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閱讀心得體會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閱讀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1
當徐斌老師發下《我與地壇》這本書時,我并不知道這是史鐵生的散文集。喜歡上他,僅僅因為書簽上史鐵生淡定的樣子,兩眼微瞇,在潔白的書簽上,靜靜地望著什么東西。那種目光,仿佛穿越一切,就那樣直直的望著你,躲不開,逃不掉。
史鐵生是北京人,是我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作家協會評議委員會委員。20xx年12月31日因突發腦溢血逝世。
《我與地壇》講述的是史鐵生在雙腿殘廢后,在地壇中見到那些充滿活力的人后,發出的內心感慨。作者把地壇當做了自己不愉快時發泄的地點,地壇也是史鐵生思考自己前途命運最好的地方。
拜讀《我與地壇》,起初是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因為老師說要我寫讀后感。可是,讀著讀著,不禁被作者母親偉大的母愛感動了。
在《秋天的懷念》這一篇文章中。作者雙腿殘疾后脾氣變得十分暴躁,喜怒無常,悲觀厭世。作者的母親雖然身患重病,但她依然絞盡腦汁,想方設法讓孩子開心,讓一個雙腿癱瘓的兒子重新振作起來,不再頹廢下去。當兒子答應她第二天去北海看菊花時,她欣喜若狂。但是幾分鐘過后,她卻無法支撐自己患有重病的身體,舊病復發,倒在了血泊之中。她臨終前那句沒有說完的話,仍是擔心他那雙腿癱瘓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讀到這兒,我不忍再讀下去,我深深地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讀到這里,我想到了我在三年級時骨折的情景:記得那一天,晚飯后,媽媽帶我逛超市,我高興極了,飛快地沖向超市門口,卻被一根鐵絲絆倒,把左手摔骨折了。從此,我的噩夢開始了。夾上了夾板,休息了一會兒,我們便回了家。因為左手手夾了夾板,再加上疼痛,回家后我幾乎什么事都做不了了,全都得依靠媽媽來照顧。一到晚上,媽媽簡直不能睡覺。因為媽媽怕我睡覺時翻來覆去把手壓著了,一夜之中每隔1小時就醒來一次,看看我有沒有翻來覆去而碰到夾子。而且每當我半夜要上衛生間時,媽媽總是拖著疲憊的'身子扶著我到衛生間。就這樣媽媽陪我度過了兩個月的夜晚,一直到我手臂完全康復了為止。每天早上起來看見媽媽眼睛布滿了血絲,不斷地打哈欠的樣子,心里總不是個滋味······
偉大的母愛讓史鐵生身殘志堅,成就了著名作家,也演繹了精彩人生!也讓我再一次懂得了母愛所激發的創造活力。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2
第一次讀到朱永新老師的代表作《我的閱讀觀》,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可以零距離感受大家的風采,不過對于這本書我還處于“進行時”,主要是由于前段時間有些雜事需要處理,所以落下了不少,當然我會盡快拜讀完的。
書中,朱老師一直在闡述讀書的重要性,而且說的'面面俱到,入木三分,有條有理,有理有據,讓我們充分感受到讀書的意義,讀書確實是一件大事,我們在讀書的問題上不可以敷衍了事,應該把讀書看成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這樣我們才是真正在讀書,我們就可以真正得到收獲,而且這種收獲是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進而能夠改變自身的命運,那么讀書當然是影響我們一生的重要事件。
朱老師為了向讀者說明讀書的意義所在,不是一味地用一些枯燥的理論來說服讀者,而是通過自身經歷和一些各種各樣鮮明的實例來展現讀書的重要,所以本人讀到一些朱老師的觀點時,并沒有感到有些乏味,而是被朱老師平實的語言所打動,因為看似簡單的言語,其實是飽含了朱老師的心聲的傾訴,是朱老師用一種真誠的情感來讓我們讀者感受到讀書的意義,我們沒有被自身的一種對于讀書的厭倦來褻瀆讀書的重要,當然也就跟隨朱老師一步步地去感受讀書的那份真正的快樂,我們應該說是徹底被朱老師的文字所折服,我們再一次地知道了讀書的價值,而且這次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讀書的意義。
朱老師在文中用一些很淺顯的實例來說明讀書是我們的一種睿智選擇,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讀書的部分,我們的進步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通過讀書來真正達到的,我們不能讓讀書這樣的一種重要的方式被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所干擾,我們應該讓自己靜下心來讀書,用讀書所收獲到的知識去思考我們社會和我們大自然,我們不能讓自己活在一種得過且過的環境下,我們應該多多思考社會和人生,這樣作為高等動物的我們才能有資格去掌管地球家園,我們人類才可以稱之為萬靈之首,我們不能讓自身在社會和大自然面前失去作為人類的意義之所在。朱老師的`閱讀觀確實讓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佩服不已,我們雖然不能向朱老師那樣寫下許多催人奮進的作品來激勵人們,但是我們可以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把讀書作為一種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飯、睡覺一樣,那么我們就可以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知識分子”了。
朱老師說: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這一章里詳細的列舉了小學,中學,大學和教師閱讀推薦書目各100種。非常慚愧,我在推薦教師閱讀的書里一共才讀了5本。雖然看到這時有些著急,但我知道著急是達不到任何的目的。我很有信心,雖然不已經30多歲了,但我只要有時間我就會盡力的去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就像雨亭老師在天不設牢的故事中講的一樣:“如果只為名利所誘,心中就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這時,是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的牢籠之內,徒勞地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則粉身碎骨。”我不會去計較太多的名利,去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做為一個教師,要有用大的眼光去觀察,體會教育。朱老師說“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我知道自己沒有這么大的能量去改變一個城市,一個民族。但我可以在一個學校里去改變我周圍的環境,可以在我的班級里去改變我的學生。當然在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心中一定是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和班級的。我要做一個小小的火把,去照亮我周圍的世界。我期待著開學的日子趕快到來。也更加清楚我應該在假期結束前要好好的梳理自己的思路,為開學做好充足的準備。
喜歡這本書里的這句話: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并學習的人。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3
