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暑期“三下鄉”心得體會
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廣素質拓展,使"三下鄉"活動已成為廣大學校學生素質教育的試驗田。下面是語文謎小編整理的2017暑期“三下鄉”心得體會,歡迎大家閱讀!
【2017暑期“三下鄉”心得體會1】
7月11日,是嶺南師范學院化學院陽光社會實踐隊在高州市大坡中學的暑期三下鄉活動第六天。在這6天里,我學會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
注重細節。身為宣傳組的一員,在活動前期我們要畫海報等,深刻體驗到“細節決定成敗”!任何一份工作,一次活動,都需要去精心策劃,需要去細心準備。“三下鄉”活動前期由于未經深思熟慮,忽略了很多細節,以致在活動進行時顧此失彼,對各項工作造成諸多不便,也降低效率。同時,我也體會到團隊意識的重要性。在一起工作,一起生活,良好的團隊意識是一切活動成功的前提。我們是一個團體,一個集體,一切都應該以集體的利益為重。
學會理解包容。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我們要學會理解,包容別人,包容社會,包容世間的一切,做到換位思考。其實從下鄉的籌備活動到整個活動的結束,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每次遇到問題時,我們全體隊員都會共同商量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在商量過程中,各隊員的意見不一致,但我們都能互相理解。。
學會溝通交流。每個人不斷地都會有些新的想法與體會,我們要經常分享自己的體會,也要聽聽大家的心聲,了解大家的感想,這樣才可以促進理解。同時,我也是支教組的一員,為了讓學生更有興趣的聽你的課,要多多與學生交談,以拉近師生間的距離。
總的來說,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我得到了很多的經驗,獲得了很多的快樂,也拉近了我們隊員之間的關系,更讓我深刻的理解到了責任與團隊;這些收獲讓我明白到要自己去親身體驗,經歷成長,鍛煉自己,才能發現自身的價值,才能認識自身的的不足。我堅信此次的“三下鄉“活動留給我的永遠是最珍貴的財富。
【2017暑期“三下鄉”心得體會2】
在炎熱的七月,我們政法學院的三下鄉活動又開始了,在院團委、政法學院老師的指導下,我政法學院二十三名同學分成兩組,帶著我們火熱的心,打著“ 愛心服務,促農和諧”和“走進農村,托起留守的太陽”的旗號,x月14-15日在固原市原州區張易鎮上馬泉社區和周邊社區進行了為期兩天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張易鎮上馬泉小學校長李學和該村王老師的帶領和幫助下,我們調查了該社區的留守兒童和農村的現狀,根據該社區的實際情況我們服務小分隊在該社區舉行了一天的黨的政策、法律知識、孝敬父母、關愛留守兒童等方面的宣傳和調查。另外,我們隊員積極幫當地農民朋友收割小麥、幫農拉水澆菜。同時,進行了“進村入戶活動問卷調查”(該問卷主要是新農村問卷、留守兒童調查問卷,你對父母知多少問卷調查)。此外,我們尋訪該社區和聆聽孫子媳婦孝敬百歲老人的感人事跡,聆聽該山區唯一一個當了50多年的老黨員,談50年來,黨的政策在農村落實和農村的變化,以及怎樣當好一名共產黨員。使他們感受到了我們大學青年志愿者是他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今后必不可少的希望,也肯定了我們在其中的重大作用。特別是在為他們宣傳孝敬父母,關愛留守兒童和問卷調查期間,在這過程中所經歷的歷歷目目,至今仍像發生在昨天。
在幫農民朋友們收割小麥時,看到那一張張土黃色的臉龐,那一雙雙龜裂的布滿老繭的大手時,我才知道,農民的辛苦。當地對農業科技知識的認識還不夠,農業種植結構較單一。我想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不是口號,而是勢在必行的大事;當看到農村基層建設的艱辛時,我才知道自己能上大學的來自不易,我也將更加努力學習,為將來建設西部,讓西部人民擺脫貧困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在對當地農民朋友的問卷調查中,發現了當地農民朋友當前以及今后面臨的具體問題:當地農民的土地大部分已經退耕還林,他們收人主要于林草補貼、自己打工,但農民朋友知識文化水平普遍比較低,更沒有什么專業特長,只能靠自己的體力去干簡單的粗活。每家農民一年凈收入也能有四五千元。這個數字還是可觀的。