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
在縣級培訓中,多次提到了計算教學中的算法多樣化,這也是我們教學中經常遇到的問題,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也進行了深深的反思:
反思一: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有關的教學內容,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這種探索既要重結果,更要重過程,讓學生在過程中,有所感悟,體會到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也就是“殊途同歸”。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了這種感悟,學生會逐步把這種思想運用到后續內容的學習,運用到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反思二:要充分的相信學生。如果給學生一個機會,他們會有很多的發現,并且有的想法非常獨特,閃爍著創新的火花。不要時常抱怨學生創新意識淡、創新能力低,要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把握機會,從小的方面、具體的問題進行培養,小的問題有所創新,大的問題才能夠進行創新。
反思三:要注重交流的'過程。通過交流讓每個學生盡情展示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想法。每個同學即是老師,也是學生。在學習中可能發現別人的某種方法更適合自己,并用來解決其他的問題。
反思四:處理好算法多樣化和算法優化的問題。算法優化是學生的主體行為,不是教師主觀的指定與包辦代替得了的。優化算法是相對而言的,優化的過程應該是學生自我完善的過程,是一個逐步領悟、自我體驗、自我選擇的過程。讓學生在不斷解決問題、不斷交流中對各種方法比較、鑒別,擇優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反思五:算法多樣化不能要求每個學生掌握多種算法。算法多樣化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和解決問題,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因人而異,并非要求每個學生掌握多種算法。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鼓勵他們掌握兩種或兩種以上自己喜歡的方法,以開闊視野;對學困生只要他們能掌握一種方法就可以了。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2
青島版教材留給我們最大的感受是由“情境串”引出“問題串”,要想完成這一轉換過程,關鍵在于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在今天的培訓會上,成玉麗老師就“如何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作了專題匯報,在報告中她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引導孩子會思、會問、會答,讓我倍受啟發。其實對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孩子會思、會問、會答,關鍵要靠教師的引導。對此,我也有幾點自己的想法。
一、分清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
教一年級的教師都會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出示情境圖后,問學生: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孩子就會把情景圖上的數學信息讀出來,如:有3條紅魚,有4條黃魚等等,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分不清什么是數學信息什么是數學問題,這時我們教師要及時告訴孩子,剛才說的是數學信息,老師能根據你說的`數學信息提一個這樣的數學問題:一共有幾條魚?你能像老師一樣提一個數學問題嗎?教師做榜樣引導孩子提出數學問題。我想孩子只有分清楚了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孩子就會問了。
二、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我們也都有過這樣的經歷:當出示情景圖后,希望孩子提出一個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可孩子總會提這樣的問題:紅魚有幾條?什么顏色的魚最多?等等這樣的問題,提不出教師想要的問題,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孩子覺得提出的只要是數學問題就好,而不明白教師的意向,這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提示孩子:你能提一個用加法解決的問題嗎?給孩子指明方向。
三、靈活應用情境圖。
我們都有這樣的發現:青島版教材一幅情境圖包含的數學信息太多,容納了2到3課時的內容。這就使得孩子在觀察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時,就比較的費力,這時我們就可以把情境圖分開用。記得我們在上連加連減時,我們就把與連加有關的情境圖放在一起,把與連減有關的情境圖放在一起,這樣孩子就會非常輕松的用觀察到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總之,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會思、會問、會答。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3
有一位年近50歲的大姐,對于醫院開出的病休通知視而不見,和我們一樣認真參與培訓活動,思索著、記錄著、收獲著,她就是博興縣第三小學數學教師---劉金秀。
當我知道劉老師的身體狀況后,關切地問她:“這幾天頭還暈嗎?學了八天了,累嗎?”劉老師平靜地說:“能堅持,我很珍惜這次學習機會,因為課程改革以來,數學教學發生了很多變化,如果我不學習,就跟不上了。”多么樸實的話語啊!
