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東坡傳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1
之后與好友漫步于林木茂盛、郁郁蔥蔥的蘇堤之上,堤上有六個拱橋,甚是美觀。一千年后還能享受到蘇東坡提供給我們如此的雅致的環境,不禁更加感慨他的偉大,對他的崇拜也劇增,所以那天回去之后就毫不猶豫的把《蘇東坡傳》給買了下來。
看完后,確實是本好書,對自己很有啟發:人生還可以這樣有趣,原來心靈可以是如此美妙,同時也進一步明白了應當怎樣做人。林語堂先生,這位學貫中西,兼具西方浪漫與東方雅致的江南才子,以他優美的文筆把這位極為有趣惹人喜愛的文壇巨匠活生生的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回味無窮!
下面就簡單的說說自己的感悟:
首先,蘇東坡是一個讀書人,而他對人對事的態度那么告訴我們讀書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讓自己變得更清高—你們這群凡夫俗子我才不跟你們玩呢—而是變得更加包容,更加隨和,更加的平易近人,是一種對這個不完美世界的包容,對萬事萬物的包容。“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蘇東坡的這句自我評價可以說是對此意一個很好的概括!而巧合的是英國著名詩人拉迪亞德·吉卜林在他那首經典的詩《如果》里面也寫到:如果,你能和百姓打成一片,卻回絕隨波逐流;或與王者同行,卻不忘,庶民本色……可見,在這個話題上了東西方思想巧妙的到達了統一。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這個道理蘇東坡可以說是踐行的最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這個道理蘇東坡可以說是踐行的最好的,即使是被貶到偏遠的地方,他仍能見到、感到別人即便在天堂也見不到感不到的美。正如他在《超然臺記》中所說: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藍天、白云、村舍、竹林、小路、山川、河流、小橋、星辰這些意象哪里都有,在蘇軾眼中只要它們隨機的自由組合好在哪都是一幅美景!
想要擁有發現美的眼睛關鍵要有一顆美妙的心靈,讀完蘇軾的文章往往會情不自禁的拍手稱妙,寫的這么美,這么妙,驚嘆其心靈之如此美妙!所以蘇東坡文章的魅力不僅在于文筆,更在于其心靈的美妙,在于其情感的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劇烈。而想要使自己的心靈優美,最關鍵的是要有一顆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一顆心無雜念的孩童般的心靈。蘇軾無疑全都具備了。有了真性情,再加上他那過人的才華—既有真性情,肚子里又有東西,那他就完美了。而蘇軾是把這兩點結合并發揮到極致的。
一顆美妙的心靈還缺乏以成就蘇東坡的成就,他的樂觀豁達的心態也是必不可少的。林語堂對他評價的第一印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他一生仕途坎坷,歷盡挫折。放在一般人身上可能就會一蹶不振,但蘇東坡終非常人。對他來說生活是要繼續的`,遭遇挫折更要樂觀的面對生活,更要積極的去發現這個世界的美。既然官場上不如意,那我就在別的地方尋找成就,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過著隱士般逍遙自在的生活:散步、讀書、耕種、釀酒、與好友游山玩水喝到微醺之后再寫出上好的文章……有意思好玩的事情多著呢,生活終歸是精彩的,只要你用心去開掘和經營。 在我看來,正是由于蘇東坡有一顆孩童般的心靈,使他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力,所以心靈才能如此美妙,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一個真性情的人。樂觀豁達的心態,使他樂觀的面對生活,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再加上自身的天分、過人的才華和極高的道德修養,一個名垂千古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仰的微笑的蘇東坡也就缺乏為怪了。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2
