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1
12月16日海南省瓊臺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范老師在三亞市教師進修學校進行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解讀講座,是我對學齡前兒童的學習與發展目標和原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仔細閱讀《指南》后,對于實施《指南》里應把握的4個方面頗有感觸,現將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記錄如下:
一、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這是實施《指南》應把握的第一個方面,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身、心缺一不可。我們不應只關注幼兒某一方面的發展。某一方面是天才但是在其他方面卻是殘缺的,這樣的孩子又怎么能幸福呢?在幼兒時期我們不應將幼兒會寫多少個字、會背多少首詩和會算多少道題設為一個孩子聰明不聰明,好或壞的標準。但是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往往陷入“被比較,愛比較”的'泥沼,將孩子培養成“考試型人才”,從此我們的孩子只會“被學習”,而喪失了主動學習的能力。在幼兒時期,作為幼教工作者的我們不僅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更要培養孩子生活的能力,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獲得自由,感受幸福。
二、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這是實施《指南》應把握的第二個方面,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興趣、能力都存在著不同,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興趣愛好加以引導。不能去壓制孩子,讓他們統一思想,統一能力。我們再不能給孩子用一把“尺子”統一畫齊,那樣只會害了孩子。
三、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指南》里講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那么什么是直接經驗呢?聽別人說的,看別人做的都是間接經驗,而親身實際操作過才是直接經驗。在幼兒時期我們要給幼兒呈現一個真實立體的世界,而不是平面的世界。如果我們要向幼兒介紹立方體,就應該使用真實立體的教具,而不是平面的圖片。因為那樣只會混淆概念,誤導幼兒。而科學實驗也得到證明,在幼兒時期過多的接觸平面世界會導致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觀察力明顯下降。
四、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幼兒時期對于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性,那么良好的品質就尤為重要。蒙臺梭利博士認為要逐步培養幼兒達到正常化,正常化的幼兒應是善良的、有愛心、同情心、專注、積極樂觀、有好奇心、喜愛學習、有想象力創造力、獨立 、愿意融入社會。我們應在幼兒時期引導孩子,使其達到正常化。才能使孩子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為這個社會增磚添瓦。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2
前幾天,幼兒園給家長們分享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家長導讀宣傳冊,接下來我想深入了解《指南》以便更好學習,現就一些心得體會與大家分享。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國的未來,為孩子幸福的童年,努力做懂孩子的父母。作為家長,首先一定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完生相同的人”,我們應該清楚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要善于發現孩子的獨特性;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要尊重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允許孩子按照自身的方式學習和發展。
另外,在家庭中,我們更應該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孩子提供均衡營養的同時,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及適宜的鍛煉來保證健康的體魄;創設溫馨的環境,讓孩子感受到親情和關愛,形成積極的情緒情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自身保護能力;也應突出父親的角色,父親帶給孩子勇氣、力量和自信,讓孩子人格更加積極健全。最后,《指南》也有告訴家長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例如不可有攀比之心,對孩子期望過高,不可陷入超前教育的內卷”之中等等。這些不僅緩解家長在孩子教育中的焦慮情緒,更是為家長提供了明確的教育方向。
以后的生活中,我將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并運用于實踐中,與幼兒園老師一起讓孩子能夠得到真正健康、全面的發展。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3
今天幼兒園組織學習了《3一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我仔細認真的讀了幾遍,其中的內容讓我受益匪淺。我感覺他就像一個指南針,指引著我在教育孩子的迷茫中找到正確的方法。
通過閱讀學習,我們家長更要清楚的認識到,孩子在每個年齡階段都應該具體達到什么樣的標準,不要盲目的去要求孩子,更不要單獨只看一面,去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指南》對我們家長在每個方面都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引領我們家長和孩子一起生活,一起在游戲中學習,在交往中成長。在了解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同時,更要從利于孩子發展的角度出發,俯下身子,多去傾聽孩子的心聲,給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我們大人標準和夢想去評判和要求訓練孩子,每個孩子在這一時期都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發芽期,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多給孩子一些獨立的空間和適當的物質支持,多給孩子一些家庭陪伴和關愛。
為了孩子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為了讓孩子成為一名自信,自立,自強的人,我們更應該用心學習耐心陪伴孩子,參與到他們的每一步成長之中,成為一名合格的家長!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4
這學期,我再次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它是在《綱要》的基礎上,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要求按不同的年齡段進行細化,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更有義務和責任來認真地學習并根據《指南》與家長配合進行因材施教,因此,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我們每個幼兒園老師具有重要的意義。
《指南》的建議非常清晰、具體、有指向性。它把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幼兒培養提出建議。以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為目標,以促進幼兒在體、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為核心,旨在引導幼兒園教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它是在《綱要》的基礎上,將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目標、要求按不同的年齡段進行細化,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強的操作性。促進學前教育科學,規范發展的需要,糾正小學化、超前的教育問題。指導家長科學實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對家長的科學育兒具有指導性作用。滿足幼兒生活、學習、發展的需要,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它更符合現代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學習后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在各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
我們在制訂各學科計劃時,把有關環境教育內容滲透到有關科目中。在教學中,運用多種手段靈活地對幼兒滲透環境教育。如在音樂活動教學歌曲《春天來了》時,讓幼兒充分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景,激發幼兒熱愛綠色,保護綠色的情感;在欣賞歌曲《小青蛙,你唱吧》時,對幼兒滲透了小青蛙捉害蟲功勞大的教育,激發幼兒保護有益動物的愿望,引導幼兒用柔美的聲音演唱歌曲,給人舒適,悅耳動聽的感受;在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充分運用自己的創造力、想象力,畫出《大森林》、《海底世界》、《親親大自然》等童趣溢然的畫面。在美術活動與手工制作時,提醒幼兒紙張雙面利用,并與幼兒一起回收廢紙。在體育游戲“種小樹”中,讓幼兒了解樹的作用,激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愿望。只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持之以恒地在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就會使幼兒受益匪淺。
二、從幼兒興趣、經驗出發,創設育人環境。
1、創設有主題特色性的主題墻。
