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世間》有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人世間》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人世間》有感 篇1
《人世間》是一部樸實無華而又感人至深的長篇小說,敘述的是從20世紀70年代到21世紀10年代期間,在中國發生改革開放、工人下崗、商品房購買、城市拆遷、私企興起、反腐倡廉等巨大變遷的社會背景下,居住在北方某城市“光字片”區的周姓一家五口的普通而又性格鮮明的不同生活。父親周志剛是一位建筑工人,在西南參加“大三線”建設,雖然常年不在家但任勞任怨地作為頂梁柱承擔家庭的重擔。母親薩日娜作為賢妻良母既當爹又當媽無怨無悔地操持家務照顧孩子。長子周秉義響應國家號召成為第一批下鄉知青,自律圖強考上北大最終成為清正廉潔的副市長。長女周蓉為了追隨自己敬愛的詩人丈夫,遠赴貴州鄉村成為支教,思維活躍、性格鮮明,同樣考上北大最后成為教授。小兒子周秉昆雖然玩世不恭、不愛讀書,但留在家里承擔起照顧父母的重擔。
這本書就好像是一面鏡子,反射出一戶普通百姓曾經的日子,映照出中國人民群眾的過去、當前和將來。一個個人物的呈現通透而傳神,讓讀者不僅身臨其境地感受他們的生活變遷,為他們的悲歡離合觸動心弦,更換位感受祖輩、父輩的生活理念和為人處世。
一、善良而堅韌,才能得到真心。
書中的鄭娟是一個命途多舛的角色,從小被賣冰棍的媽媽收養,成年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承受更多的苦難,帶著視障的弟弟、意外懷孕的兒子艱難生活,努力過好每一天。與周秉昆結婚后,丈夫兩次不幸受難,在九年半的時間里,她擔負起了獨自照顧周家老小的重任。遭受接連不斷的坎坷遭遇,讓鄭娟的生活充滿了悲情色彩,但她還是保持善良,對家人始終溫柔相待,孩子健康成長,植物人母親在她精心照料下醒過來,照顧好對退休回來的公公,對寄養的外甥女玥玥視如己出,讓她得到了親人們的真心尊敬和周秉昆更多的愛,她身上閃現出的光輝讓人敬佩。
二、學好知識,才能擁有刻在骨子里的智慧。
書中的周家三個兒女,大哥周秉義、大姐周蓉在學生生涯始終積極向上,開放高考政策后,紛紛入讀北大,從不同的起點走向更遠的地方。而弟弟周秉昆在學生時代卻對讀書不感興趣,只能后期認識到差距后努力追趕。“為什么讀書?”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引人深思,周蓉的博士生導師汪爾淼在面對“既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提升人心性的共同的民族精神營養,為什么兩千多年過去了,真正談得上有點兒君子修養的國人也就歷史上的幾位,絕大多數國人的國民劣根性非但沒改變,反而似乎還在互相傳染?”這個問題時也難以解答。
但有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培根的“知識就是力量”,我們可以認識到讀書學習可能不會讓每個人都做到洞悉世事,知曉天機,但對于思考力的養成和視野的改變都是強有力的助推,只有學好知識,學以致用,篤學篤行,才能切實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切實成果,才能訓練思想,提升境界,改變氣質,才能讓自己擁有真正的智慧。
三、用愛抓住生活的美好,才能奔赴更好的未來。
周秉昆可以算是最普通百姓的代表,在當時的年代,沒有高智商,沒有大志向,有堅強勇敢,更多的是隨遇而安。但面對母親中風,用愛堅強地扛起照顧母親的責任。看到父親為大哥、二姐是北大學生而洋洋得意,即使自尊心受到挫傷,也還是用愛默默盡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事。與鄭娟相遇與相愛后,保持正直與善良,用愛始終保護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自己花費了巨資購買的房子因為產權問題被收回時,也能積極應對,雖然不甘但還能用愛互相寬慰。面對改革開放的國內市場變化,從國有企業工人到民營企業領導,堅定信念、任事擔當,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帶領開創發展新局面。他的.生活可以說是充滿苦難的,但他還是用愛抓住其中的美好,稀罕生活中任何一朵火苗,盡量用它溫暖自己和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始終相信:好好生活,就是美好。只要勇敢地向前走,肯定能奔赴更好的未來。
《人世間》展現了近五十年來中國社會的發展變遷。通過回憶著過去的歲月,共同憧憬著未來的時光,讓大家知道以前的中國是什么樣子,一代代中國人是怎樣生活的,我們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讓大家懂得只有三觀端正,才能有豐盈的精神世界;只有講道理、辦實事,才能得人心、暖人心。世間是客觀存在的世界,而人是這個客觀世界的最大變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遇到問題時不同的解決方式,將成就不同的人與世間。