在我所知的詩人中,李清照時時刻刻婉約,杜甫日日夜夜嘆息,李白太過理想主義,陶淵明消極避世渴望隱居,蘇軾是最為親切和藹的一個。故有“天上李白,桃源靖節,人間東坡”的說法。
他是一位大氣的詩人。
他一生沉浮,幾進幾出。在升和降的交替中,他的足跡遍滿了大江南北。然而不論是降還是升,他總共是保持著那份大氣和樂觀。東坡肉,烤羊脊背,東坡餅……單是與他有關的菜肴,就可以擺成一桌宴席。
他的達觀,他的大氣,甚至在筆間流露出來。被貶杭州時,他依然談笑風生,寫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名句。
他大氣,他樂觀,他瀟灑。“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他的豪放;“天涯何處無芳草”是他的達觀;“不識廬山這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他的智慧。他用文字告訴我們,如何看淡挫折,如何笑對人生。
蘇軾的一生充滿了希望和浩然正氣,不論何時何地,他總是保持著他的'初心。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他如一陣清風過完了一生”。
他也是一個柔情的詩人。
為了百姓的生計,他與大權在握的當權者據理力爭,卻幾遭貶謫。他的人生奮斗目標是定在百姓身上的。他不斷向朝廷上書,請求免除因王安石新法造成的欠款,并放糧救濟。他的雙眼,從不關注自己的腰包,而是關注民間的疾苦。
面對自己的妻子,他“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青春年少的他獨在異鄉,千里之外的妻子好久不見,此時的他才表露其柔軟之心。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世間已無蘇東坡,世間仍有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3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東坡此人重情重義,對兄弟、伴侶、朋友皆如此。蘇軾、蘇轍兄弟倆性格相異,但兩人感情非比尋常,在患難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在蘇軾的詩篇中,不少以子由為題,甚至往往為了子由,蘇軾會寫出最好的詩。如“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僮仆怪我苦凄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讀來令人不禁動容。“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也是他在密州期間想念不能見面的子由而寫下的。
蘇軾情感淳樸、真摯,為悼念亡妻王弗,他寫下了“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無盡的哀思躍然紙上。除卻妻兄外,蘇軾一生中也是廣交友,在他流放的過程中,處處有友人不顧朝廷施壓給予他和家人生活上的照顧。有名的《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均是蘇軾與友人共同游玩時而寫下的,與友人對話佳句連連,“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充分展現了他豁達的哲學人生觀。而我十分喜愛的“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也是蘇軾與友人張懷明夜游承天寺留下的.小記,人生有三兩知己足矣。
蘇東坡這一生,伴隨著其在詩詞、書畫、哲學等方面的登峰造極,他的很多執政理念與行文風格在現代看來也是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時代性。那么,東坡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林語堂先生作了這樣的概括:“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詩人……”。嗯,這些還不夠,在我看來,蘇東坡身上還有著一股道德的力量,有著人性的力量,有著迷人的魔力,有著一股強大的浩然正氣,能催人奮進,樂觀前行。“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這就是他。他所具備的這些難能可貴的優秀品質,使他在歷史的長河中永遠光輝璀璨,讓世人一直無比欽佩,懷念。即便東坡已離去多年,但讀這本書,會讓你感受到快樂與力量。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4
