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心得體會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心得體會1
縣域經濟是綜合性的區域經濟,而作為傳統農業大縣的農業經濟要尋求新的提升點,增長點,除應對好入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遵循自身的發展規律外,應把著力點放在“五化”上。
一、經營產業化。
產業化經營是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推進農村工業化的要害環節。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是著力發展一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關聯度高的具有較強產業拉動和輻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群體。唐河縣要實現從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乃至經濟強縣脫胎換骨式的轉變,最現實的出路就是堅持農業產業化經營。經過近幾年實踐,我們探索出四種產業化經營模式:一是龍頭牽動型。縣肉牛產業集團、湖陽登昌黃牛有限公司圍繞黃牛系列開發,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銷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引領全縣黃牛產業快速發展。二是市場拉動型。小辣椒、生豬和兔通過源潭小辣椒、少拜寺生豬、古城皮毛交易三大市場的不斷建設,初步形成了周邊有一定影響力的專業市場,有力地拉動了產業的持續發展。三是主導產業帶動型。充分發揮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培育起了以豫南清真肉聯廠、凱達肉食品有限公司等為主的畜產品加工,以南部幾個鄉鎮為主的面粉生產加工,以經緯紡織集團、豐源公司為主的棉花深加工,以中棉、豫油等為主的科技型良種加工,以“三粉”為主的脫毒紅薯加工等近500家各類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年創產值近20多億元,有效地提升了全縣農業產業水平,初步培育成了以農副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骨架。總投資2566萬元的與北京中商農產品公司合資興建的梔子產業開發項目已基本建成,使全縣6萬畝梔子產業很快步入產加銷一體化的發展路子。四是中介組織聯動型。全縣先后組建了一批各類專業協會,內聯生產,外拓市場,有效地架起了分散生產經營與外部市場的融合對接,助推各類特色產業不斷發展。
二、農民組織化。
農業的現代化,首先應是農民的組織化。發展各類民間專業協會,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是實現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相對接的必由途徑。我們堅持“入會自愿、退會自由、平等、互惠、互利”的原則,將農民的分散經營聯接起來,組成各類專業協會或合作社,采取“專業協會(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走發展農村經濟的新路子。一是幫扶引導。把專業協會建設納入全縣整體目標,發動、鼓勵各業能人牽頭組織成立協會,并在財政貼息、稅費優惠、規劃用地等方面向協會傾斜。并要求縣信息中心、價格監測中心無償為各類專業協會提供網上商務、價格信息等服務,吸收農戶向協會靠攏。二是規范完善。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出臺章程制定、利益分配方式、爭端解決辦法、違約懲罰等措施,用制度規范協會運行。三是培育典型。畜牧業重點培育了湖陽黃牛合作社、古城兔業協會,瓜菜業重點培育了源潭小辣椒協會,農副產品重點培育了城郊農副產品購銷協會。目前,全縣民間專業協會(合作社)已發展到92個1.1萬多人,使千家萬戶抱成團闖市場,極大地增強了農民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
三、農業市場化。
傳統的舊有的治理方式已成為影響和制約農業經濟發展的“瓶頸”。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是目前發展各類經濟的基本原則和特征之一。為此,我們進一步創新機制,改革傳統的治理方式,用市場化的理念和方法來發展農業。一是發展股份農業。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以資金、實物、勞力、技術和土地使用權等折合入股,成功地組建了6家股份制農業公司;二是“四荒”開發推向市場,推進規模經營。三是多形式改制水利設施。面向社會共拍賣、承包機電井4100眼,占全縣機電井總數的67.5,個人投資打配機電井1300眼,調動了農民興水積極性,減輕了政府壓力。四是實施農業招商。積極吸引鼓勵外商投資興辦各類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提高農業的外向度。引資1000萬美元的金龍濃縮果蔬汁加工項目建成后,將使全縣瓜菜、林果的種植與加工形成對接,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生產科技化。
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及其向現實生產力的迅速轉化,已成為經濟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農業整體素質和效益的`決定性因素。我們把深化全國首家科技示范縣建設作為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水平的重中之重來抓,自1997年以來,用市場經濟的辦法吸引以中國農科院為主的300多名專家和科技工作者來唐工作,引進、示范、推廣27大類340多項新技術、新品種組裝改造傳統農業,科技對農業經濟的貢獻份額達47。為應對“入世”挑戰和市場準入制度的推行,我們著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組織引導農民先后對無籽西瓜、優質梨、肉牛等主要特色農產品實施了標準化生產,并積極申報無公害農產品使用標志和開展原產地產品保護工作,在去年四家生豬企業獲準上海、北京等四城市市場準入資格的基礎上,今年又幫助13家畜牧企業進行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已有5家畜牧企業通過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占全市獲此資格企業的一半。西瓜獲得全省首批優質無公害使用標志,優質梨于去年底榮獲省無公害產品的使用標準。
五、產品品牌化。
品牌是農產品進入市場的“準入證”,名牌是農產品打入市場的“綠卡”。發展特色產業必須走品牌化之路。我們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以標準育品牌,以質量創品牌,以品牌爭市場。20xx年,對無籽西瓜和優質梨分別注冊了“金唐河”和“唐酥梨”商標,尤其是“金唐河”牌無籽西瓜,在廣州等南方五大城市市場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帶動全縣無籽西瓜年外銷2.4億公斤以上,實現產值1.1億元;縣種子公司以買斷制種權與中國農科院及省農科院棉油所合作,成立了5個緊密型良種專業化生產企業,“金唐河”種子銷往8省25市120多個縣區,初步打響了品牌;縣肉牛集團公司生產的“群fa”牌系列產品20xx年獲中國農業國際博覽會金獎稱號,今年以來對港供貨額達260多萬元。
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心得體會2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xx〕2號)和《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xx〕12號)文件精神,結合貴陽貴安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國發2號文件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大會和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堅決落實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按照“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圍繞“一個高于、五個走前列、作表率”奮斗目標,緊扣“八個強”重點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聚焦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戰略定位,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深入推動制度型開放,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高質量抓好口岸通道、開放平臺、開放產業、外貿外經、營商環境、人才保障等各項重點工作,全力補齊突出短板、放大特色優勢,努力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中提供新經驗、新路徑,為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升級版,推動貴陽貴安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工作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強化高位統籌。加強黨對開放型經濟工作的全面領導,建立健全領導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強化縣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資源,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人民至上,服務發展大局。堅持在開放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通過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激發廣大群眾參與開放發展的積極性、創造性,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助力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推進實施。堅持以問題為切入點、以目標為發力點、以效果為落腳點,加強定期性會商、清單化推進、閉環式管理,科學制定合理、具體、可行的落實措施,嚴格標準、壓實責任、推動落實,聚力破解難點、堵點、痛點問題,有力有序推動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堅持改革創新,激發發展活力。堅持改革創新和對外開放互促并進,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明確政府部門在開放型經濟發展中的目標定位,深入推動制度型開放,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加快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激活釋放市場活力、制度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堅持內外融合,拓寬發展空間。聚焦內外銷并舉、內外貿互轉,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暢通國內外雙循環,加強內外銷產品質量標準、認證認可等相銜接,推動進口與出口、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貿易與投資、貿易與產業協調發展,實現貿易往來多點開花、提質增效。
三、發展目標
聚焦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按照省政府提出的到20xx年開放型經濟“一達到、三翻番”目標要求,結合貴陽貴安實際,確定發展目標。
20xx年,開放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通道物流組織水平顯著提升,開放型產業鏈條更加完善,對外貿易質效齊升,招商引資、對外交流、區域經濟合作取得更多實質成果。外貿凈出口占GDP比重保持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進出口總額達660億元以上,增速達30%以上;跨境電商達6億美元以上,增速達20%以上;實際利用外資達2億美元以上;高水平對外開放各項工作取得較快發展,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高水平開放體系建設更加深化,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先行區建設步伐加快。