讀《人世間》有感 篇2
我的眼里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用這句話來表達我對此書的感觸再適合不過了,現在很多年輕人對于60年代到80年代中國的歷史發展,都是存在盲點,不了解父母那一代人們的經歷,本書講述了在那特殊年代的友情、愛情和事業,借此機會能讓我更加體會到父輩的崢嶸歲月。
家鄉的變化,人性的真善美,城市的百姓生活,歷史進程下的選擇,本書分上,中,下三卷,共計115萬余字,通過作者熟悉的城市,故事從A城城鄉結合部“光字片”小土屋群落的底層民眾,在邊遠地區支援“大三線建設”的新中國第一代建筑工人周志剛及周家三代人的奮斗過程中拉開了序幕。
1、崢嶸歲月須拼搏,年華瀟灑莫蹉跎
人的一生是不斷成長和成熟的過程,不同的年齡段需要面對不同的課題,《人世間》三部曲中分別應對了不同歷史時期,80年代中期東北國企改革,21世紀城市“貧民區”改造,這個時期下人們同樣有著奮斗、擔當和理想,通過讀書來改變命運,或像父輩一樣打拼謀生,做事剛正不阿。周家兄妹則通過這個年代不斷的拼搏,施展自己的才華,在改革開放的潮流中,不隨波逐流。
2、60后的芳華,90后的承接
《人世間》這本書在中國歷史處于大變遷的50年中,從保守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歷史進程交織到每個人的命運,那段歲月就仿佛印在眼前,而現在也是中國經濟轉型之年,如果要選擇一個最重要的.年代那就是1978年,改革開放改變了一代人、一個時代,父輩們譜寫了人生最美的芳華。文中曲老太太和金老太太,為了革命事業奉獻了寶貴的青春年華,受到了委屈,也僅是一句會好起來。而今識盡愁滋味,方知天下父母曾在革命道路上辛勤的付出。梁老曾說過,這本書希望年輕人多讀,了解當時那個特殊年代,了解父輩理想至上的原因,只有父輩們的不懈拼搏,才有現在后輩們的美好生活,而今我們隨著年齡和認知的增長,也必須要承接歷史使命,從我做起,認真對待工作,無論哪個崗位,認真都是前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3、真善美,活在人世間
《人世間》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就是周秉昆,秉昆的善在家人眼里或許是庸俗,但在工友們眼中的是個大哥。他的真誠忠義,工人骨子里的剛正不阿,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像極了我的父輩們,他們為朋友愿意付出一切,為鄰里朋友時刻操心,活在人世間,就該相互給予溫暖。如同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那些看似平凡的人,總能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展現出真誠和善良的品質。
你我皆凡人,世間終日忙,半刻難清閑。人只要抱定積極進取的精神,堅持永不言敗的信念,才能持續的奮斗下去。看完這本書我對秉昆這個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敬佩他無論是面對何種困難還是家人的不理解從沒有埋怨過,工作的不順他沒有抱怨,仍堅持理想依然為之奮斗。曾經的我是迷茫過,而現在的我敢于接受挑戰,不會畏懼任何困難,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們會有收獲,也會經歷挫折和苦難,大家相互激勵,不忘初心方得終始,每一個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經歷風雨。趟過歲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苦過,甜過,愛過,恨過,哭過,笑過,才是《人世間》。
讀《人世間》有感 篇3
《人世間》看完,好多年沒看大部頭書。能沉下心來看長篇真的是最好的靜心。電視劇改編挺多,特別下部。所以說要想了解作者的真實表達還是要看原著。
文章中曲折坎坷的不是故事,而是精神、心理上的一次次碰撞和陣痛。現實永遠沒有電視劇完美,我們要正確看待人性,特別正確看待男人。蔡曉光最愛的當然是周蓉,那是他的靈魂伴侶也是他的.文藝啟蒙者,但在周蓉出國的12年不代表他沒有其他女人。周蓉的“清夫側”也讓人拍手,周蓉絕不是電視劇演的戀愛腦任性女兒,她太懂太了解人性底色,在女兒的關鍵時期辭去高大上的好工作國外陪伴鼓勵女兒拿到碩士文憑。做母親的任務完成后才回國經營夫妻感情,每一個節點把握很好。
故事的結局:冬梅在秉義去世后一年改嫁了,有了新的愛人做醫美做微整精神煥發年輕好幾歲,這才是真實人世間,女人需要男人陪男人需要女人伴。不是道德綁架所謂好女人落寞孤苦后半生一個人,我喜歡這樣的結局。
故事的背景60-90年代,正是我父母姨媽姑媽們的青春年華。小時候總喜歡問我父親,三姑父是大學生為啥跑我外婆他們四川那個山溝里做什么軍事基地,后來才知是科研。真的是特殊年代的故事,也致敬我父輩們的青春!