在學校培訓的`課間,也很少見她休息,多是和幾個青年教師在一起說著什么,我知道,不是她把自己的教學經驗講給青年教師聽,就是在向他們請教新課程下如何引導孩子有效地學習。
看著這位好大姐,我想到了這次參與培訓的許多老教師,他們不喊苦,不叫累,虛心地學習,給我們年輕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每每想到他們,敬佩之情不禁涌上心頭……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
我有幸參加了,在黔東南廣播電視大學舉行的黔東南州20xx年農村小學數學教師素質提升培訓,培訓時間從20xx年x月x日到8月x日。很快培訓就要結束,在這次培訓活動中,由于班主任老師和學院的精心安排,讓我們得以與凱里學院的張捷老師、凱里七小陳靜老師、凱里八小楊奕、鄭若梅、周秋嘉等小學著名高級數學教師、專家面對面地座談,了解他們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學習他們的數學思想方法。培訓活動安排合理,內容豐富。在這里,讓我感受了名師的風采,聆聽了精彩的講座,也更新了教學觀念。使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作為一名中年教師,我深知自己在教學上是幼稚而不成熟的,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太多的問題,但是經過這一段時間的學習,我相信自己是有所收獲的。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以鮮活的案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給了我具體的操作指導,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點滴體會:
一、 專家引領,思想振蕩
本次培訓,安排了多位名師、數學專家等,給我們學員做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的講座,闡述了他們對小學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探討。在這些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為一個普通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師,我們思考得太少。平常我們在學校中,考慮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課,對于學生的長期發展考慮得并不多,甚至于忽視這一方面。聽了各位專家的講座,我覺得在今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們不應僅僅著眼于一些短期利益,而應把眼光放長遠一些;課堂教學中應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而不局限于單一解答方法的'教學。
二、要加強專業文化學習,做一專多能的教師。
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個水庫。輔導教師講的課就充分印證了這句話,他們用淵博的知識旁征博引給我們講述深奧的理論知識,講得通俗易懂,讓我們深受啟發。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知識充滿渴求的孩子,將他們教育好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各個方面的學習,讓我更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不斷加強修養才能勝任教育這項工作。
三、同行交流,教學相長
本次培訓,匯聚了我們劍河縣各個小數數學骨干教師,每位培訓教師都有豐富的數學教學經驗,教學的外部條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我們之間的互動交流成為每位培訓人員提高自己數學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了解到各個學校的新課程開展情況,并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相長。
四、要有善于反思的習慣,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
反思是教師的一塊“自留地”,只有不斷耕耘,才能檢討自己的教育理念與行為,不斷追問“我的教學有效嗎?”“我的教學能更有效嗎?”,不斷總結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斷深化自己的認識,不斷修正自己的策略,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他就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再有發展;教師專業發展所要求的大量知識和實踐智慧,只有靠教師自己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探索和創造才能獲得。
反思的方式有很多,如撰寫教學隨筆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反思方式;還有教育博客,不僅僅是一個知識管理器,它更是一個個人反思工具,是一個多向人際互動的裝臵,它為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五、這次培訓使我感受到了壓力,也增強了信心。在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壓力變大了,要想不被淘汰出局,要想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理論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課堂教學能力等。而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各種教育理論,并勇于到課堂上去實踐,及時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調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會有所收獲,有所感悟的。令我欣慰的是,培訓班里有許多優秀的老師,我們有很多的話題可以一同交流和探討。我們有很多的觀點可以一起抒發和碰撞。每一次的聆聽講座和課后交流,我們都能踴躍發言,大膽地陳述自己的觀點想法,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在學習中始終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條,堅持和其他學員保持密切聯系,使自己能博采眾長、開闊視野。
最后感謝上級領導為我安排了這次培訓,我一定會在以后的工作中學以致用,充分運用自己在本次培訓中學到的新知識、新方法,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20xx年x月x日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5
