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
12月14日參加區“品德與生活學科課程標準(修訂版)”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我了解了新標準出臺的背景,區別實驗稿與新課標在性質、理論、內容、實施建議這四個方面內容上的區別,使我深深感受到新課標基于兒童發展的編寫理念,對教師的指導更準確明了。使我對《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的教學工作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轉變:
1、在培訓學習和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品德這門學科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更能引領學生做社會人,在課程目標中指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培養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生內在生活需要的角度理解教材,通過活動了解社會和把握自我,避免課堂與社會生活脫節的做法。
2、品德與生活是一門活動性極強的課,這種性質,決定了它是不受時間、地點、形式、內容所約束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也應該百花齊放。《品德與生活》課特別強調實踐和體驗,要求學生在充分感知和體驗的基礎上,提升對社會的關心,發展對現實社會生活的基本認識,進而形成積極的社會態度和社會責任感。教師也應該在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質量,樂于探究的科學態度,熱愛生活的價值觀,這才是本課程的真正目的。我們應該從兒童的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意義的內容,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選擇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類型,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為學生的品德形成奠定基礎。
3、《品德與生活》并不是過去的思想品德課和活動課的簡單相加,它是各學科的融合,既有科學性,又有人文性,既要培養學生動腦的能力,還要培養他們動口、動手的能力,豐富學生的道德情感。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活動,通過挖掘一些平凡細微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從習以為常的.現象和事物中發現問題,提升心靈經驗,重視兒童在真實生活中的感受、交流和領悟。綜上所述,教師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學生的實際,及時把社會中新的信息、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通過本次培訓與學習,使我更加認識到小學品德學科的重要性,加深了對小學《品德與生活》這門學科的理解。在農村小學,《品德與生活》由于師資力量的缺乏以及其它種種原因,這門學科不夠被重視。教師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引路人,它是兒童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保障,因此我們必須重視這門學科,更新自己的觀念,積極學習、銳意創新,做一個合格的領路人。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2
從“李白故里江油”來到千年古城閬中參與“國培安排初中語文”的培訓,辛苦、興奮而又期盼。“未知的都是朦朧的”,當在開班儀式上我們的指導老師班主任為我們先容了一位位有著各種優秀頭銜的專家時,我熟識到自己有幸加進了一個專業、規范、有著先進理念的培訓隊伍。這十天的的培訓必將變更我語文教化的專業化成長之路! 劉永康教授是我以前在川師讀書時的老師,時隔6年,再一次聽劉老的專題講座《在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使我熟識到要讓學生有創新精神,那么老師首先必需要有創新意識和實力。怎樣才能有做到這些呢?我想到的是:厚基礎,廣才學,薄名利,遠物欲,樂在其中。缺憾的是由于時間關系,沒有觀摩到劉老的示范課。來自成都鹽道街中學的`卿平海老師,不止與我們共享了他的“歡樂的十八種技巧”,“新課程作文教學的策略”,更為我們上了一堂幽默的、新穎 的、發人深省的作文教學示范課“紙隨心飛”,當學生的精彩文章在課堂上呈現時,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了:原來“頭疼”的作文教學可以這樣上!