到20xx年,開放型經濟實現“總量翻番、結構優化、質量提升”,貿易高質量發展躍上新臺階,進出口總額達1000億元以上,力爭達1200億元;凈出口占GDP比重保持高于全國及西部平均水平;跨境電商達15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力爭達到6億美元。貴安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開發區、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貴陽綜合保稅區、貴安綜合保稅區等“1+5”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和省級開發區實際使用外資總額占比超過70%,開發區開放水平明顯提升,開放型經濟實力明顯增強,開放環境明顯優化,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示范引領作用更加突出。
四、主要舉措
(一)實施口岸通道能力提升計劃。
1.暢通開放主通道。大力推進貴南高鐵建設,實施貴廣鐵路提質改造工程,規劃建設渝貴高鐵及黔桂鐵路增建二線,推動成渝——黔中——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集裝箱貨運大通道建設。積極推動蘭海、滬昆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和廈蓉、貴陽環城等國家高速公路擴容改造。加快開陽港、息烽港Ⅲ級航道建設,提高烏江航道通行能力。大力培育“貴港直通車”品牌,增強與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交通聯系。積極推進開通面向北美、歐洲、東南亞、中亞、中東等重要出口目的'國的貨運包機,全面提升航空基礎運能,打造高效的國際運輸空中走廊。(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交委、市商務局)
2.加快推動口岸建設。加強口岸管理,強化對全市各類口岸資源統籌。加快完善改貌鐵路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功能,推進進境肉類、冰鮮水產品等海關指定監管場地申建,盡快啟動二期、三期項目建設,完善汽車進出口業務配套設施;推動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一局四中心”建設,推進龍洞堡國際機場進境水果、肉類、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等綜合性指定監管場地申建并投入使用。完善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航空口岸功能,打造智慧航空口岸。支持在都拉營國際陸海通物流港設立“鐵路運輸類海關監管場所”,加快貴陽綜合保稅區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口岸延伸作業區項目和都拉營國際陸海通物流港二期項目建設。發揮貴陽綜合保稅區、貴安綜合保稅區在保稅物流、保稅加工、保稅貿易等方面優勢,吸引全省外貿貨物集聚。積極推動廣東港、深圳港、北部灣港在貴陽建立無水港,延伸海關指定監管場地監管,推進港口功能內移,加快實現貴陽貴安出口貨物與沿海港口同等運價、同步起運、同效服務。(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發展改革委、花溪區政府、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管委會,貴安新區投資促進局、貴安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3.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加快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優化物流樞紐空間布局,以“雙龍——改貌”為重點打造物流核心集聚區。依托貴陽龍洞堡機場航空口岸,開通國際全貨運航線1條以上。加大與重慶、成都、廣州、深圳、北部灣等周邊口岸、港口的通道聯動,北上在都拉營陸海通國際物流港圖定中歐班列;南下加快開通貴陽改貌至防城港、廣州港、鹽田港等地的圖定陸海新通道以及黔粵主通道貨運班列,到20xx年,實現每月穩定開行雙向到發運班列;適時推動湖潮——南沙鐵路集裝箱貨運大通道建設。同時搶抓中老鐵路開通等契機,抓緊研究支持政策,適時開通至老撾的貨運鐵路班列,形成南北通道雙向互濟的物流配送體系。全面整合產業產品、物流信息等要素,鼓勵數字物流創新發展,以A級企業為重點,智能化改造一批物流企業,提升整個物流產業鏈的運營效率。加快推動鐵路、民航、公路、水路信息系統互通共享,完善多式聯運標準和規則,為多式聯運創造條件。利用好開陽港通航、中歐班列開通契機,大力發展公鐵、鐵水、空鐵、江河海聯運,探索“一票到底”的物流服務。依托貴陽“一場兩區”(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貴安新區、雙龍航空港經濟區),創新開設與東盟國家的跨境物流專線,以市場化方式構建“專線直航+快遞速運”跨境物流新機制。(牽頭單位:市交委、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
(二)實施開放型產業體系構建計劃。
1.夯實產業基礎。筑牢貴陽貴安在磷化工、鋁及鋁加工、裝備制造、現代化工等方面的優勢,大力發展高端磷肥、精細磷化工、新能源動力電池等,發展再生鋁、鋁板帶、鋁箔、汽車輕量化鋁制品等,緊盯整機電子終端產品、電子元器件、服務器顯示模組,發展電子信息制造產業等。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和貴陽大數據科創城建設,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數字產業,完善數字經濟全產業鏈。推動在礦產、輕工、新材料、航天航空等產業領域建設國家級、行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力爭到20xx年新引進優強企業年均增速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000家。發揮綠色生態優勢,圍繞菜、果、茶、藥、奶等,做優做精特色優勢農產品,提高重要農產品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水平,加快推進特色食品、中藥材等精深加工產業發展。(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大數據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投資促進局,貴安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貴安新區投促局)
2.優化產業布局。各區(市、縣)圍繞“1+7+1”重點產業,瞄準國內外市場和消費需求,深挖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潛力,找準主導產業,確保主導產業產值占比始終保持在40%以上,全面提升產業開放水平。大力推動貴陽高新開發區以大數據電子信息制造、先進裝備制造業為重點,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先進裝備制造、電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車為重點,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以航空產業及其關聯產業、臨空現代服務為重點,貴陽綜合保稅區以電子信息制造、先進裝備制造、進境糧油加工為重點,貴安綜合保稅區以電子信息制造、裝備制造、特色產業生態食品為重點,加快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依托貴安新區建設大數據科創城,全力打造數字產業聚集區、數字場景應用示范區、生態文明展示區。(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貴安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3.加快轉型升級。大力實施“千企引進”“千企改造”“萬企融合”,著力在關鍵核心技術、新動能培育方面補齊短板,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水平。積極參與國家重點實驗室體系重組,在數字技術、空天科技、節能降碳、綠色農藥等優勢前沿領域培育建設國家級重大創新平臺。支持有實力的大型企業、科研平臺(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動站)強化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入實施“科技入黔”,加強公共大數據、智能采掘、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新能源動力電池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大力支持綠色環保產業、綠色基礎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循環轉型升級。支持以鋁加工、磷煤化工、橡膠等資源類企業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推動企業綠色化發展,加快適應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對綠色低碳的規則制度要求。(牽頭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貴安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4.強化招商引資。建好“兩圖兩庫兩池”,明晰產業鏈“全景圖”“現狀圖”補鏈延鏈強鏈。在各類招商活動中增加外資招引份量,借助香港在外資招引中的平臺作用,強化與歐美日等合作。建立外資招商信息平臺、智庫和項目庫,重點引進發達國家先進制造業和創新項目。創新利用外資方式,鼓勵探索公司化招商,主動深入對接發達地區外向型經濟機構、企業資源,吸引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境內企業依法合規到香港等境外市場上市。(牽頭單位:市投資促進局、市商務局、市金融辦,貴安新區投促局)
(三)實施對外貿易倍增計劃。
1.大力發展貨物貿易。加快發展以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綜合服務平臺為代表的新業態,鼓勵跨境貿易企業自建跨境商品供應鏈交易平臺,以西部進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為核心,積極申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積極發揮2個國家級外貿轉型基地(高新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1個國家級加工貿易產業園(貴陽綜合保稅區)的平臺作用,加快外向型基地和園區建設,力爭到20xx年建成2—3個100億級外貿產業基地園區。重點聚焦磷化工、橡膠制品、茶葉等傳統貿易占比較大商品,培育好甕福國際、詹陽重工、貴州輪胎等龍頭外貿企業,做好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力爭到20xx年形成2—3個外貿產業集群。建成1個市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打造1—2個龍頭平臺企業跨境倉(中心倉)。采取公司+基地形式,以海外市場需求導向指導定制化特色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白酒、汽摩配產品生產。積極申建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爭取設立“二手車”出口試點城市。(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貴安新區投促局)
2.創新發展服務貿易。繼續推動貴陽和貴安兩個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建設以及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建設。探索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國際數據港,重點面向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數據服務,積極申建數據跨境流動試驗示范區。加快發展包括云服務、數據加工、軟件外包、呼叫中心、工程外包等服務貿易產業。以貴安新區為核心,發展以華為云、蘋果云等離岸外包為主的服務貿易,打造省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并培育國家級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支持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園區(高新開發區)持續提升示范和創新作用;支持貴陽綜合保稅區建設服務貿易(外包)大樓,創新性發展融資租賃、國際物流和跨境電商等服務貿易新業態。積極落實特定服務領域自然人移動模式下的服務貿易市場準入相關政策,鼓勵工業設計、建筑服務、大數據等服務貿易企業開拓以RCEP和“一帶一路”國家為重點的國際市場,鞏固出口優勢和市場,創新和豐富服貿業務發展模式。落實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探索國際旅游一站式服務機制,進一步優化簽證便利化措施,完善跨境自駕游監管舉措和交通工具出入境手續,創新智慧的旅游服務模式與標準,積極發展入境游特別是中高端入境游。(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大數據局、市公安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貴安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貴安新區投促局)