我們在設計主題墻時,堅持以鮮明的格調,有整體的布局,并與主題相結合,將主題內容呈現出來,構筑新知識。如:在“秋天多美麗”這一主題中,所制作的背景是幼兒常見的楓葉、一串紅,畫面的手工制作也是幼兒熟悉的菊花等。當幼兒看到這主題時,結合自己以往已有的經驗,不用老師多說,也就大致了解“秋天”的含義了。當然內容一層不變也是不行的,在難度上要隨主題的更進也作出相應的調整。同樣的主題,增加難度,采用了以感官為依據劃分單元主題的方法。設置了“秋天”——我《看到……》、《聽到……》、《嘗到……》、《感覺到……》幾個板塊的.內容,并分別用眼睛、嘴巴等最直觀的圖案來設置單元小標題,將這些全部張貼在主題墻上,讓幼兒與“它們”對話,這樣對秋天的認識形象的升華了。
2、創設以人為本的活動區。
由于活動區多數是自選活動,所以應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或活動特點設置,突出自己鮮明的特色。選擇材料也要根據本班幼兒的興趣、能力、生活經驗而定。如:科學發現區里,鐵塊與木塊的數量形成對比,直觀形象,適宜小班幼兒;磁鐵為什么會吸鐵的東西?不能吸木制的東西?了解磁鐵有正負極之說,適宜大班幼兒。還可以讓幼兒自己收集各種材料,如:瓶子、珠子、圖片、樹葉、紐扣、紙盒等等,孩子們不厭其煩的主動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小東西,在孩子們眼中,它們無一不是寶貝,通過創意和遐想就會變化無窮,把活動區裝點得富有童趣,充滿了藝術氣息。孩子們在這個自由的空間里每天做做玩玩,活動區變成了孩子們的創造樂園,獨特的作品讓孩子們體驗到了成功。當然,環境要跟著幼兒的需要而變化,根據主題的需要而變化。因此要經常更換材料、更換活動區、更換活動形式。
3、創設幼兒生活和學習的展示臺
活動后的延伸活動,往往是最容易忽略的,有時老師甚至是一語帶過,其實在延伸活動中可以直觀的反映出孩子們掌握知識的程度。這時給幼兒創設一個知識展示臺,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將活動中學到的本領一一呈現,根據孩子能力的不同,創設不同學習的平臺。我們還可以把孩子們的繪畫,語言(幼兒口述,家長記錄)表達的所見、所聞、所想張貼在墻面上,既填補了墻面的空白,也反映了不同階段的主題教育活動對幼兒的作用。把發生在家里和身邊的故事帶到教室,并在墻壁上展示出來,這肯定就是孩子們的興奮點,在這里有他們喜歡討論的話題,有他們愛玩的東西,有他們愛吃的東西……真正把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都展現出來了。
三、讓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
幼兒園的環境創設是幼兒獲得發展的搖籃,創設和利用良好的環境是促進全體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發展的有力措施。因此,我們必須重視環境的創設,在理解和尊重每一個幼兒的基礎上,為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創設良好的環境,為幼兒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讓每個面墻壁會“說話”,每一個角落會“唱歌”,讓幼兒與環境“對話”。
以上就是我學習《指南》——豐富的幼兒教育環境創設的一些心得體會,讓我對這方面有了更明確的認識和了解。也認識到了應該怎樣更好的去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接下去我還是會努力的不斷學習《指南》,將《指南》的精神和經驗落實到未來的工作中,為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好的鼓勵、引導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長!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5
今天中午老師們利用中午的休息時間在幼兒園多功能廳集體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每個班留有一名老師值班奧)。在學習中,老師對指南的內容進行了細致的學習。在兩個小時的學習中,老師們認真的研讀了指南的內容,細致的分析了各階段幼兒的發展現狀,仔細認真的書寫了學習筆記。我發現其中講到的.每一點內容都是我們現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學、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將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實到位、認真負責完成,才能使得我們的自身素質、工作經驗有所提高,教學效果更好。
《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這幾個方面詳細地指出了幼兒在每個年齡階段所該達到的發展目標,以及我們成人在幫助孩子們達成目標時的教育建議。明確了孩子們在每一個年齡階段末期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也讓我們教師教育不同年齡段幼兒的不同方式方法有據可循。
看了語言領域的第一點聽與說的教育建議,我自認為能較好地做到這些。如多給幼兒提供傾聽和交談的機會。我經常和孩子們一起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堅持給他們講故事,一起看圖書。并且我也注意培養他們的傾聽習慣。
以前發現有孩子不夠認真,我總是即時提醒,現在我說話相應放輕,語速放慢,讓孩子們不由靜下心來細細地聽,這樣也較好地養成了他們的傾聽習慣。同時,在和孩子們進行交流時,我總是注意說話的語氣,總是能結合情景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于幼兒理解。特別是講故事時,注意語音、語調,配上表情,盡量把人物的心情表現得清晰,讓孩子一下就能理解。這樣操作,我希望能給孩子們做個榜樣,讓他們也能愛說、會說。
在此基礎上,我為幼兒創造各種說話的機會,如來園時和他們交流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有沒有什么新聞說說。晨間活動時,今天你玩了些什么,有什么特別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上課時更是鼓勵大家積極發言。在孩子們大膽說話以后,不管說得如何,我總是給予肯定。
希望孩子們越來越能說,越來越會說。再比如在表現與創造中,《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議是1.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 提供豐富的便于幼兒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兒進行自主繪畫、手工、唱歌、表演等藝術活動。
經常和幼兒一起唱歌、表演、繪畫、制作,共同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讓幼兒敢于并樂于表達表現。如:欣賞和回應幼兒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發的藝術活動,贊賞他獨特的表現方式。在幼兒自主表達創作過程中,不做過多干預或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在幼兒需要時候再給予具體的幫助。
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 展示幼兒的作品,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或藝術品布置環境。這樣的教育建議就讓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用兒童的眼光去欣賞他們的作品,讓孩子有創造的信心與興趣,對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6
20xx年1O月,教育部頒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旨在幫助幼兒園教師和家長了解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下面談一談我學習《指南》藝術領域后的一些想法。
隨想一:《指南》指明藝術教育的實施方向與方法
《指南》中藝術領域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感受與欣賞,二是表現與創造。每一部分用兩個要點來闡述。在每個要點里再根據幼兒的三個年齡段設定了“學習與發展目標”,告訴我們三個年齡段幼兒藝術教育大致可以達到什么樣的發展水平,而達到這樣的水平我們可以根據教育建議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這些詳細、具體的內容,為我們一線幼兒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指明了藝術教育具體的實施方向與方法。教師知道可以對不同年齡的孩子有哪些藝術方面的合理期望,這樣實施藝術教育活動時就更加得心應手,同時也能與家長進行更為科學的互動,幫助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
隨想二:在生活中萌發幼兒美的感受和體驗
《指南》藝術領域“感受與欣賞”部分的目標提出,“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歡欣賞多種多樣的藝術形式和作品”。教育建議中指出:“和幼兒一起發現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賞美。”
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有句名言:“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當今繁華奇妙的大干世界里,美無處不在,關鍵是培養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創造條件讓幼兒通過參觀、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接觸山水、田野、公園、校園、動物、商店、街道、展覽館、民間藝術、節日活動、民俗文化活動等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以及體會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引導幼兒尋找美的事物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語言、動作等描述它們美的方面,如顏色、形狀、形態等,學會用心靈去發現美、感受美和欣賞美。
隨想三:正確處理美術技能與自主創造的關系