睿智的韓軍老師,讓我們見識到了來自中國頂級中學(清大附中)語文老師的風采:在質疑中辯詞義,在思索中排語序,在歡樂中練展敘,在分析中寫題記!在這堂示范課中,我們初步熟識了韓軍老師新語文教化的理念:真實、自由、特性;學習了韓軍老師新語文教化的方法:舉三反一、“咬文嚼”,美讀吟誦,化意為,真實自由,重文寫白。極具親和力的美女老師王君(人大附中),為我們上了《我的叔叔于勒》,并做了《究竟想告知我們什么》的專題講座。讓我熟識到:我們成天都抱著教參,瞄著中考往教學,毫無新意。實在,語文教學可以是王君老師這樣:細膩又深刻,美妙又真實,新穎 又嚴謹的青春語文。
重慶南開中學的特級老師,優雅的顏運靜老師用涓涓細流般的語言為我們講解了《初中語文課程模式探究》,使我心中原本迷霧般的新語文課程模式豁然開朗,同時更加熟識到:只要落實好了新語文課程模式,學生無論是語文素養,還是語文成果,都會不斷進步。
成果和創新性語文教學并不相悖!我志向中的語文課是細膩又深刻,美妙又真實,新穎 又嚴謹的,是布滿人文主義教化和審美教化的,是啟迪學生聰慧,引領學生志向的。是啊,新的時代須要新的理念和精神,更須要腳踏實地的實踐和探究。我們應拋開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主動吸取先進的課改成果,投身新課改的浪潮,努力學習,讓自己的語文教化思想在反思中建設,在實踐中成長。盡管前面的路是曲折的,甚至是泥濘的,但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只要從頭做起,有自信,能堅持,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肯定會煥發誕生命活力,我們的語文教化肯定會迎來一個嶄新的明天!當然,還要感謝西華師范高校的幾位老師:楊勇老師,孟川老師,鄧春琴師等等。你們真的辛苦了,想余下的幾天學習會更加的精彩!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3
在研讀20xx版藝術課程標準并對比20xx版發現首先改革了藝術課程的設置。1-7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了舞蹈、戲劇、影視等內容。在8-9年級分項選擇開設,并結合美育進中考的趨勢,說明藝術在教育中的分量大幅增加。其次新課標變化較大的有三個內容,分別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增加學科質量。其中課程內容要求結構化,包括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也分別對應學什么、學得怎么樣以及怎么學。
新課標的主要變化在兩點,一是課程方案,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置,細化實施要求。二是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指導性也加強了學段銜接。新課標在學段劃分也有所不同,將學段劃分為四個。第一學段為1-2年級以唱游為主的音樂教學模式,3-5為第二學段,6-7為第三學段,8-9為第四學段,并根據每個學段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目標,確定了相應的內容要求和學業要求,以學習任務為載體進行了一體化的設計,也注重了不能學段的學習差異性。
以本人教學的三年級為例,仔細研讀了關于第二學段的課程內容,從三點進行學習分析,內容要求即是學什么。第二學段在內容要求中有六個學習任務包括聽賞與評述、獨唱與合作演唱、獨奏與合作演奏、創編與展示、小型歌舞劇表演、探索生活中的音樂。在每個學習任務中都有著極其細化的內容。如在獨唱與合作演唱匯總,學唱富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的民歌、戲曲唱段,反映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歌曲,以及其他主題鮮明、思想性和藝術性較高、在技法和表現上有初步要求的中外優秀歌曲,詳細的說明了內容要求。新課標中多次提到了中國傳統文化有關的詞語,如“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自信”等詞語,證明國家教育的方向則是立足于本土,富有民族性和中國特色的。不過如何在音樂教育中融入傳統文化呢?一方面,多看,多聽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孩子們發現傳統音樂美在哪?第二方面,多思考,對比思考其他國家的文化(如歐洲音樂)與我國文化的區別,想一想我國的傳統文化好在哪里?第三多學。新課標中加入了戲劇(戲曲)也足以證明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新課標學段二中對于學業要求即學得怎么樣也有著仔細的敘述,如學習任務聽賞與評述中則有能聽出音樂的.主題,隨音樂哼唱或默唱,區分樂句和樂段,了解二段體、三段體、回旋曲式等音樂結構,并能用語言、動作、圖示或樂譜等加以表示。
新課標中對于教學提示即怎么學,也給出了詳細的解讀,并包括三個方面,一、教學策略建議二、情景素材建議三、學生活動建議。給不同的課形給出了一一樣的教學建議,設計更具有一線教學思維,讓教師的教學與備課更具科學性與規范性。
亮點還有注重跨學科聯系與學習,在課程理念中第三點突出課程綜合,以藝術學科為主體,加強與其他藝術的融合。在20xx版的課標中藝術學科之間缺乏聯系,學習內容和要求缺乏系統性。20xx版打破了學科壁壘,是一種將音樂與其他藝術,其他學科建立關聯并融合的綜合性活動。
新課標也優化了評價標準不夠明確以及學習內容和要求缺乏系統性的問題,增強了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也是考察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明確了學生“學到什么程度”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深度與廣度,也為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考試評價等提供了重要依據。
20xx版課標給音樂教師給了非常詳細的目標以及教學流程,需仔細研讀找出適合自己的教法以及適合學生的學法,讓學生能在學習音樂知識中感受更多,收獲更多。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4
利用暑假,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感受頗深。
一、對語文學科的新認識
1。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培育時代新人方面有不可取代的優勢。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打好基礎,為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打好基礎。
2。新課程強調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和發展性。新的課程標準強調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包括基礎性學習任務群、發展性學習任務群,拓展性學習任務群,每個任務群在不同學段要求不同,體現了新課標循序漸進的育人方式,適合學生成長的規律。
