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觀摩心得體會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觀摩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
4月14日至4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小學數學(人教版)示范課觀摩交流會,與會期間一共聽了17節課、6場專家點評及報告。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我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一點點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為期三天的觀摩課活動,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上課的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教學理念超前、各有所長,形式多樣,有的將知識點用一個故事情節串起來,有的將知識點分散到闖關的要求中,有的將知識點融入到游戲里……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貴州省的王春蘭老師在《打電話》一課中,“將某地發生車禍,正碰到清明假期很多醫生護士放假了,值班醫生要盡快通知休假的15名醫護人員回到醫院搶救傷員”為主線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真實的情境,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托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平均數》時,河南省的李敏潔老師利用學生熟悉的讀書情況入手,引導學生自然進入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以讀書作為主線,貫穿整節課,學生在這個情境中不僅學習了平均數的知識,還受到了多讀書的教育。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操作活動。
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新疆省的何立姣老師執教的《有余數的除法》一課,她先出示預習要求,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有圖的任意一種圖形,用不同的根數多試幾次,比一比每次擺的結果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分享。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從而為理解有余數的除法做好了鋪墊。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為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并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盡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為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后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2
幾天的時間匆匆而過,但名師們的課,名師們的話,課間的一舉手一投足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我從他 們的身上看出一個教師要成為名師,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講一節課或幾節課,一個教師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在教學中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首先必須博覽群書,看到的要勤記,要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在教學過程中做有心人,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有感想就記下來;要有超前意識,創新精神,敢想敢做,會想會做,不怕失敗。心有多高,就能飛多高。
(一)亮點
參加“(湖北宜昌)十省市區第六屆小學數學教學觀摩會”,讓我受益匪淺,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感受很深:
1、教師們的教學觀念新,突出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把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需要數學的理念。教師們在課堂上激蕩著積極創新改革的精神。每一位教師都在試圖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勇于創新的精神是值得我學習的。
2、在教學中,教師都能較好地整合資源并創造性地運用教材。教師都能較好地理解教材的意圖,多數都能進行整合,如人教版和蘇教版兩種教材的整合,有創造性地生成教材。此外,還能聯系、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作為課堂的重要資源。
3、在課堂上,教師都能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引導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應用不同的思路去探究與解決問題,優化策略。
4、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課堂上老師們都把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放在了突出的位置,這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培養學生數學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突破口。在強化應用的過程中形成與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意識,讓學生終身受益。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利用數學思維方法去思考問題。
(2)利用數學關系等。
(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感受數學價值。
5、注重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引導,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
課堂上老師們都能引導學生利用多樣化的方式去解決數學問題,如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組合作等新課程提倡的學習方式。而且還注意到多種方式的有機結合和優化組合。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哪一種學習方式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每一種學習方式都有其他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實現以一種方式為主,多種方式為輔;或者多種方式組合(優化)的結果。
6、學生思維活躍,表現出了良好的數學素養。
從學生的發言中,可以直接感受到他們的數學素養。在理解“進一法”、“退一法”一課中,學生的回答:從生活角度看,為什么用進一法;從數學角度看,為什么用去尾法,體現出了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功底。甚至學生的發言比老師的講解更加重要。這有賴于兩個方面,一是教師方面:善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好;二學生方面:呈現出學生的發展不錯,也進一步檢驗了教師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不足:
1、老師注意引導學生思考是好的,但留給學生的思考空間太少,有些問題過于簡單,有些問題過難,影響了學生的思考。有時教師把問題講得太透,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要改進教師的講授,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留給學生必要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有思考的余地。