讀《人世間》有感 篇4
《人世間》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就是周秉昆,秉昆的善在家人眼里或許是庸俗,但在工友們眼中的是個大哥。他的真誠忠義,工人骨子里的剛正不阿,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像極了我的父輩們,他們為朋友愿意付出一切,為鄰里朋友時刻操心,活在人世間,就該相互給予溫暖。如同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那些看似平凡的.人,總能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積極伸出援助之手,展現出真誠和善良的品質。
你我皆凡人,世間終日忙,半刻難清閑。人只要抱定積極進取的精神,堅持永不言敗的信念,才能持續的奮斗下去。看完這本書我對秉昆這個人物感到由衷的敬佩,敬佩他無論是面對何種困難還是家人的不理解從沒有埋怨過,工作的不順他沒有抱怨,仍堅持理想依然為之奮斗。曾經的我是迷茫過,而現在的我敢于接受挑戰,不會畏懼任何困難,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人生不是一片坦途,我們會有收獲,也會經歷挫折和苦難,大家相互激勵,不忘初心方得終始,每一個人活在世上,必定要經歷風雨。趟過歲月冷暖,感知生命厚重,苦過,甜過,愛過,恨過,哭過,笑過,才是《人世間》。
讀《人世間》有感 篇5
近日,面向社會征集《人世間》篇書評活動圓滿落幕。這項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熱烈關注和積極響應。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從大量的投稿中,深深感受到文學名著的藝術魅力和讀者朋友們的閱讀熱情。
為此,我社專門召集相關專家和業內人士組成評審委員會通讀所有投稿,從近千篇評論和書評中篩選出45篇投稿,分別獲得一等獎(1篇)、二等獎(5篇)、三等獎(10篇)和優秀參與獎(29篇)。
在這次評選活動中,我們發現,投稿者在年齡、學歷、職業甚至地域上都有很大的差異;稿件既有專業學者和書評人提供,也有關心文學、熱愛閱讀的普通讀者提供;手稿的角度、體裁、語法豐富多樣。
評審團充分考慮了稿件的不同特點,重點是是否認真閱讀了《人世間》,是否能寫出閱讀中的真情實感和閱讀后的.個人感悟。部分獲獎的優秀作品將收錄在我社即將出版的相關書籍中。
讀《人世間》有感 篇6
《紅樓夢》讀后感大全包括《紅樓夢》不同字數讀后感、《紅樓夢》不同主題讀后感,想寫《紅樓夢》讀后感的同學請看《紅樓夢》讀后感大全。
《紅樓夢》是四大名著之一,讀完它我的感觸很深。它諷刺了我國古代封建惡勢力獨霸一方的丑態,與它最終將會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
《紅樓夢》里的人物各有各的特點。給我印象深刻的'有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賈寶玉從小過著被捧在掌心里的日子,再加上銜玉而生被他的祖母視為珍寶。
每日與女孩子玩樂嬉戲,不顧學業,而且軟弱無能,但也是因為這樣,他的父親賈政才會不喜歡他,當然,賈寶玉也很懼怕這個父親。雖然大觀園里的人盡是心靈骯臟,爭權奪利的人,不過也有真情在,賈寶玉和林黛玉兩情相悅,真心相愛,卻也逃不過封建社會的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命運。
林黛玉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她經常落淚,都說她心眼小,可是她只有賈寶玉這個知己了。林妹妹身體弱,經不起折騰,每天都喝藥,都快成了藥缸子了。她最后死的太可憐了。不僅芳魂早逝,而且死的時候都是帶著遺憾和悔恨。
薛寶釵在大觀園里可算是最有心機的女孩了。她為人處事都很能干,蒙住了很多單純人的眼睛。她人緣極好,卻得不到寶玉對她的真愛,她極力討好每一個人連賈母也不在話下。她最終嫁給了賈寶玉,又怎么樣,終究得不到他的心,最后還不是獨自一人。
讀完《紅樓夢》讓我見識了人世間的美與丑,善與惡,讓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并不只有美好的事物,也有骯臟與丑陋的靈魂。
讀《人世間》有感 篇7