3。新課標強調根據學生需求提供學習知識,引導學生在完成任務、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避免死記硬背和機械訓練,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新課程強調對學生的評價應該過程性評價與學業水平考試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不僅要關注學業水平考試,更要關注過程性評價,全面檢驗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
二、通過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我自己在思想觀念上有了轉變。在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做到:
1。新課程要求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反觀自己的教學,對課本中需要學生記背的文言文、古詩文和課文的教學,在講解的同時,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改變教學方法,按照新課標要求去組織自己的課堂,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學生成長為主動的閱讀者,積極的分享者和有創意的表達者。
2。用中外名著拓展學生的閱讀,引領學生成長。《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第四學段的學生廣泛閱讀古今中外的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文學作品,在閱讀過程中能把握主要內容。我會延續往年的慣例,引導學生繼續進行整本書閱讀活動,每學期閱讀兩本書,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寫讀書筆記、書寫讀后感,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布置體驗性主題作業,讓學生在感悟中內化知識。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有時候,一味地講道理反而會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不如讓學生親自去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中理解知識、感悟知識、感悟生活,真正地把課本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知識,在感悟中成長。
《新課標》的頒布為我們指明了教學的方向,我將認真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為新時代培養有理想、有擔當、有本領的時代新人。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5
今年8月,我有幸參加了高中生物的新課改培訓,經過半年的課堂教學實踐,我對新課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首先,教學方法觀念的轉變,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把系統的傳授知識作為重點,目的在于讓學生系統地掌握大量的知識,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教師在教學中把知識范疇、重點、難點反復掂量估計,圍繞它來展開自己的教學過程,通常會忽略掉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念的培養,如今社會的知識更新很快,教學的主要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而且使學生具備終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如何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達到這一目的。
其次,在教學策略和方法上要轉變自己的觀念,把“金子”變成“點金術”。新的教材理念要求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是不可能單純地依靠知識的傳承、講授、灌輸來形成的,必須改變教學策略和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什么變成怎么學,把被動地學轉為主動地去學。新教材將探究性學習貫穿于全書的各個欄目中,因此,在教學過程的組織和實施中不忘探究,在教學策略上要確保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數量和質量,改變過去重結果輕過程的做法,重視探究過程,不拘泥于某一種形式,從而達到預期目的。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高考這個指揮棒依然牽掛著每個人的心,所以老師們都認為探究并不是每節課都要去做的,一是受到課堂時間的影響,二是受到一些設備的影響,所以只能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場地進行,在講課時一些注意點還是要好好把握的,把知識點貫穿到自己的課堂中去,教給學生的知識讓他們學會用自己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所以上課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愿意去學、感興趣去學。
第三、在教學內容上要轉變觀念,打破學科之間的局限,要重視知識之間的遷移。生物科學教學是整體教學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教學目的常常是跨學科的,各科教學目的都在于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人才。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學科局限,立足于生物學科,通過生物學科的教學培養全面發展的新人。所以不光是教書而且要育人,要成才更要成人。
二、身體力行,踐行課程標準
作為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不僅要遵循教育規律,而且要放眼于未來,這樣才能順應教育發展的要求,適應并推進教學的進步,才能在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些寶貴的經驗。不斷得學習老教師的教學經驗而且要不停的總結自己的經驗,學會總結與反省,形成自己的風格!
首先,要鉆研教材,去體味新教材的意境,要將情感教學融入課堂,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對新教材的理解和對生命科學的熱愛可以通過語言情感的表達而發散,通過在課堂中傳遞和學生產生共鳴,融入教師的情感之中,提升了學生的情感品味和對生命特質的理解,有助于學生美好情感的形成。從而使他們產生美好的聯想,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增強其參與意識,實現其自身價值。
其次,要把握教材的精髓,教法上應有所改革,新教材圖文并茂,圖片精美,翻開它,令人耳目一新,可將學生帶入一種學習情境。所以在教學中,許多環節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師生共同完成,體現出教師是學習行為的引導者、參與者,這是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的一種現實體現。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課堂中來.
