,但經過不斷的吸取營養,數月后會破繭成蝶,為人類生活增添美麗。幾年來,我校在實施“整體構建德育體系”這一課題的研究中,我們歷經了無數次的學習,開展了多項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洗禮中,讓我對德育的認識有了一次破繭成蝶的蛻變。
曾記得,落實課題研究以前的我認為德育的滲透只有品德課上才是最佳教育途徑,教育方法也是當學生思想、行為偏差時談話解決便可。
而今在課題的實施與研究中,通過一次次班會評比活動、班級特色活動,我和同學們面對一個個學生關心的話題,一個個學生“常見病”而進行細心的準備,精心的召開,活動中通過看、演、評、畫、寫,使我感覺學生思想、行為的偏差應該在無聲細雨中糾正,真是事半功倍。
而今在課題實施中校園文化的改觀,讓我感受到對學生的教育哪能僅限于一堂品德課,而是處處在,時時有的。
而今在課題實施中學校組織的一次次專題講座、課題研究使我認識更得以升華。記得上學期德育現場會中的沙龍活動,該活動主題是圍繞怎樣使學生快樂的成長,為了切實落實該主題,活動前我們是翻閱書籍,上網索取資料,活動中將理論結合自己的教育實踐與同仁分享。這一查、一結、一說使我們在場的所有老師感受到德育的重要,尤其是遲老師在談到班級一問題兒童的教育措施中,同仁們有深度、有廣度的群策群力、更使我認識到實施德育途徑的多樣化。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人,千百年來,無論是中國的孔子站在“杏壇上”,還是西方的亞里士多德站在他的學園里,都面對活生生的教育對象。今天社會的瞬息萬變,今天社會的高度發展,今天的教育對象則更需要勇敢的面對人生,快樂的面對人生,智慧的面對人生,而賦予他們勇氣、能力的我們更應該學會教育他們,感召他們。而我校實施整體構建德育體系這一系列活動正使我這一東風人認識到了,感受到了,我堅信已“破繭成蝶”的我會用鮮活的生命力使我的教育對象幸福、開心的`面對人生。
作為一名剛剛踏上工作崗位不久的年輕教師,我對課題可謂是一無所知,也覺得搞科研是很難的,是專家們做的事。特別是作為一線老師沒有能力、也沒有時間去做的。因此最開始我不知道怎么去做課題,只是依照老教師的經驗和列舉的框架收集一些材料,而具體的實施過程也只是一帶而過。通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學習,我發現其實課題研究是與我們日常工作息息相關的。通過做課題,我們可以很好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課題研究也是把我們自己的日常工作總結、歸納成有一定理論依據的經驗,然后再指導具體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使教學更有效。
通過這一年多來對《九年制學校實驗教學器材有效性使用》課題的研究,我從中受益匪淺。它改變了我以往單純的經驗教學手段,不在束縛于單純的跑、跳、投等運動技術教學,而是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器材和場地,整合教師資源,再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特點等實際情況,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改善課堂效果,讓學生不僅喜歡體育更喜歡上體育課。
《九年制學校實驗教學器材有效性使用》這一課題,主要著眼于教學器材使用的有效性,即將學校現有的器材的作用發揮到最大,不浪費,不出現器材閑置的情況。通過課題的研究,我們體育組團結合作,制訂了年級體育實驗目錄和分項目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方案,都充分體現了體育器材的利用,并且安排合理、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能夠很好的調動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作為一名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活動,是非常必要的,它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層次上展開教學活動,從強化日常教學中蘊涵的科研成分著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審視教學過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并通過教學實踐使其得到驗證與完善,從而使教學工作逐步向最優化方向發展,同時也使自身的素質水平得到提升。”
另外做課題研究也是提高我們自己教育理論水平,教學實踐能力的最佳途徑。做課題要理論支撐,因此我們必須查閱、收集、學習大量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資料、書籍。這樣就會有意無意地促進了我們多看書,多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從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當我們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育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我們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進行反思教學。如果長期參與課題研究,一定會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學風格。
課題研究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難,只要我們努力鉆研,虛心向前輩學習,課題研究就能得心應手,我們就能從中得到啟示。我會在今后的工作與學習中,端正態度,虛心求教,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3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但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信息的水平。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水平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水平、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科學探究學習是教育所應秉承的基本理念和學習方式,它不但僅讓學生單純的接受科學結論,而是讓學生在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中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思維,培養科學精神。所以,科學探究學習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水平的重要途徑。
去年,我們在學校領導和專家指導下,在課題主持人的帶領下,開始逐漸深入《小學數學科學探究學習課堂教學研究》這個課題研究領域。從剛開始的概念模糊,經過持續的深入調查研究,多次的交流探討,我們的思路逐步清晰,并在實踐中持續地修正我們的方案。因為我們都是第一次深入系統的做課題,缺乏經驗,所以在研究過程中走了很多的彎路。這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化的成長過程。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談談自己做課題的一些體會:
一、用心做課題
用心做課題,也許有人會認為這太容易辦到了,其實不然,對于老師來說,正常的`教學及各項教育工作已經令老師很費心了,還要再用心做好課題并非易事,因為需要多方面專業理論知識,前期,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閱讀相關書籍資料上,以補充我們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如鄭長龍教授對科學探究本質解釋,趙小琴、李洪俊老師的觀點等等。同時課題主持人夏老師也多次對我們實行了課題方面的培訓與講解,如果不去用心做是無法深入的理解課題的主旨,更無法做到有效有質。
二、團隊合作、交流討論
如果沒有一個齊心協力的團隊,很難展開工作。從一開始便千頭萬緒的課題研究過程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們各自負責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溝通與交流,在交流會上,組員的觀點經常會被否定甚至是被*,一個交流會下來,工作還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現象時常發生,所以我們經常覺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慶幸的是,我們這個團隊并沒有所以而放棄,我們正是靠在這樣的研究氛圍中持續地修正觀點與思路,最終得以進步。
三、科研水平提升了,同時教學水平也得到提升
實行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受益良多。在前期的準備工作上,我查閱了一些關于科學探究性學習的資料,豐富了我的知識量,通過在實踐階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學方法,在整理資料過程中學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獻研究法、實證研究法、數量研究法等等,同時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學生有了更多的了解,這個點給我在教學提供了很多的協助,改善了我在教學上的水平,也使得我更加樂于去深入了解學生。
