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心得體會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醫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醫心得體會1
看了一半,個人感覺幾乎主要就是對整體和微觀辯證思考的哲學探討+作者從醫以來成功治愈疾病的案例;
我認為此書不具有說服性
1、探討一門學問首先必須充分的了解她的發展和理論基礎—寫過畢業論文都知道我們需要有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本書并沒有系統的進行描述,既沒有整理自古以來中醫是如何發展的,也沒有整理相關的中醫文獻;而是將其零星的'散在文中,顯得非常的凌亂。
2、本文的論據基本就是作者行醫以來自認為成功治愈病人的案例,一來是個案沒有推廣性,二來治療的過程過于神話,診斷非常主觀性,即便如作者所言,她果真治愈了如此多的疾病,我認為也是偶然現象;
對中醫質疑的原因:1、中醫診斷的主觀性:中醫診斷講究望聞問切,以把脈為例,文中整理了釜沸脈,魚翔脈,蝦游脈,屋漏脈,雀啄脈,解鎖脈,彈石脈等幾種脈象;將自己想象成中醫學院的學生,你認為你能否學會感受這些不同的脈象,即便有人可以,我認為也是極少部分人,那么在中醫傳播的幾千年過程中,又被丟掉篡改了多少,全靠主觀感應的東西是不可靠的的;
2、本文多次強調透過現象找本質,但坦白說,我認為很多病的現象是一樣的,中醫在僅通過外部觀察如何找本質,我認為具有不可操作性,例如癌癥和胃炎,可能表象初期都只是疼而已,但是如果不通過現代醫學的方式等你如何找到本質?我認為可操作性不強,即便有,我認為也是不精確的。
總之我認為,即便當年果真有人參透天機,中醫也確實是能治病救人,但經過數千年的變遷,現在的人幾乎不可能掌握當年的技藝了。畢竟,沒有相應的衡量標準和客觀對比的東西是難以推廣并讓大家掌握的。
中醫心得體會2
出于對“養生屬于體育課”的好奇,我選上了這門課。和許多同學一樣,沒聽老師詳細解說“養生”之前,我也認為養生是老人家去做的事,我們年輕人朝氣蓬勃,應該多練點其他強身健體的項目。所以這門課程與其他體育課最大的不同,就是一開始老師得利用大量上課時間給我們傳授養生方面的理論知識,消除我們的誤解。記得特別清晰的就是老師每節課給我們講人身體脈絡方面的知識,什么叫陰經,什么叫陽經,為我們深入理解功法奠定了基礎。面對一套套動作,我們不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而是會聽老師一步步講解為什么設計這個動作,這么做了后會有什么功效。這些深入淺出的分析是其他體育課所沒有的,所以基本每節養生課都是一個半小時滿打滿上,不會像籃球、足球那樣有很多自由活動的時間。雖然這樣大容量的課程內容需要課后很多時間去復習,但學到的東西更多。
經過一個學期的課程,我對養生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轉變。在當代這種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下,人們更多地將時間投入工作,而忽略了身體鍛煉,以至于很多人都處于亞健康狀態。如果讓這樣的人群一時改變生活方式,去進行體力消耗大的運動,一方面不太現實;另一方面,轉換太快恐怕對身體不利。而這個時候,養生成了一種維持身體健康的好方法。不需要太多的器械,不需要太大的場地,只要你能打出一套功法,你就能進行鍛煉。按照老師的教學規劃,根據季節來教不同的'功法,等我把功法練熟,我就會回去教給我的父母和同學,讓他們也從中受益,并樹立正確的對待養生的態度。
關于這門課的建議,我一直有個疑惑,就是視頻里每次練功前讀得那幾行口訣有什么深刻的內涵和作用?我覺得老師應該在最后給我們講講口訣方面的知識,或者向我們推薦幾本關于所教養生功法的書籍,讓我們對于這幾套功法有更深刻的理解。
中醫心得體會3
為大家推薦一份中醫學習心得體會吧,歡迎繼續關注應屆畢業生網
研修期間,我們按照由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及人文素養三大知識模塊組成的課程體系,進行了強化學習。可以說,這期研修班起點高、模式新穎、效果良好。整個課程體系設計科學合理,既關注了當今公共管理和理論前沿,又關注了教育管理的工作實際,既有前瞻的視野,又有豐富的案例分析。雖然本期研修班只有短短的17天時間,但我覺得感觸很多,收獲也很大。下面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匯報一下個人的感受:
一、拓寬了視野,開闊了眼界
這次研修,我們完成了120學時的課程計劃,22門課程基本涵蓋了公共管理專業應涉獵的主要領域,從宏觀經濟學、危機管理、公共管理、公共財政、公共政策、教育管理到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人力資源管理、媒體新環境及應對策略、領導語言藝術、信息技術等等,內容覆蓋面廣,信息量大。聆聽了教育部有關官員及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人保部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中國教育電視臺等知名專家教授的授課,領略了名師的智慧和風采,老師們學貫中西、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理念精深,在各自的研究領域都有獨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見解,他們精彩的講解不時閃爍出智慧的火花,使我的思維理念不斷地受到新的沖擊,從而進一步理清了思想認識上的誤區,解開了許多工作、學習、生活中的迷茫和疑惑,大大地拓寬了視野,開闊了眼界。正所謂:聆聽的是智者的聲音,感悟的是知識的力量;學到的是管理的精華。
二、增長了知識,提升了能力
一是學習了很多科學的管理方法。如中國人民大學侯景新教授的“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周石教授的“高績效團隊建設”、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李克實教授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國際關系學院郭惠民教授的“突發事件處置與危機管理”等專題講座都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可以說,通過這次研修,切實地增長了管理知識,增強了工作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能力。“管理的一半是科學,一半是藝術”,“管理的一半是科學”指的是管理的制度要合理、科學,即既要符合當前的教育方針政策,又要適合本校的實際情況。“管理的一半是藝術”指的是學校的管理要講究技巧。即要“善管巧理”。它告訴我們,只有把合理的制度和管理的技巧兩者合二為一,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可以預見,在培訓期間所學到的這些先進的管理方法,必將給我今后的工作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二是學習了很多新穎的思維方法。如清華大學韓廷春教授的“宏觀經濟形勢與政策分析”、清華大學王孫禺教授的“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中國人民大學謝明教授的“公共政策分析”、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綜合處劉培俊處長的“關于中國職業教育吸引力的若干思考”、清華大學袁本濤教授的“教育的公共性與教育公平”、北京師范大學劉寶存教授的“發達國家的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清華大學李越教授的“中學與大學教育銜接”、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喬玉全處長的“中國基礎教育辦學現狀、熱點和發展趨勢”、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談松華教授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宏觀背景與戰略選擇”、清華大學王有強教授的“公共財政學”等,從不同的研究領域出發,以不同的研究視角,展現了許多新穎的思維方法,這些新的思維方法,是在既符合政策法規和教育規律,又充分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直面現實困難,突破常規思路,創新解決問題的辦法,達到問題迎刃而解,效率不斷提高,成效事半功倍的效果。實際上,這些思維方式所閃現出的智慧,就是解決問題能力的具體體現。因此,我覺得這些新思路、新方法對實際工作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它使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心態更加自信,思路更加開闊,方法更加靈活。
三是學習了很多有效的溝通方法。如中國教育電視臺聞閘教授的“領導者語言表達藝術”、清華大學孫靜惟教授的“媒體新環境與應帶策略”、清華大學孟波講師的“管理溝通”等課程,都結合了生動的案例分析,為我們講述了溝通在現代管理中的重要性,簡言之,溝通,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就是消除誤會,化解矛盾,摒棄隔閡,就是密切關系,求得諒解,增進感情,達成共識。但凡成功的管理者,無一不是善于溝通的好手。作為管理者,一方面加強團隊內部管理,需要與成員溝通,良好的溝通,能夠使團隊成員理解管理者的管理意圖,能夠激大家的參與感和熱情,能夠引導團隊成員朝著共同的目標團結一致,發奮努力。另一方面創設團隊發展的良好環境,要與外界溝通。無論是要爭取領導的政策支持,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還是要贏得外界的大力幫助,這都需要重視溝通,一方面要保持自信、充滿誠意,另一方面要善于尋找雙方的關注點、興奮點和共同點,促進工作的有效推進。