第三,探究是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好辦法,新教材要倡導探究式學習方法,為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力性。教學中從教學實際出發,適時適當地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學法上適應新課改要求,我們教師在學法指導就是關鍵,教師要不斷增進角色意識,努力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配合學生去學習。探究活動是學生實踐性學習行為。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時候,教師要配以相應的探究指導。我們要打破思維定勢,創新教學是培養學生主題意識的途徑。在新教材實踐性活動多,思維訓練多,這一點顯而易見,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教學方法也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通過師生的相互啟發,培養了學生參與意識、環保意識,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學會了自己探討答案的實踐方法,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及思維是一個極大的促進。
第四、在生物學新課改中轉變師生角色,新教材改變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此要進行師生各自角色的轉換。首先教師角色的轉變,新教材的改革,是從學生的發展和社會要求出發的。由此教師必須轉換角色;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現代的促進者;由教學行為的管理者和執行者,轉變為學習行為的參與者、引導者和開發者。現代教師集學習者、欣賞者、開發者、引導者、組織者、創造者、反思者于一體,在課堂教學中使這一集合體得以實現。學生角色的轉變,新教材注重學生探究式學習方法的培養和訓練,皆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激發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不再是被動式的學習者,而是主動式的學習者、探究者、發現者。
三、不斷反思,不斷進取,與學生同步成長
在教學中不斷思考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努力提高自己的生物水平,來更好地適應現在的生物教學。
通過這次的培訓,使我深刻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實,不斷地覺醒,才能適應新課程改改革的發展,才能搞好新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6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個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學校教育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嚴重脫節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惟一標準。通過教學實踐,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體會: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同時把學習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親近數學,感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初步體現與現時生活的聯系。
2、獎勵激勵,提高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采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說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豐富!真聰明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課改:要能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地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盡量地搜集,制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學生的心里,使學生能夠與老師發生共鳴。生物學科與自然界緊密相聯,和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物,現象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來解決問題的意向。
3、面對新課程,教師應確定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
對于教學課而言,不能光是知識的傳授,而是包括知識與技能、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幾個方面。那種追求“能夠教好一節課”或“教出了幾個能高分的學生”為目的的教學已經不符合課改精神了。教會學生知識,教給學生方法,教給學生獨立和生存的能力應成為所有教師的職業追求。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7
有幸聆聽了奔牛實小的潘老師解讀20xx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感覺受益匪淺。新出臺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比原課標,其改動比較明顯。感覺當今語文教學更加注重學生作為一個人的個性發展和語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強調語文知識結構的完成性和系統性,這對于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來講,無疑是一件好事。下面我簡單談談自己的想法。
(1)體會:
新的課程標準是根據時代的需要,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要求學生會略讀和瀏覽,掌握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將聽說能力整合為口語交際能力,特別提出了口頭交流和溝通的要求。提出了寫作和生活實踐緊密結合的要求。提出閱讀、書寫與寫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標。更重要的是注重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并將其作為了學習目標。
(2)領悟:
教學中,我們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參與學生學習活動的行為方式主要是:觀察、傾聽、交流。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傾聽學生的心聲,是尊重學生的表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既有認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3)確立:
語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我們應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系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4)反思:
在教學進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程標準》首次對義務教育階段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方式。即要求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具有合作精神,培養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的能力。除此之外,對閱讀、寫作和學習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確的表述。提倡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探究性閱讀、創造性閱讀。鼓勵自主寫作、自由表達,有創意的表達。在學習方法上,鼓勵有獨到的見解,鼓勵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