蘇東坡是一位多才多藝,生活多次多彩的人。他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百姓們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月下的漫者,是詩人......這些還是永不足一勾畫出蘇東坡的全貌,也許到現在也沒沒有人能夠完全了解他的人品品性。蘇東坡,他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政治上的鉤心斗角與厲害謀算,與蘇東坡格格不入,他反而好像是和弗蘭西斯.培根相反的人。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有感而發,或隨興而為之。但都是真性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正如他所說的“陳春鳥秋蟲之聲”。雖然他一直卷在政治的旋渦當中,但他卻覺月吟詩作賦,獨處于政治之上。但他有體恤民眾,為百姓做好事。
書中有一回這樟寫道,蘇東坡現在自己衣食足堪自給,心滿意足。他今日之使我們感到親切自然之處,是那一片仁愛心。當年在他所住的地方溺死初生嬰兒的野蠻風俗,最使他痛心,所以他立刻提筆給本地太守寫了一封信,請朋友帶信親身去見太守。由此可見,蘇東坡他是一個有仁愛,體恤民眾的人。事后,蘇東坡自己還成立了一個救兒會,為鄉村貧苦的孕婦提供幫助。蘇東坡說,如果一年能夠救一百個嬰兒,該是心頭一大喜事。而且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緡錢。他行的才是最上等的佛義。
這本書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跡。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是不因俗見而改變。
所以,蘇東坡過的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5
想到宋朝詩人,首先選現在腦海中的必然是蘇軾。蘇軾的詩詞中無時不透露出他看淡人生,雖一生被貶,依舊樂觀豁達,從而洞穿世事。佩服他歷經風霜,卻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受到萬人敬仰的.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不平,歷經風雨屢遭貶低,不僅折服于他超凡脫俗的詩句,也從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中可看出,還有他那氣度寬廣,為人正直的人格。王安石變法期間,蘇軾被貶去黃州,在黃州,蘇軾被叫為東坡居士,為幫助百姓解決吃肉的問題,在這里發明了一道千古流傳的“東坡肉”。仔細想想,美食家與作詩一句兼備的詩人真不多,那蘇軾便是居于首位的大家。蘇軾的被貶之路似乎從未停止,但在被貶的日子中,蘇軾,他憤駭世俗,不愿去流合污。被貶的日子,在山水美景中作詩,期間他寫過“江上之清風與山中之明月,閑者得知。”
蘇軾的詩詞可謂驚艷世人,如果李白被稱為是“天上月”,那他便是“人間仙”。可讓歐陽修用喜極而淚下來形容,使宋仁宗稱贊不絕。每句詩中都透露著他對生活的態度。
或許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蘇軾,面對一切挫折,仍有著樂觀向上,越挫越勇的精神。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6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千年難遇的才子,他曾這樣評價這位文壇偉人:“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變成尖酸刻薄。”