四是提升了個人修養。如清華大學劉書林教授的“科學發展觀與干部素質提升”、清華大學李燕教授“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漫談”、清華大學朱漢城教授的“走進音樂世界——音樂賞析”等課程,對提高個人的素養有莫大的幫助。
三、提高了認識,完善了自身
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成長,這是我這次研修的重要心得體會之一。通過學習,不僅逐步地提高和完善了自己,而且,通過學習,還促進了反思。
一是要注重提高理論修養。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地感覺到得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管理理論水平離工作實踐對自身提出的要求差距大。這不僅體現在自己學習的習慣上,沒有養成有計劃、有規律地學習理論知識的習慣,而且體現在自己的學習成效上,既沒有對各種理論做到大量涉獵,擴充知識面,又沒有精讀某種理論,融會貫通,更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因此,以后要在學習上更進一步加強,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在學習中提高、在學習中成長。
二是要注重積累實踐經驗。理論是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概括提煉而成。專家們的工作經驗和理論成果,都是因為他們不僅勇于實踐、不斷探索,而且是因為他們善于總結,注重積累。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要注意收集、總結、提煉成功的經驗,使之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方法,并逐步成為自身工作特色,不斷提高工作水平。
三是要注重提高業務水平。通過這次研修,我深刻地認識到,要做好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業務水平,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一名管理者的要求。一方面要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斷提高管理能力,掌握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益,使學校發展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能夠勇立潮頭,立于不敗之地。
中醫心得體會4
我是xxy醫院中醫科醫生,這次參加了中醫培訓,感悟非常多,下面是我的心得體會:
中醫學由于在形成的初期引入了當時最先進的哲學 思想——樸素唯物主義,并沿用至今,形成以陰陽五行學說為核心,臟腑經絡、氣血津液、氣機升降為主體,病因病機、治法方藥為外殼的理論體系,具有靈活多變的思辨性和高度的整體概括能力。另外,許多人有這樣的印象,患者和中醫大夫之間的關系往往好于與西醫大夫之間的關系,甚至亦醫亦友。許多研究也證實,中醫傳統的診療模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醫患關系。傳統中醫具有許多區別于西方醫學的特色,其理論形式反映出獨特的人文屬性。中醫學以其強烈的人文屬性成為最能反映醫學與人文相結合的一種形式。
中醫學源于中國傳統文化,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認識中醫、了解中醫、學習中醫,必須先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學習儒家、道家、佛家文化,特別是道家思想,因為中醫學“天人合一”的基本思維方法更接近道家祟尚自然的思想。中醫學認為“形氣相感,形神合一”,人的意識形態、意念活動對自身及周圍事物產生影響。學習傳統文化,體悟自然之道,正是為了修養心性,靜心體悟自然之道、中醫之理,以平靜純凈心行醫,方可能成為醫德醫術均上的好中醫。
中醫理論源于生活實踐,在臨床 教學中要多聯系生活,才能更好地理解中醫理論。在病因病機教學中,可采取“取類比象”、“形象思維”的方法,結合日常生活,使學生更形象地理解風、寒、暑、濕、燥、火的致病特點。如風邪致病特點,風的性質“動”→風邪致病特點(陽邪、善行、數變、百病之先導)→臨床表現(動搖不定、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震顫、拘攣、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等)。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而且能使學生靈活掌握所學知識,舉一反三。
總之,與西醫學相比,中醫學因其完整的理、法、方、藥系統而形成自身獨特的理論體系。教學中應讓學生們認識到中國的傳統文化,構建整體與辨證思維模式,強調理論聯系實踐,課堂上提高教學的'藝術性,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發散的、聯系的、觸類旁通的學習和思維方法,是提高中醫學教學質量的最現實可行的思路,其中具體的、可行的教學方法還需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在西醫院校,要使中醫教學與西醫教學有機結合,進而對學生的思維模式產生積極影響,為學生提供中西醫結合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充分了解中西醫學思維互補、方法互參的優勢,促進我國醫學的創新和發展。
中醫心得體會5
我是學中醫出身的,如果你是想進醫院,拿醫師資格證,成為一個中醫臨床醫生的話不防自考去實現,但是現在的就業形式對自考來說是不太合適的。 如果你是為了興趣,并不以此作為謀生手段的'話,我可以推薦幾本書你看: 首先是《中醫基礎理論》這是必看的,這是基礎,是你踏入中醫殿堂的鋪墊。
必須認真的掌握。 其次是《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這些是臨床基礎,也是必看的。中醫基礎血扎實了,學這些可以比較輕松,尤其是診斷。學中醫其實就像走路,一條道,分幾條岔路,等你完全掌握之后你會發現任何一條岔路都能幫你達到目的地。 再次就是中醫的各個臨床應用的了如《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等等,值的一提的是《針灸學》很有用的,就算給自己保健也是不錯的。
最后如果想拓展,學習古代的中醫專著則《醫古文》要看,前人的精華太多了,如:《皇帝內經》《傷寒雜病論》《丹溪心法》《景岳全書》《脾胃論》等都可以看的。
中醫心得體會6
以前小不起眼的毫針在我自學過程中,每天我自朝身上扎200余針,甚至于300余針。目的是老來自防己(因我無兒無女),沒想到后來竟治好了精神分裂癥及諸多頭痛,且均是一次性。辯證施治中,二根毛巾使危重病多起死回(用五行療法)。師傅的訓斥使我的待遇于69年至78年間抵得上縣局級。新華書店的一本數學典,竟使我37歲又考上了師范(吾是66屆初中畢業生)。上師范期間連五分錢的.菜都吃不起。學友一句話竟使我后來吃喝不盡。初中時同學談笑間竟使我精通樂理及熟練曲胡、板胡、二胡、笛子,竟混上了劇團。綜上所述,我得出:留心遍地皆學問,不管學習有用沒有用,只要勤學習、勤實踐、勤思考、辯證,神奇必在自己的腳下。曲折里都有無限光明和輝煌。我知道在自已最熟悉的東西中,還有許多沒有被自己發現的奧妙,但只要用心,還是會有所發現的。這次又經朋友介紹來到xx參加筋膜壓揉學習,雖然我只知其大概,但我也肯定會有更神奇的發現。因為我有了以往走過路的經驗。年輕人是學而知之,老年人是思而必得;老年人是智慧的黃金期,年輕人是大干的黃金時期,年少人是學習的黃金期。只要我有現在筋膜壓揉療法學習過的高基礎和幾十年不斷自學醫學的雄厚基礎,必將會有更多的神奇療效出現。有發現力的人永遠是神奇,宣老使我相信、堅信、我也會有,必有!秦老師將我引進門,我將終生不忘其大恩!您使我又步入了又一個高新領域。
中醫心得體會7
眾所周知,中醫是中國幾千年唯一的醫學,中國人民幾千年來的防病治病靠的是中醫,中醫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繁衍昌盛,幾千年來的保健事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醫與西醫在專業技術上各有所長,各有優勢和特點。西醫的優勢在于精密儀器的檢測、高超的外科手術、復雜的器官移植、先進的搶救手段等。而中醫的優勢恰恰是西醫薄弱的方面,中醫的辨證施治既準確又靈活,奧妙無窮,對診治許多疾病,有其獨到的特點。如對功能性疾病的診治,退行性疾病的診治,病毒性疾病的診治,痰飲淤血病的診治,疑難病證的診治等尤具優勢。人民群眾對中醫中藥的認識比較深刻,有相當多的人群喜歡中醫中藥。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進化,人們對健康長壽的要求在不斷的提高,中醫中藥的治病之本、調理、滋補功能就顯得更加迫切需要了。
中國人的傳統認識是中醫越老越吃香。一個年齡大的中醫,盡管本事平平,都可以稱老中醫,甚至夸大一點稱“名老中醫”,這說明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中醫是終身制的職業。那么,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學好中醫呢?《扁鵲倉公傳》云:“人之所以病病疾多,醫之所以病病道少”,這說明中醫難學。著名溫病學家吳鞠通又說:“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
學中醫誠然難,學精則更難。但既學醫就必須學精,至少要確立“學精”這樣一個奮斗目標,方能學成一個好中醫。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根據我個人學醫的體會,主要在于兩點:一要認真讀書。中醫的書籍,用“汗牛充棟”來形容,尚嫌不夠。讀中醫的書,不僅要讀懂、弄通,而且要熟讀、熟記,對許多重要的內容甚至要熟背。比如中醫診斷學、中醫方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溫病學、傷寒論、金匱要略等。若要有高深的理論功底還必須學好《內經》。讀中醫的書,要善于融會貫通,中醫學的理論均源于《黃帝內經》,中醫的各科臨床,均源于歷代醫家的經驗積累和實踐總結。