我們很久沒有說過“我很重要”這句話了。看了畢淑敏的這篇短文,有一種想說這句話的沖動。可能我年輕的時候曾經說過,我當時覺得自己很偉大很偉大,長大了一定會是一個重要的人物。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慢慢成熟,懂事負責后,這句話只能卡在喉嚨里。無論做什么,都要先為別人著想,卻往往忽略了自己。于是“我”作為個體被遺忘在角落里。時間久了,我們就會忘記“我”這個概念,變得麻木。
很多人經常這樣想:即使地球不像我一樣自轉,街道上依然車水馬龍。我只是滄海一粟。沒有我,大海依舊是洶涌的大海。不知道有多少渴望成功的人被這種想法打敗了。他們覺得自己不重要,對自己有懷疑。
在文章開頭,作者用了一系列的四個排比句來說明“我不重要”的教育,其實是一種忽視個體尊嚴和價值,缺乏人文關懷的教育。然后,作者從多方面列舉了“我很重要”的原因:對于人生來說,每一個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沒有權利和資格說它不重要;對于父母來說,我們是他們善良的對象,是幸福的中心,不敢說不重要;是的,愛人
而言,我們是相濡以沫的同道,我們不忍心說不重要;對子女而言,我們是他們的靠山和慰籍,我們沒有膽量說不重要;對朋友而言,相交多年密不可分,我們不好意思說不重要;對事業而言,我們就是創意,就是新設想,我們無法說不重要。面對著這么多無法拒絕的理由,我們怎能不說“我很重要”?我們應該大聲說我是重要的,因為“我是由無數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華匯聚而成的`”。
我很重要,我是特別的人,全世界只有一個我,我應該愛我,愛這個樣子的我,愛現在的我,也愛將來的我,我是偉大的。假如我不存在了,世界上就會少一個人在海邊看瑰麗的旭日。我應該多給自己一些贊美,讓我感覺自己很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有信心,才會不斷地發現自己的優點,發掘自己的激情,才會面對成功和失敗的挑戰。這就是作家畢淑敏對生命的解讀。如果讀者你能理解,那么,你一定會不看輕自己而好好地活著。其實,每個人在世上活著也不過幾十年的光景,為何不珍惜這幾十年的光陰,時刻努力著,為光明奮斗著,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出她應有的光彩呢?
尚且,只要我們無比重要地生活著,我們就無愧于心靈對生命的許諾!
做個正直的人!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4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自傳體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這本書透過描述飽嘗人間辛酸的阿遼什卡,抱著進大學讀書的夢想來到喀山。可是,由于當時的大學并不向窮人敞開的,所以阿遼什卡的夢想破滅了。為
了反抗黑暗的社會制度,為了爭取受教育的權利,不久以后,他參加了秘密的革命組織。阿遼什卡生活貧困,在伏爾加河一帶流浪,和搬運工、小偷、乞丐生活在一齊。之后,他最終在一家面包店找到了一份工作。他向工人們傳播革命思想,不僅僅如此,他還鼓勵工人們參加大學生的秘密組織,領導工人們罷工,與反動的政府進行斗爭。這些事實告訴我們要珍惜此刻來之不易的完美生活和學習環境。
我們此刻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更要努力學習,在學習新知識同時,也不要忘記復習鞏固舊的知識,古語:溫故而知新。
我們不但要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并且在生活中,我們就應觀察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從大自然中學習新的知識。大自然就是一本無字的移動的字典,也是一本百科全書。在人與人的社會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是你的教師,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我們要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我們此刻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將來為祖國的建設奉獻自我的一份光和熱,一片丹心,報效祖國,讓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5
假期,我抽空拜讀了高爾基的《我的大學》。
《童年》、《我的大學》和《在人間》是蘇聯偉大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著名的三部自傳體小說,作者透過對自我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生活和命運的描述,生動真實地再現了我們上一代人的成長。作者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沙俄專制下的黑暗與罪惡是他成長的獨特的社會背景,也鑄造了他獨特的成長方式。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著深刻教育好處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小說以其現實主義寫實風格和熱情勇敢的生活態度征服了全世界無數讀者的心。它問世之后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鼓舞著無數渴望光明和知識的年輕人勇敢前進。
作品敘述了少年的“我”懷著上大學的愿望來到喀山,夢想破滅之后,不得不為生存而勞碌奔波,住“大雜院”,賣苦力,與小市民和大學生交朋友。他進入了一所天地廣闊的“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里他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理解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驗,受到各種思想的啟迪和教育,對人生的好處和世界的復雜性進行了初步探索,這所大學為他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廣闊的世界。在那里學到了在有圍墻的大學里學不到的知識,經過痛苦的思想探索,最終成長為一個革命知識分子。
作者是一個孤兒,沒有人給他呵護,沒有人給他引導,獨自成長在一個底層世界,他大敞著年幼的心,睜大眼睛觀察周圍的一切。他的觀察不成體系,甚至雜亂無章,但就是這樣的觀察使他倔強地成長了起來。作者從小善良懂事,當他來到喀山,寄住在一個貧困中學生家里。他會很早發現這位可憐的媽媽的廚房哲學,分給他的每一塊面包,在他心中都“如巖石般沉重”,由此他決定“出去找點活兒干,自個兒養活自個兒”。在暴風驟雨的日子里,躲在廢墟底下的大地洞里,他頓悟“上大學——美夢而已”,而他又動情地寫道:“這個地方令我永生難忘,它是我的第一所大學”。
這是他在喀山的第一個成長片段。應對苦難的生活,他沒有一點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滿了感恩和期望。他明白苦難的日子很漫長,他對自我說:“苦難的日子里我變得更加堅強了,我并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運降臨,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磨練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這個道理我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年少單純,在苦難面前,他更深切地覺察出的是苦難帶來的無與倫比的財富!