衷心期盼在實施新課標的教學中自己能再次變成一個“新”老師,接受新挑戰!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8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引導學生熱愛通用語言文字,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通過積極的語言實踐,積累語言經驗,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語文課程致力于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學生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及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課程目標
語文課程圍繞核心素養,體現課程性質,反映課程理念,確立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內涵
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文化自信是指學生認同文化,對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通過語文學習,熱愛通用語言文字,熱愛文化,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文化、先進文化,關注和參與當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鑒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具有比較開闊的文化視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蘊
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語感;了解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具有正確、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和能力,能在具體語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溝通;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評價建議:語文課程評價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貫穿語文學習全過程,終結性評價包括學業水平考試和過程性評價的綜合結果。
過程性評價重點考察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和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應根據各學段的學習內容和學業質量要求,廣泛收集課堂關鍵表現、典型作業和階段性測試等數據,體現多元主體、多種方式的`特點。
(1)過程性評價原則
過程性評價應有助于教與學的及時改進。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評價過程和結果發現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與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促進學生反思學習過程、改進學習方法。要依據評價結果反思日常教學的問題和不足,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設計,調整教學策略,完善教學過程。第一學段的評價要特別重視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過程性評價應統籌安排評價內容。評價內容應立足重點,關注各個學段的水平進階。評價要真實、完整地記錄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整體表現,關注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溝通、合作和創新能力。
過程性評價應發揮多元評價主體的積極作用。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在興趣、能力和學習基礎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鼓勵學校管理人員、班主任、家長參與過程性評價,通過多主體、多角度的評價反饋,幫助學生處理好語文學習和個人成長的關系,發掘自身潛能,學會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
作業評價建設:
作業評價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業設計是作業評價的關鍵。教師要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精心設計作業,做到用詞準確、表述規范、要求明確、難度適宜。要合理安排不同類型作業的比例,增強作業的可選擇性,除寫字、閱讀、日記、習作等作業外,還要緊密結合課堂所學,關注學生校內外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設計主題考察、跨媒介創意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學習能力。教師要嚴格控制作業數量,用少量、優質的作業幫助學生獲得典型而深刻的學習體驗。
總之,通過線上學習和線下閱讀新《語文課程標準》明確了語文課程的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和課程實施的內容和新的要求,這次語文課程標準的修訂給每一位語文老師一個新的導向。作為一名語文教育工作者,我會堅持終身學習,依據課改理念,提升專業素養,立足教學實踐,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9
在本次為期四天的線上培訓中,通過聆聽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我對新高考有了全新的認識。培訓期間在課程教學改革、高考改革專家的引領下,我們從高考綜合改革政策、學生教育生涯、學生選科和走班實施策略、新高考改革招生錄取模式以及單元學習設計和實施等方面進行了系統學習和研修。此次培訓讓我再一次深刻地認識到新高考下堅持以人為本,科學育人的重要性。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質和提高學生學業成績,還要有具備指導學生進行人生規劃的'能力,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特質和潛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任重而道遠,只有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才能更好的適應新高考的挑戰。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0
一、前言
距離20xx版課標已經有11年,這十一年,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方式不斷改變,我們的課標必然也需要發生改變。
1、在指導思想上,課標強調要“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教育一定是指向未來和面向核心素養下全面發展的。
2、在修訂原則上提出了“堅持問題導向”,要“進一步精選對學生終身發展有價值的課程內容,減負提質。細化育人目標,明確實施要求,增強課程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在這一原則中,我看到了國家教育部正視問題,并積極解決問題的決心。而這一次的課標的確細致了很多,足足100多頁的內容,很多內容都有了明確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3、在主要變化上,編者從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兩大方面來談。