舉例說吧,比如學《傷寒論》,不僅要與《金匱要略》相融合,還要上與《內經》相聯系,下與《溫病學》相聯系,此外,還要與內科學、方劑學、藥物學、診斷學相聯系。比如《傷寒論》的少陽證,這個少陽證就出自《內經》的《素問熱論》。《內經》的少陽證只限于少陽經脈癥狀“胸脅痛而耳聾”,而《傷寒論》的少陽證則為半表半里證,膽火上炎,癥見“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必煩喜嘔”,用小柴胡湯主治。再聯系溫病學中亦有一個邪郁少陽證,寒熱類虐,心煩,口渴,脘痞,舌苔黃白而膩,用蒿芩清膽湯主治,系濕熱郁閉少陽。如此聯系比較,自然融會貫通。
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結合生活實際融深奧醫理于淺顯地生活常識當中。中醫基礎理論重于思辨、抽象、實踐性強,但弱于直觀、具體、可操作性差。因此,在學習中,注意結合自己既往的文化知識及生活常識進行理解,常常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聯系夏天長期在河水中浸泡的石頭或其他物體的表面所生苔蘚形狀為例,來理解滑膩之性狀,說明舌苔滑膩與水濕的關系,并由此理解濕性粘膩的致病特點。結合既往臨床實踐,融抽象理論于常見病證之中。如人體皮膚受涼之后,可見惡寒、無汗,鼻塞流涕,胸悶咳嗽等感冒癥狀,中醫給以宣肺解表藥物治療后,感冒痊愈。以此說明肺主宣發、開竅于鼻、在體合皮的醫學道理。
也發現這門學科跟中國古代哲學和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密切相關。在其發展過程當中也不斷吸收外國文化,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的一些中草藥,大都原產地都不是中國,足以證明這一點。然而,提高中醫素質,中醫從業人員必須有過硬的基本功。要打好基本功應具備以下三個步驟:
中醫的臨床工作分為識病、辨病、立法、處方、用藥五大環節,最終必須落實在方藥上。如果沒有精確的處方,絕對不會有好的療效。故中醫歷來視湯頭、脈訣、藥性賦為啟蒙“三件寶”。“湯頭”即“方歌”。中醫素以清代汪昂的《湯頭歌訣》為藍本,并以《醫方集解》輔行。要求“湯頭”必須熟背至信手拈來的地步,臨床方可應用自如。“脈訣”是指脈學方面的歌訣。現以李時珍《瀕湖脈學》流行最廣,然李中梓《診家正眼》似乎更切實用,故云脈必“二李”。當然有精力多讀幾部更好。諸如:《四診抉微》、《脈訣匯辨》、《脈理求真》等。《藥性賦》是民間流傳多年且影響極大的入門讀物,淺顯易懂,朗朗上口,確實對初學用藥可具初步輪廓。盡管有些內容已不合時代的要求,但仍為廣大中醫所喜愛。除上述“三件寶”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針灸歌賦”。眾所周知,針灸是國粹,是中醫走向世界的“利器”。要想學好針灸,熟誦歌賦是必備的基本功。諸如:十四經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標幽賦、金針賦、通會指要賦、流注指微賦、勝玉歌、玉龍歌以及十二經子母補瀉、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訣均應熟背如流。俗話說:“曲不離口,拳不離手”。以上第一步功夫,屬中醫的“背誦功”。
背誦功之后的第二步功,就是加強古文和醫史的學習。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華民族經過漫長的歷史,給后人留下了輝煌燦爛的中醫文化,不愧是偉大的寶庫,等待后人去努力發掘。而這些文獻均是用古文寫成。若不在古文上下功夫,勢必很難理解。如文字的構成、詞匯的衍變、語法的.差異及古代文學常識、古天文學知識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則學習醫古文非常困難。
文言文學得好,猶如與古人相與對坐應答,能進行跨時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學好古文是打開中醫藥寶庫大門的鑰匙。故第二步功夫首先必須“學好古文”。
任何事情,任何學問都有一個發展過程。所以不管學什么都必須了解本門的發展史。搞政治要學政史,搞文學要學文學史。當然中醫也不例外,也應學好醫學史。只有學好醫學史,才能了解各朝各代的名醫、名著及其學術觀點,也就是說要了解這些名醫名著是在何等歷史背景和客觀條件下形成的。同時也應了解前世名醫的奇聞逸事。譬如:朱丹溪三十歲學醫,三十五歲就能臨證而成大家。葉天士十四歲學醫,先后師從十七人等。這對一個中醫的學習和成長均有一定的啟發。然而今人視學史為多余,似乎與臨證無關,實屬大謬。
學古文具備了讀古書的能力,學醫史明確了讀古書的取舍,在選書讀書過程中,自然不會陷入歧途。同時還要博覽歷代醫家的醫論、醫著、醫案,對歷代醫家的成果有一個框架性得了解,對學術理論的構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故第二步功夫為“基礎功”。
要想學好中醫,則必須精讀一些古典醫籍,如《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溫熱經緯》、《神農本草經》、《醫學心悟》等。
《內經》、《難經》是中醫基礎的奠基。陰陽五行、臟象經絡、診法治則、五運六氣均需從《內經》、《難經》二經中探求。然《內經》中《靈樞》、《素問》各八十一篇,《難經》八十一難,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讀,談何容易?故初學者可選用明代李中梓的《內經知要》或近賢秦伯未的《內經知要淺解》為讀本,部分章句必須熟背。
《傷寒論》是六經辨證的典范;《金匱要略》辨臟腑經絡,是辨治雜病的基礎。《溫病條辨》系統論述三焦辨證,與《傷寒論》相對而言,使“萬病診法實不出此一縱一橫之外”。(《溫病條辨·凡例》)。《溫熱經緯》以《內經》、仲景為經,以葉、薛、陳、余諸家為緯。其中“葉香巖外感溫熱篇”主要論述衛氣營血辨證系統,也應熟背。《神農本草經》是方藥學之祖,自然也是必讀之書。清代陳修園《神農本草經讀》可視為初學者較好的讀本。《醫學心悟》一般視為入門的啟蒙書,它是系統論述“八綱八法”之作,且書中載有很多療效高、實用性廣的方劑,如啟膈散、開噤散、半夏白術天麻湯之類,皆臨床習用之方。這些醫籍的精讀,可使中醫理論的框架構架起來。故第三步功夫為“構架功”。
如上所述,背誦功、基礎功、構架功為“真中醫”必須具備的三步功夫。在這三步功的基礎上,進而博覽群書,淹通眾家之長,并廣泛吸取今人經驗,積極引進現代科學技術。古人云:“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早臨床、多臨床,從而培養和造就新一代的鐵桿“真中醫”。
漫漫岐黃路,吾將上下而求索。
中醫心得體會8
我從事中醫臨床45年,今天我要講的,是我幾十年行醫的感受。我想,這些感受,只要你是個中醫,就都會有同樣的體會,只是大家沒有把它講出來,或者沒有總結出來而已。所以,這些都不是我的“發明”。我只是做了一些歸納的工作。當然,歸納也不是很容易,我寫了七年,出了四本《潘德孚醫話》,一本一本不斷增刪,才寫出這本《治病的常識》。在這本《治病的常識》中,如果有人認真歸納,同樣會得到我今天發言的十條道理。
一、病人是醫生的老師,凡是對病人態度不好的,不是好醫生。
醫生是從臨床中學會的。孫思邈說:“讀方三年,以為天下無病不治;治病三年,才知天下無方可用。”無論什么時候,醫生臨床處方,都無法說:“此方必中,”只有等待病人的信息反饋,他真的給治好了,才算必中。可見,病人是以自己的健康提供給醫生提高臨床經驗的。沒有病人的信息反饋,醫生的臨床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可以這么說,醫生的本事是從病人身上學來的,病人是醫生的老師。所以,凡是對病人態度不好的醫生,就是不認真學習的學生,就不能成為好醫生。
現在有一些醫生,有了一點名氣,或者根本就不是有名氣,而是因為他所在的單位有一點名氣,看見病人多了就煩,態度不好。同樣,有的醫生,一聽病人提問題,或有相反的意見,就向病人發火,會說:“你是醫生或我是醫生?”這樣的人,可以認為都不會成為好醫生。病人生病求醫,是有了痛苦,向醫生求助。醫生理應體諒,用好言安慰。這種心理性的治療,對提高療效是有好處的。發火,說明醫生不知道這個最普通的道理。連最普通的醫學道理都不懂的醫生,當然不是個好醫生。
有許多醫生并不知道以自己有限的學識,治無限不同的疾病,需要不斷地學習,尤其是聽病人的信息反饋。認真思考收集和總結治療中的正反面經驗教訓,才能提高自己的臨床能力。人們找中醫為什么都要找老醫生?道理就在于老中醫臨床經驗豐富,理解臨床困難的道理,對病人態度好。
病人是醫生服務的對象,醫生是服務者,不是司令官,因此,精誠服務是醫生的基本道德之一。問病人:“你是醫生或我是醫生”的人,不知道這話叫做不知天高地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醫學知識如海深,自己所掌握的其實極少,都靠臨床學習來的。僅憑書本知識,根本還成不了醫生。就這樣自我夸大,豈不是“夜郎”了。
病人把身心恢復健康的希望交給醫生,醫生應該好好對待。醫生關心病人是全方位的,并不只是開開方子就算了。如果不知道這一點,當然成不了好醫生。病人的心理樂觀,是恢復健康的基本重要條件之一。醫生治病的目的既然是使病人恢復健康,那么,其態度的好壞對病人心理起著重要的作用。對病人態度不好的醫生,其態度就可以體現工作的目的,所以就不是好醫生。
二、沒有治不好的病,只有沒本領的醫生。
這句話并不是說,做了醫生,就什么病都能治。我們做了醫生,誰都不是全能,也成不了全能。因此,有許多病我們治不了。我們必須知道,不是這些病無藥可治,而是我們缺乏治療的經驗和能力,只要我們努力學習,就能夠治好這些病。自己費盡腦筋治不好,別人卻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治好了。