一、對建構主義的重新認識
建構主義是課程改革重要的理論基礎和動力源泉。可以看到數學課程標準、課標教材就是遵循建構主義這一指導思想制定和編寫的。在基層進行的課程改革實驗也是基于對建構主義的認識而進行的。讀了鄭教授的“建構主義審思”一文,會發現過去我們對建構主義在認識上有誤解和偏差。
建構主義的核心所在是:學習并非學生對于教師所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依據其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所作的主動建構。
但是,是不是知識不可能由教師直接傳遞給學生,或者說,只有通過主動探究,學生才有可能進行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呢?實際上,“探究學習”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曾得到積極倡導,但最終失敗了。“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基本立場的錯誤性。
鄭教授指出:“我們不應將學習者的主動建構與向其他人學習絕對地對立起來。恰恰相反,在明確肯定學習者主體地位的同時,也必須清楚地指明向其他人(包括各種教材與書本)學習,特別是教師的指導性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臺灣小學數學教育改革主要策劃者之一蔣治邦給予我們的主要啟示:“實驗課程的教學觀點被冠以‘建構教學法’的卷標后,成為目前教育工作者之間爭議的焦點……‘實驗課程的精神是教師不可以告訴學童任何事’、‘任何解題方式必須由學童自己想出來’是目前對實驗課程最嚴重的誤解,必須……澄清。”
還有對于建構主義的一種誤解即認為學生的“主動建構”主要地應被理解成“動手實踐,實物操作”。事實上,建構主義所直接涉及的'只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內在的思維活動,而沒有指明任何一種具體的學習形式。
反觀當下的課堂教學,哪一節課不是讓學生去探究,去發現?如果這一節課沒有探究和發現,可能老師都不知道該怎么上了,或者被冠以“傳統教學”的帽子。實際上,根據鄭教授對建構主義的論述,課堂教學既可以有探究活動,也可以沒有探究活動,既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探究,也可以由老師直接講授出來,既可以有顯性的動手活動,也可以沒有顯性的動手活動,既可以創設生活情景,也可以直接從數學出發。建構主義的實質不在于外顯的活動,而在于內心的活動是否有意義、是否積極。
二、對課程改革長期性復雜性的思考
課程改革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應當說,對于課程改革的方向、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大家是接受的,是支持的。如果再回到原來的老路上去,大家肯定是不答應的。關鍵是,課程改進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不能回避,需要認真思考,尋找解決的辦法。
鄭教授在《數學課程改革:何去何從》一文中指出:“數學教育改革必定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按照某個事先劃定的時間表畢其功于一役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放慢節奏,認真總結,發現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前進。”同時,課程改革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
我完全贊同鄭教授的觀點。
這次課程改革是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應該預見到改革的艱巨性、復雜性,決不會按照改革設計者的“一廂情愿”畢其功于一役的。記得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就提出了“論持久戰”的觀點,其實質就是“以空間換時間”。以中國廣袤的大地使日本陷入“人民戰爭的泥潭”,經過防御、相持進入反攻,最后果真按照這一指導思想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現在的情形是,擁有高學歷的、專業水平比較高的小學數學教師在全國畢竟鳳毛麟角,大量的是年齡較大、學歷較低、專業水平較低的教師,這是不容回避的事實。要想使得他們經過幾次培訓就能“脫胎換骨”,是不現實的。對待這樣的問題只能以“時間換空間”,課程改革只能是長期的、漸進的過程。
課程改革不是單向的,是雙向互動的。如果只是上面在搖旗吶喊,下面卻無動于衷,改革就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即使再好的東西,也要大家接受了才能發揮好的作用。記得前幾年山東高考實行標準分,應當說這是科學的計分方法,但為什么不能實行下去了而又采用了原始分呢?原因就是懂得的人太少了。
三、對教材的再認識
課標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確實先進多了,傳統教材表現形式單一,冷漠無情;注重知識結構的嚴謹,嚴重脫離生活實際;注重知識的規范性和標準性,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內容狹窄,數與計算占了非常大的份量等等。新教材在這些方面都進行了糾正,內容豐富多彩,表現形式靈活多樣,緊密結合生活實際,關注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廣大教師對新教材是歡迎的,是支持的。學生更是對新教材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但新教材也明顯存在著一些不足,值得我們注意。
鄭教授反對“一層卡一層”的現象,也就是課程標準“卡”教材,教材“卡”教師的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6
一、數學理念的提升
雖然從事教育工作已久,但面對當今的形式,時代要求我們不斷進步,吸取營養,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能夠有突飛猛進的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在這次學習中老師為我們總結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和活動經驗,這讓我在數學理念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集合思想、對應思想、符號化思想、化歸思想、類比思想、分類思想、統計思想、極限思想和模型化思想這么多數學教學思想方法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復雜和實效的。我正是缺少了這樣的一些理論基礎,使得在實際教學中缺乏高度和深度。老師關于課堂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論述非常貼近我們的實際教學,這也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尤其是公開教學中面臨的最為頭疼的環節。除了教師自身要具備較高的隨機應變的能力外,更要汲取豐富理念,這樣才能真正具備駕馭課堂的能力。