3.推動內外貿一體化。招引一批國外品牌代工、貼牌生產企業設立“出口轉內銷”品牌店、集合店或專區。鼓勵開展符合國際消費市場需求的“黔貨”特色包裝設計和生產研發,提升黔貨附加值和品牌形象。聚焦新市場、新消費,實施“黔地優品”跨境電商出口新品牌計劃,大力推進“跨境電商+產業”,打造“黔貨出海”新品牌,鼓勵傳統外貿企業轉型升級,支持有實力、有潛力的內貿企業積極搶占國外市場,實現“內轉外”。支持企業在城市商圈、旅游景區開展“保稅展示+極速配送”跨境電商業務。加大海外倉布局,特別是加大在RCEP國家和“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布局,支持傳統外貿、內貿企業以“一帶一路”國家為重點發展“云上”B2B和B2B2C海外倉出口業務。(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貴安新區投促局)
4.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緊盯世界500強、對外貿易500強、跨境電商百強企業生態圖譜,重點引進供應鏈平臺、綜合服務平臺和國際物流服務類企業,力爭招引一批大型生產型外貿企業在筑落戶,夯實外貿產業基礎規模體量。引導鼓勵大型外貿企業做大做強,帶動中小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發展,打造進出口總額10億美元級企業2—3家,5—10億美元級企業5家,1億美元級企業30家,5000萬美元級企業100家以上。以貴陽綜合保稅區、貴安綜合保稅區為重點開展跨境電商招商,引進跨境電商企業50家、知名供應鏈平臺企業5—10家、國際物流企業2—3家以上,從主體培育、信息化建設、國際物流、供應鏈金融、品牌打造等方面補齊貴陽市發展跨境電商的短板。鼓勵一批本地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并購、上市融資等手段做大做強,優化創新服務模式,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牽頭單位:市商務局,貴安新區投促局)
(四)實施開放平臺能級提升計劃。
1.優化產業平臺機制。全力配合申建中國(貴州)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動以貴安新區為核心,以數字經濟為主題申建自貿區。繼續推廣復制自貿區改革試點經驗,積極探索建立開發區統一協調機制,形成各具特色、差異化的發展格局。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開發區建設,探索多元化的開發區運營模式。支持以各種所有制企業為主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投資、建設、運營,增強高水平開放發展的引領功能、創新功能、樞紐功能和試驗功能。圍繞新型工業化發展和開放平臺能級提升過程中涉及利用外資、對外投資、人才引入、重大項目建設等內容給予產業政策、財稅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激勵政策的配套支持。(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貴安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貴安新區投促局)
2.轉化活動平臺成果。加強市場化運作,拓寬資源合作范圍和層次,進一步借助進博會、消博會、服貿會、投洽會、廣交會等國際展會招商引業,持續提高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數博會、酒博會、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等國際性活動平臺為主的各類活動、展會、論壇的吸引力、影響力,助力全市企業利用活動平臺擴大合作范圍,開拓國內外新市場。加快國際山地旅游目的地建設,辦好國際山地旅游暨戶外運動大會。(牽頭單位:市會展辦、市生態環境局、市大數據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務局,貴安新區投促局)
3.深化交流合作層次。積極對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進在交通、能源、大數據、文化和旅游等領域的合作。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大灣區總部+貴陽基地”“大灣區研發+貴陽制造”等合作模式,推動共建合作產業園區。針對參與建設境外經貿合作區、產能合作區的企業,出臺稅費減免和財政支持政策,引導優勢行業龍頭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RCEP成員國布局,延伸產業鏈條,提升跨國經營水平,拓展“貴陽品牌”國際市場空間。(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貴安新區經濟發展局、貴安新區投促局、貴安新區工業和信息化局)
4.發展保稅加工產業。積極搶抓貴陽綜合保稅區獲批建設國家級加工貿易產業園契機,充分利用現有市政府設立的資金池和基金,支持保稅加工產業發展;支持貴安新區綜合保稅區申建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推動加工貿易企業向綜合保稅區轉移,對于新引進的生產制造企業項目,優先安排落戶綜合保稅區,推動打造外貿產業集聚區。(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貴陽綜合保稅區管委會,貴安新區投促局、貴安新區財政局、貴安綜合保稅區管委會)
(五)實施一流營商環境塑造計劃。
1.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全面落實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推動各項開放舉措落實落地。依托省大數據綜合金融服務平臺,引入第三方機構制定面向全市外貿企業的綜合評價體系,打造融資快速通道,實現綜合評價與金融服務有機結合。(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金融辦,貴安新區投促局、貴安新區經濟發展局、貴安新區財政局)
2.繼續推進法治化建設。嚴格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確保外商投資法各項制度切實有效執行。堅持內外資一視同仁,實行公平待遇,著力營造內外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深入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監管、信用監管等深度融合。深入落實《貴州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全力打造“貴人服務”品牌。(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局,貴安新區市場監管局、貴安新區投促局)
3.繼續加強國際化對標。搭建并逐步完善與國際規則接軌的制度框架,設立國際投資“單一窗口”,全面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在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推行外國人辦理企業注冊、簽證服務、外國專家服務一站式政務服務模式。健全外商投資企業服務管家制度,發布《貴陽外商投資指南》。推動國際友城建設高質量發展,到20xx年國際友城及友好交往城市達30對以上。(牽頭單位:市商務局、市外事辦,貴安新區投促局)
4.繼續提升便利化程度。強化與沿海、沿邊口岸協作,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持續簡化進口審批流程,縮短通關時間,不斷降低通關環節制度性成本,提高進口便利化水平。實施“非禁即入”管理機制,切實提高投資自由便利化水平。探索設立跨境電商公共信息平臺,實現對跨境電商供應鏈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等信息的全方位集聚,確保其真實性和有效性,推動銀行提供合規優質的跨境電商金融產品和收結匯服務。(牽頭單位:市商務局、筑城海關,貴安新區投促局、貴安海關)
(六)實施高層次人才引培計劃。
1.加強重點人才引進培養。研究制定專業型、創新型人才引進政策和措施,探索多元化柔性引才機制,面向重點高校、發達地區積極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復合型人才、創新團隊。支持市屬高校與國內外重點高校交流合作,大力培養國際經濟、國際貿易、涉外法律、金融等領域專業人才。(牽頭單位:市人才辦)
2.加強國際人才服務。鼓勵社會資本建設國際人才公寓,積極培育或引進國際化教育、醫療機構,充分滿足國際人才的生活需求,打造高品質國際人才創業社區。全面落實國際高層次人才出入境及居留便利政策。規劃建設東盟國家留學中國預科基地和東盟教育小鎮。探索開展自然人流動試點,為外國人在筑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條件。(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
3.創新人才服務發展模式。推廣“團隊+項目+資本”模式,吸引國內外人才揭榜領銜項目建設。加快發展人力資源外包、高級人才尋訪、人才測評、人力資源管理咨詢等新業態。落實好“高層次人才服務綠卡”制度,向經認定的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急需緊缺開放型經濟人才發放綠卡,吸引留學回國人員來筑創新創業。(牽頭單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成立推進開放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相關市領導擔任副組長,貴陽市貴安新區相關部門和各區(市、縣)政府主要負責人、各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為成員,統籌推動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領導小組下設口岸、物流兩個專項組,分別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組長。各區(市、縣、開發區)比照成立開放型經濟工作領導小組,配齊配強商務工作隊伍。
(二)強化統籌調度。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對貴陽貴安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和難點問題進行專題研究。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聯席會議總召集人,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商務局主要負責同志為召集人,貴陽市貴安新區各相關單位、各區(市、縣、開發區)相關負責人為成員。
(三)強化資金保障。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到貴陽貴安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創新建立“資金池+基金”模式,在現有市級政府投資基金下,探索設立開放型經濟發展基金,重點支持跨境電商、市場采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平臺、跨境供應鏈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加大出口信用保險、關稅保證保險等產品支持力度。落實好重點企業外匯結算、銀行信貸、出口退稅等“綠色通道”政策。
(四)強化要素保障。加大開放型經濟項目用地支持,鼓勵以租賃等靈活方式供應用地。鼓勵企業盤活存量土地,更加集約節約利用土地。適當降低開放型經濟項目用地投資強度要求。深化電價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支持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近就業。各市屬大中專院校,因地制宜開設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跨境電商等有關專業,加強專業人才培養。