可是農民拿著這些錢并不是很開心,接下來錢就要向外支付了。到了年底每年必不可少的是給家里孩子增幾件新衣服,那黑白電視機用了好幾十年了也該換了等方面的一般家用品。剩下的要全部給孩子來年的學費、生活費。要是萬一家里有個人生病,恐怕不借錢是看不好了。這借來借去,家里就欠債了,以后的每年得節約,少吃幾頓好飯,少穿幾件新衣服,還了錢,才能松口氣。農民收入除去支出,剩下的只能維持簡單的生活,萬一找不到工作干就更沒有辦法,借了錢總得要還,孩子上高中和大學讀書開支最厲害,要趕上了某些亂收費的學校,農民更是苦不堪言。要想農民真正的富起來,靠自己的雙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國家政策的正確領導,國家政策整天在喊減輕人民負擔,減來減去農民還是被壓的喘不過氣。政策關鍵要落實。隨著中國科學技術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現在對我們這些大學生就業都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樣農民收人減少而支出不會有多大變化,農民負擔將會更重。部分沒有土地的農民就業問題不能處理好,對我國的快速發展也可能是一個較大的障礙。
這些問題是值得我們當代大學生和國家制定政策時需要考慮的常言道:鐵不煉不成鋼,玉不琢不成器。尤其大多農村青年夫婦一方外出務工或雙雙外出務工,是一些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留守兒童的人數在不斷增加,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了一次次打擊。使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尤為凸現。農村的孝敬父母的氛圍并不是很濃,尤其是婆媳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凸現,這是因為代際之間的經歷不同,尤其是思想觀念上的不同。小孩子的感恩意識淡薄。作為當代大學生,不去體驗生活,不去了解農村、了解社會,不與社會相溶,便不是真正優秀的大學生、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使我認識了農村,認識了社會,同時也認識了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進一步激發了我的學習熱情。我將以新的心態,更加努力的學好科學文化知識,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鍛煉自己戰勝困難的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后的工作做必要的準備。如果我不參加此次活動,也許,我用一生也無法體會.
“三下鄉”活動已經結束,兩天的下鄉生活相對于人生而言,也許并不算長,但對我們參加“三下鄉”的全體隊員來說,這緊有的兩天時間卻是大學生活中最絢麗、最深刻的一章。它區別于我們任何一次曾經參加過的活動,它不僅鍛煉了自己還服務了農村。這兩天中,我們來回于學校與鄉鎮之間,頂著烈日,冒著酷暑,克服高溫奔波在鄉村,雖然感覺很辛苦,但是從中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力,得到了讓我一輩子受用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
本次“三下鄉”尤其隊從小生長在城市里,對農村的印象也只局限于電視、報紙上的模糊的概念,對于“真正的農村是什么樣,現在的農村發展的怎么樣了”這樣的問題毫無概念。今年這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給了他們一個深入農村、了解農村的平臺,中國有9億農民,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關心農民,貼近農民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的意識。
我相信有一些人和事是一定會被記憶保存的,比如說那些可愛的留守兒童,比如說這次調研之行,比如說我們這些同甘共苦的隊友們。“三下鄉”讓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歷練,還有彼此之間日漸濃厚的友情。在這次“三下鄉”中我真的收獲了很多,從得到了許多實踐的經驗到意志的磨練,從對“三農”的反思到對我們自己課題的探討,從學會了吃苦到與隊友培養的深厚的友誼,從學會了如何制作調查問卷到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在周邊山村無不灑下了我們的辛勤汗水,留下了我們的足跡。
