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精選18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么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1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出現的教育新名詞,剛開始對這個名詞只有一些模糊的理解,不夠全面。這個暑假拜讀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文中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詳細闡述了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我從本書中厘清了什么是真正的核心素養的內涵,也意識到了培養核心素養的重要性。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教師只擁有知識,就只能給學生知識,唯有智慧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育素養。下面是本人對此書的一些啟示:
文中的第二章講到了課程改革與教師素質。二十世紀初,國家教育部就高舉新課程改革的旗幟,可是,又有多少學校能夠真正在實踐中落實?書中寫道:“教師素質是決定教學改革的最終力量和最終依靠,教師素質跟不上,一切教學改革都將流于形式。”確實如此,想要課改,必須改變的是教師的觀念,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學校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而教師則是課程改革的實踐者和引導者。教師的素質高低決定了課程改革的速度和質量,甚至是成敗。如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上的合作者和引導者,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知心朋友,更是拓展心靈智慧的人師,必須具有一定的人文特質。所以,新課程改革賦予了教師更高的使命,我們不僅要研究教材,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更多地要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做一個有智慧、有文化、有豐富精神世界的高素養型教師。
文中第二章還提到:“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結合的過程,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相互交錯、相互滲透的,兩者總是具體地統一在一定的認識水平之上的。”由此我想到了音樂學科,由于它的性質決定了音樂教學是兼具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音樂教學過程既要培養學生的審美體驗,又不能輕易淡化“雙基”的學習。因為音樂審美的過程需要音樂的專業知識來支撐。譬如:想要唱好一首歌,表現出歌曲的情緒,必須把歌譜中的節奏和旋律唱準確。沒有一定的音樂能力,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就不能夠深入。新課標指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該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有機地滲透在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之中。”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強調在音樂審美的基礎上學習知識,在實踐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即使是一些概念性的基礎知識也要通過音樂的聆聽體驗來進行,不能脫離音樂情境。只有這樣,兩者才能相得益彰,互相促進。
第四章中引起我共鳴的是提到了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的聯系。書中指出:“人的身心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的自由發展是需要豐富的教育活動來滋養和支持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根本不能完成這樣的使命和任務,只有采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才能實現教育的根本目的。”據我了解,每個學校為孩子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但是我也發現了很多課外活動只流于形式,很難落實到實處,受很多的內外因素影響。比如:家長和主課老師的不支持,認為影響成績;授課老師沒有精心準備活動內容,導致學生參加的積極性不高等等。我曾經就發現一位學生身上的'典型現象,正好我曾經教過她一年數學。在我教她數學的時候我發現每次上課提問她都很沒有自信,上課總是走神,成績也不是很理想。第二年,我又負責學校的舞蹈社團,讓我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她”:在舞蹈課堂上,她是最認真、最自信的那一個。很顯然,她非常地喜歡“舞蹈”這一課外活動,在舞蹈課上,她獲得了快樂、自信和愉悅。所以,我們并不能因為一門功課就否認孩子在其他方面表現出的優秀。就如書中所言:“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強項,動腦筋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教學方案,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和個性得到充分發揚,為每個在校學習的學生搭建走向成功的寬闊平臺。”
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中講到了教學意義。文中認為:每個學科都不僅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同時也都有自己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這種價值性和道德意義同樣是學科知識的一種內在屬性,是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構成性因素。這不禁讓我對音樂學科的教學意義進行了思考。“音樂”這門學科,從幼兒園乃至高中,都和學生的日常教學密不可分,由此也可以體現出音樂學科的重要性。中國音樂家冼星海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更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更是陶冶情操的熔爐。在小學教育階段,很多學生由于過多的作業量和學習量,讓他們小小的身心背負著很大的精神壓力。在所有學科中,音樂課恰恰是最能放松身心、陶冶學生的性情、樹立健康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以及道德觀念的滲透,促進學生德智美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教育中,我們音樂教師要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帶給學生的影響,正確地運用教學手段,發揮這門學科的真正價值,體現它的真正意義。
總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教學過程,還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科老師去研究和實踐。教育總在不斷地完善與改進,只要有一顆真正愛學生的心,從心出發,從實際行動出發,我們就能不斷進步。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更加具有人文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科學性的教學,是更加具有可發展性的教學。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2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里,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于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后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系,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于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3
在本輪小學語文教師網絡學習中,我學習了幾門有關核心素養的必修課,如《核心素養的定義與愿景》、《聚焦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育改革》、《關注核心素養》等。學習中,認真觀看了相關專家的精彩視頻,受益良多。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下面談談我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一、文化基礎是核心素養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沒有文化基礎就很難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所謂的文化基礎應該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蘊和學生在學習、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等方面的科學精神。所以要求教師無論在哪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以便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