2、練習的安排有如下幾個問題:
(1)練習的層次性不明顯,大部分練習的難度相當。
(2)練習都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完成。
(3)口頭練習多,而實際動筆的練習偏少。
(4)一些課有執行教案的痕跡,課堂的預設與生成把握不好!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確實有好多地方需要改進,如果要想自己真正的進步,真的要多聽課多反思,抓住根本的要點,去掉無用的細枝末葉。我覺得最好多聽聽同事的常態課,每一節課你只要認真去聽,都會有收獲的。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3
在兩天的培訓當中不僅聆聽了多位教育專家生動、形象、精辟的講座,也欣賞了他們的展示課。專家的講座使我產生了不少共鳴,升華了我的教育觀念、教學理念,也充實了我的教育理論,提升了我的專業水平,拓展了我的知識面。他們的精彩課堂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增強了教學基礎理論,更新了教育理念。我深深的體會到要繼續不斷學習和鉆研,立足于自身的教學工作,加強學習,不斷學習新的教育觀念,真正的走近好課堂。本次培訓主要有兩大特點:
一、講座豐富而精彩
本次培訓邀請了全國優師吳正憲上了示范課《簡易方程》用字母表示數并作了《如何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專題講座;特級教師周衛東上了示范課《間隔排列》并作了《素養導向的數學教學》專題講座;特級教師牛獻禮老師上了示范課《路程、時間與速度》并作了《以課程視野重建課堂》的專題講座;特級教師仲廣群上了示范課《解決問題的策略》并作了《讓教學充滿生長的力量》專題講座。每個講座都能針對老師平常教學中的.疑難問題進行剖析。
二、課堂探討主題明確
除了開設多個專題講座以外,在培訓過程中,還進行了小學數學概念課,復習課等教學專題研究。進行課堂教學實踐與點評互動。這樣的培訓關注了學科課堂教學實際情況,使我們在實踐探討中產生思維的碰撞,進一步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認識、提高了課堂教學的能力。
經過這幾天的學習,我收獲頗豐,受益匪淺。參加此次培訓,這兩天來在課堂上我們認真聆聽了數學專家和名師的講座和講課,特別是聽了特級教師牛獻禮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感受頗多。
牛獻禮老師給我們作了《路程、時間與速度》的專題講座,提出了《國家課程標準》小學段數學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即總模式:“創設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從而提出了課堂教學中的五個模式范例:“引導——發現”模式;“活動——參與”模式;“講解——傳授”模式;“自學——輔導”模式;“討論——交流”模式。牛老師再通過具體的幾個課堂案例分析,形象生動,激情四射,講解非常透徹到位,領略到了特級教師的風采,使我認識到應該如何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于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這次的學習,不僅提升了我的教學理念,開闊了視野。聽牛老師上課,覺得這個老師特別有激情。他所講的內容與我們的教學非常貼近。牛老師在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特別強調“以題帶知”——即通過一個題目來復習相關知識點,然后進行快速地知識歸納。發現老師很多課件都是用這樣的方法,也是牛老師極力提倡的。這種方法我也認為非常有效,教學中也是這么做的。從這點上,我發現,我們之前對于教學的一些思考與想法,其實還是存在研究價值的,只是我們缺少了繼續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所以,只要我們堅持學習研究“把教學中的一些亮點與優點放大”,相信對我們的教學能力會有很大的促進和提高。
兩點感悟:
一、課堂中我們要教給學生什么
要讓學生學會數學思想,發展思維,讓學生有解決問題的經驗,讓學會學會表達,學會表達的方法,如:我是這樣想的,所以首先應知道,我是這樣做的,教會他們基本的表達套路,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
二、如何有效的備課、上課
1、首先需要設計好練習,設計好題的標準:起點低,人人可以參與,開放度大,不同人不同要求,做全對有挑戰,問題應使學生可發展。
2、正確把握學生的起點,學習開始的地方不一定在課堂。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的起點與學后的起點。正確認識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建構知識有自己的方法,外部強加的方法暫時無法建構,它需要一個過程。
3、用足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最后,我想說的是,感謝這次培訓,讓我在教學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步。回顧短暫的培訓歷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收獲。同時,也希望以后經常有機會參加這樣的培訓學習,更希望能有機會參加各級各類比賽,讓自己能檢驗學習效果,以鞭策自己不斷進步。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4
20xx年xx月x日,我有幸參加了在新城實驗小學舉辦的小學數學“新課改”教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一天時間里,我一共現場觀摩了兩節數學優質課,兩位名師的精彩課堂,令我們耳目一新。他們每一位老師所執教的課堪稱優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老師所設計的教學環節都很新穎、恰當、合理、平實,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和老師優美幽默的語言,更是給課堂增添了活力,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在老師的設計和引導下,整個課堂以學生為主體,主要包括學生討論、學生展示,教師點評等過程。學生通過自主探索、不斷獲得新的知識,培養了各種能力,從而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并且每位老師在引領學生探究知識的同時,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下面我來談一些自己的.粗淺的體會。
兩位老師的課徹底打破了常規的教學方式,整個課堂以導學案為載體,教師只起了個穿針引線和補充的作用。我們常規的教學方式都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課堂上教師是主體,不斷灌輸,學生就像容器,沒有積極性,沒有主動性。信息以單向傳輸為主。但這節課則完全是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做導演,學生做演員,教師只是起了導師的作用。以前習慣了老師講學生聽,不相信學生可以通過自學、探究、討論能把知識學會。聽完這節課,才覺得是自己思想上放不開,對學生不信任,總是覺得不講不放心,講完之后學生聽不懂又覺得不能理解,甚至很生氣。以前的主要任務是備好課,講好課,看來以后要多備備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通過聽課,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方面收獲很多。雖然各個老師的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鑒的地方。這次課堂觀摩活動,讓我再次開闊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對自己也提出了許多思考的問題:怎樣設計課堂讓學生感興趣?怎樣讓學生學會探究學習?怎樣讓我們的教學真正實現高效?怎樣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教師所要考慮的。希望今后還能有更多的機會與名師零距離接觸。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5
本周三,我去江蘇省蘇州第十中學參加了課改觀摩課活動,整整一天的行程雖然很勞累,但利用拼拼湊湊的時間,我一共聽到了三節優秀的課,參加了一個研討活動,收獲了很多很多。