他生活在沙皇專制的時代,他那雙敏銳的眼睛見證了當時俄羅斯民眾的生活及思想真實——底層民眾庸俗、空虛、無奈、褻瀆,同時又具有在苦難的洗禮中積淀出的善良、樂觀、吃苦等完美的人性。他們的丑陋與完美無掩無余地裸露在作者觀察的眼睛里,對于人們那些粗俗甚至低級下流的舉止,他流露出淡淡的悲傷和無奈,但他富有同情心,他滿眼都是善,所以,那些丑陋甚至不顯得骯臟;他極力贊美人們的完美,完美的思想,完美的歌聲,甚至是一點點完美的流露,在他眼里,這些完美閃爍著高貴的純凈的光澤——他幾乎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一講到女人,他就眉飛色舞,手舞足蹈,情緒激昂,從他那被打得殘疾的身體里發出一種令人作嘔的痙攣。
即使如此,我依然全神貫注地聽他講話,憑直覺我明白他的語言很美”;“他的聲音并不美妙,還略帶沙啞,但語言十分動人,真像夜鶯在歌唱”;在他眼里,勞動是一種心曠神怡的戰斗,“我真想跑上去這兩條腿的動物,親吻他們,他們干活時那么機智靈活,真讓我心馳神往”,在簡單的純凈的心里,他學不會去在意生活的艱辛,更多的他會直接發現苦難中的美麗,感恩它,贊美它,并在這些蕩漾在苦難的河流中的真、善、美中尋找成長的底氣。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只是一只空空的口袋里面沒有善,同樣也沒有惡。成長的過程就是充實這只口袋的過程。當還不會辨是非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把惡當作寶貝珍藏。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直接發現并深刻地記住善。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重重疊疊的抱怨,那是因為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變得成熟起來,不安分的心用心地追求如同世界般的復雜。當遇到麻煩甚至苦難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為苦難所累,而是為我們應對苦難的態度所累。縱使世界萬般復雜,我們時常會身不由己,但我們仍需要持續一份濃郁率真的心氣,成長從那里開始,也必將在這附近到達它的極致。如果成長照應這個回環,我們會活得更灑脫而有好處。
作者從小渴求新知,追求自由,立志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為了追求他心中那個不太清晰卻十分完美的前程,他邁力地用心探索。但成長中的人的招架潛力畢竟有限,各種各樣的思潮向他涌來,而他也越來越發現真正的生活現實。浩浩人流中的大多數人都遵循著狹隘的生活準則,先進分子的'努力甚至不堪一擊,他被卷入夢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的糾纏中,他在這個旋渦里情緒波動,驚恐莫名。
紛繁的意念沖撞著他,無論如何也抓不到真正的要點,他覺得“我就像被什么人拖到了一個陰暗的角落,讓我飽覽了大千世界的假、丑、惡,我受夠了”。這種混亂竟讓他下了自殺的決心——也許永遠的退出是最好的解脫——但他沒有成功,他還要活下去,并且要好好地活。幾乎每個人都有陷入混亂甚至瀕于崩潰的時候,告訴自我,這決不是終點,耐心堅持,耐心同周圍的環境交流,總會找到突圍的出口。沒有不止息的風,就看自我能不能頂風前行。穿過這段惡劣的天氣,就邁上了成長高樓的新一層。
《我的大學》至今仍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激勵了幾代人從高爾基的作品中汲取追求光明的勇氣和信念。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作品后,我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僅讓我了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并且還向我們展現了世紀之交廣闊的時代背景下一代人的成長歷程。高爾基出身貧寒,有著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慘而又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生命力頑強的小草,艱難的生長并且綻放。
我多么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棵“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啊!多么渴望像他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游。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應對,甚至會半途而廢。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欲望以及頑強的學習精神,使我想到了自我:家中厚厚的書,卻讓它們閑著,難道是“書非借不能讀?”不,自以為知識已經很豐富了,可恰恰相反,不是說“學無止境”嗎?難道僅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這本書后,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才真正體會到僅有勤奮學習,長大后才能有所作為。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此時作者已55歲。對于一個投身革命且年過半百的人,用筆真切地再現少年時代的生活,他筆下流出的全是記憶的精華,含著倔強而又謙誠率真充滿智慧的氣度。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心總被某種東西激蕩著,思維的火花一次比一次閃亮,我不能抑制自我,我要留住這些火花——這些成長的箴言。《我的大學》——我的大學!我感到很幸運在上大學之前接觸了這部書,又在大學的實際生活里反復地體會其中的意味。它們對我是如此地重要,我要趕快留住它們,并把它們獻給同我一路成長的人。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6
從苗苗出生到現在的三年出頭的時光里,我們一起讀過了近千本書,可是直到現在,我還在挖空心思地想著如何更好地進行親子閱讀,因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她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發生過太多變化了。
之所以我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和心力在她的閱讀上,還是因為我想要把這個世界上跟孩子分享,其中在我看來很重要的一種分享方式就是閱讀,閱讀不用看天氣,不用很大的空間,不用任何輔助,只要有你有我有書就行,而在我們一起讀書的時光里,我發現,這也是孩子在跟我分享她的世界。
一歲前