二、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的關鍵
在發展上,核心素養具有終生發展性,也具有階段性。核心素養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發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終生的連續性。最初在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發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發展的連續性并不否認其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核心素養在個體不同人生階段中的'著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階段(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等)對某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養在特定的教育階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這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小學階段,不同學科的教師落實不同學科的素養,那么綜合起來就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科素養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讓學生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標;還要讓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夠認識自己,規劃人生目標,在這些長遠目標的基礎上教學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才是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
三、社會參與是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己與社會的關系,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為有理想信念、敢于擔當的人。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通過本輪小學語文教師網絡學習,對核心素養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在以后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以此次的理論學習作為基點,努力去研究在本學科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抓住重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4
在假期的第一天,選定了余文森老師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作為寒假閱讀的開端,余文森老師是教育學博士,也是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深耕課程改課領域,著有《有效教學十講》等多部專著。
核心素養是近幾年的非常熱門的教育詞匯,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幾乎耳熟能詳,多少能講出一些關于核心素養的內容來,但也僅僅只是些碎片化的認知和理解。余文森老師的這本書則詳盡地闡述了核心素養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機制,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六大教學基本策略,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多方位、深層次地剖析核心素養,一定程度上幫助了我構建起對“核心素養”的認知框架,受益匪淺。
筆者剛入職教師時,就時常在一些美術類講座上聽到“美術課堂要以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為目標展開教學”,后來通過查詢資料得知,美術的核心素養主要為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當時初為人師的我,知所云,卻不知其所以云。美術課上,紀律管理就已經是一件讓我頭疼的事情,更不要說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教學活動了。現今,不知不覺工作6年多,已經不再擔心曾經擔心的課堂紀律的問題,但每次看到高段的孩子對美術課的喜愛僅僅是因為美術課沒有做不完的練習、不像主科那樣有壓力時,我還是有點遺憾,在我心里,我希望他們愛上美術課,是因為美術本身的魅力。從這個側面也反映出,我這個美術老師沒有將富有美感的、極具吸引力的美術帶給他們。因此,閱讀《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正適時,讓我重新反思美術課堂。
觀念是行動的指南,任何改革都是從觀念開始的,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也不例外。當我們真正理解了核心素養是什么,為什么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那離指向核心素養的課堂就成功七八成了。余文森老師說,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是一個人的“人格”,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是一個人的“思維方式”,一經習得,便與個體生活、生命不可剝離,具有較高的穩定性,有可能伴隨一生。愛因斯坦說:“當知識遺忘的時候,留下來的就是素養。”而核心素養,則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指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景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所孕育出來的(跨)學科觀念、思維模式和探究技能,結構化的(跨)學科知識和技能,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情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交流結果的綜合性品質。不同的學科,培養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核心素養和學科核心素養兩者是上位與下位,整體與部分,抽象與具體的關系,是目的、方向與手段、途徑的關系,是相互包含、融合和有機轉化、相互促進的關心,不是簡單機械的總和。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育也不是單靠學科教育就能完成的,還要依托很多非學科的教育和活動來共同完成,例如德育活動。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特性和教育內涵的有機融合。從三維目標到核心素養,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提升,是學科教育對人的真正的回歸。學科核心素養形成,要以學科知識為載體、以學科活動為路徑、以學科教師為條件、以學科考評為保障。
本書的第二篇章闡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首先要確定人是教學的對象和目的,人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科教學要體現和重視學科知識的特點、遵循學科發展的規律,但是,一定要以人的發展為本,服從和服務于人的個性自由和全面健康發展。語文教師不是教語文,而是用語文教人,數學教師也不是教數學,而是用數學教人,美術教師不是教美術,而是用美術教人。對教師而言,至關重要的是學會尊重和寬容。每個學生的潛能和素質不一樣,個性和興趣不一樣,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不一樣,追求和理想也不一樣,教師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好的、沒有興趣學的學生。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知識、技能的傳授固然重要,但教育本質的內在性是養成學生強烈的價值感,讓他們成為有意義、有價值的人;要讓學生對未來充滿希望,要讓學生變成快樂人,具備尋找快樂的能力,成為富有生活情趣的快樂人。其次,教師應樹立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觀,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相長、先學后教,“先學”立足解決學生現有發展區問題,“后教”旨在解決學生最近發展區問題,讓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以數學學科為例,基于數學本質的課程觀絕不只是要求學生掌握系統的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數學思想和數學思維,達到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學習目的。
第三篇章闡述了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在這些具體而生動的策略中,我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做法:搭建結構圖、繪制思維導圖、進行項目學習、情景化教學、問題導向教學、對分課堂等,每一種嘗試或應用都是課程改革在一線教學中的有力推動,引領風向標的同時,也總結了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借鑒。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是一個漸進生長和動態生成的過程,教學過程也應該是一個包含多種層次的活動系統,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讓枯燥乏味的知識產生豐富的附著點和切實的生長點,讓學生在理論知識與應用實踐的交互碰撞中真正理解知識、提升能力、養成核心素養。
