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樹讀后感(優秀)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愛心樹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愛心樹讀后感1
你們知道嗎?在世界上有過這樣的一棵樹,它叫愛心樹,為什么叫愛心樹呢?它的名字是有來歷的`。
從前,它的名字不叫愛心樹,它只是一棵普通的蘋果樹,很孤獨的蘋果樹。可是有一天,有一個小男孩來到蘋果樹下,他是個三四歲的小男孩,還很淘氣。于是,他和大樹玩了起來,他在大樹身上蕩秋千,爬上大樹摘蘋果,和大樹捉迷藏,玩累了,就在樹上睡覺。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小男孩變成了小學生,他天天要上學,沒有時間和大樹一起玩,大樹很孤單。
有一天,小男孩來到大樹下,大樹說:“來吧,孩子,到我身上玩吧。這樣,你會很快樂的。”
“我想要錢,可以買玩具。”小男孩說。
“對不起,我沒錢,但是,你可以把我的蘋果拿到集市上賣。”樹說。于是小男孩把大樹的蘋果拿了下來,一個也沒剩,大樹很快樂。
過了很久,小男孩又來了,這次,樹也像上次一樣讓小男孩上來玩,小男孩已經是個大人了。小男孩這次要房子,樹說:“我的房子是森林,沒辦法給你,不過,你可以把我的樹枝拿去蓋房子。”于是小男孩砍下他的樹枝,拿去蓋房子。
又過了很久,小男孩又來到樹下,這次,他要一條船去遠方。樹讓他把自己的樹干拿去做船,大樹很快樂。
可是……最后小男孩又回來了,樹沒法再給它東西了,于是,小男孩坐在老樹樁上,大樹快樂極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要孝敬父母,不能做對他們不好的事,因為他們就是愛心樹,陪著我們成長。
愛心樹讀后感2
有一棵樹和一個小男孩兒。小男孩兒經常爬到樹上玩,樹很愛小男孩兒。小男孩兒慢慢長大了,經常會需要一些東西,樹便陸續貢獻了果實、樹枝甚至樹干。最后,孩子老了,大樹用自己僅剩的樹墩讓孩子休息。
這個故事來自美國作家謝爾。希爾弗斯的《愛心樹》。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以為這課愛心樹會給這個孩子所有他想要的.東西。可是,我錯了,這棵愛心樹,只是一棵普通的蘋果樹啊,它所擁有的只有蘋果、樹枝、樹干和樹墩。它不是萬能的,它只是因為愛這個男孩兒,就付出了自己的所有:蘋果、樹枝、樹干、樹墩……只要這個男孩兒快樂就行。
看著《愛心樹》,我想起了我的媽媽,她就是我的那一棵“愛心樹”啊!每天早上,我睜開眼睛就能穿上干干凈凈的衣服,吃上可口美味的營養早餐。每天放學,我走出校門就能看見媽媽面帶笑容在等我,有時候那笑容里會有一些疲憊,媽媽是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再匆匆忙忙趕來接我啊。每天晚上,我在燈下寫作業,媽媽總是陪著我,時不時提醒:“注意坐姿。”是的,在我需要媽媽時,媽媽就像“愛心樹”一樣,隨時都在。我高興時,媽媽會開心地陪我一起高興;我傷心時,媽媽會溫柔地安慰我;我沮喪時,媽媽會積極地鼓勵我;我沖動時,媽媽會冷靜地勸解我……媽媽只是因為愛我,從沒想過要我怎么回報她,這不就是那棵“愛心樹”嗎?
讀完《愛心樹》,我想對媽媽說:“媽媽,謝謝您!媽媽,我愛您!”
愛心樹讀后感3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愛心樹》。
《愛心樹》主要講述一個男孩與一棵樹的故事。這棵樹很喜歡這個男孩,這個男孩在它身邊,它就會很快樂。男孩小時候,爬上樹蕩秋千、吃果子;長大了,賣樹上的果子換錢;成年了,砍樹枝蓋房子;老了,砍樹干做船航行;最后累了,又坐在樹樁上歇息。
樹把自己的一切都無私地給了男孩,而男孩一味地向樹索取。
這個故事里的.樹其實就是我們父母的化身,男孩則代表我們自己。小時候,我們圍繞在父母身邊。單純快樂地在父母提供的的樹蔭下玩耍;長大后離開父母,好長時間不去看他們,回去一次,卻向父母索取東西。但是父母從不在乎,反而把自己能夠給予的東西都給了孩子,父母最開心的時候,是孩子回來的時候!孩子對父母索取,父母是毫無怨言的,是心甘情愿的,只要孩子快樂,自己也就快樂!