《指南》藝術領域“表現與創造”部分的教育建議中指出:“尊重幼兒自發的表現和創造,并給予適當的指導。”平時我們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發現,有些幼兒由于缺乏對事物的認識,又沒有一定的.表現技能做基礎,他們內心豐富的想象難以用美術的語言進行表達,久而久之他們失去了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審美表現力與創造力難以得到發展。實際上,創造力是整體,技能是這個整體的部分,創造力與技能決不是互相排斥的。我們反對重技能輕創造,不贊成簡單地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眼光來評判幼兒的作品,把讓幼兒創造力得到發展放在首位,同時也要兼顧技能的訓練,使二者完美地統一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潛在的能力。如:大班美術活動“創意沙畫”,幼兒經歷了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的過程。在幼兒初次自主探索和嘗試用沙子作畫后,教師展示幼兒創作的沙畫作品,引導大家討論、交流探索到的堆積、沙漏、撒、撥以及變化手指接觸沙子的部位或變化手指多少造成線條粗細變化等作畫方法及經驗,為幼兒第二次運用已知經驗和技能進行高一層次的構思和創作奠定基礎。接著,幼兒在又一次的探索嘗試中不再膽怯、觀望,膽子越來越大,創作欲望越來越強,創作的手法越來越多,獲得更加具體的操作經驗,促進了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將深入學習《指南》,并將《指南》精神內化于心。同時,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讓家長知道這些科學的育兒目標和方法,建立起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家園共育,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7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是以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為目標,并且體現了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理念,它就像“指南針”為教師指引了教育教學的方向。通過學習并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對《指南》社會領域中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有一些自己思考。
幼兒社會性是在游戲、觀察、學習、模仿、體驗中發展起來的。它不像語言,美術、音樂通過一節活動就可學會一首兒歌、畫一幅畫或學會唱一首歌,它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積極創設幼兒交往的機會,讓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則和技能,體會交往的樂趣。如多為幼兒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戲的機會,鼓勵他們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開展活動;利用相關的圖書、故事,結合幼兒的交往經驗,和他們討論什么樣的行為受大家歡迎;當幼兒與同伴矛盾或沖突時,指導他嘗試試用協商、交換、輪流、合作等方式解決等;多為幼兒提供需要大家齊心協力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幼兒在具體活動中體會合作的重要性,學習分工合作。
在幼兒日常的各種活動中,我覺得角色游戲是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有效教育途徑之一。一方面愛玩游戲是幼兒的天性,游戲最能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是在角色游戲的過程中幼兒的行為、語言等能反映幼兒已有的社會認識、社會經驗。角色游戲中的每個主題都好似一個“小社會”,每個幼兒在這個“小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以獨特的方式參與社會生活,體驗與他人交往的過程,體驗不同角色的職責、情感。在這過程中幼兒之間會發生各種矛盾沖突,遇到各種困難,還經常與同伴發生爭吵,他們需要嘗試、學習如何協商,如何解決,如何分享,而教師則在觀察游戲的過程中進行適時、適當的指導以促進了幼兒人際交往、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
首先,角色游戲能增進幼兒對人際間的關系了解。
比如小班初期的角色游戲娃娃家,幼兒在游戲中各自扮演著爸爸、媽媽、姐姐,在游戲中他們都是各玩各的彼此之間沒有交流、沒有交往;還時常為了爭搶玩具與同伴發生沖突,但隨著幼兒游戲經驗的逐步積累、豐富,他們突破了自我中心局限逐漸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從游戲中發現自我發現他人,繼而再將自我和他人區別開來,增進幼兒對人際間的關系了解。
其次,角色游戲能幫助幼兒學習社會規則,并且遵守基本的行為規范規則。
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老師提供的游戲場景,創設的游戲情節,模擬成人的語言、行為來反映他們眼中的社會,游戲使幼兒從不同的側面了解社會、熟悉社會。例如在玩公共汽車的游戲時,幼兒知道上車要排隊,不擁擠,在公共汽車上要給老人、殘疾人、孕婦、抱小孩的讓座,培養幼兒的愛心、責任心。又如幼兒在扮演交通警察的過程中,可以使幼兒了解交通警察的作用,沒有了交通警察會怎樣,還可以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走路要走人行道等等。幼兒在游戲時通過扮演角色,履行角色職責,遵守游戲規則,在自己的親身體會中加深了規則意識,繼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就會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做一些違法違紀的事情。所以通過角色游戲可以促進增強幼兒對游戲規則的認識和規則意識,也發展和加強幼兒服從集體的意識,對于他們將來學習一定的社會行為規范也是大有益處的。
再次,角色游戲能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
角色游戲為幼兒提供了社會交往的機會和交往環境,比如小超市游戲的收銀員要和顧客打交道,小醫院中醫生既要和病人打交道,又要和護士交往。記得有一次在小舞臺游戲中,辰辰和若男為了表演節目而爭搶話筒,互不相讓,這時在一邊的“節目主持人”子皓說:“那辰辰唱歌,若男跳舞吧”。一場爭執由此解決了。在游戲中節目主持人既要主持好節目,又要和表演者、小觀眾們打好交道,還要維持秩序,這就需要幼兒具有一些社會交往能力。因此在角色游戲中發現問題時,幼兒要學著如何參加游戲,為同伴接受;如何共同商討分配角色;如何與游戲伙伴相互配合,友好相處,如何合理解決游戲中的糾紛、沖突等等,這樣幼兒能夠逐步學會與人合作、分享,自己解決問題的社會交往技能,使他們從小在面對問題時不害怕、能動腦筋主動尋求方法解決。這些都為他們將來踏上社會后處理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了一些基礎。
以上這些是我通過學習后自己對幼兒社會領域發展的一些看法,雖然我覺得角色游戲對于幼兒的發展起促進的作用,特別是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但是幼兒在園的一日生活中其他的各種活動也是重要的,也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教育途徑。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8
最近我認真學習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指南》中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都進行了細致的研讀,并結合我自己的工作實踐,在對比中尋找差異,反思我的教育存在哪些不足。現以“藝術”領域為例,以我執教的小班幼兒為參照,在對照中反思我的“藝術”教育。
首先,《指南》指出:“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由此可見,藝術的關鍵在于教師“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幼兒“感受和發現美”,以及“表現和創造美”。那么,教師如何創設?創設怎樣的條件和機會?這是教師需要著重從自身方面來思考的。幼兒感受、體驗和發現美了嗎?是怎樣表現和創造的?這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而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我往往關注更多的是結果,也就是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表現,是不是學會一首歌了?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了?忽視了教學情境的創設,忽視了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們不喜歡或者學不好。
其次,《指南》中指出,“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和創造美”,幼兒是用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我們強加給幼兒的,這一關鍵點我們做到了嗎?在美術活動中,孩子只是純粹地模仿,離開了樣本就無法下筆,只是被動地跟著書本和老師的思路走,造成沒有個性只有共性的毫無創造性的作品。在音樂教育中,很多時候注重的僅僅只是幾個簡單的舞蹈動作或者幾句歌詞的學習,片面強調技能的訓練,而不去調動幼兒的情感生活積累,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愉悅地體驗音樂藝術。種種現象難道是我們的孩子不會創造、不敢想象?責任不在幼兒,而在我們。孩子們從小就是按照家長、老師的步伐在走,他們的學習只是純粹地模仿,是我們觀念落后,教育方法簡單枯燥和急功近利的不良心理的影響。因此,我們要貫徹《指南》精神,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比如在音樂教學中,借鑒奧爾夫教學法,通過節奏讓幼兒創造他們自己的音樂,不要求孩子們對一首歌曲或一個舞蹈進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大家共同進行創造性的活動,共同來形成一些新的東西。
再次,《指南》在教育建議中提出,“經常帶幼兒參觀園林、名勝古跡等人文景觀,講講有關的歷史故事、傳說,與幼兒一起討論和交流對美的感受。”孩子的經驗來自于生活,只有多經歷,才有助于孩子們“感受、發現和欣賞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中美的事物”。但是,在過去的一學年中,我基本上沒有帶孩子參觀過,也沒有與孩子們一起交流。在每天的藝術課程中,采用更多的則是教師的范圖、磁帶等,暫且不評價這兩種教學材料的優缺點,光從形式和種類上看,我們就發現其單一了。也許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附近沒有這么多的資源,或者孩子們出去安全問題的存在,等等。其實,只要我們真的用心,總會有解決的辦法。比如,挖掘我們的古鎮資源,帶領孩子們參觀老街。又或者,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既然孩子們沒有辦法出去親眼目睹,但是我們可以借助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讓孩子猶如身臨其境啊!我們可以將一些園林、名勝古跡的錄像帶給孩子們,與孩子們一起分享美的感受,我想孩子們該是多么欣喜,何樂而不為呢!