假期的第一本書,是偏理論類的,平時這類書看得少,“缺什么,補什么”,因此特地將它作為寒假讀書會的首本書目,希望在質樸的教育理念的引領下,放平心態,始終保持初心,始終保持對課堂的敬畏,“任重而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5
學校組織閱讀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該書作者余文森教授是教育學博士,福建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師教育學院院長、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主任。這本書共包括三大主題: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一、核心素養大事記
1、“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并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首要位置,成為研制學業質量標準,修訂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的重要依據。核心素養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2、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正式發布。它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凝練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核心素養整體框架的發布,引發社會高度關注。核心素養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
3、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新課程標準修訂稿在全國征求意見。核心素養開始進入課程,走進中小學。中國基礎教育已邁入核心素養的新時代。
二、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以及三維目標和核心素養的關系
閱讀前,我心存困惑,什么是素養?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所有不解在這本書中都一一解釋。
1、素養。簡單地說,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學習、生活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從心理角度說,教養即教育出來的素養。一個人的天賦如果得不到適合的教育和訓練,是不可能得到發展的,尤其不能發展成為專業性素養。素養是一個人的“精神長相”。我們可以透過一個人的精神長相,了解他的內在素養。正如作家龍應臺在被問及“文化素養是什么”的問題所做出的回答“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
2、核心素養。教育部在《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的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關鍵能力:從學習過程的角度,把學生的學習能力分為閱讀能力(輸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達能力(輸出)三種。這三種能力是學生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
必備品格:從基礎教育的角度講,必備品格就是具有基礎性、生長性、公共性、關鍵性特征的品格。人必備的三種品格是:表現在人與自我關系上的自律(自制)、表現在與他人關系上的尊重(公德)、表現在人與事情關系上的認真(責任)。
3、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成就,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4、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核心素養,其中的變遷基本上體現了從學科本位到人本位的轉變。雙基是外在的,主要從學科的視角來刻畫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素養是內在的,是從人的視角來界定課程與教學的內容和要求;三維目標是有外在走向內在的中間環節,既有內在,也有外在的東西。
三、“完整的學習”和“原生態學習”
教育部陳寶生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明確強調,要“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把教學關系變革提高到人才培養模式的高度,這對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要真正落實以學定教,實現少教多學、不教之教、教學相長,這就是基于學習的教學。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是關鍵的抓手。
1、“完整的學習”。從認知加工的角度來說,完整的認知過程包括信息輸入、信息加工、信息輸出三個環節,相應的,完整的學習過程也可以劃分為閱讀、思考、表達三個環節。
①閱讀環節。在以聽取代閱讀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成了給學生“喂”老師消化好了的知識的過程。學生與原生知識、真實現象之間直接會面,發生挑戰的機會被取締,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對新知識的消化能力,對新現象的透視能力,教學活動淪為接受與識記的過程。因此,引導學生完整地、全面地、獨立地閱讀教材是課堂教學最本質意義、最具基礎性價值的教學環節。
②思考環節。學生對閱讀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對文本知識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僅要明白疑難性的問題,還要弄明白質疑性的問題;不僅要得到問題的答案,還要對問題產生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傳統課堂是回避問題因而也無需思考的課堂。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堵塞學生新思維的涌現,這樣的教學,只剩下所謂的知識。因此,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進入深度思考是影響和決定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最核心的因素。
③表達環節。在閱讀特別是思考的基礎上,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并與同伴進行交流、互動、分享,可以使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得到增值、完善、補充、更正,使自己學習和認知的水平不斷提高。
閱讀——思考——表達,這三個環節構成了以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的基本結構或基本范式,又稱為“通用式”。
2、“原生態學習”。從學習對象來說,原生態學習指的是直接面向文本和事物的學習,不需要過多的、不必要的'加工環節和教師過多的解讀、點撥、指導、講解。從學生主體來說,原生態學習指的是學生積極運用原始的經驗、思維、情感的學習,即個性化解讀的學習。
①直接面向文本(教材)的學習。
②面向事物本身的學習。
③從學生的經驗、生活和常識開始的學習。
④學生原生態思維自由參與的學習。
⑤學生情感、興趣、愛好、精神、生命參與的學習。
四、“學講計劃”與“對分課堂”
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理念為:基于核心立德樹人的教學是就教學方向而言;基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是就教學主體而言;基于課程意識和學科本質的教學是就教學內容而言的。
余文森教授根據三大教學基本理念,詳細闡述了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景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略。
1、徐州市的“學講計劃”
江蘇省徐州市的“學講計劃”立足現實問題,用“學進去,講出來”這種最簡單、最質樸的表達方式概括了教育教學的本質,對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做了獨特的根性的解讀。它抓住課堂,抓住教與學的方式的轉變,抓住師生關系和學生主體等核心問題,回歸到教學的本意。
在實施過程中,他們開始從做“加減法”開始逐步推進。第一、減一點老師的包辦,加一點學生的自主;第二,減一點無效的灌輸,加一點有效的實踐;第三,減一點老師的霸權,加一點學生的表現;第四,減一點刻板的說教,加一點情感的交流。“學講三年”,生動活潑,充滿生命激情的課堂再次出現。
2、張學新的“對分課堂”
“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形式上,它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留給教師講授,一半留給學生討論。實質上,它是在講授和討論之間引入一個心理學的內化環節,使學生吸收講授內容后,有備而來地參與討論。
對分課堂重新分配了教學中的權利和責任,賦予學生應有的權利,讓學生承擔應盡的責任,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為課堂營造了一種民主、開放、自由的氛圍,也因此使課堂變得和諧、舒暢,充滿了樂趣,生機勃勃。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我共讀兩遍。第一遍,我帶著問題“什么是素養?”“什么是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等等粗略閱讀。第二遍,我按照目錄和章節標題慢慢品讀。讀完書,我寫了18頁讀書筆記。套用書中的專業術語,我此次讀書的過程是“原生態學習”,直接面向文本,沒有老師的解讀,點撥,指導,講解,但效果甚好,收獲很大。
