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記》讀后感(優秀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昆蟲記》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昆蟲記》讀后感1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它是法國杰出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傳世佳作,是一部不朽的著作。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的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的動作慢了,它甚至回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昆蟲記》也很有真實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使人身臨其境。我從小因為不喜歡昆蟲,所以平時很少細心觀察小動物的世界。《昆蟲記》讓我重新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發現它們并不討厭,相反,還有很多可愛之處;是《昆蟲記》,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同與小說,它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獨自的,安靜的`,是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和艱辛成果。《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跡,是由人類杰出的代表法布爾與自然界眾多的平凡子民――昆蟲,共同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科普書。
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更珍貴的啟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蝎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有句話說得好“知識就是力量”,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昆蟲記》讀后感2
學完《裝滿昆蟲的衣袋》這篇課文后,為了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作者-----法布爾,老師推薦我們閱讀《昆蟲記》。我是最討厭讀這種沒意思的說明文了,就和說明書一樣!我很不情愿的拿起書,漫不經心的讀了起來。漸漸地,我就愛上了它,丟都不肯丟,因為法布爾用精煉的語言、有趣的語句、生動的畫面帶領我進入了昆蟲的奇妙世界。
從法布爾長期細致的觀察中,我知道了蜘蛛網中的幾何學:蜘蛛制造的網掛在半空中,就像是教堂墻上的彩繪玻璃一樣美麗,蜘蛛網上有很多同心圓,它們被伸向各個方向的輻條切割成了一個個并挨著的扇形。這樣規則的網即使是讓設計師用圓規、尺子在紙上畫,也畫不出來。幾何無處不在,小蜘蛛竟然也懂這些東西,讓人不得不佩服。事實上,你要讓它織個簡單的三角形它反而會手足無措,這就是本能,這就是神奇的大自然!
小巧的螢火蟲捕食方法也很特別:蝸牛是螢火蟲主要食物,螢火蟲和人做手術之前一樣,先給蝸牛打上一劑藥,讓蝸牛失去知覺的同時失去抵抗能力,再咀嚼。
黃蜂是怎么建巢的'、孔雀蛾又是怎樣聯絡的……這些內容都是我想不到的。
讀玩《昆蟲記》,我感覺到《昆蟲記》這本書幾乎包含了法布爾所有的心血,里面的每一個結論都來之不易。
而法布爾的成功與他對昆蟲的熱愛是離不開的。小時候,法布爾總愛自己一個人在湖邊與昆蟲“嬉戲玩耍”,有時還尋找與眾不同的小蟲子帶回家細細觀賞、研究。盡管父母不同意,厲聲責備,他還是堅持不放棄,自己一個人躲起來偷偷玩。法布爾對昆蟲的這種癡迷,也是他成為昆蟲家的一個重要原因。甘于寂寞和清苦,幾十年如一日進行研究與創作,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法布爾精神”。
而我卻沒有那么多的耐心。有一次,媽媽買來了一盆仙人掌,叫我把它每天長高了多少記錄下來。一開始我覺得很新鮮,興致勃勃的拿出筆記本,每天都堅持記錄。可是,看到它每天都只長那么一點點,讓我對它記錄的興趣越來越淡,甚至連水也不想澆了!慢慢地,仙人掌成長的土都裂開了。
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了耐心的重要性,一件事情的成功離不開持之以恒的習慣。
《昆蟲記》讀后感3
今天,我讀了《昆蟲記》這本書里的一篇文章——毛毛蟲:列隊蟲和氣象站。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松毛蟲。一聽起“松”這個字,大家一定會想起松樹吧!天哪,難道松毛蟲要把整棵樹給活生生的吃掉?如果你這樣想,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松毛蟲不是吃松樹,而是吃松針。
松毛蟲,又名“列隊蟲”。是因為它們會整齊地排成一支隊伍,這隊伍有長有短,長的有三百多只,短的只有兩只盡管只有兩只,但松毛蟲們依然風雨無阻,排著整齊的隊伍,一只接一只。
八月初,母松毛蟲門就開始產卵了,再松針上,到處都有一個個白色的小圓柱,這就是松毛蟲們產的卵,長約三毫米,寬約四五毫米,都在松針的根部。
松毛蟲的卵在九月里孵化,如果把他的巢掀起一些,就會看到許多小黑點,那就是小松毛蟲的頭。他們的身體是淡黃色的,黑色的腦袋有身體的.兩倍。
松毛蟲一出生后,就啃松針。吃完松針后,就在落到附近的針葉上。常常會有三四只小蟲正好落在一起,那么他們就自動的排成一個小隊。
松毛蟲一出生就會搭帳篷,一天后,帳篷就有榛仁一樣大了,兩個星期后,就有蘋果那么大了。
昆蟲記讀后感
昆蟲記這本書是向我們介紹的,在這些昆蟲中有一些事對我們有利的,有的是對我們有害的,昆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爾,在這冊語文書中有寫到法布爾的篇課文叫《裝滿昆蟲的衣袋》在這篇課文中大家可以知道法布爾是一個什么人了吧!