最后,“創造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這是《指南》在教育建議中的一點。比如,讓幼兒接觸“各種形式的音樂作品”、“帶幼兒觀看或參與傳統民間藝術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動,如皮影戲、剪紙和捏面人等”,有條件的情況下去劇院、美術館和博物館等。在這方面,平時我們做得也很欠缺。特別是音樂作品的接觸方面,接觸多的就是一些簡單的歌曲,甚至連舞蹈、打擊樂等也比較少見,更談不上其他形式的`音樂作品了,比如一些經典音樂、戲劇等。在美術作品中,更多的也是蠟筆畫、顏料畫的學習與嘗試,對于剪紙等其他形式的接觸也很少。平時我們會自己找理由,認為孩子的經驗如此,或者從教師自身出發,這幾種常見的藝術形式有利于組織集體教學。我們為什么不從孩子的發展考慮,為什么脫離了我們教育的主體和宗旨呢?比如小班,也許讓孩子們真正領會,或者學會一些離已有生活經驗較遠的古典藝術等,會比較困難,但是我們可以讓孩子先接觸,耳濡目染一下,為以后的學習鋪墊,拓展孩子們學習的廣度。其實基本上每個地方都有地方風俗,在歷史久遠的蘇州地區,民間藝術等更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雖然《指南》中提出,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帶孩子欣賞文藝表演和藝術作品,而我想說的是,“條件”是可以創造的,我們可以動員我們的家長朋友,帶領孩子們去欣賞,并且請個別經常出去的孩子帶著自己的視頻、照片等給其他孩子介紹,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包括網絡、電視等,服務我們的孩子。
在對照中我發現,還有很多地方我在平時的工作中做得還不夠,比如“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提供豐富的材料,讓幼兒自主選擇,用適宜自己表現的方式去模仿或創作,成人不做過多要求”,等等。不過有了《指南》的引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認真研讀并具體實施,力爭讓孩子們獲得科學、全面的發展!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9
時光飛逝,轉眼那個愛哭鬧的小調皮已經進入了中班,我的孩子朱梓訫在家里是二寶,從小不缺玩伴,三歲前也與其他的小朋友接觸較少。初入幼兒園時,我是充滿了擔心的,擔心他離開家人會哭鬧,會焦慮,會有不適應。事實證明我還是多慮了,孩子很快得融入了這個新的環境,并且很快就適應了集體生活。
孩子能很快的適應集體生活,按照園里的節奏學習,還是得益于我們經常和老師的溝通。從生活自理能力到孩子的飲食偏好,甚至他的一個小情緒,我都會和周老師進行溝通。
記得我第一次來幼兒園時,他已經上學三個月了,老師很熱情的給我介紹了他在園里的表現,并熱心的指出孩子因為語速過快,導致同伴們經常因為聽不懂朱梓訫說了什么,而放棄與他聊天,這讓孩子在幼兒園的交流很受挫。從老師那里得知孩子的這個問題后,我就開始關注他的語速,發現很多時候我也有聽不清楚的地方,于是我就經常有意無意的提醒孩子,說話要慢,吐字要清,嘴里有飯的時候暫時不說話,等嘴里的食物吃完了才能說話,等等。慢慢地,孩子在我們的.不斷得提醒和強化下,語速、吐字等問題得到了改善,并且很快得交到了好朋友。
與老師的溝通,讓我很快得就能發現孩子在家里和幼兒園的不同狀態,能很快的探知他的小心思,比如因為自己的照片沒貼好,而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了,傷心了不想上學了;因為假期小區里有很多的玩伴一起玩,就不愿意上學了,想在家里繼續找其他小朋友玩……
每一次的小變化,我都會找周老師溝通,多次溝通后,他不愿意說的小心思就很快的讓我和老師發現。就這樣,在老師和家長的不斷溝通后,在幼兒園和家里都會跟孩子去聊天,家校雙方雙管齊下探知孩子的內心想法,并及時給予疏導,讓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無壓力,無負擔。他早上能開開心心去上學,下午能高高興興回到家,還不忘把在幼兒園學到的歌謠、舞蹈、古詩等都展現出來。這樣,孩子上學上的高興,家長送園就送的放心。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布滿了無數的坎兒,他的每一次的成長都需要自己內心的認可與接受。在這里我要感謝老師的精心付出,細心呵護與溫柔陪伴。家校互通,定能事半功倍幫助孩子在成長的路上越走越穩。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10
通過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我對《指南》又有了新的了解與認識。《指南》對于從事幼教工作的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一些心得體會:
《指南》和《綱要》相結合,都分為五個領域: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在每個領域中又細化,從三個年齡階段進行劃分,隨后還有“教育建議”。
每個年齡段的目標明確,主要的價值取向清晰。所有領域的目標比較集中地體現了該領域特有的價值,在目標表述上較多地使用了突出情感、興趣、態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培養幼兒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教育建議“主要可分兩大點,一是點明該領域的教和學的特點。因為各領域的知識性質不同,幼兒的學習方式與會隨之變化,教師必須根據這些特點來設計教學,以提高教育學的效果。二是點明該領域特別應當注意的有普遍性的問題。
各領域的目標和要求都是我們每位老師必須掌握的。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將理論轉為實踐,用心聆聽幼兒的心聲;教師應該是一位細心的觀察者,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熱點,分析幼兒的探索需要。傾聽、觀察孩子還體現在教師要關注孩子的已有經驗,即孩子現有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
首先,要尊重每個幼兒,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因材施教,使幼兒能寓學于樂。孩子們都有尊嚴,教師應該給予孩子的是尊重。按照一桶水的原理,我們每個孩子能力都是有差異的,在設計活動時,要具有層次性,滿足不同孩子的需求。
其次,做好科學的教育評價,理解幼兒,這是促進每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在此,值得注意的是要避免用劃一的標準評價不用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橫向比較。當孩子犯了錯,教師要以慈母般的胸懷理解孩子,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責罵孩子。
一直會看到這樣的事例:xx老師,指責孩子“你怎么這么笨,這個都不會,你要有那個孩子那么聰明老師就省力”了。老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孩子不會不明白的,老師要去用合理地方式讓孩子去明白,而不是責怪孩子,更不能去和別的`孩子進行對比,這樣會傷害了幼兒的自尊心。
最后,要有多樣的教育形式和途徑,因時、因地、因內容、因材料靈活地運用。要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尤其是環境,這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將“美”的事物都展現給我們孩子,讓幼兒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學習生活,讓幼兒每天都有好心情。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金子”,這就看做老師的會不會去挖掘,這就要我們教師要有雙善于發現的“眼”,善于挖掘的“手”,教師在挖掘之前首先要付出代價,給幼兒創設一個輕松、舒適、和諧、美觀的外在和內在環境。
以上是我學習《指南》后的一點體會,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我更有義務和責任來認真地學習并根據《指南》與家長配合進行因材施教。因此,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我們每個幼兒園老師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教會我從細節觀察幼兒的發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不斷的學習與實踐;只有具備了這樣的精神和素質,才能真正將《指南》精神落到實處,才能稱得上是一個合格的幼教工作者。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11