讀書過程中,我體驗了核心素養導向課堂的“通用式”,即閱讀——思考——表達。閱讀時,我與文本對話,將書中的內容與個人學習和生活經驗碰撞;思考時,我與自己的對話,常想在我的課堂上,要如何做到以生為本;今日表達,我將讀書筆記反復查看,細細研讀,以期可以給讀者一種高質量的知識分享。
核心素養之于我,和學科知識之于學生有不少相似之處。因此,我認為將核心素養根植于課堂,將閱讀——思考——表達應用于教學應該是新課堂的標準。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6
通過本次專題學習,我對核心素養的內涵和標準、與素質教育、綜合素質教育的關系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特別關注了核心素養課程與教學改革,內容實在,可讀性強,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我們要學習他們教育思想的先進性,教育理論的嚴密性,教育措施的細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創建真正的高效課堂。我談三點學習體會:
一、轉變教學理念
想要真正使核心素養落地,教師必須轉變并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教師的“教”要切實為學生能“學”服務,正確對待教師的“少教”,給學生以更多的“多學”主動權。在教師的組織和引領下,變學生“聽懂了”為“學懂了”“學會了”。我也結合了自己英語課堂的實際,在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觀,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學習狀態,轉變成為現在的自主式與開放式的主動學習狀態,我們不難發現,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活躍、自信了,也更樂于用英語大膽的進行交流和表演。
二、領悟有效教學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核心素養的主體是學生,提倡“以學為主”的課堂教學,教師需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學會閱讀課堂,教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思想,學會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學會幫助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進行思考。我認真學習并思考著每一個觀點,同時也思考著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也深刻地領悟到:在教學中應不斷探索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處理好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之間的關系,處理好課堂預設與生成等等之間的關系的重要性。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
三、學會終身學習
提高教育素養首先要立足學科素養的提升,同時突破學科教學的界限,樹立教師終身學習的目標,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把不斷學習作為自身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將學習與實際教學結合起來,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懂的教育規律,做反思型教師,養成反思習慣,反思自己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通過總結經驗,向更完善的目標努力。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7
今年的暑假,我們為期五天的集中培訓深入了解當下火熱的話題,核心素養。當我看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的這本書時,心中便有了熟悉感,第一時間得到了這本書。靜心開始閱讀,通過閱讀,讓我對核心素養下的課堂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不斷的提升我的思考。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這些變化對人的素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明確了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有力地回應了新時代的呼喚,也為深化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后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
作為核心素養,如果教師沒有能夠完全理解,知識只能停留在認知領域,而素養卻能鍵入到人的血液神經系統中去,是人的一種天性流露。當一個教師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素養時,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會讓教學有根。核心素養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并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
粗淺了解了本書,下面就要細細研讀。因為基于核心素養的課堂追求有效,而有效教學是為了學而教的,是為了學生學會學習的,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為了發展學生為適應社會變化終身學習而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基本訴求,也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
總之,課堂教學變革是核心素養落地的切入點,突破點和成長點,只有聚焦課堂,才能真正讓核心素養落地,促進學生智慧地成長。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8
學校教育不是給人生畫上一個句號,而是給人生準備好必要的槳。
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首次出現在國家文件中。在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它是貫穿國家課程標準修訂的一根紅線,也是課程實施和教學改革的總綱和方向。那么,作為教育工作者,如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蕩起核心素養的新槳來?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等系列問題。
這個寒假,在浙江省張作仁名師工作室倡行的"春節51科研力量共讀一本書"活動中,我遇見了福建師范大學教授余文森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通過對本書的整體瀏覽,了解到本書的基本邏輯是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入手,從一線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出發,并系統回應了這些問題,重點對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闡述,并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六大教學基本策略:整體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動化策略、自主化策略、意義化策。整本書自成系統,條理清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特別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有詳盡的論述,又有課堂教學的具體案例,便于讀者理解作者,是一線教師必看的好書。
基于本工作室宗旨——用科研思維照進工作、學習、生活。本次閱讀,我們采用拆書方式進行深度研讀,即各學員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確定重點研讀章節并作線上線下分享交流。我重點研讀分享的是第十一章意義化策略。
本章節組織闡述的邏輯框架同前五大策略,也是從概念的意蘊和具體策略兩大章節展開,其中意蘊從有意義學習的淵源和意義化教學的理論依據展開闡述。具體策略從意義化教學案例和意義化教學改革的案例展開闡述。意義化策略的核心概要既可以從學習論的角度理解,又可以從人生哲學的角度理解。從學習論的`角度來說,有意義學習是奧蘇泊爾最為倡導的,他認為學習就是通過同化的方式和已知的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從人生哲學的角度來理解,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有情感的陶冶、價值的形成、思想的啟蒙、道德的養成,從這個角度上說,教學也是和學生精神上相遇的過程。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基于此,羅杰斯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基于意義化策略的課堂主要是指向人的精神層面的,是對人的價值的足夠尊重,余文森教授提到了三種課堂:道德課堂、生命課堂、幸福課堂。這些課堂立足生命的終極意義,實現了從知識教學到精神意義層面教學的提升與飛躍。
教學的最終目的指向人,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發展。有句常被引用的話:學校教育給你的知識忘掉后,剩下的東西就叫素質。那么剩下的東西究竟是指什么?
