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1
今天在學校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典禮,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他們用自己的孝心打動了全中國每一個人。
開始,孩子們拿著向日葵伴隨著動聽的歌聲走出來,每一朵向日葵仿佛就代表著一張笑臉,每一張笑臉仿佛都在跟我們講述背后一件件動人的故事。
看了他們的孝心故事,讓我最感動的是來自西藏的姑娘次旦拉姆,她在冰冷的水里洗著那條厚重的毛毯,媽媽要幫忙,她把媽媽的手推開,不讓媽媽干活,因為她的媽媽患有嚴重的關節炎,站一小會,腿就會非常疼。小小的次旦拉姆忙了整整一個下午,終于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回了家,她急匆匆的往家里趕,因為他知道家里還有好多的事情等著她,要幫媽媽去做。拉姆心里知道,能讓媽媽最開心的是自己能好好學習,除了幫助媽媽做事以外,她還是一個學習勤奮的孩子,每天他都會第一個開始早讀,筆記也是辦理最最整齊的。
這一天的周末和往常一樣,她和媽媽去批發市場進貨,到了市場,拉姆先把背疼的媽媽安頓好,然后自己按照媽媽交代的一樣一樣的采購,小大人似的拉姆在大家眼里早已是熟客,商鋪的'的叔叔、阿姨都很喜歡她,也樂意給她便宜的價格。從第一次和媽媽到市場只敢躲在媽媽身后到自己能一個人去幫媽媽采購物品,這都是她經受生活磨練的結果,生活的磨練讓拉姆變得堅強,變得懂事,讓自己弱小的身軀和媽媽一起撐起這個家。
看了拉姆的事跡,讓我感想萬千,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拉姆能夠有這么堅強的意志和品格,還能堅持好好學習,那我們生活在這么幸福的城市里,我們更應該像她這樣,學習她的品格和意志,好好學習。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2
今天,我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這個視頻,看完后我很感動,于是就寫下了這篇觀后感——尋找孝心。
最先迎入眼簾的是《慈孝若晴天》這首歌,那一朵朵“葵花“,那艷黃的葉子,讓我想到了父母們。他們每天向著陽光,是希望子女茁壯成長,心里充滿陽光。那棕色的果實就是兒女們,長大后遠離父母,漂泊在外。故事中有兩位孝心少年,他們是孿生姐弟,由于媽媽腿腳不方便,姐姐每天堅持回家做飯,弟弟幫助媽媽看地攤,很關心媽媽,而且他倆遇到別人有困難時也會去幫忙,簡直就是媽媽的小棉襖。另外一個孝心少年,他放學后就會幫爺爺撿瓶子去賣,他由于有嚴重的近視,干活已變得異常困難,但他沒有一點屈服,拔雜草時,他只能用手來分辨,不免會被劃傷,可他還是盡力去幫助爺爺奶奶,并堅持下來。又伴隨著陣陣音樂《星星不眨眼》的歌曲和沙畫,讓我體會到父母培養我們的堅辛和不異。后面幾位孝心少年,大多都是自食其力,自己的`苦處不跟家長說,怕他們擔心,幫家長做事,家長生病了,也幫著照顧,十分令我感動。我的心里立馬浮現出這四個詞:“眼淚、掌聲、贊嘆、感動”,時刻為感動而流淚和鼓掌,為孝行而贊嘆,為那種默默無聞的精神而感動!