但是,作為孩子的我們有沒有想過?父母應該永遠為我們做這些事嗎?尤其是我們長大了,我們能給予父母什么呢?
我們應該記住:愛是不能無限索取的,還應該及時回報!
生活中,給下班的父母倒杯熱開水,或為他們捶一會兒背,或為父母做一些家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父母就會感受到孩子對自己的愛!
父母就是那棵樹,那棵樹時時刻刻在奉獻自己給予我們,當我們堅強的后盾!也許有人覺得這個孩子太殘忍,但回想一下自己的行為,有幾個不是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
愛是一種奉獻,當我們懂得愛時,也應該懂得奉獻!
愛心樹讀后感4
當你索取走愛心樹的蘋果時,小男孩,我想對你說:“請你回頭說一聲謝謝,你別忘了,這些香甜的蘋果是愛心樹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辛辛苦苦結出來的,你別忘了,讓你擁有金錢的果子是愛心樹耗費了許多營養而結出來的!那些果子是愛心樹所有的精華!是她忙碌了整整一年所結出來的'!”
當你拿走愛心樹的樹枝時,小男孩,我想對你說:“請你考慮一下大樹的疼痛,回去給她包扎一下傷口,回去給她澆澆水,問問她是否還疼,這樣,最起碼會讓她感覺到溫馨啊!你知不知道,葉子是大樹生命的一部分,它可以幫助大樹吸收營養,如果沒有了營養,大樹就會面臨死亡了。這些你有沒有想過啊!”
當你砍走愛心樹的樹干時,小男孩,我想對你說:“當你把愛心樹的主干砍走去做船的時候,請你想一想,大樹沒有了身體,就會死去,你有沒有想過,一棵樹就這么為你奉獻了一切,你有沒有想過,你為什么不能回去給大樹松松土?澆澆水?難道做這些工作很難嗎?”
最后,當你坐在大樹的老樹敦上時,小男孩,我想對你說:“愛心樹已經為你奉獻了一切,你不應該坐在她的身上,你應該坐在旁邊的草地上,給愛心樹喝幾滴清晨的露珠,施施肥,松松土,讓她感覺好一點。讓她永遠跟你在一起!永遠成為你的朋友”。
愛心樹讀后感5
今天,我讀了一篇美國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寫的童話故事,名叫《愛心樹》。《愛心樹》給我們講述了簡短卻又耐人尋味的故事。
一棵大樹很愛一個男孩。小男孩每天都會跑到一棵蘋果樹下玩耍,久而久之,大樹喜歡上了這個天真可愛又很淘氣的小男孩。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小男孩逐漸長大了,他向大樹要錢,要房和船。大樹就把身上蘋果、樹枝和樹干都給了那個男孩,每當這個男孩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這棵大樹總是無償無求地把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奉獻給了男孩。而這個男孩卻一而再,再而三向大樹要東西,愛心樹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生命。男孩只會索取不會回報,最后大樹被男孩砍到了只留下一小截樹樁。可是它卻絲毫沒有怨言,后來男孩事業無成,僅剩木樁的大樹也依然默默無聞地給男孩當了一個能讓他靜靜坐下來休息的座椅。
讀完這篇文章,我被大樹這種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感動了。但最能打動我的,還是大樹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小男孩后,它還是快樂的。同時,我也為小男孩自私的索取而沒有任何回報而感到羞恥。在生活中,我覺得我的親人,老師就是那棵大樹,而我就是那個自私的小男孩,只是一味地接受,并沒有回報。我覺得那棵樹既叫“愛心樹”,也叫“父母樹”。它就像我們的父母一樣,無私地奉獻著,給予著,從不求回報,不在乎自己的得失。父母的這棵愛心樹是多么偉大呀!