縱觀本書論述,我們不難發現答案,核心是指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這是知識更為隱性,更為重要的內在東西,是影響一生可持續發展的根基,這也是意義化策略重點闡明的價值所在。
愛因斯坦說,教育所提供的東西,應當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領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去完成。禮物,字典上解釋,禮物是在社會交往中,是送禮者向受禮者傳遞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種載體。由此聯想,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也正是倡行一種師生建構性的交往,那么,作為學科教師(送禮者)如果能研究如何為受禮者(學生)傳遞信息(本學科具有自己的符號表達、知識體系和思維方式)、情感、意愿(本學科內含的價值性和道德意義)的思維方式來關照自己的..課堂,那么,無論是課程內容確定、活動方式選擇以及教育教學時空的拓展等,都將發生質的變化。也只要這樣的課堂交往過程,我們才可以說也將知識及其教學真正成為學生的生命得以涵養、心靈得以凈化、情感得以陶冶、智慧得以啟發、價值得以形成的過程。
教育不能填滿學生生活的空間,要留有閑暇。蕩起核心素養的新槳來,實現知識對學生個體生活和人生意義的指導功能,助力學生成為自主發展的自由人。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9
核心素養是現在教育的熱門話題,近段時間閱讀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這本書。
全書共分為三篇內容,分別論述了核心素養的意義、核心素養導向教學觀重建,以及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
什么叫核心素養?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為什么要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核心素養究竟如何落地?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針對我們一線教師最關心的的問題,這本書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一一闡述。
核心素養是人的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它是其他素養的基礎,會生長出其他素養;它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是一種普適應素養,適用于一切情境、一切學科;基礎教育階段是形成核心素養的關鍵時間,錯過了這段時間,就很難形成。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就實際表現而言,核心素養指的是個體在面對復雜的、不確定的現實生活情境時能夠綜合運用特定的學習方式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內的動力系統,進行分析解決問題。關鍵能力包括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這三種能力是學生學習的基本能力,其他能力如創新能力、研究能力、設計能力等都是建立在其上的。這三種能力是走向成功的基石。必備品格表現在自律(自制)、尊重(公德)、認真(責任)三方面。從核心素養的形成上,我們強調關鍵能力與必備品格互動融合。當能力具備了積極的文化價值,具有了利他的道德情懷,才會成為眾人認同的“人的素養”。也就是說,要把學科教學的“學科關鍵能力”的習得過程,放到一個可以浸潤、發酵的充滿正能量的'人文關懷中,成為有文化價值的能力、有道德的能力,即“人的素養”。
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
在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關系的論述中,作者提到,核心素養相比三維目標,更加能夠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說,核心素養更關注教育的內在性、人本性和終極性等方面。另外,核心素養是來源于三維目標又高于三維目標的,是學科教育在高度、深度和內涵上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核心素養更多意味著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又一次根本性轉變。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10
記得本世紀初第一輪新課程改革的時候,各種培訓和講座向一線的老師們紛至沓來,如一個表面聽話的孩子,老師們學了多少、思了多少就很難說了。而走進課堂,教師怎樣面對手捧的“新教材”,才是反映每個人是否真的走進“新課程”。在第一輪十年課改中,筆者覺得更多的一線教師是被課改的潮流推著往前走,效仿的多,創新的少,實踐的多,思考的少,以至于很多的課堂或“穿新鞋走老路”,或一味求新、偏離了課堂和課程的軌道。當然,在這種搖擺和彷徨中大多數老師們也漸漸尋到了新課程的根本,找到了自己課堂的定位。
捧起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并覺自己必定能走出“概念不清、理論不明”的混沌。“核心素養”一詞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充斥在各種教育文本和各種培訓講堂中,但多為“擦邊球”,何為“核心素養”,為什么要講“核心素養”,怎樣培養“核心素養”等等,聽者仍是一鍋粥、脈絡不清。作為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的成員之一,余教授可能已感到需要給“核心素養”“正聲”、“正名”、“正位”,為新世紀第三次的課程改革“正本”。如文中所說“既然本次課程改革是從研制、提煉核心素養開始的,那么我們首先就要弄清楚核心素養的內涵”。從素養到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觀重建,到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基本策略,閱讀中,我也理清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當然,文本的閱讀主要還是告訴我們核心素養“是什么”、新課程改革為什么聚焦“核心素養”,而具體的策略只是原則而非模本,面對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生,不同的環境,具有各自特質的教師恐怕還應遵循原則而“因材施教”。
眾所周知,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師。如前文所述,第一輪的課改中,老師們為什么被動跟隨,為什么沒有準備好。可能是太久的思維定式讓大家習慣于熟套。“教師擁有什么,才能夠給予學生什么”。“唯有智慧才能啟迪智慧,唯有素養才能培養素養”。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教師應有怎樣的素養,聚焦核心素養的新課程,教師的核心素養準備好了嗎?因為在乎素養,在乎自己教師的核心素養,所以很希望問道于這類“素養”類專著。也許過分相信教師的素養或在乎學生素養的培養,余教授在本書中也只輕輕帶過“教師的核心素養”。“深刻”、“獨到”、“廣博”是余教授到來的新課程改革的承擔者的學科素養的期望,三個精煉的詞語覺得也是筆者期望自己課堂中學生所應有的素養。從學生到教師,可以說是每個從教者的成長經歷,他們在怎樣的環境中、或應怎樣做才能具有這樣的素養,文中并未告訴我們。對于教師的教育素養,筆者同樣覺得是自己對教學效果期待和最佳期望。
歸結以上,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不只是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也是教師的核心素養導向學生的核心素養,師與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互為因果。在師、生、教材碰撞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因素更為能動,或者說教師促使學生更為能動,才是素養形成的課堂,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新課程改革,教師的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才是改革的源頭。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11
上周五,我校舉行了“語文教師素養大賽”,大賽共分為“誦讀展示、書寫展示、知識素養現場答題展示、才藝展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展示都發揮著他們獨特的風采。每一位選手的精彩展示都贏得了觀摩教師們的片片掌聲。
一、出色的朗讀
四位老師分別朗讀了自選的朗讀材料,每個人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二、規范美觀的書寫
在這一環節中,選手要求在三分鐘內完成所給內容。每位選手的字用筆都很到位,每個字的力度很到位。
三、精彩的才藝表演
最精彩的就是才藝表演了。有的`老師表演了古詩朗讀,印象最深刻的是郭淑芬老師表演的絲網花制作。五顏六色的絲網花在郭老師的手里朵朵綻放,贏得大家的一陣陣掌聲。
四、知識素養現場答題
深厚的文學底蘊是一個好語文老師的基礎,這部分的展示就真正看得出一個語文老師平時知識儲備能力和分析能力。觀摩的老師都覺得很有難度,但是參賽的老師從容淡定的進行簡答,選擇,判斷。
通過本次觀摩活動,我感受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一定要博覽群書,不能只知道重視教學,教學外的廣闊天地都要涉及,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要重視識字和寫字教學,重視孩子的閱讀、自由閱讀和創造性閱讀,注重文本、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同時讀書要注重整體感,切忌支離破碎,要重視精讀、略讀和瀏覽的有機結合,發揮好各自的功效。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12
