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的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誡子書的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誡子書的讀后感1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這寥寥數字,融匯了一代高人的心血與智慧,是諸葛世家最精短的傳家古訓,也成了中華民族兩千年來最著名的教子良方。
在中國歷史上,諸葛亮是一個具有雄才韜略的出色軍事家,他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煉,知天命而盡人倫,懷大志而拘小節,為后世立下“大義”的標準。綜觀《誡子書》,所談無非“修養”二字。修養的對象,一則為身,一則為心,亦即修身養性之謂。修養的目標,入世則建功立業、濟世利人;出世則入道得法、返璞歸真。修身養性還與心性有關。現代作家于丹認為,心性其實就是一個人的善惡成分,是判斷自我與外界關系的一種綜合反映。現代的人都具備了與生俱來而好利的特征,但卻很少有人會與生俱來的帶有一種良好的心性,這就使人的發展、人命運的改變以及幸福的追求造成了一對矛盾體。心性并不在對外部他人的影響力,而是對個人生活的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如何,做事的成功與否,生活是否美滿,乃至悲歡離合的遭遇,都在這個“心性”中。在當下這個數字信息傳媒飛速發展的今天,世界已變成一個小小的地球村落,西方文化的`洶涌而來,大大動搖了我們乃至我們上一輩經過數年、數十年培養、樹立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它就象封閉的房間打開的一扇窗戶,吸取新鮮空氣,同時空氣中也夾雜著蒼蠅,無情的沖擊著中國的傳統文化、道德倫理。對于五光十色、紛繁復雜的塵世,我們更要保持一種不動搖的意念,要時時關注自己的言行,有意地修煉出一種好的心性,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人類文明歷史長河已經過去了七、八千年,從古至今,凡有道德修養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是依靠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就不能到達高尚的思想境界。“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我們必須靜下心來學習,為養性修身也好,為追求個人發展也罷。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干,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放縱懈怠就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間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古人的教育思想、方法雖然簡單,卻是精辟、現實的。人生一世,何其短暫。一念之失,便入歧途;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窮廬”之悲,不在家徒四壁,而在心中;“將復何及”之憾,不在時光虛擲,尤其在永恒生命不得保全,而唯有諸葛亮的《誡子書》,以其獨特的警世意義,鼓舞著我們不斷向前。
誡子書的讀后感2
《誡子書》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遠,含意雋永,是諸葛亮處世立身的智慧結晶。對我們而言,今天仍大有裨益,富有啟迪。
一、勤于開卷,敏于探索。
《誡子書》中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在今天學習不僅意味著多讀書、讀好書,同時也是一種責任,一種必備的素養。一般而言,一個肯讀書、肯學習的人,總會給人以彬彬有禮、豁達雅量、涵養深厚的印象。一個不學習的人,決不可能做到理論上和行動上的清醒與堅定,決不可能在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決不可能在不斷涌現出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前思深慮遠、處變不驚。有些人之所以“翻身落馬”,不注重學習,導致信念上的動搖、意志上的衰退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
二、立于清廉,致于高遠。
清廉是人的立身之本,高遠是人的境界所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內心寧靜才能戒驕戒躁,內心淡泊才能含英咀華,內心開闊才能登高望遠。人如果沒有一種清明清廉、自律自控的大修養,沒有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襟懷,那么,他就不可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清代學者胡達源說:“簡默沉靜者,大用有余;輕薄浮躁者,小用不足。”人要用一種超然的心態對待眼前的一切,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大度,少一點浮躁、多一點務實,少一點雜念、多一點公心,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羈,用超越功利的境界,踏踏實實地干一番事業。俗話說:“高飛之鳥,死于美食;深水之魚,亡于誘餌。”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人不能心態失衡,以身試法。要時刻堅守道德防線。
三、勇于開拓,敢于作為。
《誡子書》中說得好:“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有為才有位,有為才有威。肩負改革發展光榮使命的各級領導干部,不管處身于何種工作環境、何種工作崗位、何種工作條件,不管自己的年齡、資歷、經驗、水平如何,都不能放松對自己能力方面的嚴格要求。一是要創新執政理念。
為政一方就是要對一方的民生負責,對一方的資源負責,對一方的.發展負責,既要立足當前求發展,努力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要著眼長遠謀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足夠的生活和發展空間。二是要堅持集思廣益。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一個人的見識總有不足,領導干部要以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科學民主決策。三是要力求開拓創新。破除故步自封、墨守成規的守舊觀念,在服務經濟、服務發展、服務群眾上求突破;破除瞻前顧后、裹足不前的“等靠要”觀念,在精心謀事、潛心干事、專心成事上下功夫。要把堅持對上負責與對下負責結合起來,把他山之石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把改革創新與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結合起來,做事而不“作秀”,為民而不擾民,惜民力、解民難,辦實事、求實績。
