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文學課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文學課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文學課心得體會1
下卷的文學史,可以看出一條循著動蕩不安、向現代化演進的路線,時間交匯到現代,波瀾壯闊的文學長河盡現眼底,只是它在不停地流動著,看得人目眩神迷,極力望向長河的源頭,那源頭隱隱約約的,似真似幻。
我就像一個在河邊玩耍的稚子,不經意地看了長河一眼,大概窺得它的形態,又繼續玩耍起來。就像稚子會問“什么是河”一樣,我掩卷思索的是“什么是文學”,順帶著還有“什么是作家”“文學的使命是什么”“作家的原則是什么”……
走在仲春的暖融里,天邊飛散著稀薄的紅霞,太陽要墜下去了,馬路上車來攘往,人們都匆忙奔馳在回家的路上,文學,這個時候會有人想起嗎?它跟現實的人生有多大關系呢?漫長的文學史中,絕大部分的時間,它好像跟平民大眾沒什么聯系,珍貴的書籍掌握在精英階層手中,文學創作也由有閑有錢的他們自覺承擔,“黔首”“白丁”所了解到的文學邊角料,已是上層人士咀嚼消化過的。
這樣的現實難免讓人失落,我們大部分人只是平民大眾的一員而已,文學于己有沒有關系可以不用太掛心,但是,為什么人心總能被杰出的文學作品打動、同聲共氣地沉醉流連其中呢?
細思起來,文學,只是龐雜社會里的一個分支而已,在萬物、宇宙、歷史環境里,它顯得那樣細弱,但僅僅這么想,又過于狹隘,喜怒哀愁,風俗人情,“道與理”“義與真”,種種種種,都能蘊藉其中,可以到達人性和心靈最遙遠的邊界。可是文學究竟是什么?載道的工具?氣韻的流轉?個人的表達?象征主義、印象派、抒情派、后現代、現實主義的流派分割?越是用具體的名詞描述文學,越使我迷惑于它的本質,以致彷徨驚惑,狼狽而逃。
作為文學作品的創作者,作家是文學類別里的主體,可是本書中用“作家”來稱呼古代的文人時,令人感到詫異,還會有時空的置換感。“作家”這個詞太新,古時的`文人大概沒有職業作家的自覺,后世所謂的文學作品,只是文人日常生活的一小部分“余燼”而已吧。漫長的歷程中,“作家們”有何特質?又有什么共同特點呢?下筆的時候,他們在想什么?有人以筆為槍,有人沉湎雕琢,有人依附于意識形態,有人聲稱藝術、人性與自由高于一切,還有,文人相輕、討伐攻訐、因文獲罪……文學的領域,一如其他地方,也有骯臟、膚淺、斗爭,因為,文學的背后是一個個的人。
在明末清初、清末、民國、抗日戰爭期間,時代動蕩交迭,亂象紛呈,文人、作家,有著種種不同的選擇,人生的際遇與家國命運糾纏在一起,站在文學史的高度回望他們人性的掙扎,更多的是憐憫和悲愴,歷史的天空江風浩蕩,空余一聲聲驚濤回響。
原書是敘述到20xx年左右的,而出于某些原因,大陸版只截取到1949年,看不到全貌,最后一章突然中斷,有些遺憾。這突然的失落感惹人思緒綿綿,是的,完結了,就這么結束了,掃過后面附錄的幾十頁人名、作品索引,如再看一眼長河微瀾,濤聲遠去了,看似歸于平靜的河流還會亙古不變地流下去,過去,現在,將來,永遠。
中國文學課心得體會2
學習古代文學已經一個學期了,其實,要說感觸也不少,只是古代文學內容太深了,縱觀好幾千年的文學史,令我們這些初學者還是有那么點頭疼。不過,很慶幸的,遇到了一位博古通今、溫文爾雅、有氣質有魄力的美女老師,在她的帶領下,我們漸漸走進了古代文學的世界。
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起,走過了史家之文,看過百家爭鳴,諸子橫議,欣賞了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屈原和他那不朽杰作《離騷》。從這些耳熟能詳的文章里,體會了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荀子的“性惡”,老子的“道”,莊子的“順天命不作為”……在整個先秦文學的沉淀里,我開始找到了人之為人的根和“滿則溢”的人生道理。
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一幅的歷史畫面。司馬遷遭受腐刑后而繼續發憤著書;勤勞堅貞卻被拋棄的劉蘭芝無奈殉情;“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一代梟雄曹操在寫《短歌行》的時候,一句“周公吐輔,天下歸心”道出他的雄心壯志;“采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在描繪著他的桃花源。
其我不僅對這些文學作品有了深入的`了解,也與詩人們的心更為靠近,在那種歷史社會的環境下的文人們,是怎樣以自己的筆去描繪現實的真。
我覺得,在古代文學的學習過程,除了在文學素養上有了跨越式的進步,更多的是在思維上、心靈深處對這些古文化有了進一步認識。在老師品三國論紅樓的過程,對于早就看過的名著,在經過點撥后會發現亮點以及新的感悟。
借古鑒今,古為今用,我想這是我最深的體會。
我還在課下總結了幾點自己的學習方法:
1、學好古代文學,必須首先過好古文閱讀關,即能夠讀懂文言文。
如果我們對文言文讀不懂,或者理解不確切,那么,我們所做的對作品的分析評論,就是泛泛而談。
要讀懂文言文,主要依靠多讀多看。多讀作品,選擇一部分好作品反復熟讀。通過多讀多看,才能逐步掌握文言文的豐富詞匯和文法規律。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看一些介紹古漢語規律的書籍,幫助我們提高閱讀能力。
2、 學習和研究古代文學,還要多讀一些歷史書。
中國歷來文史二者的關系一直非常密切。文學作品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中產生,其內容反映了各種各樣的歷史社會現象;要能比較深入地了解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必須熟悉歷史。
3、學習和研究古代文學,需要了解一些目錄書,以便日后查閱。
在目錄書方面,《漢書.藝文志》、《隋書.經籍志》是根本,必須精讀。此外,可以找一兩本今人編寫的工具書使用法一類書看看,作為向導。
以上這些方法我覺得還很有效,有興趣的可以試一下,可能對今后的學習有一定幫助。
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這半年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學習就像是給了我一把開啟中華文學的鑰匙,給了我一個在古文化遨游的羅盤,點亮了我在追求古代文學的一盞啟明燈。
我相信,今后在李老師的指引下,我們在古代文學的道路上會越走越好。
【中國文學課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中國文學的源泉08-16
中國文學基本知識09-14
中國文學之最詩歌篇07-31
注重寫實的中國文學12-14
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10-17
中國文學常識之古代文體12-21
國學常識之中國文學之最07-31
秒殺國外經典的十部中國文學11-30
中國文學常識三山:蓬萊、方丈、瀛洲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