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素養滲透于人的整個心靈,涵蓋了人的全部精神世界。素養的形成是多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把核心素養的內涵界定為“學生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品格是一個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個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核心素養是素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的聚焦點和著力點。
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包括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準確把握學科本質和學科特性是構建學科核心素養的前提,具有學科性、科學性、教育性和人本性。
小學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各項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的有機整合。從理解、運用、思維和審美四個維度說說小學語文核心素養。
語言理解能力:能讀懂文本的主要內容,了解文本表達的特點,積累語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語感;
語言運用能力:能根據具體語境和任務要求,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嘗試著運用自己活得的語言活動經驗,交流順暢,文從字順。
思維能力:能在閱讀、表達等語言活動中,主動思考;能運用想象與聯想,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對語言和文學形象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評判意識。
初步審美能力:感受到漢字之美,具有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審美體驗。
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高雅的言談舉止。
由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并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不是教書,真正的教學是教人,用學科來教人。在學科教學中,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成績的提高這些都很重要,但是這一切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學生的健康、幸福、尊嚴、和個性的發展以及內心的自由。教師應該學會尊重和寬容,在鼓勵或要求每個學生都學好學科內容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和寬容那些學得慢的甚至根本學不了、沒有興趣學的學生。課堂上一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情緒狀態、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生成狀態,是課堂教學適合學生的發展。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13
轉眼間已參加工作十三個年頭了,這十三年里一直從事高中段數學教學工作,以前從事的是高中數學教學,現在從事高中段技校班的數學教學。雖說只是點難度不像普高那樣的大,鉆研的那么深,但是對于老師的要求卻又更高了。老師除了要掌握好數學專業的知識點,更重要的側重點則在于課堂氣氛的調解和約學生融洽相處,以及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及應變的能力。
我們知道,課堂教學能否順利進行,能否提高教學質量,取決于是否具有良好的`課堂紀律,以及課堂氣氛的融洽程度。如何抓好課堂教學的管理,一直是廣大教師頭疼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嚴格課堂紀律
對課堂紀律問題的認識,直接關系到能否形成有利于學生智力、情商發展的課堂環境。紀律是為教學服務的,也是學生學習的保障。
教師上課時必須要嚴格要求課堂紀律。只有保證了課堂紀律,才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習習慣。因此,對學生課堂上的種種不良習慣,教師絕不能采取置之不理、視而不見、聽之任之的態度,因為這樣做不僅是對學生的不負責任,也是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變成了一句空話。
二、關愛尊重學生
常言道:樹怕傷皮,人怕傷心。我們也知道,現在的學生自尊心強、愛面子,最忌恨老師讓他當眾出丑。因此,學生犯了錯,老師不要挫傷他的自尊心,應該從關心愛護學生出發,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指出其缺點,使之改正。如果老師居高臨下,橫加指責,就有可能把學生推向教師的對立面。這是與教學規范相悖的,也不能教育好學生。“愛是教育的根本”。作為一名老師,要善于接近學生,去體貼和關心學生子,尊重學生的想法。一般課下我多找時間和他們聊天,一起做手工,了解他們的內心,使他們真正感悟到老師是愛他們、關心他們的。
三、重視學困學生
每個班級都有一些學困生,他們往往由于自己學習成績的落后而產生自卑心理,也有個別學困生十分調皮,令老師頭疼。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到那些學優生身上,更要關心重視學困生的教育工作。對于學困生,他們在學習方面雖落后于其他同學,但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是有很多優點的,比如說,他們一般都很關心集體,喜歡助人為樂,而且生活自理能力比較強,等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肯定和表揚的地方,所以,我們應該適時的表揚、鼓勵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也是有優點的,這樣,學困生也會在課堂上遵守紀律,認真聽講。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我們要靈活運用管理技巧,還要對學生所表現出的問題行為有寬容心,面對學生要有耐心,不論面對學優生還是學困生,都要公平、公正,不偏心。作為師者,還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這樣,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從而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給老師一個舒心的教學環境,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
總之,我很愛我的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不但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我孩子之一,我在他們的身上傾注了我的心血。我真誠的對待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學生也真實地對我。和他們在一起我覺得自己很年輕很快樂!只有贏得學生的信任、喜歡,老師的課堂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14
本學期,任教的班級是一年級。由于是學生剛進入小學階段的第一個學期,因此,課堂上除了進行數學知識、方法、技能的教學任務以外,還有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學習習慣的訓練。通過一個學期的了解,有部分學生由于在幼兒教育中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的甚至沒有受過幼兒教育,因此,在各種學習行為習慣上還有待于更進一步地培養,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下面就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
一、教學中的優點:
1、不但備教材、備教法,而且還備學生。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的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
2、增強上課技能,采用“幽默”的課堂教學風格,提高教學教學質量。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加強直觀教學,充分體現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覺得愉快,培養學生多動口、多動手、多動腦的能力。
3、認真批改作業,并認真地寫上等級和鼓勵性評語。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講評,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積極進行教學反思,將教學常規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地進行“校本教研”,通過同伴互助、問題交流會、自學、發言等各種教研活動,不斷地提高個人的教育教學水平。
二、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挖掘教材不夠深,知識的滲透度不高,學生對知識掌握的不夠牢固。