在這本書中,大家可以知道有些動物的昵稱,比如:紅螞蟻:回家的路;小條紋蝶:戀人的氣味等等看完這本書時我覺得法布爾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昆蟲家,法布爾一生最大的興趣在于探索世界的真面目,法布爾從小就開是觀察小蟲子在他長大以后,把他的成果寫成了一卷又一卷的《昆蟲記》,并在他高齡達到八十六歲時把第十卷《昆蟲記》完成了。在法布爾九十二歲時,他成了世界的驕傲和自豪!他一生手觀察和思索,所以他才有今天的這種成果。
法布爾為什么要寫《昆蟲記》這本書呢?我想是因為他想讓我們了解到更多關于昆蟲知識。
在我們的心中都是害怕蟲子的,而法布爾為什么不怕呢?
很多蟲子中有許多蟲子是外表很美麗,而內心是丑陋的;而有些是外表丑陋的而內心是美麗的;有些是外表和內心都是丑陋的;有些是外表都是美麗的!
《昆蟲記》讀后感4
在暑假里,我讀完了著作《昆蟲記》,它的作者是法布爾,一位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
《昆蟲記》融入了作者畢生的精力與努力,巴金說:“《昆蟲記》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這本書深深地映入我的心中,同時也為我創造了一個昆蟲世界。法布爾從小對昆蟲有極大的興趣,長大以后,自己仍對昆蟲有很大的興趣,通過自己的土地來觀察昆蟲。他一輩子都過這艱苦的生活,但他從不抱怨,自己遭受到貧困,饑餓,疾病,戰亂等等。晚年以后,自己都不知道榮華富貴是什么體驗,其實自己原本可以利用化學和數學的天賦走一條駕輕就熟的捷徑,贏得掌聲和榮譽。但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而放棄自己的美好的生活,終于,他不僅成為了著名的昆蟲學家,還寫了轟動世界的《昆蟲記》,這都是他為自己理想而奮斗的回報。
今天,我翻開這本著作,感受到法布爾筆下的昆蟲,如:天生會幾何學的蜘蛛,勤勞的蜣螂,殘忍的螳螂,還有偉大母愛的被管蟲……曾經有很多人寫有關昆蟲的'文章,但是法布爾從沒有完全相信他們的結論,他總是能提出許多別人沒有想到的問題,他帶著他的問題去不斷探索,經管別人說他是傻瓜他也滿不在乎,因為他觀察昆蟲總要很長時間,所以他不斷的發現真理并向人類展現昆蟲世界的奧秘,而且作者還通過昆蟲來批評人類的行為,如,寄生蟲,它們和人類一樣是自然界的寄生蟲。還有昆蟲的技能也可以幫助人類發展,大自然是神秘的寶庫,需要我們人類去不停地開發,而《昆蟲記》正是我們了解自然界其中的一把鑰匙。
總而言之《昆蟲記》這部巨著在法國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斗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爾把畢生從事昆蟲研究的成果和經歷用散文的形式記錄下來,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蟲性,人性交融,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將區區小蟲的話題書寫成多層次意味,全方位價值的經典之作,這樣的作品在世界上誠屬空前。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備如此高明的文學表達才能,也沒有哪位作家具被如此博大精神的昆蟲學造詣。《昆蟲記》同時也使我對昆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昆蟲記》讀后感5
《昆蟲記》這本書很讓我著迷。在我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昆蟲界里竟然還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奧秘。
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怎樣生育、繁衍后代、捕獵、勞作等情節的書。我剛開始讀的時候,就被這本書里那平實的文字、幽默的敘述而吸引了,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仿佛自己也處在那個環境里,進入了那神奇的昆蟲世界。
書里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故事:首先是那蜘蛛,他設計的網,你就是用最好的工具也不一定設計得出來,假設你是個昆蟲的話,如果粘上去,就等著做為蜘蛛的美餐吧;再是螳螂,他是一種非常兇猛的昆蟲,成年螳螂在昆蟲界也算是數一數二的了,但是在他幼小的時候,連小小的螞蟻都都能吃掉他;蜣螂滾糞球也是相當有趣的,他能滾比他身子大許多的糞球呢!