我們真正開展每天固定時間的親子閱讀,大概是在8-10個月,并不會說話,但是我印象很深的是一歲的時候,爺爺奶奶來上海給她慶祝生日,她把一本農場書封面上的十來種動物一一地指給爺爺看,也就是說,小朋友在閱讀中,還是培養了一定的認知,同時也建立了最初的閱讀習慣,培養了閱讀趣味。
閱讀習慣
我當時給她閱讀,并不是為了培養認知,更多地為了培養閱讀習慣,我們一般在睡前都會有上床后的閱讀時間,看二十分鐘左右的書,然后喝奶、關燈睡覺,這個習慣在日后一直延續了下來,時間會慢慢變長。
當然在白天的任何一個時間,我也會想著跟她一起看書,給她講一些非常簡單的小故事。每一次閱讀,都會有大量的停留和互動,早期的閱讀,不僅僅是講述,會有更多地象聲詞的演繹來豐富她對于書本的畫面感。
閱讀興趣
在一歲以前,我們看的比較多的是立體書、翻翻書、觸摸書,以紙板書為主,那些一歲以前看過的usborne出版社的低幼翻翻書,苗苗一直都很喜歡,到很大了都會自己拿出來翻著看。
她對書本的興趣主要集中在色彩、動物和一些比較簡單的變化上,比較著名的翻翻書《DearZoo》,每一個盒子打開能看到一個動物,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當時的專注力也的確是非常好,能夠盯著一本書仔細地從頭看到底,而且能找到很多變化,雖然我們當時看了不少原版卡紙書,但是很多時候我都是用她習慣的中文來給她講的,之所以原版書看得多,還是因為我覺得設計地更好的關系。
閱讀建議
小朋友在小的時候,擁有的書其實不需要很多,每一本可以看很多遍,有時候看一本熟悉書,遠遠比一本全新的書更有興趣。
孩子從書本中認識了色彩、動物,而在講述的時候,也有大量讓她自己感受的停頓,讓她自己觸摸,自己打開,即使自己撕壞也沒有關系探索。我有些不太確切地記得小時候一天看多久書,但是也不會太久,基本上都是親子閱讀,但是偶爾,她也會自己拿起書本,一個人靜靜地看,沉浸其中。
一歲到兩歲
一歲到兩歲的那一年,可能是我們讀書總時間最長的一年。那一年我整理書單,發現給她買了四五百本書,而且很多書都看了幾十遍。
閱讀興趣
幾乎每天晚上,除了哄睡,我們大量的親子時光都是在讀書,這一年也是她學習母語進步飛快的一年。
最早喜歡的系列有咕嚕汪和鼠小弟,真的是可能每一本都看了三十遍啊!我記得她自己講出來的第一個單字表達的故事,就是《鼠小弟去海邊》,十四個月的時候,她自己翻著圖片講道,兔,圈,海,游!意思就是兔子也帶著游泳圈要去海邊游泳。
苗苗小朋友
那段時間,每天晚上,一本接著一本,要講十來本書,才能安心熄燈睡覺,在這些短短的童真故事的閱讀中,小朋友的語言能力飛速提高。
到了一歲半以后,她開始輸出整句,當時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一個故事要聽到能夠全部記住復述,才肯放過,我記得有一天讀了一個相對字數比較多的故事,小朋友要求我在字數最多句子最長的那一頁反復讀了十幾遍,可能覺得自己還是沒記住背不出來,著急了起來。
當時她喜歡主體人物非常清晰的簡單故事,對自然類和動物類情有獨鐘,另外一點就是對語言有著極大的敏感度,可能在兩歲前,是我們對詩歌和散文體的繪本最愛的頂峰,愛重復愛背誦。
這一年,她的閱讀單本時間也變得越來越長,對故事的理解力越來越好,大概在xx年的伴讀生活中,我很高興,自己讀到了那么多優秀的兒童繪本,常常自己都覺得驚喜和溫暖,會能常有感懷。所以說,養育子女,也是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我對小朋友的閱讀還是略有執念的,從小的時候我注重她閱讀習慣的培養、專注力的提高,到現在會有意識的培養她復述的能力、發現細節的能力。雖然,她長大以后更愛玩,我也愿意陪著她依著她的興趣來享受童年。依然會每天引導她坐下來讀一會書,這是我必做的功課,畢竟閱讀能夠帶領我們通向更大的世界。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7
《我的作文教學主張》一書,是“管建剛作文教學系列”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在日常的作文教學工作中,看著孩子們愁眉苦臉不知如何下筆,深感自身能力有限的我,內心是沉重的。而今,拜讀到管建剛老師的《主張》一書,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盞指引我前行的燈。
“主張,教學主張,教育主張,一定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具體化和個性化,是屬于自己的,獨特的。”這句話,在我翻開書幾頁后的總序中,給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覺。的確,他人的經驗,對自身有極大的借鑒作用,但是,他人的經驗,介紹的是其本身的經歷,正如管老師經常說的“做一個有主見的教師。”因此于自身而言,優秀的經驗,需要學,更需消化吸收,推陳出新,學以致用。
你的學生要是不懂得“寫作是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他們就永遠享受不到真正的寫作快感、榮耀感和幸福感。管老師的金玉良言在前,切實可行的九條主張在后:興趣重于技能、生活重于生成、發現重于觀察、講評重于指導、多改重于多寫、真實重于虛構、文心重于文字、課內重于課外、寫作重于閱讀。
九條主張下,我看到的是一種異于自己以往教學的方式方法。每回教作文,我總是比較頭疼,學生對寫作文存在一種任務觀點,寫作文,目的是應付老師。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乏味,對“寫”沒有好感。誠如管老師所言“學生的生活是他寫作的金礦”,“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有一座寫作金礦。”當然,每個人體內的金礦儲存量是不同的,不能用定量的標準去要求學生一定要達到某種水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學生本身對寫是存在興趣的。作為老師,更多的是要實行有效的引導,幫助學生開采體內的金礦。
只有限制了學生心靈的教育,才會枯竭學生寫作的源泉。要想讓學生不覺得乏味,不覺得作文可惡,那么就要解開他們心上的.枷鎖。消除他們內心對寫作的恐慌。在平常的教學中,以鼓勵的方式而非任務的形式布置任務,激發孩子們寫的興趣,比如,讓孩子描述今天中午吃的東西,它的味道如何,對它的喜好程度等等。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孩子們作文的素材,不去死死地限制字數,事后我們在閱讀孩子們的作品時,除了關注作文本身是否存在錯別字,語句是否通順,更應該注意到孩子們寫的內容是否與你這位閱讀者進行了有效的溝通。甚至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和學生就作文里發生的事進行面對面的對話,提出自己的問題,讓他們為你解答,讓他們轉動腦筋,學會表達。即使是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們仍然不能忘記作文教學的初衷是培養孩子們利用文字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溝通。