“指南”其中“指”有指向、指引之意,“南”有南方,方向含義,指南原意指向南方,可比喻辨別正確發展方向的依據。而如《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它的誕生,像指南針為愛孩子、渴望教育好孩子的人們指引了正確的方向。
在大學時經常聽老師提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于它也只是淺顯認知,真正接觸學習并讓自己感受到它的魅力還是19年初,剛剛進入新環境,就要作為教師帶班,很是憂慮,一起搭班的是以為資歷比較深的老師,很是明白我的感受,安慰我的同時交給我一本書,便是《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好好讀一讀,你一定會有收獲,這是她給我的原話,之后自己無論在教學還是玩游戲,亦或是與幼兒相處中總會有意去思考這個階段孩子應該達到的目標,這個游戲目的發展孩子哪方面的領域,這個孩子與人交往或語言能力如何......之后來到新教師培訓課堂、再進入一幼,深切體會到了《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重要性。幼兒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專業知識的引領。我對《指南》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指南》是《綱要》的具體與拓展
提及《指南》我們就會想到《綱要》,兩者都將幼兒的學習生活與健康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包括各領域內的內容發展要求與目標以及教育建議。但《指南》相對于《綱要》相比,更詳細、更具體。其中的教育建議更給了我們一些合理化的可以實施的方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揣摩《指南》和《綱要》,不斷充實自己的理論,讓孩子們能夠得到真正合理、全面的發展。
二、《指南》是教師及家長的方向盤
對于教師及家長來說,《指南》是方向盤,為我們指引幼兒教育發展的方向,它在不同領域中給予目標與要求并賦予教育建議,給出了行之有效的引導方法,幫助我們了解幼兒在某一年齡階段應達到的能力與水平,從而看到幼兒教育發展的可能性。
三、通過學習《指南》,我們要清楚:
1.幼兒園教學是培養孩子學習興趣
比如在藝術領域中《指南》指出:“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 我們的教育過程中,尤其是繪畫教學中,很多時候往往注重幼兒繪畫的技能。如怎樣畫一只蝴蝶、一只孔雀等等;而大大抹殺了幼兒對藝術想象力與創作表現能力。所以,在今后我們應該更注重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學習品質培養,來替代千篇一律的“教課”。
2.《指南》不是衡量幼兒的尺子
剛接觸到《指南》時,我的第一反應是將《指南》中所列舉的各項一一與我班幼兒進行對照,看看孩子現在達到了一個什么樣的能力水平,不由自主的將《指南》當做一個衡量幼兒發展能力的標尺。后來才慢慢領悟到,《指南》是指導教師如何幫助孩子發展的,但不能把它當作標尺來衡量幼兒,斷定幼兒能力,我們要學會善于觀察幼兒,勇于反思自己,做一名研究性的教師,認真貫徹《指南》的精神,明確幼兒發展方向。
總之《指南》帶給我們很多,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認真學習《指南》,充實自己理論知識,使每個幼兒都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12
《指南》中指出語言是交流和思維的工具。幼兒期是語言發展,特別是口語發展的重要時期。幼兒語言發展貫穿于身心發展的各個領域,對其他領域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我們深入地學習了《指南》后,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該領域每個年齡段孩子應該具體達到怎樣的目標。教育建議則給我們的老師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具有非常大的指導、引領作用。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持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如何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今天我就語言領域如何創設語言環境,從以下三方面談談我們的想法和做法:
一、臻選趣味適宜的圖書
《指南》中建議:提供一定數量、符合幼兒年齡圖書,適合中班的有:《好朋友》、《一口袋的吻》、《爺爺一定有辦法》、《兩條彩虹》;大班的幼兒已具備探究心理,愛獨立思考、尋求答案,他們喜歡較長的情節復雜的故事,內容要富有想象力、創造性,推理判斷性強的故事,也可選擇一些知識類的故事,滿足他們的探究心理,適合大班的又有:《搬過來搬過去》、《一根羽毛也不能動》、《勇氣》、《美麗的夢想》等。這些兒童文學作品有利于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力、思維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大班的孩子特別喜歡。
適時符合幼兒實際生活經驗,符合當前情景的閱讀內容才能使幼兒產生共鳴。如對于初入園的小班孩子,常常會因不適而出現焦慮、哭鬧等現象,此時我們就選擇了《我也想要抱一抱》、《魔法親親》、《一口袋的吻》這樣專門為了幫助孩子解決分離焦慮而寫的趣味故事,引導孩子在集體面前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從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我們通過趣味性的故事活動,逐漸幫助小班的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當發現有孩子特別喜歡觀察操場上的蚯蚓時,老師適時跟孩子一起閱讀《蚯蚓的日記》這個故事,這是一本很有趣的圖畫書,以日記方式,寫出了小蚯蚓的觀察及思考。從小蚯蚓的觀點看世界,記錄了學校、家庭和朋友之間的生活點滴,同時也在幽默地傳達有關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關知識。幫助孩子培養樂觀、正向的態度,及多元思考的習慣。根據孩子的興趣點,適時提供閱讀內容,使孩子在閱讀故事中獲得了最初的科學經驗。我們還應追隨主題開展,適時地不斷地更新、豐富幼兒感興趣的圖書,為幼兒提供多種領域的內容,有科學的、社會的、健康的等方面,涉及的范圍廣泛。和他們一起查閱圖書資料,讓他們感受圖書的作用,體會閱讀的樂趣,獲得多元發展。
二、創設支持幼兒閱讀的物質環境
《指南》中建議:提供相對安靜的地方,盡量減少干擾,保證幼兒自主閱讀。我們要把握關鍵詞:安靜舒適互動
我們為幼兒創設語言區游戲環境,營造快樂語言閱讀氛圍。選擇遠離熱鬧的游戲區域,利用活動室光線充足、環境安靜的一個角落,設立特色語言區,放置圖書架、軟墊、鋪一塊地毯,投放多樣化的可供幼兒選擇取放的圖書,讓幼兒一坐下來,就有一種安靜舒適的感覺,能較好地讓幼兒專注于書,不受其它事物干擾,保證幼兒自主閱讀。
我們在語言區內為幼兒創設潛移默化地學習與自己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知識,創設趣味互動的語言操作材料,如故事盒、接龍、排圖講述、手偶、指偶、紙袋故事表演、猜謎、連連看、我演你來猜、趣味語言游戲等,并隨著主題發展不斷更新語言區內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選擇活動材料進行游戲,充分感受語言的蘊意,真正享受語言活動的.樂趣。
三、創設寬松自主的語言心理環境
給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主的語言心理環境很重要。
《指南》中建議:尊重和接納幼兒的說話方式,無論幼兒的表達水平如何,都應認真地傾聽并給予積極的回應。為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并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與幼兒交談,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詢問和聽取他們對自己事情的意見等。
我們要把握關鍵詞:認真傾聽積極回應交流互動
成人對幼兒閱讀行為的關注和贊賞,是幼兒獲得持續閱讀行為的最佳動力。鼓勵幼兒積極地表述閱讀到的內容和知識,教師都需要仔細傾聽,表示贊賞的表情與動作的鼓勵。