作者法布爾設身處地的觀察昆蟲,把昆蟲的許多細節都描寫在這本書上,他反復推敲,謹慎試驗,探索著昆蟲身上的許多問題。
讀完了這本書,我非常佩服法布爾為了探索昆蟲界的付出,昆蟲界還有許多許多奧秘需要我們來探索下去。
這本書很不錯,希望你們喜歡。
看了《昆蟲記》后,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昆蟲記》讀后感6
靜謐的夜晚,書房里紫色的臺燈發出柔和而明亮的光芒,此刻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聚精會神地閱讀著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
當我細細的品讀《昆蟲記》時,我陶醉了,原來昆蟲的世界有著無窮的奧秘!由此我知道了一些昆蟲的常識和生活習性:蝗蟲喜歡在陽光下面彈奏音樂,它們彈奏樂曲時是將自己的腿不停地抬高和放低,形成一種顫動來發出聲音。天牛幼蟲的時候沒有視覺也沒有嗅覺,甚至沒有味覺,他們要在里樹干里面度過三年的童年時光,它們在沒有任何感覺能力的環境下成長著,并且要靠自己的智慧準備長大后如何逃生。
繼續閱讀發現還有更多精彩的內容,原來圓網蛛非常聰明,物理知識學得很好。它拉出來的絲很有對稱感,整個網絡蛛絲縱橫交錯,像一張有規則的太陽圖案,可以承載住較大的重量。并且整個蜘蛛大網都有黏性,憑著這種獨特的.工具,圓網蛛可以待在網中點,坐等食物上網。
再往下閱讀,我知道蟋蟀在建造自己家園的能力上是超群的,并且它們有明朗而高昂的歌喉,夏天的夜晚,曠野的草地上經常能聽到蟋蟀用那飽滿而熱情的歌聲呼朋引伴,尋找自己生活的另一半。聽,蟬老兄正在樹枝上盡情的高唱呢!原來蟬為了能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竟然要在地下“潛伏”四年才能鉆出地面。可,蟬這位“歌唱家”為了自己的歌聲更美妙動聽,硬是在胸部安置一種響板以增加聲音的強度,可就是胸部的這塊響板,占據了相當大的體積,讓它的生命器官壓縮到最狹小的角落,看到蟬為了歌唱做出這種犧牲,我心靈被這可愛的小精靈給感動了。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景況,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展現在我的眼前,我仿佛身臨其境一般,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讀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原來昆蟲的世界也和人類的世界一樣,有著很多共同的地方。它們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和愛恨情仇。它們為了出生,獲得食物、擺脫危險、反抗天敵、繁衍后代而與冷酷的大自然做頑強斗爭。我從內心敬畏這些有靈性的小生靈!從它們身上我學會了要更多的關愛他人,關心集體。在生活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能氣餒,要勇敢而堅強的去面對。
《昆蟲記》讀后感7
透過書本,穿越時空,我看見了一位臉上已滿是皺紋,飽經風霜的老人趴在地上手持放大鏡專心致志觀察蟲子的場景,當他發現了什么時,他就會笑得如同孩子一般。但就是被法國大文豪雨果稱為的“昆蟲界的荷馬”——法布爾。
為什么這么說呢?法布爾身為一個昆蟲學家,卻與其它的昆蟲學家截然不同。他們專注解剖,而他專注觀察;他們呆在解剖室或實驗室中,而他呆在蔚藍的天空下;他們探究死亡,而他探究生命。法布爾不屑于那些從古至今的結論,他說“無知可能更有益,拋開老路,可以發現新東西。”就像他為蟬正名一樣。
伊索寓言中的螞蟻和蟬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窮困潦倒的蟬向鄰居螞蟻乞討食物,乞食者遭到冷落和螞蟻的嘲諷,法布爾利用他真實的觀察推翻了這一切。他在文中寫道“在這群沖鋒陷陣的強盜中,最膽大,最決絕的就是螞蟻。我看見一些螞蟻在咬蟬爪,還看見一些螞蟻在扯蟬翼,順勢爬上蟬背,拽蟬的`觸角。一只膽大包天的螞蟻在我的眼前咬著蟬的吸管,拼命地往外拽。”他用事實告訴所有人,告訴全世界。厚顏無恥,強取豪奪的求食者是螞蟻,而甘愿與受苦者分享甘露的能工巧匠是蟬!