《人世間》這部作品于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和希望。他讓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明白兩個人生道理:一是生活是獨屬于自己的劇本,作為導演和主演的你,時不時要停一停,這不是懈怠,不是迷茫,而是緩一緩、靜一靜、問一問,當初為什么出發、方向有沒有跑偏、目標有沒有接近。停下來是讓靈魂跟上自己的腳步,讓思想充實自己的“皮囊”,讓修養和知識同步成長。二是無論社會如何變化,時代怎樣變遷,都要努力做一個好人。因為社會越發展,時代越進步,作為人本身,更應該向善、向上、向美。盡管,這個星球有光明也有黑暗、有純凈也有骯臟,但是,“更美好”,這個愿望從來沒有被善良的人們放棄,向善而行,從來沒有被善良的人們放棄!向善而行,永遠是個人價值與社會進步完美契合的平行軌道。
所以,讓我們沐浴每一縷生活的陽光,護持每一念向善的力量!用最燦爛的'笑容,共同走一段暖心的路,即使這段路平凡而質樸,但我們依然能走出別樣的風景;用最感恩的心情,共同走一段成長的路,即使這段路漫長又艱辛,但我們依然能守望自己的未來;用最熾熱的向往,共同走一段奮斗的路,即使這段路上下而求索,但我們依然能觸得到自己的成長。
讀《人世間》有感 篇8
周秉昆家唯一逝去的兒子——周秉義是一個了不起的人。
他雖然在小說中出場的頻率并不多,但卻是一個大官。經常為人民和同事著想,嘔心瀝血,最后卻被小人坑害,死在了工作崗位上。雖是家里唯一當官的人,卻并沒為自己的家庭帶來好處,反而是自己的妹夫蔡曉光一直幫著自己家里人找工作,在最艱難的時候照顧周秉昆一家,他幫著周秉昆找工作,送他年貨和吃食。
周秉義同樣是一個正直的人。他為工作甚至出了國去了蘇聯,但是在工作繁忙之際,也不忘關心同在機場的妹妹。也許周秉義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幸運聰明有勇氣,而巧合的是他的智慧伴隨了其一生,并最終幫助他創功立業,有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他和周秉昆不同,他看似不太關心家庭,也沒有把一切都奉獻給家庭和愛,他只是在默默無聞的關心自己的親人,沒有表面上如此的熱切。他和周蓉更加不同。他沒有周蓉的'獨立和敢愛敢恨,也沒有周蓉的如此固執,但同樣的,他也會堅持自己的立場,只為了讓人們過上好生活。
周秉義并不是善終。雖然他和妻子分到了三室兩廳的房子;雖然他和妻子即使一生無兒女,但還是恩恩愛愛;雖然他和家人親親熱熱,歡欣鼓舞;雖然這一路走來他平安無事;雖然他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這還是無法抵御死亡的來襲。他是因為胃癌去世的,即使在去世當天,他還堅守著自己的信念。
讀《人世間》有感 篇9
“于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和熱望”,用這句話形容梁曉聲的《在人間》在合適不過。
在《人世間》全書分為三冊,以北方某個省會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為中心,圍繞著社會變遷描繪出從20世紀70年代到至今的平民百姓生活史。梁曉聲說:“把留城知青曾經經歷的那些艱難呈現出來,讓他們看受到了文化的關注。寫了那代人的親情、友情、愛情、精神的成長。這些美好的人性是不受年代的制約的。”他用樸實真摯的筆觸刻畫有血有肉的人人事事,挖掘普通人身上的閃光點,他筆下的人物真實且真誠,正直善良。即便在最艱苦的生活壞境下,也對生活充滿熱忱,努力前行;即使身陷困境,也不忘幫助他人,用熱心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梁曉聲老師的這本《人世間》通過一個普通平民百姓的生活歷程折射出中國五十年的歷史變遷和社會現實生活,讓沒有親身感受那個知青年代的我,通過這本歲月的教科書穿越至那個淳樸熱情的時代,用溫柔卻有力的文字,用引人向善的力量,向我們傳遞著無論社會如何變化,時代怎樣變遷都要有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無論人物多么普通,多么平凡,都有把樸素日子譜寫成歌的偉大。