才氣洋溢而樂觀的人是難求的,像是蘇東坡這樣的文壇巨匠是世間獨一無二的,在他這樣多才多藝,守正不阿的人身上,要尋覓出讓人敬佩的理由那倒是輕而易舉、隨手拈來即可的事情。書中的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逗趣兒的人。但這些所謂的描述都不能完全勾勒出蘇東坡帶給世人的印象。蘇東坡不僅僅是一個詩人、畫家或是百姓摯友的偉人,他思想清澈,寫作優美,作為勇敢,決不為功名利祿動搖,也不因世俗之見而違背自己的意向。他對人熱情慷慨,“雖不積存一文錢,卻認為富比王侯”。他富有出眾的.口才,但有時也是心直口快導致招惹了小人,他多才多藝,詩風不拘泥于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動人心以真情。“處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書中的蘇東坡過的快樂幸福,不屈不撓,無所畏懼,像是一陣清風度過了傳奇的一生,又如一抹陽光找到現在人們的心中。
從小就聽聞蘇東坡的名號,隨口拈來的蘇東坡的著作也是不少,但是什么時候又曾如此了解過他的一生,不了解一個人的故事,背誦他的詩詞又怎能了解詩句背后的情感,俗話說知人論世,只有在了解了他的故事之后方可深入體會詩里字里行間隱匿的情感,就如同“煉字”,是我最欣賞古人作詩作詞的一種金益求精的方式。“吹斷檐間積雨聲”中的“積”字、“霜風來時雨如瀉”中的“瀉”字、”寫照江天一抹紅”中的“抹”字定和王安石《泊船瓜舟》里寫的“又綠春風東南岸”中的“綠”字一樣必是推敲已久,帶給人的一種詩中景象重現眼前的感覺,定是這些個字給人一種在心上輕撫的絲滑,一種延綿千里的意味。
蘇東坡的一生就是他的真性流露,雖然在玄學上他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但是他卻不肯接受人生既是重擔又是苦難的說法。他的信仰是他混合的人生觀。他這一生,盡情享受人生,不管貶謫與否,他都樂觀面對人世間的一切。縱觀蘇東坡的一生,在宦海可謂三起二落。當年的皇太后為他撐腰,讓他平安地度過了一段宦海時光,但是朝云和皇太后的去世的的確確是個巨大的轉折點。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7
剛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真是一本好書。雖然這本書是林語堂用中文寫,張振玉中文譯的,但讀起來思維流暢,不似一般英譯漢的著作那樣識字式的拗口,林語堂從浩瀚的典籍中抽取出蘇東坡一生的故事片段,又如講故事一般把這些小故事連成一個大故事,讓人看到蘇東坡的偉大人生。
我不懂詩,不懂詞,不懂書畫,說起中國古代的大詩人向來只有一個印象,比如李白在我眼里就像彗星,杜甫我就想到憂國憂民,沒有過深入的了解。真是要謝謝林語堂,在這本書里,他總是有最真實的小故事佐證,有最優美的筆觸和最清晰的文思,有最智慧的見解。蘇東坡傳拉近了我與古人與古代社會的距離,明明白白的知道了真實的詩人畫家蘇東坡,另一大額外收獲就是知道了中國古代的民俗、民間思想、人的生活狀態、政治體制等等到底是什么個樣子,還有就是又看到了以前教育所蔽眼的一些正解或真解。所謂一言難盡,太多的東西一般得靠一本書承載,在這里就不把自己的心得列舉一二了。
蘇東坡的生活離不開酒、肉、詩、女人,他陶然其中,古往今來最真實最自然;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在我眼中天下沒有一個不是好人”,古往今來最純真;蘇東坡的一生都受政令驅使四處遷徙,未嘗得安生,古代的社會里人似乎只能選擇這種被安排的命運,除非做個吳復古一樣的道人,顧影自憐不禁慨嘆。
讀蘇東坡我倒是最喜歡‘蘇門四學士’中的秦觀,摘書如下“秦觀這位風流瀟灑的.詞人,據野史說曾取過蘇東坡的小妹,秦觀尚未應科舉考試,還沒有功名,但是年輕,文采風流,有不少的女友。后來秦觀死時,曾有一歌妓為愛他尋了短見”
“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留給我們的只是一個記憶,但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全書的最后一句話,讓我聯想到王小波,天才都真實幽默自然快樂。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8
我在前天剛讀完由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 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東坡是一個正直, 豪放, 有問題敢于指出的人。 本書講述了蘇東坡坎坷的一生和蘇東坡一生所經歷的有記錄的事情。