聽到的第一節課的課題是高一數學的《函數模型及其應用》,雖然活動已經過去了幾天,但是對于那個課堂的印象還是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腦海里,會永遠記得那個活潑的班級,會永遠記得課堂上老師通過一個例子變式得到許許多多的其他經典案例,會永遠記得最后一個開放性的問題,為整堂課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也許之前我一直很迷惑,為什么自己很努力,自己的課堂總是不能夠很吸引人,我想,我現在一定知曉了許多,一個老師,一定要是勤奮負責的,但要想成為一個好老師,更需要去動腦筋,去思考,更需要去精心地設計課堂。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問題,每一個例子,學生會出現的每一種情況,都要進行細致入微的推敲和揣摩,這樣,展現出來的才能是離完美更近一步的課堂,收到的教學效果也應當是最最佳的。從例題的安排來看,隨著課程改革的進程,老師和學生越來越需要的是鮮活形象生動的例子,而不是一些陳舊難懂繁雜的案例,同時,有了這些案例,如何更好地利用它們進行教學,形成一些創新性的問題去啟發學生思考,從而在例題中獲得數學的思維方式,這也是一個值得老師不斷探索和實踐的方向。
第二節課是省常中陶老師上的《關于橢圓問題的研究》,很出彩的是她的上課內容,她將圓中的“蝴蝶定理”類比到了橢圓中的“蝴蝶定理”,對相交弦中點在橢圓中心,橢圓的短軸上,橢圓的長軸上分別進行了不同的討論和拓展。之所以認為上課的內容很出彩,是因為我認為,這一個知識點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很少有老師真正地實踐過,果然,在下午研討會的交流中我又得知,整個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是陶老師利用課余時間結合自己的研究完成的,除了橢圓中的“蝴蝶定理”,陶老師的理論研究還有很多很多。突然我就覺得,一個奮戰在教育第一線的中學老師,雖然看起來離科研很遠,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有自己的研究,也許從數學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研究會顯得很淺,但不可否認,這是一個好的研究一個好的探索,我很佩服陶老師的勇氣,敢于將這一塊內容搬上課堂,并且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不斷地進行拓展。也許,這就是課改在未來對老師要求的一個新方向,老師們不應該是照本宣科,老師們應該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研究,有自己的探索。大膽地去進行一些教學內容的創新性嘗試,這難道不是一個優秀中學教師應該具備的能力嗎?
最后的一節課是陳兆華老師上的《數列問題》,主要與學生一起探討了由數列的遞推關系求通項公式的幾個例題,相當地精彩,我對整堂課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起初拿到這個課題的時候我就一直在心里想,這樣一個經典的命題,作為一堂高三的復習課,如何才能把它上出新意呢?隨著課堂的進行,我發現,陳老師相當吸引人的一個地方是,他將數學思想深深地貫穿進了整個授課內容。也許很多老師都會覺得,高三的復習課就是習題堆積起來的課,為了講題而講題,但是陳老師沒有這樣做,他對每一個例子的`把握都相當地準確,他將“方程”、“化歸”的思想結合著“相加消去法”、“待定系數法”、“拆項法”和“不動點法”,融入進了整個課堂。題目永遠是做不完的,但方法是可循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只有從更高的角度去審視每一個例題,讓學生理解并探究出具有新意的思考方式,不斷地去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他們才能真正地學會數學,學好數學。這樣就算擺在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問題,他們處理起來也能游刃有余。
下午的研討交流活動,我大致有以下幾點感想:一是隨著課改的進行,老師應該慢慢地回歸課本,課本上許多引入新課的例子設計地都非常好,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使用地卻不多,我想這應該是一種呼吁,呼吁更多的教師真真切切地參與到課改當中來,通過自己在實踐中得到的寶貴經驗來完善課改。二是作為教師,在課堂的設計中要更多地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習得的過程,要更多地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要設計更多可操作的環節,一步一步循序漸進才是一個出色的課堂。最后一點很重要的是,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積累生活知識的好習慣,這一點尤其體現在應用題中。有很多學生一直有這樣的疑惑:學數學有什么用?我想,作為數學老師應該在這方面更好地完善引導工作,在課堂上更多地從生活案例入手,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對數學的欣賞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科真正的魅力。
以上便是我在課改觀摩課活動結束后的一點小小心得,作為一個新教師,我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還有很多很多,不斷學習吧,還是那句話,踏踏實實地慢慢來,每天進步一點點,我希望能夠看到一個做得更好的自己。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6
20xx年11月,我在我校錄播室有幸聆聽了十幾節小學語文教學能手評選的課堂展示課,結合聽課的感受,談談自己的思考。
一、課堂精彩紛呈。
例如:《六個矮兒子》的指導朗讀“我從早到晚,無論刮風下雨,都為八只腳忙”引人入勝;《伯牙絕弦》配著低沉的音樂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了了子期死的傷痛;《真實的高度》,有效的引導學生盡然理解的那么透徹,“寫作水平的高度”、“人格的高度”;不得不佩服能手們所占在的高度,這些課都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為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為精彩課堂奠定了一個基礎。
有的老師的導入,以學生原有的情感因素為教學的出發點,喚醒學生心中積極的情感,為學生情感階梯的攀登奠定了一個基礎,讓學生很自然地走進豐富的大自然,走進新課文。
有的老師的語言優美,在老師激情的話語介紹中,激發了學
生強烈的求知欲,不知不覺已經走進教學情境中。俗話說得好:“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應盡求簡、趣。所謂的簡就是不復雜。簡單、明了,直奔主題。所謂的趣就是有趣,讓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總之,老師們個個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方式多樣,對比中讓我有了很多靈感,也讓我反思著自己的課堂。
二、我的收獲
(一)初讀的主導問題是簡單,讓學生很容易定位自己的初讀目標,積極投入文本中。
(二)分段朗讀,更是讓學生的初讀做到天衣無縫。讀中有指導,讀中有淺層的感悟,讓在座聽課的老師無不為他扎實、耐心的教學態度所折服。初讀要有一定的目標,沒有目標的閱讀像在長滿果實的果園里閑逛,最終走出果園兩手空空。初讀中的目標一定要簡單,讓學生明確,復雜的目標就像小猴子下山,撿了西瓜丟了芝麻。
(三)詞語教學各有門道。
1.詞語教學,為學生進入課文的學習作好了良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學生真切地了解了本課的語言特點。
2.頗有特色的詞語教學,讓學生無形中把詞語化靜為動,賦予詞語的無限生命力。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依據漢字的字形特
點,對詞語中各個字的解釋,讓學生豁然開朗。詞語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卻的一部分,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詞語教學是生硬的,呆板的,枯燥的,往往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唾棄。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詞語教學也隨之變得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
(四)圍繞目標,研讀課文。