在看完這本《人世間》,不僅為在工作生活中時常感到迷茫的我提供一絲光亮,更讓我學會與自己和解。回想起小時候做過的一些選擇,難免覺得有些幼稚和可笑:長大了我是當舞臺上耀眼的明星還是當為國家科研做貢獻的科學家,我是考文科強的北大還是考理科強的清華。這樣的設想,是年幼時不甘平凡的無限期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卻發現,成長就是在不斷的接受并且認可自己的平凡的同時,仍然堅持到底,心懷期待,遙望未來。這樣坦然地接受平凡,才是這輩子最不平凡的事。
時代飛速發展,我們總在追求與眾不同,追求遙不可及,卻忘了身邊雖然無名,但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在千千萬萬個日子中平凡而敬業的工作,一顆不停歇,一刻不懈怠,才成就了廣袤大地的每一寸經絡。
平凡的普通人民是歷史的浮塵,同時也是歷史的締造者。每天各司其職的工作,看似普通,卻也在用敬業書寫著未來的新篇章。身邊的同事,大多都是平凡崗位的一顆小小螺絲釘,卻散發著耀眼的光芒。他們也許是砂場的發貨員,每天按部就班的發貨,打印磅單,卻從不抱怨;他們也許是會計,每天與枯燥的數字打交道,卻從不知疲倦。時間悄然定格了我們平凡卻生動的奮斗史,精彩紛呈,氣勢磅礴。
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們遇見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身懷絕技,有的人天賦異稟,但大多數人平凡卻普通。人群中平凡的人們,也是奮斗著的追夢人,我們都將成為彼此人生這條同行路上長長短短的某段陪伴,遵從內心的回音,選擇所愛,堅持自己,自我實現帶來平凡卻真實的幸福感。
在《人世間》,我從字里行間描繪的蕓蕓眾生感受酸甜苦辣,學會從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身上體悟人生哲理,從一個個平凡的人物身上感受平凡不平庸的生活態度。正視人生,頌揚平凡人生的閃光,以獨立、堅強、無畏的態度努力追夢,創造更好的下一刻,擁抱平凡的生活,亦是偉大。
讀《人世間》有感 篇10
3月31日,我有幸參加了“南昌市政公用集團第四屆藝術節開幕式暨著名作家梁曉聲文學講座”,講座的主角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梁曉聲老師。
70歲的梁老在舞臺上精神矍鑠,十分健談,慷慨地與我們分享了他的人生經驗。作為一名典型的知青作家,他的那段四十多年前的知青歲月帶給我們的震撼,時至今日依然使人感動。
梁老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段發言,是關于他知青生活,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基層工作時候經歷:忠厚、善良是為人的第一準則,忠厚善良的人總會得到好的回報,面對突如其來的機會,也只有有所準備的人才能好好地把握這樣的機會。一字一句雖然十分簡樸,聽起來又感覺十分熟悉,十分受用。仔細回味,似乎自己的父輩也曾對我有過如此教導,那個年代的人們似乎有著一種特殊的共鳴,用一個普通讀者的話來說那就是“百姓生活之群像,現實主義之真諦”。
梁曉聲一直被當作是平民的代言人,通過他的作品人們看到了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們的追求及幻滅,他們的執著與無奈,他們的默默無聞所孕育的憤怒和反抗。他的一切素材源自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梁老用他最質樸而又最深情的語言向我們講述著當代人的`生活,展示著新中國的巨變。這一切成就都與梁老豐富的人生經歷密不可分。
《人世間》是一部關于苦難、奮斗、擔當、正直和友誼的小說,他們有的通過讀書奮斗改變命運成為社會精英,更多的則像父輩那樣努力打拼辛勞謀生。人物的性格命運各有不同,善良正直、自尊自強、勤勞堅忍、尚禮樂群等人性中的幽微之光卻永遠閃耀,夢想的力量蕩氣回腸。這是一部關于苦難、奮斗、擔當、正直和溫情的小說,平民視角,悲憫情懷,激烈的戲劇沖突,縱橫交錯的復式結構,通過一個個可親可感的人物全景展示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都讓小說具有某種“史詩”品格。
梁老從自己的故鄉出發、從底層出發、從自我出發,一步一步地走向其他階層和人群,描寫出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狀態,勾勒出了人與人的恩怨情仇,講述出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展現出了人物跌宕起伏的命運,花盡半生血汗為我們重現了出了一幅鮮活的百姓群像圖。