法布爾“探索真理”的科學精神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他用他那睿智的眼睛捉風捕影,為我們展示了昆蟲的大千世界。他將他的一生都花在蟲子身上,他寧愿放棄教書這種清閑的好日子,選擇受一輩子清苦,他把一生都與子相綁,甚至把一家老小也同樣綁在蟲子上。
《昆蟲記》在昆蟲界和文學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這些功名并不是一僦而就的,是法布爾多年如一日辛勤得來的。要說這本書最大的文學特點便是以人性觀察蟲性,以寫蟲子給我們展示人性美麗的一面和丑陋的一面。光是寫綠蚱蜢,我們就可以透過這面鏡子來審視自己,是否有自私心?是否貪婪?是否寬容?法布爾巧妙地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他是以昆蟲為琴玹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匠,他是掌握田野無數小蟲子秘密的語言大師。他是世界的驕傲。他留下的《昆蟲記》將會沖破時間的伽鎖,永遠滋潤著欠心中的文學之花。
《昆蟲記》讀后感8
我們都曾被文字感動過,那些單一的文字組合在一起,可以成為一部名著,它是可以讓人用一生來閱讀、品味的。讀了法國生物學家、文學家法布爾的《昆蟲記》后,我對這部名著肅然起敬。
《昆蟲記》是一部描述昆蟲的種類、特征、習性、食性和婚習的昆蟲學著作。法布爾嘔心瀝血,用了畢生的光陰、細膩的筆觸去描寫昆蟲的世界。他擁有一片美麗的土地,那是他的荒石園,也是另一個世界。達爾文曾評價他是“無與倫比的觀察家”,而我認為他是昆蟲真正的朋友。
走進書中,在另一個世界里暢游,透過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看到的是“手腳麻利,摔起跤來讓人替它捏一把汗,但它卻總是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奮勇地滾動著大糞球”的舒氏西緒福斯蜣螂,它的頑強與堅持不懈令我敬佩;我看到的是圣甲蟲們“在一堆牛糞堆兒上,你爭我奪的勁頭”,它們為了生存的努力讓我欣慰;我還看到了“未雨綢繆,對嚴冬如此這般防范”的松毛蟲正在加把勁干活,它們面對環境的憂患心讓我感慨……
我看到法布爾用真理來打破《螞蟻與蟬》這個寓言,用事實告訴了我們,蟬的自力更生、聰明機智,而螞蟻則是竊取蟬的食物的強盜,是在秋季蟬鳴已了時,將蟬扯碎、肢解、弄爛,當做食物過日子的壞蛋。法布爾用有力的證據,改變了人們對蟬的看法,使我們對另一個世界的小生靈有了另一種愛。“鰓角金龜用歌聲表達痛苦,用沉默表示歡樂”,法布爾的這句話證明了他真正是一個了解昆蟲的人。多少年與昆蟲、花草作伴,使他對于歌聲有了不同的理解,那是對昆蟲的尊重與熱愛。他聽見了蟋蟀在演唱交響曲,此起彼伏,抑揚頓挫,他知道那是自然的聲音,那是最接近靈魂的觸動,比起遙遠的恒星,這樣有苦有樂的生命的顫動,才是最美好的東西。
是誰說研究昆蟲必須要在顯微鏡下看它們垂死掙扎?法布爾的做法改變了人們的觀點,他對昆蟲的尊重告訴了我們生命的重要。這本《昆蟲記》是一部奇跡,它所記錄的是一個美好的.世界,那是由螞蟻、螳螂、蜘蛛、蟋蟀等等組成的一個大家庭;那是法布爾用了一生的精力,為小昆蟲們描繪的動人詩篇;那是他每日蹲著身子,與昆蟲嬉戲中體現出的探求真理、不斷求索的精神。
合上《昆蟲記》,卻依然回味在書間。我閉上眼睛,仿佛看到了法布爾正在充滿濃郁普羅旺斯氣息的荒石園里,拿著放大鏡,全神貫注,沉浸在另一個世界里。此時,我也沉醉了,昆蟲們那可愛的身影,那悅耳的鳴叫,那動情的故事,那美妙的世界,都深深震撼著我的心靈……
《昆蟲記》讀后感9
暑假里的一天,媽媽帶我去新華書店買書,我一眼就看到了《昆蟲記》這本書。這本書封面的圖畫十分精彩,我被深深的吸引了。封面是這樣的:清晨,東方露出了淡淡的曙光,一只七星瓢蟲和一只蝴蝶在樹葉上戲嬉、玩耍。看到這么美好的場面,我讓媽媽給我買了這本書。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讀了起來。翻開第一面,只見作者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法布爾小時侯就十分癡迷昆蟲,難怪長大成為了著名的昆蟲學家。書中有許多奧秘,使我看的十分著迷。勤奮的蜜蜂,威武的螳螂,歌唱的蟈蟈從它們不同尋常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很多。我知道了蟬是怎樣脫殼的,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吃蚜蟲的'分泌物的。