看完這個視頻,我感受到: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盡孝,要對家人好,要好好讀書,做最好的自己,是父母養育了我們,我們要報答他們,感謝他們,還要盡可能對他人好,助人為樂,那樣自己也會開心。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3
今天朋友聚會,閑談間說起了“孝心”的話題。自古至今,“孝”是炎黃子孫千百年來傳承的最大美德。古語云:“鴉有反哺義,羔識跪乳恩”。就連飛禽走獸都有感恩之心,何況情感豐富的人呢。這讓我想起了前些時看到的一檔電視節目《最美孝心少年》。
節目中吳林香、黃鳳、邵帥、龍花、徐沁燁、高雨欣這些少年用他們的善良、單純的孝心讓人們明白了什么是最可貴的親情。吳林香是一名十四歲的女孩。父母離異、外婆和外公身體不好、媽媽患了肺癌。這些因素使她小小年紀就擔負起了照顧全家的重任。她在母親病重期間悉心護理,以最美的笑容緩解母親的痛苦。當病魔奪走母親的生命后,她依然堅強面對生活。她說:“我以后要成為一名醫生,救治像媽媽一樣的病人。”這就她努力實現的夢想,也是對母親孝心的.延續。
命運的坎坷,使他們承受了他人無法想象的磨難。從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父母的愛,感受到了那顆最美的孝心。
父母對子女有著不辭辛苦的養育之恩,做子女的這輩子也報答不完。盡孝是做為子女最基本的義務。那首在春晚上唱響全國的“常回家看看”中唱到“常回家看看,哪怕幫爸媽刷刷筷子洗洗碗”,平凡的歌詞卻唱出了盡孝的真諦。盡孝是需要陪伴的。當我們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變老,終有一天父母會離我們而去。所以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應驗在身才去悔恨。抽出玩手機的時候給爸媽打個電話,推掉一次聚會陪爸媽吃頓飯。在這些看似尋常的小事中,能體現出子女對父母的關愛和孝心。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4
昨天,在家里看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我淚水橫溢。
我記得,我父親去世時,我才哭成那樣。
命運,把沉重的擔子,壓在了這11個孩子身上,可是他們卻用純真和稚嫩擔當得那么果斷。
像這樣的孩子何止千萬啊!
孝,很難。如果不難,就顯不出孝的人品德高尚。
以前我在博文中寫過孝的不容易。
每一個孝的故事,都是用苦難浸泡出來的。
苦難是最好的教科書,他能讓人迅速成長。
我為這些孩子祈禱,他們一定能有一個并不灰暗的未來。
由這些孩子,我想到了我們的孩子。
他們是在幸福的陽光下長大的,與這些孩子比,是幸福的,又是不幸的。
說是幸福,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都有大人的呵護,根本沒有嘗到生活的艱辛,無憂無慮的他們,腦子里根本沒有“苦”的概念。他們會踩著季節綻放,抽穗,成熟!
說不幸,是因為他們少上了人生最必要的一堂課,那就是刻骨銘心地體驗苦難。人生,苦難重重。這堂課,是早晚要補上的,補得越晚,越被動。生活中,總是會有壓力重重,沒有一定的歷練,是很難一下子適應的。
這就讓人左右不是――我們當然不希望所有的孩子,從很小時候起,就觸摸苦難,就失去了童年的`快樂,但又不希望孩子們生在福中不知福,像溫室里的鮮花一樣,經不起風雨。
說來說去,這些都折射出了社會的問題。
產生了孝心少年,固然可喜,然而,如果我們的社會保障機制很完善,還用讓這么多幼小的肩膀來承受這些恐怕是連大人都不能承受的人生之重嗎?善行也罷,義舉也好,是能透射出人性的輝光,也讓人體味到了人世之暖,然而,一個社會,決不能期望用這種東西來代替它所應當建立的理性的機制。
其實,產生像我們的孩子這樣一群人,社會也是有責任的,尤其是不能全面育人的教育應當承擔責任。大人的錯,往往由孩子埋單。教育的失衡,必然帶來人心的失衡。教育的缺失,必然帶來道德的缺失。教育的淺薄,必然帶來思想的淺薄。教育導向出了問題,社會就會跟著付出代價。
不說這些了,總之,“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還是傳遞出了正能量,他讓我們的心靈受到了一次蕩滌,面對他們,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盡好自己對家庭、對社會、對單位、對工作、對同事的一份責任呢。只有我們每個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我們的周圍才能少些哭聲,多一些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