《主張》一書,讓我受益匪淺,感受還有很多,不能一一列舉,只能將它們與今后的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為作文教學增光添彩。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8
讀書是最幸福的,我在讀書時,便認定自己是最幸福的,每天火急火燎的寫作業,就是為了多一秒的時間來讀課外的書籍。
對我來說,學習是工作,閱讀卻是休息,我的想法是,當你捧起一本書,心無雜念的閱讀時,肉體便沉睡,這便是休息,而與此時,你沉睡的靈魂才剛剛蘇醒。當然,靈魂不會迷迷糊糊的,Ta會非常清醒地去一個只屬于靈魂的地方——書中世界。
我讓為書中世界也是“夢想的世界”,在《外婆的道歉信》中,這個地方應該叫“米瑞瓦斯”,它負責守護夢想,意思是“我夢”靈魂在書中可以做所有自己感興趣的事,甚至完成自己的夢想,而這些事,肉體在現實中,往往是做不到的。這是使我愛上閱讀、癡迷閱讀最主要的原因。當然,不只是實現夢想,書還總是會給人帶來夢想,因為,書解答人的疑問,也會給人留下新的疑惑,讓人不斷去探索。
書還有一個作用,就是凈化心靈。讀過《外婆的道歉信》后,才明白,每個人向前邁出的第一步,都是向著善良與美好的。如果,忽然有一天,他們的目的.變成了邪惡,那么他們一定是經歷了什么,而那個“什么”或許是讀了一本不那么好的書。對,凈化心靈的前提是,讀一本好書。讀的好書多了,你就是智者,心靈中的骯臟會被消滅,你將擁有透明的靈魂。不偏離航線,走向邪惡。
讀書嘛,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好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聚集好詞、好句,讓自己的作文也靈動起來,而不是死板、沉寂的陳述句“烤串”。
書是個好東西,幸虧我有。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9
讀書對一個人一生的發展非常重要,從小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更為重要。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親自閱讀是引領孩子喜歡讀書的一種途徑。
書對孩子而言,是認識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我們就為孩子挑選適合其認知程度與興趣的書籍。自從微笑進入中班以來,我發現她比以前更熱愛看書了。很多時候都是拿起書就大聲朗讀起來,讀到不認識的字時,會拿著書來問我,我告訴她讀音后,她會繼續讀下去。讀到自己認識的.一些難字或有趣的情節時,會哈哈笑起來。
有時晚上臨睡時讓我講故事給他聽,她每次都聽得津津有味。有時也突發奇想說:“媽媽,我也給你講故事。”講完后,我就會問他這個故事主要講的什么內容?讓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啟發他思考問題,這樣便于他理解故事的意義,并對文字產生興趣,是他理解能力逐漸加深。在家中,我給孩子買了數百本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厚厚薄薄一大堆,培養他的閱讀興趣,幫他提高閱讀能力,拓寬他的知識面。
如今的社會很多人都要上班養家,孩子要上學,孩子和父母的相互交流機會和相處時間有限,但我覺得我們應該盡我們的所能,每天花30分鐘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讀書,切切實實地關心孩子的學習。親子共讀就是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共同學習、共同分享、共同經歷一件事情,共同體會故事中的喜怒哀樂,引導孩子讀好書,好讀書。親子共讀是加深孩子和父母感情的橋梁,它可以加深父母與孩子的親情,使孩子深切的體驗到父母的愛的溫暖,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我們共同讀書吧!閱讀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和孩子交流的平臺。就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快樂的閱讀、和孩子一起分享閱讀的喜悅吧!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10
20xx年4月24日,湖望小學的“我的學科主題閱讀教學研究”拉開帷幕。此次活動持續一天,參加本次教研活動的有湖望小學手拉手學校——肥西縣麗景小學的校長、骨干教師以及“石頭湯”悅讀校園聯盟校的部分老師。
本次“我的學科主題閱讀教學研究”是湖望小學讀書節活動的重頭戲,今年已經是第5年了。與往年不同的是本次研究活動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呈現:課堂和研習講述。
上午的四節課例分別由英語學科z老師、 音樂學科z老師、語文學科z老師及數學學科z老師執教。謝老師利用英文版《我爸爸》在閱讀和互動中帶領孩子們一步步走進圖畫書,又由書本走進生活,整個課如行云流水般巧妙自然,展現了一個經驗豐富的教師扎實的教學功底和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能力。z老師作為年輕教師的代表也毫不示弱,徐老師的音樂課如小河流水般緩緩流淌而來,把圖畫書《愛音樂的.馬可》與音樂學科結合的恰到好處。z老師利用《螞蟻和西瓜》展示了一節讀寫結合課,課上,甄老師充分調動孩子們的興趣,聲情并茂地將故事向孩子們娓娓道來,在交流分享后注重學生的感悟,又自然巧妙地將圖畫和場面描寫相融合,使學生在讀書的同時學會了“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提升了寫作興趣和閱讀興趣,是這節課的一大亮點。她充滿激情而又動的課堂給老師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7位不同學科老師分別講述了各自學科在“從閱讀中學習”的研習過程。三年級數學組羅齊衛老師講述了從教師閱讀開始,以團隊協作的形式,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的學科閱讀研究歷程。他們利用《魔法三兄弟的探險之旅》,關注書的“語言”,將數學圖形的學習,變得生動、形象化,也讓圖畫書因與學科學習結合,而更富有生命力。
如果說團隊協作下的學科閱讀研習是一群人的舞蹈,那信息學科張瑞老師的講述,則是她一個人的獨舞了。張老師兩年的實踐中,帶著思考前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她認為教師的“從閱讀中學習”不是“教閱讀”,而是帶領學生“用閱讀學習”,這恰恰悟出了“從閱讀中學習”的道。對于學科閱讀教學資源的選擇,張瑞老師創造性地提出“全用式”“半用式”的概念,展示了一個年輕的在學科教學中透徹的思考,舒展的舞蹈。