《人世間》這本小說,可以看到上山下鄉、知青返城、恢復高考、下海經商等重要社會現象,這些真實出現的歷史現象也左右著小說人物的命運,在其中我感受到了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家族的延續和破落、百姓的酸甜和苦辣。還看到了不同人的不同生活狀態,底層的不易、奮斗的艱辛、改變的命運,以及梁老對人世間的博大情懷。
梁老通過自己的生活積累和人生閱歷,平實而真切地描述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從百姓生活中去體現社會時代的巨大變化,這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啟發呢?人世間的點點滴滴與我們都息息相關,這一份情懷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去擁有的,現在就拿起你的筆來,你的《人世間》由你自己創造。
讀《人世間》有感 篇11
觀看電視劇《人世間》讓我產生強烈共鳴,心緒隨著故事的展開有起有伏。帶著對作家梁曉聲的崇敬,放下手機,捧起了梁曉聲的著作《人世間》......
《人世間》是著名作家梁曉聲的最新長篇小說。全書一百一十五萬字,歷經數年創作完成。作品以北方省會城市一位周姓平民子弟的生活軌跡為線索,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寫到改革開放后的今天,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描寫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遷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藝術而雄辯地展現了平民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人生努力和社會發展的歷史進步,堪稱一部“五十年中國百姓生活史”。在他的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相聚一起,擦出不同的火花,看后讓我感慨萬千。
在書中周家三兒女,大哥秉義和大姐周蓉在學生生涯相比三弟秉昆要更勤奮。最后,他們讀了北大,步入社會的上層,而秉昆卻吃了文化的虧,只能當一名普通工人。雖然他也曾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上有一立足之地,卻無法再向上高升,吃了沒有文化的虧。你在讀書時少用的勤奮,社會會讓你補上。但秉昆從內心表露出來的敢于擔當、勇于擔當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當周母因姐姐姐夫的事情突然病倒時,他不是第一時間給父親寫信求助,而是自己獨立面對突變,最后在鄭娟每天的照顧下,周母沉睡了兩年,竟然奇跡般地蘇醒過來了。在任何時候,我們一定要耐得住苦難,正如那句話說得好: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書中人物周秉昆最令我感動,作為最平凡的工人,在木材廠、醬油廠干著最苦最累的工作。縱使在時代的變遷中,自身一次次經受著社會變革帶來的碰撞,但是他始終為尋找出路執著地努力著。在最困難的'日子里,自己的生存問題尚未解決、朋友們需要救助時,也能急人之困伸出援手,在不經意間顯現出人性光輝。他身上有對朋友的肝膽相照,有對愛情的堅貞和義無反顧,有守在父母身邊默默付出的子女責任和擔當,盡管不曾是父母眼中秀的孩子,但他以陽光的形象展現著人世間的愛與善良。
最后一點,要對生活充滿信心與希望,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記者柴靜在《看見》里提過人在還能笑的時候,是不易被打敗的。時間不會停止,生活仍要繼續,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態,會讓你在困境之中,找到光明。我想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中國人,不自覺地懷有一種悲天憫人的家國情懷,骨子里盼著國家發展好、百姓過得好,心懷著一種樸素的使命感,它就像一道光,必將激勵著我們在這人世間向陽而生!