他的性格: 他為人剛正不阿,有問題便會提出,即便有再多的力量阻撓, 他也能堅守自己的原則。比如,神宗皇帝時期,那是一個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萬馬齊喑的年代。除了那些元祐大臣和極少數正直的人敢于發表言論以外,就沒有其他人敢說反對新政,反對王安石的話。蘇東坡卻是元祐大臣中最積極的那個,他一直在向皇帝上書說新政的危害,青苗貸款對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
他的文學作品:他的文學作品十分優美,連歐陽修看了之后也嘆了一口氣說:“30年后就不會有人再談論我了。”讓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他的文章沒有一點是虛情假意,都是真的!我覺得一個人真實是最重要的,敢于發表自己正確的言論也是很重要的。蘇東坡將這一行為做到了最大化,他幾乎一生都在說真話,都在為國家發表著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言論。蘇東坡十分愛家人,所以他也十分愛他的弟弟,有一次與他弟弟分別之時心中十分傷感便作下了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中秋》。這首詩十分的真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蘇東坡內心的'傷感,那種對弟弟難得一見的悲傷。
最后,他的思想層次。 我覺得他的思想層次是很高的,因為他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居住環境之陋而悲傷,他看中的是居住環境周圍的氛圍,周圍的雅。比如,他在被貶嶺南之時,他發現了周圍的雅,酒的雅,嶺南有桂花酒,他十分沉浸于這種雅之中,因為他也是一位愛飲酒作詩的人。我從此能看出他對自己的居所之簡陋只是一筆帶過,輕描淡寫,對周圍的雅是寫的可謂是十分詳盡。我覺得這種早已脫離物質生活的思想層次值得每個人去學習。還有,他很少會直接正面攻擊自己不喜歡的人,除了在朝上。比如,他再度被流放,去往海南之時,這是被董必所加害的。所以他就在喝醉時寫了鱉相公的故事,使我忍不住捧腹大笑,他將鱉相公寫得繪聲繪色,也將董必這一人物完美的轉化成了鱉相公。
蘇東坡早已逝去很久了,但他的精神,他的思想永存于人間。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覺得第二類人說的正是蘇東坡!我們都應該學習他的精神,體會他的境界,學習他人生的層次。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9
今日,吾讀《蘇東坡傳》,驚于先人之文采,嘆于東坡之豁達。東坡涉獵,廣不可測。今人比之,如池魚潛蛟之別,似人間天上之差。守正不阿之人,放縱不羈之情。縱觀風流,蓋東坡為首;細品文詞,那么東坡極真。文之為德也大也,可與天地并生,可和日月爭輝。德之高者,其文也厚,德之厚者,其文也誠。東坡詞文,乃山水之精華,日月之光芒,天地之大德。寓于心而抒以文,樂于水而明于詞。
東坡豁達,余今效之。雖遭人言,而心益樂。蓋吾之知己,唯東坡及先賢而已。學文以志,養氣浩然。山水相樂,明德怡然。吾乃青年,學文未成,即無東坡之文采,亦無先賢之圣德。然今讀此書,知文章之所用,詞賦之所能也。故小子不才,欲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筆不停綴,欲抒天下之文德;手不釋卷,欲明天下之大道。值國學日興,百典將續。吾當學文約禮,以效先人;明德修身,以法先賢。
此文所感,乃吾心所抒也。明其義者,蓋羨東坡之文詞者。作文之始,困于文體,或古或今,又念東坡之文筆,雖不及其萬一,當以古語以敬之。故作此文,以抒吾之所敬,暫明吾志。
論自古以來,有哪個多愁善感之人在被屢遭貶嫡之后,仍能豁達樂觀?蘇東坡做到了。而誰又能將這樣一個具有豐富情感的人躍然紙上?林語堂做到了。而誰又能從一本書中真正讀懂一個人?這便是我一直以來想要做到的。
蘇東坡的一生可謂輾轉曲折,這書假設是由我來寫,必將索然無味。雖有史冊可供參考,可在細節的把握之上,林語堂先生可要比我好上一萬倍。就拿蘇東坡晚年在惠州蓋房子的事來說,書中有:“他種了桔子樹、柚子樹、荔枝樹、楊梅樹、枇杷樹、幾株檜樹和梔子數。”我讀至此,心中不由得感到欽佩。這等細節,史料焉能記載如此詳細。由此看,林語堂先生在實事求是的根底之上,適當的添加了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如此,這本書便骨肉俱全了。
書中一句甚好“人生如夢,一出戲演的如何,只有在幕落之時才可以下斷語。”蘇東坡如同陶淵明那樣,早年胸懷大志,想要兼濟天下。只可惜陶淵明未曾有蘇東坡那樣寬廣的胸襟,因而罷官隱居。蘇東坡不然,他一面感慨世事無常,一面重新振作精神,因此從他身上,我們幾乎看不到一點的情緒,反而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在鼓勵著后人,這便是蘇東坡不同于其他詩人的地方。也是他被世人廣為稱贊的地方。