二、教學行為的轉變
對于每位教師都要面臨的備課和上課任務,在這次培訓中我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面對龐大的班級學生數,面對堆積如山的要批改的作業,再加上那么些個后進生,教師已經忙得不可開交,談何每天細心備課,認真鉆研教材,尤其是像我這樣缺乏經驗的年輕教師,日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內心來說實在讓人堪憂。老師的講解為我們在這些方面的思考提供了一些可借鑒的方法。空談理論不切實際,屏棄理論也不合邏輯。我們應理論結合實際,在日常工作中根據自身工作量在學期初為自己制定好工作目標,如細致備多少節課,進行多少節課堂教學研究等。簡而言之,就是有選擇性地進行教學研究,保證在有限的教學時間中做到充分利用。可謂:量不在多,貴在精。我想這樣一種教學行為的轉變,才能真正意義上運用到我們的實際工作中,才能讓學生獲得更為有效的教學。
三、教研方法的更新
一直以來,校公開課的.開展一直是我們進行教學教研的重要方法。通過汪主任的一席話和幾位老師的說課演示,不僅讓我對如何說課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也讓我認識到在日常教學教研中思想和方法的轉變需求。我們應與時俱進,在開展學校公開教學評比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有選擇性地加強課后說課及互相評課的實踐練習,更為深入地做好教研方法的更新,也為我們展開更有效的教學打好基礎。
經過這次我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做一個課改的積極實施者。經過學習,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有不斷的提升。我想只有經過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新課程改革之花才會開得更加燦爛,中華民族才會永立世界民族之林。我愿在這快樂而無止境的探索中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7
這次學校組織我們數學老師來參加培訓,給我們講課的也是優秀的數學老師,在聽老師的分享經驗的過程之中,也是感受到,自己的確很多的方面在以前是沒有想到過的,也是要在以后多去學,多去想辦法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同時通過這次的培訓,我也是有一些感悟和體會。
數學的教學,并不容易,畢竟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喜歡數學,或者對于數學比較容易接受的,一些邏輯性的東西的確有些學生沒有那么容易的去理解,去學會,而我們也是要付出更多的一個耐心,在這次培訓里面,老師也是講過,耐心在我們老師的教學過程之中是非常的重要的,只有我們耐心的去教學,把知識點講的更細更生動一些,學生們才能更好的理解,而且對于學生們學不好,或者對數學沒有什么興趣,也是要多去和他們探討原因,而不是說覺得是他們真的學不會,很多時候是我們教學方法的問題,而不是學生們的一個問題,只有我們方法得當,那么還是可以把很多學生的數學給去教好的。
對于數學的理解要深入一些,雖然我們教學的是小學,但是其實這些知識看起來是比較的基礎,但是我們也是要理解通透,這樣也是能更好的去教好學生,而在培訓之中,老師講到的一堂課,也是讓我是受益匪淺,讓我知道,這些簡單的知識點再詳細的去講,居然有不一樣的感觸,也是讓我明白,雖然我們的知識是比較簡單的,但是如果我們理解更加的深入一些,其實也是能更好的反饋到我們的`教學之中,讓我們把學生們給教導得更好一些,課堂也是會更加的生動,而不是說書本有什么知識,就講解什么給學生們聽,或者有些自己也是不那么理解的去講,那樣是挺難做好數學的教學的。培訓讓我也是對于數學是有了更深的體會,我也是以后要去繼續努力的去學數學,多去理解,這樣才能是課堂教學做的更好一些。
通過這次的培訓,也是讓我明白,自己也是有一些不足的,并且也是讓我感觸到,教學的東西,除了經驗,也是需要多去交流,每個人都是有每個人的一個方法,只有多去了解,多去探討,那么自己的教學水平才能有更大的提高,我也是要在以后的教學之中,多去思考,提升自己的一個水平。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8
xxxx年5月18日上午在臨高縣思源學校聽了陳專家的專題報告,使我受益匪淺。專家指出課堂教學要多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思想,情感,信息,知識交流的過程。如果僅僅發揮了老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學生的“主體參與”,教學也不會有什么成效,所以教師應千方百計地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他們參與到我們的課堂教學中來。還有有效的問題情景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對教學過程起著引導,定向,調節和控制的作用。
問題要圍繞教學中心內容,提問的形式要靈活多樣。用“新”喚起學生的“心”,學生才會對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繼而積極思考。對于學生熟悉的內容更要善于變換角度,改變方式地提出,并且要有新的要求,使學生不能簡單地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習慣去解決問題。這樣學生才會有新鮮感,才會啟動思維神經,才能激發學生運用知識探索新問題的積極性。學生動手操作和活動是激活學生興趣的舞臺,是促進發展的戰地。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增設一些趣味活動。讓學生進入角色。這些活動可跟學生學過的舊知識聯系起來,也可跟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下午,聽了陳鳳云老師《搭配》的展示課,陳老師大膽的把課堂交給學生,耐心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在互動中尋找搭配,使我懂得對學生的引導要有耐心,要以學生為主體,善于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課堂顯得輕松而又活躍,是一節優質課。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9
關于概率教學中的實驗是否需要的思考
有的教師認為在小學第一學段有必要用實驗,而到了小學第二學段沒必要進行實驗,因為只需要思維就可以了,對學生來說并不是難事,而且在實驗的過程中有可能不出現我們教師所要的結果,課堂無法掌握。通過7月20日的數學教材培訓,再結合自己的教學來說一點思考。
今年我教五年級數學,在“可能性”單元中,課本第112頁有這樣一個題:在一個不透明袋子中,放入4個紅球,3個黃球,2個藍球,(1)任意摸1個球,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幾分之幾?(2)任意摸1個球,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最小?可能性是幾分之幾?