1.在研讀課文的過程中,依據本學段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初讀、想象,抓住關鍵詞句,然后通過老師引導對課本外延的想象,出示圖片,讓學生有了更進一步的感悟,再讀,學生情感在教師循序漸進的引導中,明顯得到升華。
2.明確解讀文本的段落,先讓學生自讀,個別朗讀匯報,這個匯報朗讀的階段中只是學生依據自己原有水平理解的感悟。教師順勢配樂范讀,學生的情感在教師的范讀和音樂的渲染下,得到了明顯的升華,此時的朗讀水平是在模仿、想象中提高的。課的最后還不忘讓學生感悟所有這些都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塑造的,引出語言文字的教學,實在是到位,實在是精彩!
三、我的思考
首先,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這幾位教師的匯報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其次,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于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后教、先讀后導、先練后訓、先放后扶”的過程。”我想,課堂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后,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么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后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趙兵老師的匯報中提到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
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贊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再次,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后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后,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后,還剩下些什么?十年,幾十年以后,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后,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么?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子?最后,嶄新的教學理念
執教老師都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的發展,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以人文本”,聽、說、讀、寫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得愉快,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高效。
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千位老師就有一千種教學思想,一千種教學方法。”通過此次聽課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后的教學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淀教學素養,努力成為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人民教師。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7
12月2-3日本人和我的同事有幸被學校派往南昌參加由《小學教育研究》雜志社舉辦的小學數學名師經典觀摩課活動。本次活動邀請到全國各地名師數人,如北京市特級教師劉德武老師、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鄭毓信教授,還有浙江省特級教師杭州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朱樂平教授,江蘇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特級教師賁友林教師等12位。參加活動的幾百名老師來自各個省市地區,雖然活動時間安排緊密,但名師們的教學和講座都非常精彩,給我們來學習的老師帶來的精神大餐讓我們記憶深刻。
活動開始由劉德武老師帶來兩節找規律一節是六年級《斐波那契數列》,他在引導學生思考合作學習,采用嘗試方法,有步驟、多角度的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中語言風趣幽默,以及豐厚的知識底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還有一節是一年級的《找規律》他根據一年級小朋友的特點從初步認識規律、到找規律、再到用規律最后是感受規律教師的行序漸進收放自如,使學生們更加喜歡數學,并進一步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和神奇。鄭毓信教授的講座《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也是值得我們廣大教師是深思。 鄭毓信教授在分析了多年課改所存在的“鐘擺現象”之后,明確指出,一線教師只有“以不變應萬變”,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好教師。因此,立足專業成長,關注基本問題,才是教師成長的正確路徑。
特別是賁老師講座《十年反思的力量》主題,賁老師的講座,言簡意潔,幽默風趣,他用自己切身的經歷介紹了兩個十年的反思歷程,就什么叫反思、為何用文字反思、反思寫什么、怎么用文字記錄四個問題進行了闡述。賁老師是個堅持的人,他認為反思就是反反復復的思考、反思是正過來反過去換個角度思考、反思就是回顧;賁老師也是個執著、平靜的'人,他期望能在辛苦中尋求工作的快樂,雖然工作辛苦,但不心苦;賁老師還是個充滿智慧的人,他認為反思可以寫亮點、敗筆,還可以是意外;反思可以用最直白的紀實加上自己的思考,也可以是隨筆。反思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意識。
一個多小時,一個個精彩真實的案例,讓我們感受到反思能給日漸貧瘠的心靈以豐富溫暖的慰藉,反思能給平淡無奇的日子以清新亮麗的感動。
一個多小時,我們感受到了反思的力量,也看到了反思對教師職業成長的巨大作用。
通過這次的學習,本人更深切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以學生發展為本,指導學生合理選擇課程、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學生打好基礎,提高對數學的整體認識,發展學生的能力和應用意識,注重數學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注重數學的文化價值,促進學生的科學觀的形成。在日常教學中,更新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做一名真正的好數學教師 。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8
積極開發并充分利用課外數學學習資源,不僅是數學學習途徑的拓展,更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在信息化的社會里,課外乃至校外有豐富而便捷的學習資源,這給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提供了很好的契機。現代社會的數學教育,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學資源;知識不是唯一的教學目標;課堂不是唯一的教學場所。而應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教科書,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充分利用課外的學習資源,在社會的大環境里學習和探索。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其目的是要改變學校課程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適應不同學生發展的需要。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呢?