我以后一定要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好好學習,掌握知識,讓更多的人變成愛心樹。
愛心樹讀后感6
從前有一棵樹,它是一棵蘋果樹,還是一棵有愛心的樹,它喜歡上了一個小男孩。
兒童時期的小男孩喜歡在大樹上蕩秋千、爬樹、捉迷藏,喜歡收集愛心樹的落葉,喜歡吃樹上的蘋果,吃飽了就在樹上打盹。
青年時期的`小男孩已經長大了,好久沒來看愛心樹了。一天,小男孩向愛心樹要錢買玩具。樹說:“我沒有錢,但是你可以把我身上的蘋果帶走,拿到城里去賣。”于是小男孩把愛心樹上的蘋果都摘下來了,拿去城里賣了,樹很快樂。
中年時期的男孩已經長成大人了,樹很想念男孩。男孩回來了,愛心樹很高興。男孩說:“我要一幢房子,妻子和孩子需要一個住的地方。”愛心樹說:“孩子,你把我身上的樹枝砍走吧。”男孩把樹枝砍走了,樹很高興。
老年時期男孩回來了,愛心樹高興得幾乎都說不出話來。男孩說:“我想要一艘船離開這里。”樹說:“孩子你把我的樹干砍走吧。”男孩想也不想直接把愛心樹的樹干砍走了,樹非常開心。
很久以后,男孩又回來了。樹說:“抱歉孩子,我現在什么都沒有了,只有這個矮小的樹墩。”男孩說:“我現在只需要能坐的地方。”男孩在矮小的樹墩上坐了下來,男孩對愛心樹說他一路上的經歷,呆呆地在那坐了好久好久……
有一棵大樹,我們春天倚著它幻想,夏天我們靠著它談心,秋天我們繞著它收獲,冬天我們依著它看雪。這棵樹,就是我們的父母。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呵護人心靈的庇護所……
讀完這篇作文,我感覺心里暖暖的,這棵樹就是我們的父母,但是我們不要讓父母像愛心樹那樣為我們付出一切卻一直忍受著孤獨,我們要多陪伴他們,孝順他們。
愛心樹讀后感7
《愛心樹》這本繪本是美國著名的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的作品。它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精彩故事:一棵有求必應的蘋果樹和一個貪得不厭的男孩組成的悲傷的動人的故事。
有一棵蘋果樹,它愛上了一個男孩。男孩幾乎每天都跑到樹下,收集葉子,扮森林的國王,扒樹干,蕩秋千,吃蘋果。可是,時間過得飛快,男孩漸漸長大,不再與大樹玩耍,大樹常常感到寂寞。有一天,男孩突然來到大樹底下,對大樹說:“我長大了,想要一些錢,買東西玩,你能給我一些錢嗎?”大樹它沒有錢,便把果實給了男孩,讓它去賣錢。過了好久,男孩老了,他又來找大樹,說:“我只想找個地方休息,老樹根就是我休息的最好的地方。”男孩有氣無力的說。男孩坐在了老樹根旁,大樹盡量挺直“腰板”,讓男孩靜靜的.躺下來休息,大叔很快樂。
愛心樹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在男孩需要幫助的時候,大樹把自己所有的果實,樹干,樹枝都給了男孩。通過這個,我想:媽媽就像書中的這棵偉大的樹,媽媽對我的關心,照顧是我這輩子都報答不了的。
記得我有一次得了重感冒,媽媽又是給我喂湯藥,又是陪我吊點滴,跑上跑下,忙個不停,過了幾天,我的病完全好了,媽媽來接我回家,這時,我發現媽媽消瘦了許多。頓時,我的眼淚溢滿了眼眶……
父母這棵愛心樹是多么偉大呀。他們總是不斷的滿足我的要求,我會好好孝敬父母。
我非常感謝美國的著名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因為他寫的愛心樹告訴了我一個道理:只要讓別人快樂,這時,你自己的心里也同樣快樂!
愛心樹讀后感8
《愛心樹》只是一本繪本,僅有二十六頁紙,二百多個字,但就是這幾句話,讓我認識了這棵樹——愛心樹。
在很久以前,有一棵蘋果樹,它非常喜歡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經常找樹玩,吃樹上的蘋果,在樹上蕩秋千,或是在樹下收集樹葉,把它們做成皇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累了,就在涼快的樹蔭里睡覺,大樹快樂極了。可是隨著時光流逝,長大了,他需要更多:他需要金錢,大樹沒有,卻給了他蘋果他需要房子,大樹沒有,卻給了他樹枝;他需要船只,大樹沒有,卻給了他自己的樹干,大樹很快樂??過了很久, 男孩已成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又回到了那棵給予他很多很多,但自己卻只剩下樹墩的大樹旁。男孩累了,不像從前一樣和大樹一起捉迷藏、玩耍。大樹吃力地挺直了腰,讓男孩坐在自己身上。男孩坐下了,大樹很快樂??