在第1個班中教學時,由于這是自主練習的一個題,在上課時就沒有讓同學們去做,而是從理性上來分析,學生分析的很對,課堂進行的很順利。但到了第2個班中,有一個同學提出來說不一定。為了“確認是這樣”,我請一位學生摸一次,結果摸到的是黃球。接著,我又請一位學生摸一次,摸之前我請學生們猜一猜這一次會摸到什么顏色的球,大部分學生認為應該是紅球了!結果這位學生摸到的還是黃球。第三次請學生摸,再猜,這時更多的學生認為一定是紅球了。但第三位學生摸到的竟然還是黃球!這樣連續進行了五次,摸到的都是黃球。這時,教室里一片驚訝聲:“怎么會這樣?”“這怎么可能?”我的額頭開始冒汗,心里也暗暗嘀咕:“怎么會這樣?”一個念頭禁不住從腦海中冒了出來:“這課要上砸了!”這時下課鈴響了,我靈機一動,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課后自己思考一下,為什么會這樣?下一節課,我們繼續研究,就這樣匆匆下了課。
課下,我認真思考,并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紅球最多,就應該摸到紅球的可能性大,這反映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心理期望對隨機現象的理解產生的`干擾。從數學角度分析,連續五次摸到黃球(甚至更多)是完全可能發生的,這反映了隨機現象的可能發生結果的隨機性。事實上,連續五次摸到黃球比摸到紅球更有利于學生感悟隨機現象的本質。而在我的教學中,連續五次摸到黃球(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給教學生成了精彩的、富有價值的材料,但我沒有把它利用好,錯過了讓學生感悟隨機現象本質的絕佳機會。反思后,我認為,在五次摸球過程中應及時組織討論和反思。如在連續三次摸到黃球后,可以組織討論:怎么會連續三次摸到黃球?你有什么想法?通過討論使學生感悟到每次摸球的結果在摸之前是無法確定的,連續多次摸到白球也是有可能發生的,前一次摸球的結果并不會對后一次產生影響,從而初步感悟隨機事件的發生和人的心理期望沒有任何關系,進一步理解隨機現象的本質。
所謂“可能性”,本身就是不確定性,但有時同學們會認為,紅球最多,就應該出現紅球,但出現了黃球,從而更能夠感悟到隨機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我想,如果再有這樣一次機會,我就能夠處理了。
在討論和學習中提升自己
暴雨沒有阻擋老師們前行的步伐,酷暑絲毫沒有影響老師們學習的熱情,階梯教室所有的數學老師都在認真的聽,細心的做筆記,場面令人感動,令人振奮。當然我也不例外,每天都在認真學習,不斷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學存在的問題,收獲老師們的分析和講解,吸取專家們的意見和建議。下面我談一談自己的收獲與老師們一起分享。
19號在縣級培訓討論這個環節中,我有一個很大的收獲,也是我在平時教學中非常困惑的一個問題,“試談學生對面積和周長概念產生混淆的原因及教學對策。”老師們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產生混淆的原因,主要是對面積和周長的概念不理解,或者說是理解不到位;再一個原因就是時間長了面積和周長概念模糊了。歸根結底實際就是兩者的概念沒有把握準確。因此在概念教學的起始課中,一定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動手操作中理解面積概念和周長概念。
在今年的期末考試中五年級有這么一道數學題,大體意思是修了一個游泳池,在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積是多少?如果鋪上邊長是2分米的瓷磚,需要瓷磚多少塊?第一問學生很少出錯,而第二問出錯比較多,多數學生用抹水泥的面積除以2分米。單純的面積計算學生沒有太多的問題,綜合性的題目學生出錯特別多,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我認為一是學生對面積概念不清楚,二是審題不認真,三是運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差。
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除了讓學生理解概念以外,還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以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培訓感想
今天是教師全員培訓的第八天,會議由樂安實驗學校的翟慧老師主持。日程安排,首先由龐家鎮和錦秋辦事處的老師代表對教材單元分析,匯報內容贏得了老師們熱烈的掌聲,之后翟老師的《概率》報告,我受益匪淺,進一步了解了統計與概率的含義,對我以后的教學起到了引領和指導作用。
韓老師的臨場發言,更得到了老師們的陣陣掌聲,他說出了每個老師的心聲,他還重點分析了老師們備課的現狀,備課流于形式,不注重時效性。在討論交流環節,我們重點討論了“如何增強備課的時效性”這個問題,你言我語,各抒己見,老師們一致要求備課一定要注重實效,各單位要結合實際尋找適合自己的備課方案,以便更好的服務教育。
累、充實、收獲相互交織在培訓中,相信,培訓內容會越來越精彩。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0
這兩天參加全縣三、四年級的教材培訓,認真傾聽了各鎮代表教師對單元的分析以及專家團對專項問題的分析,各位老師不僅就自己的教學經驗給我們談自己的體會,還結合各年級的實際內容給我們分析,組織我們分組討論,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了新教材和新課標的精神。我受益匪淺。下面就是自己學習之后的一些膚淺的認識和體會:
對于“如何保護和培養孩子們的問題意識”這個問題,從我的角度看,學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關鍵在于老師的引導。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數人的創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數人之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應創設教學中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此,教師要努力與學生溝通,拉近師生的心理距離,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的選擇,學生的個性,關心每一位學生,而不在學生中人為的劃分等級。在彼此的交往中,不僅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言語表揚,而且要用微笑、點頭、注視、肯定的手勢以及關懷性的接觸方式進行鼓勵。而我們有些老師戴著有色眼鏡看后進生,但他們提出一個很幼稚或者與教學內容不符的問題時,一個討厭的眼神,一個不在意的手勢,都會壓制孩子內心的質疑能力的發揮,讓他們的自卑心理在課堂肆意生長。還有,但后進生出錯時,其他學生的譏笑、諷刺,而老師又不能正確引導,這也會給后進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我曾經對我的學生說做學生時的故事:我上學的時候很調皮,每天的主要工作除了學習以外,就是從課本中找難題來難住老師,我每天都能找到我解決不了或者我的理解與答案不符的問題來難為老師,那是我一天里最喜歡做的事情。結果老師不但不討厭我,反而很喜歡我。我問學生:知道老師為什么反而喜歡我嗎?學生們想了想說:可能是因為你喜歡動腦筋吧。我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有聰明的大腦,沒有笨與聰明之分,對于同一個問題,每個人考慮的角度不同,所以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我們不應該嘲笑別人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你能回答,你應該做個小老師幫助他才對。現在我們班的孩子們在觀察信息窗中的信息后,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我都是先讓他們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后把有難度的共同分析。這樣既維護了后進生的自尊心,激發了他們的問題意識,又通過小組中優生的榜樣作用引導他們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感覺我這樣做的效果不錯。
作為老師,對于后進生的問題意識的培養還要在課外下功夫。要多找他們談心,或者提前輔導他們預習教學內容。我班有個孩子很內向,數學基礎很差,不管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都很難看到他張口說話。于是我放學后和他一塊往家走,問他為什么不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還邊走邊看的課本,對于新內容,我問他自己能看懂哪些,哪里存在疑問,然后我對他的問題做了一一解答,但我留了一個有難度的問題沒有幫他解決,然后告訴他,回家自己看看書,能不能自己根據老師教的學習方法或者請家長幫忙解決,并且要求他明天上課的時候把這個問題說出來。我對他說:這個問題肯定能難住很多同學。
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出示信息“種植6平方米的玉米,需要50克種子,大約有100粒。”當我讓孩子根據信息提問題時,我就用眼神示意他站起來,他小心翼翼的舉起手,我立刻就叫起了他,剛開始他都不敢抬頭,話都結巴了,其他學生一陣哄笑,我鼓勵他繼續說下去,他好不容易把話說完。我把問題“種植900平方米的玉米,需要多少克玉米種子?”(其實這個問題是課本上的,我上課習慣讓孩子們不看課本)寫在黑板上,立刻問:誰能回答?孩子們都靜下來,大多拿出筆在本子上做著,一會有些學生說老師這個算式不對,除不盡。
學生們都做成了:50÷6×900。然后我又讓那個孩子起來說說自己怎么解決,看來他晚上請家長幫忙分析了,站起來說的頭頭是道,他列的式子是:900÷6×50孩子們都用新奇的眼光看著他,我看到他從心底浮上來的喜悅。在以后的課堂上,他一次比一次積極,敢說,敢問了,成績也趕到了中上游,家長打電話給說孩子現在好像變了個人,回家做完作業就預習下課找問題。聽了我這話,我感到很欣慰。
我們都說“十個指頭不一樣齊”,每個孩子都存在差異,在問題意識的培養上,我們老師應該對孩子因材施教,對問題因題示叫。給每個孩子一個表現的機會,讓每個孩子都順著自己方向發展。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1
伴著炎炎的夏日,我們開始了全縣教師的暑期培訓。我們純化鎮的小學數學教師可謂隊伍龐大,教師的年齡也相差很大,有年齡50多歲的老教師,有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不管培訓多么累我們都堅持著,在堅持的過程中我們感悟到了很多。
在培訓安排中我有幸帶領我鎮的教師梳理三年級下冊的教材。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我真沒有認真的進行梳理過,更沒有在這么多人的場合發言,我的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我根據今年的教學經驗,認真分析了每一個單元,不僅指出教材中的內容、目標、重點、難點,我更有針對性的分析了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地方,特別是針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展開了與大家的討論,我更是抱著向大家學習的心態與大家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全體教師共同討論了:
1、428÷4中,“十位上不夠商1,怎么辦?”你是怎樣講解的?
2、你怎樣講解“軸對稱”這個概念的。
3、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怎樣講解第二部分積的位置的?
4、怎樣引導學生區分周長和面積的。
沒有想到我的發言帶動了老是這么熱烈的討論,從中我受益很多,相信教師們也受益很多。
借著暑期培訓的東風,把我以前沒有做過的.事做了,我有這么一個機會來展示自己,同時來解剖自己,改掉以前的惰性心理,重新看自己,在痛苦中蛻變。
我感嘆:我參與、我收獲、我快樂!