(五)強化責任落實。將外貿、外資等重要指標納入全市高質量考核體系,制定相應考核辦法,對各相關單位、各區(市、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工作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作為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主體責任清單,持續開展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創新方式方法,強化結果運用,以“問題清單”和“問責清單”倒逼主體責任落實。市級層面的政策、項目和資金優先向優秀地區傾斜,對年度考核較差的單位和部門予以通報。
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心得體會3
為貫徹市第八次黨代會、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精神決策部署,深入落實“十大行動、百項工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發展活力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優,結合全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實施“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六新產業”發展,緊扣“兩確保一率先”目標,圍繞省市黨委、政府部署要求和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確定的工作任務,按照打造“十大園區”、實現“四個跨入”、力求“五個突破”的“十”“四”“五”發展思路,深入落實“十大行動、百項工程”,以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企業不斷壯大為根本,以產業鏈建設為重點,以集群化發展為方向,以機制化服務為保障,圍繞市“333”工業產業體系、“3+N”現代服務業產業體系、六大農業龍型經濟,加快構筑我縣“1234”現代化產業體系,全力打造吉林東南部最具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新高地。
二、基本原則
(一)系統謀劃與協調推進。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并重,年度任務與戰略目標共謀,以量的積累實現質的提升,加快推進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企業壯大、建鏈強鏈、產業發展等重點工作,統籌實施,分層落實,全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二)龍頭帶動與鏈群互動。圍繞“1234”現代化產業體系,集中力量培育和引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龍頭骨干企業,引導中小企業向產業龍頭集聚,按照產業鏈分工,強化配套質量和能力,確保產業鏈安全和供應鏈穩定,通過園區化、集成化服務,引導企業集聚,實現集群化發展。
(三)創新融合與開放合作。搶抓國內大循環和統一大市場建設機遇,以深化“五個合作”為抓手,以產業項目招商為重點,著力在科技成果落地和銷售市場拓展上求突破,不斷拓寬合作領域,提升合作質量,豐富合作內涵,謀劃“飛地”合作模式,共享財政分成,推動協調發展的共生共贏。
(四)企業為本與政府服務。堅持企業主導,依托企業、服務企業、發展企業、壯大企業,既要培育優質的產業生態,又要催生發展的新動能,用數字化優化政務服務,以“有形的手”激活“無形的手”,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競爭有力、生態優良的營商環境。
(五)安全生產與綠色發展。守牢安全穩定底線,持續加強源頭治理,強化疫情防控,筑牢防疫屏障。加大先進節能環保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強化產品全生命周期綠色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
三、發展目標
(一)綜合實力全面增強。奮力完成縣第十五次黨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到20xx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0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實現5.3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比保持在50%以上,地方級財政收入年均增長6%,縣域綜合實力始終保持全省前10位。
(二)現代產業格局初步形成。“1234”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形成,到20xx年,三次產業的比重調整為9.5:39.5:5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率大幅提升,科技貢獻率達到60%以上。
(三)項目建設成果豐碩。全力推進項目建設,每年滾動實施一批支撐作用明顯、帶動力強、效益顯著的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十四五”時期謀劃的284個項目建設,到20xx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150億元。
(四)企業競爭能力顯著提升。經營規模持續擴大,公司治理結構進一步完善,企業整體實力進一步提升,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舉全縣之力支持東寶集團向“千百十億”級企業邁進,到20xx年,新培育產值超億元企業5戶。
四、重點任務
1.醫藥產業:深入融入吉林省醫藥健康產業走廊,突出醫藥健康制造業和服務業兩大發展主線,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做精現代中藥、做大化學制藥、做優生物制藥。全力推動東寶藥業充分釋放全線胰島素產品產能;多渠道開拓磷酸西格列汀片、西格列汀二甲雙胍片銷售市場;加快推進東寶藥業第四代胰島素的研發進度;支持華夏藥業苦碟子注射液的二次開發;加快推進安宇生物制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投產達效;加快推進安睿特重組人白蛋白臨床研究和擴大產能建設,推動成為“中國創造”樣板工程,世界級生物制藥創新企業。到20xx年,力爭醫藥制造業產值突破80億元。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工信局
責任部門:縣發改局、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各鄉鎮、開發區
2.食品產業:提升“水稻、玉米北緯41度最佳地帶”比較優勢,加快推動鮮食玉米的生產規模和生產基地建設,形成鮮食玉米產業鏈;穩定縣域內渾江沿岸水稻面積,打造沿江綠色水稻優勢產區。加快推進青山實業元秘D擴能改造建設項目投產達效,扶持企業發展壯大;加快推進禾韻農業的'藍莓種植、收儲、產品深加工和良種繁育基地形成“產+銷”配套產業發展布局。持續開發食用菌、核桃、大榛子、木耳等特色農產品;重點提升白酒品質,穩步發展葡萄酒、果酒、保健酒、人參和刺五加等功能性飲料。到20xx年,力爭食品產業產值突破10億元。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工信局
責任部門:縣農業農村局、縣市場監管局、縣衛健局、縣商務局、縣林業局、各鄉鎮、開發區
3.礦產業:抓住資源產業市場回升契機,改造提升現有鐵礦、石灰礦、銅鎳礦企業規模,提高資源消耗型企業產出效益。重點推進吉恩鎳業設備更新,四方山鐵礦擴能改造,推動威龍礦業、驊豐實業、匯源洗煤廠、大安灰石總廠等企業實現規范化生產和規模化發展。同時,對廢礦渣進行綜合利用,推進鎳、鐵、金、銅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到20xx年,力爭礦產業產值突破8億元。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工信局
責任部門:縣發改局、縣生態環境局、快大茂鎮、大安鎮、果松鎮
4.化工產業:全力推動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8·30”項目復工投產,盡快釋放18萬噸尿素、30萬噸合成氨、12萬噸甲醇的設計產能,推動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展成為吉林省東南部化工生產基地和國家新型能源示范企業。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工信局
責任部門:縣發改局、二密鎮
5.裝備制造產業:推進裝備制造產業園區建設,支持企業培養、引進高新技術人才,加快形成核心技術、拳頭產品,將通石公司打造成中國北方石油機械設備制造基地和石油鉆采環保設備研發中心,塑造成為先進石油設備制造商和石油服務供應商,并以此為龍頭,引導機械加工企業向園區集聚,向高新技術和價值鏈高端發展。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工信局
責任部門:縣發改局、縣商務局、二密鎮
6.新材料產業:推動宏信研磨材以超細粉體產品為依托,加快碳化硅超細粉體及其在軍工、航天、精密陶瓷領域的開發步伐,實現年產規模8000噸,市場占有率60%以上,使企業保持國內碳化硅產品先進制造龍頭企業地位,力爭成為國內最大的碳化硅超細粉體生產基地。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工信局
責任部門:縣發改局、果松鎮
7.康養旅游業:強化養老服務與醫療衛生銜接,深化醫養簽約合作,按照就近、互惠互利原則,鼓勵現有及新開設養老機構與周邊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深入推進通化縣失能失智老年養護院建設,到20xx年前,建設完成通化縣失能、失智老年養護院。全力推進社會化養老,探索利用農村宅基地、閑置院落等資源,通過改擴建等途徑籌建農村養老大院、互助式養老場所,并逐年推進全覆蓋建設,進一步健全村級養老服務網絡。加快推進社區老年食堂建設,充分利用東安街道現有資源,建設老年食堂試點項目,解決城區內部分不會做飯或無能力做飯的老人“做飯難”“吃飯難”問題。圍繞縣域優勢文旅資源,培育“山水、康養、冰雪、文化、紅色”5個板塊文化旅游特色產品,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20xx年旅游業綜合性收入預計實現11億元,接待旅游人數預計達到120萬人。重點推動吉林康養谷和四方山旅游度假區等項目加快建設。深入挖掘我縣文化內涵,適時開展文旅節慶活動,整合資源,形成聯動,全力打造“秦漢至東城”“紅色抗聯路”“健康養生地”“城市后花園”特色旅游品牌。加強指導文旅產業單位做好A級旅游景區、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工業旅游示范點以及鄉村旅游重點鎮、村等評定申報工作,提高全縣涉旅單位標準化建設質量。
責任領導:宋湲
牽頭部門:縣民政局、縣文廣旅局
責任部門:縣衛健局、縣住建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水利局、縣林業局、各鄉鎮、開發區
8.現代商貿業:著力發展東寶高端服務園區,打造商業地產、商城、商業街、高端酒店、賓館等全方位商業綜合體。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銜接互補的縣域商業體系。20xx年,培育壯大電商銷售企業1家(民參商貿有限公司),網絡零售額預計實現16.3億元,增長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22.22億元,增長10%。到20xx年,擬培育電商示范戶2家(隆晟大藥房、榛不同商城),擬完善1家直播培訓基地(通化聚鑫雙創產業園);網絡零售額預計達到21億元,年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27.5億元,年均增長8%。
責任領導:宋湲
牽頭部門:縣商務局
責任部門: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縣文廣旅局、開發區
9.現代物流業:以“降成本、提效益”為目標,進一步優化物流業空間布局,通過招大工程,引進大型物流企業與開發區共建大型物流園區,推進冷鏈物流、第三方物流加快發展,并借助通化市國際內陸港務區,形成以醫藥、建材、日用品、農產品及相關產品物流為重點,具備加工、配送、分揀、包裝、倉儲、運輸、信息等多功能的區域性物流集聚中心。同時,加快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利用2-3年時間,形成全物流信息綜合管理平臺。支持物流企業應用新技術降低物流成本,向社會和企業提供高效、便捷、準確的動態信息和技術服務。
責任領導:劉剛
牽頭部門:縣交通局
責任部門:縣發改局、縣商務局、縣工信局、縣文廣旅局、縣經合中心、開發區、縣郵政分公司、高速公路管理局通化分局
10.現代金融業:強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功能,發展投資貸款聯動、信用貸款和知識產權質押等服務產品,健全適應實體經濟投融資需求的金融支持體系。深化農村金融改革,鋪設農村金融基礎服務站,支持人壽、平安等保險業在農村建設營業網點。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搭建銀企對接橋梁。依托各級中介、投融資機構資源,大力培育上市掛牌企業。到20xx年,安睿特生物制藥在北交所上市,同時加快推動青山實業和華夏藥業上市工作,力爭實現掛牌企業數量和融資規模雙翻番。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工信局