首先,通過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與自然,數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增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信心,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社會,分析社會、認識社會,初步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關注生活實際,學會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如銀行利率、股票的上漲與下跌、衣服打折、球賽記分……這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詞語出現在六年級的教材和練習冊上。一些缺乏生活常識的學生紛紛犯難,常常連題目都不理解:什么是利率?是打4折的衣服便宜還是打6折的便宜?如果閉門讀書的學生,想學好現在的數學,難。這就要求學生用數學思想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學生需要培養這樣一種思維模式:了解生活常識,在讀懂了試題內容后,能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建立起數學模型,最后把答案放到生活中來。
本學期在學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一個學生對我說:以前我一直以為學習"求最小公倍數"這種知識枯燥無味,整天與"求11和12的最小公倍數"類似這樣的問題打交道,真是煩死人,總覺得學習這些知識在生活中沒有什么用處。然而,有一件事卻改變了我的看法。那是前不久的事了,爺爺和我一起乘坐公共汽車去青少年宮。我們爺倆坐的是3路車,快要出發的時候,1路車正好也和我們同時出發。此時爺爺看著這兩路車,突然笑著對我說:"小宏,爺爺出個問題考考你,好不好?"我胸有成竹地回答道:"行!""那你聽好了,如果1路車每3分鐘發車一次,3路車每5分鐘發車一次。這兩路車至少再過多少分鐘后又能同時發車呢?(1路車和3路車假設是同一個起點站)我想了想,脫口而出:"再過15分鐘。因為3和5是互質數,求互質數的最小公倍數就等于這兩個數的乘積(3×5=15),所以15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也就是兩路車至少再過15分鐘能同時發車。
從這件事中,使學生明白了一個道理: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啊。
其次,數學教學不要忽視對學生的學習目的性教育!于是便想到讓他們先從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入手,自己去調查,初步感受學好數學的`重要性。又如涉及到購物的教學內容,檢驗學習效果的最佳途徑是讓學生親自體驗買賣計帳的過程。教學《應找回多少錢》一課時,我重點教會學生計算元、角之間的加減法后,即布置他們一個作業:回家幫家長買一兩樣東西,并把商品價格、付的金額、找回的錢記在作業本上。第一次回收作業后,發現有些學生已完全把買東西的帳目記清楚,而有些學生則記不清。我讓能完成作業的學生把自己購物的過程向全班介紹后,總結出購物中存在的問題。原來學生口算較慢,容易算錯,于是我再讓學生做第二次作業,因為學生對買東西這一生活事件感興趣,所以都樂于在實踐中較快解決問題,從而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只有把數學的學習放到生活中去,才能讓學生真正
掌握有用的數學知識。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又要應用于生活。總之,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愿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只有將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數學化,進而再把教材中的數學知識生活化,才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全身投入數學學習中,用心發現、用心思考,從而逐漸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來源于生活,沒有生活的數學是沒有魅力的數學。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9
以前,只是聽說錢守旺、王彥偉、劉松、張冬梅老師的名字,看過他們的錄像課,知道是四位數學教育專家。12月3日和4日,借助“全國名師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終于有機會和4位專家見面,現場聆聽4位專家的講課,感受頗深。經過兩天的學習,感想很多,下面和大家分享兩處最有感觸的地方。
錢守旺老師先是生動有趣的講授了《24時計時法》,接著做了“從雙基到四基”的報告。向老師們展示了新舊課程標準的對比,與學員們暢談了實施新課標的感想,讓學員們認識到新課標“從雙基到四基”的教學理念,使廣大學員對新課程標準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王彥偉老師就小學階段“空間與圖形”這個塊面進行了梳理。她先講了一堂生動的《圖形的旋轉》,接著帶來了一堂“滲透‘數形結合’的策略”的講座。把各個年級段教材中出現的幾何知識以及這些知識間的相互關聯,清晰的陳列方式了羅列每讓老師們直觀感受到小學數學教材螺旋上升的排列體系。王老師在講座中強調,幾何教學的重點不是圖形計算,而是要著眼于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并列舉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空間與圖形”的一些常見的.疑難問題,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與學員們進行了互動交流,本以為枯燥乏味的講座,原來是那么的引人入勝。
我聽完講座,感觸頗深,通過與名師的零距離接觸與交流溝通,就教學中的具體問題與名師進行面對面的探討。四位老師在專業上的指導令大家茅塞頓開,獲益匪淺。想想以前的教學中只知埋頭苦干,不知課后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不僅要想“怎么做”,更要深層次想一想“為什么這樣做”,在不斷的學習中提高教師的專業水準。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0
我非常有幸參加了在南昌市舉辦的“全新思維高效教學策略‘同課異構’教學形式觀摩展示活動”。本次活動分別由四位國內有名的小學數學專家級教師和四位省內優秀的教師來執教,先由省內的一位優秀教師上一節公開課,再由專家教師也執教同一內容,然后由專家教師來評課,最后由專家教師進行相關內容的講座。