帶著思考上路,帶著孩子們一起上路。科學學科葛傳東副校長的講述,則展現把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作為學科閱讀的重點。葛校長用視頻和講述結合的方式,通過采訪校長、閱讀研習啟動、圖書館資源查找、學生閱讀研習成果發表,把學生推到了臺前,而他則是在站在學生背后的那個“重要的他人”。
課例和講述結束后是分組研討,每個年級組的老師都分享了了自己想點,也使本次學科閱讀研究呈現出“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姜宗兵主任的一句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地上本無路,只不過走的人多了,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路。是的,這“我的學科主題閱讀教學研究”就是湖望小學在探索一條教學之路。對本次研究活動,胡冬梅校長一吐為快:
“真好!臺上的11位老師風采真好!有經驗的“老”教師,侃侃而談,有深度有廣度,是湖望學科閱讀的典范;新教師“出生牛犢不怕虎”,有思想、善于探索。團隊協作真好!聶傳榮副校長帶領,團隊分工明確,分工中又有合作是推進研究的力量。課題研究價值真好!老師們的實踐研究彰顯了這個課題的生命力,閱讀不僅僅是語文老師的事。閱讀,在學科教學教學中如空氣般重要且自然,每天都在發生。“從閱讀中學習”,體言閱讀的快樂,這種快樂不是休閑閱讀的消遣,是有思考的閱讀老師帶著學生有目標的學習,學習閱讀。”
最后,胡校長也留給老師們再次啟程的思考:在前行的路上,如何“繼承中有創新”?圖書館教學資源有哪些?可以怎樣用得更好?
帶著思考,勇于開拓的湖望人,繼續在路上!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11
學校近期組織老師一起來閱讀朱永新老師的《我的閱讀觀》。實際上以前在書店里見過朱永新老師的著作,可能是沒有人引薦,所以就與他的書擦肩而過了。迫不及待的打開書,看到了優秀的朱老師的卷頭語,就更加期待在后面的精彩的內容。
朱老師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看到朱老師受閱讀的巨大影響,也知道在猶太民族里在閱讀的影響下出現了許多偉大的名字。所有的這些都使更加堅定的繼續走著在閱讀路上。通過閱讀,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當中欣賞無限美景,體驗精彩的人生;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延長我們生命的長度,但我們一定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會 更加富有,但我們一定可以變得更有智慧,通過閱讀,我們不一定能實現我們的人生夢想,當閱讀一定可以幫助我們更接近我們的人生夢想讀經典的書,做有根的人;讀一生的書,做高尚的人這一句句話語如清風般拂過我的心田,是我真真正正體會到了和作者產生共鳴的這個詞的含義。有時候讀完一本書后覺得渾身上下非常的輕松,走在路上自己感覺邁出的步子也是非常有力,眼睛看周圍的一切都是那么溫柔,親切。心中油然而生的一份自信、驕傲。
朱老師說:一個沒有閱讀的學校永遠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在這一章里詳細的列舉了小學,中學,大學和教師閱讀推薦書目各100種。非常慚愧,我在推薦教師閱讀的書里一共才讀了5本。雖然看到這時有些著急,但我知道著急是達不到任何的目的。我很有信心,雖然不已經30多歲了,但我只要有時間我就會盡力的去改變自己,提升自己,就像雨亭老師在天不設牢的故事中講的一樣:如果只為名利所誘,心中就只有面前的`懸崖絕壁。這時,是天不設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的牢籠之內,徒勞地苦爭,輕者苦惱傷心;重者傷身損肢;極重者則粉身碎骨。我不會去計較太多的名利,去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做為一個教師,要有用大的眼光去觀察,體會教育。朱老師說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一個美麗的城市。我知道自己沒有這么大的能量去改變一個城市,一個民族。但我可以在一個學校里去改變我周圍的環境,可以在我的班級里去改變我的學生。當然在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心中一定是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和班級的。我要做一個小小的火把,去照亮我周圍的世界。我期待著開學的日子趕快到來。也更加清楚我應該在假期結束前要好好的梳理自己的思路,為開學做好充足的準備。
喜歡這本書里的這句話:教師首先是一個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油鹽醬醋,他必須做好一個人,爭取做一個大寫的人,一個能夠影響學生健康發展的人,一個永遠讓學生記住并學習的人。教師的幸福不僅僅是學生的成功,同時應該是自己的充實與成功。
在這本書里,我知道了新教育這個詞,知道了它的含義。期待著和新教育零距離接觸。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12
有一本書,一本教育類著作的書,卻讓我讀得心潮澎湃,熱淚盈眶,感動滿懷,它就是于永正老師的《我的教育故事》。
封面上有這樣一句薦語,“五十年的教育生涯,他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是的,讀于老師的教育故事,能感受到他對教育的赤子之心,對孩子的敬畏之心,他一直在用童眼看孩子,用童真教孩子,用童心育孩子。
他重視對話交流,《對話,一扇窺見自己和學生的`窗口》一文中,能夠從學生的言談中找到教育契機;他關注“學困生”,《他臉上終于有了陽光》一文中,讓學生成為一個“人”,比分數更重要;他激發學生興趣,《不讓地里長草,就種上莊稼》一文中,給孩子們成長的希望,減少他們“長草”的空間;他善于思考,《雪中送炭》一文中,從不同角度看學生,尋找最佳切入點;他教學生求真講誠信,以身作則,為孩子們做出了表率;他教學生向善,言傳身教,播撒陽光,傳遞正能量;他教學生尚美,觀察生活,感受藝術的生命力。
于老師說:“我自以為我的教育不空虛,因為我有情,我的情無處不在。”是的,他將生命扎根在語文教育的土壤,站在講臺上,他就是語文,而且是一本博大精深的語文教科書!《教學,呼喚“實打實”》一文告訴我們,教學不能走過場,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把語文教好,于老師的課堂的五重教學法,特別值得學習和研究;《也談“語言積累”》一文給我們的語文教學提出了方向和希望,即教學生學語言、用語言,抓住語文教學的根;《我的小學老師》一文表達了于老師對恩師的謝意和敬意;《病中吟》一文則真實地記錄了于老生病后幾次住院的經歷,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坦然面對,堅持與病魔抗爭,不忘自己的使命,盡最大努力為語文,為教育做最后的貢獻(每讀此文,必會淚流滿面)。他用生命點亮了課堂,用智慧開啟了心靈,用大愛詮釋了師魂!