從活潑幼稚兒童到行動遲緩的老人,只是不停地在索取,從來都沒有想到回報大樹些什么,所以他也從來沒有真正地快樂過。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兩棵這樣的大樹在時時庇護著我,為我們遮風避雨,他們就是我親愛的'爸爸、媽媽。無論何時何地,他們一直在我身旁,給我世上最深厚的愛,讓我無憂無慮地健康成長。
我看完了這本書后,永遠都記得這本書封面上的一句話—— “看了這本書后,孩子會更愛媽媽。”
愛心樹讀后感9
《愛心樹》相信大家都看過,也知道里面的內容——可就是那簡簡單單的內容也曾轟動了全世界,震憾了多少人的內心……
書中以小男孩的不斷成長和要求的不斷變化為主線,歌頌了大樹的無私奉獻并讓我們窺見了人性的陰影面:貪婪、自私,不為他人著想……
其實,這棵樹就代表我們的家長,面小男孩就是我們,我們總是向家長索要東西,而且永不知足,要求越來越過分,但我們可曾想過,當我們向父母索要萊西時,我們需要付出什么,父母又需要付出什么?……
我們應該感謝家長,是他們在社會橫流中守住了家業,盡自己所能為我們付出——但我們呢?我們嫌他們給的太少,嘮叨太多,但我們何曾想過他們向我們要了多少,我們抱怨了他們多少?這說明了什么?這不可笑嗎?這……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人生的悲劇,“久病床前無孝子”這是對生命的大不敬,“烏鴉反哺羊跪乳”,動物都懂得回報父母,而自稱“萬物之靈”的人類又能有什么理由不向父母敬孝呢……
一只大洋彼岸的鴻雁,一個近在咫尺的口信;一桌山珍海味,一朵小花,一個野果;一頂純黑的博士帽,一個作業本上的“a+”;一處富麗堂皇的豪宅,一片破舊的`磚瓦;一滿箱的金銀,一枚帶著體溫的硬幣,但只要出慈愛或孝心,它們全都等值,全都無價……
人知道拿,也要知道還,更何況那人是自己的家長?慈愛無價,孝心無價,“放債圖利”那獻愛又圖什么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應該向為自己奉獻過無數的父母敬孝,趁父母仍舊健在……
愛心樹讀后感10
謝爾·希爾弗斯坦用美國鄉村布魯斯音樂的節奏,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大樹給予了一個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一切,把無私、博大的愛給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卻不圖一絲一毫的回報。這是個什么樣的故事呀!
我請10歲的女兒一起來讀這本不同凡響的書,女兒的直覺反應是這本書有太多太多的內涵,多得有些她都讀得不太懂。是什么讓她費解呢?女兒說,她不理解大樹為什么對男孩這么好?男孩為什么老是不高興?不理解大樹什么都不需要,大樹自己什么都沒有了,連最后剩下的樹墩也會挺直身子讓男孩坐下來休息。
我突然明白了,這正是天才的謝爾大叔的高明之處!閱讀的理解需要人生體驗來支持。我自己就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才更加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那份愛心,才更加理解“給予”二字的崇高含義。
我要在下次孩子生日的時候,鄭重地送給她一本,讓她用成長的經歷,用“心”來讀懂這本書;我還要在下次回家的時候,給自己的父母獻上這么一本,我要告訴二老,自己早就讀懂了這份愛心,只是從來也沒有用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在這篇大作里,天才謝爾大叔用足了美國鄉村布魯斯音樂的表現手法。美國鄉村音樂的特點是風格純樸直白,如平常說話的'形式,帶有敘述性;它的曲調簡單重復、多半沒有旋律,節奏平穩,有很多低音線條和有力的節奏,而且還略帶有幾分淡淡的憂郁氣息。
天才謝爾大叔的作品雖然簡潔,但給人留出廣闊的想象空間;雖然平白,但因其顫動的心弦給人以心靈的沖擊;雖然憂傷,但卻填充了心中那份微微的缺憾。
心有多重,人生就有多重,愛有多深,人生就有多沉。讓我們記住這位撼動人們心靈之樹的大師——謝爾·希爾弗斯坦。
愛心樹讀后感11
端午假期,我讀了繪本——《愛心樹》。
這本繪本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和一棵大樹的故事。孩子很喜歡大樹,而大樹呢,也很喜歡孩子。小男孩幾乎每天都會跑到樹下收集樹葉,做成各種標本,也常常爬上大樹,在樹上蕩秋千,與大樹玩捉迷藏。累了、倦了,還會在樹蔭底下休憩打盹兒。大樹和孩子互相陪伴,嬉戲,孩子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但是,時光流逝,孩子慢慢長大了,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大樹感到很孤寂。