今天是小學數學暑期培訓的第十天,回想這十天的培訓生活,不管是在鎮校培訓還是在縣里的培訓,可以說都是:緊張、忙碌而又很充實,有累并快樂著的幸福感!
想想這些天,有好多難忘的事情,也有許許多多的人在感動著我,激勵著我,也讓我真正讀懂了“活到老,學到老”的含義。面對一群努力學習,積極發言的“老花鏡”,這些團隊中的老教師不正是我學習的榜樣?再看剛剛畢業充滿活力的年輕教師,我真的沒有理由不學習,因為他們就給了我一股股動力。
幾天的培訓,雖談不上教學道路上突飛猛進,長進多快,但確實對教材梳理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及技巧方面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教研室韓老師的精彩發言,培訓團隊每位老師的專題報告,還有來自各鎮及縣直各學校的教師代表的發言……都在迫使自己多一些思考,盤點一下自己十幾年的盲目。我想:學習的腳步不能停止,在以后的教學生涯中,我將一路學習,一路探索,一路提升!力爭讓每一堂課都會演繹更多的精彩!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2
暑期培訓已過8天了,幾天的鎮(校)級教師培訓加縣級培訓老師們收獲頗豐,同時在收獲的同時也觸動了自己的靈感,引發自己對相關問題的思考。在第8天的培訓中,韓國棟老師提出了備課的實效性的問題,引發大家激烈的爭論。
備課的質量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效益,把備課環節抓住,有效地開展備課活動,不僅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手段,更是把教師引上專業發展道路的必由之路。一個不能認真備課、上課的教師是不可能主動的尋求發展,也不可能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校的各種教研活動。目前,許多學校的領導認識到這一點,也為此非常著急,制定了相應的制度,提出了具體的備課要求,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為什么集體備課的效果始終不是很理想?如何解決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呢?想要解決學校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問題,首先就得認真分析學校目前在備課環節上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從存在的問題出發,想辦法解決備課的'實效性。
我們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們暢所欲言,各自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同時針對自身的問題也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一是教師個人的鉆研不到位。個人備課是集體備課的基礎,個人備課的質量決定著集體備課的實效性。一位教師只有在集體備課之前對所教內容進行充分準備,才能帶著問題參與到集體備課之中,交流中教師之間才能產生思想的火花。因此,想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必先提升個人備課的質量。二是備課組長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備課組長是一個備課組的靈魂,備課組長的態度影響組員的態度,備課組長的能力決定著備課活動的質量。備課組長的能力欠缺,缺乏研究意識,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開展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不足。學校要重視對備課組長的培養,不僅要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同時也要從能力上注意提升。三是教師說的少,或著說的機會不多。說,其實就是交流的過程,讓教師多說一些與課堂教學有關的事情和問題,盡管有些問題不能馬上得到解決,但只要是說,說明教師已經看到了問題。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說的多了,教師們自然而然就會在平常的教學中注意發現問題,時間長了,有些問題就能通過教師們自己的努力而得到解決。這樣的解決問題就是教師發展的過程,是教師主動尋求發展的表現。學校要創造一切條件,讓更多優秀的教師表達自己的思想觀念,讓正氣充滿校園,這也是在創設學校寬松和諧的校園文化的過程。四是缺乏對課例的反復研磨和經歷反思后的錘煉。課例研究是教師成長中效果最為直接的一種形式,一直受到廣大一線教師們的青睞,備課組的活動在開始階段可經常使用這種形式,讓教師們感受到更為直接的收獲。同課異構、多人多課、一人多課等都是在開展課例研究時比較有效的做法,我們不僅要重視課例研究,還要積極的參與,與教師們平等交流,讓教師們大膽的發言,允許保留個人的意見和想法,在不斷實踐和研討中發現新的問題,進而引導教師們主動的開展課堂教學的研究。教師在發言中,討論中,爭論中,爭辯中,其實都是正在進行著反思的過程,這也是教師發展的重要階段。
除了以上原因之外,還會有其他許多的原因,總之,要想開展好集體備課活動,首先要認清學校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注意分析好各學科備課組面臨的具體問題,根據不同問題采取不同的措施,不能搞一刀切,注意落實備課的細節,更要注意集體備課活動實施過程中的靈活性和開創性。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3
7月17日,通過學習培訓,想法很多,我認為學數學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思考。如果把數學比作一把鎖的話,那思考就是一把開鎖的金鑰匙,為你打開這把數學之鎖。例如有的同學上課認真聽,能把老師講的內容全部吞下去,卻不去消化,不會吸收,最終還是“營養不良”。這是因為他沒有養成思考的好習慣,不能將老師講授的東西,再加工,不能進行分類、整理、更不了解道理的來龍去脈,當然就無法掌握知識的真面目了。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學習蜜蜂那樣的工作方法,既會采蜜,又會釀蜜。在上課不僅要專心聽講,而且積極動腦,還能發現老師從沒講過的`知識,他們花的時間并不多,卻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善于思考,他們在老師講某一題的解題方法時就思考,思考出這樣解的道理,然后再推出解這一類題的方法。這樣就把老師交的融會貫通了。
我們在學習數學的同時,要足注意培養自己善于思考的好習慣,學會靈活運用,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成績。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4
暑假這十一天學習活動,使我的假日生活充實了很多。作為一名第一次參加活動的新教師,我來談談對這次培訓活動的幾點心得。
首先,對于如何才能更好地"關注課堂,實施有效教學",確實是我們每一位老師值得討論、研究的一個問題,也是我執教近幾年來的最大困惑,現在我以一名參與者的身份來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訓活動加深了我對課前備課的理解。