(1)我們的課程方案完善了我們的培養目標,明確要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的時代新人;優化了課程設置,將道德與法治進行了一體化設計、改革了藝術課程、并把科學和綜合實踐活動提前至一年級;同時細致了課程標準編制、教材編寫、課程實施職責等具體要求。
(2)課程標準上,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研制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在學段銜接這部分,小學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游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小升初要注重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二、目錄
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課程實施和附錄。
三、課程性質
1、突出語言文字的重要性。
2、語文文字的運用包括聽說讀寫活動和文學活動。
3、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4、語文課程旨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包括:
(1)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2)發展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3)積淀豐厚的文化底蘊,繼承和同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5、語文課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四、課程理念
1、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育人功能。
這里
2、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
3、突出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和典范性,加強課程內容整合。
4、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行,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在這里,教育部提出要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勤于思考、樂于實踐、勇于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閱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5、倡導課程評價的過程性和整體性,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
五、課程目標
(一)核心素養內涵
1、文化自信是指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文化自信被放在了核心素養的首位,深表認同。因為文化自信里包含的是對祖國的熱愛,也只有具有文化自信的中國人,才會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未來才能為祖國的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2、語言運用這部分,課標要求學生能主動地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形成良好的語感、語言經驗,有效溝通交流。
3、思維能力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聯想想象、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表現。這種思維能力在統編教材中已經有了明顯的體現,這是在語言運用能力之上更加高級的能力。
4、審美創造顯然是核心素養的最高一級,也是最難達到的一個部分。需要學生通過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作品,獲得較為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觀念。
我們大多數人終其一生,可能都沒有辦法去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更別說涵養高雅情趣,但這是我們語文教學者應有的理想。
(二)總目標。
在核心素養之上,總目標又進行了一些虬,比如“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運用多種媒介學習語文,初步掌握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具有獨立閱讀能力”“辯證地思考問題,有理有據。負責任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等,這些都是基于核心素養的有力補充。
(三)學段要求
第一學段(1-2年級)
[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排在了首位。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刻牢記這一點,并想盡方法怎么能讓學生“喜歡”和“主動”識字、寫字。
2、學會漢語拼音這部分要求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這是我們容易忽略的`。
3、在寫字的初始階段,課標提出了非常具體而明確的要求: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偏旁部首,按基本筆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努力養成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4、學習獨立識字,方法有兩個——借助拼音和字典。
[閱讀與鑒賞]
這一部分使我們教學的重點,往往花費很多精力。讓學生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學會理解、鑒賞,編者提出了具體要求。首先還是“喜歡”和“樂趣”,接著就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默讀課文。再接著就是要能夠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意思、借助標點感受語氣、借助插圖閱讀。第三點則是要求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夠樂于交流。第四點明確指出要嘗試閱讀正本書,并介紹自己讀過的書。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好書推薦并提供閱讀正本書的環境、時間和支持。第五點是積累成語和名言警句,這個一般在語文園地里的日積月累板塊集中體現。背誦的優秀詩文50篇(段),這里附錄表里1-6的詩歌共計75篇,也就是說,還有其他的課文或者相應的段落需要積累。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五萬字還是照顧了很多識字量小的同學,基本上能讀正本書的孩子,這個量絕對不在話下。
[表達與交流]
相比于20xx年版本的課標,20xx年課標只是將“寫話”和“口語交際”融為一體,具體要求上沒有變化。
[梳理與探究]
這項目標與20xx年版本中“綜合性學習”的板塊相比,增加了“觀察字形,體會漢字部件之間的關系。梳理學過的字,感知漢字與生活的聯系。”這個梳理和總結的目標,其實對應的就是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和歸納判斷等思維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第二學段(3-4年級)
[識字與寫字]
與之前版本的變化點: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感受漢字的書寫特點和形體美;能感知常用漢字音形義之間的聯系,初步建立漢字與生活中事物、行為的聯系,初步感受漢字的文化內涵。
增加的這兩個點可以看出課標對書寫毛筆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不再是機械識字,而是要求建立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漢字的文化的美。
[閱讀與鑒賞]
增加內容有:
1、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這一要求原本是在第三學段,現在提前至第二學段)
2、學習圈點、批注等閱讀方法。
3、閱讀整本書,初步理解主要內容,主動和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
我的感受:第二學段是閱讀的一個黃金時期,已經認識很多字的孩子,如果他們能夠喜歡閱讀,那么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是這一階段的重中之重,除了朗讀、默讀、練習上下文、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詞句意思以外,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學會批注、閱讀整本書成為這一階段新增的要求。為第三學段的閱讀與鑒賞奠定基礎。
[表達與交流]
和20xx年版本的內容保持一致,只是在表述上1-3點側重于口頭表述,4-5點側重于書面表達。
[梳理與探究]
增加內容有:
1、嘗試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嘗試發現所學漢字形、音、義和書寫的特點,幫助自己識字、寫字。
2、嘗試用表格、圖像、音頻等多種媒介,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
3、嘗試運用語文并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
在這里,編者強調分類整理字詞,并結合時代發展,運用多種媒介去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提倡學生的知識梳理和運用能力。
第三學段(5-6年級)
[識字與寫字]
增加了“感受漢字的構字組詞特點,體會漢字蘊含的智慧”,刪減了“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閱讀與鑒賞]
增加了
1、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2、閱讀整本書,把握文本的主要內容,積極向同學推薦并說明理由。
感受:第三學段的閱讀與鑒賞要求很細致,從朗讀有感情、默讀有速度,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到推想詞語意思,辨別詞語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再到了解文章順序、體會思想情感、領悟表達方法;最后是不同文體作品的具體要求。這為第四學段的閱讀打下基礎。
[梳理與探究]
增加內容:
1、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發現所學漢字形、音、義和書寫的特點,發展獨立識字能力和寫字能力。
2、感受不同媒介的表達效果,學習跨媒介閱讀與運用,初步運用多種方法整理和呈現信息。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1
通過學習語文新課標,我深入了解跨學科學習的最終目的還是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跨的不僅是學科,還有學校和社會,跨區域學習,語文學習的物理空間不只是語文課堂,而是拓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角落,這樣的學習是真正的實踐學習。
重視學科整體育人優勢,精心組織主題,策劃多樣活動,拓展學習資源,充分利用一切生活場景,提供跨學習學習的`場所與時機,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能力。
可見,真正的“跨學科學習”是通過建立起學科與學科、學科與生活的內在聯系,而促進學生的學科思維與學科理解,是一種以解決真實問題為核心的深度學習方式。學科源于生活為了生活,生活具有整體性,解決生活中微小的問題,也往往需要多學科協作進行。因此,“跨學科學習”必然要根植于生活。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2
新課標著力于使課標更科學、更完善、更可行、更適應中國的文化教育傳統和中國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學實際。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學習領域,以調整、充實和完善為主,不進行大的`改動。以學生的發展和教師的教學實際作為修訂工作的起點。
力爭美術本體與教育功能相平衡。以理性的態度進行文本表述。追求文本的精致,突出可理解性、突出美術學科特點、確定課程的性質是個具有導向性的問題,性質一旦被確定將會導致后面的教學內容和行為發生相應的變化。
定性為人文性質,就會使美術課程更加強調用人文精神熏陶學生,培養他們的人文情懷;定性為工具性質,則會使美術課程更加強調基本的技能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美術技能這一“工具”,以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3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鉆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首先,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支配課余時間的主人。
其次,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以期達到人人參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尋求解決的途徑。
總之,我覺得應努力在教學實踐中體現新課改的核心理念——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和成功意識的培養。成功體驗能使學生產生自我滿足和愉快的情緒感受,增強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4
核心素養、新高考、教材修訂、研學旅行,新一輪課程改革撲面而來,這對中學地理教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課改的地理教師素養提升的途徑主題講座”在xx中學開展,有幸聆聽了《中學地理教學參考》雜志主編xx教授的《地理教研論文選題視角與寫作方法》和省地理教研員xx老師的《新時代地理教師核心素養的提升》兩場高屋建瓴的講座,獲益頗豐。
一、閱讀,讓地理教學充滿詩意。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可見,古人對閱讀的熱衷。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閱讀再也不局限于書本,還有許多新媒體、新技術讓閱讀的方式和途徑得以擴展。無論閱讀的載體如何,對于任何人而言,閱讀學習最大的好處在于:它讓求知的人從中獲知,讓無知的人變得有知。
地理教師的閱讀學習可以分成兩種不同類型。第一種是綜合類閱讀,《陶行知教育文集》、《窗邊的小豆豆》、《民主主義與教育》、《父母的覺醒》、《給教育燃燈》、《羅恩教師的奇跡》、《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這些是陳老師推薦的綜合類書籍,教師在閱讀這些書籍,讓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學思想激變。第二種是學科專業類閱讀,《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初中地理教學關鍵問題指導》、《地理與生活》、《人文地理隨筆》、《中學地理教學參考》雜志等,這些書籍,為我們地理教師在學科專業素養方面的提升提供幫助,有助于地理課堂教學能力的提升。
我愛閱讀,讀凡爾納的《格蘭特船長的兒女》、《地心游記》及《海底兩萬里》等書籍,跟隨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感受科幻小說的魅力,領略地理世界的.奇妙;讀《窗邊的小豆豆》,恍若身臨其境在巴學園內,跟著小豆豆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校長先生的教育魅力,領會教育對人品格潛移默化地熏陶和浸透,甚至在《日本》這節課教學時,將其中“山的味道、海的味道”,運用到教學中,和學生一起破解日本飲食的奧妙;讀唐詩宋詞,不僅能豐富自身文學修養,很多詩句,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馬前桃花馬后雪”,也讓地理課堂充滿詩意。
二、教學,讓地理教師腳踏大地。
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作為一名地理教師,該如何點燃學生的求知火焰呢?