在這次的學習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交換律和結合律》這一課。在聽這課前我剛好上完了這一內容,因此就會將其和自己的這一課進行對比。最終,我發現自己太拘泥于教材,而這兩位老師創新地將教材上的內容進行了重組。同時,明白了同樣的教學知識點,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適當改變教材內容,或者改變教材知識點的呈現方式,因此實現形散神不散的教學特色。
而在這次學習中,專家的講座更是讓我受益匪淺。劉松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了對學生的最高教學是“學生教別人”,在他的'課堂上就充分切實的體現了這一點——先讓學生自主探究,再讓會的學生充當小老師去教其他學生。而,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總是擔心學生不會,擔心這,擔心那的,不敢放手,沒有真正意義上地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那么,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讓學生多講——學生能講明白的,老師就不再重復;學生講不清楚的,老師恰當補充清楚。
在課堂教學中要把握學生的起點和終點,更要關注中間的節點和盲點,這也是劉松老師在講座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劉松老師在上展示課之前先做了一項調查問卷。隨即,他發現了孩子雖然大多數都不知道什么是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甚至沒聽說過這些詞,但大多數孩子都能運用這些規律進行簡便計算。通過這項問卷,劉老師達到了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的目的,于是他這節課先設計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教學,再教學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所以,唯有把握學生的起點,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出有價值的問題,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課堂主動權也就交給了學生,學生也能學得積極主動,學得興趣盎然。
同時也明白了: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是需要的,但要扣住我們的關鍵問題,讓導課與知識的自然緊密。并且課堂是隨機而動生成的,不是預設好就不變的,課堂總是會有很多的意外出現,但意外應是意料之中的,只要把握住了課堂出現的意外,轉化成課堂新的切入點,那就有可能成為課堂的亮點。
不停地回味名師的課堂,理智地比對自己的教學,收獲確實很大。當然,我知道如果把名師的教學設計完全照搬到自己的課堂,必然極難上出名師的精彩與效果。總而言之,我們的課堂,不是對名師課堂的生搬硬套,也不是自以為是的自負,而是不斷的學習、反思,摒棄模仿照搬,發揮自身特長,取精舍粕。這樣,他人之智慧結合本人的特性就更能給給數學教學戴上充滿魅力的花環!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1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實驗學校選派青年教師鄭莎莎、孫亞靈在西安空軍工程大學體育館參加了“名師之路”20xx年春小學數學教學“未來課堂與問題化教學”觀摩研討會。
會議歷時三天,俞正強、唐彩斌、牛獻禮、劉延革等15名小學數學界專家做了數節精彩紛呈的示范課和報告,他們流暢的課堂教學、愉快的課堂氣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無不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強老師執教的五年級《植樹問題》,抽絲剝繭,把看似抽象難懂的幾個公式歸類到“段”和“點”的關系上,把最本質的東西簡單、實在的教給學生。在學生不能及時舉出例子的情況下,鼓勵他們聯系生活,讓每位同學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應用環節也能緊靠生活,讓學生親身去體會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又印證了不變的規律:占了幾個“點”,少種幾棵樹。在巧妙的問題設計和恰到好處的引導下,帶領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一類”問題。
牛獻禮老師執教的五年級的《打電話》一課,是對“以學定教”的充分體現。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盡快通知到所有人的問題就變得簡單易分析,學生能更快地接觸到問題的本質。學生經歷了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匯報展示和教師引領的過程,自己得出重點知識“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從而進一步驗證猜想、發現規律。整節課始終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展開教學,教師的每一次追問都是為學生的學習體驗做鋪墊,最后的計算部分就顯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證了體驗式學習是為學生提供感興趣且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秦瑩老師的《一分有多長》,親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課前的“經典詠流傳”是前奏,引出關于用時的問題;精美的課件展示出的鐘表是漸進,帶領學生一步步體驗秒針的變化規律;孩子們的兩個活動是高潮,讓學生體會到一分鐘是多少秒、以及時間不以人的感受做轉移;深情的話語小結是尾聲,溫柔且堅定的語氣,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有了更好的收獲;幾個小練習的設計結束,貼近生活的'練習,鞏固了所學,同時結束亦是開始,學無止境,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整節課渾然一體,堪稱享受。
羅明亮老師的授課教會了我們一句話“人間至味是清歡,課堂至味是道理”。給六年級的同學解決他們五年級就存疑的一個問題,讓學生敢于去自己提出提問、自己通過探尋去明白道理,繼而通過道理去解決問題。教學不應該只知道“是這樣的”,而更要知道“為什么是這樣的”,要讓學生去深入思考知識背后的道理。在不斷地追問中讓問題引向深入,分享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習慣。這樣的課堂不正是我們所追尋的嗎?