作為一個參與者,知道了小學數學備課都應該備什么,都應該關注哪些方面。但具體在實際操作中該怎樣去落實,還是很模糊的。通過這次親歷活動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學準備活動的流程是:課標解讀與教材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確定教學目標------最近發展區分析------教學處理及策略選擇-----展示教學預案。先說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單單是就教材去談教材。還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確編者意圖,我們可以借此落實哪些階段目標?我們應該在怎樣的總目標的指引下具體落實到課堂上的目標?我們的教學到底要使學生形成怎樣的能力?另外,從其他幾塊的準備中,我還知道了我們的教學還要關注學習者的特征,關注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怎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真正使他們受益,形成他們的一種能力,這才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因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合作的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計算與實際應用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數學教學應該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就是說,我們的教學要使學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終目的是為社會服務。只有明確了這一點,我們的教學才會更有效。
其次,為我搭建了一個學習的平臺。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孔圣人所言。意思是說三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師的人。那么眾人行,吾師多焉!現代的教育強化了學科的整合,要求教師做教育的研究者。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學會合作,同伴互助,發揮團隊的力量,才可以把我們的教育搞好。事實也是如此,在這次培訓活動中,每每思考之余,渾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種力量,那就是為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發努力!這也許就是人為什么是群居動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過這次培訓,我見識到了很多老教師的風采,也認識了不少優秀的年輕教師,通過交流我了解了自身確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們學習、請教,對我自己也是一種成長的好方式。
另外,參加本次活動后我也有以下一點思考:
因為這種教學準備活動耗時費力,不可能把準備過程全部呈現給大家。所以,我們必須把準備活動盡量真實的"演"給大家。但必竟還是"演",因而給我們的活動帶有了太多的形式色彩,使學習者不易接受。學習者的第一感覺就是模仿的"演演"而已,某種程度上抹煞了"研"的色彩。
那么怎樣處理"演"與"研"。應該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準備活動中的東西是好的,但做多了就走樣了。那么,這種活動中,怎樣處理好"演"與"研"的問題,或者說怎樣使"演"真正走向"研"才是我們今后應該更關注的問題。但是,即使真正"研"下去了,又該怎樣檢驗我們"研"的結果,從而促進"研"下去才是更值得我們去做的事情。
總之,我很榮幸能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確實使我大開眼界,從各位老師身上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希望下次再參加時自己也能有所提高,成為能和大家一起研究的好同伴。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5
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我校這幾年來一直深入研究一項課題,經過這幾天的研討、學習,又引發了我的一點思考,下面簡單談一談: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僅僅是一項數學上的技能而已。提出新的問題,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都需要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先有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創造性地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給予重視,并認真解答,或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這不僅能打消學生提問的恐懼,而且可以激起學生再次提問的熱情,養成不斷提問的好習慣。對于提問者,問題即使很簡單或是沒什么意義,我們也必須認真解答,并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怎樣問才更有意義。對于學生提出的富有思考性的`問題可根據情況因勢利導,及時組織學生討論。
例如,在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時,有的學生問:“為什么余數要比除數小?”有一個學生嘲笑他。我請那位嘲笑他的學生講給大家聽,結果他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似是而非。于是我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這個問題。經過討論學生真正明白了余數如果比除數大,就是沒有分完,可以再分一次或幾次。我及時表揚了那位大膽提問的學生,并鼓勵大家向他學習。這樣平時一點一滴的表揚鼓勵,就會激發學生提問的熱情,使學生逐步養成好問的習慣。
我們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問題意識,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數學,發展學生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3-05
暑假小學數學教師培訓的心得體會04-03
小學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04-03
小學數學教師的暑期培訓心得體會03-04
暑假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3-03
暑假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11-12
小學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09-15
最新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3-08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體會4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