蘇東坡的一生,曲折之處就在于他屢遭貶官。他因不滿于新政,而遭小人陷害。在他少有大志時,朝堂上皆為賢臣,而到了他被貶之時,忠良之臣大多不復存在了,于是讀此書就形同于讀北宋的興亡史。這也在他的詩文上表達了出來
蘇東坡比其他文人更樂觀。在他最初的流放歲月,他謫居惠州,只是一個普通的國民,不僅沒有自暴自棄,反而去想著如何讓別人過得更好。甚至他在之后被流放到更遠的.地方時,自己最后的錢也化作了別人的幸福。
蘇東坡的詩詞其微妙之境,難以捉摸,就如下面這句,“旅枕夢殘,漸月華收斂”,其意境極其微妙。此詩是他由杭州到密州途中,思念其弟子由時作的。如假設譯為現代文,大約如此:途中,枕席殘夢,如水月光漸漸收斂。殘夢,月華,是一幅多么美妙的畫卷。 《水調歌頭》等名作,暫且不提。忽觀這句“天浴血,云滿湖,樓臺明滅山有無。”押韻,就不必再說,但就這一句鏗鏘有力,宛假設大江東流。不僅氣勢磅礴,用詞方面也極其到位。“明滅”“有無”兩詞生動傳神,襯托了“天欲雪”的陰沉氣氛,也暗示他百感交集的心境。于是用絲柔假設奔來形容,我認為再好不過了。他的詩詞往往暗含挖苦,《吳中田婦嘆》就寫出了賦稅之沉重,災情之嚴重,以及政府之腐敗,官吏之殘暴,飽含對勞動人民深深的同情和對統治者的挖苦。蘇東坡的詩詞、文、書、畫皆登峰造極。像東坡先生這樣的全才不可不為之世所罕見。
最后我想用此書后記中的一段話來結尾,因為他評判的十分到位:歲月失于道路,命運困于黨爭,生活寄于風雨,襟懷奉于蒼生,正是他大江東去波瀾壯闊的一生。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10
《蘇東坡轉》是林語堂的有名著作之一,這本書給我們講述了蘇東坡的童年、青年、壯年和老年,讓我們更加了解了蘇東坡,認識了蘇東坡以及蘇東坡的一家。
這本書寫的很精彩,雖然是英文的譯本,但也可以看出林語堂先生寫的是那么灑脫又細膩。這本書我看了好幾遍,但每一次翻起的時候,都要入迷,真想走進蘇東坡的生活。那么,蘇東坡到底是什么樣子的人呢?
在林語堂眼里蘇東坡是富有創造力,是守正不阿的,是放任不羈的,是令人萬分傾倒而望塵莫及的高士,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在這本書中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飲酒成癖者;是月下的詩人、漫步者。也許這些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這也是他的人格魅力,這種魅力來源一種精神,那這種精神又是什么呢?用蘇東坡自己的話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是啊,在蘇東坡的眼里,天底下都是好人。這是何等的胸襟,難怪他快快活活,無憂無慮,旋風般的活過一輩子。我們透過書本的墨跡,仿佛看到了千年前的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者,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哦,我似乎找到了蘇東坡快樂的原由。
細細地揣摩起來,命運和造化我們無法掌控,也求不得,那就笑著活下去。自己的心情,由自己做主!人活著,就要開心快樂!這看似簡單,可又有幾個人可以做到呢?雖然沒幾個人能做到蘇東坡這樣,但是我還是希望自己在以后的生活中開心快樂。
我想我們應該永遠記住蘇東坡那種心靈的喜悅,思想的快樂。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11
最近又讀了蘇東坡傳,為什么是又呢,因為真愛。以前看過林語堂的版本,李一冰的大部頭實在沒時間看,這本是最近在東方甄選的直播間偶然遇到的。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東坡的命運無疑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歷經三次喪妻之痛,政治上到達過巔峰,又數次跌落低谷,有過自修小院種花種菜的怡然,也有路上饑餓奔走的困頓,命運像一條隱形的線,牽扯著眾生向前奔走。
然而,拋開命運這條宏觀的線來看每一個階段微觀下的生活,少年讀書時期“喚魚池”的精妙、年少得志時的瀟灑、遭受陷害時的忐忑、復用達到巔峰時的暢快、接連被貶走“下坡路”時的坦蕩,每一個人生階段的東坡,都生動可愛,閃耀著光芒。