責任部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人社局、縣生態環境局、縣農業農村局、縣住建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林業局、人民銀行通化縣支行、通化銀保監分局通化監管組、各鄉鎮、開發區
11.現代信息業:制定大數據建設應用發展方案,構建大數據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大力發展云計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關鍵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醫藥、農業、旅游等產業數字化、信息化水平,推動工業互聯網、物聯網健康發展。建設大數據中心、智能車間。重點支持參威公司、西江米業、通化禾韻等企業發展智慧農業,加快建設東寶信息化升級改造、人參電子商務產業園、“智慧城管”、“智慧社區”等重點項目。到20xx年,數字信息產業產值達到3000萬元,年均增長13%;主營業務收入達到5.92億元,年均增長8%。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政數局
責任部門:縣發改局、縣住建局、縣工信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廣旅局、縣林業局、各鄉鎮、開發區
12.新能源產業:以清潔低碳為發展方向,推動太陽能、生物質能、水電、風能等清潔能源的持續開發和利用。積極探索挖掘縣域的太陽能資源,提高能源可持續發展,推進建設總投資1.5億元的光伏發電項目。深挖水能資源開發潛力,整合縣域現有分散式小型水電站資源,加快推進總投資1.4億元的恒如電站建設項目。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發改局
責任部門:縣生態環境局、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各鄉鎮、開發區
13.節能環保產業:扎實推進污水、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促進全縣污廢減量化、資源化水平全面提升。積極探索發展循環經濟,重點支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積極推進能繁母牛牧業養殖園區建設項目,逐步打造集中規模化養殖、生態及資源再利用循環發展的現代化養殖模式。加快推進通化縣污水處理廠擴建項目,全面提升縣城污水處理能力。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發改局
責任部門:縣生態環境局、縣工信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建局、縣農業農村局、縣衛健局、各鄉鎮、開發區
14.商務服務業:發揮人參產業優勢,結合通化市打造千億級人參產業發展規劃,推動人參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構建“互聯網+消費”體系。支持小棉襖家政擴大業務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成為吸納就業“蓄水池”。推動康養谷旅游開發建設項目入庫入統,新增至少一戶營利性服務企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加快與吉林大學等科研院所政產學研合作,提高科技服務質量。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發改局
責任部門:縣工信局、縣商務局、縣人社局、縣文廣旅局、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市場監管局、各鄉鎮、開發區
15.人參產業:加快推進人參生產標準化進程,不斷提升非林地人參標準化種植面積,實現萬畝非林地人參標準化發展目標。20xx年計劃新建長白山人參品牌原料基地2個,實施“長白山人參”產業集群項目,完成青山3億瓶人參飲品等項目建設,開發人參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生物制品,提升全鏈條附加值,完善通化快大人參市場建設。加快推動通化快大人參市場線上交易平臺建設,鞏固“參百匯”人參品牌,申報通化縣人參為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進一步挖掘人參文化內涵,積極推進民俗文化“人參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促進參旅融合,實現人參產業高質量發展。20xx年實現人參一產業產值3.7億元,二、三產業產值75億元。20xx年人參產業產值達到100億元。
責任領導:崔曉東
牽頭部門:縣農業農村局
責任部門:縣工信局、縣林業局、縣商務局、縣文廣旅局、縣市場監管局、各鄉鎮、開發區
16.葡萄產業:依托通天葡萄酒科技產業園和集安雅羅酒莊,著力深化通天酒業“特色產區+特色品牌+特色體驗”的發展路徑,實現市場驅動、企業牽頭、農戶參與的高速度、快節奏、高效率發展模式。支持通天酒業加大研發投入,打造中國頂級冰酒,力爭將通天酒業打造成為通化地區綠色產品開發的龍頭企業,并逐步向國際化邁進。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工信局
責任部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廣旅局、縣市場監管局、各鄉鎮、開發區
17.稻米產業:重點培育稻米加工龍頭企業,依托西江鎮自然環境和“西江貢米”歷史文化,打造西江稻米產業綜合體,到20xx年,計劃投資1億元,改造升級加工設備及包裝生產線,優質稻米種植面積達1萬畝,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面積預計2萬畝,產量達0.3億斤,產值1億元。重點抓好優質稻米種植,20xx年,全縣優質稻米種植面積達6萬畝,預計產值1億元,增長4%。到20xx年,全縣優質水稻種植面積預計達6.5萬畝,綠色有機水稻種植面積3.5萬畝,產量0.55億斤,產值達1.4億元,年均增長7%。
責任領導:宋湲
牽頭部門:縣商務局
責任部門:縣農業農村局、縣工信局、開發區
18.中藥材產業:立足長白山中藥材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快推進以長白山特色中藥材林下仿生栽培為主的醫藥健康農業發展,加大對長白山道地中藥材的應用開發,著力推進明旭中藥材玉竹種植基地、三兄弟中藥材細辛種植基地申報“第二批吉林省優質道地藥材科技示范基地”。擴大林下道地藥材種植規模,構建中藥材規范化種植體系,全力打造“國家北藥基地”核心品種主產區。
責任領導:李旺
牽頭部門:縣工信局
責任部門:縣農業農村局、縣商務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林業局、縣衛健局、各鄉鎮、開發區
19.林特山珍業:立足現有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快以紅松果、藍莓、山野菜、食用菌、林蛙為主的林特山珍產業發展,全面提升林地利用率和林下經濟規模。重點推進紅松特色產業基地試點建設、禾韻藍莓萬畝基地建設、國家通化人參產業示范園區建設,兼顧森林食品和林下養殖業發展,著力林特山珍產品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xx年,實現林特山珍業產值2.2億元,到20xx年,全縣林特山珍業產值實現2.5億元,增長5%。
責任領導:崔曉東
牽頭部門:縣林業局
責任部門:縣農業農村局、縣工信局、縣發改局、各鄉鎮、開發區
20.畜牧業:堅持“產出高效、產品安全、科學養殖、保護環境”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農牧循環經濟。重點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積極推進通化有點牛牧業公司4000頭肉牛養殖項目后續建設工作,做好鑫成母牛飼養專業合作社項目、少平家庭牧場項目、明虎家庭牧場項目落實落地,早日達產達效,加快實施總投資為5.31億元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及肉牛養殖牧業小區建設項目,推動肉牛產業發展;落實生豬生產扶持政策,發展成富生豬有限公司、龍泉偉東養殖場等企業,持續恢復生豬產能。20xx年,畜牧業產值實現7.35億元,到20xx年,畜牧業產值突破7.5億元。
責任領導:崔曉東
牽頭部門:縣農業農村局
責任部門:各鄉鎮、開發區
五、實施路徑
(一)制定產業規劃。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思路,科學研判縣域的發展定位、產業結構、產業鏈空間布局和經濟環境影響,逐個產業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方向、目標、路徑,制定產業鏈圖譜,繪制產業招商地圖,按規劃有序推進產業發展。
(二)梯次培育企業。針對企業不同成長階段,實施訂制型成長路徑,實施分類指導。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加快培育大企業,傾心培育中小企業,聚力培育“專精特新”和高新技術企業。
(三)抓好配套強鏈。遵循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規律,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對各產業鏈上下游重點企業,列出清單逐一研究,根據本產業所處的發展階段,謀劃補鏈強鏈項目,選定招商合作目標企業,精準組織招商,在補鏈中拓鏈,在升級中強鏈。
(四)加快技改升級。鼓勵企業加強信息化、智能化改造,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對現有生產設施、工藝條件、生產環境等進行升級,突破一批引領發展的核心技術,有效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不斷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全力推動以工藝升級帶動產品升級,以企業升級推動產業升級。
(五)促進集聚集群。不斷加強特色產業園區承載能力、配套能力、服務能力建設,幫助企業降成本、增效益,吸引關聯企業向園區集聚,整合政策等要素資源,提升區域性產業競爭力,加快產業集群發展。
六、工作保障
(一)強化四項組織領導
一是成立領導小組。成立“通化縣深入落實‘十大行動、百項工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各副縣長任副組長,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工作落實,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重大事項,抓好組織實施。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局,負責統籌協調、調度推進各項工作落實,下設三個工作組:綜合協調組,由縣發改局牽頭,負責組織落實領導小組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工作進展;項目推進組,由縣發改局牽頭,負責重大項目的謀劃推進、資金爭取;督察考核組,由縣政府督查室牽頭,負責督導、檢查、通報。
二是推行產業鏈鏈長制。由產業鏈鏈長組織有關部門,聚焦發展重點和關鍵環節,梳理產業鏈現狀,完善產業發展規劃,安排年度產業鏈工作,突出解決產業鏈堵點、斷點、痛點,推進產業鏈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匯集各方資源,培育壯大一批優勢產業,促進企業融通發展。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參照通化市方案,分別編制人參產業鏈、工業產業鏈、旅游產業鏈、服務業產業鏈圖譜,繪制招商地圖,抓好產業發展。
三是實施重點項目領導包保。堅持領導包保重點項目機制,帶頭落實包服務、包督導、包竣工,注重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遇到的融資、用地、人才等關鍵問題,不定期深入項目現場,做到“情況在一線掌握、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落實”,推動項目加快建設,盡快竣工投產。
四是建立服務工作專班。各部門圍繞確定的重點工作、重點任務、重點項目,搭建務實高效的服務工作專班,實現“一項重點任務、一個牽頭部門、一名縣級領導、一個專業團隊、一抓到底”,扎實有效做好組織實施、政策扶持、協調服務、要素保障等具體推進工作,有針對性研判分析,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推動項目快落地、快建設、快見效。
(二)編制四本政策手冊
一是部門政策手冊。各部門認真梳理國家、省、市出臺的系列政策,圍繞服務重點任務的20個產業,分類梳理,形成本部門的政策手冊。
二是產業政策手冊。各產業牽頭部門,對部門政策手冊中涉及本行業的政策進行集中匯總,形成本產業政策手冊。