今天我們的課題還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還很艱巨,但我堅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實工作,持續探索,持續進步,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會取得成績。
感言:實行課題研究是一個充滿艱辛與茫然的過程,我發現這恰是一個化的成長過程。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4
這學期以來我們進行了關于《小學低段數學游戲教學策略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回顧課題研究之路,感覺既充實又具有實效。我從中受益匪淺,它不僅拓寬我的教學視野,還豐富了我的教學實踐經驗,“在研究中發現問題,在問題中進行研究,在研究中成長”這是我最大的體會。
一、主動學習,注重過程的形成
課題的研究注重過程,我努力經歷著真正的課題研究過程,體會研究過程中的酸甜苦辣。為了了解到最新最切合實際的相關研究知識,我經常研讀相關的理論書籍,查閱網絡中的資料,學習其中的精華理論,追蹤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及思想,努力提高自我課題研究修養。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要客觀地把握學生的不同層次,必須深入地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年齡特點、心理傾向、知識基礎差異、接受知識的能力進行分層分組。
用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隨時隨地注意學生的發展變化情況,作出必要的層次調整。然后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各類學生都有所獲,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他自己的區域內得到充分的發展,使每一次學習后學生都有一種成功的喜悅,在不斷獲取成功中得到一種輕松、愉快、滿足的心理體驗,激發再次獲得成功的欲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積極參與其中,勇于實踐
平時不管多忙多累,我總是組織大家認真學習,不斷研究并帶領大家及時完成課題中的各項研究任務。尤其是針對其中提出的問題,我總是進行深入思考,認真學習,積極探索,力求在實踐探索中找到合理答案。學習課題研究相關文章之后認真反思,努力應用到自己的實踐教學中,如:我在教《面積的認識》時,設計了關于圖案設計的課外實踐游戲,提出要求:一是:設計的圖案的面積都是五厘米(既事先準備一張格子紙,每一個小格子的面積都是一平方厘米;二是:結合圖案,既該設計圖案有實際的意義。
學生積極性很高,設計出了各種各樣的圖案,有電扇、花瓶、山峰、花朵等。通過活動在游戲中“做數學”,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是一種享受,不僅掌握了新知識,而且還拓寬了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真可謂一箭雙雕呀!實踐告訴我們,豐富多彩的游戲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欲,能激勵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數學的學習中;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數學,其注意力和觀察力都有明顯的加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明顯的提升。課題研究中,我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課題研究就必須是實實在在的研究,來不得半點虛假。
三、樂于嘗試,重在實效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總是積極參加研討,利用一切機會和同事們交流,進行思維的交流與碰撞。同時,我做到認真備課,不斷嚴格要求自己,試著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上好每節課。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我感覺自己在不斷地成長、進步。同時,我也發現了自身還存在不足,理論知識匱乏,制約著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影響著教育教學效果,同時也時刻提醒著自己要不斷學習,不斷充電,以期待獲得更大進步。
以前,人們一提到“課題研究”,我總覺得那是多么的高不可攀,搞課題研究那應該是教育專家們的事情,對于我們一線教師來說有點難。去年我有幸參加學校申報的市級課題研究,回憶起一年來的活動情形,心里感受頗多。
首先,通過這個課題研究活動,讓我對課題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謂“課題”,就是研究中探究的問題。課題工作的展開過程,實質上就是不斷進行問題聚焦的過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問題,而這些問題我們也可以嘗試去分析,去摸索解決,積累一些教學的經驗,最終沉淀為自己的東西。殊不知,這個過程中我們便是在搞研究了,只不過在分析、摸索中我們要善于去提煉、總結,形成文字。因此。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很有必要通過課題研究來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同時通過課題研究來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其次,我們作為一線教師,搞課題研究,研究的內容要口徑小一些,實在一點,密切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進行。就如我們現在的.這個課題,它的每次活動,我們都是在課例的基礎上進行專題研討交流,然后結合實際撰寫調查報告、寫論文、寫案例、賽課。一年來,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讓我開了眼界,對課題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了自身的專業成長。
再次,我通過《數學教學與數學活動有效結合的策略研究》這個課題活動的學習,我逐漸認識到老師教育學生,尤其數學課的教學,第一、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將數學教學與數學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將數學教學的設計貫穿于數學活動中去。數學活動時要注意調動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多種感覺器官密切配合,協調活動,讓學生通過畫一畫、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剪一剪、數一數等形式,教、學、做合一,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愉悅、輕松、快活。
在數學活動過程中我們也要特別關注學生活動過程經驗的積累,關注活動表面之下活動的內涵,讓學生付諸思考,以期通過活動的開展學生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第二、我們要想上好一節好的數學課,就要精心地設計好教學活動,以及考慮在活動中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教好學生,上好一節精彩的課。第三、要根據所教課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類型,使課堂變得生動化,將設計的數學活動與數學知識緊密結合起來,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數學課變得多姿多彩起來。讓學生數學活動中收獲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自主進行活動了,課堂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5
一、課題研究需要在實踐中點點滴滴的積累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干冥思苦想。我認為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獲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二、課題的制定一定要服務于教學工作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研究,以小見大。“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
我翻閱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最終我選擇了《農村初中地理讀圖方法的研究》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該課題以認知理論和終身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農村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如何根據地理課堂教學中遇到學生的讀圖問題為前提,研究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讀圖方法,讓學生通過教師在課堂中穿插讀圖方法的講解,培養、提高學生的讀圖能力,發展個性,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題符合以人為本、減負増效的教育理念,選題新穎、方法可行、內容豐富、結構合理,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三、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在我的.課題研究整個過程中,必須培植“反思”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使課題研究自始至終都保持活力,不偏離研究方向。