于老師的“教育故事”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每一個“小故事”里都蘊含著“大智慧”。他真正踐行了啟功的“行文簡淺顯,做事誠平恒”原則。愿我們都能沿著于老師的足跡,堅持行走在自己的教育之路上,書寫下屬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13
看到同桌《意林》,清閑翻了翻,看到兩篇。
劉的《長吻蜂》,其中有一段話頗令人同情:“生活很簡單,但很美好。活著真好,特別是能彼此相愛,能融入除自己以外的一切美好!生活可以沉浸在利己、利己、利他的境界中。很簡單,很自由,就是運氣,就是幸福。”別人為什么給我教書我說不上來,但是我真的覺得我喜歡上班。沒有很好的理由,我也不是因為做作才這么說的。雖然每天早上起來都想睡懶覺,但是起床上班都沒什么負擔。也許我更喜歡同事之間的氛圍,喜歡上課的感覺,雖然有時候會感覺嗓子冒煙。看到孩子感覺好可愛。我特別喜歡低年級的孩子,但是我沒有教他們。看到他們的時候,我還在喊“錢先生好!”我喜歡看到張穎每天早上去上班時甜美的笑容,沒有師生之間的距離感。真的很好!
另一篇讓我感動落淚的文章是《愛心傳承》。它講述了一個父親和一個女兒為山區的.孩子上學而獻身教育的故事。因為父親的愛和渴望,他把女兒和孩子送出了大山。因為父親的家鄉情結,女兒師范畢業后回到了深山老林。她把自己最好的青春獻給了關山的孩子們,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為關山的孩子們燃起了金色的希望。我不能說是故事還是作者的寫作水平打動了我,但我讀的時候真的很感動。也許是因為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有那么多心靈凈土,所以我被感動了。又或許他們是教育者,更能體會其中的艱辛,所以也有同感。但這一切都只是小小的感慨。也許明天以后,我就不再想起這個故事了。記錄這些,只是因為那一刻內心被觸動了。還好我沒有對這一切無動于衷。我的心還有柔軟的地方,干凈的一面。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14
大家好,我是二(5)班z的家長。剛才聽了專家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
那天接到老師電話,讓我今天在這里跟大家介紹一下在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方面的體會,我感到很榮幸。說到體會和經驗,在座的有專職媽媽,還有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肯定有很多好的體會和經驗。接到這個任務之后,我回顧了幾年來的做法,總結了一下,大致有以下幾點:
第一,在不同的年齡段,要選擇適合的書。
在孩子還不會說話的時候,我主要是買一些以圖片為主的卡片,這種卡片圖大,顏色鮮艷,鈺力很喜歡自己拿著看看或者玩耍,外婆也經常給他講這是什么那是什么。
到了學說話的時候,我又給他買了一些圖文并茂的童書,比如《嬰兒畫報》之類的。我對講故事從來都不在行,那時我很羨慕那些可以繪聲繪色講故事的媽媽,怎么可以把故事講得這么動聽,我就會照著書里的故事一字一句地讀給他聽。后來我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里看到,專家說“對于白紙一樣純潔的孩子來說,任何詞匯于他都是全新的。我們最初灌輸給他什么,他就接受了什么。孩子天性中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給他‘讀’或‘講’,對他來說同樣有吸引力。”看到這段話,想想原來自己的做法也可以。在鈺力會開口說話之后,我就注意以成人說話的方式和鈺力交流(比如“皮球”就說“皮球”,而不說“球球”),對于他感興趣的事情,如果他能聽懂就好了,如果不明白,再以他能明白的方式解釋一遍。我個人覺得這樣會讓孩子盡早了解和學會對事物的準確表達。
鈺力上了幼兒園之后,我就給他買了一些繪本和寓言、童話故事書。不管是他自己看還是我給讀,他都很投入;慢慢地他就不再滿足于只看圖了,還經常地會問這是什么字,那是什么字,在路上喜歡指著他能看到的任何一個字問,這個愛好一直保持到現在。對于認字,剛開始也刻意教過,但是效果不理想,我就請教了一些有經驗的朋友,他們告訴我不必太著急,到了一定的時候,孩子自然會“開竅”的,不要強求,順其自然是最好的'。到了幼兒園的最后一個暑假,發現他的識字量猛增,我想這應該跟他喜歡看書和他的那個愛好有相當大的關系。
上學以后,特別是學了拼音之后,鈺力開始了獨立閱讀,從拼音讀物開始,到現在他的閱讀面更加廣了,文學類的,科普類的,報刊、雜志都愛看。現在他的閱讀速度很快,老師推薦的一個學期的閱讀計劃他很快就完成了。在老師推薦的書中有很多都是很好的兒童作家的作品,我就找了一些他們的其他作品給他看。從去年9月到現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他的文學類閱讀量已達到了650多萬字,這是不完全統計。
第二,有了好書之后,要陪孩子一起讀書。