心中有學生。心中有學生,是一種堅定的教學信念,更是為誰而教、為什么而教的具體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在教師的課堂上,要想學生之所學,教學生之所缺,以學生的年齡結構特征、認知規律、身心發展特點等作為教學出發點。與其告訴學生答案,不如和學生一起尋找答案。
腦中有課標。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地理學科的教材有很多版本,但是課程標準卻是唯一的。深入研讀和把握《地理課程標準》,將新課標和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容熟記于心,在教學中才能外化于行。
眼中有教材。課堂教學要有載體,教材作為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使用的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應當有效利用。從教材中挖掘素材,服務課堂教學。
教學,是一名教師的主要工作。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用自身的實際教學行動在新一輪課改中奮勇前行。
三、寫作,讓地理教學走向遠方。
葉瀾教授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誠然,我也知道寫反思的重要性,可是卻不知道寫什么、怎么寫,兩位專家的講座,給我指明了方向。
寫什么?經驗總結、軟件運用、課堂實錄、教學隨筆、原創試題等都可以作為我們筆下寫作的內容。朱永新曾用幽默的方式鼓勵教師寫作,成立“朱永新成功保險公司”:每日三省自身,寫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見、所聞、所讀、所思,無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計三百六十萬字)來本公司。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濟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以一賠百。即現投萬元者可成百萬富翁(或富婆)。的確,積少成多,量變達到一定數量就會有質的飛躍。
怎么寫?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了“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模式。如何將日常的教學記錄質變成教研論文,雷主編從選題、視角、提綱、內容、統稿五個方面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紹。“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作為一名地理教師,在未來的教學道路上,用地理的眼光觀察世界,用地理的思維分析世界,最后用地理的語言來表達世界,做一個有情懷、有思想的地理教師,讓思想走向更遠的遠方。
作為一名普通的地理教師,工作不止眼前的教學,還有詩與遠方。新時代,新征程,新課改。在未來的教學道路上,我將腳踩大地,仰望星空,與孩子們去追尋地理的詩與遠方。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5
立德樹人正是《義務教育科學新課標(20xx年版)》中提到的新的課程理念,新課標既為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理念,也為一線教師指明了新方向。現就新課標與舊課標中的變化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對應學段不同。
舊課標內容只包括一年級至六年級內容,新課標內容包括了一年級至九年級義務教育階段的內容。也就是說,科學《新課標》打通了小初科學課程,強調了科學課程學習的整體性和學習進階觀念。不僅要考慮小學或者義務教育階段,而且要考慮從小學到高中到底學生的學習需要怎樣的進階。
二、更新課程性質、課程理念。
課程性質強調除了科學知識,還應重視認知過程和研究方法以及立德樹人。課程理念更聚焦核心素養、學習進階。
三、更新課程目標,首次提出“核心素養”導向。
科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內容分為四個方面: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態度責任。新增了“科學思維”。
科學里面包含很多的'思維方式,比如抽象、概括、比較、分類、歸納、重組思維、發散思維……等等。為了和科學領域結合的比較緊密一點,科學思維我認為可以總結為四點:模型建構、科學推理、科學論證和創新。創新是一個高階思維,“創新問題”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非常重要的。創新思維是國家對人才的.要求,所以無論如何都是非常核心的。
四、更新課程內容。
由四個領域的18個主要概念更新為四個跨學科概念和13個學科核心概念。其中四個跨學科概念充分體現了跨學科研究和跨學科思維,13個學科核心概念是舊課標18個主要概念的整合、補充、提升。
13個科學核心概念將關于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宇宙科學三個領域合在一起,涉及到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由此可以看出其中的整合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設計教學,首先從學科核心概念的角度出發設計,同時要真正幫助學生理解跨學科的核心概念。跨學科的核心概念不是一個單純的學科,而是對不同的學科核心概念進行整合。
在新課標改革之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我們應不斷學習以應對學生成長和學習階段中不同的變化,以及社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變化。以學生為本作為教學的宗旨和信念,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為動力,發揮科學學科特質,培養學生成為科技創新、面向世界、走向未來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12-14
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11-17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1-16
新課標解讀培訓心得體會02-21
語文新課標培訓的心得體會06-09
數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2-02
科學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7-02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范文03-11
新課標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