古人說:人生如白駒過隙,恍然而已。人生不過百年,你笑我哭都是一輩子。心態是由你自己掌控的,一個不敢笑的人,又怎能挑戰生活的困難呢?唯有從容樂觀地去感受生活、體味生活,迎著陽光奔跑,就一定能度過人生的疾苦,收獲幸福的人生。
讀《人世間》有感 篇12
近期看了一部很有感觸的書籍《人世間》書中講述了人世間的情愛和人情事故,各自的命運都凝縮在這部劇中,而這部書則給予了我一股神奇的力量,讓我覺得眼前的困難都不算什么,它讓我欣賞著劇中每一個人物。
給我最深的印象周秉昆他是寬容,善良、重情重義,是正直,執拗,認真踏實。他的一輩子雖沒有像哥哥周秉義一般豐功偉績,也沒有姐姐周蓉一般有著豐富的生活,令人尊敬的工作,他的生活充滿了苦難,折磨,不確定性,還有說不出口的`委屈,一輩子平凡卻又不平凡,娶了受盡苦難的鄭娟為妻,但也撫養了別人的孩子,中年也因孩子出手誤殺了其親生父親間不得以八獄八年,吃了牢飯,他是幸運的,卻又是不幸的,幸運的是他有一個善良的妻子,聽話的兒子,肯在困難時出手拔刀相助的朋友,有惦記他的親人們,不幸的是,他的一生太過于坎坷,可人生不如意有十之八九,但我很敬佩秉昆的心態,自己力量雖小,卻仍卯足了勁向前奔跑。
這部書中不僅談論生活瑣碎,還飽含著作者對生命價值的思考。從書中,我學會了如何看待個人成敗得失,并用感悟生活的勇氣去面對這現實,從字里行間描繪的蕓蕓眾生感受酸甜苦辣,學會從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身上體悟人生哲理,從一個個平凡的人物身上感受平凡不平庸的生活態度。正視人生,頌揚平凡人生的閃光,以獨立、堅強、無畏的態度努力追夢,創造更好的下一刻,擁抱平凡的生活,亦是偉大。在漫長人生旅程中,我們應當放下過去的陰影,把握當下時光,以積極態度去迎接未來的挑戰,不必過于焦慮追求浮華名利,而應真誠地對待生活,與周圍的世界和諧相處。而書中給我們展示了簡單的幸福,在平凡中折射出生命的閃光,讓我應覺得要珍惜當下,我們生活中21世紀的社會中,享受著當下的一切,又有什么理由自暴自棄,不思進取哪?
書中真實的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向我們揭示了生活的豐富與多彩,也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和暗淡"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人這一輩子就過去了"人生不過一場旅途,而最后的終點都是一樣的,希望我們在生活低潮時,都能有向上的勇氣。
讀《人世間》有感 篇13
前段時間電視劇《人世間》大火,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追劇,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感慨人生在世的苦難艱辛,網絡上也對電視劇的服化道、劇本質量、演員演技贊不絕口,梁曉聲這位著名已久快被網絡遺忘的大作家又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包括茅盾文學獎作品也掀起一波網絡熱度,人們好似喚起深埋基因里對純文學作品的喜愛,對茅盾文學獎作品的敬仰。我很早就關注到《人世間》,單位也早已頗有遠見的采購了近兩屆全套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供大家閱讀,因《人世間》是三本裝的大部頭,當我跑去圖書室借閱時從了先易后難的心理,選了《牽風記》,又點了《北上》,還借了《應物兄》,等我要攻堅克難時卻暫時去了別處導致借閱暫停。所以閱讀清單上始終少了一部《人世間》,一拖就拖到了如今火遍網絡而不知情的境況,有一種遺漏明珠在人間的懊悔遺憾,開始急迫的找來小說原著如饑似渴的讀完了《人世間》,反而對電視劇未曾動心。
讀文字永遠都有比看視頻圖片所不能及的吸引魅力,是想象力和思考力更勝一籌。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林黛玉,我們可以想象她的衣著她的一顰一笑各不相同,在想象中我們不知不覺間便將“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記在了心底,當你遇到一個美女時對上了你的審美,這句絕美詩句也便隨著美女浮現于眼前。所以當我在讀《人世間》時周秉義的俊、周蓉的美、周秉昆的憨就絕不僅限于電視劇里的演員形象,比如周秉義我會覺得他應該隨父母的遺傳基因是國字臉,身材高挑纖瘦但絕不羸弱,話不多甚至是沉默的,但一出口便有令人信服的安全感,面對外人沉穩有禮,情緒克制,面對家人面部表情生動許多、甚至是俏皮的有著一肚子壞水的那種活潑,喜怒哀樂愿意外漏的真性情男子。想一想,都覺得魅力無窮哈哈。