第一次讀這本書,不知道怎么回事,它就是吸引著我。這是一部講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書中的文字清新自然;敘述比幽默風趣,仿佛電話卡我走進了一個奇妙有趣的昆蟲世界。這本書中的世界并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它與小說不同,它們全是事實!這些事實都源于法布爾日日夜夜的觀察。于是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繼續往下看。
一個個有趣的故事映入我的眼簾:大自然的清潔工、黎明前的強盜夏天陽光下的歌唱家等。大家常說的是屎殼螂其實早在六七十年以前就出現了,那時,古埃及有形象地稱它為圣甲蟲。人們說屎殼螂喜歡糞球是真的,不過糞球并不是糞,而是它把路上和野外的垃圾很仔細地搓卷起來形成的,所以后來人們又俗稱它糞金龜,贊美它是大自然的清潔工。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比這更規范的網來。
看著看著,我就想到: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昆蟲不一定在。但破壞環境,污染環境這些昆蟲就一定不在了。
讀完這本書,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嘗試也超越以往了。
一本好書,值得閱讀,受益一生。無論是誰讀了一本好書,品讀書國的細節一定會讀出它獨一無二的味道。
《昆蟲記》讀后感10
《昆蟲記》是法國學者亨利法布爾所寫。它不同于百科全書,它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
在《昆蟲記》中,法布爾用生動趣味的描述著重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此書融合了科學與文學,堪稱一部出色的作品。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四年級,那時我還不太看得懂,因為里面有很多新的名詞,但后來我是越看越有興致。現在,有時候我還會再翻一翻書中以前看過的內容,反復地去“咀嚼”、“消化”。從《昆蟲記》中我了解到了許多昆蟲的新知識。比如:在《蟬的歌聲》這一篇里,蟬僅靠肌肉的收縮就能讓音鈸振動,從而能夠“歌唱”。原來我一直以為唱歌是要靠嘴巴的,沒想到蟬的身體里還會有“音鈸”,現在才明白動物的身體里也有和我們人類聲帶相似的發音器。書中所講的知識還有紅螞蟻的識途、迷宮蛛的卵窩、胡蜂造的六邊形蜂房等等。昆蟲的生存本領無不讓我感到驚嘆——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也有著它們頑強的生命啊!不由得讓我由衷地感到佩服。我要說:不要傷害生命,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螞蟻。
在大自然中,蟲子隨處可見,有在天上飛的,有在地上爬的;有大的、有小的。它們是那樣的.毫不起眼。但你能夠想象嗎?為了研究昆蟲,法布爾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他完成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解開了許多人尚未揭開的昆蟲之謎,也糾正了許多人在昆蟲學方面的錯誤觀點。我十分佩服《昆蟲記》中描寫的那些昆蟲頑強的生命力,但我更佩服的還是法布爾那執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昆蟲的研究。法布爾對于昆蟲那種執著的探究精神,足以讓任何人都為之感動。