我最愛的,是他在為官時造福一方的前瞻思維,是見到普通人有難處時的大度相幫,是身處困境時的接地氣和豁達,是歷盡千帆后的冰釋前嫌既往不咎。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在三個苦難至極的地方,蘇東坡成功脫胎換骨,遇到了最內在的自己,達成了最深刻的平靜。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12
蘇東坡是我國北宋的詞人、詩人、散文家、畫家、書法家等眾多身份的集大成者。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被世人稱為“三蘇”,占據了唐宋八大家的三席之位,可見,蘇家個個都是大才子,猶以蘇軾為甚。
蘇東坡才華橫溢、文思敏捷、多才多藝,不僅擅長寫詩作畫,還是工程師、皇帝的秘書、慈悲的法官、佛教徒等,就連的東坡肉都是他發明的呢!
蘇東坡的一生雖仕途坎坷多舛,但與生俱來性格樂觀豁達,隨時隨地廣結摯友,無論為官還是被貶為農,所到之處都把生活過成了詩,把自己的感受賦予了不朽的藝術形式,時而大氣磅礴、時而豪放奔騰、時而雋永樸質,使之流芳千古,驚艷了世人。他一身浩然正氣,剛直不阿,他是官員中的智者,強者,仁者。
他是我國文化一位罕見的.全能天才、一位曠世奇才!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他更是那么的光輝耀眼,將其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童年嶄露頭角,青少年脫穎而出,中年精彩綻放,晚年顛沛流離,一生仕途“三起三落”,但他卻在人生的舞臺上演繹了一場永不謝幕的詩意人生。猶如一個和尚對他的贊譽,他就是天上宿星下界,在人間暫時做客而已!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13
看完以后,感覺跟以前看的林語堂的大家文筆不太一樣,可能是翻譯的問題,生硬,好多地方語句不太通順,連南岳華山這種低級錯誤都會出現了,比如,“蘇東坡最可愛,是在他身為獨立自由的農人自謀生活的時候。”這樣的句子比比皆是,感覺好像是英文直接翻譯過來的,嚴重影響閱讀體驗。
還有,個人以為叫傳記之名,應盡量客觀公正,不偏不倚,最好不要摻雜個人的感情色彩,以主觀色彩選取對自己觀點有利的史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這個容易誤導讀者。
作者對王安石似乎懷有某種偏見,對他的大段描寫有失偏頗。把王安石描寫成了大肆打擊異己,不擇手段的政客。我覺得王安石與司馬光兩人都為公心,有理想,只是政見不同,德行操守毫無瑕疵,毋庸置疑。貶低一個來突出另一個有失偏頗。
任何一個作家要為蘇東坡這么一個大眾熟知的文人做傳記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從被貶杭州開始,作者漸漸的剖析了蘇東坡的詩書畫,這一段個人很喜歡。
每到一個地方總能率性而為,找到自得其樂的方式,不怨天尤人,積極融入其中,真是天生的樂天派。疏通河道,建造蘇堤,改造西湖,釀各種酒,幽默詼諧,賑濟災民,建立醫院等等。
與退休后的王安石談詩論道,對待迫害他的章淳也最終是寬容豁達的態度。與子由之間的兄弟情令人感動。
“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他這六十四年的一生,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是被貶謫,就是在被貶謫的路上,湖州,杭州,黃州,海南都留下了他深深地印記,也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他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認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他代表了中國古代文人的風骨,是無數文人士大夫所崇拜的偶像,真正做到了處廟堂之高憂其民,處江湖之遠而憂其君,有偉大的人格和品格,坦然面對,淡然處之,詩詞書畫建筑水利農耕菜肴瑜伽醫藥涉獵廣泛,流傳至今,影響深遠。
“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而明則復為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在逆境中不意志消沉,保持一份樂觀的天性不易,花開花落,云卷云舒,自然灑脫,沒有這份心境,哪能融儒釋道三家思想于一身呢?