我們盡可能與每個孩子交流,自由活動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兒情緒情感的表達。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13
《指南》中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大領域,每個領域按照幼兒學習與發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幾部分目標組成,讓我更深層次的了解了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引導和呵護幼兒的全面發展。在學習過程中我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存在著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在很多方面需要反思。
要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每個幼兒的.發展都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征,每個孩子在相似的發展進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各不相同,因而,不要經常拿自己孩子與他人比較。周末發生的一件事情,令我觸動很大。我和孩子一起拼拼圖,可是教了好幾遍,他也不專心,我就隨口一說:”多多都一教就會,媽媽會很喜歡他。”沒想到孩子晚上對我悄悄說:”媽媽,你別光喜歡他也喜歡我。我一下子愣住了。我們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傾聽他們心聲,建立良好溝通方式,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
不僅如此,幼兒身心發展尚未成熟,需大人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能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從而喪失孩子自主學習機會,養成過度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主動性、自主性的發展。在上幼兒園前,我一直認為他穿不好鞋子、衣服,不自覺幫他去完成,然而,上了不到一月,他學會穿鞋子,外套回來自己脫掉并擺放整齊。我們充分相信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能做好。因此,學習《指南》讓我可以不斷針對孩身心發展目標,及時調整教育方法及方向,培養一個更加陽光積極的孩子。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14
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是我國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永恒主題。改革開放以來,教育部頒布了一系列重要的學前教育法規和規章:《幼兒園工作規程》(以下簡稱《規程》)、《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始終把提高質量作為發展的關鍵要務。新世紀的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根據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十條”的要求,繼續強調要把提高教育質量作為核心任務來抓。
學前教育對質量的追求以“促進幼兒高質量的學習與發展”為根本目標。學前教育質量的提高,除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機制做保障,還有賴于高質量的課程和高質量的教師。在這兩個對學前教育質量有影響的關鍵要素中,高質量的教師起著更為關鍵的作用。因為,高質量的課程要發揮幼兒學習與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歸根結底取決于高素質的幼兒教師。
10月9日,教育部下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吹響了將科學保教進行到底的號角,在全社會掀起了關注學前教育質量的高潮。《指南》在明確對幼兒在各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合理期望、揭示3-6歲兒童學習規律與特點、勾畫“高質量課程”圖卷的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
《指南》的貫徹與落實,關鍵在教師。高素質的幼兒教師是專業的幼兒教師,是“以專業的眼光賦予學習者和學習以價值的人”。相比非專業人員,他們能更敏銳地發現幼兒的發展需要,據此設計高質量的課程,并通過與高質量課程的互動促進幼兒身心獲得高質量的發展。《指南》圍繞“高質量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對幼兒教師在通過與“高質量課程”的互動來促進幼兒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應具備的專業素質提出了具體要求。
《指南》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理念提出了具體要求
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素質提升,首先取決于頭腦中是否樹立了科學、正確的專業理念。理念正確,是行為正確的先導。《指南》強調要尊重兒童,“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承認并尊重“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要關注幼兒學習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結果;家長和教師應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學前兒童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等等。這些理念的提出,突出強調了學前教育要回歸“兒童中心”的本質,引導教師去思考當前教育實踐中部分存在的“去兒童化”教育的錯誤傾向。同時,這些對幼兒教師專業理念的要求與《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的相關規定也是一致的,是在更具體、操作化的層面對教師專業理念的轉變指明了方向和要點。
《指南》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知識提出了具體要求
幼兒教師作為一名專業人員,須具備廣博、深厚的專業知識。這些專業知識大致可分為三類:兒童發展知識、學科知識和教學法知識。對這三類知識,《指南》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首先,在兒童發展知識方面,《指南》全面、系統地對3-6歲兒童在各領域學習與發展的規律及特點做了描述,引導教師將發展心理學所呈現的兒童發展與幼兒在各領域的具體學習相結合,與幼兒的現實生活相結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書本上的“兒童發展”與生活中的“兒童發展”相脫節的問題;其次,在學科知識方面,《指南》在《綱要》所規定的五大領域“內容與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具體地明確了幼兒在每個領域學習與發展最應關注和掌握的關鍵經驗,從而為教師設計領域課程所需的學科知識給予了更加具體的指導;再次,在教學法知識方面,《指南》強調的以整合的方式施教、基于幼兒個體差異的因材施教、在游戲和一日生活中施教、針對幼兒學習品質施教等觀點以及相應的教育建議,為教師設計有效教學策略提供了更為具體的指導和幫助。
《指南》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提出了具體要求
針對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能力,《指南》著重強調了三點。
★首先是觀察兒童的能力。
幼兒的發展需要是高質量課程設計的起點,更是評價幼兒教育適宜性和有效性的根本依據。所謂發展需要,是指幼兒的“理想的發展”與“現實的發展”之間的距離。其中,“理想的發展”主要指幼兒“應該”和“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這方面的知識主要通過學習幼兒發展心理學獲得;而“現實的發展”則需要教師在教育實踐中全面、細致觀察幼兒,通過他們的行為表現判斷其發展的現實水平和學習特點。可見,觀察是了解幼兒發展需要的有效手段。