病人的病,能不能治好,決定在病人生命的恢復能力。醫生的治療和用藥,是幫幫忙的。由于醫生所擁有的醫療知識極其有限,所以,才有“一味單方,氣死名醫”之說。自己不知道如何治療的病,也許會有很多人知道。醫生以其有限的知識,無法給無限的疾病做正確的判決。因此,醫生不能向病人說“此病無藥可治”的話。實踐中我們常常碰到,很多病人不相信醫生“無藥可治”的判決,病好了;而相信醫生判決的病人,由于失去生存的信念,死了。可見,許多病人不是死于病,而是死于醫生的信念。任何時候,病人只要一息尚存,他的生命就在與疾病搏斗,所以,有許多病,能不能治好,在于醫生這個忙幫得對不對。醫生樹立正確的信念,同時要幫助病人樹立正確的信念至關重要。
現在很多醫生都喜歡給病人下判決書,說此病根本無藥可治,或說此病是世界難題,或說病人只有多少時間了,都是不科學的預言。因為,已經有許多事實推翻了這些預言,“無藥可治”的病人好了;“世界難題”可能被一味單方打倒;被預言必死無疑的病人回家不治而愈了……所有這些,只要醫生當了長久了,留個神認真觀察,都有碰到的,說明醫學的預言不準確。傳播不準確的預言,就是不科學的態度。醫學是一門科學,學醫學的醫生,應該持有科學的態度,不說不科學的話。
三、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
現代解剖學教人們在尸體上找病灶,意思有二:一是認為病灶是生病的原因;二是認為只要切除病灶,就能恢復健康。這是很嚴重誤導。活著,是生命在身體里;死亡,是生命離開身體。活著的稱為人,人會生病;死了的就不能再稱為人,而是一個尸體,尸體就永遠不會生病了。君不見,醫學院里的尸體,既不會發燒,也不會肚子疼。身體沒了生命,病就不會生了。所以,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
身體上的病灶,只是疾病的結果,不是疾病的原因。知道這一點很重要。可是許多有名的醫生都不知道這個道理。美國有一位很有名的外科醫生叫瓦金斯夭,在1962年發明了一種治療胃潰瘍的方法——胃冰凍治療術。他所領導的研究組織,發表了許多成功的報告。此前的西醫,治療胃潰瘍都是用手術切除的。手術切除對病人的損害太大,瓦金斯夭的想法當然是一次改進。他的'目的就是使病人治病的損害降低。于是,世界上很多大醫院,都添置了胃冰凍設備,設立胃冰凍治療專科。但在1969年,美國有五所大學,發表了聯合報告,認為胃冰凍治療胃潰瘍無效。從這一治療方法的失敗中,我們可以認識到,所有的外科切除病灶的手術,都存在著這樣的弊病。把切除病灶作為治病的根本方法,是錯誤的。其錯誤的原因,就是把身體當做生命。
身體是生命依附的物質基礎。西醫廣泛宣傳手術能除疾病的根,把癌切除,叫做手術除根術,是錯誤的吹噓。手術切除了胃,自然不會生胃病了。沒有了胃,怎么會有胃病呢?現代西醫治療青光眼,就只有切除視神經,或挖掉眼球;治療闌尾炎就只能割掉闌尾,這樣的方法能叫治療嗎?殺人,豈不就是最好的治病方法?因為,死人是永遠不會生病的,徹徹底底地除了根。身體是生命依附的物質基礎,我認為,健康,就是指這物質基礎的完整;殘疾,就是指這物質基礎的缺損。把切除病灶作為治病的主要手段,會使健康的人成為殘疾的人,是不能忍受的錯誤。其思想基礎就是把身體誤為生命。
四、生命是信息運行的一個自組織的過程。
我提出的這個生命的定義,太概括了,有人可能會要求講講明白。為了使大家更加清楚,現在我作如下的解釋:
“信息”,是指與生俱來的密碼。拿人來說,當精子與卵子結合附著于子宮壁后,這個生命就產生了。它吸收營養,使這些營養變為眼睛、鼻子、嘴巴、耳朵以及心肝五臟等,形成了人的整個軀體,然后擠出娘胎,繼而再吸收營養,從嬰兒長大成人,再衰老死亡。這些密碼不斷展開,不會生成三只眼睛,不會生成一只狗或貓……都是因為必須按這個與生俱來的密碼辦。
“運行”,是指生命是動態的,永遠向前,向著成長、壯大、衰老、死亡之路前進,不停止的,不可逆的。也就是說,生命是一天一天在變化的。生命就像一艘時間之舟,只有前進,沒有后退。
“一個”,是指所有的生命都是個體,每個個體都不一樣,都具有特異性。
“自組織”,是指執行密碼的一種能力。生命的存在,全要仗持這種能力才能活著。自組織能力的有序,就是健康;自組織能力的部分失序,就是生病。
“過程”,是指生命只是一個時空段,有起始,也必然有停止。
醫學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人的生命和健康。西醫學既然是一個學科,基本概念的定義是任何一個學科所必須解決的。因為過去沒有生命的定義,西醫才會拿解剖學做它的學科基礎,結果是把身體誤為生命。經歷一個世紀的實踐后,現在出現的讓人吃驚的誤診率(50%)沒法回避了。原因何在?基礎錯了?
生命的定義當然不只是指人,而是要包括所有的生命。現在我們把生命的定義說清楚,我相信對醫學的發展,一定有很大的好處。這不能怪西醫醫學家的不好,沒向生物學界索取。我查過百科全書,確實沒有一個像樣的生命定義。我現在提出這個生命的定義:生命是信息運行的一個自組織的過程。它是不是合格,請大家議論。我已經寫了一本《生命醫學綱要》,對生命的定義有比較詳細的解釋,不久將由浙江科技出版社社出版,如有興趣,以后請買一本看看。
五、凡是傷害生命自組織能力的一切藥物和治療方法,都是不科學的。
生命的生長、發育、成熟、衰老,以至死亡,是它的自組織能力活動的結果;生病是否能痊愈,決定在它的自組織能力。具體地說,人的生命所需要的一切能力,例如控壓能力、控糖能力、控膽固醇能力、控脂能力、控白細胞、紅細胞的能力、控微生物菌群平衡的能力、控各種維生素的能力、控各種微量元素的平衡能力……比如說,生命需要一定的血壓,它要保持恒定的血壓段,低了不行,高了也不行,靠什么力量,就是靠它的控壓能力;生命需要血糖,太高了,太低了都不行,就必然有控糖的能力,使血糖保持一定的濃度。已知人的胰島,有兩種細胞——A細胞和B細胞:A細胞在血糖過低的時候,能放出一種激素,使血糖升高;B細胞在血糖過高的時候,能放出一種激素(就是現在的藥物胰島素),使血糖降低。所以,有的人餓了好多天,沒有糧食吃到肚子里,不會因血糖過低而休克死亡。因為,A細胞的激素,會使人體里的膽固醇、脂肪等,重新變成血糖。可是,現在我們許多人一量血糖稍高,就馬上吃降糖藥。這樣做,為的只是暫時降低血中糖的含量,損害生命自身的控糖能力。所以,久服降糖藥者,必患低血糖癥。這樣的人如果遇到自然災害,經不起饑餓,容易死亡。生命的能力很多,它們還相互構成系統,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其中的道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實在太少,無法講個明白的,也許永遠無法講明白。這就是生命的秘密。
也可以這么說,有一分自組織能力,就有一分生命。因此,凡是傷害生命自組織能力的檢驗儀器、治療方法及藥物,都是不科學的。例如使用胃鏡查胃病,可是查出來的病:淺表性胃炎、糜爛性胃潰瘍、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檢查出來,沒有一樣西藥能夠治好。檢查的目的是為了治療,不能治療就是沒有用。使用沒有用的方法傷害生命的功能,使病情加重,無論如何也不能說它科學。病人的目的是把病治好,醫生的檢查卻使病加重,與病人的要求相反,這就是不科學。再說使用抗菌素退熱,損害體內微生態的平衡。這種平衡被損害后,何日何時發生什么奇病怪癥都不知道。這就叫藥物的副作用。有副作用而還是要用,也就是不科學。現在40歲到50歲的人,很多有四環素牙,腰痛,是因為他們幼年時發熱服四環素,骨髓有四環素色素沉著。所以,在使用有副作用的藥物之前,必須有使用的依據,沒有依據就叫做亂用。亂用藥物,就會損害健康,就是不科學。
六、百病就是一病——信息運行障礙。
活著,就是生命信息在身體里不停地運行;那么生病,就是信息運行遭遇障礙。針灸為什么能治百病,因為它通過穴位的刺激,使經絡信息運行克服了障礙。按摩、推拿、耳針、拔罐、刮痧,以及許多自然療法,都可以不用藥物,就能治療很多疾病,其道理無不就是使信息運行恢復正常。可見,所謂“百病”,實則“一病”。這就是為什么一種療法就能“治百病”,否則就無法解釋。
因此,治病的根本原理,就是使信息運行通暢。思想感情過度,飲食、聲色、勞累過度,都會使信息運行發生障礙,因此,把疾病限于細菌感染,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錯誤。現代西醫之所以誤診率達50%以上,皆是因為其醫學思想基礎的錯誤。
七、癌癥就是生“瘰兒”,不是了不起的病,只要辨證正確,治療并不困難。
所謂“瘰兒”,是中醫外科腫毒:疔瘡癰疽瘰疬等的統稱,中醫都有治療的辦法。其發于體表,由于直接可用肉眼觀察,辨證方便。其發于體內,便是占位性病變,陽性者叫做癰瘍,如腸癰、肝癰、胃癰、肺癰等;陰性者,不能化膿破潰,就被稱為癌。近代中醫癌癥專家鄭文友,治愈不少癌癥。他說:腫瘤腫瘤物質組成是由于氣血寒凝而形成,與其說是個‘痰瘤’,還莫如說是個‘寒瘤’。因此,生在體表上的陰寒性的腫塊,如果切細胞去做病理檢驗,就可能是癌。因為,西醫沒有陽性陰性腫塊,或癰或疽的名稱,只有腫瘤之說。
鄭文友說的是寒毒,應該說占了大多數,癌腫也一定還有熱性的。有些癌腫患者,服寒涼藥覺得舒服,而服熱性藥,則立即不好受。所以,治療必須辨證論治,不能絕對化。例如外科病的疔、癰、疽,疔是陽毒;疽是陰毒;癰是半陰半陽的。中醫治療腫瘍——疔、癰、疽,都是嚴禁動刀切除的。如上所說,病灶只是疾病的果,而不是因。疔被手術切除,必發疔瘡走黃,頭面皆腫發高熱,極為危險;癰被手術切除,癰毒內伏,多發為敗血癥;疽被手術切除,必然到處流竄,西醫叫做擴散。
八、癥狀是生理現象與病理現象的混合表現,而且,主要是生理現象。
發熱的出現,是生命發現微生物侵入,主動關閉皮膚的散熱裝置,是為了抵御外來微生物的自我防衛行動;發炎是生命在微生物感染的地方筑起一道防衛屏障,防止微生物再侵入其他的部位;疼痛是生命發現信息氣血的運行有了障礙,而產生的信號。當然,本是正常的體溫,現在變高了;本是舒服的地方現在不舒服了,這才叫生病。異于正常,也可說是病理現象。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使用對抗的治療方法:發熱用退熱,發炎用消炎,疼痛用止痛,都是在對抗生理活動,所以是錯誤的。
九、中醫現代化是用現代語言和概念來詮釋中醫。
中醫醫學有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以2500年的實踐后,才總結出《內經》——這一套為中華醫學奠基的理論系統。1800年前,張仲景總結了前人成功和失敗的經驗后著成《傷寒論》,為中醫臨床進行辨證論治(診斷與治療)提出了具體方法。這一方法歷經1800多年的實踐證明行之有效,不可更改,原因何在?在于已經摸準了治病的規律。
中藥學從《神農本草》的365種至現在發展到現在的近20xx多種,雖然增加很多,但在臨床中運用四氣五味的方法糾正病人的偏勝未變。這也是個規律的問題。所以,中醫學是成熟的醫學,是開放的醫學,是不排他的醫學。