我常常進行反思、注重細節反思,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杰作”,進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記憶”,形成智慧性積累,從而提升課題研究的洞察力。同時注重階段反思,課題研究不是短暫的、斷裂的,它是連續的,系統的。我們在反思的時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進度,按階段進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
四、分析地理讀圖方法應該注意的事項
通過地理讀圖方法的訓練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著差異性,但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高效的地理課堂教學必須使全體學生都能投入其中,讓更多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就需要地理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時充分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貼近于各層次學生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針對同一圖形設計不同的問題,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會讀圖、析圖。
2、要有足夠的驅動力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
地理課堂中的讀圖題的難易程度的設計立足點是把教師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真正轉移到“為學生的學”上,并把是否有利于學生的學作為檢驗教學的設計是否有效的重要標準,因此讀圖的設計要難易適度。過多的讀圖會使學生長時間處于低水平思維狀態,他們,尤其是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會逐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過多的難度偏高的讀圖則對學生的思維帶來壓力,尤其易增加學困生的挫折感。因此,讀圖訓練一定要充分考慮學情,設計難度適中的圖形,這樣有利于為各層次學生都提供足夠的驅動力,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
總之,作為教師,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才能切實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學效率。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6
從20xx年9月起,我校按照部20xx年度新的課程計劃開設綜合實踐課程。現在我們將教學過程中的經驗教訓與思考出來,請兄弟學校的領導和專家給與指教。
一、課程設置的總目標與設置原則
依據教育部開設該課程的宗旨,同時當代學習心的最新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學習》等資料,我們確定以促進學生個性為主線的綜合研究性課程的教學目標,即"以人為本,綜合創新",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研究性學習的態度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參與一些類似于科研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和產生積極學習的要求,并將逐步形成一種勇于質疑、樂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產生主動運用所學知識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欲望。
2、研究性學習的能力目標:
學生在研究學習過程中,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會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識儲存,采取多種收集所需信息,并通過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提高綜合與創新能力。
3、研究性學習的人際目標:
研究性學習提供了一個利于溝通與合作的良好空間,學生得以在此過程中發展團隊精神,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并在欣賞自己的同時,也學會欣賞他人。
4、研究性學習的價值目標: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認真踏實的探究,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出學生嚴謹的態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不滿足于現狀的進取精神等,同時也會更深入地了解科學知識對于、與人類的意義和價值,學會關心國家、社會和他人,從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華。
開設綜合研究性課程是一項全新的教學工作,我們在選擇與確定課程內容前,事先制定了以下原則:
1、開放性:開放性原則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必經途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習方式的自主性;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強調學習要與學生的生活與社會的發展相聯系,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識體系;實施過程要體現民主性和尊重個性發展的原則;評價標準的多樣性,評價過程的參與性。
2、實踐性:綜合研究性課程強調學生要親身體驗、自主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在強調學生自主選擇、探索各類綜合問題前提下,對教學內容的安排要注重安排實踐性或者指導實踐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學生自主學習、討論、實踐的時間基本保證在整個課程時間的三分之二,特殊情況不得少于二分之一。開設綜合研究性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科學精神、態度、行為和習慣。促使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的轉變。因此,該課程特別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境問題、對當代生活的以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在活動中我們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學校要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
3、綜合性:綜合實踐課程與研究性學習不能簡單地分科進行,而要按照現代社會與科學的發展,高度重視課程的綜合化,強調課程的整體性。要提倡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民族性與國際性的統一。在課程編制和教學中,既要注重一般科學原理的認識和掌握,又應注重科學態度、方法、精神的綜合培養。
4、可行性:依據學生年齡與心理發展特點,注意由易而難,由近及遠的策略。同時因地制宜,根據本校本地的具體條件做出適當的安排指導,以保證實施。
二、教學內容的選擇與確定
依據課程目標,綜合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學習內容(綜合性知識)、能力培養。這三部分內容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1、研究性學習的方法是教學的核心。所有核心概念都要求每一個學生在掌握了這種研究方法以后,由教師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平時的分科學習方法不同,強調的是小組研究學習,該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動的過程,思考性探究是該學習的核心,它包括一整套嚴格的程序。學生在小組研究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學習發現、理解、調查、設計、討論、評價等種種方法,而且要學習合作、寬容、接納、競爭、創新、自尊的心理品質,同時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科學、人文的精神。
2、綜合性知識作為現實問題為綜合研究性課程提供了理論背景,并以核心概念為主,形成比較統一的整體。學生學習的核心概念分為兩大類,一種是較為抽象的核心概念,它們基本代表了綜合知識的核心思想。這些核心概念不能用分科教學的方法灌輸給學生,而應當以現實問題為依托,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它們,并進而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另一種屬于事實性概念,它們可歸于正在研究的問題之中,如朝鮮半島問題、溫室效應、生態入侵等等。其中最基本的依據是學生的生活。