有一天,孩子回來看大樹,大樹對他說:“來吧,孩子。再到我的樹上蕩秋千,或者到樹陰底下睡會兒覺。”“我已經長大了,不再玩這些啦,我需要一點兒錢。”大樹回答:“我沒有錢,我只有一些蘋果和樹葉,你把蘋果摘下來賣了吧!”孩子爬到樹上,拿走了大樹的蘋果,高興地賣了錢。后來,孩子接二連三地拿走了大樹地樹枝和樹干,去自己享受了。只有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想到了大樹。最后,孩子變老了,走不動了,他又來到大樹跟前,而大樹呢,只有一個老樹墩了。大樹看見孩子,就熱情地招呼他,“來吧,到我這里來坐一會兒吧!”孩子說:“可以啊!”孩子就坐到了大樹墩上,這時的大樹是那樣的高興和激動。
讀完這本繪本,我覺得文中的`那棵大樹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文中的那個孩子就像我們。孩子只有碰到困難和坎坷的時候,才會來找大樹;而大樹,一直都是無私奉獻著,盡全力支持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大樹都是盡其所有付出,可大樹自己卻從未向孩子索求過什么,他只是熱切地盼望能見到自己的孩子,見到了,就高興,心滿意足。其實,我們的父母就是那棵愛心樹,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懂禮貌,做一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愛心樹讀后感12
這個周末,我讀了一本書。這是一本兒童讀物,叫《愛心樹》。說不定你們小時候都讀過這本書,但一定沒讀懂這本書的最終意義。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謝爾希爾弗斯坦,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藝術天才,集詩人、插畫家、劇作家、作曲家、鄉村歌手于一身。這本書雖是繪本,卻有一個大道理。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喜歡上了一個男孩兒。男孩兒每天會跑到大樹下和它一起玩耍。但在孩子長大后,他不但不回報大樹,反而一次次像大樹索取,最后大樹被折騰得只剩下一個老樹墩。它最后卻把僅剩的那個老樹墩讓給了那個孩子,讓他坐在那兒休息。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想對大樹說:“大樹啊大樹,你怎么就那么傻啊!小男孩一次次向你索取,你也可以拒絕呀!”
我還想對文中的小男孩說:“小男孩兒,大樹已經向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不但不回報他,反而得寸進尺,你難道不害臊?”
其實,這個故事還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這棵大樹比喻的就是那一位位慈愛的父母啊,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放下一切,不斷的.付出,他們是多么的偉大啊!
這時,我突然聯想到,小時候我有一次發高燒了,在睡夢中叫了起來,說著胡話,睡在身旁的爸爸從睡夢中驚醒,摸了摸我的額頭,燙的嚇人,立馬跑到隔壁房間,叫醒了正在睡覺的媽媽。爸爸連忙背起我,在媽媽的護送下把我送進了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醫生說沒啥大礙,這時爸媽才松了口氣。爸爸把我抱在懷里還時不時的問我,哪里不舒服,哪里難過之類的。這時我發現爸爸已滿頭大汗,為了我他們操碎了心,連覺都沒睡。謝謝你們,爸爸媽媽。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份愛,失去了永遠就不會再回來了。
正如唐朝詩人孟郊所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愛心樹讀后感13
親情范疇內,總是離不開父母和子女。人們常說:“等你當了父母,才知父母的不易和辛酸。”對于這樣的感覺,我總是好奇并期待,仿佛是為了驗證人們的話,也好像是旁眼看待這種復雜的情感。
人一旦成為父母,幸福感伴隨著犧牲精神充斥著生活。父母往往不顧一切地養育這個鮮活的`生命,唯恐照顧不周,怠慢了孩子;總怕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傷害了孩子。所以,父母傾其所有,恨不能代替孩子吃苦受罪。這樣的情景,《愛心樹》中刻畫地淋漓盡致。這棵溫柔細膩的大樹,想盡辦法將自己能給的,不能給的,都送給了他眼中的“boy”,盡管最后這位“boy”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大樹卻依然如初。他在一次又一次給的過程中,好像從未索取,每每看到自己眼中的“boy”傷心失望時,他更難受,他已經忘了自己剛開始又多么孤單,他也忘了剛開始自己也需要陪伴。他以為,自己用這種能稱得上奉獻的方式,就能有“boy”的關心,哪怕是一句簡單的問候,可直到自己只剩下樹樁,他也沒得到一絲溫暖。