既然已經成熟,古老就不是個毛病,只是時代久遠,難以溝通,難以被現代人理解與學習而已。因此,我認為運用西醫的方法來研究分析中醫或中藥,就像讓不懂事的小孩來評論大人的行為一樣可笑。唯一可行的中醫現代化就是用現代語言和概念來詮釋中醫。不是用現代的有色眼鏡來評論攻擊中醫。
十、中醫學必將成為世界醫學。
病人的要求是什么?不是要知道生什么病(病名),在什么地方(病灶),用什么治療方法,這些都不要緊,根本在治療的效果。中醫與西醫相比,它的優勢,恰恰就是臨床的有效率。也許有人認為,西醫發熱用退熱藥,疼痛用止痛藥,不是比中醫更有效嗎?我認為,治病的有效是使病人恢復健康,不是壓制癥狀。健康的有效是長期性的;壓制癥狀的短期行為。很多實踐證明,它的結果是對健康不利。例如退熱藥的暫時退熱,結果是延緩退熱時間;止痛藥只能短暫止痛,還會掩蓋病情,易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生。
現代社會以人為本。人則以健康為本。所以,世衛組織《關于二十一世紀的報告》中說要把現在對疾病的研究,轉向健康的研究。中醫醫學恰恰就是保健康的醫學,適應時代的需要。而且,中醫學是一種開放的系統,它一定會吸收西醫學中有利于保健康的因素,來充實自己,壯大自身。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覆蓋全世界的西醫會自動走向邊緣讓位于中醫。
中醫心得體會9
20xx年6月11日至6月12日,我有幸參加了四川省護理學會在成都舉辦的護理管理暨中醫護理技術培訓班。十分感謝領導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在護理管理和中醫護理技術方面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這次培訓,由四川華西醫院護理部主任成翼娟老師、四川省人民醫院護理部主任溫賢秀老師等8位護理專家親自授課,學習了包括20xx年優質護理標準解讀、質量控制新標準解讀、持續改進護理質量實現患者和護士體驗雙贏、靜脈輸液質量管理、護理安全用藥管理、中西醫結合護理在疼痛管理中的應用、多種中醫護理技術在糖尿病足防治中的應用等多方面的知識。
通過此次培訓,我對護理管理的內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夠掌握護管的工作思路、基本方法和管理手段,能合理有效的運用一切資源;此次培訓還使我對護理技術的要求更加規范明確,能夠以病人需求為導向,按照護理程序的方法,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能,維護和促進病人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不斷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和服務技術,讓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兩天的'培訓,使我感受到了護理前輩們對護理事業的專注、執著及無私奉獻,學習到了前輩們的專業品質、敬業精神、人文素養,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省護理學會、各位護理專家對我們的殷切期望以及我們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作為綿陽市中心醫院的一名護理工作者,必須要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前進,為進一步提升我院的護理質量作出應有的貢獻。
中醫護理工作,是中醫醫院工作的重要內容,是體現中醫特色優勢的重要方面,為更好的推動醫院中醫護理工作的扎實開展,讓簡、便、廉、驗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服務于廣大群眾,結合我科實際現將20xx年護理人員中醫培訓總結如下:
一、中醫基礎知識學習方面
1、認真學習了《二級中醫醫院管理年活動檢查評估細則》和《中醫醫院中醫護理工作指南》。
2、組織學習了《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常規和規范》,重點學習單病種護理常規。
3、每位護士都積極參加醫院及科室組織的各種形式的中醫護理理論知識培訓,及完成了護理人員西學中的100學時。
4、每月一次中醫護理常規知識的學習和每月一次的中醫理論知識考核,人人過關,人人掌握。
5、每月的護理查房運用中醫辨證施護的方法進行,提高了護理人員辨證施護的能力。
二、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培訓方面
1、護理人員熟練掌握了科室開展的中醫適宜護理操作技能及相關知識,如:熱奄包、耳穴埋豆、穴位貼敷、艾條灸等的功效、適應癥、禁忌癥,并運用于臨床。
2、隔月一次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考核,人人過關。
3、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抓落實,每月的中醫適宜技術操作廣泛開展。每天開展的中醫操作占總人數的75%以上,患者滿意度調查顯示:良好。
三、專科專病中醫特色培訓方面
1、強化學習了本科室常見病的中醫護理常規及骨科專病護理常規,護理人員熟練的掌握相關知識。
2、護理人員能運用中醫護理方法及中醫專病常規的知識為患者提供中醫藥特色的康復知識和健康指導。
3、每月按時完成本科室單病種病歷份,病歷的書寫要求體現中醫特色優勢。
四、存在的不足
1、護士長、專業組長、主管護士三級質控體系監查力度不低年資護士對中醫特色的整體護理落實不到位,辯證施護的能力有待提高。
護理文書中中醫特色體現不夠明顯,中醫專業術語的運用不夠。
中醫心得體會10
眾所周知,中醫是我國的國寶、國粹,幾千年來為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針灸學更是我國的文化魁寶,它是一門博大精深、體系完備、內容豐富的學問,數千年來它以其獨特的特點在我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針灸療法具有適應證廣、療效顯著、應用方便、經濟安全等優點,它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也受到世界各國人們越來越多的喜愛,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學習它,但是也許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覺得無從學起,不知從哪入手。
我作為一名護理人員,跟隨朱寶醫師從事了幾年中醫中藥和針灸的臨床診治工作,耳濡目染中醫中藥的神奇療效,正如《黃帝內經》中記載“一針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戀上了這門古老的醫術。在幾年的實踐中,我院三名護理人員通過自己的學習和臨床醫師的指導,初步掌握了針灸、拔罐、蠟療、熏蒸、按摩等幾項中醫適宜技術,并在臨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療效,現在根據我們的學習經驗談一下幾點針灸療法的體會。
一、遵從中醫整體觀念,強化針灸療效
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本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它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人類在能動地適應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爭中,維持著機體的正常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機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稱之為整體觀念。在臨床針灸治療中,整體觀念顯得尤為重要,不僅在要考慮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還要注意季節氣候、晝夜晨昏、地區方域對患者的影響。
平衡針灸創始人——平衡針灸專家王文遠教授認為:人體本身就是一個自我平衡系統,具有自身的調節修復功能。因此,在針灸的過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適的體位,積極與患者溝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針灸療法和療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顧忌和怕痛的心理,積極配合醫生,以期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與平衡取得更好的療效。
此外,還要注意患者的狀態和體質,饑餓患者不宜針刺,若需針刺,應取穴少,輕刺為宜;過飽者不宜針刺,若需針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體弱者,針刺手法宜輕;劇烈運動后不宜馬上扎針。再次,人體在不同的季節影響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來適應。如春夏陽氣升發在外,氣血容易浮于體表,故皮膚松馳,腠理開泄,人體就以出汗散熱來調節。秋冬陽氣收斂內藏,氣血閉于內,故皮膚致密,出汗減少,體內必須排出的水液就從小便排出。因此在春夏季節針灸后的患者皮膚松馳,腠理開泄,易至風邪入侵,務必叮囑患者不要急于洗澡和吹風,以免加重病情。
二、掌握配穴原則,靈活取穴
1、先后次序的靈活應用由于人體每一個穴位的主治功用不同,因此取穴時有主穴和配穴之分。在我院朱寶醫師的指導下,我們掌握了針灸學的普遍應用的“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內關,小腹三陰謀,坐骨刺環跳,腿痛陽陵透。這八句話,共四十個字。每一句講了一個穴位,一句五個字,即講了一穴位,又講了它治療的部位。對于初學針灸的`我們在配穴方面有很大的啟示。
