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保健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保健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保健心得體會1
自2月27日參加心理健康教育遠程培訓以來,我作為培訓學員在一個月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認真參加收看視頻教學、觀看講座和案例、提交3次相應的作業及多次點評其他學員的作業相互學習、參加班級達三十多次的交流和互評、開展主題研修、編寫教案并實施后再總結得失、交流我的教育故事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從中我學到了專家和同行們的很多值得我參考和借鑒的經驗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觀念上受到教育和啟發,我的精神受到很大鼓舞。這些都都為我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提供了指導和支持,催我奮進。下面就談談本人在學習中的收獲和體會。
社會發展使得教師成為越來越令人羨慕的職業,同時也使得教師成為越來越令人心力交瘁的職業。這種尷尬使不少中小學教師長期處于類似“心理感冒”的一種“亞健康”狀態中,不僅導致早衰甚至早逝,并且彌漫性地投射到學生身上,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師心理健康是時代的要求;是教師職業特點的需要;是教師自身發展的需要;是消除教師的心理狀況對學生重要不良影響的需要。
本次的培訓很重要也很及時。我從中認識到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治標”又要“治本”,這個“本”就是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所以,教師心理健康應該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點之一。
聯合國衛生組織提出的關于“健康”的新概念是:“健康不僅是疾病與體弱的消失,而且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完美狀態。”xx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宣言里把健康的內容擴展為四個方面: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健康是指個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以及妥善地處理和適應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
那么教師心理健康有哪些標準呢?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既要包括一般心理健康標準,又要體現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概括起來,包含以下幾點:
1、對教師角色的認同。勤于教育工作,熱愛教育工作,愛生、愛校、敬業、樂業,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滿足感。
2、具有健全的人格。性格開朗,襟懷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有正確的教育觀、人生觀、學生觀,為人師表,誨人不倦,信心堅定,意志頑強,順境不傲慢,逆境不悲觀等。
3、有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
(1)有正確的榮譽觀、名利觀。
(2)交往中能了解彼此的`權利和義務。
(3)能客觀地了解和理解別人,能夠接受對方,包括對方的優點和缺點。
(4)與別人相處時,正面態度多于反面態度,即尊重、理解、贊美、喜悅多于仇恨、懷疑、妒忌、厭惡等。
(5)積極與他人真誠地溝通,懂得與同事合作,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4、能正確的了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悅納自我。對自己的能力、優缺點能做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不隨便拿自己跟別人比較。能平衡自我與現實、現實與現實的關系。
5、具有教育獨創性。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創造。能根據學生的生活、心理和社會特點富有創造性的理解教材,選擇教法,設計教學環節,使用語言,布置作業,對層出不窮的教育方法能很快接受等。
6、在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能真實地感受情緒,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
(1)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恰當地表達和控制自己,反應適度,行為有序,安詳穩妥地處理學校工作和社會生活中的突發事件。
(2)不將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緒帶入課堂,不遷怒于學生。
(3)冷靜處理課堂環境中的不良事件。
(4)克制偏愛情緒,一視同仁對待學生。
(5)不將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回家庭。
我明白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標準,就能對比自己的心理狀況,看看是否符合標準,然后依據標準進行調節。
心理學表明,人的心理問題與其所受壓力有關,如果人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以至無法承受,就會產生應激障礙,焦慮、抑郁等就會由此而產生。所以,研究人的心理健康,了解人的壓力源是十分必要的。教師的壓力源與教師工作的特點密切有關。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壓力源主要有三個方面:
其一,工作壓力:具體表現在許多教師工作量滿負荷,節奏緊張,而工作績效慢,教師的工作對象是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勞動成果要到五年、十年以后才能真正體現。因此,教師的成就感難以得到及時的滿足,教師勞動的付出與回報在短時間內是不平衡的,這樣就比較容易形成教師對職業倦怠。特別是目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少教師感到無所適從,對教師職業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逐漸降低。
其二,家庭壓力:教師家庭與其他家庭相比,在對子女教育和婚姻方面可能有更高的期望。而有些教師面臨這些家庭生活期望無法達到時,就會產生更多的挫折感。
其三,社會壓力:由于社會轉型期,貧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現象嚴重,容易導致有些教師在與別人進行社會比較過程中,引起心態失衡。
在目前的壓力狀態下,教師要掌握心理保健的知識和方法,學會自我調節,自我緩釋,自我放松,自我成長。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為使自己的心理健康,我們可以體會體會這些話“我們沒辦法改造客觀世界,但是我們有辦法改造主觀世界。”“幸福是一種感覺,快樂不快樂全在于自己。”“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把我們壓垮,只有自己才會把自己壓垮;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把我們打倒,只有自己才會把自己打倒。”