我想,這樣的親情是個“惡性循環”。
子女有需求,父母就必應,看似表面平淡,實則內藏波瀾。日子久了,當父母需要子女有所回應時,只有希望落空,因為從一開始,子女就不知道什么叫付出。太多的父母都是那棵大樹,太多的子女就像“boy”,也許這就是一個“和諧”的搭配,一方只知付出,一方只知索取,毫無理智可言。
愛心樹讀后感14
讀過許許多多的書,但有一本最讓我難忘,就是《愛心樹》。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和一棵樹的故事。小男孩經常到一棵蘋果樹下玩,樹很喜歡小男孩,每次小男孩來它都很高興。可是男孩慢慢長大,很久沒來大樹下玩了,大樹很想念男孩。后來小男孩終于來了,但是它不再爬到大樹身上玩,他說他需要一些錢,于是大樹讓男孩摘下它的果子去賣,男孩摘下果子走了。之后很久沒來,每當他來時,都會向大樹索取一些東西。把大樹的枝葉、樹干砍了,最后只剩下一個樹墩。最后小男孩老了,來到大樹下,樹抱歉地說什么都不能給他了,自己只剩下樹墩了,小男孩說自己什么也不需要了,只想找個地方坐下來,于是樹盡量挺直它的.樹墩,男孩坐下了。
看了這本書,有點傷感,有點感動。傷感的是男孩一味地向大樹索取,感動的是大樹不計條件的付出。這個故事仿佛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就是那小男孩,父母就相當于故事里的大樹。小的時候,我們總是一味的向父母索取,長大以后,離開了父母,卻只有在遇到麻煩或者有求于父母時才會回家。無論什么時候,父母總是有求必應,沒有任何條件的給予我們一切,想盡一切辦法讓我們開心。雖然有時也會感到孤獨,但還是很開心。
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放學后都要買一根烤腸吃,夏天放學就買一根冰棒或雪糕吃。每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從來就沒想到過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做點事,只知道問他們要東西。今后我一定要做個孝順的孩子,少索取,多奉獻,也為父母做點事。
看了這本書,收獲很多,希望所有的人都看看《愛心樹》,希望天下的孩子都能夠對父母多一點愛,少一點索取。
愛心樹讀后感15
一棵無私奉獻的大樹,為了一個男孩的快樂,奉獻出了他的所有,并盡全力幫助那個男孩,不求任何回報。
男孩幼年時代有時候用落葉做樹冠,裝成森林之王;有時候爬上樹蕩秋千或者吃樹上的果子;有時候還在樹蔭下休息。一些年過去了,男孩不來了,大樹很孤單。一些年又過去了,男孩來了,要走了果子,賣錢去了。一些年后,男孩又來了,要走了樹枝,蓋房去了。一些年后,男孩來了,要走了樹干,做船去了。一些年后,男孩又來到樹下坐到了樹墩上。
文中最后幾句寫的是男孩最后一次回來的時候和一個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他的大樹的對話,這幾段雖然很簡單,但是表達著大樹覺得她對男孩的付出還不夠多,但依我看,大樹的付出,早已夠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起了關于我和媽媽的一件事。那是一個很黑,很冷清的夜晚,我生病了,發著高燒,媽媽發現后馬上把我背到了醫院,一路上,我又是哭又是鬧,一點兒也不安靜,媽媽累極了,但她一點兒也沒有要我下來走的想法,還是一邊安慰我一邊快步背我往前走,到了醫院,媽媽又是拿藥,又是照顧我,我看見那豆大的汗珠從頭上流下來,我心里竟然沒有一絲為媽媽著想的.想法,現在想想真不應該,最后得知要住院的我,心里有點不開心了,因為不能回家看電視玩游戲了,心里變煩躁了,在醫院的那些時間,我對媽媽一點都不好,天天都埋怨她,有時候還不理她,現在一想,媽媽就像文章中的這棵大樹,而我就是那個不斷索取的小男孩!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故事,讓我明白,做一個不斷奉獻,看到別人快樂,自己就快樂的人,回報才是真正的快樂,索取永遠得不到快樂。
【愛心樹讀后感】相關文章:
在愛心中成長的樹06-02
愛心樹續寫05-22
愛心樹(續寫)04-30
愛心樹續寫05-25
《愛心樹》續寫06-06
《愛心樹》續寫05-01
《愛心樹》續寫05-05
《愛心樹》續寫04-28
愛心樹續寫06-06
愛心樹續寫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