誡子書的讀后感3
《誡子書》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遠,含意雋永,是諸葛亮處世立身的智慧結晶。對我們而言,今天仍大有裨益,富有啟迪。
一、勤于開卷,敏于探索。
《誡子書》中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在今天學習不僅意味著多讀書、讀好書,同時也是一種責任,一種必備的素養。一般而言,一個肯讀書、肯學習的人,總會給人以彬彬有禮、豁達雅量、涵養深厚的印象。一個不學習的人,決不可能做到理論上和行動上的清醒與堅定,決不可能在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決不可能在不斷涌現出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前思深慮遠、處變不驚。有些人之所以 “翻身下馬”,不注重學習,導致信念上的動搖、意志上的衰退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
二、立于清廉,致于高遠。
清廉是人的`立身之本,高遠是人的境界所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內心寧靜才能戒驕戒躁,內心淡泊才能含英咀華,內心開闊才能登高望遠。人如果沒有一種清明清廉、自律自控的大修養,沒有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襟懷,那么,他就不可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清代學者胡達源說:“簡默沉靜者,大用有余;輕薄浮躁者,小用不足。”人要用一種超然的心態對待眼前的一切,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大度,少一點浮躁、多一點務實,少一點雜念、多一點公心,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羈,用超越功利的境界,踏踏實實地干一番事業。俗話說:“高飛之鳥,死于美食;深水之魚,亡于誘餌。”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人不能心態失衡,以身試法。要時刻堅守道德防線。
三、勇于開拓,敢于作為。
《誡子書》中說得好:“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人不管處身于何種工作環境、何種工作崗位、何種工作條件,不管自己的年齡、資歷、經驗、水平如何,都不能放松對自己能力方面的嚴格要求。既要立足當前求發展,努力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要著眼長遠謀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足夠的生活和發展空間。
我們只有將“淡泊”、“寧靜”作為座右銘,來安放自己的靈魂,靜下心來,不受干擾,沉下心去,抓緊時間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提升自身修養。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處于最佳狀態,做一個精神上的自養自足者,才是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奮發向上,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呢?
誡子書的讀后感4
《誡子書》全文缺乏百字,言近旨遠,含意雋永,是諸葛亮處世立身的智慧結晶。對我們而言,今天仍大有裨益,富有啟迪。
《誡子書》中說:“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在今天學習不僅意味著多讀書、讀好書,同時也是一種責任,一種必備的素養。一般而言,一個肯讀書、肯學習的人,總會給人以彬彬有禮、豁達雅量、修養深厚的印象。一個不學習的人,決不可能做到理論上和行動上的清醒與堅決,決不可能在復雜多變的形勢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決不可能在不斷涌現出來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前思深慮遠、處變不驚。有些人之所以不注重學習,導致信念上的動搖、意志上的衰退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
清廉是人的立身之本,高遠是人的境界所在。《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內心寧靜才能戒驕戒躁,內心淡泊才能含英咀華,內心開闊才能登高望遠。人如果沒有一種清明清廉、自律自控的大修養,沒有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襟懷,那么,他就不可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和社會責任。清代學者胡達源說:“簡默沉靜者,大用有余;輕薄急躁者,小用缺乏。”人要用一種超然的心態對待眼前的一切,少一點計較、多一點大度,少一點急躁、多一點務實,少一點雜念、多一點公心,不為名所累,不為利所羈,用超越功利的境界,踏踏實實地干一番事業。俗話說:“高飛之鳥,死于美食;深水之魚,亡于誘餌。”面對燈紅酒綠的誘惑,面對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人不能心態失衡,以身試法。要時刻堅守道德防線。
《誡子書》中說得好:“慆慢那么不能勵精,險躁那么不能冶性。”人不管處身于何種工作環境、何種工作崗位、何種工作條件,不管自己的年齡、資歷、經驗、水平如何,都不能放松對自己能力方面的嚴格要求。既要立足當前求開展,努力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要著眼長遠謀開展,為子孫后代留下足夠的生活和開展空間。
我們只有將“淡泊”、“寧靜”作為座右銘,來安放自己的靈魂,靜下心來,不受干擾,沉下心去,抓緊時間學習,提高學習效果,提升自身修養。使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處于最正確狀態,做一個精神上的自養自足者,才是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之所在。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誡子書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誡子書》教學設計05-31
諸葛亮誡子書12-09
誡子書原文及譯文注釋02-01
誡子書說課稿(精選9篇)10-09
《誡子書》文言文04-08
《誡子書》說課稿模板通用11-26
《誡子書》文言文07-26
《誡子書》的文言文07-26
《誡子書》教學設計12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