一直以來,《規程》和《綱要》都將通過觀察了解幼兒發展需要的能力作為幼兒教師的必備專業技能之一,要求教師“觀察了解幼兒,依據國家規定的幼兒園課程標準,結合本班幼兒的具體情況,制訂和執行教育工作計劃,完成教育任務”(《規程》);“應在日常活動與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幼兒的觀察、談話、幼兒作品分析,以及與其他工作人員和家長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兒的發展和需要”(《綱要》)。但如何觀察兒童,則主要是由《指南》給予了更具體的指導。
《指南》為教師提供了通過觀察了解幼兒學習與發展特點的基本框架。它從五大領域最基本、最重要的學習與發展內容入手,以“目標”和“典型表現”作為引導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路標”,觀察、了解幼兒發展的實際情況或個性化表現。同時,教師不僅要觀察、分析幼兒在知識技能方面的學習與發展規律,還要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的不同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幫助幼兒朝著“目標”方向發展。而從觀察得以有效實施的途徑上看,《指南》強調應以游戲和一日生活為基本場景,它們為教師了解幼兒真實、客觀的發展水平提供了最佳機會,從而使教師有可能更準確地將“教”建立在幼兒“學”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教育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其次是合理安排與組織一日生活的能力。
《指南》強調,“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在其87條教育建議中,大都也是以滲透于游戲和一日生活的活動為基本導向的。因此,教師應改變只注重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忽視一日生活的安排與組織,只注重教師安排與組織的活動、忽視幼兒自由游戲的`錯誤認識和做法,應在充分理解和認識一日生活各個環節活動的教育價值的基礎上突出一日生活安排與組織的整體效益,通過發揮活動間的互補作用,引導幼兒投入到本就屬于他們的生活中去,在活動中生活,在生活中發展。
★再次是課程整合的能力。
基于“兒童的身心發展是一個整體”的理念,《指南》進一步強調了要依據幼兒已有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學習經驗。幼兒園課程的整合性和綜合性,實質上對幼兒教師的課程整合能力提出了挑戰。課程整合,主要體現為對課程目標和內容的有機整合。所以,教師必須首先對有待整合的各領域學習內容有全面、正確的理解。對此,《指南》延續了《綱要》對幼兒學習與發展領域的劃分,并進一步明確了幼兒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學習與發展的32個基本目標和最基本、最重要的11個內容,為幼兒園課程最應該“教什么”指明了方向。教師應在把握上述目標和核心內容的基礎上,思考并嘗試如何通過“單元主題活動”等整合課程的形式來促進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完整而非割裂的發展。
在貫徹落實《指南》的過程中提升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除關注以上三方面的素質養成外,還須以《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為基礎完善幼兒教師的培養與培訓。
第一,完善幼兒教師職前培養。承擔幼兒教師職前培養任務的高校、高職(高專)學前專業應根據《指南》的精神和要求,及時調整、完善幼兒教師職前培養方案。一方面,在五大領域的教學內容中,增加《指南》的具體要求,圍繞《綱要》和《指南》的解讀,加深學生對幼兒園教育教學任務、要求的理解和認識,加深其對兒童發展需要的正確理解和認識;另一方面,加大實踐類課程的比例,以《綱要》和《指南》為基礎完善實踐類課程內容,不僅注重實踐知識的講授,更加要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著力提升學前專業學生觀察兒童、合理安排與組織一日生活、整合課程等實踐能力。
第二,完善幼兒教師在職培訓。教研機構和培訓單位應進一步完善以園本教研為主的培訓制度與機制,支持、引導和促進教師通過在一線教育實踐中的研究性學習來準確理解和運用《指南》,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以提高教育教學的適宜性和有效性。
幼兒的發展與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有機連續體。幼兒教師只有熟知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與《指南》所描繪的“高質量課程”進行有效互動,在學前教育實踐中不斷研究,以豐富專業知識,錘煉專業能力,才能在促進幼兒高質量學習與發展的過程中同時獲得自身在專業上的成長。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15
最近,在孩子所在幼兒園老師的提醒下,我有幸讀到這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這本書。花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我一口氣將這篇指南讀完了,然后在兩周內,又反復讀了好幾遍。書的封面樸實無華,然而內容卻震撼人心,在讀的過程中我按書總給出的每一個發展目標和教育建議,逐一的印證我的孩子是不是達到了要求,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按照書里面的建議去做,如果做了,效果究竟如何;如果沒做,原因又是什么。通篇讀完之后,心中產生了許多感悟,有慶幸,有遺憾,有恍然大悟。現將一些心得和體會記錄如下。
《指南》將孩子的學習生活與健康發展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每個領域都按照內容劃分為若干方面,每個方面由學習與發展目標、教育建議兩部分組成。學習與發展目標部分分別對3~4歲、4~5歲、5~6歲三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應該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期望。
《指南》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孩子為本,意味著要認識到孩子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尊重孩子獨特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著眼于其未來發展,重視孩子的學習品質。它充分的體現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珍視了兒童學習、生活的獨特價值,充分地尊重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創設了豐富的教育環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兒童直接通過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孩子們需要自主,因為只有自己動手動腦得來的直接經驗才是真正屬于他們自己的。書中有三點對我啟示最大。
1、允許孩子犯錯誤
指南中寫道“孩子身心發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護和照顧,但不宜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以免剝奪孩子自主學習的機會,養成過于依賴的不良習慣,影響其主動性、獨立性的發展”。其實,在初為人母的時候,我也讀了很多育兒書籍,很多書中都強調了要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自主能力,不要過分包辦。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盡量給他創造自己動手的機會,比如說自己穿襪子、自己穿鞋、自己收拾玩具等等,我們自認為盡心盡力了,可是,孩子上了孩子園后一段時間后,老師與我們溝通,孩子的動手能力差,被包辦太多……當時我真的很有挫敗感,哪里出了問題?后來我仔細觀察與思考,我發現,我們確實讓他去做,但是我們是讓他以我們的標準去做,讓他按照我們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做,我們不允許孩子犯錯!
