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翻譯課心得最新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翻譯課心得最新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從業以來,僅就筆譯而言,做得還算進退自如。當初興趣使然,毅然決然半路出家做了翻譯,現在想來,有些沖動和冒險,但應該說這是一次正確的選擇。走到今天,除了機遇外,應該還有其必然性。我擬從一個非語言專業譯者的角度談談自己對翻譯工作的理解和認識。
一、選準方向,打好基礎
有些人認為,只有外語專業的才能做好翻譯,翻譯就是翻譯文學作品。在世界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這種看法顯然是不全面的。從翻譯需求來看,主要還是實用類翻譯,如科技、財經、法律等。具體到某一翻譯類別,如果沒有深厚的經驗積累或者相應的專業知識,想勝任愉快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我建議翻譯新手在從業伊始就應該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專業背景等,選擇一個翻譯主攻方向。經營某類翻譯久了,不僅質量有保障,速度也能上得去,從成本效益角度來看,是相當劃算的。
以我相對熟悉的法律翻譯為例,我中英文法律文本的閱讀量至少達到百萬字的數量級。閱讀可以幫助我了解法律概念、原理,不同法律文本的風格,甚至對法律推理也有所了解。有了閱讀積累,應對實際工作的時候,就能比較輕松自如。對我來說,翻譯工作最難的部分不在實際做翻譯,而在做知識儲備。一方面,我想加強對某一法律領域(如仲裁/訴訟)的了解,做到翻譯時心中有數,不會稀里糊涂;另一方面,我要根據公司業務的發展,閱讀相關材料。這種準備工作量之大,有時令人心生畏懼。
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翻譯人才模式是專業知識+語言能力,我甚至覺得現在的翻譯碩士教育也應該有一定的針對性。比如說,如果培養方向以財經為主,則可以考慮開設基本的財經、金融雙語課程。
二、學會研究,體現專業
我們閱讀中文文本時,如果遇到不太理解的詞語、概念,可以跳過去,甚至整段整段地跳,或者知道個大概就可以了。但是,要將中文譯成英文,遇到這種情況,就算想跳也不能跳,否則還要翻譯做什么?翻譯的價值從何體現?這時翻譯就要做研究。不是簡單地查一查字典、搜一搜網絡,而是要準確理解相關詞語的確切內涵,必要時甚至要閱讀相關的英語語篇,了解它在具體語境中的運用。研究的層次不局限于詞語,還可以上升到語篇。比如,我就在互聯網上找過十個版本左右的英文保密協議,找過多個版本的英文起訴狀,研究它們語篇風格和實質內容的異同。
有時聽人感慨說,翻譯到了一定階段,就會遭遇瓶頸。我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不斷學習和研究。舉例來說,如果時事新聞漢譯英的時候遇到困難,我們可以閱
讀國內外的多種相關報刊雜志,一定可以找到多種可供借鑒的譯法,并通過比較,判斷出譯法。
三、注重細節,精益求精
翻譯工作最終體現為譯入語的字字句句,甚至標點符點上。在細節方面(特別是標點符號和空格),本地化翻譯做得非常好,我覺得可以向全行業推廣。
同一原文,不同譯文,如何分出譯文的優劣高下?假設兩個譯者的水平非常接近,有時候,一兩個關鍵詞的處理,就能看出譯者下了多大功夫。比如,approval作為可數名詞,在一定語境下是表示“批準件”的,甚至可以結合具體交易細化為“批件”、“批文”或“批函”。又如review,律師review一個文件,可以說是“審閱”;審計師review一個賬目,實際上是在“復核”;上司對下屬做performance review,實際是對下屬的工作表現做“評價”。再如,一定語境下,issue到底是“簽發”還是“頒發”?approve到底是“批準”還是“核準”?考慮到動作主體、搭配習慣等,應該還是存在譯法的。
四、題外話
常聽見同行抱怨,說翻譯不被理解,不受重視。我以為解決之道在于,一方面,翻譯從業者要主動向業外人士解釋說明翻譯工作的難處,為自己、為行業爭取理解、贏得尊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們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讓人知道,專業翻譯做出來的東西就是專業,成為一個專業翻譯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