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保健心得體會2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效果,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身心健康是教師應具備的素質,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也提高;隨著課程改革、教材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的逐步開展,提高教師素質也被提上了日程。然而,由于教師教學任務重,升學壓力大,競聘激烈,工作超負荷等因素導致目前中小學教師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健康的問題。適當的心理壓力是動力,但太大的壓力卻會成為惡夢,有時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教師也不例外。有關權威媒體曾作過一次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有88.23%的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其中,42.18%的教師屬于“輕度心理障礙”,35.56%的教師屬于“中度心理障礙”,10.49%的教師存在“心理疾病”。
因此可以說,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已非關注不可了,一個心理學教授總結出教師心理問題的四大癥狀:
(一)生理――心理癥狀,表現為抑郁,精神不振,對學生漠然冷淡,焦慮,對外界擔心和過分憂慮,有說不出原因的不安感,無法入睡;一些人表現為不關心身邊的事情,但是對以后可能發生的事卻忍不住擔憂,還常常表現為身體癥狀。
(二)人際關系癥狀,教師心理不健康會直接影響其人際關系。教師既是學生的老師,也可能是一家之長,要做家庭主要事務的承擔者和社會的模范公民。但是很多教師缺乏時間進行自我心理調節,一旦心理出現問題,極容易在人際關系中表現出不適應。如有些教師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沉溺于傾訴自己的不滿,沒有耐心聽取他人勸告和建議,拒絕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有的教師則表現出攻擊性行為,比如,沖家人發脾氣、體罰學生等。
(三)職業行為癥狀,教師心理不健康受害最大的是學生。如逐漸對學生失去愛心和耐心,并開始疏遠學生;備課不認真甚至不備課,教學中缺乏新意,講課乏味;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小題大做,出現過激反應,處理方法簡單粗暴,甚至體罰、打罵學生;有的教師則缺乏責任感,對學生中出現的問題缺乏不理,聽之任之。
(四)教師的`職業倦怠,這是教師中出現最多的問題,教師在教書生涯中面對的常常是同樣年齡的孩子,做著帶有一定重復性的工作。如何克服自己的倦怠,保持對學生的熱情和愛心,對每一位教師都是一種考驗和挑戰。
那么造成教師心理疾患的原因有哪些呢?經過課程學習和自我反思,我想主要有以下一些外部因素:
(1)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外界看法對教育的影響與沖擊很大,有些甚至違背教育規律,但是教師們還是要無奈地面對,有時候教學任務和教學壓力過重;(2)社會對教師的高標準和嚴要求。從教師個人自身而言,主要可能有以下內部因素:(1)個人不能正確對待教師職業問題,對自我要求過高;
(2)教師家庭生活的壓力大,遇到挫折易產生強烈的心理失衡,并誘發不良情緒,乃至形成灰暗情緒,有的還出現心理機能失調等。
(3)教師之間人際關系緊張造成的壓力。有調查發現,教師在校內除工作關系外,經常與他人交往的只有16.99%,在校外經常與他人交往的只有11.49%.主要表現為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不善于處理復雜的人際關系,不能與學生、同事、領導融洽相處等。
那么如何去解決這些教師心理問題呢?我認為,做好兩方面工作很重要,一是自身調整方面;二是社會認可方面。
先談談如何進行自身調整吧,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自我調整和適應:
一、教師本身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了解自我、悅納自我、清醒自我意識、正確評價自我。要認識到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先學會做一個身心健康的正常人,然后努力爭取做一個合格的老師。
二、既對工作負責,又要順其自然,接受現實。教師要充滿自信,樂觀豁達,調適心理坐標期望值。教師的職責決定了他必須認真工作,只有依照客觀規律進行教育教學,才能順利進行工作,成功和失敗都是很正常的。教師要學會及時進行自我心理疏導,把握情緒提高調解能力,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學會制怒,合理宣泄,進行自我調節等。
三、要學會休息和放松,要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工作之余,積極參加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努力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這樣既可以緩解壓力,也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那么如何從社會認可方面進行調整呢,我認為,當前要呼吁社會要做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要在全社會共同營造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的氛圍,教師的心理問題某種意義上是社會問題在教師身上的折射,因此,全社會都要為教師營造一個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減輕他們過重的工作壓力與心理負擔。二是各個教育行xxx領導要高度重視教師心理健康。現代教師不僅需要xxx治上的關心、物質上的關心,而且需要情感上的關懷、心理上的支持。學校是教師主要工作與生活場所,學校領導應主動關注教師心理健康,積極借助學校和社會力量組織開展相關教師心理減壓和心理輔導活動,提高教師心理承受能力;建立與教師定期訪談制度,不斷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減輕教師工作負擔,提供更多的休息時間和場地,提高教師收入,為教師提供后勤服務保障;盡量避免教師超負荷勞動、努力為教師解決生活困難,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三是教師也要學會主動出擊,多和學生交流,多和家長溝通,多找領導傾訴,多和家人談心,讓他們明白你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孩子的付出是實實在在的,爭取他們對教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是一項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和教師三方面通力配合。要維護、培養教師的心理健康,教師個人必須明確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的途徑和方法,必須確立心理健康的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通過多種途徑作好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與調適。總之,無論是社會學校還是教師本身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加強教師心理健康,為教師、為學生、為學校、為社會樹立起一道綠色的屏障,讓學生能隨著教師一起健康成長!