朱寶醫師還特別強調取穴的先后次序,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病人分清主次,靈活掌握取穴的先后順序。如發作性痛癥,易先刺遠隔穴位,運用導氣手法,通過經絡的遠隔誘導作用,使疼痛改善后,在刺痛處穴位,就可避免病變部位因疼痛過敏引起的肌肉緊張,造成進針困難,加重疼痛。又如胃痛時常先刺遠端足三里穴,再刺中脘;三叉神經痛先瀉合谷,再取頭面部穴位。可見,取穴的先后順序的不同直接影響著臨床療效。
2、循經選穴的原則臨癥選穴配伍,朱寶醫師倡導按照“循經選穴”的原則,以臟腑經絡理論為指導,根據病機和癥候,在其所屬或相關的經脈上選穴配方。在明確辯證的前提下,直接選取與病情相關經脈上的穴位進行治療,臨床上常取經脈循行遠隔部位的經穴作為主穴,這些穴位是經絡之上下、出入的處所,具有遠近聯系的功能,對本經頭面、軀干、臟器等疾病,有直接的治療作用。前面所提到的“八要穴歌”正是臨床循經取穴法的高度概括。在臨床應用中以本經取穴和他經取穴多見。如手厥陰經病變出現的心絞痛、心悸取內關,手太陰經病變的咳嗽取尺澤,咯血取孔最等。此外還有中病旁取,遠近取穴法等多種取穴法,臨床上根據病情酌情應用。
3、疼痛選穴以“以痛為愉”的原則在循經選穴的基礎上,直接選取患部經脈循行所達的穴位,以局部選穴為主。如眼病取晴明,耳疾取聽宮,膝痛刺犢鼻等。
4、靈活補瀉,辨證施治在補瀉手法的應用上,朱寶醫師重視針刺手法,認為恰如其分的運用補瀉手法是針灸療效的關鍵,認為進針得氣后,應根據個體生理、病理狀態的不同和氣血盛衰辨證施治,采用不同的用針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將補針和瀉針分為輕、平、大三類,即輕補、大補、平補、輕瀉、大瀉、平瀉、平補平瀉等七法。對不同的病人甚至同一病人,都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病情變化辨證施治。如一例膽絞痛患者的治療,初期采用大瀉法針刺陽陵泉止痛后,改用平瀉法刺其他穴位,使經氣保持暢通,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我們初步掌握了針灸理療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經驗,但是在如大海般浩瀚渺茫的中醫世界里,這些都只是皮毛。
中醫心得體會11
在我的從醫生涯中,從來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是傳統醫學的思想。痛,就是炎癥,消炎止痛,活血止痛,開一大包藥,吃了就不痛了,不吃就又開始痛。反反復復,病號受罪,醫生頭痛。這次來到河南xx經過學習秦老師講授的筋膜壓揉療法以后,對頸肩腰背臂腿痛有了新的認識。各種疼痛不是骨的疼痛,是各種軟組織的疼痛,治療軟組織以后,各種“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也隨之康復治愈。通過這次學習,在以后的業務工作中,有了對各種疼痛新的認識,這次學習勝過三十年的臨床學習。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傳承和發揚宣老的醫學精粹。感謝
已故的'宣蜇人教授,感謝xx培訓基地的秦xx老師。 心得體會
頂著炎炎夏日,有幸來到位于嵩山腳下的xx亞健康培訓基地,只為廣大病患解除病痛。第一天來非常失望,學員只有我一個,沒有同學的交流,沒有學習的激情。
但通過7天的學習,我深深的體會到秦老師那遠博的知識,工作人員尚xx積極的工作態度,最重要的是平生以來從未接觸過的、從未聽說過的理論知識,即筋膜壓揉能治療所謂的“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等多種疾病,使本人受益匪淺,必將終生難忘。
首先,秦老師的教學通俗易懂,只要掌握手法、力度、部位,便很容易操作。同時他講的很仔細,每塊肌肉到每塊骨骼的起止點都非常的清楚。
其次,宣蜇人教授的發明絕對實用,特別是適合基層醫務工作者。并且他的這軟組織外科理論在不久的將來定會震動醫學界。
再有,良好的教學設施也為學習這項實用技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我覺得筋膜壓揉術確實是一項可學、可用、可為廣大病人造福的好技術,并且自己也可以達到強身健體良好效果。
但是再好的東西也有缺點,基地應努力使這一整套的理論體系成為一種學術思想,堂而煌之的走進教科書,走進大學講堂,讓所有的人都認識到時“椎間盤王朝”的錯誤性。
中醫心得體會12
此假期我在瀘醫附院消化內科進行了為期十二天的見習,通過此次見習,我學到很多書本上有或無的知識,為以后醫學之路埋下了信心與勇氣。
到醫院的第一件事就是熟悉地形,試問一個患者或家屬問你:"老師,XX檢查室往哪走?"你啞口無言,那是多么尷尬多么不專業的事兒。所以我花了一個下午的時間了解胃鏡室,CT室等的位置。
在科室里邊,我是跟在一個認識的學姐后邊,隨著乙片老師查房。每個片區都有教授副教授,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實習生。每個住院醫師分管幾個床在上級老師指導下開醫囑,每個實習生分管四個床,負責該床病人的病歷書寫,與患者溝通了解情況,陪伴檢查,在老師查房時匯報病情。
想其外面總是傳著醫生是屠夫,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其實我眼里的老師們充滿了人性關懷。他們再開藥時會考慮到病人的經濟與醫保報賬,開藥多是盡量便宜實用的。他們在為患者查體前總會把手和聽診器捂熱,查體后細心為患者拉上衣服蓋好被子,從小是可以看出醫者仁心。另外以前聽說濫用抗生素,我想那只是小部分人影響了大家吧。
至少在我眼里,老師們在用抗生素前都會討論感染是否明顯,嚴重程度,絕不濫用。這對我啟發很大,我暗暗發誓以后要做個仁心仁術的好大夫。
關于與大家處好關系是很重要的一點,笑容不可少,不管是面對老師,學長學姐,還是患者。對與不懂的,認真向學長學姐請教,他們其實很愿意告訴你。甚至后來不需要問,遇著重要的他們也會說,告訴我是什么為什么,這讓我感到很大的溫情,我想我以后也要這樣對我的學弟學妹們。
關于科室,消化科是內科學的一個重要的分支,由于消化系病種類較多,牽涉的器官也較多,各種癥狀和體征相對來說比較復雜,這為大家鍛煉臨床基本技能和技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因此,在消化科實習過程中,實習生學長學姐有意識地鍛煉有關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如問病史、查體、病歷書寫、診斷思維等等,而我則跟在他們后面,聽,寫,記。早上跟著老師查房,先是新病人,查后老師會在辦公室里根據患者其臨床癥狀及相關檢查對病人做出初步診斷,并予以相關治療,重點是傳授給學生們一種診斷思維以及交待大家工作中相關注意事項。這個時候是鍛煉診斷思維與科室相關疾病及各病重要特點的關鍵時刻,我會將其記錄下來,如果有明顯體征就去病床上觀察,有不懂的就問學長學姐或回寢室查資料。然后了解和熟悉有關消化系統的解剖,疾病的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等有關知識。
查房結束后,實習生寫病程記錄與查房記錄,我則在旁看,然后自己在草稿本上寫,讓相熟的學姐批改。但是總會很粗陋,這時候就需要自己去問去查體,剛開始會害怕會尷尬會結巴,看著病人躺在那就不敢進去。第一次去查體,老師說XX床肝腫大很明顯,可以去感受一下。我觸了很久,始終沒觸到,到后來才發現手在不停的抖,自然無疾而終,匆匆掩上患者衣服,灰溜溜離開。隨著時間漸漸過去,摸索出一些,在心里自己當成是實習生給自己打氣,然后莊重并真誠的征得病人同意,用心檢查,開始能觸到脾腫大了,能聽出干濕啰音了,然后用筆記下來,將有些情況告訴管床的學姐。其實后來發現病人往往很樂意你去檢查,因為他覺得自己受到重視與關心。所以很多事情需要的是勇氣,相信自己,跨出那一步,成功其實很近。
當然,不管是查房還是新收病人。大多數情況下,總是先由病人訴說,然后醫生經過問診查體結合相關輔助檢查,發現客觀變異,然后作出診斷。問好病史和做好體格檢查始終是建立診斷的基礎,是對臨床醫生的基本要求,因此臨床醫生掌握問診方法,抓住問診要點,學會善于從病史中得到啟示,然后進行宏觀和微觀的體檢,并善于用簡單的方法收集臨床資料,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作出合理診斷,當然這需要多年經驗與細心體會,我相信自己目前還做不到,但我會向之奮進。另外在消化科,應特別注意患者年齡和性別、職業、生活習慣以及過去史等內容,比如老年患者病發癌癥幾率大,懷疑
肝硬化患者要問家族里是否另有肝炎患者;以腹痛待診為例,其病因可能在腹腔,胸腔,或者是全;消化內科在體格檢查方面,除了全面系統的檢查之外,;關于輔助檢查,在實驗室檢查方面,要了解和消化科有;附院消化內科很多腹痛待診,嘔血待診,黃疸待診收入;消化內科的治療也有很大規律性;十幾天與醫院的親密接觸中,我明白了,知識是永遠學;已近尾聲,還有很多病例沒有說明,還有沒多見
肝硬化患者要問家族里是否另有肝炎患者。常年吃泡菜者病發食道癌與胃癌幾率較常人大。
以腹痛待診為例,其病因可能在腹腔,胸腔,或者是全身性疾病的一種表現,為了診斷和鑒別診斷,除必須問清病程,疼痛部位,疼痛性質外,應問其與飲食關系,大便性狀,以確定其病是否在胃腸道,有否發熱,黃疸,過去發作史,有無結石等以了解是否病在膽道,有否呼吸系統癥狀及疼痛與呼吸的關系,有否小便異常和疼痛放射,或者疼痛和運動的關系等等以了解疼痛是否與呼吸系,泌尿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關。對女性患者還應問其和月經關系,盆腔器官情況。但也可能先有客觀發現(如普查時發現甲胎蛋白的異常),然后進一步檢查而確定診斷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嚴謹的思維,認真的態度,才可能不放過蛛絲馬跡,將病情診斷清楚。
消化內科在體格檢查方面,除了全面系統的檢查之外,應注重對消化系統的檢查。在視診時,要注意發現消化系統有關的體征,比如黃疸,肝掌,蜘蛛痣,腹部外形,腹式呼吸,腸型,蠕動波,腹部皮膚的出血點,紫癜,手術瘢痕,曲張靜脈和臍的凹凸等,這些體征都可以為診斷提供線索。在觸診中要注意腹肌緊張度、有無壓痛及反跳痛,Murphy氏征,肝脾有無腫大。對于腹部包塊應仔細鑒別實質性包塊,囊性包塊,糞石性包塊,蛔蟲性包塊以及擴大的腸管及腸痙攣。在腹部叩診中,要特別注意檢查肝腎區有無叩擊痛,鼓音,移動性濁音。在腹部聽診時,要注意體會震水音,腸鳴音,區別和意義。