一是以“人與自然”為線索的內容,它主要以大連地區與人生存發展有關的自然環境為研究對象,如氣候、水資源、植被狀況、能源等。
二是以“人與社會”為線索的內容。它可以是大連的變遷、社會文化(如文化傳統、風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
三是以“人與自我”為主要研究對象。它主要涉及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問題。如青春期生理與心理、人格的塑造、道德的養成、人生的目的和意義等所引起的學生的自我反思與探究。這些概念是在研究中確定的`,教師所作的是教會學生們如何討論這些概念、如何查詢與此相關的資料。
3、個性品質、科學精神及人文精神也是不可忽視的教學目標,一般在教學目標中不能十分具體地表現出來,但是在學生進行的所有過程中都有所體現,同時作為較深層次的觀念目標,可以考慮請一些專家來作專題講座,加以促進。
三、綜合性課程的組織、實施與評價
1、課程的組織:
綜合研究性課程的開設面臨著許多困難,其中,師資是不可忽視的,各學科教師本來就已擔任學科教學任務,況且這一課程還沒有人承擔過,教學資源的缺乏是這門課困難重重。因而課程組織就顯得尤為重要。學校擬成立綜合研究性課程開發與研究課題組、課程教學實施組、專家顧問小組,由校長室、教導處、教研室等共同領導。科研課題組負責研究課程的開發與實驗、教學資源的收集與編撰、課程評價以及師資培訓等工作;教學組負責實施具體教學工作(當然,課題組與教學并不截然分開);專家顧問組負責科研課題的咨詢與指導,同時也擔當一部分相關講座。
2、課程的實施:
本學期開設的綜合研究性課程主要有:綜合研究性課程總論、問題研究、問題研究、生態問題研究四部分,每一部分教學都突出課程宗旨與總目標。
(1)多樣性的教學模式
由于教師的缺乏,這一課程主要由生物、物理、化學、地理、歷史等學科中的幾位教師承擔,采取的教學模式主要有:
①主題報告:以介紹研究和研究案例為核心,以教師講授為主,主要目的在于介紹背景知識、成功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轉變學生的觀念,激發學生研究的興趣;
②范例教學:介紹研究方法以后,分發相應研究材料,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按照要求與范例進行模擬研究。教師的角色是提供范例與指導,學生是學習的主導。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學生在模擬研究中掌握各種具體的研究方法,如觀察法、社會調查法、等量實驗法等;
③小組研究性學習:以2—5人的研究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討論、分工協作完成學習任務,學習"研究性學習"的步驟與方法。包括:確定選題、制定研究計劃、收集研究資料、形成研究報告等等。教師的角色是小組的參與者與資料信息的提供者,學生自己選出的小組長負責研究進程的管理,學生是學習研究的主導。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體驗學習角色的轉變,了解與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體驗小組協作學習,促進合作精神的形成。
④課堂論辯會議:以大課的形式進行論辯,各小組將已經完成的各項研究計劃或中期報告,在講臺上向全體學生匯報,然后,由學生自由提問答辯,從選題、研究方法的選擇、資料的可靠性等各個方面,進行提問、、論辯。教師的角色是會議的主持者(相當于電視節目主持人,不過,教師還需要提供深層解釋與在解釋中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每一位在臺上的學生是課堂的主導,在臺下的學生是積極的參與者。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論文答辯的方式、方法,培養積極的參與意識合計性發言論辯的思考能力,以及在公共場合文明、坦誠的表達能力。
(2)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每一位教師開設這門課的首要工作,因為沒有相應的教科書,沒有教學大綱,我們考慮到既不能脫離中學現階段的分科教學,也不能將分科教學的內容搬到研究課中,于是,從三個方面入手,選擇相應問題開展研究性學習。
這三方面是:歷史社會問題、自然科學問題、生態環境問題。歷史社會問題以歷史學科為依托,兼顧、等學科內容;自然科學問題以物科為依托,兼顧數學、化學、天文等學科;生態環境問題以生物、化學、地理學科為基礎,由分科到綜合。教師講授時,以這三方面問題為基礎,學生選擇課題時,先從分科問題開始,再從自己的感興趣的問題出發。各研究組在登記時,要進行相應的歸類,即看看屬于哪一類問題,適合采用哪些方法。當然,不論研究什么問題,目標是相同的,即都要學會上問題到的教學目標。
(3)循序漸進的教學過程
全新的綜合研究性課程需要安排好教學過程,我們從綜合研究性課程概況開始,先后安排歷史社會問題研究、自然科學問題研究、生態環境問題研究三類方法指導性課程,同時,引導學生學習課題選擇與確定、制定課題研究計劃、查閱課題相關資料、分析、數據初步統計等研究方法。
3、課程的評價
綜合研究性課程的評價是達成其課程目標的重要步驟。評價方法注重過程性評價,主要采用研究性報告與研究者自評、互評的形式。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學會評價也是綜合研究性課程的教學目標。研究性報告與自評、互評的所有資料都采用研究性檔案的形式,由學生自己保管,每學期舉辦一到兩次展覽,評價每一位學生的研究性檔案,并作為最終性評價(等級制評價)的主要依據。
教師進行的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研究報告的評定,主要對研究的中期報告與結題報告進行評定,內容包括:選題(內容、表達)、計劃(文獻分析、研究步驟、研究方法等)、過程(相關資料全部附錄在報告后面)、結論、資料等;第二,綜合能力的達成,一般一學年一次,采取不定期的方式,但主要放在下學期。
四、綜合研究性課程開設的初步成果與今后設想
通過一學年的教學,學生們體驗到了研究性學習帶給他們的欣喜,全校共組織了154個研究小組,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學習的主要方法,完成歷史社會問題研究的中期報告78個,自然科學問題的中期報告39個,學生的研究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與社會責任感。初步研究成果可以從學生的研究報告中體現出來如:《大連金石灘主題地質公園的規劃設計》、《京杭大運河的昨天、今天與明天》、《這世界是否安寧?——20世紀人類各種災難的分析》、《巨人的握手——20世紀七十年代中美關系解凍初探》、《近代早期民族資產階級有沒有先進性》、《大連開發區的構想》、《腳本DOS程序的防御》、《仔豬下痢的防治》、《迪斯尼樂園-我的夢想》等等。我指導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大連金石灘主題地質公園的規劃設計》獲得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賽區)二等獎,《腳本DOS程序的防御》等三項課題獲得了大連市一等獎,《同學錄的語言設計》等三個課題獲得二等獎,《仔豬下痢的防治》等三個課題獲得了三等獎。我撰寫的《充分開發社區科技資源的有效途徑和意義》一文獲得了20xx年全國科技輔導員論文大賽(賽區)一等獎。
盡管我們開設的綜合研究性課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作為一門校本課程來說,課程建設還很不完善,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有待研究解決,為此我們對今后的課程開設有以下設想:
1、完善小班化教學。進一步完善小班化教學與研究活動的管理與指導。盡可能針對所有學生所選課題進行詳細的指導,同時建立相應的課題管理機構,由研究小組與學校分別建立研究性課題檔案。
2、建立開放的研究與資料信息查詢機構。適當開放理化生實驗室,建立相應的資料庫。資料匱乏是講授研究課最令人頭疼的問題,許多問題可以講清,但如果沒有實證材料支持就缺乏科學性和說服力,建議學校盡快建立相應資料系統,除增加圖書期刊等資料外,還可購買一些好的光盤、課件等,并應盡早實現電腦廣泛上網,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3、建立健全課題指導的教師、指導教師、顧問與管理人員的配套體系。吸納和利用社會資源。研究課教師都是兼職勞動,本有專業課務在身,工作繁忙,對科技、人文方面的新進展不可能時刻把握,囿于學識,也未必能把所有問題講清講透,學校應利用良好的社會聲譽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多請有關專家、學者開設專題講座,主持課題研究、評價或提供各種便利條件,這樣,能夠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和社會。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7
教師進行課題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于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自覺學習理論,更新教育觀念,以科研帶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
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行為習慣、道德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有學校管理模式的問題。課題研究的嚴密性,也促使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系統化。