2、教學中設計的練習題和題的類型太少。
3、對學生的學習和作業習慣,要求不夠嚴格。
4、對后進生的個別輔導不夠。
5、對學生每節課所學知識點鞏固得不夠及時。
三、改進措施:
1、在下個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將更加充分地進行備課工作,充分挖掘教材的深度,將知識進行全面性地滲透,使學生對知識進行牢固地掌握。
2、每單元系統知識教學任務完成后,將多設計一些練習題,并不斷地變化題目的類型,增強學生理解題目的靈活性。
3、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書寫規格、整潔度等進行嚴格要求。
“師”之概念,大體是從先秦時期的“師長、師傅、先生”而來。
其中“師傅”更早則意指春秋時國君的老師。《說文解字》中有注曰:“師教人以道者之稱也”。“師”之含義,現在泛指從事教育工作或是傳授知識技術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長值得學習者。“老師”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師”。“老”在舊語義中也是一種尊稱,隱喻年長且學識淵博者。“老”“師”連用最初見于《史記》,有“荀卿最為老師”之說法。慢慢“老師”之說也不再有年齡的限制,老少皆可適用。只是司馬遷筆下的“老師”當然不是今日意義上的“教師”,其只是“老”和“師”的復合構詞,所表達的含義多指對知識淵博者的一種尊稱,雖能從其身上學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識的傳播者。今天看來,“教師”的必要條件不光是擁有知識,更重于傳播知識。
教師范讀的是閱讀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讀,讓幼兒學習、模仿。如領讀,我讀一句,讓幼兒讀一句,邊讀邊記;第二通讀,我大聲讀,我大聲讀,幼兒小聲讀,邊學邊仿;第三賞讀,我借用錄好配朗讀磁帶,一邊放錄音,一邊幼兒反復傾聽,在反復傾聽中體驗、品味。
4、利用課余時間多對后進生進行及時地、有效地個別輔導,幫助后進生進步。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15
20xx年10月25日,暖陽高照,微風習習。我有幸能到石麟小學參加教學下鄉--《專家名師課堂教學引領活動》。通過這次的《專家名師課堂教學引領活動》我收獲頗多。每一堂課都具有學習意義,每一個教師的精心展示不僅令學生陶醉癡迷,也對于正在語文教學路途上摸索前進的我以前進的方向。
下面我就談談我對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聽完兩位位老師的精品課后,我認為他們對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獨到之處,都能抓住題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袁齊澤老師在教學《畫家與牧童》時,她先以文中的兩個主人公著名的畫家和不知名的小牧童引出下文。又以一組同學的生動形象的接讀課文展開,別有韻味,受到了大家的.贊賞。并指導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為學生的讀打好了扎實的基礎。激發了學生的無限樂趣。整節課在袁齊澤老師優美生動的語言中層層展開,使聽者回味無窮。
第二、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主動學。
新課程標準要求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是這個主體的引導者。這兩位老師都充分的做到了這點。例如袁齊澤老師教授《畫家與牧童》時,通過課件的設計,精彩的品讀,引發學生邊讀邊想象,體會了精彩的畫家與牧童的小故事。
第三、注重引導學生朗讀。
大部分老師都非常注重指導學生朗讀,但決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在體會情感的基礎上去讀,并且對讀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例如:袁齊澤老師和萬清老師的課堂設計。配樂讀,讓學生深情并茂的體會課文。學習中還穿插著齊讀、分組讀、示范讀,進而激發同學閱讀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更好的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愛的精神,層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學習習慣的養成。
很多老師會在課堂上穿插著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收獲這些學習的方法,當他以后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能夠用自己的力量解決。例如袁齊澤老師就在教學中穿插了幾個學習字詞的好方法,讓以后孩子們遇到相似的詞語時能快速的理解其意思。老師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及時的糾正拖長腔的發音,潛移默化的教導學生字音要讀準的習慣。還有的老師一直強調“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前準備好筆,做好批注,有利于培養學生集中精力的好習慣。
第五、親切的評價語言。
兩位老師評價學生的語言是那么貼切,到位,老師運用“你真聰明孩子,你真棒、你的眼睛已經告訴我答案了”等來鼓勵學生。這些樸實,自然的語言,對我感觸很深。在以后的課堂上,我也試著讓我的學生感受這些美麗的評價語言。
通過此次活動,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多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善于反省和領悟情感。這些能力的習得需要語文老師去教,去想方設法的教,多種形式,但要求實效。新課程實施后,對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看,要求教師要專業化發展,要學習新課程理論,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結構,加強自己的教學基本功訓練,特別是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學習,我應該閱讀更多的書,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充電。充實自己,更努力地鉆研教學這門學問。
而且應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本著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淀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16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核心素養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著不同學科的特點和要求。通過學習各學科的核心素養,我深刻體會到了各學科的獨特之處和對學生的影響。下面我將從五個學科的角度,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體現在語言運用和思維能力方面。通過學習語文,我不僅學會了正確、流利地表達,還培養了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語文學科培養了我們的語言文化品味和審美素養,讓我們能夠用合適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思,并能夠欣賞和理解不同文學作品。同時,語文學科也鍛煉了我們的思維能力,讓我們能夠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其次,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在于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學會了計算和運算,更重要的是鍛煉了我們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數學學科要求我們用嚴密的邏輯推理和準確的計算方法解決問題,讓我們能夠思考問題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數學學科的學習,我不僅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增強了自信心和動手能力。
再次,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在于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通過學習英語,我提高了聽、說、讀、寫的`能力,并學會了用英語與他人進行交流和溝通。英語學科的學習不僅讓我掌握了一門外語,還培養了我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與外國友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差異,提高了自己的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的能力。
此外,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在于科學思維和實驗能力的培養。物理學科要求我們具備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實驗技能,讓我們能夠觀察和分析現象、提出假設并進行實驗驗證。通過學習物理學科,我深入了解了物質世界的運作規律,也提高了自己的科學思維和實驗能力。物理學科的學習讓我能夠動手實踐、探索未知,并培養了我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在于歷史思維和文化認同的培養。通過學習歷史,我不僅了解了過去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還學會了從歷史的角度思考問題和理解世界。歷史學科培養了我們的歷史思維和文化認同,讓我們能夠欣賞和尊重不同歷史和文化的差異。歷史學科的學習不僅提高了我們的歷史知識水平,還培養了我們的思辨能力和文化自信心。