在《昆蟲記》譯序的末尾,我曾讀到這樣一句話:“愿您在輕翻本書書頁時,能再度喚起孩童時代撥開草葉、尋見昆蟲的愉悅心情。”幾年前,我和小伙伴一起捉螞蟻、逮螞蚱的情景我已漸漸淡忘了,然而我在閱讀《昆蟲記》時,那美妙的情景卻突然變得記憶猶新,好似昨日才發生過一般。《昆蟲記》我已許久未讀,而如今,當我再次翻開這本不朽之作,它再次的讓我體會到,我們應該學習法布爾執著的探究精神,對任何事情都要抱有執著、不懈的態度,要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決心。
《昆蟲記》讀后感11
假期,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昆蟲記》。書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家法布爾 ,他 這個花費了將近20年時間寫成的一本書。
在我沒讀《昆蟲記》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被管蟲會用及微小的圓球為寶寶制作美麗的衣服,是昆蟲世界最聰明的裁縫。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松毛蟲會一面探測,一面悄悄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測探土的性質。
讀了這本書,我從書中知道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昆蟲常識和生活習慣:螢火蟲是會發光的甲蟲。有很多文人都寫了詩來贊美螢火蟲,而只有法布爾為螢火蟲短暫的生命而惋情。夏天生活在樹上的蟬兒,要在地下" 潛伏" 四年才能鉆出地面,在陽光下歌唱五個星期,它是大自然的歌唱家,是一位自食其力的`勤奮者,螞蟻竟然是兇悍的掠者,將蟬辛苦尋得的食物一搶而光。我不應該討厭蟬始終在喋喋不休的唱歌,而應該慶祝蟬在經過四年黑暗的苦工,終于穿起漂亮的衣服,長起美麗的翅膀,能在溫暖的旭日光中沐浴,歌頌它的快樂如此難得,又如此短暫。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務。蜘蛛會在捕獲食物,編織羅網方面具有才能。種種奇妙的現象都展現在我眼前,讓我足不出戶也能感到昆蟲世界的奇妙。
讀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法布爾是一位有著驚人的耐心,細致觀察力,刻苦鉆研的人。與他相比我真是慚愧不已,我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就會打退堂鼓的念頭,對自己沒有細心。有句名言說的非常棒,"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鉆肯學,哪有闖不過去的江河。法布爾之所以令人佩服,就是他能透過困難看到勝利,透過失敗看到成功。因此他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逃避,碰到失敗也不會灰心。相反,我做事情只有三分鐘熱情,但做起來卻馬馬虎虎,草草了事,很少做完再撿查,特別是這次期末考試由于我的粗心,馬虎在數學計算題上錯了好多題,丟了不少分,是我懊悔不已。今后在日常生活中,學習中,我一定要像法布爾學習綱要與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要有法布爾探索大自然的學習精神。
《昆蟲記》這本書給了我無窮的樂趣和無數的啟發,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只要認真閱讀,就能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更多。
《昆蟲記》讀后感12
《昆蟲記》,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也影響了幾代人。這本書的作者是法布爾,他用了畢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蟲世界,那份執著,那份堅持不懈的精神實在讓我佩服。書中充滿了驚奇,充滿了情趣,經過這本書我明白了另一個世界的奧秘,昆蟲世界的真面目,更讓我發現了大自然中蘊含著的各種科學真理,這真是一本極其珍貴的生命樂章。