做課題時少不了要查閱大量的資料,當你閱讀了大量的有關教育、教學的書籍后,就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學理念。教科研實踐活動不但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重要的是使我們養成一種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為習慣;自覺地去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教學。
綜上所述,課題研究是當代教師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是當代教師進行學習的方式之一。課題驅動,行動研究是教師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師職業化要求我們必須研究教育。必須由“教書匠”向科研型教師轉變。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8
4月20日———21日,我有幸參加了省“十二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項培訓會,覺得受益匪淺。幾位教授對教研課題如何選題,選題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解讀,特別是XXX教授的講座,讓我對課題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從恐懼研究課題到覺得研究課題長短常有意義的,從剛開始對課題的迷惑到現在對課題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脈絡認識,這其中的變化和談處的精彩講座是密不可分的,談處用一個個淺顯易懂的案例為我們解讀了一個個“高深”的課題方面的有關知識,使我對課題研究方面有了個更深層次的認識,對今后我們進行教研課題的研究、選題等有了很大的匡助,為我們當前研究課題提供了一盞盞明亮的燈。
下面將我的研究心得小結如下:
1、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要用各種教學手段,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寬松、舒暢、和諧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研究。材中例題,題的安排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十分接近,很多情境圖完整可以通過學生實際活動,親身體驗來表現。因為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體驗得到的知識,學心了解得更深刻,記得愈加安穩。同時學生也會感觸感染到研究不是死板的,而是有趣的。所以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一定用同一種模式,同一種辦法,一定非得讓學生看明圖意來了解知識,學懂知識,而是完整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游戲、扮演等實際活動將情景圖所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景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情境中,增加實際體驗,親身感觸感染數學。
2、要懂得欣賞與愛的藝術。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會欣賞孩子、愛孩子,才會贏得孩子們的愛與尊敬,“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生動、幽默的講解,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孩子們那發自內心的笑聲,亮晶晶閃爍著求知欲的眼睛,下課后意猶未盡、戀戀不舍的表情,就是對教學最好的評價。
3、給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空間。這樣才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研究慣,也有利于研究能力的提高。每節課的教學力求做到:先嘗試后講解,先猜想后驗證,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交流。用數學的眼光去思考、去傾聽、交流、歸納,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研究動力展。數學老師應著眼于方法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等各方面的訓練,而不能只盯著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學中關注了、注重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性,將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4、善于反思,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反思是教師的一塊“自留地”,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我的教學能更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有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識和實踐智慧,只有靠教師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才能獲得。
總之,通過培訓研究,我看到了本身的不足,深知自己的差距,在當前的教學中,我會加倍努力,進步自己的專業水平。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9
首先我很快樂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關于個人課題研究過程中的一些感受,有許多不成熟的想法還請各位批評指正。
相對于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和校級等集體課題,“個人課題〞是由教師個人自主申報,獨立主持,為了自身的專業開展,研究個人在教育教學中具體而微觀的教育問題的課題,也屬于教育科學研究課題圍。
我主要負責的是后期資料的'整理和結題報告的撰寫,很快樂能夠參加到我們這個課題的大家庭里,大家群策群力,為課題的順利開展都做出了自己的奉獻。
華東師大博士生導師葉瀾教授認為“沒有教師的生命質量的提升,就很難有高的教育質量;沒有教師的精神解放,就沒有學生的精神解放;沒有教師的主動開展,,就很難有學生的主動開展;沒有教師的教育創造,就很難有學生的創造精神。〞而個人課題工程,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引導教師自我解決教育中遇到的問題、難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教師在個人課題研究中,嚴密聯系日常工作,積少成多,使科研進入常態化。只有這樣,教師自身生命質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得到開展。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0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的要求不僅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更需要的是獲取信息的能力。顯然,數學教育的功能也隨之發生變化,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重對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對學生質疑和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和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數學課程教學中,開展小課題研究無論是對課程教材的開發,還是對于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都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它是改變當前數學教育被動局面的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數學課程小課題研究給學生提供了參與實踐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在學習中鍛煉如何合作、如何探究,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極為必要的。
我認為,數學小課題研究用“綜合法解決問題”在小學是可行的,主要基于如下考慮:
1、數學新課程所展示的教材內容都具有現實性、靈活性和開放性,這為開展數學小課題研究提供了有利的素材內容和學習空間。
2、從學生身心發展年齡段來看,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是這個年段的主要特征,數學課程小課題研究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也使學生的綜合實踐、自主探究能力得以和諧發展。
3、學科教師的系統指導,也使得學生的數學小課題研究在內容和方法的科學性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智力支持和保障。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習慣于“知識本位”的教學觀,將學生作為一個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從“書本”到“書本”,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社會現實聯系不緊密,沒有體現數學知識的背景和應用,沒有體現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學生缺乏應用意識,缺乏體驗性的學習。