關于輔助檢查,在實驗室檢查方面,要了解和消化科有關的生化檢查的項目及結果的臨床意義:如轉氨酶,膽紅素,乙肝表面抗原,淀粉酶,血氨,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等。在其他的特殊檢查方面,要了解胃腸鋇餐造影檢查、膽道造影檢查、超聲波檢查、內窺鏡檢查(纖維胃鏡、纖維十二指腸鏡、纖維結腸鏡),CT等的適應癥和常見的消化系疾病的影象學特點。
附院消化內科很多腹痛待診,嘔血待診,黃疸待診收入的有幾種病是相當常見的,要知道其診斷與治療。急慢性胃腸炎,胰腺炎,酒精肝,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胃食管反流,菌痢與潰結,膽道系統疾病,腸梗阻等。他們的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我就不敘述了。
消化內科的治療也有很大規律性。首先控制飲食:禁食;流質;軟飯等。另外針對癥狀予以止血,抑酸,保護粘膜,保肝等。當然中醫作為我國傳統醫學也必不可少,如胰腺炎患者多用柴芍承氣湯。感染時聯用抗生素。
十幾天與醫院的親密接觸中,我明白了,知識是永遠學不完的,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作為見習生,要做到:1、待人真誠,學會微笑;2、對工作對學習有熱情有信心;3、善于溝通,對病人要細致耐心,對老師要勤學好問;4、主動出擊,不要等問題出現才想解決方案;5、踏踏實實,不要驕傲自負,真正在實踐中鍛煉能力。
已近尾聲,還有很多病例沒有說明,還有沒多見聞沒有敘述,它終將留在我的記憶里。作為我醫學生涯里的第一站,此次見習將令我受益一生:親切的老師,善良的學長學姐,通情達理的病人及家屬......這一切使我終將有勇氣面對未來。
中醫心得體會13
首先,對給予我們這次見習機會的醫院及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對于我們20xx級的同學,這是我們第一次參與附屬醫院實踐小學期的見習活動。人的一生會有許多第一次,第一次查房,第一次與患者交流,第一次觀摩手術,第一次聽到患者叫我醫生,這所有的第一次,注定了這是我們最難忘的一次見習經歷。初次來到腎病科報道時,我內心充滿了激動,同時也存有幾分的擔心,擔心自己作為一名剛剛大二的學生,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實習經驗不夠豐富。但老師的諄諄教誨與引導,讓我很快適應了科室里的日常工作流程與醫院環境。在日常工作方面,我的帶教老師崔成姬老師手把手的教我如何操作床頭心電圖,如何觀察床頭心電監護,如何更好地與患者交流,讓患者更快、更清楚地明白與理解醫生的處置辦法。我從站在老師身旁不知所措,到現在可以在老師的指導下書寫病歷,這對于我來說是一個成長的過程。老師跟我說過一句話,要想成為一名可以獨當一面的臨床醫生,一定要敢于嘗試卻認真謹慎,并時刻對患者報以安慰與熱情。敢于嘗試才能堅決果斷地明確診斷,科學用藥,認真謹慎才不能錯過患者身上任何一個可以明確診斷的細節,對患者報以安慰與熱情則是醫生的'天職所在。對于我們大二的學生而言,實踐就是從學校到社會,從一個醫學生到一個實習醫生的角色轉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應該與實踐相輔相成。實踐為我們積累了經驗,并可以讓我們將課堂所學應用到臨床中。我們不僅要學好在學校里老師講授的知識,還要不斷地從臨床、實踐中學習其他的知識,才能不斷地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扎實鞏固已掌握的知識,不斷地武裝自己,為醫院、學校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這三周的見習時間里,我收獲了很多很多,用簡單的詞匯不能很準確和清晰的表達我所學習到的一切。見習期間的收獲將為我今后學習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今后我們將以更奮發向上的學習態度來完成之后的學習任務,以更認真努力的工作態度走向之后的見習任務,我們一定會不忘初心,將課堂所學積極地實踐到臨床,做到“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傳承發揚優秀中醫藥事業,成為啟古納今、厚德精術的長中中醫人。
中醫心得體會14
我很榮幸能夠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黨員先進分子培訓會。在會上,學校老師和黨委領導針對《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并結合我們中醫藥大學的實際情況以及中醫前景對我們進行了分析和講解,告訴我們如何端正自己的思想,并讓我們認清自身的差距。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以及最近對黨章的研讀,現在我想談談自己的學習感受。
以前我曾一度片面的認為,只要不斷的努力學習,積極參加社會各項活動,,關心社會,就能加入中國共產黨,就能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合格的共產黨員。但是經過這次認真學習黨章知識后,我才知道,我的想法與中國共產黨的一貫要求是不相符的,離合格黨員的要求還有很大距離。我有很大局限性,需要不斷學習來完善自我。所以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知識,充實自己,以圖有能力為社會做貢獻。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每一個有志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同志,都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制度。了解黨的性質和宗旨,這是申請入黨的必修課,是端正入黨動機的前提條件,是立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必須前提,努力做一名合格共產黨員,就從這里開始。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黨章提到的四項基本要求中的第三條: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也是我們黨的基本綱領。這一條看似容易做到,其實卻是真正的考驗我們對黨的覺悟。一個共產黨員必須時刻樹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的利益犧牲一切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黨除了無產階級的利益、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利益以外,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共產黨員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是為實現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因此每個黨員在終身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過程中,都要在思想上想著人民,在政治上代表人民,在行動上為了人民,真正做人民的忠實公仆;在日常工作和學習、生活中,要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關系,忘我工作,銳意進取,勇于創新,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在對敵斗爭中,在戰勝自然災害的斗爭中,在面臨困難和危險的時候,要把人民的利益擺在第一位,奮不顧身,挺身而出,甚至犧牲個人的生命;在物質利益面前,要做到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公私分明,克已奉公,把方便讓給群眾,把困難留給自己,絕不允許以權謀私,假公濟私,為個人撈取好處,損害國家、集體和群眾的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要在一切工作中真心實意地想著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認真聽取群眾意見,接受群眾批評和監督,處處關心群眾疾苦,切實為群眾謀利益,甘心情愿地做人民大眾的“牛”,供人民驅使。我們必須把以上思想深深地烙印在腦中,才能全心全意而且真心真意的為人民服務。
作為新時期的大學生,我們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為人民服務的本領,進入社會后能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到工作中,創造一定的效益,從另一方面來講,我們也應在學習,生活的過程中,盡自己所能去向需要幫助的同學伸出一支援助之手,做到想同學所想,急同學所急,同時也努力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自覺性,加強黨性修養和黨性鍛煉。
通過這次培訓學習,我感覺受益匪淺。通過系統學習,提高了我對黨的認識程度,以及對黨的政策和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使我更加懂得,我們的黨是一個什么樣的黨,共產黨員應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怎樣努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也更加堅定了我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信念。懷著對黨無限崇敬和向往的心情,我決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以本次學習為起點,進一步提高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覺性。