昆蟲世界是多么的奇妙。作者用那生動活潑的行文,簡便詼諧的語調,向我們描述了昆蟲世界中的一幕幕。因為這部科學百科同時也帶有文學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體現了作者的感情,同時也展現了昆蟲的獨一無二的個性。
林林總總,一個個妙趣橫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蟲的景況,涵蓋了關于昆蟲的進食、保護自我、繁衍、養育后代、勞作、狩獵及生死,幾近所有的`細節。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帶進昆蟲的世界。多么可愛的小生命啊!我也所以明白它為什么被魯迅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了。確實如此啊!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他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可是,這位感情細膩、思想深刻的天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用哲學家一般的思考,美術家一般的觀察,文學家一般的敘述為我們開啟了一扇通向昆蟲世界,更是通向科學的大門。
我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必須能夠明白得更多。
作者的精神我很受啟發:我們應當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對自我感興趣的事情應當有始有終的去把它做好,相信自我的本事,最大限度地發揮自我的潛能。哪怕你的追求在別人看來是枯燥的,寂寞的,乏味的,只要你有恒心,就必須能夠創造出奇跡。
《昆蟲記》讀后感13
《昆蟲記》是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法布爾所寫,他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習慣、勞動、婚俗、繁衍和死亡。法布爾以人性觀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睿智的哲思躍然紙上,充滿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萬物的贊美之情。
《昆蟲記》不僅是一本科普讀物,也是一部文學巨著。我很喜歡其中的一段描寫“螳螂的翅膀非常寬闊,四周邊緣是綠色的。其他地方是無色透明的,延長度方向分布著許多經翅脈 ,散射成扁面狀。還有許多輕細的、成直角地分布在經翅脈之間,共同形成甚多的網眼結構。”
他的敘述把螳螂的翅膀刻畫得非常具體到位,栩栩如生地將它展現在讀者面前。讀到這里,我疑惑了:法布爾是個偉大的科學家,為什么也能寫出這絕妙的`文章來呢?再仔細想一想,就不難找出答案:法布爾從小就愛觀察,把自己都融入在大自然中了,所以他的作品才會如此真實、生動。和他相比,我真是無地自容啊!
一次,老師讓 我們寫一篇觀察動植物的日記,我對此不屑一顧。回到家后就打開電腦上網查找:反正老師也看不見,不用白不用。我這樣想著,隨手抄了一個動物的資料,抄完后就出去玩了,根本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去完成作業。到了第二天,本子發下來后,我看了看這篇作文的評語,上面寫著:干澀生硬,沒有真情實感,而成績只是個幾個。唉!聰明反被聰明誤啊!看了這本書后,我覺得自己真應該認認真真地反思反思了。
法布爾能夠這么詳細地描述出昆蟲的大千世界,還因為他是懷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去觀察它們的,但是再看看現在:有些人見到毛毛蟲,就把他殘忍地踩死;遇到一只狗,就將他踢到一邊,生氣了,還把它打得遍體鱗傷;偶爾捉到幾只螞蚱,就用竹簽把它串起來放在火上烤……這種例子數不勝數。
在這里,我想提醒大家:世界萬物,都有自己生存的權利,我們不應該理所當然地虐殺它們。只有保護這些生物,自然界才會和諧,人類也才會永久地在地球上生活,希望大家行動起來,參與到這一行列中來,讓我們的未來更加美好!