這個學期我接手一(8)班,我發現我們班的學生課堂紀律較差,而且成績好的學生上課也不認真,不能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更不會舉一反三。成績中等的學生就更不用說了,只是坐在教室里,只帶了耳朵在聽,不舉手也不發表自己的看法,甚至在我提問的時候莫不關系,就像自己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成績差的同學干脆就不聽課,懶洋洋的趴在桌子上,只有遇到我講笑話的時候才興奮一下,過后就又是老樣子。自從參加小課題研究后我就改變了教學方法,從“拓展知識”轉向“回歸生活”,還給學生一個充滿靈氣的數學空間,還學生以生活,還學生以快樂,交給他們思維的方法,為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氛圍,讓數學課堂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
讓學習背景活起來。《新課程標準》指出:“解決問題教學必須從學生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中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我遵循解決問題的步奏“找到數學信息,建立關聯、提出問題、列出算式”來設計數學教學活動。
(1)從生活情景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到數學信息,數學教學要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把干枯的數字、數學計算放到日常生活的事例中去,引起學生對新知的共鳴,從而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愉快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如果教師能在深刻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的前提出下,充分開發教材的潛在功能,結合實際用活例題、習題,給學生提供開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強的、參與度高的探索背景,捕捉貼近生活的素材,選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擷數學生活實例,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生動有趣與豐富多彩,以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數學學習過程成為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學生就會體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學生就會逐漸在不知不覺中參與到數學課堂中來,也就達到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的目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從生活事例中尋找數學“原型”數學的許多概念、原理在現實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們能把生活中的問題變為數學研究的對象,學生就會在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認識到把現實中的具體問題轉變成數學問題來研究,就能更清楚地認識事物的特征,更準確地找出數學信息,從而增加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如講授兩個信息的問題時,我提供了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大量實例。從踢球、捉迷藏、丟手絹等方面尋找素材,也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提取了他們感興趣的問題,這樣的素材能引導學生更多地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探索,理解數學概念的實際意義,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能更準確地找出數學信息。
(3)讓學生在體驗中活躍思維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只有要兒童作用于環境,其認識發展才能順利進行。只有當兒童對環境中的刺激進行同化和順應時,其認識結構的發展才能得到保障。”這就是說,從學生生活出發,從學生平時看得見、摸得著的周圍事物開始,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學生才能真正認識數學知識。才能準確地分析信息如在講授兩個信息的問題時,我既讓學生動眼觀察,動手操作,又讓學生動腦思考,動口敘述,多種感官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分析信息,發現關聯,以動促思,體現了“動中有學”、“玩中有學”的思想。
(4)精心設計課堂的每一環節、每一道例題和練習,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抓住學生的'特點,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感受數學,知道怎么樣做?為什么這樣做?用活生生的身邊的數學事實,引導學生去發現、掌握生活中的數學,這樣長期潛移默化地訓練,培養了學生對現實生活中規律的關注和發現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5)“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一個平等者中的首席”。這就是說,一方面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權利上是平等的;另一方面,教師又肩負著把學生培養成材的重任。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學生的主宰,學生是知識的需要者和接受者,教師控制和操縱學生的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過程是單向的,無平等互助可言。要做到充分尊重學生人格,關心學生的發展,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感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告訴學生:“我非常愿意做同學們的朋友,我愿意幫助你們解決學習上的、生活中的任何問題和困難”。教師和學生不只是在教和學,他們還在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只有這樣的課堂,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努力,現在8班的學生明顯的對數學有很大的興趣,從被逼學習到自覺學習,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將繼續改進我的教學方法,爭取讓更多的學生愛上數學。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1
如何做課題,這是困擾了我這個教師非常久的問題,離開大學校園已經比較久遠,而且在大學殿堂也真的沒有接觸和了觸過如何做小課題。當今教育的發展又要求一線的教師能做、會做課題研究。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師要自學成才,自我我修練,這對我還真是有點難度啊。
當前教育科研存在的問題
據了解很多課題就是匆匆開題、迅速結題,沒有過程。學校有課題,教師也有課題,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都忙于事務,忙于應付,末了寫一個報告什么的算是課題的小結或者成果,這種只注重形式,忽視過程的研究對老師的幫助是意義不大。
做課題研究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那么課題從哪里來?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新意——對象新、視角新科學性原則:可行性、應用價值。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于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
選題要注意哪些事項呢?首先要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同時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另外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善于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么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里因素地影響?等等。要多思考,多積累。
做課題還要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是:課題名稱、問題的提出、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研究對象、研究步驟、研究保障、成果預測、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經費預算、資料附錄等。
課題的階段要求