周衛東老師的《小鴨在哪里》則讓我們看到了學生創造力的驚人之處。整節課的風格極具童趣,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鴨的例子,給予學生廣闊的思維空間讓其自由生長,繼而引導學生一步步探尋深化、收獲成功。這樣的學習才能讓人真正看到孩子學習的模樣,體會到他們知識的增長,相機誘導、順勢而為,做到讓學習真正發生。
這些專家名師們的課各具特色,但同樣的都做到了緊貼教材和生活。同樣關注了學生數學素養的生成,培養了孩子們優良的學習品質。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親自體驗,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明白所學的本質道理。精彩的專題講座更是一個個先進教育理念的呈現,給我們的靈魂以不同程度的沖擊和洗禮。讓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長。
會議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夢在前方》。“沒有什麼能阻擋,風浪再大又怎樣;只需要一雙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對于年輕教師來說,這些專家前輩們用他們豐富的經驗和閱歷,為我們的專業成長提供助力;對于學生來說,我們又何嘗不是他們背后的推手呢?要想傳授給學生知識和能力,作為教師就應努力提升自己,引領學生體會思維成長的快樂,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
走近名師、聆聽名師,這次觀摩學習讓人深切領略到了大師們別樣的人格魅力和課堂風采。教育是一門藝術,藝術則是用心創造、執著追求,堅持不懈。成功無止境,起點總是零。教師易,名師難。我們堅信,風雨之后必能見彩虹!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2
20xx年12月3—4日,德州學院西校區。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師小學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通過聽專家講課和學術報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師課堂的風采和教學藝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劉松老師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和報告《運算律教學的若干思考》。
劉松老師現任杭州市文海教育集團副校長,身為一個南方人,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課和北方老師的課不同之處。他語言幽默風趣,行為舉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學生零距離的溝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風一樣的課,細微之處盡顯名師駕馭課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于課前和學生互動費時較多,加之會場狀況不佳,劉松老師這節課有些超時(用時大約1小時),但是在下課后學生仍然舍不得離開,這就表明了學生樂學、愿意學,而且不感到學習是種負累。劉老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輕松自由,學生在不緊張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來。老師在這節課中是一個引領者而不是傳教者,其教學環節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眼、手、口、腦、身體并用,課堂參與度很高(幾乎每個學生都有發言),老師對出錯的學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學生并不感到尷尬甚至害怕。劉老師能很好地利用教學中的生成,他的課和教學預案并不完全一致,正應了那句話“所有的好課都是生成的課”。
聽劉松老師做報告也是一種享受,他話語幽默風趣,舉止形象生動,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中向老師們呈現出“教什么”與“怎么教”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年輕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抓準“教什么”有多困難。我任教的是一年級數學,由于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都經歷了一定的學前教育,對于一年級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這就給教師出了不少難題:對于這些知識,有哪些同學已經完全理解并掌握了?有哪些同學還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學,又是哪里知、哪里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課中讓未會的學生掌握理解,讓已會的學生有所提高?……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是使課堂有效、優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后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里,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范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期待自己有長足的進步。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3
在這兩天時間里我有幸在滄州參加了“北派名師”第八屆全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名師教學研討觀摩課活動,觀摩了來自福建省教研室的羅明亮,江蘇省張冬梅,余穎,我們泊頭教研員李海軍,蘇州無痕教育研究所所長徐斌這5位數學教師的觀摩課,并聽取了他們的專題講座,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鉆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斗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羅明亮老師與學生互動問好,緩解課堂緊張氛圍,李海軍老師問學生你們知道老師叫什么,還有余穎老師解答了學生“為什么周末還要上學,因為要上一節游戲課”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為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羅老師整節課以自己買了一輛摩托車,以拍賣的形式讓學生估價,猜對并贈送小禮物為主線;張老師向學生提供了“測距神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著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愿望。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于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李海軍老師和徐斌老師都是講解的數學教材中的“解決問題”這一類型題,向同學們提供了村莊有一魚池要擴建這一信息,引導學生自主畫圖理解題意,分析問題,從而解答問題。并且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解新知,老師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于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并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對于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堅定了自己的幾個認識。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與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樣的文字應用題模式,引導學時理解圖意。這次聽課找到了這樣的佐證,且效果很好。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著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這一點從周玉仁教授的報告中體會到。
(4)探究與滲透的關系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他們的精彩報告和學生獨特的思維,為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期待下次學習的機會。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4
非常感謝校領導讓我赴云南參加全國小學數學示范課觀摩交流會,本次賽課的老師都是我們小學的一線老師,這與聽名師的課有所不同,少了些仰視,多了些真實。30名教師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上任不足半年的年輕教師。她們能站在這兒上課,就是非常優秀的。這樣的課堂不僅是對教師基本功素質的考驗,還是對教師課堂駕御能力的考驗,也是心理素質的考驗,與其說坐在下面聽課,其實是在欣賞,以敬佩的姿態去聆聽,去學習。
我就這次的學習體會如下:
一、上課教師的課前提問、課前小游戲拉近了師生間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上課教師精心設計了教學課件,使教學變得形象直觀,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貼近學生生活,做到學數學用數學。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到生活中。課件整體設計思路好。