二、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掌握做好本職工作的知識和本領。
三、要加強實踐鍛煉,以實際行動爭取入黨。
以前大部分同學包括自己,對黨的認識很多時候都停留在感性認識上,通過黨課學習,自己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轉變。能夠對黨的認識更為全面、深刻,升華到理性的認識上來,確定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政治信念,爭取在組織上入黨之前,做到思想上先入黨。用不了幾年,我就將畢業,到那時候,我將全身心投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去,我相信,只要堅定自己的意志,緊密地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就能在黨的領導下,和我們的人民大眾一起,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光輝業績。
中醫心得體會15
中西醫結合是在我國這樣一個既有中醫又有西醫的特殊國土上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醫學模式和醫療形式,是東西方文化和醫學科學技術相互激蕩、相互交融、相互結合的典范,是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交流融合的必然結果,是我國醫學的一大優勢和特色。中西醫結合的目的,就是充分運用現代醫學以及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研究和發展傳統中醫藥學,吸收中西醫之精華,豐富和推動我國醫學科學的發展,努力提高為人民群眾防病治病的服務水平。為此我院開展了中醫學習班,以進一步學習體會中西醫結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下是我的學習體會。
首先:中醫和西醫是兩種不同哲學思想的碰撞,在學習中醫的過程中,我應該改變觀點不能輕視中醫,從中醫的角度學習疾病的治療。學習中醫的系統理論和哲學思想,學習中醫的辨證施治。中醫有句話叫急則治標,緩則治本這就為同一個病人被不同有大夫看開不同的藥有一個解釋,因為不同的大夫他看問題的方面也是不一樣的,橫看成嶺側成峰嗎,互相標本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你認為從本治,本治好則標就去了,而他則認為先治標,標去以后再固本。其次:不同的大夫他的經歷、性格等都會使他偏好于某種藥,就是說對同一種病不同的大夫會用不同的藥,比如說有的人愛用桂、麻之類的解表藥,而有的人卻愛用其他的發汗藥,再比如說中醫可以治病,其它民族的中醫也可以治病的,像那個云南白藥在止血方面就很有名的,這并不說在中醫里就沒有止血的藥了。總之,條條大路通羅馬,能治好病人的病,那才是最好的。
那么怎樣學習中醫呢?學習中醫,就是讓我們認識我們的大自然,認識我們自身的身體,從而讓我們去融入大自然,尋求健康生存的養生之道,尋求疾病的治療之道。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中醫,感受中醫。因為學習中醫就是感受我們身邊的世界,學習中醫就是內視我們自身的身體。學習中醫,就是要培養一種返璞歸真,化繁為簡的思路,不要被一些局部的、細小的癥候所束縛,治病必求于本,培養了這種思維,養成了這樣的思維習慣,就會使我們的視野大為開闊,不僅僅是學習中醫,學習養生,在工作生活俱多方面,都會變得輕松。
一、什么是死的東西呢?就是人們常說的四大經典(內經、傷寒、金匱、本草),當然也包括了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八綱、八法、治則、辨證論治等,中醫著作浩如煙海,中醫寶藏盡在其中,初學中醫的同學確實感到眼花繚亂,無從著手。我認為首先要對中醫樹立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下決心把它學好。我年輕時抱負很大,想當書法家、文學家……,后來因頭上長滿疙瘩,本地醫生治療無效,才立志下決習學醫,于是對中醫涉獵成趣,迷上了中醫。我的世醫強調學習陰陽學說的重要性,他作了一個生動有趣的比喻:“外國人吃東西需要什么刀呀、叉呀”,我們中國人只要掌握好兩根筷子(左為陽、右為陰)保持平衡,什么山珍海味,全部吃得干凈利落。誠然,我在臨床上每遇病癥,總要辨別疾病的性質,是陽癥抑或陰癥,確實得心應手。比如《素問·調經論》說“陰虛則內熱”。一次我診治一個病人:高燒不退已兩月。各種抗生素(毒霉素、鏈霉素)都用上了,可是都不管用。病人夜熱早涼,盜汗、口干舌紅,脈細數,認為是“陰虛內熱”,以青蒿必甲湯加白薇,僅服三劑熱就退了。又治一陽萎病人,他服了淫羊霍、巴戟、肉蓯蓉、仙茅、鹿茸、熟地之類藥,效果不明顯,古代名醫張景岳說:“善補陽者陰中求陽……,善補陰者陽中求陰……,后用六味地黃湯(補腎陰),加入淫羊霍、仙茅、鎖陽、湯超石(補腎陽)數劑而陽舉矣。記得當時我講了一個有趣的比喻:一次北方同志邀我作客,請我吃燒餅,邊吃邊以稀飯送下,烙餅(屬陽),稀飯(屬陰)不僅吃起來齒頻留香,而且吃了以后不覺口干,十分適口,這叫做“水火相濟”吧。
死的東西,諸如古文、四大經典,藥性賦、湯頭歌、百癥賦之類,必熟讀成誦,要反復吟哦,日后方見其妙,當然理解與熟誦是不可偏廢的,必須把背誦與理解相結合,“苦讀必精思”,背誦有助于理解經-文,扎實地學好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是搞好臨床工作的一個重要條件。”“書背百遍,其義自見”書不熟則理不明,學醫最重要的是懂得醫理,醫理不明,臨癥猶豫不決,只有把理、法、方、藥的一些基本問題背誦牢記,才不致臨癥茫然,背誦必須擇句擇段,如《內經》上說:“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僅十個字就把疾病形成的虛實(虛癥實癥)的重要關鍵和發生疾病的'決定因素明確地指出了。又如得神健康無病詩:“得神面色潤而明,目光精采語言清,神思不亂肌充實,呼吸調勻二便平”,概括了一個人健康無病的精神面貌;反之,就是病態。雷公藥性賦:前句:犀角解乎心熱,下句:羚羊清乎肺肝,藥性新編:前句:菊花逢枸杞,養肝明目多功。下句:桑葉得芝麻,除濕寬中可準。這一類賦體文章,都是偶句排比的,前一句背了,不難想出下一句來。君不見演員在臺上二重唱嘛,男的聲調鏗鏘和諧,女的抑揚有韻,令人聽了心臨神怡。至于背誦歌訣,除了要了解它的內容主治作用之外,還須抓住它的平仄韻律的特點,如當歸補血湯歌訣是:“血虛身熱有奇方,古有當歸補血湯,五倍黃芪歸一倍,真陰濡希主之陽”這首歌訣,是用“七陽”韻,是屬于平起平受的詩格,第一句“平平仄仄仄平平”是平起,第二句就一定是“仄仄平平仄仄平,這樣的歌訣就好背誦記憶了。
究竟背熟上面的死東西,在臨床上有哪些指導意義呢?我在年輕時剛跟師臨癥,卻遇上一個口眼唱斜病人,老師看完人問我針什么穴位呢?我想了一下,玉龍歌有云:“口眼唱斜最可嗟,地倉妙穴連頰車,喝左瀉右依師正,唱右瀉左莫令斜”,于是說針攢竹、四白、地倉、頰車、合谷,老師點頭稱是。
二、活的經驗:包括前人的經驗和自己通過臨床實踐的經驗及某些采風的民間經驗。
(1)辨證論治的經驗:所謂辨證論治,簡單的說,就是認清疾病的性質和規律,提出正確的治療方法。也就是說,辨證求因、審因說治。比方說,一病人在臀部生瘡,瘡如雞蛋大,局部(紅、臟、熱、痛,舌質紅,苔蒲黃,脈滑數。根據這些癥狀分析,屬于熱毒(病因)引起、立法上就宜清熱解毒佐以活血。處方以降痛活命湯加減。用銀花、當歸、黃芪、炮甲、皂角刺、牛膝等治療,療效頗好。
(2)方劑化裁的經驗:如本人用小柴胡湯治療各種感冒的經驗。方用柴胡12克,黃芩10克,法夏10克,薄荷(后下)8克,荊芥8克,蔓京子12克,桑枝15克,杏仁12克,桔梗12克,浙貝12克,滑石12克,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服,對于一般感冒,靈活加減,確實收到左宜右有之效。如外感風寒,加入桂枝、白芍;外感風熱,加入銀花、連翹;虛入感冒,加入黃芪、白術、防風;按小柴胡湯為解少腸的主方。柴胡透邪清熱,生姜和胃克嘔,均為外藥,半夏和胃降逆,黃芩透邪清熱,都是降藥,黨參、甘草、大棗益氣和中,全方起到和解少陽,扶正祛邪的作用。
(3)重視書本以外的偏方驗方:有些病癥統方治不好,某些偏方驗方確能解決問題。唐太宗李世民患痢疾,腹痛拉肚子,御醫以及不少名醫治療都沒見效,于是發布詔令,說誰能治好太宗的病,將得到重賞,長安城里有個民間醫生叫張寶莊看到詔令,送上單方一張,用牛乳煎蓽撥內服,太宗服后果然腹痛腹瀉很快就止住了。“一張偏方氣死名醫”哩!前些日子一位老大娘足腫很厲害,久治不愈,我開了防風30克,荊芥30克,艾葉30克,茯苓皮50克,煎水外洗,幾天功夫居然好了。我認為一個大夫,知識面要廣,向名醫學習固然重要,向群眾學習更不可忽視,要虛心求教。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中醫學術流派很多,各個醫生也都有各自不同的臨床經驗和獨到之處,我們應當盡可能地吸收別人的經驗和長處,以補充自己空虛的大腦,不要驕傲自滿,治好一個小病就沾沾自喜,是學習上的攔路虎,葉天士十年間從師17人,故能成為一代名醫。學習切忌帶有色眼鏡,不要認為跟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就滿意,同主治醫生或普通大夫就皺眉,其實我穿是主任醫師的白大衣,可我的醫學細胞遠遠比不上主治大夫呢。
祖國醫籍文古意奧,因此加強古漢語的學習也很必要。中醫基礎理論及辨證方法多包含有辨證唯物的思想方法,所以還要加強辨證唯物主義的理論,才能加深理解。
【中醫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中醫的心得體會01-11
中醫課程心得體會04-19
學中醫心得體會10-06
學習中醫心得體會07-07
學習中醫的心得體會07-13
中醫實習心得體會06-19
學習中醫心得體會06-05
中醫藥心得體會05-24
中醫跟師心得體會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