準備階段包括:理論準備、方案設計和課題論證。實踐階段包括:
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扎實的實踐。
2、記錄、收集實驗的原始材料。
3、發揮團隊作用,群策群力。總結階段包括: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況,對相關數據做理性分析,做好結題準備,以及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另外,做課題還要盡可能得到教研員、科研專家等專業人員的指點,使研究的課題更具有嚴密性、科學性。
《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內容豐富,條理清晰,語言通俗,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強。通過閱讀《教師怎樣做小課題研究》這本書,讓我對課題研究有進一步的了解,我以后研究課題的道路將會更清晰。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2
參與北京師范高校“同一起跑線”課題討論已有將近一年的時間,就學習以來感受作(學習心得)如下:
城鄉教育之間差距越來越大,兩級分化現象嚴峻是普遍存在的事實。隨著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城鄉學校之間在資金投入、辦學條件改善、師資水平和教學水平諸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同學都往城里跑,農村學校生源日漸削減。我校也不例外,且沖突日趨突出。為了促進教育的公正,逐步實現縣域內學校間均衡進展,必需創新探究新的理念和模式,制造新的教育增長點,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大幅度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逐步縮小城鄉學校間教育教學質量的差距。因此我校確立了《同一起跑線》這一課題,試圖通過本課題的討論,有力的促進我校語文學科教學的跨越式進展。
一節課的效率高不高主要看達標率。假如目標合理而適度,同學就應當堂達標且要人人達標,只有少部分同學達標的課不能算是好課。有些老師在”達標測試”環節上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現在:
1、只檢查好同學。老師任憑提問幾個好同學,這幾個同學會了老師就以為全班同學都達標了。這種檢查有很大的隨便性和偶然性。在一節課上,老師要盡量檢查到每類同學,關注到每一個同學。單靠老師的提問很難做到這一點,可通過合作小組相互檢查的'做法來實現。
2、雖然全部檢查,但對落后同學沒有補救(措施)。有些老師在下課前也搞全班檢測,做對的舉手,但對沒有舉手的同學老師沒有問錯在什么地方,課后誰來給他補課,何時匯報結果。沒有詳細的補救措施,這些同學就會逐步變成落后生。
雖然對于需要拓展和提升的問題以及力量訓練和價值觀的問題,不行能做到堂堂清、人人清,但對于每堂課的基礎學問、基本技能、核心概念,應要求每個同學都要把握。這既是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也是落實教育公正的基本措施。我們肯定要把課堂教學提高到促進教育公正的高度來看待。
3、要做到”堂堂清、人人清”,首先要做到”步步清”。如詩歌教學,第一步要求每個同學都要熟讀,這包括字音字義、斷句、嫻熟程度等。不要只檢查幾個好同學,而是分組讓每個同學都要讀,同學相互檢查、相互關心,向老師匯報,大家都過關了就是”步步清”了。然后是翻譯課文,要求每個同學在理解的基礎上合上書不看課本解釋、不看參考資料、不能相互爭論,能夠獨立翻譯出來,這才是真會了。只有把課堂教學的每一步都夯實了,每個同學都檢查到了,才能做到堂堂清。這樣做看似耽擱時間,其實是節約了重復勞動的時間和課后大量作業的時間。不然僅靠下課前的幾分鐘搞一個達標測試,不會的同學也沒有時間”清”了,只能放到課后,又加重了同學的課后負擔。
4、“堂堂清”的方法許多。如有的學校讓同學當堂練習,老師逐一批改。這樣做,老師的工作量比較大,也不能全部看完。另一種方法就是通過合作學習,讓同學2人一小組、6人一大組,先由小組的兩個人相互檢查,大組長復查,老師巡回檢查。這樣一個少不了,能夠掩蓋到全體同學,班額大點也不怕。2人小組不能解決的6人大組解決,大組不能解決的由老師來解決。個別不會的由本組同學關心補課并向老師匯報。只有充分發揮同學的作用,老師才能省心省力,也才能培育和熬煉同學的力量。魏書生說的”只有懶老師才能培育出勤同學”就是這個道理。此時,老師在下課時才能驕傲地說:”這節課所學的基本學問我班內的每個同學都把握了。”這就是一堂好課,一堂高效率的課。
假如一名老師在課后能對以上四個問題做出明確回答,就知道自己的課是否高效,也可以從這四個方面來評價其他老師的課。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3
今天王小女老師與我們分享了她在日常教學中進行課題研究的點點滴滴,讓我對課題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明白了課題研究的重要性,讓我知道課題研究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點滴教育教學過程中。深感作為一名教師,要有終生學習的態度,才能不斷提升自我。
通過王老師的講座,還使我更清楚地認識到,教育科研是教育事業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需要,知道了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課題研究的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象力。
選題注意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不能貪大求全。要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么。善于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
二、其次有做好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用心去做好方案,就是向課題成功邁進了一大步。
最后就是用心去研究,做好案例分、反思、總結等等了。 總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想只要在教育教學、課題研究過程中,認真去做、用心積累,一定有所收獲。
有幸聆聽石明晶老師的講座,讓我對課題研究的選題與立項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石明晶老師不僅闡述了課題為什么這么熱,課題研究的外顯價值和內隱價值,而且還融入自己多年來對課題的理解,深刻而又引人。接下來石老師層層深入,從課題是什么,課題研究的一般過程,到一線教師如何做小課題,怎樣開展課題研究,進行了層層剖析。
一、規范操作
石老師一再強調課題要有正確的格式,做到符合課題研究的規則。
第一,選題要新穎。力求別出心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第二,寫明研究背景,不宜多,寫出為什么做;
第三,要有完整的研究思路,包括目標、內容、方法,尤其是研究目標做到前后一致;
第四,總結研究結果,闡明研究的成果。
二、客觀呈現
從石老師身上感受到他對課題研究的執著以及對課題真實、客觀呈現的追求。“客觀”和“真實”可謂是本次王老師講座的精髓。
1、選題客觀
所選課題要來自于自己的課堂,不是為了獲獎而寫,而是需要而寫,是為了教師自身發展而寫,能夠解決當前遇到的實際問題的功能。
2、過程客觀
研究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必須把每一次研究的過程客觀記錄下來,以備日后作為原材料展現給別人。不造價,不做作,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3、總結客觀
根據研究的過程,如實并合理的解釋取得的結果。 這次培訓會收獲頗豐,希望學校給我們提供還有更多的學習機會。課題研究學習心得體會3
今天有幸在分院參加了這次課題培訓,聽取了兩位教研員的課題研究分享,也聆聽了專家對課題研究的指導意見,對學科課題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 美術教研員高英老師的分享,從各校實際情況、教材分析等方面入手,介紹了美術學科如何多角度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就能充分挖掘美育的功能。這對我們做課題研究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學科教學不能局限在教材里,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與課外知識的勾連點,確保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有意義,體現學科的工具性特點。以我校“開學第一課”工作為例,交流會上,李佳艷老師介紹了如何從開學第一課入手,給學生滲透歷史學科素養,讓學生明白學習歷史并不只是了解歷史事件和人物,而是要培養學生正確評價歷史人物,通過對歷史信息和史料的'有效分析對事物發
展進行正確判斷,把學生從記住時間、地點的事實性教學,提升為形成時空觀念的素養教學。邢浩老師把暑假參加清華高端培訓學習的心得和物理學科相結合,宏觀思考物理學科教學中物理觀念、科學思維、實驗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之間的關系。需要在授課時候以多種方式,盡可能去體現本學科核心素養的要求。 周歡老師發言的題目是“關注主題意義,落實核心素養”,從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的角度設計展示課的內容,教學力求以主題意義探究為引領,依托語篇,通過活動有機整合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文化知識、學習策略,在提煉、整合、分析、比較、概括、評價語篇意義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形成結構化知識,促進學生的認知建構與發展。彭緣碩老師的發言從自身感受和學生反饋談起物理學科的核心能力培養,將自己對核心素養理念的不理解到充分認識的變化過程展示出來,提煉出理科核心素養的關鍵詞:觀念、思維、探究、責任,并以此為基礎,設計好自己的一堂展示課。對于物理或理科,需要在繼續強化知識的同時通過更多的實驗與探究,提升學生們的科學觀念,使他們形成思考一般問題的方法和能力,培養他們成為一個具有科學的世界觀和責任觀的合格公民。 學校做課題研究,不能假大空,必須依托學科教學實際情況,確保課題研究有效,內容落地,讓學生在課堂上生成自我正確認知。課題研究是我們提升學科教學的重要抓手,重視課題研究方能保證學科教學有序前進。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4