三是惠企落地政策手冊。服務企業專班根據重點企業實際需求,“一企一策”梳理企業需爭取和可享受到的政策,形成惠企落地政策手冊。
四是招商引資政策手冊。縣經合中心圍繞重點產業、重點任務,以引進生產型、經營型、科技型企業為目標,在項目承載、產品升級、成果轉化、標準創制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形成招商引資政策手冊。
(三)建立五個項目清單
一是建立重大項目謀劃清單。縣發改局圍繞全省“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和全市“一四五”發展思路,根據縣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的未來五年重點任務,結合我縣產業優勢和資源稟賦,謀劃包裝一批投資體量大、帶動作用強、對全縣發展影響深遠的重大項目。縣政府各部門和各鄉鎮、開發區要進一步明確抓項目的工作職責,針對上級政策支持方向、本地資源、產業鏈拓展、對口合作謀劃具體項目,建立項目謀劃清單,加快推動項目落地轉化。
二是建立資金爭取項目清單。縣發改局牽頭組織各有關部門,緊盯國家和省政策、資金支持方向,對接國家戰略、產業前沿、重大科技成果,按照申報要求提前做好預算內資金項目的儲備、管理等工作,待上級通知下達后立即組織申報。圍繞專項債券支持的9大領域,加大專項債券項目包裝、申報和發行力度,進一步提升財政資金引領作用。
三是建立招商引資項目清單。縣經合中心深化“五個合作”,落實統分結合機制,采取“不見面”招商、以商招商、駐外招商、鄉情招商、平臺招商、產業鏈招商、中介招商、活動招商等方式,盯住行業領軍企業、大型央企、知名民企,引進戰略投資者,狠抓年度招商引資謀劃、洽談推動、簽約、落地“四個環節”,推動一批優質項目盡快落地。
四是建立在建重點項目清單。縣發改局組織各鄉鎮、各部門,緊盯清單,抓牢投資“窗口期”,落細落實項目責任,主動對接服務,上門紓困解難,認真梳理解決好項目落地及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對重點項目實行包保領導+項目秘書+項目專員推進制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按照“五化”工作法,對當年在建項目落實專人緊盯,全程跟蹤指導,做好水、電、氣、熱、用地、融資、排污等要素保障,確保項目有序推進。
五是建立竣工項目清單。縣發改局持續為竣工項目提供優質服務,實行動態管理,項目建成后轉入各產業專班,做好資金、智力、人才引進等方面服務保障,確保應竣皆竣、按時投產,爭取更早、更多做出經濟貢獻。
(四)實施五個保障機制
一是領導例會機制。領導小組每季度召開1次會議,調度工作推進情況,對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重要決策及時研判;縣長每月聽取各分管副縣長工作匯報,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安排部署下步工作;分管副縣長雙周聽取各牽頭部門工作匯報,調度各項工作進展,研究解決相關問題。各工作專班每周調度工作進展情況,成立工作群,明確分管領導和落實具體責任人,做到工作環節有專人,具體原因可追溯,發現問題快解決,有效推進工作落實。對需要領導小組集體研究決策的事項,要及時報領導小組例會討論決定。
二是落實賽馬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調度各產業鏈、各專班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和重點指標完成情況,按照通化市實行單周調度、雙周提醒、月度賽馬的工作機制,及時反饋賽馬榜,提高各有關部門爭優進位意識,加快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堵點、難點,在“賽馬競逐”中實現“提速超車”。
三是問題會商機制。項目專班和責任部門著力解決好項目建設、企業發展、產業鏈構建中遇到的難題,牽頭部門及時調度存在問題,建立問題臺賬,定期呈報各專班班長、領導小組組長。建立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的問題解決機制,實行牽頭部門會商、工作專班會商、領導小組會商模式,一般性難題分管領導分層解決,重點性難題主要領導掛帥解決,落實責任,明確時限,政府打出“組合拳”,企業吃上“定心丸”。
四是項目調整機制。縣發改局統籌協調項目管理,要堅持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分行業領域列出需要組織實施的年度重點項目,對在實施過程中因政策變動、市場變化不能落地開工、無法形成有效實物工作量的年度重點項目,經各工作專班班長把關后將調整明細報項目辦公室匯總,每月予以調整,并組織補充一批符合要求的新開工項目,做到優進劣退、多進少退。
五是督查考核機制。依托通化市網絡督查平臺,將“十大行動、百項工程”項目建設和產業發展納入政府日常督查考核管理內容,堅持“快準嚴細實”,通過實地督查、明察暗訪等形式開展聯合督查,持續強化跟蹤督查問責,對責任不落實、問題不解決、機制不建立、作風不扎實的部門或個人,視情節對其進行約談。對工作盡職盡責,成績突出的部門和個人要給予通報表揚。
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心得體會4
當前,蘇區振興發展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新形勢,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加快構建具有_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大力實施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加快形成最佳發展環境;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現代化、生態化、特色化、精品化農業,建設富裕秀美鄉村;大力推進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程,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提高創新驅動力,實現_蘇區經濟的高科技、高質量、高效率發展,為全國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探索新路、積累經驗、提供示范。
建設全國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建設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稀土、鎢稀有金屬產業基地。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和高新技術深度融合,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加強產業對接,吸引承接一批先進制造業企業,培育若干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使創新成為_蘇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建設中部地區崛起先行區。推動現代化制造業發展,提高關鍵領域自主創新能力,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承接新興產業布局和轉移,擴大高水平開放,堅持綠色發展,描繪好新時代蘇區改革發展新畫卷,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引領區。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先位置,啟動“新時代的山江湖”工程。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修復的。綜合治理,強化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功能,積極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開辟綠色崛起、綠色惠民新路途,保持生態質量全國老區領先地位,為打造美麗中國“樣板”作出更大的貢獻。
建設“一帶一路”樞紐經濟區。利用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加快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建設,構建對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海西經濟區的戰略大通道,高起點打造“一帶一路”開放合作“支撐帶”,高質量發展“增長點”,交通樞紐“經濟區”。
建設紅色基因傳承發展模范區。加大對革命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力度,充分利用紅色資源稟賦高的優勢,大力發展紅色培訓、紅色旅游,提高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建設水平,打造全國著名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和紅色文化傳承發展基地。
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心得體會5
根據《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xx〕2號)、《省人民政府關于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黔府發〔20xx〕12號)、《遵義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遵義市推動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遵府發〔20xx〕6號)要求,遵循“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原則,切實推動我縣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按照省委“一二三四”工作思路,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為動力,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圍繞“四新”主攻“四化”,積極構建內外發力的動能支撐體系,在開放產業、通道、平臺、環境、人才上實現新突破,加快構建西部內陸開放新高地,為建設富裕美麗文明新桐梓作出更大貢獻。
二、發展目標
到20xx年,開放型經濟實現“一達到、三翻番”,即:凈出口占GDP比重達到全市平均水平;外貿進出口確保3億元,增速15%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力爭達到450萬美元以上、年均增長30%以上,跨境電商實現零突破,開放型經濟質量和水平明顯提升,開放環境明顯優化,開放型經濟制度明顯完善。
三、重點工作任務
(一)大力提質增效開放型經濟
1.構建開放型多元化產業體系。立足我縣資源稟賦,打造“一縣一品一園”的開放型經濟主導產業,全面提升產業開放水平。搭建1+N出口產業體系,打造以方竹筍為核心,服裝鞋帽、白酒、古茶、酵素為支撐的首位出口產業,做好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鈦產品、特色食品等重點出口產業。到20xx年,實現進出口備案登記企業突破40家,進出口實績企業達到10家。(牽頭單位:縣經濟貿易局;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化旅游局、縣市場監管局、縣投資促進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綜合辦公室、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2.全面推動內外貿一體化。大力開展“內轉外”“外轉內”行動,推動內外銷并舉、內外貿互轉、數轉實。組織我縣農產品加工企業、大型商超等與外貿企業開展產銷對接活動,推動本地產品轉外銷。引導外貿企業精準對接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通過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研發適銷對路的內銷產品。以珠海市橫琴口岸東西部協作農產品體驗館為切入點,開拓香港、澳門市場。(牽頭單位:縣經濟貿易局;責任單位:縣市場監管局、縣投資促進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綜合辦公室)
3.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主動對接遵義綜合保稅區,積極探索創建加工貿易產業園區,借助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東西部協作的戰略機遇,利用珠海市橫琴新區結對幫扶縣的特殊優勢,立足我縣資源優勢和產業特點,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產業轉移,重點承接工貿一體的外貿企業,打造以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外貿產業為主的轉移集聚區。到20xx年,力爭引進工貿一體的實體企業達5家以上,加工貿易進出口達3億元。(牽頭單位:縣投資促進局;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局、縣經濟貿易局、縣住房城鄉建設局、縣市場監管局、縣稅務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企業服務處和招商引資處、人民銀行桐梓分行)