回到小說本身,不得不說,大部頭的作品更彰顯作家功底和作品質量,相對《北上》《牽風記》,也是令人印象深刻,文字中不乏思想深刻、情節唯美的考究之處,人物形象也是飽滿的靈動的,但《人世間》帶給你的閱讀體驗還多了一份震撼,卻是少有作品可以比擬的。這份震撼里,一是梁老寫出了時代大背景的全景畫面,讓你身臨其近感受幾十年的生活變遷,讓整部作品呈現出恢弘磅礴的氣勢,那是高山仰止望其項背的敬意,如若你想模仿或者超越這種大氣感,會生出萬分艱難的感覺。這是無數個日夜翻閱了多少典籍做了多少次調查用了多少年的知識積累才能寫就的大部頭,不是一時興起兩處決心就可以企敵的高度。二是傾注筆端流淌的全是對底層老百姓苦難與喜樂的熟悉與關注。這里彰顯的是作品的格局,作家的良心,字里行間看似冷酷客觀的描述社會現實,但那份悲憫之心卻是多年觀察生活、關注世間平凡人的悲喜后生發的自然流露,所以你在讀到秉昆國慶趕超們在物質匱乏年代大年三十拖著一整頭豬肉回家過年的那份喜悅,你也才能真切體會著成年后的他們為生存奔波眼中光芒不再的辛酸,也能夠理解國慶得知重病后為妻女計而選擇臥軌的無奈。看著《人世間》,我在心底吶喊:可以不用這樣選擇人生的,但你也同樣清楚,那樣的時代背景下那樣的生活環境加之思想眼界,他們走到每一個十字路口的抉擇又是必然的。什么樣的作品能夠直達心靈?就是這些愿意深入到底層人民中,悲憫又真實的寫出下里巴人生活的作品。這段時間很喜歡董宇輝在東方甄選直播間里推薦圖書的推介詞,他有一段話很打動我,他說我們對底層人民的關注還可以更多一些,央視采訪他這位貧苦人家逆襲出來的孩子也是合情合理的`,但他依然更悲憫的呼吁大家關注更多底層打工族、流浪漢,為他們帶去一份關注和關懷。我想《人世間》于我而言也是因為它帶著一份共情和悲憫寫出了廣大底層群眾的世間群像,足以是一部令人感動的作品。
但一部令我跺腳叫好的作品在我看來還是有些可供商榷的小細節,比如人物對話我認為藝術化的成分多了些,一個沒上過學的小老百姓總是文縐縐的說著家長里短,讓我總有一種出戲的違和感。地方語言特色也較為匱乏,東北人豪爽又潑辣快人快語的味道在人物對白中不見分毫,減分不少。我想,梁老應該是抓大放小的性格,慣常擅于社會大背景的白描和社會各階層的共性總結,這也體現在書中頻繁出現的思考深刻的背景描述,但細節處的人物對白便沒辦法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但瑕不掩瑜,依然是一部可歌可泣的高峰作品。
讀《人世間》有感 篇14
《人世間》形象而直觀地向我們展示了近50年中國的百姓生活和時代發展。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長篇小說佳作。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閃現的善良、正直、擔當和誠信。即便生活再艱辛,也要將心比心,為他人著想;就是身陷困境,也要互助互幫,自立自強,這不僅體現了作者駕馭生活的非凡能力和表現現實生活的深厚功力,而且還對我們當代的年輕人回望中國社會的`發展進程和普通百姓的心路歷程,有著彌足珍貴的認知和審美功效。
確實這部作品是梁曉聲對自己的生活積累、社會閱歷和人生經驗的一次全方位的調動。因為在作者構建的人世間的生活場景里,我們讀到了個人的成長、草根青年的奮斗,讀到了婚姻、家庭的維系與經營,讀到了家族的衰敗與延續,讀到了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讀到了不同社會階層的親疏遠近,讀到了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也還讀到了底層生活的艱辛和不易,但仍然向往更好生活的人生努力。
【讀《人世間》有感】相關文章:
《人世間》讀后感11-17
人世間無需恨09-30
對人世間的感慨的句子03-31
人世間的真情流向了何方?07-08
人世間最美麗的句子08-03
我家的人世間征文11-06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征文12-13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征文11-12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經典征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