正如作者說的,“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眼前一個“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灑脫不羈的形象緩緩的向我走來……
蘇東坡傳讀書心得 篇14
讀蘇東坡,感慨最深的就是他的真性情。做人真實,待人真誠,追求真理。他不偽裝,也不妥協。在詭譎多變的宦海中,他浮浮沉沉,雖無力主宰自己的命運,但卻一直主宰著自己的靈魂和良知。他備受打擊,九死一生,但真誠依然,胸中跳動的仍是那顆赤子之心。問世間,有幾人可比?
也正因為他的真,他方能創作出那么多的美來。他的灑脫遒勁的書法,他的自成一家的“黑竹”,他的無懈可擊的政論,他的豪邁奔放的詞章……他就像一個藝術的寶庫,蘊藏著數不勝數的寶藏。
看過許多傳記,或產生向往之情,或生出崇敬之意,但是還有一個人能像蘇東坡這樣,引發我這樣復雜的.感情。當然有崇敬、有向往,但是更多的卻是感受到他的可親,可愛,而且,一個古人,第一次就那么久地那么深地走進了我的內心深處。也正因此,極喜歡林語堂先生的這段話“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不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鎰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我不敢說我了解他,但是,通過讀他的詩文,通過林語堂先生的介紹,我得以走近他,并試著去揣摩他的內心,在他的故事中,我流淚,我扼腕嘆息,我拍案而起,更多的是低頭沉思。
我不自量力地在和自己敬仰的這位偉人相比。才華自是不敢提及,所以比較的就是性情和為人處事的原則。我越發覺得自己是卑微的。在不公正面前,無論是在蘇州還是在海南,無論是當官還是為民,他的心里都裝著蒼生,他為百姓殫精竭慮,卻處處受打擊,遭陷害,而他卻依然故我。他的確是“不合時宜”啊!和那些見風使舵的政客比,他真的不適于做官,在如此惡濁的官場中,他能夠保住性命,沒英年早逝,實屬造化。既然如此,自己不見容于朝廷,何不思退?保全自己,退隱林泉,保持沉默?在他的心中,儒家的匡世救民思想是占上風的,所以他以有用之身,不避刀斧,每到一處,都竭力為民請命,救百姓于困厄。這種精神常讓我有淚欲流。如果換做是我,不用說屢次,一次都足以讓我心灰意懶吧。或者我會改變自己,去隨波逐流,也未可知。蘇軾,在我眼前矗立起一座人格的高峰。
在心胸上,我也從蘇軾身上,看到自己的狹隘。他對于拼命往死里整自己的政敵章惇能夠真誠寬宥,讓我極為震動。我以前是喜歡魯迅的那句話的,對于自己的敵人,死也不寬恕。我當然沒有敵人,但是,遇事時缺少豁達之心,愛較真,認死理。尤其是自己的尊嚴受到侵犯時,我氣沖斗牛,會記仇。從蘇軾身上,我看到了寬容的魅力。做人理應如此啊。一個懷著怨氣生活的人,會快樂嗎?一個心懷恨意的人,能有平和的心態去做事嗎?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蘇軾的《定風波》,一直貼在案頭。或者說,一直在心靈深處置頂。失意時,恐懼時,落魄時,抑郁時……吟誦幾遍,頓覺一股豪氣漸漸盈繞于胸。于是,前行的步子就走得更加沉穩,也更多了一點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