在完成小組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小組研究不僅能夠讓我們相互借鑒,共同進步,還能夠提升我們的組織協調和溝通能力。通過這次的研究,我不僅學到了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收獲了團隊合作的經驗,并在實踐中掌握了一些研究方法和技巧。全體小組成員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使我們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入,同時也使我對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有了更加明確的方向和目標。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小組課題研究中所得到的.心得體會。
首先,團隊合作是小組課題研究的關鍵。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優勢,我們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和借鑒。無論是信息收集,論文撰寫還是數據分析,都需要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協作,互相幫助。例如,在研究初期,我們需要平衡時間和任務分配,確定每個人的角色和職責。集思廣益,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專業特長,才能夠得出更好的研究結果。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我們相互監督,相互支持,最終達到了我們共同的目標。
其次,在小組課題研究中,溝通和協調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如何在團隊中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是非常關鍵的。我們每周都有一次小組會議,通過分享我們的進展和問題,商討解決方案。在會議中,我學會了傾聽和尊重他人的觀點,也學會了表達自己的意見。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協調,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解決問題,使研究工作更加順利進行。
此外,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還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但正是這些挑戰讓我更加堅定了研究的決心。在遇到問題時,我學會了不斷尋求幫助和解決辦法。團隊成員之間的支持和鼓勵讓我能夠克服困難,盡力解決問題。例如,在數據分析階段,我遇到了一些技術問題,但經過團隊成員的幫助和指導,最終順利完成了數據處理和分析工作。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團隊合作的力量,也增強了我的自信心。
最后,在小組課題研究中,時間管理和組織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完成研究任務的過程中,我通過合理安排時間和任務,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我也學會了制定合理的計劃和目標,并及時調整和評估進展情況。只有在有限的時間內,合理地分配任務和資源,才能夠確保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這次研究經歷讓我更加注重時間管理,也使我明確了自己在組織和規劃方面的不足之處,我將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進一步提高。
綜上所述,小組課題研究對我來說是一次寶貴的經歷和學習機會。通過團隊合作、溝通和協調,我不僅學到了課題研究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鍛煉了自己的組織和時間管理能力。這次研究經歷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職業規劃,并為將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相信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我能夠在未來的課題研究中做得更好,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15
隨著課題研究的推進,我們進入了中期研究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中,我對于整個課題研究過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通過這次中期研究,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不足,并積極總結經驗,不斷提升自己。以下是我對于課題研究中期研究的心得體會。
首先,我深切體會到了課題研究的復雜性和艱難性。在進行中期研究的過程中,我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種問題和挑戰。有時候,我的課題研究方向會迷失不定,無從下手。有時候,我會遇到實驗數據不準確、不穩定的情況,讓我感到非常沮喪。然而,越是遇到困難,我越是認識到課題研究需要的耐心和毅力。對于我來說,這是一次非常寶貴的學習機會,讓我明白只有堅持不懈,才能在課題研究中取得進展。
其次,我學到了如何高效進行中期研究。中期研究的關鍵是要制定明確的研究計劃和合理的時間安排。在這次中期研究中,我采用了周密的計劃,將研究內容分解成不同的階段和任務,并嚴格按照計劃進行。我發現,這樣能夠很好地提高研究效率,避免拖延癥的發生。
此外,我也深刻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課題研究中需要與同學和導師進行合作交流,相互借鑒和學習。通過與團隊成員的溝通和合作,我能夠更全面地了解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并且得到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和思路。我認識到,在合作中相互支持和幫助,才能夠共同進步,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另外,我也發現了許多自身的不足之處。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遇到了許多技術和知識上的困難,暴露了我對于某些領域的不了解。這讓我感到了自己的學識不足,需要不斷補充和學習。因此,我積極主動地參加相關的課程和學習小組,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同時,我也反思了自己的工作態度和方法,認識到了自己一些不良習慣的存在,比如拖延和缺乏自律等。這讓我警醒,意識到這些問題對于課題研究的影響,我將積極改正,爭取在后期研究中做得更好。
最后,我意識到課題研究不僅僅是一個科學上的探索,更是對自我的鍛煉。在中期研究中,我經歷了許多的`挑戰和困難,但也收獲了許多的成長和進步。通過課題研究,我提高了自己的學術研究能力和創新思維,增強了邏輯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相信,這些能力和技巧將在未來的研究和工作中派上用場。
總的來說,中期研究是課題研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這次中期研究,我對于課題研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不足之處,積極補足短板。我相信,在不斷的努力和學習下,我能夠在最后的階段取得滿意的研究成果。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將此次中期研究的心得和體會與大家分享,共同成長。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題研究中期研究心得體會05-09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4-24
小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5-12
參與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5-05
課題研究培訓心得體會04-03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精華】11-06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模板03-06
學生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2-20
課題研究心得體會范文02-20
高中課題研究心得體會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