有一次,孩子在吃提子,于是吭哧吭哧自己剝皮,手小,動作慢,半天吃不了一個。爸爸在一旁著急了“直接吃了不就行了,皮最后吐出來”。于是,孩子剝完一個后,再也不剝了,他喪失了剝提子的樂趣。孩子自己疊被子,把被子鋪在地上,左一下右一下疊不到一起,我們在一旁看的那個著急啊,怎么能把被子放在地上呢?你不知道把被子放在地上會把被子弄臟嗎?別疊了,不夠麻煩的。于是,孩子的又一次嘗試失敗了。孩子興致勃勃的拿水壺開始澆花,“哎呀,那個澆的太多了,會把花澆死的,哎呀,這盆要從葉子澆,直接從根澆不起作用啊”。于是,孩子放下水壺,跑了……
其實,這個年齡段孩子所做的事,絕大部分都不是懷有惡意故意犯錯誤,更多的是因為好動和好奇,他們是在用所有的感官來探索世界。很多事情,在成人眼中可能司空見慣,但在孩子眼中就是新鮮獨特的,并努力想弄個明白。所以大人認為不能碰的東西,孩子偏偏要去摸;大人認為不能干的事情,孩子偏偏要去做;大人認為很無聊的東西,孩子偏偏覺得很有趣。而每一次嘗試,可能就是一次犯錯;但每一次犯錯,也可能就是一次成長。大人往往都覺得孩子的有些嘗試盲目可笑,你怎么會那么做呢,你這樣做豈不是很麻煩嗎?可是孩子階段的孩子大部分學習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作為家長,如果想促進孩子成長,不要要求孩子不犯錯誤,相反,要給孩子多一點空間,讓他自己去嘗試,要自我需求成長。不要拿成人的標準去硬給孩子套。
2、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在社會領域解讀中指出:“孩子社會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學習和發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的言行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言傳身教”出自《莊子·天道》:“語之所貴者意也,意有所隨。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言傳身教”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在我國傳承已久。
父母的言教有兩個原則,一個是適可而止。適可而止、恰如其分的教導,孩子不反感,還能聽得進去。教導的過程中,重要的是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老是批評他,可能適得其反。第二是摸清脈絡。父母要像醫生診病一樣,對孩子出現的問題,找到產生這些問題的思想根源,理清楚問題的發生、發展脈絡,找對切入點,力爭一句話說到孩子的心坎上,產生強烈的共鳴。
作為年輕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難免急躁,有時候真的是壓抑不住心中的怒火。有一段時間,孩子提什么要求的時候常常很著急,我們稍微不及時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立馬哭喊起來,而且要求還往往不合理。我們勸慰孩子,不要著急好好說,等孩子好好說了,我們又告訴他,他的要求我們不能答應,于是孩子一直哭個不停。一來二去,家長也急躁了起來,“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不會好好說嗎?你的.要求不合理,不會答應你。”于是,孩子哭的更起勁了,大人和孩子都感到十分疲憊。后來,我發現,孩子那段時間脾氣暴躁主要是和大人脾氣急躁有關,是我們沒有給他做一個好的表率作用。同時,事情發生后,我們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孩子的情緒也無法穩定下來。后來,當孩子再發生同樣的事情后,首先,我們一定控制情緒,不發火,讓孩子先發泄完,再慢慢和他講道理,同時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不能同時教育他兩個點。對于孩子來說,他能關注到的點只有一個,教育他不大聲嚷嚷來表達自己是一個點,而他提的那個要求合理或不合理是另一個點,這是兩個點。
比如說,他剛吃完晚飯,現在又要喝餅干,大聲嚷嚷:“我要吃餅干,我要吃餅干……這個時候我想讓他知道,如何正確去提要求,如何用合理的方式去提要求,那這個時候,餅干的事情我會先放一放,他多吃一次,少吃一次,可能也不會給他帶來什么傷害,而且一次并不代表著會成為慣性。
我們不能過分期望孩子,讓他好好說話的同時,又能接受我們拒絕他提出的要求,這樣,他下次還會采用大聲嚷嚷的方式。如果他這次用了正確的方式,提出了一個不正確的要求的時候,或者不太恰當的一個要求的時候,作為家長,第一,要區分先教育他哪方面?比如說我要教育他的表達方式,這個時候對他的不太恰當的要求我們就放一放,一個一個來,我們教育孩子要一點點來,別著急。
身教勝于言傳,大人一定要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和教育孩子,孩子們的是非判斷標準實際上就來自于大人對他們鼓勵或者批評的態度,孩子們的行為取舍實際上是受家長的潛移默化影響的。所以我們更要注意身教的作用。比如:對老人要有尊敬的態度;對家人說話要溫和;對孩子說話要誠實,平時生活中自己要大度,讓孩子自然而然得學會尊重、寬容、理解他人。
此外,當我們為生活奔波勞累的時候,也該適當的讓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的辛酸,養家的勞累,生活的挫折和無奈,讓孩子知道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懂得“珍惜”,懂得“感恩”,對孩子的一生相當的受用。
3、孩子親近自然
《指南》在科學方面對我的影響。首先,孩子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欲望,培養探究能力,我們作為家長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的機會,其次,我們要引導孩子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讓孩子主動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要幫助孩子不斷積累經驗,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孩子思維發展是以具體思維為主,所以我們應該引導孩子通過直接感知,親自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
現在城市孩子接受大自然的機會很少,對大自然了解的機會也很少,怎樣才能給孩子提供一種親近自然的機會呢?我們帶孩子去郊外摘櫻桃,摘草莓。當然,更親近自然地機會是在較小范圍內的活動,比如幼兒園的綠化帶中、居住小區中都是很好的地方,特別是孩子班里還有美麗的生物角,真是孩子們觀察自然的好去處。我們也盡量給孩子們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去了解自然,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充分利用我們周圍的環境資源。
同時我們也一點一滴的將愛護環境的概念滲入其中,比如告訴他水資源很寶貴,不能浪費,現在他開水龍頭都開得很小,我們水開大了,他還會關小。有時候他走在路上,看見別人扔的垃圾,都會拾起來扔到垃圾桶。
《指南》里的教育建議每一個都很詳實有效,關注到了各個方面的細節和注意點,每一條都是切實可行的,可操作性強。對家長來說,真的應該再早一些看到這本《指南》,才能盡早的改變自己不科學的理念,改進教育孩子的做法。《指南》里的這些教育建議,相當于一個個“溫馨小提示”,將為我們如何更好地在工作、學習、生活中落實養育孩子的實踐行為,做到了詳細的指引。
人生童年有幾回,孩子的童年是短暫的,是不可逆行的,孩子的心是一塊奇妙的沃土,播下什么就收獲什么。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強加給孩子,讓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樂的童年,我們就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細心、耐心,有責任心和一顆童心,要了解孩子的需要并給予適時的支持和幫助。有了《指南》為我們指引方向,我們就有了努力的目標。希望我們的孩子能更加快樂的成長,希望他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3-6歲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10-20
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04-17
2017《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學習心得體會08-06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心得體會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