三、老師能使用視頻展示臺對學生作業和作品進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
四、上課教師的教學語言富有感染力,課堂評價及時,關注了學生的情感。老師的語言富有感染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上課教師在教學中有的采用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明確分工,協調配合,對學習內容進行充分的實踐和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體現了探索性的教學過程。
六、授課者總能在教學過程中創造愉悅和諧的課堂環境使學生間的情感產生交融,促成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使學生學得自主、學得主動、學得靈活、學得扎實。新授內容都是通過學生身邊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結論。最后把新知變成能力。王老師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你說我說爭做動腦筋能手使生生間、師生間的情感產生交融,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七、授課者教態尤其自然,過渡語言很自然,鼓勵、評價學生的語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與積極性。
八、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表達過程中完善思維。
這次的學習使我看到各教師各自的.教學藝術風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打動了我的心。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課堂教學因素占了相當的比例,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準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教師要把追求課堂教學藝術的完美與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一定會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5
XX月XX日-XX月XX日,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家名師大講堂活動。從這次活動中我真是受益匪淺,感觸良多。首先真的是要感謝學校能給我這次聽課的機會,也感謝舉辦這次活動的主辦方能舉辦一個這么有利于我們教師學習的活動。
這兩天的時間安排得很滿,我們分別觀摩了XXX、XXX、XXX、XXX四位小學數學名師的課,并聆聽了他們的講座。名師們輕X、幽默的教學藝術和教學風格,深受學生喜愛。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專家的風采,讓人嘆為觀止,讓我大開眼界,學到了許多教學方法和經驗,直面小學數學教學的專家,使我深感我在教學中和名師之間的差距。
聽這四位老師的課真是一種享受,這已經不單單是課堂了,他真是一種藝術的展現。教師教的藝術和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使人觸動,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子其中。
X老師平易近人,在課堂教學中用幽默的語言拉近了師生距離,真正為學生營造輕X的學習環境,不時引來孩子們和臺下老師陣陣的笑聲。X老師在課堂上充分利用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在不斷的思維碰撞中獲得了知識,把本來很枯燥的數學內容一下子變得簡單起來,讓學生的探究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造就了生機勃勃的課堂。在X老師上課期間我好幾次都熱淚盈眶,我真的是被學生們的智慧和發散的思維所感動,而每當此時所有老師都會給予他們熱烈的掌聲。而在下課時學生們還沉浸在其中久久不愿離去,就連我也好久回不過神來,我才體會到什么叫藝術和享受。
X老師的報告也非常精彩,他提出了十幾個觀點,每一個觀點都直擊我的內心,其中“深度的課堂,不應該改是難度的課堂,應該是有思維延展度的課堂” “既要教給學生看得見的知識,又要教給學生看不見的知識,只有看不見的知識才是學生能帶走的知識”“敢于讓學生把錯誤發生在課堂......”,這些觀點讓我意識到之前自己的教學是多么膚淺,讓我開始重新審視在數學課中我該給予孩子們什么,哪些東西才是對他們永生都有用的,該怎樣才能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怎樣才能使他們知識系統化。這些還有待于我自己繼努力探索,但是我現在知道,我應該充分相信孩子,用尊重的思想對待孩子的思維。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XX老師的課與XXX老師錢老師是有不同點的,XX老師的課更注重了挖掘知識的深度,教會學生自己學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他讓學生明白了數學知識的作用,更是值得我去深刻的反思上數學課的意義。
X老師的講座《基于學生經驗的有效教學設計》中說到,教師在課堂上要做到三教三不教。三教是容易混淆的地方要教,容易錯的地方要教,學生想不到的地方要教;三不教是,學生已經會了的不教,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教,學生怎么也學不會的不要教。“教育錯了的兒童離智慧更遠”,更是戳疼了我的內心,我更加了解我們教師在社會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我們自己的失誤可能毀掉的就是一個孩子,甚至是一個家庭,更遠至于祖國的未來。所以我們應該像XX老師說的那樣“只有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教別人”。
XXX老師從七巧板引入了《圖形的運動》這節課,環環相扣,步步深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尤其最后的游戲讓學生不僅在玩中學,更是在發散他們的思維。XXX老師的講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要做好失敗的修養”。從X老師的講座中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不能簡單的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能夠用寬容的心態面對孩子的錯誤。
聽XXX老師這堂《認識面積》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本節數學課看似普通,實則是把學生易錯易混的點(面積與周長概念的混淆),深入淺出的講的非常自然通透,每個環節銜接的非常自然。達到了“靜、實、高”的效果。尤其是“實”這點體現的特別充分,不光是“實在”,而且是“樸實、真實”,這種創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課堂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而X老師在課前為了照顧到每一位學生,而進行的調位行動更是值得讓我學習,他的任何細微之處無不是在為學生著想。
X老師的報告更是讓我收獲更多。X老師在講座中一直強調“公開課只是優化了的常態課”,讓我意識到課堂并不只是需要一些花架子,更重要的是,想辦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能力得到提高。
他在講算法多樣性這個問題時,X老師通過一個簡單的'案例,讓我明白算法的多樣性只是教材為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而設計的,他并不需要老師生搬硬套把每一種方法都搬給學生,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教學的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這一點影響對我的教學真是特別有幫助。以及X老師的分層布置作業更是值得我在教學中去學習、去實踐、去摸索。
我感到在這短短的2天時間里,讓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范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他們每個人雖然都有不同的風格,但是他們在上課過程中卻有著同樣的著眼點,那就是充分的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讓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而老師僅僅是一個引導者,充分的讓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智慧得到了綻放。這點我將會把它銘記在心。
想一想他們之所以成為名師,是因為他付出的要比別人多,想的要比別人深,更重要的是他們身上都有一股鉆勁。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
【數學觀摩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線上觀摩課觀摩心得體會03-16
小學數學觀摩心得體會10-17
數學觀摩心得12-01
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2-01
數學線上觀摩課觀摩心得體會(通用21篇)07-17
小學數學觀摩課的心得體會09-20
小學數學教學觀摩研討心得體會09-13
小學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2-24
聽數學觀摩課心得體會11-30