剛開始,我和很多人想的一樣,都把“孩子已經識字了,可以自己看書了”、“自己工作太忙了”這些作為借口,很少甚至沒有再和孩子一起讀書或讀書給他聽。孩子必竟是孩子,他認為薄的書看得快,厚的書花得的時間多,鈺力都是挑薄的書看,那些厚的書他都不要看。我想這個問題在大人身上也會出現。為了改變這個問題,我及時進行了反思,調整了做法。舉個例子吧:
《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厚厚的一本,我剛給鈺力的看的時候,他就跟我說:“這么厚,什么時候才能看完呀?”語氣中明顯透露出他不想看。我想了一下跟他說:“那你先看其他的書,這本書我先看。”我用了幾天時間翻看了這本書后,告訴鈺力這本書很有意思,很好玩,還透露了一點點內容給他,吊吊他的胃口。他聽了馬上就來了興致,迫不及待地看了起來。直到現在,他有時還會跟我提起小豆豆的巴學園和她的巴士教室,會流露出羨慕的神情。
我想有了好的書,除了要督促孩子讀書,必要時可以陪孩子一起看書,也不用每本書都一起看。或許有時候孩子就想我們陪他看書,這是我的想法。
第三,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讀書環境。
在學校,老師給孩子們創造了非常好的讀書氛圍。班里建立了圖書角,每天的早上到校后到做早操前都是孩子們課外閱讀時間。鈺力每天都會早早地過來看書,除了看自己帶的書,還要借圖書角的書看。現在白天的閱讀時間都超過了半小時,晚上我基本上不刻意安排閱讀時間,做完功課,到睡覺之前那段時間,他大多時候都會很自覺地用來看書。鈺力房里有2個書架,一個是放還沒看的書,一個是放已經讀過的書。每次買了新書,我都會幫他在書的內頁蓋上他的印章,然后在電腦上作好藏書登記。每次看完一本書,又讓我幫他做好閱讀量的登記。看著已讀書架越來越滿,未讀書架越來越空,他的成就感也會越來越強,讀書的興致越來越高。有時他自己還會提出想看哪類的書,我就會給他添置一些。鈺力很羨慕外公有一個一面墻那么大的而且擺滿了書的書柜。去外公外婆家小住的時候,他就會在外公的大書柜里找書看。
鈺力之所以喜歡看書,我想跟他喜歡聽故事也是分不開的。他很喜歡聽奶奶講三國和西游記的故事,每次聽都很專注,聽完了不過癮還會讓我買書給他看。
以上就是我這幾年來做的。
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教授說過:先做讀書人,然后談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長,這才是為人父母應當追求的幸福。我想以這句話和在座的家長共勉。也真誠地希望能從各位身上學習更多關于孩子教育方面的好方法。
謝謝大家!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15
畢淑敏老師寫的這篇隨筆《我很重要》真的很不錯。每次看完都感慨萬千。我會寫下我的感受,作為與你的交流。
當我們總是看不起自己,覺得自己不重要的時候,畢淑敏老師就打了這樣一個電話:“我重要!”中國人太謙虛了,從小受傳統思想的熏陶。重要不等于偉大,不等于無人替代,我們也沒有資格稱自己偉大,但我們可以大聲自信地說:“我重要!”因為這是對自己生命的尊重,是對生我養我的父母的尊重,是對下一代的責任,是對朋友的關心,是對自己工作的肯定,是對世間萬物的珍惜,是對身邊每一個人的鼓勵!
如果不是看了畢淑敏先生的文章,看了這個《我很重要》,我可能永遠不會想到,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世界萬物的本質。我們是億萬粒米粉和億萬滴雨水養育的萬物之魂。我們沒有理由不對自己說“我很重要”!
我們是父母的結晶,是精子和卵子的結合,是我們的誕生石,是生命的開始,是父母的寄托。我們可以掉以輕心嗎?如果不是爸爸媽媽,如果他們當時沒有談戀愛,如果他們的幸福被一聲巨響打破,那么也許我們就不會出現了。父母給了我們生活的希望。我們能說我們不重要嗎?我們是獨一無二的.存在,是不可復制的孤兒。我們不重要嗎?
我們的孩子,我們的下一代,他們需要我們的關心,他們需要我們的教育,他們需要我們的愛。對他們來說,我們是不可替代的。我們的肩膀承載著老一輩的希望,我們的手心承載著年輕一代的責任。我們真的很重要。
還有我們的朋友,我們的知己,相識多年,相知多年。一只眼睛一個手勢,一切就清楚了。我們將共同承擔榮辱;快樂和痛苦,我們一起分享。那么真誠,那么信任,就像丟了一件珍藏了百年的古董卻沒有人,讓人心碎,讓人遺憾。我們真的很重要。
如上所述,畢淑敏先生從人們的生活、父母的愛、孩子的愛、朋友的親人等等角度告訴我們一個不變的、容易被忽略的道理,那就是“我很重要”!
畢淑敏老師的文章讀起來總是流暢自然,在簡單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給我們一種安慰,讓人充滿喜悅。就像畢淑敏老師在文章《我很重要》的最后說的“讓我們高昂著頭,大聲宣布——對我們美麗星球上的無數生物非常重要!”
【我的閱讀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我的大學閱讀心得體會03-25
閱讀我與地壇心得體會02-12
我閱讀我快樂09-29
我愛閱讀06-13
我愛閱讀06-30
我愛閱讀10-06
閱讀使我快樂04-26
閱讀,讓我快樂08-30
我的閱讀故事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