《昆蟲記》讀后感14
《昆蟲記》集昆蟲學和文學稟賦于一身,熔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爐,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我嘆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嘆服法布爾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
《昆蟲記》中所描述的昆蟲,大概也不是十只手指頭所能數得來的,所以我也不能多說,但是有幾種令我震撼許久的生命,在此非提不可。1、螢火蟲—-會發光的甲蟲有很多的文人都寫了詩文來贊嘆螢火蟲不滅的光芒,但是只有法布爾發現了螢火蟲短暫的一生,并為螢火蟲短暫的`成年而惋惜。大概大家都已忘了螢火蟲的模樣,老實說,在看《昆蟲記》之前,我也不大清楚了。《端午的鴨蛋》里說,高迪的小孩子們喜歡把螢火蟲放到敲去空頭的鴨蛋里,上面糊一層薄羅,便可當燈用。可是高迪的孩子們對于螢火蟲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螢火蟲的一生——甚至是卵——都會發光。奇怪的是,螢火蟲的幼蟲期有2、3年之久,成年期卻只有14天。這就意味著螢火蟲在14天內破蛹、尋偶、結合、繁殖,然后終其一生,默默死去。對于很多自暴自棄的人來說,螢火蟲無疑是勇敢的,因為它們沒有在最后的14天中熄滅自己的光芒,而是依舊忙碌著、快樂著,給自己和別人盡力留下一些勇氣和希望。
一個人,或許還比不上一只昆蟲,這并不奇怪。有的昆蟲在這世界上生活的時間比人長得多,不要因為一只蟲子爬到了你的身上而尖叫不已,翻翻《昆蟲記》,你會發現它們是那么的可愛,那么的值得你學習。
《昆蟲記》讀后感15
在某一不知名的傍晚,我悄悄地離開喧鬧的房間,不被任何人發現。
我走,從大理石地板走到了水泥路,從水泥路走到了石子路,從石子路走上了那松軟的泥土。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慢慢的,不愿發出一點聲音,又或是想要獨自享受這份寧靜。
我聽見了,那是什么在叫?
我不知道。我對昆蟲沒有太大的興趣,了解的也不多。只能確定這是種昆蟲發出的聲響罷了。我不再走動,聽著,享受著。我怕一出聲,便會把這小東西嚇跑。它的叫聲很輕,若不仔細聽是無法聽到的。也只有在一個人獨自的時候,才能有這份無盡的`享受。冬天了,雖說還沒有到深冬,但也是蠻冷的了,為何還有蟲子在這寂靜的夜中吟唱。這首歌又能唱給誰呢。
昆蟲——一種渺小的生物罷了。沒有人會注意到它們,甚至它們的努力也會被不屑一顧。
我離開。
“這個大科學家像哲學家一般的思,像美術家一般的看,像文學家一般的寫。”這是法國著名戲劇家羅丹對法布爾與他所著的《昆蟲記》的崇高評價。
在一個自由的午后,我翻著那本《昆蟲記》,從法布爾那生動而又自然,有趣而又睿智的文章中,我才知道,那些昆蟲原來都和我們一樣,不論是在勞動,覓食,或是掠奪方面都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也有生,有死,也有思想,他們不渺小,它們和我們都是平等的。它們,用它們獨特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哲理:
我并未仔細觀察過昆蟲——這種偉大的生物。我也未曾想到過即使是最兇猛,最彪悍并且善于用心理戰術的螳螂,在他的生命初期,也會犧牲在那我們不屑一顧的螞蟻手中,在他已經成熟后,還難逃被母螳螂咬死的命運。人性也正是如此呵,一物總歸克一物,沒有什么是最厲害的,也不會有永恒的。萬物皆是如此吧。
也是這本書讓我知道了,人類并不是一個孤獨的群種,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那些“螞蟻”“蜻蜓”“蝎子”“象鼻蟲”在內,都在一個緊密聯系的生物圈中。無論是誰都沒有尊卑之分。
昆蟲的生命也應得到尊重。
也許有的人不會這么想吧。我知道。昆蟲比我們小,比我們弱,和我們相差的太多太多。不這么想也是在情理之中的。那么,既然我們改變不了這個茫茫的大千世界,那就改變自己吧。從今天開始,尊重每一個生命,去仔細欣賞每一株植物,去認真對待每一只昆蟲。我相信:
總有一天,世界更美好。
【《昆蟲記》讀后感】相關文章:
初二昆蟲記讀后感_昆蟲記讀后感08-31
昆蟲記07-08
昆蟲記07-08
昆蟲記讀后感(精選)07-06
[精選]昆蟲記讀后感07-09
昆蟲記讀后感07-14
《昆蟲記》讀后感07-14
(精選)《昆蟲記》讀后感07-12
昆蟲記讀后感[精選]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