在鄉下的時候隊員們一大群人說笑、打鬧覺得生活很快樂.雖然吃著寡淡無味的飯菜,雖然趴在辦公桌上睡著,雖然總是覺得用不慣的的水洗臉,雖然從鎮上去村子里的山路總是那么陡峭驚險.可是那種生活多美好啊,十幾個人一起搶飯吃,在大山里面看風景,關心調查留守兒童,訪問新農村建設,這種實現愿望的成就感、滿足感是考試得多少分都感受不到的。
本次活動可以說,收益頗豐。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對于我們大學生自身來說,是一次理論與實踐的真正有效結合。增長了才干,豐富了人生閱歷,詳細及準確地了解了農村的新動態。同時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對于當地農民和小學生來說,他們也了解了許多新鮮的知識。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覺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幫助村民搶收夏糧、聆聽鄉村兒媳孝敬百歲老人的感人故事、關愛鄉村留守兒童受到了當地村民的一致好評。村民多次稱贊我們給山村農民不僅帶來的是一種務實的態度,而且更重要的是讓村民懂得了關愛留守兒童和孝敬老人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活動結束后,我們收到當地村委會寫給我們的'感謝信以表謝意。由于這次活動務實而富有意義,在我們離開該村該校時,李校長贈送我院一面錦旗。同時也得到寧夏《現代生活報》和《固原日報》的追蹤報道,贏得了社會上的良好贊譽。
今年的“三下鄉”暑期實踐活動結束了,但是對農村的關注才開始不久。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很慶幸把握和利用了這次“三下鄉”的機會,走進農村、深入村戶、了解百姓。
在物質經濟飛速發展了今天,我們對農村和農民依然有著深厚的感情,而所有這些經歷,必將成為今后努力和奮斗的不竭動力。我希望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幫助農民解決問題,我們堅持實事求是、以積極探究的精神開展調研工作,而調研活動又給了我實地了解農民生活現狀的機會。我們以青春和激情投身和諧農村建設,實現青春生命價值,我們用行動詮釋自己對農村的關注。
在這短短兩天中,細細品味每一個細節都讓我難以忘懷。我相信“三下鄉”是我的人生旅途中重要的一課,也是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財富。
【2017暑期“三下鄉”心得體會3】
這樣的下鄉還是第一次,7號下午到那里之后的大掃除到14號中午的打包、將一切回歸原狀,這是一個短暫又難得的“旅程”。
第一次站上一個真正的講臺,底下坐了一班真正的學生,內心確實十分激動又緊張的。在要去高堂的前兩天才把最終的教案敲定,結果上了第一節課后發現自己找的內容太難了,那天晚上立刻又重新做了修改,有時候真心覺得自己沖動,隨隨便便就改了自己原來精心準備的教案,可是確實沒考慮到初二學生的實際情況,最神奇的是,最后的一個課時的內容,我們三個教初二數學的居然全部“大換血”,那天晚上從吃完晚飯就一直在改,沒辦法,我是隔天的第一節課,我算是經過了驚心動魄的一個晚上,一直擔心講得不好。義教的時候發生了太多的意外了,那兩個班的學生也是很可愛的,初中生的特質就是那樣子,特別喜歡找到老師的小毛病并且沾沾自喜,在他們的身上也看到了一點點自己當初的影子吧。最后一天匯演的時候,他們一個班辦了歡送會,一個班送了全部科任老師的禮物,里面滿滿的都是他們寫的字條,他們滿滿的心意。
除了義教之外,還有發生在后勤組的很多事啦,還有我們五個女生間的夜談會。真的是什么都經歷過了,把路中間的水管弄成噴泉,半夜三更出去找師妹,被教室桌子底下的氣球嚇得亂跑亂叫,還偷偷摸摸去廁所解決水管問題,通宵把隔天匯演要用的大背景弄好,說起這個背景后勤組三大主力的我們完完全全就是在那里玩在那里讓氣氛保持清醒的,各種惡搞,到四點多弄完的時候就躺在那塊背景上在一大群昆蟲的尸體上就這么睡了,還有關于我的一點栽贓嫁禍的事……最后在我們強大唯美的背景下,匯演順利的結束了,這樣的匯演在現在很多農村的中學還是基本上沒有的,將大學的文化、活動帶給他們也是很有必要的,在這場匯演上很多學生都參加了表演。當然,最后還有我們一起改的那首歌《高堂大道的日子》,最遺憾的就是沒能跟著大部隊一起在車上高歌這歌啦。還有我們三個人在校門口迎接他們,嘴里喊著“書恒書恒……”
三下鄉結束了,生活還是要繼續的,繼續我們的“挼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