4.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積極參與遵義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主動對接商務、海關、稅務、外匯管理、郵政等部門,抓好數據共享工作。以跨境電子商務企業對企業(B2B)為主,兼顧企業對消費者(B2C)業務模式,實現業務線上線下(O2O)融合發展。充分利用開發區閑置廠房,建設跨境電商孵化產業園,引進知名優強跨境電商企業落戶桐梓。到20xx年,引進培育跨境電商及配套企業2家以上,跨境電商進出口實現1億元以上。(牽頭單位:縣投資促進局;責任單位:縣經濟貿易局、縣大數據發展中心、縣稅務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企業服務處、人民銀行桐梓支行,中國郵政桐梓分公司)
5.加快服務貿易發展。推動服務外包集聚發展,主動申報省級服務外包產業園,建立健全服務外包促進體系,創新服務外包業態,優化服務外包發展環境。建立健全外貿服務體系,優化服務外貿發展環境。到20xx年,成功打造1個省級服務外包產業園。(牽頭單位: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綜合辦公室;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局、縣經濟貿易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營商環境建設局、縣工發集團)
6.加強出口品牌培育。支持外貿企業開展境外專利申請、商標注冊、質量認證,塑造桐梓綠色消費品牌。做“響”做“靚”公共品牌“婁山關”。重點培育方竹筍、白酒、智慧門鎖、電暖產品、茶葉、酵素等品牌做大做強。(牽頭單位:縣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縣經濟貿易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文化旅游局、縣林業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綜合辦公室、婁山產投集團、縣工發集團)
7.大力支持企業對接國際市場。鼓勵企業購置國外先進的設備、原材料、關鍵零部件,落實國家關于技術改造內外資項目鼓勵政策、進口設備減免關稅、重大技術裝備及進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免征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國際會展交流平臺,積極參與“辣博會”“酒博會”“糖酒會”“旅發會”“遵商聯盟大會”等重大活動,參與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擴大國際經貿合作,培育“走出去”主體,實現搭船出海,借力出山。(牽頭單位:縣經濟貿易局;責任單位:縣稅務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綜合辦公室、婁山產投集團、縣工發集團)
8.培育“走出去”主體。鼓勵婁山產投集團、工發集團等國有企業開展境外投資、承接對外承包工程及國際技術服務外包業務。積極推動遵義鈦業、彩陽集團、桐梓化工等優勢企業“走出去”,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打造知名出口品牌。支持彩陽集團、貴州鑫幫等企業布局省外倉、海外倉。(牽頭單位:縣經濟貿易局;責任單位: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綜合辦公室、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婁山產投集團、縣工發集團)
(二)大力提升外開放通道
結合我縣產業及周邊縣(市、區)產業發展需要,規劃建設公鐵聯運貨場項目,降低企業生產、運輸成本,建成遵義有影響力的物流園,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主動融入國際合作,加快我縣與國際接軌,參與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全面推進縣內金仁桐、桐新高速、蘭海高速復線等公路建設,拓寬我縣南下北上對外開放大通道。(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局、縣經濟貿易局、縣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桐梓分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綜合辦公室)
(三)大力提升開放平臺能級
1.強化園區開放引領作用。以外向型經濟為引領,著力推進裝備制造和綠色輕工、跨境電商+海外倉“一主一特”的產業發展布局。以東西部協作為契機,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打造優質品牌,提高我縣特色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圍繞加工貿易和特色產品出口,抓好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標準廠房實際利用率。主動參與遵義綜合保稅區加快外向型產業集聚,大力發展“電商+”、冷鏈產品進口等新型貿易業態,切實發揮好園區的開放引領作用。到20xx年,園區入駐外貿企業3家以上,實現進出口額1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招商引資處;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局、縣經濟貿易局、縣市場監管局、市生態環境局桐梓分局、縣稅務局)
2.提升開發區開放能級。深入實施“百億級”開發區培育工程,全力抓好開發區擴區發展。積極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大力推進開發區擴區發展、創新發展。到20xx年,開發區外貿進出口達到3億元以上,實際利用外資力爭達到450萬美元以上。(牽頭單位: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綜合辦公室;責任單位:縣教育體育局、縣經濟貿易局、縣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桐梓分局)
3.積極拓展區域合作空間。主動圍繞“鞏固上海、緊盯廣東、融入成渝、聯動貴陽”,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生活鏈,加強戰略、規劃、政策、功能鏈接,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聯互通,加強綠色食品工業、文化旅游、裝備制造、軍民融合等領域合作,全面提升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建設省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積極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大灣區總部+桐梓基地”“大灣區研發+桐梓制造”等合作模式。完善“一帶一路”重大項目庫、重點企業庫、重要產品庫,積極與重點央企合作,實現“搭車出關”“搭船出海”。(牽頭單位:縣發展改革局;責任單位:縣經濟貿易局、縣文化旅游局、縣鄉村振興局、縣投資促進局、縣大數據發展中心、縣稅務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招商引資處、人民銀行桐梓支行、縣城建集團、縣交旅投集團、婁山產投集團、縣金控集團、縣工發集團)
4.積極開展RCEP區域合作。積極對接東盟商協會及企業,擴大雙方合作領域。爭取我縣特色優勢產品出口到東盟、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鼓勵我縣企業從RCEP市場進口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等,深度融入RCEP市場。(牽頭單位:縣經濟貿易局;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招商引資處、縣城建集團、縣交旅投集團、婁山產投集團、縣金控集團、縣工發集團)
(四)大力優化實施營商環境
1.提升營商環境市場化水平。全面落實外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加強與遵義海關的對接,探索設立國際投資“單一窗口”,推動外資企業注冊登記更加便利化。打造“貴人服務”品牌,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建立跨部門、跨地區工作聯動機制,持續優化我縣營商環境。(牽頭單位:縣市場監管局;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局、縣經濟貿易局、縣營商環境建設局)
2.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規范性文件。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重點監管、信用監管等深度融合。推動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認真落實《貴州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貴州省政務服務條例》《遵義市優化營商環境28條》,形成良好的營商環境。(牽頭單位:縣營商環境建設局;責任單位:縣發展改革局、縣經濟貿易局、縣司法局)
3.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完善政策服務直達基層直達民生的直通車制度。推行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和原產地企業備案兩證合一。落實自動進口許可證、出口許可證全流程電子化、企業非首次辦理零跑腿措施。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本地化功能,擴大信息共享,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化服務。(牽頭單位:縣發展改革局;責任單位:縣經濟貿易局、縣營商環境建設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園區服務中心)
4.提升退稅便利化水平。綜合運用多種核查方式,提高函調和調查評估質效。將納稅信譽度高、內控機制完善的出口企業納入重點聯系出口企業庫,建立快捷辦稅通道。持續推行符合條件出口企業無紙化申報,正常出口退(免)稅平均辦理時間在6個工作日以內。(牽頭單位:縣稅務局;責任單位:縣經濟貿易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企業服務處)
5.推進技術性貿易措施評議基地建設。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強化資金保障,提高對工業制品、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收集。提升分析評議和研究水平,通過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倒逼機制,推動我縣工業制品、農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牽頭單位:縣經濟貿易局;責任單位:縣農業農村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企業服務處、婁山產投集團、縣工發集團)
(五)大力培育開放型人才
1.著力引進重點人才。建立人才引進交流機制和人才培育機制,加大力度招引沿海地區和國內外知名高校國際貿易、國際商法、金融等領域人才和創新團隊。積極推動與對口協作城市開放型人才雙向掛職鍛煉,積極推動開放型人才到我縣外貿企業交流和指導。將開放型經濟急需人才列為“桐梓縣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重點招引對象。(牽頭單位: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縣教育體育局、縣經濟貿易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科學技術處)
2.完善自主培養機制。將開放型經濟業務培訓列入縣級培訓計劃,舉辦對外開放專題研討或培訓班,提升開放型經濟干部隊伍專業素質。支持開放型經濟管理人才出國(境)交流培訓。推動校企合作,開展跨境電商實用人才培訓,為跨境電商發展建設提供人才支撐。(牽頭單位: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縣教育體育局、縣經濟貿易局,婁山關經開區<高新區>科學技術處)