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保健心得體會3
除了教育行xxx部門、社會、家長等為教師的心理健康提供支持性的幫助外,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防衛最為重要,想要別人做到的較難,自己要做的相對較容易。
幼兒教師自身的心理保健,最主要是以自我調適為主。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①重視心理健康,關注身心保健。幼兒教師要把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放在同等重要位置,清晰認識自己的人格特點。分析尋找出工作中對于心理健康有消極影響的成分,在日常生活中提醒自己不要受消極情緒影響。自覺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適、心理保健的基本技能,對自己的輕微心理失態進行調節。教育工作與其他職業相比性質、內容比較特殊,教師的心理容易被一些不容回避的問題所困擾,當不良情緒得不到釋放,就會造成教師心理狀態失衡,導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防衛工作:一是在調節、控制情緒上下功夫,通過自我情緒的調節,有意識對情緒的發生、發展加以調控,尋找有效的、適合自己的放松和排遣方式。如情緒轉移、向朋友傾訴、適度發泄等方式疏導不良情緒,達到生理或心理方面的新平衡。二是教師要保持正確的處事態度。正視現實,客觀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既不能自高自大,又不能妄自菲薄。學會接納他人,尊重他人,待人處事既有自知之明又有容人之心。三是保持積極進取的良好心態,主動適應環境,不斷學習掌握新的知識、新的教學方法、尋求新的發展,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四是科學地正視自身的生理健康。生理和心理是相互影響的,生理是心理活動的物質基礎,生理方面發生某種病態,就會引起心理方面某些癥狀,教師要重視身體健康,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健體活動,以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②培養樂觀態度,學會發現快樂。教師應對職業生涯進行客觀規劃,明確可能遇到的問題,建立相應的個人發展預警機制,對前途和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同時在工作中尋找快樂,能夠在細節中,在逆境中發現價值,肯定自己。首先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積極樂觀態度面對生活和工作,能夠根據社會要求,隨時調整自己的意識和行為,使之符合社會規范。能夠擺正個人與集體、社會的關系,正確對待個人得失,時刻保持良好的心態。其次熱愛教育事業,在思想上看重自己的職業身份,正確認識教師工作,自覺履行教師職責,即崗位職責、社會職責、國家職責。做到愛崗敬業、教書育人,尊重關愛學生,能夠自覺按教師的標準去衡量自己,對教育工作充滿信心,對學生充滿愛心和希望,以工作的辛勞為歡樂。第三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是教育工作的需要,更是人類自身心理發展的需要,和諧的人際關系,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工作愉快,形成積極樂觀、開朗的性格。不良的人際關系,使人心情沉悶,抑郁寡歡,有礙于個人心理健康,久之形成冷漠、孤僻的消極性格。教育的人際關系主要是教師與兒童、家長、同事、領導之間的關系。面對多樣、復雜的人際關系,教師應本著尊重、理解、溝通的原則,對待兒童、家長多一份尊重和理解,善于傾聽他們的心聲,為他們解除學習和教育過程中的困擾;與領導和同事相處,主動溝通、換位思考,采取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人,相互理解,縮短彼此間的心理距離。積極開拓社交渠道,創造與他人交往的機會,主動參與幼兒園的集體活動和社會活動,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在和諧的環境中促進心理健康發展。
③正確對待挫折,提高承受能力。能經受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忍受挫折打擊,保持人格完整和心理平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教師要具有直面挫折的意識,把挫折視為人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挫折中激發自身潛在的能力與活力,加強教育責任心,磨練自己的意志,在失敗中尋求成功,積極調整心態走出挫折。心理學家認為,人們所經受的心理挫折以及缺乏正確的心理調解手段,是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調查表明目前教師存在心理疾患者中,有30%源于在經歷挫折和打擊時沒有得到正確的調整和疏導。教師遭遇挫折后應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明確是非標準,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要不斷提高教師心理承受能力,正確對待工作中的挫折和壓力,以積極的態度化解壓力。無論在成功或失敗時都要克服盲目樂觀或自卑自怨的情緒,保持心理平衡,形成穩定的健康心理。
【教師心理健康與自我保健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11-19
教師心理健康心得體會04-11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08-10
學習教師心理健康的心得體會05-18
教師的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02-08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09-01
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11-09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體會09-20
2017教師心理健康培訓心得體會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