綜上所述,各學科的核心素養體現在不同的方面,但都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通過學習各學科的核心素養,我不僅提高了自己的學科知識水平,還培養了自己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實踐能力。面對未來的挑戰,我相信各學科的核心素養將為我提供堅實的基礎和支持。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17
通過認真學習過道德模范事跡之后,我的“榜樣”詞典里又多了一些像李成環、黃久生、何、羅瑋、龔全珍這樣閃光的名字!從而有一股暖流在我心中涌動、翻騰。我十分感動于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的不平凡的業績;感動于他們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的助人為樂的精神;感動于他們對工作一絲不茍,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感動于他們刻苦鉆研,勇于創新的精神,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和標兵。
一、要養成努力學習,刻苦鉆研的好習慣
我要學習他們努力學習刻苦鉆研,是與自己工作的實際需要分不開的。因為如果不注意讀書學習,不注意知識的積累,不注意研究新問題,思想就會封閉,思路就會狹隘,在工作中也就拿不出新辦法,出不了好主意,工作流于一般化,難以適應新形勢和任務的需要。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增強學習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像他們那樣,利用一切空閑時間抓緊學習。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工作中不斷加強業務知識的學習,學會用新的理念、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努力推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并且要不斷完善學習方法。要擠時間去學,持之以恒的學,結合現實去學,把學到的知識用于指導教育教學工作,反過來在實際工作中去檢驗所學的知識。
二、向道德模范學習,要學習他們工作細致認真,一絲不茍、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工作中很多細節不容忽視,唯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真正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他們業務精湛,兢兢業業,無私奉獻。
道德模范李成環生前系甘肅省蘭州市二十四中學生活指導老師。她作為一名熱心公益事業的志愿者,把幫助他人當成自己最大的快樂,在赴青海玉樹地震災區關愛孤殘兒童返回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李成環去世后,人們贊譽她為“最美新娘”、“愛心天使”,以多種形式進行悼念追思和慰問。
三、向道德模范學習,要學習他們堅守忠誠、勤奮敬業的品質。
堅守忠誠是一種習慣,是忘我的.投入,是創新的前奏,是一種道德信念,他們對待工作一直是堅守忠誠的態度,黃久生的工作環境艱苦,辦公條件差,生活清貧、枯燥、寂寞但這些都沒有讓他退怯。黃久生是七百多位寡孤獨老人們共同的兒子。那些得到他照顧的老人們,一提起他的名字,都會眼含熱淚。他給老人們帶來的溫暖不僅來自物質,更來自他那顆滾燙的赤子之心他勤奮敬業,不懈追求,平凡的崗位見證了勞動工作者的奉獻和忠誠。
四、向道德模范學習,要學習他們持之以恒的品質。
“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然而龔全珍的事跡告訴我們,一輩子做好事再難,他也要做!江西省蓮花縣甘家小學原校長龔全珍持之以恒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作為開國將軍的家屬,龔全珍毅然放棄優越的都市生活,陪伴丈夫來到偏僻陌生的山村,幾十年如一日,積極扶貧濟困,支持鄉村建設,把對家鄉、對人民、對祖國的摯愛寫在青山綠水間,刻在老百姓的心上。
我作為一名教師,在經歷這次精神教育和學習后,像是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為我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明確了如何做好教育管理,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教育事業增光添彩!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 18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結合我的教與教學經驗,我主要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體會。
一、責任擔當
要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樹立法治觀念。現實中一些學生由于不懂法,不能明辨是非,做事沒有原則,不會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結果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很有必要對學生加強法律方面的學習,多宣傳守法的重要性,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法制教育,讓學生學法、知法、懂法、守法,維護法律的權威,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
二、人文底蘊
在國際化的世界,學生需要了解自己國家的文化,同時真正理解和接納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而不是盲目模仿或任意跟隨一種文化,才是真正的國際化與世界觀。因此,課堂上教師們強調在傳授學生中國文化和傳統的同時,要培養他們的全球視野。通過思品課堂上學生理解和熱愛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尊重和包容其他民族的文化。既要反對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又要反對崇洋媚外。要善于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為我所用,創新民族文化。學生要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浪潮,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創新型的人才,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三、學會學習
“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當前我們廣大教師的艱巨任務。隨著學生獲取信息來源的'多樣化,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用多元智能的理論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獲取鑒別利用各種信息,解決各種問題,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充分、和諧的發展。要想叫學生樂學善學,老師首先要做一個好學的人,自己養成好學的習慣。以身作則,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好學興趣,產生了好學的激情,催發了學生好學的嫩芽,使學生逐漸從模仿老師到自覺需要好學的精神狀態。要想叫學生勤于反思。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創設自學的“氣氛”,讓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這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渠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質疑問難。當然,教師要善于靈活地向學生提出探索性問題。
四、健康生活
健康的生命是我們享受其他一切權利的基礎和前提,健康的心理對一個人的成才、發展關系重大。我們要教育學生永不放棄生的希望,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遇到多大的挫折,都不應放棄生的希望。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抗挫折能力,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善于調控情緒,自尊自愛,將心比心的良好心理品質。
【核心素養引領下的課堂教學革新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核心素養培訓心得體會03-25
核心素養講座心得體會03-06
《核心素養解讀》心得體會10-10
體育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2-26
學生核心素養心得體會11-19
新課標核心素養數學心得體會11-17
發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09-05
《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課堂教學》心得體會(通用21篇)07-20
核心素養的培養心得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