3.積極參與開展“引人聚才·智匯遵義”行動。健全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完善外來人員來桐梓工作和創業的政策措施,為外來人員和投資者出入境、戶籍管理、子女教育、就醫等方面提供便利、便捷,確保各類人才引得進、干得好、留得住、能發展。(牽頭單位:縣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縣政府辦公室、縣教育體育局、縣公安局、縣衛生健康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成立以縣長為組長的桐梓縣開放型經濟發展領導小組,統籌全縣開放型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設在縣經濟貿易局,保障專項工作經費。將外資、外貿指標納入全縣高質量發展考核體系,增加權重;政策、項目和資金向考核優秀的傾斜,對年度考核較差的予以通報批評。(牽頭單位:縣政府辦公室;責任單位:縣委組織部、縣委編辦、縣發展改革局、縣財政局)
(二)強化資金保障。積極爭取中央、省各級各類專項資金、基金,優先支持外貿企業,推動外貿穩中提質。爭取匹配外貿發展專項資金,放大政策支持疊加優勢。推動金融機構提供多樣化融資服務,主動對接實施“黔貿貸”“穩外貸”。強化“政、銀、保、企”合作機制,對涉外頭部企業實施主辦的銀行“一企一策”方案,為企業提供“管家式”服務。(牽頭單位:縣財政局;責任單位:縣經濟貿易局、縣金融辦、人民銀行桐梓支行)
(三)強化用地保障。加大開放型經濟項目的用地保障,鼓勵以租代售、成本價出讓等靈活方式供應用地。鼓勵企業盤活存量土地,更加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支持依法使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發展開放型經濟。適當降低開放型經濟項目用地投資強度要求。鼓勵利用舊廠房、閑置倉庫等建設流通設施。深化水、電、氣等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牽頭單位:縣自然資源局;責任單位:縣林業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桐梓分局、縣大數據發展中心、婁山關高新區<經開區>建設發展處,桐梓供電局、各鄉<鎮>人民政府、各街道辦事處)
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心得體會6
為提高全縣科級領導干部素質,增長才干,縣委決定分期分批選派科級干部前往蘇州、杭州等地學習。我有幸成為第二批選派對象,于5月9赴坐落于美麗的西子湖畔——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參加為期6天的區域經濟培訓班學習。走進浙江大學,撲面而來的濃厚的學術氛圍,無處不見的“老外”,一下子感染了我們,有著“東方劍橋”美譽的浙江大學,無處不體現著其“求是”的學風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縣委領導與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多次交流溝通,為我們安排了涵蓋面寬、知識內容豐富、能開拓視野、拓展思維的課程,全班40名學員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相互交心談心,結合學習和我縣實際,交流討論我縣發展問題,使我們學習的這段時間如沐知識的海洋。主要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 學習內容豐富、學習方式靈活多樣
學習期間,一方面聆聽了知名教授們的授課。課堂上,教授們淵博的知識、全新的觀念、精湛的學術、風趣幽默的授課方式深深吸引我們,深入淺出的為我們講解了《突發事件與政府危機管理》、《社會轉型、社會分化與社會穩定》、《城市化進程中的土地管理問題》、《中國模式的浙江版本——當前浙江發展存在的問題》、《縣域經濟發展與新農村建設》、《區域經濟發展的若干問題》等8個專題的講座。另一方面,先后到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航民村、傳化集團、錢江新城進行參觀考察。義烏市委黨校、航民村民小組等有關方面負責人向我們詳細介紹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這次學習培訓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我感到收獲很大,體會很深,啟發很多。最大的收獲是進一步解放了思想、豐富了知識,更新了觀念。從老師精彩的課堂上,我們獲得了知識。在考察中,使我們開闊了視野,認識到了差距。我們看到了浙江人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敢闖敢拼的開拓精神;敢于創新的創造精神。
二、充分認識到我縣與發達地區的差距
通過考察學習,我認為浙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和經驗有:一是經濟實力雄厚。突出表現在經濟增速快,運行質量高,發展氣魄大,人民生活水平高;二是產業特色鮮明。工業所占比重大,且已形成塊狀經濟,知名企業和大企業較多;三是體制機制靈活。浙江在發展過程中,比較早地認識到了單一所有制的弊端,比較早地進行了市場取向的改革,形成了靈活的機制優勢和舉全民之力、集社會之財推動發展的。良好局面。就我縣當前的發展情況和現狀而言,由于地處邊疆地區,客觀上受區位限制,內貿受交通因素限制、外貿受緬甸局勢影響,廣大群眾從商、經商意識淡薄,發展不平衡,農業生產水平、農業產值較低,農民生活水平低,城鄉差距大,工業經濟發展緩慢,自身優勢未充分顯現。我們與發達地區的差距相當大,而且還呈現出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如果再不加快發展,差距將會越來越大。
三、有了新收獲、得到了新啟示
通過學習培訓和參觀考察,我有了以下五點啟示:
一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一個地區的發展,思想要不斷地解放,觀念意識要不斷地轉變、體制機制要不斷地創新。在這方面,浙江的干部群眾先我們一大步。
二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充分利用我縣水電優勢,靈活掌控電價,創新招商模式,大力發展以商招商、網絡招商、中介招商等模式,加大與沿海城市的對接力度,吸引更多的企業到盈江落戶。
三要進一步發展勞務經濟。隨著世界經濟的逐步復蘇,沿海企業對外出口訂單增加,勞動力需求量大,我縣應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向沿海企業輸送勞動力。
四、明顯感受到自己在學習、創新思維方面與發達地區干部群眾的差距
通過幾天的聽課和參觀,一是逐漸找到了以往工作中沒有發現的問題,找到了差距,充分感受到自身知識的不足,更加感受到學習的緊迫性、重要性。二是認識到借鑒是學習的最好方式,浙江省的經濟、社會的發展超前,他們的今天,是我們的明天。我們要借鑒和模仿浙江發展的經驗,讓我們在工作中盡量減少走彎路,犯錯誤。三是感悟到創新的重要性,創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對社會的體制機制、政策措施,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不管是現在還是在將來,我將用創新的思維對、創新的方法解決工作中的每一個問題。
通過這次赴浙江大學學習培訓和參觀考察,使我更加堅定了做好工作的信心,更進一步增強了發展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充分認識到縣委組織干部外出考察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反復思考,把學到的精神、經驗和做法運用到具體工作中,借鑒浙江一些有益的做法,努力發展我縣殘疾人事業,維護好殘疾人權益,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心得體會7
數字經濟是更注重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的新經濟形態。“數字經濟”一詞最早出現于20世紀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深度應用,其內涵和外延發生了重要變化,強調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數字經濟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在社會研發、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的各環節,始終圍繞數據資源這個核心要素重構企業和經濟發展的強大驅動力,借助數據、算法和算力實現線上線下全鏈條、全流程、全場景的連接,使社會的分工合作達到高效協同。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作為現代信息網絡主要形式,是數字經濟的重要載體。智能技術群是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基本驅動力,在數字產業化過程中不斷實現數字技術的融合創新,以多種技術的集成形成乘數效應。
為什么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越來越重要?這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能夠引領各類生產要素網絡化共享、集約化整合、協作化開發和高效化利用,提高經濟社會各領域資源配置效率。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加速融合并有效重構組織模式,實現跨界發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適應能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動力支撐。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龐大的發展潛力,并能夠產生巨大的綜合效益,有效轉化為經濟增長動能,真正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因此,數字經濟不僅是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且是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加速器,將引領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強化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力量。當今世界,全球現代信息技術正不斷取得新突破,各國利益聯結因數字經濟發展而更加緊密。積極應對世界范圍內一場更大范圍、更深層次的科技革命,就必須通過數字經濟這一產業變革的契機和先機,發揮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重要作用,以構筑起國家發展競爭新優勢。
如何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關鍵是多措并舉形成合力。集中力量攻關關鍵核心技術,瞄準戰略性前瞻性領域,加大基礎理論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逐步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融合基礎設施體系。推動實現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推進重點產業全方位、全鏈條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產業互聯網平臺,提升產業集群化、生態化發展水平。大力培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聚焦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通信設備、智能硬件等領域,提升基礎軟硬件、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生產裝備的供給水平和生產能力,強化關鍵產品自給保障能力。努力提升數字經濟治理水平,健全數字經濟治理政策法規體系,完善協同監管機制和規則,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積極參與數字經濟國際合作,主動參與國際數字經濟議題談判,開展雙多邊數字治理合作,維護和完善多邊數字經濟治理機制。
【推動高質量經濟發展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高質量經濟發展的心得體會(精選12篇)05-15
經濟發展心得體會優秀范文11-21
經濟發展標語10-27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心得體會11-21
高質量句子03-03
高質量經典句子01-19
推動我們前進的對手高中作文12-22
商業銀行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10-18
幼兒園高質量教育心得體會11-23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心得體會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